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项目课程评价对项目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决定了项目课程改革必须与项目课程评价同时进行,本文重点研究基于港口物流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 篇1:

浅析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高职学校、学生、合作企业一起参与,管理上具有多元化、实习地点相对较为分散等特点,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实习是高职院校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而且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关键作用。因而,实习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1.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实习质量评价是基于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综合评价,实质上是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测评依据和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实习管理工作的改进,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此,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就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2.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顶岗实习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成效取决于指标体系的科学系统性。

2.1科学性原则

物流专业学生的实习,是为了掌握物流经营、管理、服务的一般规律,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顶岗实习的评价和考核不同于在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这种考核的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2.2实效性原则

评价的实施必须强调实效性。该原则主要体现可操作性:一是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二是数据要易于获取。评价指标所需要的数据易于采集,定性评价指标或定量评价指标的信息来源必须可靠;三是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评价指标有其相应的计算方法,数据尽量标准、规范。

2.3导向性原则

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实施与评价,都要以实现实践环节教学目标为最高原则和终极目的。评价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具体化、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有效地反映学院及指导教师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水平、指导工作的质量、促进管理工作的手段、内容、方法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同时现在用人单位从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以素质能力为主。因此考核中必需包含对素质的评价,关注认知能力的高低,也要关注行为习惯的养成。

2.4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原则

评价项目的确定,既要反映顶岗实习的全面性,又要突出其环节的基本条件及重点环节的重要性。评价项目中根据各评价因素对实习质量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给它们赋予相应的权重值。

3.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能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实习是检验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最终手段。学校的学生实习工作实施在分管教学校长领导下,学校、院(部)、专业三级管理。分管教学副校长主管全校的学生实习指导工作,教务处、督导室和各教学院(部)应依照规范做好学生实习的各项工作。高职院校为取保和提升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组织一整套严谨、务实、有效的规章体系,从而规范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顶岗实习目的的实现。

3.1组织保障

院系成立有学院和实习企业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等组成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院系顶岗实习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院系组织校内外专家,审定各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大纲、制定校外实习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并组织实施。

3.2制度建设

结合本学院学生校外实习的特点,制定本学院顶岗实习指导书、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书、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办法等格式文件,并设计编印本学院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

3.3具体要求

要求各专业在学生去企业实习前与接收实习的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顶岗实习协议书”,与实习单位协调做好实习工作安排,保证学生实习的单位或实习岗位与专业尽可能对口,并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需要向指导教师提交“学生自行联系校外实习申请表”,经系部主任批准后方可自行实习;学校指导与实习学生所在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实习的指导、考核方法等,通过电话、网络及现场走访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的总体情况,并协助实习单位管理学生;实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与相关规范,保证实习安全。有事必须向实习单位和学校双方的实习指导教师请假,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离岗。无故旷工一周的即取消实习成绩,并于下一学期补课,成绩合格后方予以毕业。

3.4量化考核

顶岗实习时间为暑假及第五个学期第1-9周,保证达到至少四个月的实习时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每周记录工作内容及心得体会,不少于500 字,要完成至少8 周的记录。学生实习全过程完成后,应在《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上写出综合实习报告,及由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上填写考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将顶岗实习考核记录本及时交给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记录本不规范,不达标者不能获的本门课程成绩。为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评办法。

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完善这一教学模式,结合本地区和各个专业的特点,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顶岗实习实施办法,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欢.职业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务[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徐冬冬.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钟毓华,杨朝晖.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吴小平 谢景文

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 篇2:

基于港口物流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研究

【摘 要】项目课程评价对项目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决定了项目课程改革必须与项目课程评价同时进行,本文重点研究基于港口物流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

【关键词】港口物流 项目课程 评价 体系

一、项目课程评价的目标

(一)港口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的定义

根据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港口物流管理项目课程目标、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项目课程教学环境布置、项目课程教学模式选择、项目课程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进行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和增值探索的过程。

(二)港口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的意义

1.港口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的需要

自推行项目课程改革至今,项目课程的实施效果越来越受认同,项目课程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为保障项目课程改革有效实施,必须探索与之匹配的课程评价体系。

2.对高职院校解决物流管理人才供需错位问题进行有效监督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人才需求市场、物流企业的需求无法对接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项目课程评价通过在对评价对象,特别是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评价,及时调整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保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与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种类、质量、数量等要求脱离,避免人才供需错位的发生。

3.指导港口物流管理项目课程的实施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项目课程评价过程是一种跟踪式动态评价过程,在项目课程实施环节,围绕项目课程的内容、实施方法、教学技能等,通过实行形成性评价帮助项目课程开发团队找出在开发与实施项目课程的过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分享成果和找到修正方案。

二、港口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原则

(一)体现多元整合能力的课程价值观

很多学者对课程价值观争议主要围绕“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各种价值观均存在其局限性。高职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价值观不能简单的三选一,但是由于三种课程价值观有着各自的合理性,应将三种课程价值观与高职教育的特点、培养目标等综合起来,得出适应高职教育的多元整合能力的课程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体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而课程价值观是进行课程评价的基础,毫无疑问的港口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同样要体现多元整合能力课程价值观。

(二)体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项目课程,目的是发现项目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调查实施方案。终结性评价是对项目课程的开发、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给项目开发团队价值判断、增值探索提供依据。

(三)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课程评价发展至今已从一元评价标准发展到了多元化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等实行多元化。项目课程评价意见才有代表性、针对性、实用性。

三、港口物流管理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模式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项目课程评价模式

行为目标评价与CIPP评价两种模式在高职课程评价中应用最广泛。行为目标评价模式与CIPP评价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行为目标评价模式的评价方式、方法是总结性评价,而CIPP评价模式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级相结合;行为目标评价模式的评价时间是在项目课程方案实施完成之后进行评价,而CIPP评价模式贯穿项目课程全部过程;行为目标评价模式评价目标一旦确定不允许改变,而CIPP评价模式目标随时根据需要发生变化;行为目标评价模式评价对象是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CIPP评价模式是评价计划制订的合理性和各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选择CIPP评价模式作为港口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模式应比较合适。

(二)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在对CIPP评价模式的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该模式步骤比较多,结合港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及培养目标,参考其他学者一些做法,将港口物流管理专业项目课程评价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1.项目课程开发设计评价体系

主要就是对项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论证,即确定港口物流管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等。

2.项目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体系

项目课程实施评价是动态评价,贯穿整个项目课程实施过程,项目课程的实施内容、方法等进行,旨在发现项目课程实施过程的问题,为项目课程增值探索提供建议。

3.项目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项目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由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场合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掌握,教师的收获、项目课程对专业建设贡献等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刘家秀.高等职业教育动态性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林德全.论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若干关键问题[J].天中学刊,2006(8).

[4]严邝明.职业学校校本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课程改革,2010.

作者:唐凤范

教学评价指标物流管理论文 篇3:

基于AHP的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表现性评价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高办学目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是学校关注的重点,表现性评价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系统实训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客观地反应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层次分析法;物流实训;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目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不仅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更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高职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就是一门对学生动手能力有极高要求的专业,像专业课程中的仓储、运输、配送、快递和报关报检等物流实训课程的教学,都需要依托于专业的实训设施、设备和实训软件,这些课程的教学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存在极大的差异,学生考核评价方法也应与传统评价不同。为了更好的评价和掌握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表现和收获,本文将基于AHP和表现性评价思想重新构建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评价体系。

1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物流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存在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课程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将传统的试卷考试改为交课程大作业、报告或者上机考等形式。在成绩评定中,很多时候只是依据最终的实训报告,并且很多报告仅仅是由少数学生完成,但是由于以小组形式提交,此次成绩涉及到小组所有成员,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养成了为考而学的不良习惯。具体存在问题可以归纳如下三个方面:

1.1缺乏统一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学校办学的关键,甚至规定在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中,实训课时为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但是在学校具体落实实训教学和实训教学考核时,大部分学校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项目指导书和与之相对应的实训考核评价表。统一评价标准的缺乏,导致授课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实践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进一步指导。

1.2评价指标单一化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授课中,学生不仅需要操作多项物流专业设备,比如叉车、手推车、货架和地牛等,还需要配套使用物流设备完成综合任务,比如打包、分拣和设计储存方案等,这些实训项目的完成是學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考核过程,教师往往只对每个项目给出一个总分数,没有细化的评分标准,也没有给出扣分的事项和理由,考核评价结果粗糙、缺乏公平性。

1.3评价指标不合理

针对学生实训评价,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置上存在问题,多数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无法有效反映学生实训技能掌握情况。目前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没有重视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运用科学地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一份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非常重要,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开设和发展存在重要现实意思。

2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主要用于考察学习者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此评价方式强调“从做中学”,具体是使用真实的生活或者模拟的情景来调到学习者的最初反应,由高水平的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和评判,其主要形式包括操作、资料收集、作文、作品展示、书面报告、实验、演说、和构建式反应题等。老师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目的不在于将学生化为等级,而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情感等给予评价。

2.1.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一个目标通过层层分解,化为多个目标和准则层次,并运用定量方法确定各个层次或者目标的排序,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决策,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由于其简单实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优点,常常被运用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上。

2.2文献综述

在高职教学研究中,已经有一些学者对表现性评价进行了探讨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将表现性评价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并运用实证数据证明了现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操作技能。二是研究表现性评价方法本身的特性以及在高等教育运用中的优点、缺点和存在的问题。三是将表现性评价和专业特色相结合,构建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表现性评价标准。

3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和评价指标选择原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系统实训表现性评价将由传统的老师评价改为自评,小组评和老师评,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具体评价指标选择如下:

3.1知识能力

知识能力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物流专业知识。

(1)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课程前所具备的知识,包计算机基础知识、数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等。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的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如EXCEL、WORD和PPT等。数学知识:能够使用数据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物流专业知识是课程所涉及的物流知识和仓储管理知识。物流知识:物流和物流管理基本概念,物流的七要素、物流的发展和构成等。仓储管理知识:仓储的概念、分类、作用和仓储建设和维护等知识。

3.2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学生学习课程所需掌握的能完成专业工作的能力,包括物流设备选择能力、仓储工作能力和仓储管理能力。(1)设备选择能力是指在仓储系统软件操作中,学生能够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适宜的物流设备。如:通过资料收集和计算,选择合理规格的托盘。(2)仓储工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力完成日常仓储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比如根据入库单办理入库、根据客户要求配合出库和日常盘点货物等。(3)仓储管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统筹管理仓库的布局、协调员工工作、合理完成货物的调配和处理突发情况等。

3.3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学生在实训中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知识应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1)知识应用能力是学生能够将物流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能够熟练的运用物流所学的各种方法、如ABC分类法;能够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如操作仓储管理系统。(2)写作与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将实践过程、实践收获运用文字或者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实训完成后,能够使用WORD撰写报告、排版以及制作PPT与其他同学交流汇报。(3)沟通协调能力是指通过与其他同学合作达成实训目标。在物流实训中,许多项目需要以小组的形式,组内成员配合完成,良好地沟通,有效地配合是小组实训出色完成的关键。(4)創新应变能力是学生提出新想法与有效的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在物流实训方案设计中,善于观察、勇于质疑、敢于提出新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4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表现性评价要做到公平、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必须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化为,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1确定一级指标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两两比较原则,首先确定出3个一级指标的评价矩阵并计算出3个一级评价指标权重如下:

其中一致性检验为CI=0.0053<0.1,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w=(A1,A2,A3)=(0.21,0.55,0.24),即A1,A2和A3所占的比例为21%,55%和24%。

4.2确定二级指标权重

使用同样的两两比较的原则,确定出二级指标的评价矩阵如下:

其中A1,A2和A3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分别为0.0000,0.0176和0.0446都小于0.1,说明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W1=(B1,B2)=(0.2,0.8),W2=(B3,B4,B5)=(0.21,0.55,0.24),W3=(B6,B7,B8,B9)=(0.11,0.35,0.32,0.22),即B1,B2在一级指标A1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80%,B3,B4和B5在一级指标A2中占比分别为21%,55%和24%,B6,B7,B8,B9在一级指标A3中占比为11%,35%,32%和22%。

4.3指标最终权重

使用层次分析法求得评价指标最终权重如下表所示:

5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课程考核与评价应做到与时俱进且具有发展性,有效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表现性评价方式运用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清艳. 学生评价与学法指导[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赵德成. 表现性评价:历史、实践及未来[J]. 课程·教材·教法,2013,33(02):97-103.

[3]杨红艳, 江成城. GIOWA在物流管理实训表现性评价中的应用[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32(9):65-67.

[4]彭瑾,徐敏民. “表现性评价”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06):73-80.

作者:冯倩茹

上一篇:我国棉花收购信贷管理论文下一篇:商务营销企业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