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国际贸易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与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其中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快速增加,如此一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进、出口额始终位居全球前列,这样一来就很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诸多农产品出口遭遇到进口国出台的反倾销调查。如今,反倾销已发展成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首要障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产品国际贸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产品国际贸易论文 篇1: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态势及应对策略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关乎国计民生。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增长迅速,进出口额逐年上升,现在已跃居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由于受国内农业禀赋要素及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市场风险也在日益加大,因而存在诸多失衡问题。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贸易区域格局,创新贸易方式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及政策制定,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态势分析

(一)农产品进出口增长态势失衡

作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国,亚洲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进口第三大市场;南美洲为我国农产品进口第一大市场,出口第五大市场。201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866.9亿美元,其中出口678.3亿美元,进口1188.7亿美元,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全球格局中发挥愈来愈重要作用。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进出口双向增长,但增幅不一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产品以出口增长为主,增速明显高于进口。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口迅猛增加,出口反趋缓慢。200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增长31.9%,出口增长17.9%,进口增长则高达52.2%,从此开始出现拐点性转折。据联合国UNComtrade及农业部信息中心数据统计,从2003至2013的十年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8.5%。出口年均增长11.1%,而进口年均增长则为24.2%,二者均差一倍以上。进出口增长态势失衡,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根源。

(二)国际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2003年以前,我国农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顺差,1985-2003年,累计顺差853.9亿美元,占全国同期国际贸易顺差总额近40%,在出口创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起,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出现转折性变化,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2004年出现46.6亿美元逆差。随着农产品贸易总额的不断增长,逆差亦呈逐渐扩大趋势,2013年达510.4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国,仅次于日本。由此表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在下降。

近十年我国农产品总体贸易虽呈现逆差,但仍有部分品类表现为顺差,如水产品、蔬菜、水果和茶叶等,2003至2013年,这四种农产品出口合计占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从48.1%提高至57.8 %,合计顺差从71.4亿美元增加到259.7亿美元(见表1);而食用油籽、棉花和畜产品等,在加入WTO前后,先后经历从顺差到逆差的转变,近十年来,呈不断增加的态势。此三类逆差合计,从2003年67.0亿美元,增至2013年615.3亿美元(见表2),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品类。

(三)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协调

从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看,出口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产品和水产品,进口更多为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虽符合我国农业资源的禀赋特征,但也是逆差根源,且存在明显的安全隐忧。

具体而言,出口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和水产品。2013出口蔬菜115.85亿美元,水果63.24亿美元,水产品202.6亿美元,三项合计占总出口额的56.3%。进口农产品则始终以粮棉油畜等大宗农产品为主。大宗农产品一支独秀,其它农产品各分千秋。近些年最大变化,就是大豆及粮食进口的大幅增加。如2012年,粮食(谷物)类净进口同比增长2.1 倍。2013年,食用油籽进口413.99 亿美元,其中大豆占九成以上。食用植物油进口89.43 亿美元,棉花进口87.19 亿美元,畜产品进口195.1亿美元,粮食(谷物)类进口51.03亿美元。五项进口合计,占农产品总进口份额的70.4%。

(四)贸易区域格局非多元化

南美洲和亚洲,分别为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第一大市场。虽然近年市场集中程度有所降低,但总体而言,仍非多元化。如进口对美洲的美国和巴西,出口对亚洲的日、韩、香港和东盟等,均依赖程度较高,不利于贸易发展。2013年亚洲出口第一,为421.1亿美元,占总额62.1%。欧洲第二,出口108.0 亿美元,占15.9%。北美洲第三,出口 83.7亿美元,占12.4%。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合计仅9.6%。前五位国家:日本16.6%,香港11.6%,美国10.9%,韩国6.5%,马来西亚3.9%,合计占一半左右。进口方面,2013年南美洲第一,为331.1亿美元,占总额27.9%;北美洲第二,为 325.2亿美元,占27.4%;亚洲227.2亿美元,占19.1%;大洋洲、欧洲及非洲,三者合计25.6%。前五位国家:美国22.4%,巴西19.0%,澳大利亚7.2%,加拿大4.9%,新西兰4.7%,合计占近六成。

由于国内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经济较发达,具沿海开放优势,近十年来,进出口均居第一。其次东北地区,再次西部12省,中部6省比例最小。2013年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占总额67.7%,进口占81.6%;东北地区出口11.5%,进口7.5%;西部地区出口11.3%,进口7.4%;中部地区出口9.4%,进口3.5%。可见差异悬殊,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如山东、广东和江苏三省,2013年进出口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五)国际贸易方式低端

国际贸易方式,反映一国经济及科技水平的高下。近十年来,一般贸易始终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均占进出口贸易额的80%以上。2013年,一般贸易方式出口557.31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2.2%;进料加工方式76.0亿美元,占11.2%。来料加工装配贸易19.21 亿美元,占2.8%;边境小额出口贸易14.62亿美元,占总额2.2%;其它方式1.6%。进口方面:一般贸易方式964.26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口81.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88.76亿美元,占7.5%;进料加工贸易75.04亿美元,占6.3%;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贸易33.9亿美元,占2.9%;其它方式2.1%。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链中,尚处低端环节。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改革开放初期的顺差,源于出口创汇型驱动,农贸政策游离于世界规则之外。加入WTO后融入全球体系,进出口共同驱动,农业竞争劣势显现,加之农业支持政策弱化,集约化程度及组织形式的不适应,其失衡态势,也将于未来较长时期内延续。

一是农业资源存在禀赋劣势,农产品有效供给增长缓慢。我国农业的固定要素明显较低,人均耕地1.3亩,世界平均则为4.8亩。人均淡水资源不足全球1/3。从变动要素看,虽有世界最大的劳动力储备,但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新生力量加入不足,老龄化趋势严重。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是等等,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观,造成有效供给的不足。而作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消费市场,人口不断增长,农产品需求刚性增加。随着民众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需进口大量优质的农产品,造成国际贸易的总体失衡。

二是农业集约化及技术开发程度低,缺少具有国际垄断优势产品。农业集约化生产,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我国农业本身具弱质性,人多地少,小农分散经营,合作化程度低,不利于机械化、标准化的集约经营,“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对接。我国科技进步的农业贡献率仅35%,发达国家为70%。农产品技术开发程度低,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如东部地区一些出口蔬菜品种,由于从日本引进,面临“知识产权壁垒”。发达国家出口农产品加工度90%以上,我国仅25%。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优势,未能与技术和产品创新结合,打造国际垄断优势产品。如巴西大豆,据美国USDA预测,2014年产量将达创纪录9100万吨。泰国香米,以独特的露兜树香糯口感而闻名,产品标准最详尽规范。

三是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弱化,受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制约。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劣势进一步凸现。从现阶段看,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处比较劣势,呈进一步扩大趋势。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虽处比较优势,但在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下,出口增长相对较慢。我国对农业支持力度明显不够,WTO 规定“绿箱”措施12类,我国仅使用6类。“黄箱”补贴额度极低,“蓝箱”政策尚未运用。支持政策的弱化,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业经济体,我国农产品平均关税不及世界1/4。而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绿色贸易壁垒,制定一系列严格环保标准,成为制约我国出口最大障碍。

四是大型农业出口集团企业较少,组织形式难适应国际竞争需要。世界发达国家,其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涉农投资,加速世界农业集中,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产品市场。我国农贸出口企业现有1.4万家,出口在一千万美元以上的仅三百余家,规模普遍较小,缺少大型出口集团企业,大部分尚未建立生产、加工、储运和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只处此链条中的生产或加工环节。由于技术能力弱,产品低水平重复,贸易方式低端,且缺乏必要的行业协调机制,为争夺海外市场,产业内无序竞争,竟相压价,造成本国农产品出口效益下滑,还易引发国外的反倾销等限制。从短期内看,中国农业组织的竞争力难有大的提升。

三、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应对策略

第一,根据农业禀赋要素,优化农产品贸易品种结构。我国农业面临资源和技术限制,在对外开放背景下,应走出“粮食必须自给自足”的定向思维。依据世界农产品需求及变化趋势,按比较优势原则,对处于劣势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应适当缩减种植面积,释放有限的农业资源,用于生产更具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和水果园艺产品、水产品及畜产品等,特别是档次较高的深加工和绿色农产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成为扩大出口的持续增长点。同时,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产业体系。集约化经营,培育大型出口集团企业,多途并举,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在充分挖掘农业潜力,保障粮食基本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进口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弥补国内供给不足,缓解资源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制约。

第二,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调整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 我国农产品贸易格局存在的问题: 一是进口市场集中化程度较高,对市场风险的规避能力不足。如我国大豆、谷物和棉花进口,大都来源于美国、巴西和印度,依赖性强,只能作为价格的接受者。在卖方垄断下,进口略增加,即可引发价格上涨,出现贸易损失。二是我国一些农产品出口的区域性大国效应,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如压低出口价格,或引发无谓的贸易纠纷,故应从战略上,深化推进农产品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关注全球市场动态变化,加强国家之间的农贸往来。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具需求潜力的新兴市场,要重视培育,开拓新的增长点。不断调整贸易地区结构,降低集中依赖性,控制风险成本。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及贸易方式。近年我国出口蔬菜、水果及畜禽产品,频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缘由即在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发安全特色的高技术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及贸易方式。首先是与国际接轨,实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国际及有关国家的农业标准和技术法规,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监督检验体系。适应WTO规则,提高产品竞争力,避免国外对我国出口的限制。其次农产品企业,实施IS0国际环境标志认证。包括环境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评估和环境行为等评价,贯穿原材料、能源、工艺设备、生产、安全和审计等层面。对产品“从摇篮到坟墓”全程环保控制,突破国外贸易壁垒。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和广告战中走出,转向高端的技术路线。通过质量提升、加工增值、缔造品牌等途径,提升贸易方式,走向国际主流市场。

第四,构建农产品行业价值链,培育大型农业出口企业。构建国内农产品行业价值链,是指从市场产业的角度,联合农产品生产的上游农资公司,下游生产厂商及农户三方,构建一条产业价值链。分工明细,优势互补,避免行业混乱,重复无序建设。使下游厂商的产品更富竞争力,上游公司效益提高,且解决农户产品滞销的问题,实现三方互利共赢。当前需注意的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一些关键环节,由于过度开放,致使跨国外资进入。如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外资企业的主体份额均在四成左右,国内许多大型榨油企业被外资控制,对国内农业安全带来潜在的隐忧。要重视外资对我国农产品行业价值链的渗透,以及竞争而生的排挤效应。积极扶持国内民营涉农企业,提高参与程度;促进与国有企业的纵横联合,强化主导作用的发挥,推动融入全球农产品价值链。严防世界跨国巨头企业,对我国农产品价值链的进一步掌控,确保国内农业安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积极培育大型农业出口企业,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光霞.2013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J].世界农业,2014(3):139-141.

[2]蒋兴红.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变动分析[J].理论探讨,2013(3):103-106.

[3]陈易琦.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分析[J].农业工程,2013(9):151-152.

[4]赵阔.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12.

[5]张雨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3(8):84-85.

作者:刘晓亮 高钟庭

农产品国际贸易论文 篇2:

试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反倾销机制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与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其中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快速增加,如此一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进、出口额始终位居全球前列,这样一来就很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诸多农产品出口遭遇到进口国出台的反倾销调查。如今,反倾销已发展成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首要障碍。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反倾销现状,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反倾销机制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 国际贸易 反倾销

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贸易。但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虽然全球贸易的规模在持续拓展,但是贸易的环境也在持续恶化,各类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导致反倾销调查成了一些国家经常使用的贸易制裁措施,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企业国际贸易之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产品业国际贸易受到的反倾销制裁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加上我国国内农产品行业之中的低价恶性竞争,导致我国农产品贸易形势十分严峻。所以说,在反倾销持续加温和世界经济有待于进一步复苏的大环境之下,我国必须健全农产品行业对外贸易的反倾销机制,从而切实保障我国农产品行业甚至国家的安全。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反倾销现状

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依据农业部的数据,201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845.6亿美元。其中出口729.9亿美元,进口1115.7亿美元,贸易逆差385.8亿美元。如今,我国已跻身全球前五大农产品进、出口国行列,亚、欧以及北美洲則是进口中国农产品最多的三大洲,大约占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当然,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也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东盟国家、俄罗斯以及拉美等新兴国家市场的出口份额正在持续增加。大蒜、苹果、茶和白酒等属于我国最主要的出口类农产品,而罐头与禽肉深加工产品等的出口额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在我国众多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之中,民营企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占据了出口份额的半壁江山,出口增速也远超国有以及合资企业。

2.我国农产品遭到反倾销调查现状。反倾销主要是指一个国家针对别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之中所实施的倾销行为而实施的抵制举措。通常均是在现有的进口税前提下再行增加附加税,以求提高整体销售的价格。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所出口的农产品受到的反倾销调查超过了四十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说,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所面对的是非常严峻的贸易壁垒。在对中国农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所提出的反倾销调查也在逐步增加,这就一定要引起我国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农产品国际贸易企业的充分重视。

二、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分析

1.反倾销已经发展为利用贸易保护主义排挤别国的常规性武器。倾销是指人为地把自身产品通过低于正常价值的不正常的价格在其他国家销售,并对别国造成或者将要造成极大危害的一种行为。在全球化时代的对外贸易中,实施倾销的动机多种多样,然而无论是出于哪种动机,其在本质上均属于不公平贸易举措。反倾销虽然是世界贸易组织所许可的一种反对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际性通用规则,而且反倾销自身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保护本国贸易的方式,其具备了形式合法、保护时间长且不容易受到报复等鲜明特征。然而,如今反倾销却成了部分西方国家排挤别国商品的一种工具。

2.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自身因素。因为我国部分农产品企业看到某种农产品在市场上有较高的利润,就会盲目地扩大生产,导致该农产品的产量大面积地增加。然而,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却往往缺少对于国际市场的精准把握,无法做到按照国际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产品进口国的实际需求,对自身的农产品出口价格以及数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往往会造成农产品出口的数量大量增加,以至于让进口国的市场出现大量饱和,这样一来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农产品价格直接下降,而且也提升了该国对我国农产品实行反倾销之概率。

3.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够均衡。一方面体现在农产品的结构出现失衡。我国所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附加值相当低,如大蒜,通常只是进行简单地去泥与剥皮即对外出口。尽管存在比较优势,但还是容易对进口国带来实施低价倾销的感觉。另一方面是市场结构出现失衡。我国所出口的农产品,其主要目标市场还是西方发达国家,这就会造成出口太集中,以至于会冲击到这些国家的市场秩序以及其农产品生产者之切身利益,导致其提出各项反倾销措施。

4.我国农产品企业应诉不够得当。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企业往往会缺乏足够的主体意识。例如,一次美国对我国大蒜实施反倾销调查之时,由于我国相关农产品企业未能及时应诉,其后果我国只能被迫接收商品自身价值370%的高额反倾销税,进而造成我国大蒜只能退出该国市场。同时,我国农产品企业应用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娴熟,突出表现为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甚至是部分专业律师对于国际反倾销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因而在反倾销应诉中难以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导致我国农产品频频被别国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当然,农产品反倾销应诉的费用也相当高。因为谁应诉、谁受益之原则尚未得到较好地履行,以至于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对参与反倾销应诉没有足够的主动性。

三、完善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反倾销机制的几点措施

1.全力以赴力争市场经济国家的合理待遇。如今还有一些国家尚不认可我国在全球贸易当中所具有的市场经济国地位,导致我国在遇到反倾销之时会处在十分被动的地位上。所以,一旦需要解决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之问题,依然需要开展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我国不仅应当不断深化健全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努力推动深化改革,从而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之中,而且政府还应当不断提高交涉的力度,持续澄清有关的问题,就如同争取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样来进行努力,推动别的国家承认中国具有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2.健全我国农产品反倾销预警体系。应当在全国范围之中创建统一化的农产品反倾销监控与预警体系,实时化地监控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数量以及价格、农产品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等各类重要的参数,并且适时予以发布相关预警性信息,从而为我国农产品企业更为有效地应对反倾销调查进行必要的指导。反倾销预警体制之成立,可依托于农产品行业之中的重点企业,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之下,全力发挥相关行业协会所具有的整体协调功能,逐渐形成从生产、消费至价格变化的全面预测与分析系统,从而为我国反倾销预警体系建设提供实施决策的依据。

3.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要致力于打造符合我国自身特点的农产品优质品牌。为了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整体技术含量,创建符合我国自有特点的高档次农产品品牌。为此,要实施国际市场行情的调查,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以及附加值,全面开发符合国际市场实际需求的各类农产品,并且找准农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快速调整出口农产品的结构以及数量,从而将农产品出口至需要最为迫切的国家去。同时,我国农产品龙头企业还一定要以高科技为主要依托,对准备出口的农产品实施全方位的深加工,并且努力打造具备鲜明中国特色自有的农产品品牌。

4.要提升政府部门进行交涉的力度。因为世界贸易组织以缔约方政府为其主体,故应当全力保护本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尽可能地少受不够公正的反倾销侵害,所以说政府就具有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增加与国外相关机构的交涉强度,努力争取那些国家取消对我国所给予的不够公正的待遇,并且对我国所出口的农产品和别的市场经济国出产的农产品保持一致,用一样的标准来确定合理的价格。

5.要全力发挥行业协会的有效作用。行业协会在替代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企业提出申诉与进行应诉等方面具备了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的各类行业协会主要是由以前的行业主管部门变更而来的,具有极强的行政色彩,十分不利于农产品企业更好地应对西方发达国家倾销农产品的行为。所以,切实调整各行业协会的实际定位,切实承担起具体指导与组织反倾销调查的责任,既有理又有节地进行指控,并且积极提供人、财、物力以及技术层面上的大力支持。

6.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当敢于堂堂正正地应诉。对别国提起的反倾销案进行应诉的成本尽管相当高,但是一旦不去應诉或者不及时进行应诉,这些农产品出口企业自然就会在缺席的情况下被裁决,其结果是只能被迫接受非常高的税率,导致被反倾销的那部分农产品难以再出口,这肯定就会对一部分农产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而进行应诉的企业则有可能在诉讼中得胜或者得到单独关税的待遇。

7.要通过自律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这可以说是妥善应对反倾销的一项治本策略。我国的农产品企业一定要切实控制好出口农产品的具体价格标准,让其能够和相互竞争的农产品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彼此接近,特别是要让其和竞争国农产品的价格相接近。当然,还应切实控制好出口农产品总量的变化,切不可让某一种农产品在短时间之中就大幅度或者成倍地增加。笔者注意到,大量农产品反倾销案例均和出口农产品的价格太低且量过大具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农产品出口企业必须增强自律意识,更加公平和有序地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这就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现来自别国的反倾销指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应用法律法规以提供政策上的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应当积极组织与协调农产品组织以创建预警体系,进而提高农产品企业的应诉能力;应诉农产品企业应当妥善应用差别税率,落实农产品出口的多元化策略,从而突破反倾销贸易壁垒。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应诉企业要切实加强联动,任何一个机构一旦脱离了别的部门的大力配合,均无法在应诉中得到更好的效果。有鉴于此,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要应对好反倾销调查,必须得到政府部门、应诉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的积极配合,才能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仲玉洁.我国农产品贸易反倾销问题研究综述[J].新疆农垦经济,2011(8).

[2]杨艳红,李小平.我国对外反倾销与国内企业的市场势力[J].宏观经济研究,2012(1).

[3]杨蕾,陈永,安玉发.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贸易效果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4).

[4]王分棉,周煊.对外反倾销一定能保护国内产业吗:基于有机硅产业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11).

[5]唐俊.反倾销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作者简介:杨建成(1981.12—)男。民族:汉。河南确山。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江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

作者:杨建成

农产品国际贸易论文 篇3: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 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连财经学院,116622)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中国深化国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改善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及实现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对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旨是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深度发展,打造一个互利互惠、均衡开放的农产品合作框架。

关键词 一带一路;农产品;国际贸易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战略构想合称为“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实现新常态发展。

1 我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自2005年起成为仅次于欧盟、美国的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2004-2014年,我国对沿线各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由63.89亿美元增长到345.19亿美元,我国对沿线各国农产品出口额由29.96亿美元增长到132.04亿美元,而进口额比2004年增长了6.28倍,已经达到213.16亿美元。由以上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已与30多个亚洲国家签署了50多项双边合作协议,与15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了32个双边合作协议,并与其中24个国家建立工作组、联委会[1]。我国的农产品单位产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由此看出,我国农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2 政策支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且不遗余力地支持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上给予大量政策支持。例如,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财政补贴用于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2012年扩大到全国13省(区)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更积极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资源,调剂国内粮食供给,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优化进口来源布局,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科学确定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发展顺序。

2 现存问题

2.1 农产品市场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加入WTO初期,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或国家,如韩国和日本等,农产品出口主要以水果蔬菜、茶叶、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欧盟等,农产品进口主要为大宗商品,如食糖、油籽和植物油脂、谷物等。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交流合作中,我国与墨西哥、乌克兰、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国家建立贸易关系,但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这些国家。随着我国大范围建立自贸区,实施自贸区协定,自贸区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另外,我国农产品出口应避免高度集中,实现出口多元化[2]。在农产品进口方面,集中度依然呈上升趋势,应控制集中度发展趋势,以免给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不稳定性。

2.2 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困难

纵观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整体趋势,我国正在进入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时期,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小、速度缓慢,而农产品进口数量持续增长。我国主要向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优势在于成本低、价格低及附加值低,而从发达国家进口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发展工业,从而忽略了农业的发展及大力发展工业对农业的影响。这种局势导致农业的发展面临的约束加大,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及投入成本,传统优势农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受到影响,不断被削弱,蔬菜出口量增长缓慢,水果出口量甚至出现下滑,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

2.3 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

我国主要向日本、美国、德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出口农产品,由于这些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制定了较高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远高于国内对农产品检验检疫的要求,因此我国出口的农产品质量大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一些国家因我国农产品出口时化肥农药残留较高不达标准,禁止进口,这使我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3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3.1 有助于扩大出口规模

农产品生产供过于求,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经济利益。例如:我国湖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就是茶产业,在2015年湖南省茶叶的产量是19.80万t,然而仅有4.5万t出口国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各国各自治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各贸易伙伴国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尤其是各种隐蔽性的非关税壁垒,构建区域内贸易一体化,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和发展自由贸易区,使各国农产品出口畅通无阻,实现进口市场多元化。实行“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开拓我国农产品市场,调节市场供给,获得更多的利益[3]。

3.2 调节产业结构,发展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时可以开展产能合作,用发达国家已成为夕阳产业的行业来弥补发展中国家相应方面的不足。通过产能合作来调节产业结构,不但可以帮助其他国家提高技术水平,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技术水平,调节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经济。此外,我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应把重点放在研究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完成农业生产的转型。

3.3 调节进口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

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我国应与沿线国家加强农业互利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国内稀缺农产品来源,补充稀缺农产品供给,由过去“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调整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我国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优势互补战略,我国在加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可以出口这两类产品,相反在土地密集型产品上略有不足,却对土地密集型产品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可以从具有土地密集型产品优势的国家进口,缓解国内对于土地密集型产品需求过高的压力,促进农产品贸易均衡发展。

3.4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美國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在钻石理论中提出,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在国际竞争力中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农业相关和支持产业主要包括农药等上游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等下游产业。上游产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下游产业则可以利用多次加工来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我国大力发展农产品贸易,将直接促进农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4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4.1 “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传统模式的农产品交易成本过高,市场结构不对称,资金流通周转慢,开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缓解以上问题。各国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营销平台,与消费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4]。鉴于此,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已经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可以扩大合作区域,增加交易机会,快速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交易,便于资金回流,降低了交易成本,对市场结构具有导向型作用。此外,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是面向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解决了农产品交易中的沟通障碍,使信息传播更快捷。

4.2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中的互联互通,发展物流

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特征,新鲜不易保存,因而贸易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物流配送是否安全快捷关系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成功与否,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服务态度的物流配送服务是提高和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关键,低温保存的设备和技术是提升农产品物流的必经之路。“一带一路”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共同发展的网络平台,促进沿线国家实现平衡发展。另外,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开展离不开发达的交通与通信,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推动沿线国家要开展区域合作,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关税、推进物流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要实行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措施。例如,重视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提升物流、海关等合作,加强对网络平台购物的购销、仓储、物流、港口和配送等环节的控制。

4.3 培养专业人才,组建专业营销团队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为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发面着手。第一,对高校学生进行农产品贸易及网络营销技能知识的培养,鼓励大学生投身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实践中,自主创业;第二,加强对农民关于网络技术知识及网络营销技能的培训,进而服务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第三,组建团队进行宣传,提高广大人民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吸引大众学习网络营销技术,增加专业人才储备。

5 结语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一构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参与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机会。我国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带动农业良好发展,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实现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芸,张斌.农业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突破口[J].农业经济,2016(8):3-5.

[2]程国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发展[J].农经,2015(7):74-77.

[3]黄毅.“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研究[J].当代经济,2016(1):92-93.

[4]邓满.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J].西部皮革,2016(8):67-68.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吴笛 高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