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论文

2022-04-22

摘要:综述了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特点,系统分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辽宁省农产品出口政策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把握市场主动权、充分利用大连期货市场、积极进行对外投资,实践走出去战略等新的解决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论文 篇1: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研究

摘要:2013年,我国政府提出针对中亚、环中亚以及亚欧三大经济带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从我国同中亚经济带的中亚五国在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角度,结合相关数据,对其发展现状以及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促进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的对外农产品贸易发展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亚五国;对外农产品贸易;现状  特点;措施

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背景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中的演讲中,提出要建设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10月,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战略,这两个发展战略被称为“一带一路”战略,并且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被写入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从而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被看作是世界上最长且发展潜力最大的一条经济走廊。这条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走廊以我国东端地区为发展起点,向西依次划分为中亚、环中亚以及亚欧三大经济带。中亚经济带主要是由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组成,同时中亚五国也是我国与西方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另外,在我国不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中亚五国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合作国。

随着实施和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对外贸易上的合作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尤其是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双方互补性是非常强的。中亚五国在棉花以及粮食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上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但是在农产品加工产品等资本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上则长期处于劣势发展地位。而我国在农产品加工等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出口发展优势较大,相反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进口贸易发展上却日益处于劣势地位。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上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同时双方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邻的,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双方贸易发展中的运输成本,从而便于展开双边贸易。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双方在农产品贸易的进口方面主要是以粮食和棉花这两类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2002年,我国同中亚五国的棉花进口贸易总额只有2500万美元左右,占双方贸易总额的0.7%。2010年,双方的棉花进口贸易总额上升到80万美元,占双方进口贸易总额的7.5%。因此,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上的关系得到不断地增强,同时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创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更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的发展现状及结构特点

1、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的总体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同中亚五国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合作上的不断增强,双边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的发展规模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2000—2013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总额上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波动,但总体上依然处于增长的态势。2000年,我国同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只有1.1亿美元,2013年这一贸易总额则激增到11.6亿美元。而双边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额则从2000年的1500万美元增长到7.1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455%。另外,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贸易发展中除了2003年和2009年之外,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发展状态,并且在2009年以后这种贸易逆差已经从增长到减少,当前已经只在小幅度范围内波动。所以,从总体上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是有着更多的发展潜力的。

2、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具体分析

我国同哈萨克斯坦在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总额发展上处于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同时也拉动了中亚五国与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但是,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额却长期处于波动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增长。2013年我国同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仅增长了87%,同时双边在农产品贸易上还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但是哈萨克斯坦并非是造成双边逆差的来源国。另外,2006年以后,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开始转为贸易顺差,并且这种顺差近些年来呈现出扩大的态势。

从当前我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总体现状来看,吉尔吉斯斯坦也不是造成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形成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家。2000—2013年,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基本上是呈现贸易顺差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在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发展上的不断增长,两国实现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稳步、快速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是造成我国同中亚五国形成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家,从2002年,我国同乌兹别克斯坦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就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并且这种贸易逆差呈现出连年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乌兹别克斯坦不是我国同中亚五国进行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市场,但是我国同乌兹别克在农产品对外贸易进口总额上的波动就会直接影响我国同中亚五国的进口总额发展。

我国同塔吉克斯坦在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出口额发展上长期处于增长态势,但是双边在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上的发展变化却是同步的,比如双边处于贸易逆差时,其不论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也同样呈现出贸易逆差的发展趋势。

我国同土库曼斯坦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上也呈现连年增长的稳定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同土库曼斯坦在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规模较小,2010年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还都是处于增长的趋势,但是从2010年以后就开始逐年下降。另外,土库曼斯坦也是造成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形成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

3、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结构分析

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互补性很强,这主要是因为中亚五国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其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对外贸易发展上具有很强的出口优势,但是在需要劳动力资源以及资本资源的加工农产品出口上则处于劣势地位。而我国则与之相反,劳动以及资本资源密集型具有很强的出口优势,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却处于出口劣势。正是因为双方都有着各自的对外贸易发展优势,所以形成了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互补型进出口贸易结构。

具体来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出口结构上主要是以肉类、肉制品以及水果和咖啡茶叶等产品为主,这四类农产品占到我国同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34%、27%、17%以及14%,总体占到我国同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近90%。中亚五国从我国主要进口的农产品则是纺织以及加工材料,这两类农产品占到双边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额的83%和11%,这一比重相对于其他类的农产品出口总额来说是很大的。

从各国国内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优势角度上来说,由于各国拥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从而使得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的进口贸易结构上也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我国同哈萨克斯坦在农产品进口贸易上主要是以水果、杂食这两类农产品为主,并且占到了哈萨克斯坦国内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94%。另外,我国还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加工材料、纺织和谷物等农产品。我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在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上则是以肉类、肉制品以及水果这三类农产品为主,其中,水果是我国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另外我国每年还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大量的皮革以及纺织类的农产品。我国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则主要是咖啡以及香料等农产品,而我国从这三个国家所进口的农产品也都是这类农产品,主要是以纺织和加工材料为主。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相关措施

首先,全面革新我国同三大经济带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合作发展模式,尤其是与中亚五国的合作方式的创新,以此创建出“一带一路”的新型对外贸易发展格局。主要通过开展区域性农产品对外贸易合作,不断推进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创建,以此来尽快消除关税以及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阻碍,从而实现双边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规模的扩大。

其次,结合我国同三大经济带,尤其是中亚五国以及我国国内农产品发展优势,适当增加具有发展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种类,从而丰富和拓展我国同中亚五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规模。

最后,上海经贸合作组织应当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过程当中发挥出应有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在协议框架范围之内积极推进双边开展农产品经贸往来,从而提高我国对中亚、环中亚以及亚欧经济带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四、结论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同中亚五国开展积极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合作必然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安全、经济以及外交上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扩展我国在中亚、环中亚以及亚欧地区的影响力。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在区域经济以及同中亚五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上的不断深化和日益频繁,使得我国在双边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从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总额发展趋势上来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贸易结构上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但是我国从中亚五国所进口的农产品在结构上依然比较单一,多数都集中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注:【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自贸协定视阈下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温州视角”,项目编号:FG2014139。)

参考文献

[1] 严雪莲、朱娜: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9).

[2] 仲玉洁、张吉国、胡凤久: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3).

[3] 王晓甜、王唤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J].中国畜牧业,2011(15).

[4] 成祖松:关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若干思考[J].北方经贸,2010(1).

(责任编辑:刘冰冰)

作者:黄毅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论文 篇2: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综述了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特点,系统分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辽宁省农产品出口政策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把握市场主动权、充分利用大连期货市场、积极进行对外投资,实践走出去战略等新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发展对策;辽宁

1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态势

辽宁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自身资源、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经济基础,农业迅速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不仅成为我国的粮食主要生产省份,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集聚,推动了辽宁优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进一步发展,这为辽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的契机。

从1978年至今,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1978—1987年是初步发展阶段。在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之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使得农产品出口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农产品出口额从1978年的2.5亿美元增至1987年的4.7亿美元。(2)1988—2000年是稳步发展阶段。经过10年的初步发展,辽宁农产品出口已走入正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接下来的这个阶段,农产品出口经历了一个发展高潮和回落的过程。农产品出口额从1988年的6.0亿美元增至1997年的7.8亿美元。(3)2001—2012年是高速发展阶段。农产品出口从2001年的12.3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7.8亿美元,年均增长13.10%[1-13]。但是,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农产品出口发展增速有所减缓,2009年基本与2008年持平,而到了2010年,辽宁农产品的进口额却出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增长了一倍,这是改革开放以后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逆差。到了2011年、2012年农产品进出口差额很小。从2010年开始,农产品进口额始终维持在一个高水平,这是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出现的新形势(图1)[14-26]。

2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政策及对策演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的确立,再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都对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时,对外贸易政策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改变。

2.1 入世前的政策及对策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管理体制和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基本上是依据我国的计划经济原则实施并建立起来的,表现为较高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水平。(1)关税。从1992年初开始,中国积极调整农产品进口关税,并且在入世之前,平均关税进一步减至19%。(2)非关税措施。主要涵盖了包括进口许可证、法定商品检验、进口配额、食品卫生检验、动植物检验等内容。(3)设立专门的国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我国成立了国有外贸公司,进行管理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4)出口竞争措施。包括从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减免,到出口退税、关税减免及支持出口的金融手段。(5)支持政策。遵循“绿箱政策”的农业支持和补贴;属于发展中国家特殊差别待遇中的农业支持与补贴,“黄箱政策”即:对棉花、粮食的政府定价收购及保护价收购;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27]。

以上这些政策都对当时的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无论是对外出口,还是从国外进口农产品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根据国内政策、国际形势和辽宁省内具体情况,辽宁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策略,以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这个时期的对策仍以宏观调控为主。

2.1.1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这里的资源指的是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在改革开放到入世前的这段时间,辽宁省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而扩大资金、土地、劳动力的投入能够有效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术性投入对当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1.2 营销链条和格局初步形成 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贮备,也提高了一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问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深加工水平差,产业基地化建设程度较低等。

2.1.3 改革管理体制、改变政府职能 逐步建立能够适应农产品市场运行规则的管理体制,将宏观上的调控、引导,微观上的指导、扶持作为政府职能目标的定位。建立并完善农产品贸易的信息库,为决策部门、农业经济组织、农户及企业及时和准确提供信息[28]。

2.1.4 调整农业产业、出口产品结构 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及以农业生产、加工、出口等服务环节为主的第三产业,调整和降低种植业的比重,加强养殖业和副业生产,加强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使辽宁省农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相适应,降低种植业中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玉米、小麦等)的生产比重,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加大种植业中具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花卉及部分水果等)的生产比重,增加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经济作物和小杂粮的生产[29]。

辽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从最初的起步,到整个80年代的起伏发展,再到90年代的稳步发展,是一个对国内外政策、经济环境不断摸索、改进的过程。对外策略也从初期的宏观管理调整为局部、细节、微观的对策,一方面体现出不断变化的形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辽宁省对环境认知、反馈的过程。

2.2 入世后的政策及对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贸易政策需要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制定和修改,将不再使用出口补贴政策鼓励农产品出口。(1)关税。实施期末水平并且应与主要贸易国家关税水平持平甚至更低,并且在2004年前分阶段完成所有的关税削减,与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时间表相吻合。关税削减后为约束关税,而且要求不允许提高关税。(2)关税配额。对玉米、小麦、大米、食糖、棕榈油、豆油、棉花、羊毛等10种农产品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3)国营企业贸易。我国对玉米、大米、小麦、食糖、豆油、棉花、棕榈油、菜籽油和化肥等农产品进行国营贸易管理。对于这些产品,中国承诺在一个给定的国营贸易企业进口量的同时,对配额分配适当留出一部分给非国营贸易企业,但非国营贸易企业享受配额比例将继续提高。相关的法规主要有《2003年重要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实施细则》、《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规定》、新《货物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新《货物出口许可证管理规定》、新《外贸法》等[30]。

入世后,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得更加广阔,而国内农产品市场也变得更加开放,这样的内外部条件虽然为辽宁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带来一定机遇,但也应该注意到国内市场的开放使得国外优质农产品大量进口到国内市场,会对当地的农业造成巨大的挑战。针对新情况,为促进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更加细节化的策略和措施。

2.2.1 加强生产基地和经济带的建设 2001年,为整合省内资源和加强生产、加工、出口各环节的联系,辽宁省出台政策,力争到2006年内建成3条现代农业经济带,包括沈大、沈山、黄海大道。并且完成20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创汇等基地的建设,建设和完善11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完善15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订单农业作物面积占播种面积50%以上,实现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20亿美元。

2.2.2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挖掘产品附加值 纵观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结构,主要以大宗农产品和初级农产品为主,深加工程度不足,农产品深层价值无法体现。从2003年以来,辽宁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农产品加工业也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三大产业”之一,并设立行业推进小组。据统计,2010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 200亿元,相比较2005年增长156.4%,年均增长20.7个百分点。全省以加工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0个,据此为基础,扎实推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长和拓宽产业链条,为农产品出口奠定了良好的条件[31]。

2.2.3 打破传统区域限制,培育多元化市场 现阶段,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以日、韩、美为主,单一市场对对外贸易有着重大的影响、贸易风险较大,出口目标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立的贸易壁垒都会使农产品出口形势变得极其不稳定,对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辽宁省必须开始拓展欧盟、中东、朝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建立多元化出口市场来分散风险[32]。

2.2.4 打造优质农产品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包括绿色市场、绿色营销、绿色生产等各个环节,发展生态农业等。辽宁省在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苗木等园艺生产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可以着重发展。引进科技含量高的种子、优质种苗、种畜禽、进行开发和培育,实现农产品的优质、绿色、优质化[33]。

3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对策调整建议

3.1 发展有机农业产品,实施品牌竞争战略

当今世界各国对农产品不仅仅停留在数量、品种的初级需求上,对品质,安全等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国家和地区借助本国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提升,而出于保护本国市场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地区性保护措施,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制”等。对此辽宁省应该不断地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相关的质量安全法规,并且根据农产品生产水平,适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加强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监管和引导,提升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关注农产品质量并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进行农产品国际质量认证,通过建立农产品对外贸易各个环节管理的办法,促使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34]。

3.2 充分利用大连期货交易市场

纵观全球各国家之间的大宗农产品贸易,大多根据世界上主要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期货市场的价格对农产品现货市场的影响极大,但是中国的期货市场影响力太小,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还是离不开现货价格,一般企业只在期货市场做套保锁定利润,期货市场利用率低。而主要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发达的农业产业对期货市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此,辽宁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应借力于国内外的期货市场,并在国家政策与辽宁省自身政策作出一些调整。首先,应在辽宁省内逐步建立规范的农产品现货市场,规范的农产品现货市场标准能够与高标准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接轨。其次,打破农业经济个体之间分散的关系,建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经济个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另外,应遵循市场活动规律,减少人为期货市场价格调控,有步骤、有节奏地放开农产品市场价格。

3.3 对外直接投资

面对当今国际农产品市场,在各个国家壁垒高筑,农产品进口标准、条例纷繁,出口门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辽宁省内各企业应顺应“走出去”政策,到境外进行投资,直接面对国外的销售市场,避免跨国销售的许多环节,提高效率。还可以减少目的国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不必要的麻烦,并且有利于辽宁省农产品企业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雇佣当地优秀的资源、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有利于提升管理、科技以及生产水平。

3.4 人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伴随着经济时代到来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已经成为关键性影响因素,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管理型人才,统筹全局、宏观调控、运筹帷幄。专业性人才,专业性强,如:农业科技型人才支持农业的发展,金融性专业人才支持农业的辅助行业发展等。另外辽宁省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司人员的配置,增加对专职人员的需求,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与此同时,政府可以搭架加强校企合作的平台,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从而解决辽宁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从整体上提升农产品出口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7]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18]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9]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0]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1]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2]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3]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7] 牛若峰.在WTO框架下加强中国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J].福建论坛,2000(10):23-24.

[28] 李辉,韩晶玉.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10):309-313.

[29] 王慧娟. 试论辽宁农业结构与布局调整[J].辽宁大学学报,2006(7):77-79.

[30] 寿金宝,栾淑梅,单希光.加入WTO对辽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3):71-73.

[31]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1):121-123.

[32] 王勇,王玉丰.关于推进辽宁农产品出口问题的研究[J].农业经济,2005(9):47-48.

[33] 杨春.绿色贸易壁垒削弱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5):9-11.

[34]辽宁农产品出口体系建设研究报告[EB/OL].(2009-03-19). http://shenyang.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02/tab37076/info208772.htm.

作者:史宏男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论文 篇3:

商务英语在农产品贸易企业中的运用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政策的开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在应对中亚各国商品贸易往来需求以及农产品对外贸易市场份额的增长需求提出了诸多的农产品贸易企业发展思路,加强人才兴国战略的落实、发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农产品贸易企业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失为一条加快农产品贸易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农产品贸易企业受“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的主要政策方针影响,在以东亚五国为首的国际经贸市场中正逐渐受到各方关注,从人才资源的视角出发,只有拥有高质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才能够确保我国新常态背景下农产品企业对外贸易活动迈入全新台阶。

一、商务英语内涵及在农产品贸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商务英语不同于传统高校教学过程中的英语科目,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商务背景知识、商务常用语言以及商务交往能力三大方面的基本素养,从而满足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等诸多行业领域中对具备商务素养的专业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在面向不同行业领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的内容体现。其中,在农产品对外贸易过程中专业英语实际商务背景知识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企业员工的工作性质及其专业化水平;商务常用语言需求则体现在面对不同沟通需求的商务情景需要的交际技能以及掌握的语言技能;商务交往能力作为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了语言以及非语言化的商务交往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我国在农产品企业贸易活动之中,面对不同的合作企业时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商务英语内涵需求。当前,我国在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等中东重点合作国家之间进行农产品贸易活动时普遍存在着较为频繁的贸易往来,因此在应对各国之间不同的政治文化习俗时需要应对其实际人文发展特点准备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沟通内容。商务英语所涉及到了词汇、句型以及语音、语调等内容,但各个场景之中用到的语言通常是由对外商务交往中的内容和技能予以决定的。在一场完整的对外贸易商务活动之中,所涉及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了交易协商、产品评估、合约签订以及领导会晤等具体环节,而在不同的环节之中所需的商务英语交流技能均存在着不同的体现。其中,在进行商品评估阶段需要其介绍人员对自身企业产品、企业精神文化以及企业具体能力存在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进行商品介绍的阶段相关人员需要针对农产品所涉及的专业性词汇做到充分的掌握,以保证合作方能够对自身产品及企业做到充分的认知;合约签订过程中则需要专业英语人才对自身英语书面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高度,同时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能够针对对方提出的条件做到具备一定的独立判断能力,以保证自身企业获得充分的利润;在领导会晤阶段,则需要商务英语人才能够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为对方带来良好的印象加分。综上所述,当前商务英语在农产品企业贸易活动中存在着较为重要的实际价值,且通过进行商务英语专业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保证自身盈利额度的同时为企业争取到更为优秀的国际合作伙伴。

二、商务英语在农产品贸易企业中的主要运用方式

当前,由于对外贸易活动的展开需要建立在双方存在一定交流沟通的基础之上,因此商务英语在农产品企业贸易中的主要运用方式不仅仅体现在了面对面的直观交流之中,同样在电话、传真、邮件等线上沟通交流方式中存在着较大影响。首先,在电话沟通过程中商务英语技能的运用在于通过流畅的英语口语表达,为对方带来友善真诚的第一印象,同时能够应用自身专业英语的实际技能为对方提供自身企业的简单介绍、自身企业产品的主要优势以及合作意愿等基本信息。目前电话作为国际贸易活动之间的主要沟通交流形式,对贸易活动的展开具有着一定影响,且当前在贸易活动展开之前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电话联系来确保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保持一定的频率。因此在电话交流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员工在自身用词、语气以及用语礼仪方面具备较为完善的商务英语技能。其次,在传真以及电子邮件沟通过程中,由于国内外传真以及电子邮件的格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传真以及电子邮件发送之前,需要相应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对其中的用语措辞、发送格式进行最终的确认。电子邮件作为当期国际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当代商务活动当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合理运用电子邮件的内容及格式,可以有效避免合作企业对产品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可以说,一份措辞准确、用语礼貌的邮件或传真能够为合作方带来有效的印象加分,从而为双方的沟通交流带来基本的保障。

同样的,在信函、社交软件以及公司门户网站的海外连接之中,都存在着与商务英语技能相关的建设目标。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官方语言,对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了沟通的准备,并且针对自身企业特性建立起完善的商务英语沟通体系,才能够在对外贸易活动之中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并针对自身企业产品特性做好对外贸易的充分准备。就此看来,商务英语人才作为我国农产品企业贸易中的重要人才类型,在当前的对外贸易活动之中不可或缺,其主要运用方式还应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充分认知。

三、农产品企业贸易中的商务英语运用研究

在我国多数农产品企业中,进行商务英语的运用不仅应体现在自身企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技能的充分发挥,还应体现在企业内部构建过程中对自身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英语素养培育。只有在企业日常运营中习惯商务英语技能的使用,才能够保证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企业自身竞争力能够得到充足的发挥。就笔者观点而言,当前农产品企业贸易中的商务英语运用研究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指导员工熟悉商务英语应用背景

商务英语文化作为企业对外沟通交流的核心文化类型之一,在我国当前的对外贸易活动之中十分重要。同时,农产品企业再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时仅仅依靠专业性商务英语人才的职能发挥显然不足以支持企业整体对外贸易活动的具体展开。这是由于商务文化直接涉及道我国与其他国家等多种不同文化之间所具有的区别,但是在全球范围之中的商务活动实际上是在特定语言背景之下所实施的一种重要的跨文化类活动。就此而言,农产品贸易企业自身内部员工应当在对外贸易活动之中具备较为完善的个人见解能力,在员工基本素质的培育上應当为其灌输起面向商务合作的商务英语基本能力。首先,在当前受外贸市场环境乐观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活动频率不断增强,且贸易额度逐年递增;其次,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对外贸易的时机已经普遍成熟。在这一环境中,农产品企业对外贸易成为了其贸易的基本形式之一,员工应当针对企业贸易需求具备较为完善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应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全面理解我国与交易国双方的具体的外贸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

企业在着重培养员工商务英语相应职能的同时,还需要针对自身主要合作对象的国家人文、历史、习俗做到培训员工做到基本的掌控。只有将合作精神与企业自身文化做到完善的融合,企业在面对多数贸易环境时才能够最大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为企业的盈利带来保障。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落实商务英语培训体系

当前,由于企业在自身合作中存在着较为广泛的合作项目,因此目前从高校以及高职院校中毕业的专业英语人才往往并不具备较为完善的实际商务英语能力。这是由于当前高校以及高职院校再开展专业英语教学时普遍针对性较强,在人才的基本能力上仅仅能够满足单一的商务英语活动需求,而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存在着适配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企业在人才招聘过后做好充分的入职后再教育工作,以确保职工自身商务英语能力满足企业实际标准。本世纪初期以来,我国在世界经贸组织中的实际话语权不断增加,对外出口贸易能力不断提升。这一大环境不仅为我国农产品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帮助,同时对外贸易也随之成为了企业自身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在新时期,我国农产品等对外贸易相对频繁的行业领域对具备商务英语能力的专业性人才需求热度空前高涨,需要一大批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洗礼,能娴熟地使用商务英语的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在人才的质量上做到精挑细选,同时还应在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上摒弃传统国内贸易时期的杂质,为应对国际贸易时期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农产品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抓起,应用科学规范的方式方法来规范农产品企业的英语培训工作,并根据自身企业活动实际范围规范其自身员工的能力发挥。根据不同企业的对外贸易额度以及项目内涵的不同,其企业管理者需要在农产品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员工进步之需求出发,开展合理分析,持续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只有在人才管理之中做到适应国际贸易活动的具体频率以及实际内涵,才能够确保企业自身精神文化建设符合国际市场的全新标准,进而面对实际对外贸易活动的新需求建立起新时期的对外贸易型、国际友好型、具备中国特色的全新农产品出口企业。

(三)落实需求导向,着重培养单一型专业人才

农产品对外贸易活动的最终发展离不开贸易活动的详细分化。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企业依旧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企业文化、实际内涵的构建依旧处于顺从国际市场需求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我国开展“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自身构建依旧不完善,经验匮乏等弊端致使了企业建设力度与建设目标脱节等情况时有发生。在这一背景下,相关企业管理人员还应针对自身实际需求,面对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核心能力需求展开员工的深化培训工作。在有条件的大学,还应当建立起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应当致力于实施全方位的紧密合作,共同承担好培养农产品企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使命,确保企业的单一型人才需求得到长远的满足。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这一全新专业能力的需求也随之得到了实际体现。在这一背景下,為满足我国相关农产品贸易企业中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需求,需要相应人员加强对商务英语人才应用、商务英语能力培育的重视程度,以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持续化进行。(作者单位为兰州财经大学)

作者:刘书敏

上一篇: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