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站载波卫星通信论文

2022-04-15

摘要:为满足重大灾害导致大部分网络瘫痪情况下,省级应急广播系统的应急广播消息发布及机动应急指挥需要,可建立应急机动播发平台,通过4G/5G无线移动通信公网、VSAT卫星通信系统与省级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实现全天候视频、音频、数据、电话、图片/文本信息互联互通。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车载站载波卫星通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车载站载波卫星通信论文 篇1:

车载卫星站天线快速对星3步法

摘要: 主要就完成视频实时转播的车载卫星站对星技巧展开分析研究与提炼归纳,依据实战演练与用户需求,总结出能满足实际要求与规范化操作的快速对星3步法,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品质.

关键词: 车载卫星站; 净空; 天际线; 极化

Key words: mobile satellite station; clearance; skyline; polarization

0 前 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和国际体育赛事落户中国.视频内容的实时转播使车载卫星站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这些转播任务均具有及时性、临时性、风险性、重要性等特点.车载卫星站对星3步法对规范化操作提供了技术保证,确保卫星转播的及时性与可靠性,做到不影响他人和不被他人影响.

1 车载卫星站快速对星步骤

所谓天线对星,实际上是指通过调整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极化角,使天线波束中心对准目标卫星的过程,它是地球站进行入网验证和日常业务传输的基础.天线只有准确地对准目标卫星,才能保证地球站稳定可靠地工作.

本研究中卫星指的是同步通信卫星,它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约36 000 km.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从地球之外看,卫星轉动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故称地球同步卫星.同步卫星运行的轨道称为同步轨道,同步轨道最多可容纳120颗同步卫星,每颗间隔3°.但由于日益拥挤的空间资源,有的地区被放宽为每隔1.5°放置一颗同步卫星,这使地球站对星难度增加.对于卫星地球站的入网测试,除了要测试其极化隔离度外,还要测试地球站的邻星干扰状况.因此对于将对星作为常态工作的车载卫星站,快速对星法的作用尤为明显.

总体步骤为:1)卫星车定位:净空有效,排除干扰,精确安装;2)天线定位:天线方位角、仰角、极化角的粗调与细调;3)入网验证:卫星车本地与远程验证.

1.1 卫星车定位

卫星车的定位选址位置是否合适,关系到卫星能否被纳入到所属通信卫星系统进行正常通信.

1.1.1 俯仰净空范围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中6.1.2条:车载式地球站在静止卫星轨道可用弧段内的工作仰角与天际线仰角的夹角不宜小于10°.工作仰角是天线指向和水平线的夹角,天际线仰角是天际线和水平线的夹角.

为了保证接受收信号的质量,接收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载噪比.当工作频率、信号形式、卫星和地球站位置确定后,信号的传输距离L以及接收系统的噪声等效带宽也基本确定,载噪比取决于发端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及地球站的接收品质因数(G/T),其中G是指车载卫星接收天线的增益,T是指地球站接收系统噪声温度.品质因素是一个地球站在接收状态时的最基本特性参数,也是卫星组织对地球站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天际线仰角越大,地面的热噪声及人为噪声越容易被天线接收,从而使接收系统的噪声温度(T)增加,G/T值下降.因此,天际线仰角越小越好.

1.1.2 水平方向排除四周电磁干扰

1.1.2.1 干扰分析

车载卫星站收到有用信号的同时,将接收到大量噪声.对于移动车载卫星站,技术人员更关注影响对星与卫星通信传输质量的系统内外部干扰噪声,如雷达系统干扰、电视广播系统干扰、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干扰、地面微波干扰、高压电气线路干扰、邻星干扰、卫星交叉极化干扰、卫星不明载频干扰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地面固定地球站在建站时需评估附近环境、计算干扰协调区,将干扰限制在允许的限度以内.对于非固定地球站,在车载卫星站临时转播对星时,一般不作非常严格的环评测试,主要关注所在卫星发信频段的干扰及业务载频信号的传输质量,通常采用频谱分析仪与解码器来判定附近是否有干扰.

通过频谱分析仪,可以搜索卫星的信标或者某个卫星节目.在天线的俯仰、方位、极化等参数都符合某卫星的角度时,就能通过观察某个频点上固定的载波来确定是否对准卫星.如频点存在干扰,有可能发生载波叠加、噪声电平抬高等现象.此时,需搜索这颗卫星上整个转发器频段内的其他载波,以此判断是否频点干扰、整个频段干扰、或者卫星未对准.

另一个判断依据是通过解码器来解码卫星上的节目源,观察载噪比(Cb/No)和余量数值,正常解码的载波载噪比通常应该为10 dB以上,余量为4 dB以上.这两个数值在高纬度地区时,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降幅在1~2 dB.但是一旦存在干扰,导致余量低于1 dB,解码器就有可能无法锁住信号,在排除线路问题和对星角度问题之后,就需要考虑是否是收到干扰所致.如果在使用频段确实存在干扰,就需重新选址或更换卫星频点.

1.1.2.2 平行法初步判定干扰

平行法就是在选址区域,每隔3~4 m用罗盘记录所对卫星的方位角是否相同,如大致相同则表明选址区域无干扰,卫星车可以利用车载电子罗盘和GPS自动对星;如相差较大的(>10°)则可以基本判定周围有干扰,卫星车自动对星失效,只能采取手动对星,如图2所示.

1.1.2.3 多点验证法验证干扰

选址区域如有磁场干扰,将严重影响卫星车快速对星.卫星车进场定位后,往往在2 h内就被要求上星传送,从安装、测试、开通,卫星车每个操作环节都环环相扣,并且有着严格的时限规定,因此,判定选址区域有无磁场干扰,是卫星车流程操作的关键.

在选址区域可以先通过平行法初步判定干扰,对于干扰区域可以通过多点验证法进一步验证干扰,最终判定干扰位置.

多点验证法是指在方位角水平路径方向多选择几个点来验证卫星车选址点有无磁场干扰,首先选取卫星车选址点的方位角为α1,在方位角水平延伸方向10~50 m内另选2个点(周围没有建筑物),为了避免误差和便于判定,选择从这2个点向卫星车选址点望去的方位角α2和α3,如果α2=α3,α1=α2±180°,误差在3°之下为卫星车选址点无干扰,误差在10°以上则重新选α4和α5点,如果αα4=α5,α1=α2±180°,误差在3°之下判定为卫星车选址点基本无干扰,误差在10°以上可以断定卫星车选址点有干扰.

1.1.2.4 卫星地图再次验证干扰

在网上查询卫星遥感地图,以获得当地的街道、商场、楼盘等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并根据量角器等工具在卫星图上测量出卫星水平路径有无阻挡物,进一步判断水平方向上有无磁场干扰.

在选址区域周围半径为30 m的范围内,尽量避免有变电站和变压器等产生磁场的大型设备,在选点上应多看几个点,选择远离干扰源和富余量大的点作为卫星车的选址点.对于无干扰区,一般方位角富余量为±15°.对于干扰区,一般把方位角富余量加大为±30°,从而弱化磁场干扰对卫星车选址的影响,或重新选址.

1.1.3 极化精确安装

极化角是指由于接收者所在位置与卫星所在地经度差及地球曲率的影响,使天线馈源波导口相对于地面所形成的倾角.所谓极化,是指电磁场的电场矢量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可以用电场矢量端点随时间变化在空间所描绘的轨迹表示电磁波极化.极化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三种.

极化角的计算公式是:P = arc tan (sin Δφ / tgθ),其中Δφ为卫星定点经度与接收地点经度之差,θ为接收地点的纬度值.随着地点和卫星的变化,极化角是不同的.鉴于本文所讨论的为车载地球站是非固定地球站,故对于直径2.4 m以下的小天线,极化装置是固定一体的,不需要拆卸安装;而2.4 m以上车载站天线的馈源极化大多需在每次现场定位使用时进行安装调测,车载地球站完成现场通信或电视转播后,需对天馈系统进行必要的的拆卸后再驾车驶离.由于没有初始点,因此极化角的安装调测在整个对星过程中十分重要.二端口天线只能通过载波最大值来精确极化,四端口天线除了通过载波最大值来精确极化,还能通过反极化的泄露来精确极化.

1.2 天线定位

1.2.1 参数计算

地球站天线要能准确地对准同步通信卫星,需有恰当的天线方位、仰角及极化角设置.当地球站的位置确定后,可根据卫星位置(经度)及地球站所在位置的经度、纬度来计算地球站天地对准该卫星的方位、仰角.

首先获取目标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的经度以及地球站所在地的经纬度,方位角为

其中,ψg是接收站经度,ψs是卫星经度,θ是接收站纬度.然后使用计算器或寻星软件得到对星所需的理论计算值:方位角A,仰角H,极化角P.再查询常用卫星信标及节目表,若找不到,直接咨询各卫星公司.

1.2.2 理论依据

1)先仰角再方位.由于地球磁偏角的影响,实际方位角与理论方位角的值往往偏差很大,相比之下仰角基本不受影响,故先定误差小的仰角,再大范围扫描方位.

2)先方位再仰角.在实际情况中,天线底座一般达不到绝对的水平,此时调整天线方位会带动仰角的变化,而反之调整仰角则不会影响方位,故要使对星效果达到最佳,先微调方位,再微调仰角.

1.2.3 粗 调

连接系统线路,设置频谱仪参数,开始粗调:1)天线马达Speed置Fast档.2)确定极化方式(垂直或水平、左旋或右旋),按计算获得的P设置极化角,按H设置仰角.3)在A加减30°范围搜星,寻找信标或节目的明显迹象.4)若无,H加0.5°,重復3)步;若再无,H减0.5°,重复3)步;若再无,H加1°,重复3)步;若再无,H减1°,重复3)步,依次类推, H增减幅度逐次递增0.5°,重复步3),直至发现信标或节目的明显迹象.若H加减5°也没有找到,则检查系统线路和参数设置.5)发现信标或节目的明显迹象后,先左右大范围调整方位角,使其信号强度最大,再上下大范围调整仰角使其最大.

粗调要诀:快速度,大范围,先仰角再方位角(理论依据1).

1.2.4 细 调

1)承接粗调,现状态方位角设为A1、仰角设为H1、极化角设为P.2)天线马达Speed置Slow档.3)左右小范围调整A1,使信标或节目的信号强度最大,上下小范围调整H1,使其最大,顺逆小范围调整P,使其最大.4)细调后基本完成对星,现状态方位角设为A2、仰角设为H2、极化角设为P1.

细调要诀:慢速度,小范围,先方位角再仰角(理论依据2).

1.3 入网验证

1.3.1 本地验证

每个卫星都有独有的信标,使地球站天线能跟踪卫星.根据信标频点,通过天线方位、俯仰、极化调整,在频谱仪上将信标的载波强度找到最高即可.

也可以使用卫星解码器,通过接收每个卫星上不同的节目来判断是否是所需要的卫星.每个卫星上不同的载波内都包含了许多媒体节目内容,这些节目可以在各种专业网站或者卫星公司官网查询到,通过车载的解码器解码输出,就能判断对星准确与否.以亚洲五号某个载波为例:

该节目的参数为:频率为4 148 MHz;极化为垂直(V);码率为11.852 Mb/s;FEC为3/4.不同的卫星节目接收效果都不尽相同,要根据当时天线所在地经纬度、天气状况、卫星转发器、接收天线口径等变化.但是通常来说,在调整了天线方位、俯仰、极化之后,将节目载噪比(Cb/No)和余量两个数值调到最大.可以通过解码器接收状态查看到这两个数值.

1.3.2 远程验证

所谓远程验证,即通过与相应卫星公司取得联系,在卫星公司指定频点上发射一个功率约为10 W的单载波,由卫星公司检查并调整极化隔离度,一般情况下,要求极化隔离度大于28 dB,才能符合卫星通信标准,允许发射,否则可能会在反极化时造成载波泄漏,干扰反极化载波(如亚太134度星,除了要求测试极化隔离度,还会要求测试邻星干扰).

在通过了卫星公司的极化隔离度测试之后,就可以改成调制波,并按照要求将输出功率提升至卫星公司校准功率为止.通过上述的卫星车对星三步法就完成了入网验证和发射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2 小 结

车载卫星站对星三步法,是作者长期从事卫星车(车载式地球站)视频转播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在实际工作中经过不断实践,逐步优化、提炼与验证,符合卫星车转播业务的及时性、临时性、可靠性、重要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吕海寰,蔡剑铭,甘仲民,等.卫星通信系统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Lv H H,Cai J M,Gan Z M,et al.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M].Beijing:People′s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shing House,1999.

[2] Dennis R.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M].3rd ed.Beijing:People′s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shing House,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T50502005 [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pec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Design for the Domesti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arth Station:YD/T50502005 [S].Beijing:People′s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shing House,2006.

(責任编辑:包震宇,顾浩然)

作者:盛亮 李振旻 苏炯

车载站载波卫星通信论文 篇2:

省级应急广播机动播发平台建设方案

摘要:为满足重大灾害导致大部分网络瘫痪情况下,省级应急广播系统的应急广播消息发布及机动应急指挥需要,可建立应急机动播发平台,通过4G/5G无线移动通信公网、VSAT卫星通信系统与省级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实现全天候视频、音频、数据、电话、图片/文本信息互联互通。

关键词:应急广播信息、VSAT卫星通信、4G/5G网络、IP协议

一、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标准规范,各省也相应建设了各自的应急广播系统,包含省、市、县三级架构的系统体系。根据省级应急广播的实际建设需求,并满足应急广播信息(各类音视频信息等)的实时传输,可建设省级应急广播VSAT卫星通信网。本次建设的应急机动播发平台系统(VSAT卫星通信系统)由中心站VSAT卫星通信系统和车载VSAT卫星通信系统组成。车载VSAT卫星通信系统包含电子信息分系统和载车平台分系统。

二、VSAT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方案

2.1网络组成及业务内容

本次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VSAT卫星通信传输网)由1个中心站及3个车载站(应急广播车、应急指挥车和应急前导车)组成。本系统可支持传输视频会议信号、VOIP语音信号、现场视音频信号、应急广播消息及指挥调度指令。网络拓扑图详见图1。

考虑业务性质和需求,本系统网络结构设计为星状网和网状网的混合网络,从而满足应急通信中的灵活、机动应用,其网内业务有:

a.应急广播消息信号:视频节目、音频节目、图文信息、指挥调度控制指令、数据通信流;

b.全网通话;

c.现场视音频的回传。

结合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建立VSAT卫星通信传输网,成为一个基于卫星通信信道、IP协议的综合通信平台,该系统具有传输图像、话音、高速数据、视频会议的专用卫星通信网络,对组织各类任务、应对突发事件中,统一安排调度、传输高质量清晰图像等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IP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基于TCP/IP的业务,如IP电话、IP数据传输、因特网访问、视频监控、视频会议以及现场视频采集回传等。系统所具有的IP QoS功能,可以为IP电话、视音频采集/视频会议等实时业务分配高优先级,以保证其传输质量。完全动态的带宽按需分配功能,可以充分利用卫星带宽资源,所有业务可以完全共享所有的带宽;当没有视频传输时,相应的带宽可以释放出来,保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

本次建设的VSAT卫星通信网络,包含1个省级中心站和3个车载移动站(应急广播车、应急指挥车和应急前导车)。

2.2系统功能

在省级应急广播系统中建立的VSAT应急卫星通信传输网,包括省级管理平台中心固定站和省级应急机动通信车载移动站。其中:省级中心固定站通常布置在位于省广电局;应急机动通信车载移动站部署在应急广播车、应急指挥车和应急前导车上。系统需达到以下功能要求:

(1)整个网络为星状网的网络结构,保证应急通信中的灵活、机动应用。

(2)卫星通信网能够开展各种应急通信业务,主要包括话音通信、数据通信、视频会议和高质量视频实时传输等。应用环境为全IP环境,即所有业务均基于IP协议,如VoIP、IP数据和IP视频等。

(3)适应全网进行广播、组播、通信业务传输的各种需求。中心站支持多个下行、上行载波的扩容能力。

(4)系统采用LDPC、TPC信道编码,以及QPSK、8PSK调制功能,并支持多等级FEC纠错编码。系统并内置自动上行功率控制功能,可确保在恶劣天气下的系统正常工作;达到高可靠性能。

(5)系统的各种功能均为内置,如TCP/HTTP加速、IP压缩、Qos功能、IP信道加密等;配置集中式、功能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达到用户对网络正常的管理、使用、和维护。

2.3系统结构及工作方式

本系统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体制:出向为DVB-S2X,回传为TDMA载波,由中心站和车载移动站构成。其中中心站系统为核心,它执行网络管理者和带宽分配者的角色。整个卫星网络形成一个透明的IP传输平台,基于IP形式的业务流均可以通过该卫星通信网进行传输。

本系统为多功能的宽带网络平台,具有高速率、高带宽、多频段、多出向的应用,具备服务质量保障(Qos)功能及动中通应用能力。当未来发展到更多的远端站时,则可以增加处理服务器以及板卡的形式升级,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此外,中心站射频部分的高功放及上变频均需做1+1备份方式。

2.4网络管理功能

中心站网管中心通过网管系統实现对全网的监控和管理。一个网管系统可具备监控多个主站和多个远端站的能力。利用图形用户界面(GUI),网络运营商可做到:

? 管理所有配置和控制能力,包括远端站点的软件和硬件更新

? 访问网络结构示意界面和配置系统参数

? 主动和被动的勘查网络运行状况

? 监控图形工具查询和显示网络统计数据

网管系统(NMS)可以随时纠正网络的异常运行,确保对所有站点带宽的最佳分配,实现网络正常运行和效率提升。

2.5业务容量及链路估算

为确定所需的空间段资源(如卫星租用带宽)以及确切的地面站配置(如天线尺寸和ODU(室外单元)功率等),需进行详细的网络规划和链路估算。但这些估算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本文目前只给出初步的链路估算。

针对每种类型的地面站以及整个网络提供详细的业务分析和规划估算,以确定每种地面站和全网所需的总容量。假设所有业务均按优先级共享带宽,针对本项目所做出的初步的网络规划如下表所示:

链路估算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用户的业务量和业务模式、载波参数、地面站位置、选用的地面站天线尺寸、卫星覆盖、雨区以及可用度要求等。这些因素的改变都会导致最后不同的链路估算结果。

本次假设采用中星10号卫星Ku频段转发器,而链路估算均以该卫星的技术指标为依据进行。链路估算需根据卫星运营公司所实际承诺的性能参数,由卫星运营公司进行核准。下表所示为中星10号卫星的总体参数:

在初步业务量6.0Mbps数据速率、QPSK调制方式、FEC为TPC、码率0.75等条件下,链路估算可用度98%,估算结果如下:

本系统中心站:按照采用Φ6.2米天线,100瓦功放配置;

车载移动站(应急广播车):按照Φ1.2米静中通天线,40瓦功放配置;

车载移动站(应急指挥车):按照Φ0.9米动中通天线,40瓦功放配置。

车载移动站(应急前导车):按照Φ0.8米便携式天线,20瓦功放配置。

2.6车载VSAT卫星通信系统

车载VSAT卫星通信系统包括电子信息分系统和载车平台分系统;省级应急广播车的电子信息分系统包括应急传输通信子系统、视频及会议子系统、制作播出子系统、调频发射子系统、现场扩声子系统、监听监测子系统等;省级应急指挥车的电子信息分系统包括应急传输通信子系统、应急指挥及大屏显示子系统、监听监测子系统等;省级应急前导车的电子信息分系统包括应急传输通信子系统、视频及会议子系统等;所有车型的载车平台分系统包括车辆改装以及供配电、防雷接地等设施改造。本次建设的三辆应急机动车还可以配备相应的4G/5G路由器,作为应急信息传输的备份方式。

三、总结

为省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的机动播发平台大大提高了应急广播信息的传输效率,并适应各种灾害发生后应急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和接收。而除了VSAT卫星通信网络,其余的网络传输方式例如短波通信也可以作为应急信息传输渠道,但短波通信的带宽小仅能传输语音及数据等业务。

随着应急广播系统的相关条例和规范的发布,各省的应急广播体系日趋完善,各省的VSAT卫星通信网络建设也提上日程,在可预见的未来,VSAT卫星网络可作为各省的应急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

作者:李威东

车载站载波卫星通信论文 篇3:

应急通信:关键时刻显身手

国务院近期发布《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重大通信保障或通信恢复工作的响应程序、组织指挥体系、职责和有关措施。

“应急通信”一词,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显得陌生而专业,但若讲“飞鸽传书”、“烽火告急”、“鸡毛信”等人类早期的应急通信手段,大家一定都能理解。现代意义的应急通信,一般指出现自然或人为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的通信机制,同时包括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等通信需求骤增时,由相关运营商提供的电信服务系统。

天地共一体

在经历了“9·11”、“SARS”及印度洋海啸、伦敦地铁等突发事件后,世界各国均对建立社会应急系统给予高度的重视。应急通信主要是借助有线、无线综合通信平台及数字集群调度通信技术建立的专用通信系统,主要设备有KV频段卫星通信车、VSAT卫星地面站、海事卫星电话、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1000线车载程控交换机等。

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等通信手段天生具备较强的抗毁能力,一直是应急通信的主要技术手段。两年前,中国卫通与中国移动全面合作,共同构建“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系统。具体项目包括:中国卫通利用IDR/IBS卫星通信设备为GSM网解决基站、交换中心站之间的互联问题。在车载移动基站、基站控制器与卫星通信地球站或骨干网通信节点之间搭建专用的单路单载波的卫星链路,建立数据传输的透明通道等。

反应求快速

目前,我国的通信运营商们承担了全国党政应急通信保障任务,以及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等应急通信任务,也面向社会,为大型文体活动等提供常规通信服务。

中国电信在湖北、上海、四川、西安、新疆、广东、福建等建有大区机动通信局,有专门的应急通信车队,装备了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小灵通通信系统、车载卫星通信系统,以及便携微波通信系统和车载发电设备等。去年,中国电信在武夷山举办了一场“应急通信大演练”,现场展示了“15分钟组建一个包括市话、互联网、视频等多手段的临时通信网,11分钟内恢复一条中断的通信光缆”的快速反应和通信保障能力。

好戏在后头

F1中国上海站比赛时,6辆卫星转播车及车上架着的巨型卫星天线;上海APEC会议和海南博鳌论坛期间,相关运营商运用应急通信手段,做到通信无盲区、上网到桌面……这些都是应急通信成功的典范。

如今,应急通信的概念不仅意味着几辆应急通信车和设备,关键是要有一整套相应的应急通信手段和流程。换言之,应急通信只有“硬件”和“软件”的统一协调和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应急通信的快速机动反应,维持整个运作流程和信息的连续通信能力。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对我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严峻挑战,又是对相关运营商应急通信能力的考验。

(2月23日《新民晚报》)

相关链接

应急通信四大特点:

(1)需要应急通信的时间一般不确定,人们无法进行事先准备,如海啸、地震、水灾、火灾、飓风等突发事件。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如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等,可以预料到需要应急通信的时间;(2)需要应急通信的地点一般不确定;(3)在通信量突发时,人们无法预知需要多大的容量才能满足需求;(4)进行应急通信时,需要什么类型的网络不确定。

应急通信两种方式:

1.有线通信。即常规国内、国际电话网。有线公用电话交换网通达范围广,适应性强,费用低,在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中是最基本的信息传递手段。但有线通信通过光缆、电缆进行传输,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且抗毁能力差。

2.无线通信。即以电磁波传输信息,目前超短波、微波通信业务发展迅猛,特别是卫星通信的出现使得“通信不受时空限制”的愿望成为现实。无线通信抗毁能力强,具有机动灵活、组网方便的优点,是应急通信的有效手段。

作者:向 明

上一篇:文本挖掘的网络舆情论文下一篇:分层教学之篮球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