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经营生态农业论文

2022-04-26

摘要:文章通过对养鸡黄、红矮椰园的资金流进行分析,并与单作黄、红矮椰园资金流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养鸡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的投入、产出和利润分别是单作黄、红矮椰园的16.67倍、5.71倍和2.26倍,养鸡黄、红矮椰园的产投比是单作黄、红矮椰园的7.27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林复合经营生态农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林复合经营生态农业论文 篇1:

江汉平原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分析

摘 要: 通过连续3年试验监测,对江汉平原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树幼林农林间作不仅能促进杨树生长,还可以获得明显经济效益。不同间作模式收益及影响杨树生长有差异,综合效益较好的模式有:杨树+西瓜+小麦、杨树+棉花+小麦和杨树+玉米+小麦。

关键词: 杨树;农林复合经营;效益分析

随着森林经营方式由过去单纯追求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向注重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多种效益的转变,农林复合经营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可持续经营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引起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1]。杨树作为我国人工林主要用材树种和防护林种之一,其吸收根(40~100 cm) 与农作物的吸收根(20~40 cm) 分布于土壤的不同层,比较适合进行农林复合经营,发展潜力巨大[2]。特别是第21届国际杨树会议以来,杨树农林复合经营已成为杨树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3]。江汉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也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杨树工业原料林培育基地,鉴于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林农争地、林下土地资源闲置等矛盾日益突出,开展杨-农复合经营对于地区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结合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通过对江汉平原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进行连续3年试验观测,统计并分析了各经营模式对林木生长影响及其综合经济效益,旨在为全省杨-农复合经营模式配置及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宜昌市枝江市,东迄武汉,北至钟祥,南接洞庭湖平原,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7 m左右,年均日照时数约2 000 h,年均降水量1 100~1 300 mm,无霜期约240~260 d。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湖北省杨树最适宜栽培地区之一,拥有湖北省最大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本研究试验区位于湖北省松滋市涴市镇,地处长江南岸,为平原湖区地貌,是中央财政推广项目“杨树造纸原料林定向培育技术推广与示范”重要试验示范地区之一,该区杨-农复合经营面积及规模较大,经营模式种类繁多,属于江汉平原杨-农复合经营代表性地区。

2 材料与方法

2.1 典型模式配置

试验区杨树人工林为2011年春季造林,株行距3 m×6 m,同年开始间作。受当地农业种植习惯及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试验区农林复合经营类型比较丰富,可以与杨树进行间作的农作物有: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大豆Glycine max、芝麻Sesamum indicum、棉花、油菜、西瓜Citrullus lanatus、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牧草、药材、菇菌类等多达十数种,复合模式也较多样。通过2011~2013年连续3年对试验区实地调查及收集相关间作资料,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互补、效益优先及市场需求相结合原则[5],共选取杨树+大豆、杨树+玉米、杨树+玉米+小麦、杨树+西瓜+小麦、杨树+棉花+小麦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各模式配置及种植措施情况见表1。

2.2 调查方法

2011~2013年3年间,对选取出的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进行样地设置和调查。于每年冬季杨树停止生长后,设置杨树人工林调查样地,样地面积为20 m×20 m,对杨树进行每木检尺,记录各样地内各林木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等测树因子;利用收获法及净现值法,以杨树在当地年均生长量及当地市场价格、农作物在当地盛产期产量和当地市场价格为标准,以相似立地条件下,相同年龄、相同造林密度未间作杨树林分为对照,调查统计并换算各样地林木及农作物的投入、产出等综合经济效益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模式杨树生长情况分析

表2为2011~2013年3年间杨树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化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从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水平方向看,3年间杨树生长情况良好,无论是从胸径生长量还是树高生长量均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从各间作模式杨树林分与未间作杨树林分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及蓄积生长量看,间作杨树林分比未间作杨树林分生长优势明显,且连续3年年均增量均高于于未间作林分;间作3年后,间作地杨树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别高于未间作林3.3%~9.5%、3.6%~8.9%和10.6%~27.8%。由此可见,开展杨-农复合经营,通过对农作物进行除草、施肥、浇水等管理,可以促进林木生长。

对不同间作模式杨树3年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树高(F =11.29,df=5,12, P<0.01) 、胸径(F=37.66,df=5,12, P<0.01)和林分蓄积(F=98.72,df=5,12, P<0.01)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对不同间作模式林分蓄积生长进行多重比较可以看出(见表2),除杨树+大豆和杨树+玉米2种模式之间不存在差异之外,其它模式之间以及与对照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对杨树生长影响各不相同,明显促进杨树生长模式依次为:杨树+西瓜+小麦、杨树+玉米+小麦、杨树+玉米和杨树+大豆、杨树+棉花+小麦。

3.2 不同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2011~2013年3年间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及未间作模式总计投入、产出、收益、产出投入比统计结果。由表3可以看出:3年间各模式中农作物和杨树林木总计产出均高于投入,产投比均高于1,同时,各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与未间作模式相比,各指标值较高,综合经济效益优势明显。从农作物产投比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杨树+玉米+小麦、杨树+大豆、杨树+西瓜+小麦,杨树+玉米、杨树+棉花+小麦,产投比在1.80~3.25之间;从林木产投比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杨树+西瓜+小麦、杨树+玉米+小麦、杨树+玉米、杨树+大豆、杨树+棉花+小麦、杨树,产投比在1.25~2.27之间;从总产投比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杨树+玉米+小麦、杨树+西瓜+小麦,杨树+大豆、杨树+玉米、杨树+棉花+小麦、杨树,产投比在1.25~3.04之间。从总收益看,三年间各模式均收益明显,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杨树+玉米+小麦、杨树+西瓜+小麦,杨树+棉花+小麦、杨树+玉米、杨树+大豆、杨树,总收益在123~3 794元/666.7 m2之间。以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产投比最小的杨树+棉花+小麦1.82为基数,换算同等产投比下各经营模式总收益,得出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综合经济效益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杨树+西瓜+小麦(3 109元/666.7 m2)、杨树+棉花+小麦(2 647元/666.7 m2)、杨树+玉米+小麦(2 271元/666.7 m2)、杨树+玉米(1 657元/666.7 m2)、杨树+大豆(1 504元/666.7 m2)。

4 小结与讨论

(1)杨-农复合经营能不同程度促进杨树生长。无论从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还是蓄积生长量看,5种典型杨-农经营模式杨树林分生长情况均优于未间作林分;同时,各间作模式促进杨树林木生长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杨树+西瓜+小麦、杨树+玉米+小麦、杨树+玉米和杨树+大豆、杨树+棉花+小麦。

(2)杨-农复合经营能不同程度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无论从总投入、总产出、产投比还是总收益看,5种典型杨-农经营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均优于未间作林分;同时,各间作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存在一定差异,综合经济效益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杨树+西瓜+小麦、杨树+棉花+小麦、杨树+玉米+小麦、杨树+玉米、杨树+大豆。

(3)杨-农间作会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高产、稳定[6-7]。但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种植的杨树品系多具有优质速生性,树冠宽大,郁闭速度快,常常也会由于遮光影响林地光照强度,对树行两侧农作物造成“光胁地”副作用,进而缩短农林间作年限[8-10]。连续三年的试验监测发现,随着试验示范区杨树开始郁闭,“光胁地”日益突出,为避免或较少“胁地效应”的影响,在开展杨-农复合经营时,除要遵循林农复合经营基本原则外,更需参照林-农复合经营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灵活性、地域性、产业性、本质性、最优性等特点[11-14],科学规划设计杨-农复合经营结构配置及时空序列层次问题[15]。应优先选择种植窄冠型优质杨树树种[16],同时,要灵活、合理选择及配置适宜的农作物。林带胁地主要表现在对一些要求较高光照的农作物上[17]。因此,在林分未郁闭前适宜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阳性植物,在林分郁闭后,可考虑种植耐阴性牧草或其它合适作物种类[18]。

参 考 文 献

[1]程鹏,曹福亮,汪贵斌.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3):151-156.

[2]富丰珍,徐程扬,李广德.我国杨树林农复合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221-224.

[3]富丰珍,徐程扬.我国杨树人工林经营技术最新进展[C].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501-203.

[4]王蒙.林农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石首市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2013.

[5]李孝良.安徽省沿淮地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19-220,274.

[6]贾玉彬,袁玉欣,裴保华.杨农间作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J].林业科学,1999,35(专刊1):55-65.

[7]王颖,袁玉欣,魏红侠 等.杨粮间作系统小气候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3):40-42.

[8]姚永康等.长江中下游外滩人工林胁地效应及其对间作油菜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增刊,27-32.

[9]王颖,崔建州,袁玉欣 等.农林间作系统林木遮荫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2):107-110.

[10]孙国吉等.徐淮平原杨树林带的胁地规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4):67-71.

[11]蒋玉超.论农林复合经营[J].林业勘查设计,2004,13(2):3-7.

[12]梁玉斯,蒋菊生,曹建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67-569.

[13]Livesley S J ,Gregory P J ,Buresh R J .Competition in tree row agroforestry system: Distribution, dynamics and uptake of soil in-organic N[J]. Plant and soil , 2002,247:177-187 .

[14]Fang S Z, Xu X Z, Yu X, e t a 1 .Polarin wetland agroforestry :case study of ecological benefits , site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J].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5,13: 93- 104.

[15] 陈卫平, 朱清科,薛智德 等.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4):127-131.

[16]庞金宣,刘国兴,张友朋.窄冠型杨树新品种林粮间作技术与效益[J].林业实用技术,2002,(10):13.

[17]张锦春,赵明,唐进年 等.民勤绿洲枣树、杨树林带胁地规律对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4):81-85.

[18]吴明作,崔晶,王谦 等.豫东平原农杨复合生态系统胁地现象及其克服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2):115-121.

(责任编辑:郑京津)

作者:徐红梅 孙拥康 汤景明 文雪峰 谭振林

农林复合经营生态农业论文 篇2:

椰园养鸡复合经营模式资金流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养鸡黄、红矮椰园的资金流进行分析,并与单作黄、红矮椰园资金流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养鸡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的投入、产出和利润分别是单作黄、红矮椰园的16.67倍、5.71倍和2.26倍,养鸡黄、红矮椰园的产投比是单作黄、红矮椰园的7.27倍。由此可见,养鸡黄、红矮椰园资金流动较快,经济效益显著,鸡在该系统资金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椰子的贡献极大,对椰子的增产增收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矮种椰子;文昌鸡;复合经营;资金流

椰子是热带农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水果和经济作物,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由于椰子生长要求的种植密度较低,致使单作椰园土地利用率不高,因此,利用椰园内充足的光照条件和宽阔的土地资源,进行间种和养殖放牧等复合经营,是提高椰园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实行椰园复合经营的生态化管理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是促进椰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多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利用椰园进行间种和养殖放牧等复合经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而且很多成果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也不例外。但是,针对椰园复合经营进行资金流的研究还比较少。资金流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资源的输入要用一定的资金按价格购买,产品的输出也按价格换回一定的资金,这样就形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通过对资金流的分析可以了解系统和社会很多信息,资金流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特殊的人工信息流。生态农业模式只有在资金流中明显增值,才会具有强大生命力。因此,对资金流的分析在生态农业模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椰园养鸡放牧是椰园复合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提高椰子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养鸡黄、红矮椰园进行资金流的研究,并与单作黄、红矮椰园进行对照,有助于加深对椰园养鸡复合经营模式的了解,对促进椰园养鸡放牧等复合经营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概况

本研究是在椰子研究所半岛科研示范基地内,该示范基地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清澜办事处。文昌市属北回归线以南,系低纬度地带,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终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常青,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23.9℃,平均最低气温14.8℃,平均最高气温32.4℃。这些优越的光、热、水资源为发展椰子等热带作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研究是在该示范基地内选取2.33公顷的养鸡黄、红矮椰园与1.67公顷的单作黄、红矮椰园为对照对资金的投入、产出和利润等进行资金流调查分析。两块椰园均为1987年同期定植的由黄矮椰子和红矮椰子混种的成龄矮种椰园。黄、红矮椰子具有非生产期短、投产早、产量高之性状,定植3-4年就能开花结果,每株年产量可达180-200个。此外,它们还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黄、红矮椰子果型圆滑,水清甜,椰肉质软可口,作为食用型鲜果出售,目前仍供不应求,市场销售价格是海南本地高种椰子的一倍以上,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在实行椰园养鸡之前,该养鸡椰园与对照椰园的椰子长势、长相和产量等各项指标基本一致。养鸡椰园是从2001年开始在该椰园内大规模养殖文昌鸡至今,每批鸡的养殖期一般为120天,包含棚养期和放养期两个阶段,不含育肥期,育肥期由他人根据自身需要自行养殖。椰园养鸡的第一阶段为小鸡棚养期,棚养期的长短根据当时椰园内的室外气温决定,若室外气温高于18℃,则棚养期为30天;若室外气温在15℃以下,则棚养期需要50天;若室外气温介于15-18℃之间,则棚养期一般需要40天。第二阶段为放养期,即从棚养期满开始在椰园内放养至销售为止,放养期一般为70-90天。放养期主要是白天放养,晚上回棚圈养。自从在该椰园内养鸡以来,养鸡椰园椰子产量明显提高,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养鸡椰园无论是椰子子系统的经济效益还是养鸡椰园总的经济效益都得到明显提高。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研究是以养鸡黄、红矮椰园为研究对象,以单作黄、红矮椰园为对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养鸡黄、红矮椰园中的椰子子系统和鸡子系统的资金投入和产出等资金流,以及单作黄、红矮椰园中的资金投入和产出等资金流。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对科研和生产管理过程中掌握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相结合,并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椰农和椰园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掌握的有关资料,了解养鸡黄、红矮椰园和单作黄、红矮椰园的投入和产出等有关数据,并对上述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资金流的有关信息。本文调查的物资资产、劳务资本、产品产量和单价等各项内容均以2006年的调查统计数据作为依据。

三、调查结果与资金流分析

(一)投入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在养鸡椰园中鸡的排泄物极大地增加了椰园土壤的养分含量,因此,在养鸡椰园中几乎不需要肥料投入,椰子管理需要的外部投入明显减少,只需少量控制高草及采收椰果的劳务费用。而且由于鸡群在椰园中具有喜爱啄食杂草和爬地寻觅食物等习惯,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因此,在养鸡椰园中清除杂草和控制高草的费用比单作椰园也明显减少,使养鸡椰园中的椰子的管理成本明显降低。对养鸡黄、红矮椰园与单作黄、红矮椰园全年的投入进行对照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单作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投入费用为11340元,而养鸡黄、红矮椰园中的椰子子系统年每公顷投入仅为1782元,仅占单作黄、红矮椰园的15.7%。由于在养鸡黄、红矮椰园中鸡的管理费用较多,使养鸡黄、红矮椰园的资金总投入达到188982元,是单作黄、红矮椰园的16.67倍(见表1)。

(二)产出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鸡的排泄物有利于提高椰园中的土壤养分含量,使养鸡椰园中的椰子长势、长相更好,椰果产量也更高,而且椰园内阴凉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使鸡的成活率较高,生长较快,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效果。通过对养鸡黄、红矮椰园和单作黄、红矮椰园的产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作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产出为47250元,而养鸡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的总产出达到270000元,养鸡黄、红矮椰园的产出是单作黄、红矮椰园的5.71倍,其中养鸡黄、红矮椰园中椰子子系统的产出为54000元,比单作黄、红矮椰园的产出增加14.3%(见表2)。

(三)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养鸡黄、红矮椰园与单作黄、红矮椰园经济效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作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利润是35910元,而养鸡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利润是81018元,养鸡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利润是单作黄、红矮椰园的2.26倍。其中在养鸡黄、红矮椰园中椰子子系统的利润为52218元,比单作黄、红矮椰园增加45.41%,可见,椰园养鸡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养鸡黄、红矮椰园中鸡子系统的投入、产出和利润分别是187200元、216000元和28800元,分别占养鸡黄、红矮椰园总投入、总产出和总利润的99.1%、80%和35.5%,可见,鸡在该系统资金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分析结果还显示,单作黄、红矮椰园产投比为4.17,而养鸡黄、红矮椰园中的椰子子系统的产投比达到30.30(见表3),在养鸡黄、红矮椰园中椰子子系统的产投比是单作黄、红矮椰园产投比的7.27倍,这说明椰园养鸡不仅使总系统的经济效益可观,而且对椰子贡献更大,使养鸡椰园中的椰子子系统增值更加明显,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四、结束语

第一,由于养鸡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的总投入、总产出和总利润分别是单作黄、红矮椰园的16.67倍、5.71倍和2.26倍,可见,黄、红矮椰园养鸡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资金流动较快,收益较高,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第二,由于养鸡黄、红矮椰园中椰子子系统的产投比是单作黄、红矮椰园产投比的7.27倍,可见,椰园养鸡对椰子子系统的贡献极大,对提高椰园内的土壤肥力、改善椰园生态系统、降低椰子管理成本、提高椰子产出率、促进椰子增产增收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第三,由于养鸡黄、红矮椰园年每公顷利润是单作黄、红矮椰园的2.26倍,而且养鸡黄、红矮椰园中鸡子系统的投入、产出和利润分别占养鸡黄、红矮椰园总投入、总产出和总利润的99.1%、80%和35.5%,可见,鸡在该系统的资金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养鸡椰园资金流动较快主要是由于养鸡的投入和产出较高以及资金流动较快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韩联健,唐龙祥,刘立云.椰园复合经营前景分析[J].中国热带农业,2007(4).

2、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孟庆岩,王兆骞,余盛兴,许文拔.胶-茶-鸡农林复合模式资金流分析[J].生态经济,2001(2).

4、韩联健.发挥资源优势 促进文昌椰子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果业信息,2006(7).

5、吴多杨,韩联健.对海南引进和选育的主要椰子品种的初步评价[J].中国热带农业,2007(6).

*本文系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资助项目:Overcoming Poverty in Coconut-Growing Communities: Coconut Genetic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China,合同号:LOA APO/07/004;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课题“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子项目“椰子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合同号:2005DKA21000-5-13。

(作者单位:张春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韩联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林海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作者:张春萍 韩联健 林海燕

农林复合经营生态农业论文 篇3:

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生态农业模式探讨

摘要:通过对平山、灵寿、行唐等西部山区各县的调查,本文认为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生态模式的建立应综合考虑封山育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旱作雨养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等模式,对西部山区准确定位,为全面构建石家庄生态农业系统模式打下基础。

关键词:石家庄;西部山区;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模式

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山区处于石家庄市的上风头地段,生态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到市区的建设和市民生活。特别是平山、灵寿、行唐三县,处于石家庄市的西北部,其作用更为突出。该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推动该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生活的生活水平;二是需要涵养积蓄水源,绿化荒山荒坡,减少风沙量,为东部平原和石家庄市区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条件,提供保证;三是凭借自然地貌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为石家庄市的居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场所,提升城市周边的生态内涵。因此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生态区的主要功能是为石市充当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按照该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基础,其生态农业模式应包括:

一、封山育林模式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封山育林模式进行山区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报道较多。华北地区的内蒙、山西、河北三省都有报道。李保忠、梁春海通过对井陉县的封山育林进行研究,提出太行山“封山育林类型模式”。该研究认为:太行山目前植被演替正处于以次生裸地为主的阶段,现有植被以灌草丛、灌木丛为主, 兼有少量疏林地、有林地和部分未成林造林地。按照生态演替规律,加快太行山绿化应以恢复植被为主,因此,应将封山育林作为恢复太行山植被系统的首要有效措施加以推广,实行封山育林、家畜圈养。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模式

小流域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及人口、劳动力等要素在内的特殊综合体。通过划分小流域类型,找出对小流域治理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化模式体系奠定基础。按河北太行山分布的主要岩石类型,可将小流域分为两类:一类是片麻岩小流域,另一类是石灰岩小流域。陈建卓等进行的“河北省太行山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提出如下几种模式:片麻岩小流域坡面治理模式、石灰岩小流域坡面治理模式、沟道治理模式、水土保持模式等。

三、旱作雨养生态农业模式

在石家庄西部山区、半山区,采用旱作雨养生态模式,虽然产量不高,但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降水,减少投入,解决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问题。主要有旱岗地深耕截雨蓄水模式、谷埝阶地中耕截雨蓄水模式、山坡修建水平沟或鱼鳞坑截留雨水模式等。适宜栽培的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红薯、饲草、豆类、谷子、花生等。由于减少用水,同时也需减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使农产品减少污染,符合绿色无公害的要求。

四、林农(草)结合生态农业模式

林农结合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林复合经营”概念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农林复合经营是指:“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等)同草本植物(农作物、牧草等)和(或)畜牧业经营在同一土地单元,并采取统一或短期的空间配置、轮作等耕作措施;在林农(草)复合经营系统的不同组分之间存在着生态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相互作用”。西部山区县有着独特的自然和生物资源,各县市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品牌。由于西部山区林木有水果、干果、用材林等多种,农作物种类也很多,林农结合生态农业模式的具体组装有很多方式,比如核桃——粮食结合、花椒——粮食结合、苹果——粮食结合、果树林木——油料结合、果树林木——杂粮结合等模式。

五、林牧结合生态农业模式

林牧结合模式是在林中种植牧草,用牧草圈养或放养牛、羊等草食动物,动物粪便经发酵作为林木的肥料,减少化肥投入量,同时生产动物产品和林果产品。该模式运用了生态学的边缘效应原理,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某个子系统的部分输出成为另一子系统的有效输入,取长补短,配套互补,从而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

六、畜禽放养生态养殖模式

畜禽养殖生态农业模式就是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中的精华,以畜牧业为中心,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群匹配组合起来,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多种资源,防治和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统一的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畜禽养殖生态系统注重太阳能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转化,各级产品与“废品”合理利用与转化增值,把无效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平山、赞皇等县在山上种植经济林,如花椒、核桃、大枣等,林中散养柴鸡。鸡可以吃掉害虫的卵、蛹和幼虫,减少林木使用的农药,或不施农药,鸡不吃带有添加剂的饲料。避免了鸡蛋、果品受到污染,成为绿色或有机食品。

七、“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

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能的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生产出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八、山区外购原料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以开放系统为背景,通过引进人工辅助社会资源投入,形成以技术、市场等为比较优势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灵寿县棉花播种面积只有230公顷,皮棉总产量201吨,但该县一年生产食用菌5.6万吨,产值3亿元。这种靠外购棉籽皮等原料进行食用菌生产的模式,对于缺土地、缺水源、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区,是一种吸纳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在保定市唐县的筒笼村也取得了成功,依靠外购原料生产食用菌,为当地农民带来年人均1000元的产值。

九、贸工农综合经营模式

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在系统内循环不息,并通过一定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结构调节,使得各种成分相互协调,达到良性循环的稳定状态。这种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理,用于农村工农业生产布局和生态农业建设,便形成了贸工农综合经营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种加养一条龙的格局,使生态产品得到了进一步增值。主要模式有龙头企业带动型、骨干基地带动型、优势产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和技术协会带动型等。

十、以特色产业为龙头的生态农业模式

行唐县的“两红一白”(红枣、红薯、牛奶)特色产业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大枣提质增效示范县。他们提出的“人均一亩薯、人均百棵枣树、户均一头奶牛、户均增收500元”的目标成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龙头产业。灵寿、赞皇等县用酸枣嫁接大枣,即开展荒山造林,取得生态效益,又增加经济效益。井陉县的苍岩山牌小杂粮、赞皇县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取得国家无公害产地环境认证,小山庄柴鸡蛋通过国家绿色食品2.31认证。

十一、庄园式生态农业模式

元氏县近年来在荒山上整修条田、梯田,发展庄园经济,实现了保水、保土,生态效益日益明显,开创了庄园式生态农业模式。该县在缺水的区域重点推广节水技术,建设集雨设施工程,安装微、滴灌设施;在新开发区域,重点推广山上植树、树下间作粮油、山下养殖的立体开发模式,以近期效益养远期效益。目前,全县扶持发展的典型科技示范庄园达到90多座,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庄园生产的“满山红”牌石榴被评为省级名牌果品,还曾被省选为昆明世博会和国际农博会参展果品。通过实施立体开发,提高了科技转化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经过庄园开发,元氏县一座座荒山变得郁郁葱葱,水土保持能力大大增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二、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与施,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技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发展模式。

石家庄市西部丘陵地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土特产品丰富、民俗风情多样,并且具有多个著名的风景游览区,如鹿泉的抱犊寨风景区、封龙山景点名胜区、龙凤湖度假村和西山森林公园;井径县的苍岩山和天桂山风景名胜区以及明代长城;赞皇西南部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嶂石岩等,都已成为省会乃至周边地区市民度假、游览胜地。因此,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观摩、果品采摘、民俗旅游、养鱼垂钓等多种休闲观光生态农业。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黄乾,彭世彰.北方地区节水灌溉现状简述[J].水资源保护,2005,2:12-15.

[2]姚学会等.北方灌区节水农业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讯,2005,9:403-406.

[3]李保忠,梁春海.封山育林类型模式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5,2:19-20.

[4]郑尊文等.关于旱作农业耕作技术与模式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6,2:14-15.

[5]李春辉.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建设之我见[J].河北水利,2006,5:29.

[6]陈金成等.实施小型灌溉 促进山区发展[J].河北水利,2005,12:14-15.

[7]陈建卓等.河北省太行山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9,4:15-16.

作者:刘秀艳 王丽静

上一篇:急诊抢救工作中的护理论文下一篇:我国幼儿教师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