车载设备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现代车辆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速度,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全时段监控和自由调度,杜绝私自出车、越权派车、超速行车等现象。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种信息手段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并探讨提高应用效果的对策,以加强车辆管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车载设备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车载设备管理论文 篇1:

列控与联锁一体化可行性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客运能力的快速发展,目前采用的铁路独立设置的联锁、列控系统已不适应当前的客运需求,铁路运输系统迫切需要创新的系统以配合整个运输系统,列控与联锁一体化系统成为应用首选,因此,我国开始逐步探索采用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并在国内开始逐步使用,已引进了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应用于多条省际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当中。该文通过分析采用列控联锁一体化的系统概况、以及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展现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列控 联锁 一体化 铁路 客运

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日益加大,给客运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能更好地保障运输的正常运行成为关键问题所在。国内的科研团队也正在自主研发我国本土的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这为我国发展列控联锁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充分说明其在我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列控与联锁一体化系统概述

1.1 基本概念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是指将联锁逻辑控制和列车运行控制两方面的技术统一于一套计算机应用系统中,通过操作这套计算机系统可以达到两方面的运行控制,二者通过计算机特定设计内部信息转换模式,交换双方的内部信息, 使信息的重复采集率大大降低,以达到更好的配合效果,具有信息输出能力强、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信号安全控制系统。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现状: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已在国外的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其中以法国、德国为代表,比较著名的有Sm artLock300系统、S MI IS W联锁系统、 DS-ATC系统和SEI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这些国家的运输效率,节约了运行控制时间,并且在高速铁路运用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也为其他国家的研发提供了经验。

国内现状:我国已拥有自主研发的列控系统,并且在全国铁路大提速中得到使用。但目前我国没有完整的独立设计的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而目前在建的多条铁路中也没有应用列控和联锁一体化系统。但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科研单位正在努力钻研我国国产品牌的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以期在未来的铁路建设中得到应用。

2 列控与联锁一体化系统结构

列控和联锁一体化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主机、信息输入输出的接口、应答器控制模块和移频轨道电路等。我国的计算机主机的结构与国外不同,通常是硬件安全冗余结构, 主控计算机目前普遍采用二乘二取二结构,输入输出接口一般是双驱双采的方式,移频轨道电路和应答器控制模块采用1+1备用的方式。

其中联锁列控一体化系统划分为两级网络结构,第一级为现场网络,采用双重冗余现场总线CAN构建安全数据网络交换信道,将相当于网络节点的车站联锁采集驱动(I/0)模块和区间轨道电路发送、接收模块、以及与邻站控制中心接口的光纤通信模块连接起来;第二级为综合信号系统局域网,挂在此网络上的路由器接入广域网与远端的行车指挥调度中心、设备维修中心、相邻车站综合数据局域网建立通信联系,从而构建基于专用网络通信的铁路行车指挥控制系统。

安全冗余结构虽然可以大大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系统本身存在的生产制造工艺上的缺陷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立足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应该按照要求使单套设备的各项功能达到规定要求,各项制造工艺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其次,随着硬件的冗余,多余的系统切换随之而来,这就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点增多,故障多发,不利于系统使用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并且会大大提高运行维护成本;最后,多级冗余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高系统工程的建设成本,不利于列控和联锁一体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3 发展列控与联锁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现已开通的客运专线中,大部分专线设计的是列控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单独分离设置,并没有采用一体化设置,而通过大量的实际验证,系统的独立设置,会带来许多问题。

3.1 分离设置不能使信号得到统一控制

计算机联锁系统主要负责车辆进路、道岔和站内信号指挥,而列控系统则负责轨道电路排列组合和控制、轨道的自动闭塞以及对方向的把握、并且辅以区间信号变换以及临时限速、停车等作用。列控系统主要是作为地面设备在车站列控中心发挥作用。

列车的正常行驶离不开列控系统与联锁系统的积极配合以及数据交换,车辆行驶中大量的车辆行驶信息实时更新产生大量的信息在联锁系统与列控系统间切换。车站列控中心向计算机联锁发送车辆行驶信息,计算机联锁系统向列控系统发送监测信息,大量的重复的信息在列控系统与联锁系统之间来回切换,增加了系统的工作量,降低了运行效率,影响客运能力的提高。

3.2 信息传送受到媒介限制

计算机联锁系统与车站列控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会受到中间传输媒介、通信协议的达成、系统处理能力高低的限制。如果联锁系统与列控系统间出现意外的通信故障或信息传递延迟,将大大影响列车的正常行驶,系统性能的可靠性也将大大降低。而联锁与列控一体化系统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通信实时性、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会大大提高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

3.3 系统维护工作量大、成本高

当计算机联锁系统或者车站列控系统内部发生变化或者升级检修时,需要同时维护、更新、检修两套系统的硬件软件,加之各大生产厂商生产标准的不统一,进一步限制了相互之间的匹配度和通用性,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无疑增加了系统的维护工作量以及维护成本。

3.4 设备故障点增多

由于操作链条的延长,两套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或出现系统问题时,都会对列车的正常行驶产生极大地影响,还会出现列车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而分设系统无疑加大了这种可能性。

4 联锁与列控一体化的可行性

联锁列控一体化系统可同时完成车站联锁功能和区间闭塞功能,代表了当今世界铁路信号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基于一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综合化的信号安全综合控制系统将成为我国铁路信号基础设备发展的必由之路。

4.1 配合程度得到提高

车站内进路的选择和信号点灯的控制主要由计算机的联锁系统完成,而临时限速和停车以及区间关于信号设备的控制是由列控系统承担。两个系统通过内部间交流沟通信息,及时掌握行车动态,积极配合地面信号系统,实现人机操作的一致性,使列车运行得到很好地控制,减少意外的发生。然而一旦两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系统设备的配合受到影响,不能及时交换信息,信息延迟都会使列车行驶受到极大地影响。因此,列控和联锁系统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实现全国大提速,给予列车更高的安全保障,信号设备的高效使用可以使列车的行驶更加顺畅。

4.2 系统结合的可操作性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构成通常为联锁处理子系统(简称下位机)、人机界面子系统(简称控显机)和诊断维护子系统3部分。其中,联锁处理子系统即下位机为硬件冗余结构,它的设计理念是遵守故障-安全原则。车站的列控系统由列控处理子系统(下位机)和诊断维护子系统两部分构成。列控系统采用二乘二取二硬件冗余结构,设备自身的设计、有关的信息通道接口同样符合故障-安全原则的要求。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计算机的联锁系统和车站的列控系统所遵循的设计理念以及安全要求是相同的,因此,从系统结合的可操作性来看,列控和联锁一体化是可以实现的。

4.3 设备接口的相同性

通过研究设备接口通信协议的说明可以知道,虽然车站列控系统比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外部接口要多,但我们也应看到车站列控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外部设备的接口拥有相同的连接方式,相同的传输介质,在安全通信协议方面的具体要求大体相同,仅是相互传递的应用数据方面存在微小不同。可见在设备接口方面,相同的硬件设施为列控联锁一体化提供可能。

5 结语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虽然在我国还未广泛使用,但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我国的铁路列车发展之快对于这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我国应加大技术研发脚步,投入人力资本,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取得我国自主研发成果,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这不但是我国铁路大提速的要求,更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我们要规范其发展,使其在起步阶段就步入正轨,促进我国铁路建设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剑锋,田青,赵显琼,等.下一代列控系统技术方案探讨[J].中国铁路,2014(12):32-35.

[2] 赵显琼,程剑锋,汪洋,等.智能一体化电务检测维护方案研究[J].中国铁路,2015(1):46-50.

[3] 程剑锋,肖兴,赵显琼,等.ATP车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技术[J].铁道通信信号,2015(2):1-4.

[4] 康仁伟,田青,程剑锋,等.RBAC在ATP车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5(4):19-22.

[5] 程剑锋.一次机五段后冷器失效分析及处理措施[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5(6):47-49,7.

[6] 律起海,贺广宇,程剑锋.基于信息化的ATP车载设备运用检修管理研究[J].铁道通信信号,2014(1):4-7.

作者:张鹏伟

车载设备管理论文 篇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现代车辆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速度,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全时段监控和自由调度,杜绝私自出车、越权派车、超速行车等现象。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种信息手段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并探讨提高应用效果的对策,以加强车辆管理。

关键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辆管理;车辆调度

1 引言

现代车辆管理的难点主要在于行车违规记录的全面记录、违规现象的前期调查。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良好记录,加强对外出车辆的管理有效性,做好行驶路线控制。更有效地解决车辆行驶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车辆信息采取全面采集策略,提高车辆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

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发展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在1964年正式投入商业使用。该系统可以应用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数字信息服务。发展到今天,该系统已经是信息化生活当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车辆管理,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排班调度,帮助管理人员合理排班,避免排班冲突,造成资源浪费。可批量通知司机和用车人,对车辆的运行情况实时查看,尤其是记录行车轨迹、行车速度、行驶里程数、行驶时长等等。同时排查车辆的油耗车况情况,实现精准定位,支持超长怠速检测、危险驾驶行为检测等等。该系统还可以应用于视频监控,基于AI算法,智能进行图像识别,发现司机在车辆行驶当中抽烟、打电话等危险行为,同时提醒司机行人通过情况、车道偏离情况。上述信息数据汇总在一起还可以形成自动查询违章报告单,帮助管理人员上传凭证查看单车收益。

3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车辆管理中应用的路径

3.1 优化车辆信息平台系统构成

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车辆管理平台主要分为监督调动平台、车载终端设备管理平台和软件系统应用平台,这三大组成部分相互交联,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度。

3.1.1 监控调度平台

为了保障信息安全,现代车辆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独立和保密性。建设自有计算机调度系统,使用内部固定ip专线和ADSL宽带与地方移动通信公司的信息管理平台相连。监控调度平台基于GPRS系统,由专门的服务器进行信息处理,一般来说,搭载一部高性能pc端设备,一部高性能GIS工作站。以北斗卫星系统平台提供的定位服务为例,该服务器可进行系统数据库维护,数据存储管理备份和周期性的删除。在未来发展当中,监控调度平台还负责通讯管理机算,与整个服务商的GPRS系统相连,发送车辆信息,进行车辆系统控制,获得通讯流量。既然rc工作站可对车辆的回报位置信息、上传位置信息在电子地图当中直观的展现出来,汇总成可视化的数据模板,方便终端管理人员根据该信息向车辆发布紧急报警,对车辆的行驶采取指令和调度。现代化的GIS系统还可以扩容,拥有多个端口,在未来数据化建设当中,可以利用本系统的信息资源更加高效地进行车辆控制。

3.1.2 车载终端设备管理平台

车载终端设备管理平台包含的组成部分有:⑴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基于大数据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按照PLC自动管理系统对车辆行驶的路线、行驶的里程、行驶的速度、碰撞问题等信息全面进行记录。这些数据可为交通事故的鉴定提供有效依据,还可以作为视频信息增添行车的乐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行车记录仪当中的应用,可维护车辆司机的合法权益,将监控录像记录回放确定事故责任。减少司机的违章行驶概率,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和逃逸事故。行车记录仪还可以为一些突发的新闻事件提供有效的视频资源,方便新闻工作者进行采集。数字化的行车记录仪主要包含微处理器、数据存储器、显示器镜头模组、车速传感器、软件数据分析系统以及红外线设备等等。⑵接收和發射天线。⑶点火监测控制器。⑷控制盒与车载电话。⑸显示屏和报警器。

3.2 拓展车辆管理功能

3.2.1 行驶路线设定

以北斗卫星系统为例,该系统向全国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电子数据,组成电子地图汇总,信息资料可任意缩放和分层。第一,车辆驾驶人员可以根据该地理信息系统获得行驶路线、预先设定目的地,并获得导航数据。全国地理信息系统会按照时间定期更新,并分类显示目的地。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人们常使用的导航系统就是依据该模型,发展形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可根据距离测算对拟外出车辆设定最佳行驶的路线。安装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的车主可以自动查询目的地,而车辆管理人员可以按照驾驶人员查询到的信息指定最佳路线,避免出现绕路等情况。第二,车辆监督与管理控制人员也可以查看实时分享平台上传的车辆行驶数据。分析驾驶人员是否偏离路线,通过车载免提电话或者是短信提醒等方式,指挥驾驶人员自动进行车辆线路的调整。监控中心还可以依照该导航平台向车辆发布路况信息和天气信息,帮助车辆驾驶人员获得即时数据,选择最优路线,双方之间通过语音交流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完成智慧驾驶。

3.2.2 车辆信息查询和历史回放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辆管理平台,可建立实时监控模板。查询车型信息、车号信息、车属单位信息以及驾驶人员的姓名、年龄、执照信息和车辆所在的位置。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给出参考坐标系,方便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锁定车辆,这对于现代交通管制、行政处理以及军事作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按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令,自动化的上传出车时间、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行驶速度,管理人员也可以在行驶之后调取上述信息、数据,整合成为动态视频,方便后续的责任判定和信息查找,如果责任双方在车辆的行驶信息方面有异议,也可以通过回放视频的方式来查找,分析在查询时间段内车辆是否满足。正规运行要求。

3.2.3 自动报警与危险信息查询

车辆行驶在道路上容易发生多种意外事故,例如交通碰撞事故、驾驶人员被抢劫事故以及陷入到自然灾害当中。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方便车辆管理人员及时向行驶人员发出警示,车辆自身也可以感知到外部振动温度人员的变化,从而提醒驾驶人员灵活的调整驾驶方法。行驶在路上的驾驶人员也可以通过驾驶室内的脚踏报警器,向监督管理控制平台以及联网的其他车辆发送自己感知到的外部警示信息,例如暴雨、火灾、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信息,或者某路段的拥堵信息。卫星定位系统获得一定路段内的集中数据报告之后,汇总成为整合信息模板,将这个正确信息发送给联网内的其他车辆,可以起到有效的灾害回避和危险示警作用。车辆管理平台根据报警位置、报警状态和报警真实性,自动跟踪报警车辆,监听车辆内的声音并进行录音,可遥控断电断油和紧急制动,避免驾驶人员失去行动力而造成车辆损毁等其他危险。

3.2.4 车辆信息录入和输出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在车辆信息录入和叔叔当中起到主要的作用:第一,可以对越界和超速信息进行报警。在最高限速时段内标注出超速的车辆,上传到综合指挥平台,对车辆的信息进行记录。通过与车辆数据库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还可以发现一些有违法记录的车辆。第二,管理人员可利用车辆信息录入和输出功能,对某一车辆在一个监控时间段内的所处位置进行信息收发,汇总各种数据之后采用综合存储、分类、分析、打印输出的方式,建立纸质版地图。方便车辆调度指挥中心,根据该地图形成一个综合调控方案。第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例如部队执行作战信息、自然灾害的解救信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可以进行精准的定位和指挥,方便车辆进入一些危险地带执行特殊任务。

3.3 落实车辆管理要求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大数据时代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可优化车辆的管理,只有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法律环境,加强行政管理,保障信息录入和输出的安全,才能够扩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价值。一方面,强化技术管理,定期对监控中心的硬件软件和车载设备进行维护,保障所有的收发天线运行正常,及时排除故障信息和危险隐患。另一方面,将信息分类汇总建设对比数据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信息和原因查找,促进可操作性提升,对私自拆卸或屏蔽GPS的车辆进行定位,严肃处理和教育做出该行为的驾驶员,并建立安全保密措施。平台将获得到的车辆行驶数据,存放在安全的数据库当中。设定保密等级,避免无权限人员提取该信息,用作它途,造成安全隐患。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提升了车辆管理的效应,拓展了车辆管理的途径,在未来发展当中可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综合监管进行创新,完善系统组成拓展主要功能,提高管理要求,做好安全保护,增强全球卫星系统在车辆管理当中的指导作用。面向数字化进行系统设计,提高车辆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健,曹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J].导航定位学报,2020,8(01):1-8.

[2]司徒春辉.基于组合导航系统的智能汽车精准定位[J].电子测试,2020(01):99-101.

[3]熊力.汽車卫星导航与全球定位系统的设计[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3):20-21.

作者:杜飞

车载设备管理论文 篇3:

电务车载设备维护新模式的探讨

摘 要:对于电务列车设备的维护工作关系到列车安全稳定运行,本着为乘客安全负责的理念,客运公司需要做好电务车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电务车载设备种类较多且维护流程复杂,在维护过程中容易出现因疏忽而造成列车出现故障。为了对传统电务车载设备维护工作做进一步改进,需要积极探寻电务车载设备维护新的工作模式,以提升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效率,保证电务列车稳定运行。本文中将介绍车载设备的特点以及设备故障特点,并提出车载设备新的维护方案。

关键词:电务列车;车载设备;维护

1.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大量科技成果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高铁技术是我国近几年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我国的高铁列车不仅在速度上不断刷新铁路运输的记录,而且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做到国际领先水平。高铁技术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出口到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好评。在铁路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好列车车载设备的维护工作对于列车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务车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故障,例如地面应答器丢失、测速故障、车载设备呼叫异常等问题,这需要对列车设备维护工作进行全面筹划,探寻维护模式上的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提高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效率。

2.车载设备维护特点

列车车载设备种类繁多而复杂,在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及工作环境对设备采取不同的维护方式。具体的,车载设备维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铁列车相比于传统快速列车其技术含量更高,进而列车设备维护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也要更加复杂。受高铁列车工作模式和供电方式的限制,高铁列车难以做到传统快速列车的随时修检。

第二,相比于普通快速列车,高铁在运行过程中速度更快,这也为车载设备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如对于车载设备,尤其是列车底部安装的有关设备的稳固性有更严要求,而列车上以及列车底部安装的相关设备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也更容易发生碰撞和损伤;高铁列车上相关设备的固定器件极易在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发生松动甚至脱落。

第三,高铁列车上所安装的车载设备不论是在工作性能还是防护性能上都有了很大改进,为列车提供了更好的质量保障。与此同时,列车上相关设备的安装和防护难度也随之增加,对于防护过程精密程度的要求更高。

第四,各地高铁网络对于高铁列车备用列车的储备量较少,而高铁列车出现维修故障将对铁路网络正常运行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高铁列车日常维护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3.车载设备维修模式

3.1事后维修

高铁列车相关车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然后进行故障的排查和维修工作是当前列车车载设备维修的主要模式。由于高铁列车结构复杂,故障排查难度较大,要求相关维修人员专业素质过硬、维修经验丰富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故障具体位置。在事后维修工作中,针对列车故障表现进行故障来源分析是第一步工作。需要维修人员十分了解动车组结构组成和相关设备工作原理,通过列车所表现出的状况大致判断出可能出现问题的车组设备。然后需要列车维修人员利用专业检测设备对潜在故障区间进行全面的检测找出问题所在,第一时间对设备故障进行维修。若检测后发现车辆相關硬件设备良好运行,则可能是列车软件故障,需要组织软件维护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故障问题排查工作。这种事后维修模式在当前我国列车维修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列车所存在的故障,另一方面也能相对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这种模式没有预见性,若发生严重性突发故障将对列车乃至铁路网络造成严重影响。

3.2预防维护

相比于事后维修模式,预防维护工作模式则是采用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维修思路。预防维护工作对于列车设备故障排查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可以减少列车设备出现突发性故障而给铁路网络带来的损失,提高列车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预防维护模式,制定合理的列车设备维护方案对于提高维护工作效率至关重要。高铁列车结构复杂,需要维护的设备种类繁多,难以在列车休车期间一次性将所有设备都进行检测,因此需要为列车维护方案制定一个维护周期。在一个周期内完成对列车上所有相关设备的检测工作,并且该检测周期不宜过长而导致维修工作失效。在预防维护过程中,要根据车载设备重要性和维护难度对设备进行分类,保证重要车载设备能够得到定期全面的检查。对于周期内每一次修检工作都要做详细的记录,便于后期检修工作中核对查证。

4.车载设备维护模式探讨

4.1设备维护思维方面

通过对多年车载设备维护经验总结发现,一次性检测工作对于列车故障检测工作收效甚微,只有重复性、周期性、全面的检修工作才能够切实保障车载设备质量。因此不能期望通过一次列车设备维护工作对列车设备工作状态得出结论,只有持续性的维护工作才能发现列车设备存在的隐患。

在车载设备维护过程中,要建立各部门协同工作的意识。在传统列车维护工作过程中,各部门分别负责列车不同区域的检测工作,分工明确互不干扰。但是随着列车性能的提升,列车设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通过将列车信号、通信、动力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互通共享,能够对列车整体运行状况有更好地掌握,便于快速发现列车潜在的运行风险,精确定位故障区域。

4.2工作机制创新方面

对列车设备维护工作机构进行革新。在每一个车载设备检修部门都设立专门设备整治、设备数据整理、设备维护信息整理的工作岗位。通过对列车维护工作和数据记录工作明确分工,可以保证在车载设备出现故障时责任落实更明确,也能够对车载设备相关数据信息有更明确的了解。将列车设备检修工作均匀、合理地分配到各路段检修工作区,对于规模较小的检修区进行整改和裁撤,既可以提升列车设备检修工作效率,又能够精简人员配置。

4.3新技术引进方面

高铁列车上应用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传统的列车检修工作在某些通用硬件设备检修工作中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其工作效率有待提高。通过引进车载设备检测系统,能够对车载设备工作状态下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工作异常的设备并激发报警装置。此外,对列车相关软件进行优化工作,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界面,同时也在软件中囊括更多列车设备管理操作,便于列车操作人员对车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5.结论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服务在我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随着铁路运输服务的升级,铁路维护工作也需要进行及时升级。一方面加强列车预防性检测工作,定期为列车车载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排查车载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且对于检测信息做详细记录,便于后续检测工作参考。另一方面要探寻新的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模式,不仅要在设备维护工作思维模式上做出改进,还要对列车维护工作机制进行改进,通过更加合理的工作分工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车载设备维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力. 铁路固定设备维护的综合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10):127-128.

[2]王雪洁. 解析铁路电务施工及信号技术的长远发展[J].  通讯世界. 2017(04):295.

作者:刘强

上一篇:管理哲学研究论文下一篇:中职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