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编精心整理了《护理本科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的:完善中医院校本科护理教育,建立新型合理的中医护理本科教学模式。方法: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改革。突出传统中医护理特色。结果:取得初步成效,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结论:中医院校本科教育必须突出自身优势,加强实践培训和素质教育。

第一篇: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摘要: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理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护理工作的后继者。如何做好学校护理学生的人文教育是当前护理研究工作的关键。在回顾我国护理专业人文素养和文化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护理生在人文服务和德育方面的不足,总结了提高人文素养的对策。和大学的文化教育。我希望借此机会呼吁在高职院校促进护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教育,提高我国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引言

人文素养和文化教育是根据专业知识,自然环境的熏陶和自身的实践活动,教给人们突出的文化艺术效果,使他们转变为人格特质,光环和修养,并成为相对稳定的基本素质。人的。许多高校非常重视课外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塑造。但是,随着整体护理的发展,个性化医疗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医疗人文学科也应成为当代医疗文化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该研究项目的精英团队对江西省医科大学科技学院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教育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当前形势下,针对人文素养和文化教育的不足,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教育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护生人文关怀和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及人文知识结构欠缺

一支具有人文情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人文素养文化教育的基本和具体的指导能量。在现阶段,在大多数医学院校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医学教师是主要从事医学研究并拥有护理学硕士学位的教师。大多数医学教师只有一个知识体系,却缺乏有效而多样的知识体系和科学技术知识。与历史和人文专业知识紧密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弱,并且不可能在技术专业研究中渗透历史和人文科学以促进历史和人文科学。再加上我忽略了必要的历史和人文主义行为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对塑造学生的历史和人文主义修养不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教授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专家对护理的知识却很少,因此,学生无法将历史和人文学科整合到自己的技术专业研究中,从而导致职位的人文质量,从而导致相互的文化教育和课外教育。错位,无法结合有机化学以获得优异的教学内容。

1.2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医学和护理文化教育课程的内容基本上不能解决生物医学工程方法的危害,历史,人文和人文学科课程很少。历史,人文学科和人文学科仅占总上课时间的8%,远低于资本主义国家的15%至25%,而且内容相对简单,主要以“两课”文化教育为主导与国际护理社会心理学方法严重不符。

1.3人文素质评价无落实

对护理学生人文素养的评论必须是系统的软件,规范,科学研究和有效的评论系统。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和客观的评估方法,并且会受到考官的主观原因的伤害,护理学生的人文科学处于现阶段。 2010年1月举行的“人类健康与社会保障”杯全国医疗技能大赛尚未实际进行扫盲评估。它大力支持“课堂教学和临床医学”的职业教育要求。人类评估和医疗服务评估的范围已在各种医学院校的改革和创新评估指标体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大多数医学院校关于护理学生的评论仍然由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评估组成,忽略关于人文素养的评论。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2.1建立考评体系

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和管理体系是促进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关键途径。医学院应将人文评估系统纳入学生身份管理系统的指标值中,作为学生奖惩和大学毕业的关键标准。具体的美学和表现紧密结合,即与临床医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中的医疗护理个人行为相结合,进行评估和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状态承受力,心理控制工作能力和个性化服务工作可以将综合能力教学概念(如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估分解为笔试题和英语口语。还可以根据一些新项目进行评估,例如资料收集,经典案例,毕业论文写作,专题演讲研究,社区实践活动等。

2.2增强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和能力

高素质的教师是人文素养和文化教育的基本和具体指导。能量护理技术专业的教师可以按照学习,学徒课程和集体备课等方法来学习和培训人文素养课程的内容;基础课程教师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培训。学习护理知识。产生相同文献和医学知识体系的学校可以有效地评估历史和人文科学的专业知识,例如向技术教师讲授,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并激发教师学习和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技术教师实施及时的培训管理制度,并请教师进行临床教学,这可能会立即损害医学人文学科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2.3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良好的氛围可以使学生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必要在学校,医院和班级营造良好的历史和人文氛围。由于人文素养和文化教育涉及许多行业和鲜明的主题,而医科大学有许多课程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放到教学教室中。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以学生为主体,应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演讲,课外活动,阅读课,学术研究沙龙活动,文化活动等。展览和体育。节日,文化艺术节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使学生可以学习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专业知识。此外,有必要改善人文书籍的基本结构,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在书外阅读,并在人文和艺术的深海中得到养育,并继续弘扬内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基于自身的技术和专业优势,这也是改进社区实践活动主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如免费咨询活动,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教育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加深加工厂,村庄和销售市场,探访穷人,掌握社会发展,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4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改善教学手段

一方面要提高人文素养课程内容的基础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历史和人文学科在每所学校中所占的比例,并根据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地增加各种科学研究的比例。另一方面,有必要选择足够的灵活教学策略。发现学生的爱好和要求,正确指导他们学習人文学科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護理是一门高度人文主义的课程。在护理人员的医疗工作中,这不仅是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而且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要素。我们要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和社会心理。专业知识和素养是课程内容的关键保证。护理学生的历史和人文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研究,有效和有效。首先,要改善历史和人文学科的课程内容,适度减少和合并专业科目,相应地增加历史和人文课时。其次,可以选择选修课与必修课紧密结合的标准,并将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的内容纳入护理学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人口经济学和艺术专业,逻辑和逻辑思维等。同样,上课时间的科学安排,通史和人文学科课程的上课总时间应占大学上课总时间的20%左右,最多可以达到300个上课时间。其中,每门必修课约30学时,占历史和人文课程内容的40%-50%,选修课约25学时,约占总课时的50%-60% 。护理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和产生是一个有趣的全过程。因此,除了学习和训练历史与人文课程外,还应在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能力课程内容的教育过程中,对护理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塑造。也有必要提高人文素质的文化教育。此外,教学场所也是危害护生人文素养的要素之一。

三、结束语

护理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化教育对护理学生职业发展的趋势尤为重要。必须在所有护理专业学生的所有学习中实施该课程,以使学生始终可以感受到历史和人文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但是进行人文素养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系统。为了提高学员的素质,有必要进行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危害。护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软件人文教育。一方面,有必要计划一个全面的教学工作计划。另一方面,有必要在整个专业学科的过程中渗透历史和人文专业知识,从各个层面塑造医学人文学科概念。作为护理人员的摇篮,预计高校将培养符合医学和医学社会道德规范,并符合我国文化特征和基本国情的护理专业学生。他们应始终坚持并大力增强人文素养。才能提高护生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整体护理行业水平,更好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雪莉,余永贵,殷翠.适应21世纪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6)∶76— 78.

[2]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11)∶878—879.

[3]王君毅.建设类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6(7)∶127—128.

作者:田心雨

第二篇:中医院校护理本科教育探讨

摘要:目的:完善中医院校本科护理教育,建立新型合理的中医护理本科教学模式。方法: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和改革。突出传统中医护理特色。结果:取得初步成效,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结论:中医院校本科教育必须突出自身优势,加强实践培训和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医护理;教育;改革

目前,我国中医护理教育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如何既与现代护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接轨,同时又发扬完善我国传统的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院校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五年制护理本科生,现该届学生即将毕业,伴随这一届学生的学习历程,我们不断总结、改进,坚持突出传统医学特色,注重中医护理理论与先进的护理模式相结合,针对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力求建立新型合理的中医护理本科教学模式。

1 课程体系设置

1.1 总体目标和原则 中医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护理技能,具备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能和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原则: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为主体,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基点,有利于中医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2 课程体系

1.2.1 主体性兼顾灵活性 在课程体系中,以护理专业课程为主,开设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辅以相当比重的人文、社会、心理等选修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科研方法、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等。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1.2.2 适应现代护理学新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变,护理学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由生物科学扩大到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护理的对象由病人扩大到全社会的人群,护理工作面向群体、面向社会。在课程内容中,需要增加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因此,我们设置了社区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加强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更新。

1.2.3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为了更好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将中医护理学设置成中医护理学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学两门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美容、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临床护理以病证为经,以证型为纬,结合“中医整体观”的原理,运用护理程序,开展“辨证”与“施护”。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同时,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2 实践教学改革

护理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和教学质量高低与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目前大多数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这种方式理论与实践划分过死,不能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临床,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一开始往往不适应,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因此,我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2.1 增设阶段实习 采用理论学习与实习穿插的方式,在第六学期安排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第四附属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进行10周的阶段实习,具体分配在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风湿科、骨伤科,主要实习基础护理(如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压疮护理等);护理操作技能(如无菌技术、各种注射法、灌肠法、男、女性导尿法、吸痰法、吸氧法等);中医传统操作技能(如拔罐法、艾灸法、穴位注射法、耳穴压籽法、刮痧法等)。通过阶段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服务对象,获得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机会,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基础。2002级护理本科班毕业实习分别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实习,均得到了实习医院的好评。

2.2 加强实验室实训操作和考核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技能操作,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作用,我院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2个月),组织毕业实习前各专业共10个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无菌技术、体格检查的技能训练、要求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反复训练,逐个考核,逐个点评。最后各班选出前五名参加竞赛,评出各项操作的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奖励,2002级护理本科班分别获个人无菌技术操作一等奖和心肺复苏二等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3 实习前强化训练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开始接触实实在在的社会,需要他们独立地应对各种病人、处理好各种关系,因此有必要在学生进入实习前,组织学生进行护理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强化训练。为此我们对2003级护理本科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10项护理操作技能(静脉输液法、吸氧法、吸痰法、男、女性导尿法、洗胃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耳穴压籽法、拔罐法)强化培训,时间为五周。具体做法是将50名学生分为5组进入急诊科、针灸科、肛肠科、风湿内科、妇科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强化培训,在培训中采用真人真做和模拟实验教学两种方法:①临床带教老师在讲解与演示中以学生或教师扮演病人角色;②学生既当护士又当病人,转换角色练习。要求在训练中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并进行逐个考试,逐个点评。其优点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沟通技巧;增进了与病人的情感交流技巧;规范了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

3 加强素质教育建设

素质结构包括: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由于传统中医护理教育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三方面上存在明显缺陷。因此,我院将素质教育建设作为教学模式中的突出问题予以强调。

3.1 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医学界人文主义的回归,护理工作的重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以治病为主的功能制护理转向全面关注人的心理、社会状态、健康需求的整体护理。人文关怀式的服务正在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只有深入学习和探讨现代护理观念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提升护理人员的人

文素质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我院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加强人文知识学习,以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在护理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和奉献精神。

3.2 心理素质培养 现在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面对激烈的竞争,一旦遭受挫折,或环境变化。就容易产生自卑和失望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引起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我院护理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重视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教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技术,通过与自我对话,感受压力对自己的影响,最终实现自我帮助和自我治愈。具体做法有:①自我体验,释放内心感情。学会合理的宣泄,每个人都有许多矛盾和负性情感,它影响到工作和学习。因此可以通过说或想,将负性情感释放出来,或者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转移不快情感。②提高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各种负性情感的产生,其原因是自我认识有偏差,因此要学会剖析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分析和自问,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领悟到一个人不能片面地追求完美,而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实。

3.3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学生缺乏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状况,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成为我院护理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道德是指护理人员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调节各种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护理工作职业道德特点是具有协调性、主动性、进取性。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协调护患之间、护医之间、护士之间诸多关系,使医疗护理工作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大有益处。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护理工作的道德规范和护理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导学生要热爱本职,不断进取;严谨求实,高度负责;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培养学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达到护理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要求。

总之,我院在中医护理本科教育的探索中,一是针对新时期医学生的特点;二是针对新时期社会和患者对健康的高需求来抓好护理本科教育,并取得初步成效。首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今后,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力求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统一,使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社会和患者对医学护理人才的需求,为中医院校本科教育抛砖引玉、探索经验,为护理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符坤秀

第三篇:护理专业本科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调查研究

摘 要: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某医科大学342名本科护生。结果: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总均分为4.12±0.49,主要影响因素为护生类型、选择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感兴趣程度、毕业实习经历、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结论: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仅为中等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学校需采取有效措施,将多元文化理念融入护理教学,提高本科护生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

关键词: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影响因素

多元文化護理由美国护理学家M. Leininger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要求护士在提供服务时考虑到病人的文化、种族、价值观等差异[1],也就是基于病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提供有意义的、有益的和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2]。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日益密切,要求护士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务对象时,能够提供文化适应性护理。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需要具备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本研究以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为对象,评估其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分析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教学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抽取昆明医科大学2016级护理专业本科生360名,其中普通本科1-6班每班30例,共180例,专升本7-9班每班60例,共180例。以能正确理解问卷内容且自愿接受调查者为纳入标准,排除已经参加过预调查者。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95%。

研究工具:1. 一般资料问卷:经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自行设计而成,内容包括护生类型、性别、年龄、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等20项;2. 本科准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评估量表:许尔善编制,包括5个维度(文化认知、文化态度、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互动)、4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赞同到完全赞同计为1-5分),所有条目均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越好,该量表专家总体权威系数0.79,总量表与分量表 Cronbach's α系数为0.817~0.958[3]。本研究预调查显示总量表与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85~0.938。

资料收集:问卷发放前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目的与意义,取得知情同意后向其说明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填写完毕当场收回。

数据处理:Excel软件双人录入,SPSS21.0 软件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二、结果

342名本科护生中,男24人,女318人;年龄20~24岁,平均21.67±0.98岁;普通本科护生167人,专升本护生175人;汉族275人,少数民族67人;来自少数民族聚集地66人,一般地区276人;无宗教信仰327人,有宗教信仰15人;高中阶段为文科生131人,理科生211人;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为调剂32人,他人建议60人,父母建议104人,自己决定146人;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为不感兴趣26人,一般213人,比较感兴趣90人,非常感兴趣13人;没有通过CET-4为246人,通过CET-4为96人;在大学期间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189人,担任过学生干部153人;有过毕业实习经历175人,无毕业实习经历167人;无假期见习经历27人,有假期见习经历315人;无外地就医经历263人,有外地就医经历79人;无陪伴家人外地就医经历243人,有陪伴家人外地就医经历99人;无出国旅游经历322人,有出国旅游经历20人;无出国学习经历333人,有出国学习经历9人;没有学习过专业英语课程87人,学习过专业英语课程255人;没有参加过文化护理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培训114人,参加过文化护理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培训228人;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为较差22人,一般215人,好105人。

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得分情况:文化态度均分4.35±0.62,文化认知均分4.28±0.60,文化互动均分4.18±0.58,文化技能均分4.18±0.61,文化知识均分3.98±0.56,文化能力总均分4.12±0.49。

以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总均分为因变量,以护生类型、性别、年龄、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等20项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专升本、自己选择就读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非常感兴趣、有过毕业实习经历、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好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强,见表1。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总均分为4.12±0.49,经百分制转换后为78.00±12.25分,仅为中等水平,与钱嘉璐等[4-6]的研究结果一致,各维度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文化态度(4.35±0.62)、文化认知(4.28±0.60)、文化互动(4.18±0.58)、文化技能(4.18±0.61)、文化知识(3.98±0.56)。

影响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主要因素包括:

1. 护生类型:专升本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本科护生,可能是专升本护生专科实习阶段已经接触过临床,积累了一定的护理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经验,在后来本科学习阶段更能主动考虑病人的文化背景。

2. 选择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自己决定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护生,可能因为这类护生对护理专業有较高认可度,更愿意去学习护理专业知识。

3. 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感兴趣程度:对护理专业非常感兴趣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护生,有研究表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7]。

4. 是否有过毕业实习经历:有过毕业实习经历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明显高于未经历过实习的护生,有研究结果显示,已完成临床实习的学生多元文化能力比未实习的学生高[5],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5. 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认为自己沟通能力好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护生,文化互动很大程度依赖于良好的护患沟通,沟通能力好的护生往往在与人沟通方面更加积极,更加能够考虑满足不同患者的文化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护理专业本科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护生类型、选择就读护理专业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感兴趣程度、毕业实习经历、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等因素影响。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本科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

1. 针对普通本科护生与专升本护生的特点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本研究显示专升本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本科护生。专升本护生在大三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后,通常参照普通本科护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所学课程与普通本科护生一样,其特点是在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前已基本学完护理学专业课程,且有实习经历,尽管理论基础稍弱,但是实践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很强,实习中接触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机会多,培养了他们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普通本科护生的特点是大一大二对于医学基础课与护理学基础课的学习较为扎实,但是缺乏见习实习经历。因此,在大三阶段,建议教师在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分班教学,专升本护生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强化、临床思维、文化护理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普通本科护生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多提供其实验课学习、临床见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护理能力。

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专业兴趣:本研究显示自己选择就读护理专业,以及对护理专业越感兴趣的护生,其文化护理能力得分越高,所以建议通过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来提高护生专业兴趣,深化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识。护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护理的本质,体会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价值,正确看待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护理专业价值观,从而增强护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其文化护理能力。

3. 丰富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途径:本研究显示有过毕业实习经历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强,因此首先,建议学校加强护生在实习阶段的文化护理能力培养;其次,护生在校期间,学校也可以充分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如微信公众号、中国大学MOOC等)指导护生主动获得多元文化知识;再次,学校还可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为护生提供国内外交流项目,在多途径实践中积累多元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护理能力,有留学生资源的学校还可以尝试外籍留学生志愿担任标准化病人的模拟教学方式。

4. 多渠道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本研究显示对自己沟通能力评价好的护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强,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有关护患交流的选修课、必修课,让护生全面的学习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同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要言传身教,充分利用接触多元文化患者的机会,指导护生认识护患沟通在多元文化护理和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护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文化护理能力。

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本研究只在昆明医科大学大学三年级本科护生中展开,建议今后扩大抽样范围,评估各年级护生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精细化的多元文化护理教育与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 Overview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are with the eth-non-nursing research method[J]. Transcultural Nursing, 1997,8(2):32-52.

[2]Leininger M. Transcultural Nursing: concepts, theor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s(2nd ed)[M].New York:McGraw-Hill, 1995:1.

[3]许尔善.本科准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量表的初步研制[D].南华大学,2016.

[4]吴媛媛.本科护生跨文化护理自我效能和关爱能力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南华大学,2017.

[5]钱嘉璐,张姮.315名本科护生多元文化能力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7,24(05):37-40.

[6]黄艳彬,谢艺璇,钟俊,等.384名实习护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01):45-49.

[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作者:陶慧 周婷 湛晓丽 段企杭

上一篇:交通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航空航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