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的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28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指导理论,高校在进行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创设一定的英美文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快速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美文学知识体系。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英美文学教学的信息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美文学教学的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运用

摘 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合理应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音频文件及网络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英美文学 教师 学生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美文学课程是针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这一门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1]英美文学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其中作家、作品及所属流派跨越了多个时代,所归属的政治、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知识量特别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显得颇为重要。[2]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所遇的障碍

课时不够。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之风的影响下,许多院校注重开设“实用”类课程而删减英美文学课程或课时。根据统计,目前许多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英美文学课程的比例已很小,一般为二至四门,有的只有一至二门,每周只有两课时,而且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设置结构单一,选修课少,英美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关系处理不好。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课时量的需求很大,而实际课时偏少以及学生兴趣不高的现状导致教学的效果不佳。

教材不精。受到英美文学课程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遇到很大阻力。例如,在文学史方面,教学目的是讲述文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和特征, 因而教材要做到首尾贯通、主次分明、脉络清楚;在英美文学选读方面,教材应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传记等各种题材的作品,注重其可读性、代表性、时代性和文化内涵,所选的作品应能体现作家的写作风格,应有作者、作品介绍以及重点、难点注释和思考题等,以便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应是将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结合起来讲解学习,但由于受到课时量的限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有限的时间内很难使学生窥见整个英美文学史的全貌,更难分析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风格特色。

学生兴趣不浓。英美文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不但对教师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对学生也不例外。首先,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的基本功,才能在阅读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减少障碍;其次,学生对英美文化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了解语言表层技巧所反映的深层社会文化内涵。但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望而生畏,从内心就有着一种抵触感,觉得自己离英美文学的国度太遥远,认为英美文学的语言生疏,用词陌生,难以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更是极为陌生,这就进一步拉远了他们与文学作品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反而使学生认为文学课程非常枯燥无味。

二、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运用

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匮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容量小、信息量传递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一个教师即使再博学,也无法达到网络资源所覆盖的信息面。[3]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变应变,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大胆的改革,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意义上,多媒体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媒体:1) 文字和旁白;2) 图案和插图;3) 静态的照片;4) 图表和图形;5) 视频和动画;6) 音乐和音响;7) 网络。[4]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一)幻灯片的运用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的,其中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从图像中得到的。[5]英美文学课程中所介绍的许多作家及其作品对于中国学生都很陌生,如何加强学生的印象,使原本空洞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忽视的。越是陌生的内容,就应该以一种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来讲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作家的肖像及其代表作的出版物封面展示给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原著的兴趣。PPT课件的制作可以将跨时代的文学作品进行整合对比,可以引入更多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生活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作者作品的罗列,作品中精彩选段的呈现,从而能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了解文学文本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不同时代的英美社会文化。

(二)视频文件的运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量根据英美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被引进到国内,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英语语言文学,声情并茂的视频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英美文学所体现的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英美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时的视觉享受上,而应该借助视频文件这座便桥走入英美文学的国度。英美文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课堂时间很难逐一详细分析单个文学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之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在没有把握作品全貌的情况下分析作品,只会加大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观看由英美文学原著所改编的电影,在学生大致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及人物后,再利用课堂时间重点分析教材上作品选读的内容,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可以较轻松的理解原文,也可以在对比影视作品和文学原著时,形成自己的文学观点,大大提高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看影片,让学生在人物形象和情节方面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就文学选读教材中的选段进行讲解,这时可以请学生自己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文本选段,讨论电影中的苔丝与哈代笔下的苔丝这一人物性格表现有何异同,进而拓展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文本阅读的兴趣。

(三)音频文件的运用

视频文件可以增强学生对英美小说的了解,而音频文件则更适合被应用在英美诗歌的教学中。听觉和想象力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英美诗歌中的格律只通过书面的讲解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只有当学生直接听到抑扬顿挫的格律时,才能感受到英诗之美。最古老的英语诗歌形式就是民谣,也称歌谣,这些民谣就是以声音的形式被传载至今,现在,随着人们对英语语言运用的重视,朗诵英美名诗的音频文件已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将这些音频文件利用到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蒲柏的英雄双行体或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时,都可以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同感受诗歌韵律。除了运用音频文件来感受诗歌的格律外,教师还可以用它将音乐和文学联系起来。《友谊地久天长》是世人熟知的歌曲,它被翻译成了不同的语言,用这首歌作为一个引子来介绍苏格兰著名农民诗人彭斯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样一来,文学作品就能以音乐的形式来亲近听众。

(四)网络的运用

阅读文学作品是学生作为个体从读物中汲取精神营养的脑力劳动,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在文学教学中,教师是不能代学生理解的,作品意义是学生欣赏作品本身的结果,它不在教师的头脑里,也不在作品的言语里,而只能由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而网络则是用来作为辅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来了解课堂上所要讲解的作家及作品,在课堂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考察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可以以简单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创作的背景,也可以师生换位,让学生来介绍他所了解的作家及其作品,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用电子邮件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予以指导,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批改作业;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上网搜索文学电子书和文学评论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文学学习中。[6]

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弊

多媒体资源为我们的英美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契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视频文件能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但视频文件或电影不可能完全替代文学原著文本而成为文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对文学原著的阅读可以更好地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去。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很多文学评论参考资料,但其获取的渠道必须是合法合理的。网络有着自由性,人人都可各抒己见,教师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时,应当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网络搜索资料,得到真知灼见。教师要教会学生客观地评价网上信息的可信度, 要考虑网上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来源出处和网站的开通及运行时间,以对有关的信息和无关的信息进行取舍。教师利用互联网批改作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锻炼各自的写作能力,告诫学生切不可滥用、剽窃网络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语言的教与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网络教学综合多种媒体,信息量大,效率高,反馈及时,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关注。[7]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呢?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来说,最起码应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1.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语言是用来传播思想的,没有内容的纯形式语言是不存在的。英美文学课程涉及英美两国的社会文化,历史人物等,英语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的同时,将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殿堂。2.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多媒体资源丰富且技术日新月异,了解和掌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资源及技术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来服务于课堂教学。3.课程整合能力。随着教材改革的推进,课本内容越来越多,而课时却没有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所取舍,创造性地结合过级考试内容使用教材;同时教师还要能够编选整合教材以外的素材,创造适宜本校学生的教材,甚至是教师自己的个性化教材,因此,在教材的选用、研究、开发上,教师要有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设计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学生才能在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如鱼得水。

注释:

[1]王云,刘宝泉:《英美文学课中现代教学思路的渗透》,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49-50页。

[2]卢丽萍:《多媒体手段与传统英语教学法的整合与构建兼评<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教学系统》,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2期,第108-109页。

[3]张慧军:《英美文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275-278页。

[4]陈勇:《英美文学教学观刍议》,文教资料,2007年,第24期,第159-160页。

[5]李晋:《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149-151页。

[6]张慧荣:《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范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44-48页。

[7]张耀龙:《英美文学多媒体教学模式探讨》,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81-84页。

(李玺 湖南省长沙学院外语系 410073)

作者:李玺

英美文学教学的信息技术论文 篇2: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指导理论,高校在进行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创设一定的英美文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快速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美文学知识体系。本文将主要论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与现代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契合点,最后提出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具体应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环境;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环境对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英美文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出寓教于乐的英美文学教学环境,构建新型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被广泛应用在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和行为主义具有很大的区别,建构主义的关键是要对外界的客观现象做出主观方面的分析和解释[1]。

将建构主义运用在学习领域,主要强调的是学习行为,就是学生一直持续不断将其心理表征活动实现内化的过程。所以,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主动构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把学生看成是加工整理外界客观现象和有关信息的主导者,认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的积极构建主体,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的辅助者,不是把客观知识的强制灌输主体。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认为知识不是通过客观实体的形式在不同个体中存在,同样并非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和表达,其只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在主观上做出的分析或者解释,结论不是现实世界问题的终极答案,会不断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逐步加深而进一步被改变或者是发展[2]。另外,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目标,也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不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自主探索,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不是告诉学生标准模式化的方法和答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目前我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很多共同点。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英美文学教学的契合点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现在和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要完全适应这种发展方向,就一定要认识到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有能力、语言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广、文学素养高的优秀外语人才。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大纲对高校学生的英语专业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高校教师努力培养高校学生获取英语知识、运用英语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精神和能力。大纲特别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创新,明确指出要把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很好地应用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研究人员对高校英美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了初步探索,以下是其共同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方面。在进行英美文学的教学时,采用机械和固定模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重点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3]。第二,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第三,需要把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和实践运用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播、电视、投影仪、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着很大的契合点。两者都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方法

(一)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将教师看成是主要引导者

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主要有英美文学史以及英美文学选读两个方面,具有覆盖面广和信息量多的特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英美文学的学习资料,补充课堂上教师涉及到的没有展开论述的知识内容,同时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学生还能够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英美文学研究者做出跨时间和空间的交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4]。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资源尽管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便捷、快速地获取多种信息,可是其也有很多不利的方面,就需要教师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搜集信息的有关网站和具体的搜索途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仍然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只是将教师的灌输者角色转换成引导者和帮助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环境中,对英美文学教学采取主导-主体的方式,重点是要掌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英美文学的有效、快速教学。

(二)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看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必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最主要目标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掌握系统的英美文学知识,尽量学习和研究英美著名作家的作品,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构建系统的英美文学知识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英美文学有关的信息和文章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广播、影像等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配合音乐诵读、旁白等,以便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感官,进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高校学生要获取大量的英美文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就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才可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外因,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是内因,外因在内因的基础上才会真正起作用。所以,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合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英美文学文章和有关信息,充分和教师,以及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才可以完善自己的英美文学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为学生指出具体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选取信息,分析和评价资料,积极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5]。所以,在现代网络环境背景下,对英美文学采取主导-主体教学形式的关键是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三)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式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构建的基础是创设,也就是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具体的情境。同时,建构主义教学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看成最重要的手段,说明创设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在高校英美文学课堂上,多媒体信息网络教学环境可以利用对一些文字和图片等资料的高科技处理,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绘声绘影的学习环境,使一些抽象的文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参与到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赏析中,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文学作品的内涵。

(四)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教学模式。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不同,只有在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才会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在具体的英美文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将自己以后的学习重点确定下来[6]。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和想法的机会,保证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美文学知识结构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我国目前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内在联系和契合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育环境下,要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充分运用在我国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师看成是主要引导者,将学生看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还需要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式教学方式,以及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是内因,使外因在内因的基础上真正发挥作用,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美文学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肖剑.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2,11(8).

[2]海燕飞.利用西方文论和建构主义理念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模式[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5).

[3]路丽平.建构主义下的英美文学网络教学[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3).

[4]于慧莹.跨文化英美文学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12,(32):38,42.

[5]贺亮.英美文学多媒体教学研究的建构主义视角[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

作者:王继红

英美文学教学的信息技术论文 篇3:

英美影视作品在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摘 要:培养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是大学英语的重要教学目标。英美文化素养是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美影视是大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途径。采用英美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是一种高效的英文教学手段。该文深入分析了英美影视对于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系统描述了英美影视作品所體现出的英美文化,提出了将英美影视作品作为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英美影视 英美文化 文化素养 大学生

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后金融危机影响蔓延,全球经济战争愈演愈烈,我国面临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急需一批能够适应国际特别是对于英美这两个世界经济体主要成员国进行交流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等教育是我国输出人才的主要方式,英语是构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元素,是大学的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因为本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而发生变化,不再过分注重笔试成绩,而是追求学生能够拥有与不同国家与地区人们交流的能力。尽管课改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教学效果特别是文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英语教学改革伴随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进入了关键阶段。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综合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文化素养的提升,特别是英美文化,将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英美影视作品是英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大学老师培养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英美影视作品,有助于英语文化与知识学习的同时有利于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英语改革的深化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作为一名一线大学英语教学人员,在几年的教学中致力于英美影视作品在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该文将从英美影视作品在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英美文化在英美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应用措施三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1 英美影视对于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1.1 英美影视作品是英美文化的主要载体

影视作品是文化的一种产品,是一种文化载体,将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不同文化现象在人类的主观文化观念支配下形成一种影视实物,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介。影视作品取材于生活,融入了价值观、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元素,可以直观的将作品中民族或者国家的社会文化表现出来,甚至能够反映一些社会冲突,是进行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英美影视作品融入了英美人的思维与习惯、英美历史等信息,能够很好的表现出英美的民族与国家的文化。每个国家以银屏的形式通过影视作品传播其文化。比如《勇敢的心》通过苏格兰英雄威廉,华莱士的形象刻画反映出了英国的英雄主义与英国梦,《洛奇》通过讲述一个过气的拳击选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爱情与事业的故事来反映美国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美国梦”。而英美文化在英美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具体在第2节中描述。除此之外,英美影视作品能够形象的将英美人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用语习惯、穿着打扮等交际行为习惯展现给人们。

1.2 英美影视作品欣赏有助于大学生英美文化知识构建

接受并认同某种文化便是所谓的“文化认知”。大学生构建文化认知就是大学生发现文化信息并将其转化融入其价值观认知体系中的过程。大学生英美文化认知构建就是英美文化被大学生接受、认同,融入其思维体系中,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是他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由构建主义理论体系可知,在大学生英美文化认知构建中,老师是引导者,而大学生是主体。要想让大学生掌握英美文化,英美影视作品呈现的情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仅从书本或者讲述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些方式都比较无趣,很容易让大学生失去对英美文化认知的兴趣。欣赏英美影视作品是指以观看的方式来了解英美影视作品所体现出的人物特质、创意、文化背景等并予以评价。英美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都是英文文化背景,其人物用语、行为习惯、场景布置等都与其文化息息相关,欣赏英美影视作品,能够让大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英美文化,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欣赏英美影视作品,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英美文化产生认知,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感知出自己是否能够认同该文化,如果认同,其认同程度的大小,最终构建了对英美文化的认知。

1.3 英美影视作品赏析是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对英美文化知识的认知积累就是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基础与前提。在语言教学中采用影视作品赏析,是一种高效的文化积累教学方式。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媒体的形式利用经典的英美影视作品来实现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影视欣赏有助于大学生英美文化知识构建,因而英美影视作品欣赏是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英美作为经济强国,其在世界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而英美文化之所以广为传播,主要是与英美文化对冒险、坚强、勇敢、宽容、尊重等精神的推崇密不可分。大学生在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时候,就会深受这些精神的影响,积极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养成独立勇敢、宽容与尊重他人的精神,最终形成良好的英美文化素养,成为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2 英美影视作品中英美文化的表现

2.1 奋斗精神

英美人具备很强的奋斗精神,主要是指他们喜好冒险与开拓、乐观坚强。英国几次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与西进运动等历史事件无一不体现出奋斗精神。而诸多英美影视作品都能体现这种精神,比如经典作品《阿甘正传》。影片讲述了阿甘在20世纪50~80年代的人生经历,其中包含了美国的南北战争、中美建交、黑人运动等史事,融入了美国风土人情,刻画了一个美国平民英雄,反映了美国人乐观坚强、开拓冒险的奋斗精神。英国知名的魔幻影片《哈利·波特》系列七部作品刻画出了充满冒险精神的哈利波特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主人翁。还有很多经典影视作品刻画了无数个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永不放弃、坚持奋斗的“英美梦”精神。

2.2 个人主义

英美国家追求个人主义,就是英美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自由,不喜欢依赖别人,主张人生由自我负责,生活质量由个人能力决定。自由和幸福,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对信仰的坚持和梦想的追求。例如,《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银行家Andy因冤入狱,不但没堕落,反而通过自己的智慧重获自由的故事。这一部电影崇尚自由,揭示了英美人在资本主义强权横行的环境下坚持追求自由的生存方式。《当幸福来敲门》的主人公克里斯·加纳在金融危机来临时面临妻子离家出走、失业、独自抚养幼子的窘况,坚持相信幸福会在明天来临,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一名投资专家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部影片体现了美国人在金融危机下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坚持。

2.3 宽容平等

英美国作为拥有移民比较多的国家,之所以成为世界大国,深受宽容平等文化的影响。所谓的宽容就是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却不强迫他人赞同自己的观点,不在其他人身上强制灌输自己的意识。由于英美人的宽容性较强,所以英美人很少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身上。与此同时,英美人以不拒小节而闻名于世。英美影视作品常常存在卧室内东西杂乱无章、教室内桌椅不整齐、坐在桌子上的师生进行热烈随意的讨论、员工穿着短袖体恤拖鞋进入办公室、生活中大人小孩相互调侃这些不拘小节的片段。而他们之所以不拘小节,主要是英美人倡导平等的观念。所谓平等,就是人与人交往是拥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在父母与子女间、领导与员工间、师生间不过分追求繁杂的礼节。美国的诸多影视作品中都包含了不同肤色、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和平共处的景象,比如盛传至今的情景喜剧《六人行》。这部电视剧讲述了Ross、Rachel、Monica、Joey、Chandler、Phoebe六位好朋友共同经历的幸福却平淡的生活。这六位主人公都非常坦诚,非常重视彼此,彼此宽容尊重,生活中不拒小节,非常友好。这就是美国人宽容平等精神的体现。

3 通过英美影视作品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策略

3.1 选择正确的影片来保证大学生英美文化知识摄取的高效

英美影视作品众多,并非全部都可以用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选择思想内容健康、内容丰富、大学生易于理解和教学任务相匹配的英美影视作品。绝对不能选用充满色情、恐怖、暴力、内容过于单一、大学生难以理解的影视作品。可以应用2.2提及的《幸福来敲门》来培养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鼓励学生改变现状。也可以选用《毕业生》这种通过描述美国20世纪60年代各个年龄层、拥有不同教育背景、从事不同行业的人的行为语言来反映当时美国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容丰富的影片来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还可以选用《狮子王》这种简单易懂的动画片来增加大学生英语词汇量,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力。

3.2 在英美影视作品赏析教学中注重设置科学的教学任务

自大学英语改革,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普及,大多数的英语老师已经开始通过英美影视作品欣赏的手段来教学,但是效果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将英美影视作品欣赏等同于给学生放英美片观看,一节课给学生放一部就等同于完成英语教学任务。但这种教学方式即便选择的英美影视作品再正确,都不能保证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英美文化素养。老师在英美影视作品赏析教学中应该注重设置科学的教学任务,在影片放映前给学生布置了解放映影片相关的历史、人物等相关资料信息,然后提出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影片英语用语及文化了解的问题和任务,最后在课堂问题讨论完毕以后,可以通过布置观后感等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英语文化知识,不断的反复循环,从而保证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是否设置科学的教学任务对英美影视作品教学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课前准备、课中提问、课后讨论,这三个任务环节少了任何一个,都不利于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积累。学生只有对播放的影视作品有一定的背景了解和词汇储备,才能看懂影片;学生只有在被提问的任务状态下才能让自己处于紧张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观看影片更能刺激学生大脑发散思维;学生只有通过课后任务的完成才能充分发挥英美影视作品对于英美文化知识积累的作用。本人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任务形式,包括影片片段模仿或配音、讲述影片内容、猜测影片结局、观后感等。这些任务具体化,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且可以结合小组形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比如2.1中的《阿甘正传》赏析时,在教学前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学生运动、南北战争、中美建交等历史事件,并让学生提前对影片的台词进行熟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影片前,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对影片设计的历史、人文等信息进行讲解,然后提出了影片倡导的美国精神、阿甘弱智为什么能上大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跟学生一起带着问题观看该影片。在播放结束后,对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和体现美国文化的片段进行讲解,并就阿甘如果在中国是否能够成功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来找寻我国与美国文化差异,并要求学生背诵经典台词,将学生分组来进行阿甘在越南战争的片段模仿表演比赛。课后要求学生就该影片撰写读后感,并评比出比较优秀的在下一节课朗读。经过这一系列带有教学任务的英美影视作品赏析使得文化与语言的学习统一,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让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冒险、开拓、独立等英美文化素养。

4 结语

英美影视作品能够直接体现出个人主义、奋斗精神、宽容平等英美文化,老师可以通过在英語教学中运用英美影视作品欣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良好的英美文化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英美文化交流,成为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邢颖.英文电影教学与文化教育的渗透[J].电影文学,2010(14):159-160.

[2] 沈黎.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J].语文建设,2015(8):16-17.

[3] 张文星.英文影视欣赏与英美文化认知建构[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2):95-96.

作者:张翅

上一篇:生物降解材料的开发应用论文下一篇:信号与系统课程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