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健康评估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围绕整体胜任力(基本胜任力和核心胜任力)目标,构建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涵盖基于整体胜任力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理本科健康评估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护理本科健康评估管理论文 篇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及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的就业观、价值取向、特点和影响因素,发现和总结护理本科生就业观念中的潜在问题,纠正其不良就业观念,增强其市场适应能力,指导护理本科毕业生成功就业。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赣南医学院全日制在读护理本科生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了解到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要意向、影响就业的主导因素以及对就业前景的看法。结论:面对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护理本科生应积极调整心态,把握好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关系的平衡,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协助护理本科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积极提供就业知识,纠正护理本科生的不良就业观,为护理本科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规划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就业意向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往医学高等院校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使许多护理本科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变得十分迷茫和困惑,本文着重探讨赣州市护理本科生就业观、价值取向、特点和影响因素,发现和总结护理本科生就业观念方面的潜在问题,为制定更为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策,纠正其不良就业观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为学生做好就业前的相应准备,指导护理本科毕业生成功就业。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在校的护理本科生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深入访谈重点选取2009级16名本科毕业生(实习护生),并作出比较详细的个案访谈记录,最后将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调查方法

自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从护理本科生的基本资料、本科护生的就业意向、影响本科护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就业前景、就业指导5个部分。选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就读的护理本科生100人进行调查,其中2011级21人,2010级63人,2009级毕业班学生16人。问卷采用单项选择不记名方式填写。

3. 统计分析

所有问卷均建立EXCELL数据库,采用IBM SPSS V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表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n=100)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表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n=100)

3. 就业信息的来源(表3)

就业信息的来源(n=100)

4.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表4)

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n=100)

三、讨论

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在就业意向方面,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一般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工作相对稳定并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护理本科生中仅有极少数愿意去一般社区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这与个人对社区护理发展现状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有些护理本科生认为一般社区机构护理的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实现个人价值;此外,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影响护理本科生到社区就业的因素中也占有一定比重[1],护理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体验与工作期望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护理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呈多元化的趋势,考研深造、考公务员等均占一定的构成比,只有极少数护理本科生是根据个人兴趣及社会需求来决定就业意向。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

调查显示,57%的护理本科生视将来工作的工资、福利待遇为主导因素,比较注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成为吸引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有25%的护理本科生选择了工作的稳定性为主导因素,为了稳定的工作适当放宽工资、福利待遇的标准,可能与传统的“铁饭碗”、“终身制”思想有较大的相关性。

3.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的获取

由表3可以看出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上,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占了53%,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新兴的网络媒体占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20%,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构成比只占8%的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次要渠道,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往届毕业的学长、校友及亲朋好友提供的就业信息占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15%,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4.护理本科生就业前景

调查显示,护理本科生均认为,近年来的就业前景没有以前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护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但其中存在现实原因,就是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开始比较晚,就整个专业来说护理本科生比较少,经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迅速发展,护理本科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无疑会使这一就业优势逐渐消失。

5.就业指导及相关建议

5.1 学生方面

护理本科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准确定位,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清晰地评估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拓宽就业思路,个性化地择业,把握好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关系的平衡,以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就业心态去面对就业,从而顺利地开启人生新的职业生涯。

5.2 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询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导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2],让护理本科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积极提供就业知识,提出择业建议,纠正护理本科生的不良就业观,为护理本科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规划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

由于绝大部分的护理本科生的就业信息来源于学校的校园招聘会及学校就业部门提供的信息,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举办多种形式就业指导座谈及招聘会,并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站为护理本科生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信息,让护理本科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就业心态,得到全程的就业指导,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共赢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春玉,金胜姬 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2]肖池平.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73—74.

作者简介:温超(1986-03),女,汉族,江西赣州,大学本科,助教,赣南医学院;肖殿民(1985-01),男,汉族,江西赣州,大学本科,讲师,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作者:温超 肖殿民

护理本科健康评估管理论文 篇2:

基于整体胜任力培养目标的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围绕整体胜任力(基本胜任力和核心胜任力)目标,构建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涵盖基于整体胜任力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等。

关键词:胜任力;护理本科;培养模式

随着全球医学教育标准的出台,胜任力标准(Competency Standards)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作为教育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引导本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较好作用[1]。护理胜任力教育是一种以护理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整体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实施胜任力教育需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改革[2]。本研究以三峡大学护理学专业为例,就基于整体胜任力的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研究,包括基于整体胜任力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等。

一、整体胜任力内涵

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3],包括基本胜任力和核心胜任力两部分。基本胜任力即从业能力,体现专业的本质特征。对护理专业来说,它主要包括各种护理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成长、管理协作等。核心胜任力又称普适性能力,是实现职业工作目标、提高职业竞争力、体现教育目标和特色的关键。从护理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看,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曹梅娟、姜安丽将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胜任力分为护理科学基础、护理专业核心胜任力、护理专业基本胜任力和护理程序等4个模块。其中基本胜任力主要包括各种护理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成长、管理协作等;核心胜任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3]。

二、基于整体胜任力培养目标的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以整体胜任力为核心确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1世纪护理发展趋势,以360度评价理论和护理胜任力理念为基础,从专业院校、用人单位、行业专家、从业本科毕业生等多方收集资料,据此统计分析毕业生胜任力[4-10]。按照培养方案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方案有利于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要求,2013年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我校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护理本科生职业整体胜任力。

适应国际化护理教育理念,以“精简基础、突出护理;增加人文、强化实践;创新教学、注重能力”为原则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及学时的比例,加强人文知识及英语的培训。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法律教育,提升道德教育,体现了当前卫生保健重点及护理实践的变化特色。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以早期接触临床为宗旨开设《医学综合》课程。较大比例开展双语教学,将国际公认的CGFNS资格认证标准学习考试内容在内的部分原版教材引进,并融入到课程设置中。根据新的课程设置,围绕常见健康问题,重新组织编写教学大纲,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二)基于整体胜任力的课程设计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重点围绕常见健康问题,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将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纳入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的放矢对课程进行改革,构建符合护理岗位需求和体现应用型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7]。重新编写护理专业全部基础和临床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习大纲等,作为新的临床教学指南,以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重点重新编写教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三)基于整体胜任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以自主学习为导向,大力开展PBL和TBL,构建出富有特色的教学原则、教学架构和“问题学习五段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均是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打破原有的知识架构,精选案例,以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重新构建知识体系。问题既是学习的焦点,也是相关学科的集合体,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学习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将复杂的螺旋式网络样结构的医学知识以“病”连接起来,将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重新整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技能。2008年以来护理专业在《妇产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研究》等课程中运用PBL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构建了“重建体系,病案导入,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PBL教学原则。

按照“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多层评价”的问题学习教学构架,PBL和TBL教学过程按以下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病案的形式呈现问题;第二阶段,学生小组调查研究;第三阶段,以小组讨论方式提出方案;第四阶段,老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总结;第五阶段,师生互评式评教评学。TBL是在PBL教学模式上基础上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经过“确立教学内容→个人独立预习概念→预习确认测验掌握概念→团队练习运用概念”的过程获取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运用。师生均高度注重探究式学习,建立了“呈现问题、调查研究、陈述方案、评价总结、评教评学”“问题学习五段法”。

2.以开放式教学为重心,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讨论、案例、情境、扮演、视频”十二字教学法

围绕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推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除系统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两种教学方法外,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应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竞赛教学法、情境陶冶策略法、角色扮演法、演讲法、视频反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引导、讨论、案例、情境、扮演、视频”十二字教学法。如在护理学专业各临床课程中运用案例和小组讨论,在《护理学导论》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情境陶冶策略法帮助学生护理专业思想,在《护理管理学》等课程中运用演讲法和角色扮演法,或者多种教学法交叉复合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先后获得校级精品课程。

(四)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打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创建全新的护理实验中心为突破口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以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模式为切入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调控器创新实践教学管理,采取渐进式教学组织模式,采用了“早临床、多临床、强临床”的培养方法,创建“授课—实训—见习—实习”高度统一协调的链式实践教学模式,实行理论课老师为相关实践课程教学第一责任人,建立学生实践联系卡制度。创建了全新的护理实验中心,包括临床护理操作实验中心和人文基础实验中心,为学生搭建了与护理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

(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了“形成型评价+终末型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自主学习导向教学法的特点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因此学生的成绩是根据每次讨论会上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及收集资料、书面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估,从基本概念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考查,在一个学习模块结束后,及时进行考核。学生成绩评价由四部分组成:小班导师评分占40%,同学自评占10%,同学互评占10%,笔试成绩占40%。前三项最后成绩取每个病案学习结束后即时进行的测评分值的平均分,笔试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准。此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形成性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三、成效

树立转化学习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在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富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一系列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18项课题被获准立项研究,多项研究获奖,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奖励21项。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普遍评价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强、素质较高,问卷调查显示对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满意率达95%以上。院校结合模式使我校护理专业培养学生整体胜任力的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我校护理专业教师由三峡大学7家临床医学院教师组成,20多位教师是各临床医学院护理部正副主任和科护士长,担任市护理学会的正副理事长、主任委员或常务理事。改革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护理学专业逐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导学有力、富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多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校级十佳杰出青年、省市级优秀护士称号。围绕本成果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等课题30余项。近年来获得多项省教学成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市科技进步奖、三峡大学教学成果及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

四、讨论

2010年《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变医学教育》报告中曾提出:护理的核心岗位胜任能力包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跨学科团队、循证实践、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新信息学的利用以及与公共卫生的融合[11]。这启示我们护理教育者要立足于全球健康服务的视野和健康服务系统与政策,结合21世纪护理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全面构建护理人才整体胜任力培养模式和路径,包括在学校教育、新护士岗前教育和岗位在职教育中。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三峡大学第二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戎蓉,吴英.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47-249.

[2]陈红,杨晓玲.基于护理胜任力培养的综合性大学护理本科教学改革实践[J],护理研究,2013,27(10):3303-3304.

[3]O.Vynogradova,K.Gavrysh.Application of the Hungarian method to prersonnel competence assess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2013,20(6):74-78.

[4]李雪莉,余永贵,殷翠.21世纪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16-417

[5]韩翠,李继平.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22):79-80.

[6]王霞,王建萍,高立艳,等.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7c):1881-1882.

[7]谢晓云,彭忠英,崔小妹,沈蕾.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129-131

[8]温贤秀,敬洁.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机动库护士培训大纲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27-330

[9]洪海兰,王薇.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53-255

[10]洪海兰,王薇.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53-255.

[11]Julio F.lincoln C.Zulfiqar AB.et al.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n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g world.The Lancet.2010,376:1923-1958

作者:高学农 简道林 李昕 朱小玲 刘红菊 郝巧蓉

护理本科健康评估管理论文 篇3: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的探讨

[摘           要]  随着健康管理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多所院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各校专业建设方同不同。就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探讨,旨在推动本学历层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关    键   词]  五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建设

健康管理是根据不同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对个体或群体健康进行全面检测与监测、分析与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群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增加,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之健康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也在日益增大。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引导有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规范并加快培养健康管理师等从业人员”。2016年至今,我国高校掀起了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热潮。截至2017年7月,已有24所本科院校开办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2-3],分别有53所、28所和57所高职院校开办健康管理专业、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逐渐涵盖健康管理的不同领域。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健康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校是一所以医药教育为背景的百年老校,自2016年起开设健康管理专业,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我校健康管理专业的建设旨在立足本土经济,服务区域发展,辐射江苏,为江苏及周边区域健康产业发展培养人才。本文结合专业建设团队的思考与研究,对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人才培养定位方面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与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院校在生源年龄与文化背景上不同,因此人才培养定位上需与高中起点的高职有一定区别。台湾地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较早,1998年就已开始。健康管理相关专业涵盖健康管理学系、健康事业管理系、运动休闲健康系/健康休闲系和高龄健康管理系/银发族健康管理学系等。从台湾健康管理相关专业名称上可见其培养方向与定位[2]。

文献研究显示[3-5]:台湾高校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强调医学人文关怀与全球视野;要求人培养的人才具备人文关怀、沟通和团队合作等基础素质,拥有健康产业(机构)管理、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课程体系方面,核心课程均包括管理类课程、营销类课程、医学类课程、公共卫生类课程,并各校结合自身历史、办学宗旨、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规划而有所差异。

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也有较大不同: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培养从事职业环境检测与治理、健康评估、咨询指导、职业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杭州师范大学较注重中医治未病方向;广东药科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倾向服务于健康管理公司;山东体育学院侧重运动健康方向;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定位于健康保险;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专业培养食品药品企业、健康管理公司文员、销售;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管理专业培养方向是销售与智慧健康。各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均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本校的优势,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战略目标而定位。

我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5~16岁,该年龄段的青少年,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这些生源特点也是初中起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间巨大差别的根源所在。我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立足于江苏经济特点,服务江苏健康管理产业,培养致力于在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产业发展需要及健康管理知识、技能在个体与群体层面运用,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学要求,兼顾知识的科学内在联系而组成的各门教学科目系统,反映专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与特点。在建立课程体系时不得不考虑生源情况。

结合我校生源特点,该年龄段学生心智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在课程体系设计与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注意与高等教育课程有所区别,本专业教学内容需要有医学知识,但在课程布局及课程标准上要与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不同,不是简单的护理与康复的相加。我校健康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据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生源特点,既有医学基础、临床醫学、卫生保健课程也有管理类、营销、保险类课程。在后期专业课教学中,与企业共建,企业课程与校内课程合理对接切入,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健康管理专业教材建设较为滞后,健康风险评估、健康评价技术、健康管理技术与实训等课程的教材几乎没有。就现有的教材而言,欠缺在于教材编写不规范,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无法适应健康管理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本科类教材已有部分出版,高职高专类教材更是很少,适合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培养的教材更是寥寥无几。教材建设的滞后难以保证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与教学的进行,基于此情况,我校进行本专业校本教材的研究,由校内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编写团队,编写符合我校实际的教材,并进行推广。

三、師资培养方面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卫生保健、临床医学、经济学、营养学、心理学等,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的多学科跨专业新型学科[6],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和师资需求非常大。专业教学团队需与健康管理有关联的专业出身的师资,如公共事业管理、健康促进、康复、中医、预防专业等,也需要来自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师资。我校的健康管理团队亦是如此,师资主要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类教育背景。目前国内已有健康管理的硕士与博士,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完善师资队伍,或者通过现有人才在职培训的方式,利用在职学位教育、职业培训、学术研讨会以及国内外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达到提高本校师资水平的目的。我校还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健康管理学会、医疗机构或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聘请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的在职人员,常年担任外聘教师,以此充实师资力量,同时也能让本校教师足不出户地学习。师资培养依据教学团队人员背景不同、学历职称不同建立个性化师资培养机制。

四、实训室建设方面

健康管理基本内容,包括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与管理[7]。健康管理实训中心建设也应遵循此原则,目前我校健康管理实训中心的建设思路是健康管理以及老年保健与管理两个专业具有的共性特征非常明确,都是为了健康产业的“服务域”而设置。实训中心分设实训室:体适能测试实训室、健康风险评估实训室、营养干预实训室、心理咨询实训室、健康教育实训室。在功能上已基本健全,在后续的研究发展中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让学生在校内能接上健康产业日新月异的更替。

综上所述,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是我国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特别层次,为了服务区域健康经济发展,适应生源特点,必须在人才培养上找准其职业定位,建立适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多角度全方位师资力量,实训室建设符合人才岗位需求,满足信息化、现代化。无锡作为江苏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其在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上的成就,能为省内同类院校专业建设起到模板作用,同时能推动江苏省健康产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清.健康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2]张秀娟.海峡两岸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2018,35(4):347-350.

[3]向桢,向月应,董薇,等.国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7):659-661.

[4]曹维明,张红霞,杨华,等.台湾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启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2):163-167.

[5]狄婷婷,秦博文,吕瑞芳.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情况及前景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6):764-765.

[6]王力,王丽辉.健康、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师及中国健康管理的发展前景[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065-1067.

[7]王培玉.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问题和展望[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1):2-6.

◎编辑 马燕萍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ZHOU Xiao-ying,YU Ru-yun,HU Yao

作者:周肖英 俞茹云 胡瑶

上一篇: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会计信息质量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