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江苏农业人力资本短缺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急需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敏锐市场意识,懂得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人才。为此,建议应适时加强涉农院校建设,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乡村基础教育,创新大学生村官制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论文 篇1:

山东认定首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

家庭农场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是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山东省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目前工商注册的达到3.8万家,数量居全国首位。为引导全省家庭农场规范发展、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山东省农业厅、省工商局、省财政厅联合组织开展了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创建活动,日前,首批认定了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100家。

此次创建活动,严格把握认定标准,即家庭农场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示范带动效益良好,同时优先扶持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首批认定的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重点支持粮食种植面积6.7~15公顷,果、菜、观光园、采摘园6.7公顷左右,设施种植园3.3公顷以上,种养结合6.7公顷左右的家庭农场,此类规模的农场占到总数的70%以上;家庭农场直接从事粮食生产或以粮食为主从事果蔬种植、种养结合的占到69%;家庭农场年均净收益在20万~50万元,经营效益良好,同时都通过良种、农机、农艺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周围农户增产增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王娜  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

作者:王娜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论文 篇2:

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摘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江苏农业人力资本短缺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急需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敏锐市场意识,懂得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人才。为此,建议应适时加强涉农院校建设,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乡村基础教育,创新大学生村官制度。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人力资本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0.039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就无疑对农村劳动力的人才质量、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指出,决定人类前途的不是物质自愿,而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就要靠智力去增加资源的供给和加大技术投入。魏扬帆(2016)认为,人力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科技化、规模化发展。陈祺琪(2015)农业科技人员结构、人力资本、科技人员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关系。因此,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需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做好智力保障。

1江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美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多数农场主有农科院校毕业文凭。与之相比,当前全国农业从业人员教育年限平均在7-8年。而根据江苏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在江苏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文盲159.7万人,占5.2%;小学文化程度899.1万人,占29.4%;初中文化程度1537.0万人,占50.2%;高中文化程度409.6万人,占13.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5.0万人,占1.8%,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是一个突出问题。就江苏区域情况而言,苏南、苏中和苏北农村教育呈现由南向北的梯度状态。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加之苏北地区中小学撤,增加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导致辍学现象也非常突出。

1.2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由于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农业职业教育也相对发展比较滞后,调查显示,苏南仅2025%的农户非常愿意接受农业培训,苏中和苏北地区非常愿意接受农业培训的农户仅占8.62%和9.64%。对子女接受农业的教育农户也呈现共同的区域特点,苏南、苏中、苏北愿意让子女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均不超过30%,大家普遍认为,从事农业生产风险大,收入不高,从事农业没什么前途。

1.3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我国农村科技人员的比例本来就很少,与农村人口比较,不能满足农民对科技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人员又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年递减。资料显示,江苏农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总体变化趋势是递减的,农业科技人员的年平均增长率为负数。另外,江苏基层农业科研机构人员中,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才比重还比较低,至2010年,大专以下(含大专)学历的人员占主要部分,而其中还有很多一部分是中专或高中文化。这种构成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同时,农村基层生活条件艰苦,科技人员很少愿意留在农村,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致使许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在农村大范围推广,农业技术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难以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切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就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保障农产品供给前提下,实现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因此,农业规模经营不仅需要一批农业技术人才,还需要一大批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人才。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范围很广,笔者认为,除了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科研人员外,还包括乡村机构管理人才、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产品经纪人、农村能人、农村种养大户、农业品牌策划、推广、销售人员等。由于农业经营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业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引入必要且适合的人力资源。

2.1农业经营人才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与市场紧密关联,现代农业经营者等人才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首先需要保证粮食安全,其次才是商品化问题。即使如此,农业开发和经营人才是农业规模经营所必须的。为适应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江苏农业发展需要培养了解农业专业市场建设、农业物流配送、农业产品开发及经营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发展的需要。

2.2农业专业服务人员

首先根据江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农业规模经营需要一些了解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农业经纪人,从而有目的性地增强农民生产和结构調整,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其次,是掌握新型农业机械操作技能的农机服务员。江苏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忙季节的劳动力需求非常强,这需要掌握农机操作技能、能提供农机服务的人员。随着,农业技术服务内容的增多,未来江苏农业还需要更够利用信息和遥感技术对农业病虫害防治提供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仅可以替代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劳动力,将这些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用于其他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同时农业机械的使用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以现代农业科技为前提,这需要大量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农技服务人员。目前,江苏农业生产的育种、培苗、播种、养殖、贮运等各个环节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内部分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江苏农业规模经营客观上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有掌握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包装、运输、销售等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有掌握农业基因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专家人才。

2.3农产品品牌经营人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是农业的品牌营销,农产品品牌经营策划人才是农业人才计划的一部分。因此,熟悉ISO9000、ISO14000、HACCP、GAP等认证规则,了解农产品品牌营销特点,有农产品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我省农业发展所需要的。

2.4农业组织管理人才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飞速发展,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将会越来越多,这些组织与企业有相当部分的区别在于,这些组织除了有利益追求外,还有社会责任,需要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并在保障其稳定收益的基础上,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与风险,并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社会化。因此,这些农业组织管理人才也是规模经营所需要的。

3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策略

3.1加强涉农院校建设

加大对农业院校的资金支持。随着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减少,地方农业院校的生源和资金面临一系列危机,很多农业院校开设了很多面向工业企业的专业,使有限的农业方面的教育资金更为趋紧。要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对涉农教育和项目优先扶持,重视农业类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另一方面,农业院校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符合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毕业的学生能顺利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并熟悉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联系。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3.2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采取灵活的方式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农业学校可以和农业企业、村委会、乡镇或合作组织签订委托培养合同的,针对性地培养当前农业产业人才。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项目合作的形式,在项目中培养所需人才。地方政府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农业推广技术的讲座,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鼓励农村经管人才参加中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举办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3.3加强乡村基础教育

继续提高财政的整体教育投入比重,强化省级政府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职责及投入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苏北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预算,确保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积极引导农村家庭增加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文化教育消费,摆脱农村人力资本投入长期不足的困境。

3.4创新大学生村官制度

大学生村官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人力资本引擎。可建立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市场,吸引其他主体参与农业项目建设,由于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延续性问题,笔者认为,应通过农业中介组织和农业企业与大学生签订固定期限的支援农村建设协议,然后以公益扶持的形式,定点扶持部分偏远和落后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这不仅开阔了村官的选择范围,也能夠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的资源,为农村发展带来更为成熟的项目。应该说,社会其他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的参与,能有效弥补政府在农村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

另外,高校应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引导在校学生积极深入新农村建设,通过与农村各类单位组织合作,建立农村实验培训基地,培养热爱农村、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农村工作特点的大学生。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进行调查研究、协助相关部门做各类技术指导、服务以及管理工作,弹性增加农业规模经营的人力资本投入。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魏扬帆.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J].世界农业2016,(5):181185.

[3]陈祺琪,张俊飚.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分析——基于种植业科研机构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9096.

[4]张建民,杨子敬.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一个研究综述经济问题探索[J].2008,(10).

[5]邢大伟,徐金海,宗小兰.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的农户态度——基于江苏苏南、苏中和苏北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09,(33).

[6]罗峦,李明贤.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作者:陈华东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论文 篇3: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江苏农业现代化

摘 要:简述了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定农业政策法规、加强财政金融资金支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专职农民教育培训、做好农业信息化服务等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江苏省;农业现代化;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经营方式

江蘇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力争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三位。江苏省经济水平也相对较为发达,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和城镇化发展加速期,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江苏省人多地少,短期内依靠大规模土地集中来进行现代农业生产显然不现实。因此在现行条件下要积极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体,探索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其他形式”有机结合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推进江苏实现农业现代化。

1 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使用更加先进的机械和技术来提高产出率,从而使得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最终实现规模效益。目前,江苏的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有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诸多形式。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与推进下,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步入了快速通道。截至2012年底,江苏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已达227万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2.5%。其中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成为农业经营方式中突出的亮点。目前,全省家庭农场总数达3.4万家,经营土地24.2万hm2,平均每家收入达36万元;专业大户23.5万户(经营规模在3.33~6.67hm2,按农业部经管司统计口径,大部分也可以统计为家庭农场),经营土地63万hm2。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共经营土地87.2万hm2,占全部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的63.5%,已成为江苏省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截至2013年5月底,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共656家。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从地域分布来看,苏南、苏中、苏北家庭农场数量分别为0.87万家、1.02万家和1.52万家,经营的土地面积分别为7.07万hm2、7万hm2、10.07万hm2,分别占本区域承包地面积的11.3%、8.6%、5.1%。苏南、苏中、苏北单个农场年平均收入分别为45万元、40万元、28万元。

(2)从产业分布来看,粮食、园艺、养殖等发展趋势各异,家庭农场有望成为粮食规模生产的主力军。全省家庭农场中,粮食生产家庭农场5 931家,占17%;园艺业家庭农场4 352家,占13%;养殖业家庭农场2.2万家,占65%;种养结合1 465家,占4%。

(3)从用地规模来看,全省家庭农场平均规模比较适度,大、中、小规模呈橄榄型分布。全省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7.13hm2,其中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15.07hm2,园艺业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12.07hm2,养殖业家庭农场平均用地规模为4hm2,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平均用地规模为6.8hm2。

2 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流转方式单一,缺乏政策支持 目前江苏省农业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绝大多数先由村集体统一将村民的土地流转出来,然后再租赁给家庭农场或种粮大户承包经营,缺乏上层政策性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方式。因此土地承包流转缺乏规范的管理工作机制,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

2.2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但并没有带来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小农经营以投入人力精耕细作提高农产品产量为主,但在经营规模扩大的情况下,经营者劳力不足,种植粗放,广种薄收大有存在,这使本来就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土地产出率低。

2.3 适度规模经营者素质不高 按照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从事粮食规模经营的生产者至少应具有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然而,江苏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者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农业科技新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弱;同时,年轻人从事粮食生产的愿望低,农业缺乏年轻的高素质的后备人才,综合(下转20页)(上接1页)素质高的人才缺乏成为制约规模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抗御风险能力较低 从大面积生产实践看,单个家庭农场无力应对高昂的信息成本、技术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这就造成了专用性资产投资不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规模小、资金少,无法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农产品也无法占据一定的市场,不利于提高入社农户的收入水平。

3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措施

从江苏省农业经营发展现状看,经营方式多样,已具有较高的发展积极性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但对比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要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协调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仍然需要关注和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要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支农政策的引导作用、合理确定规模适度标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3.1 制定农业政策法规 通过制定农业政策法律法规指导农业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央目前推出的土地承包长久不变政策、土地确权政策,都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今后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促进土地产权明晰化,逐步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更多地耕种自己的土地,舍得向土地投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其次,要规范土地流转,采取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方式,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形式打好坚实基础。

3.2 加大财政金融资金扶持 在财政方面,地方政府应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道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在信贷方面,政府要制定优惠的融资政策,实行信贷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特别要优先支持发展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农业项目,努力培育一批品牌效应明显、带动效应大、创新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3 增加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 首先,要不断研究开发各类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要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科学化、精细化和精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实行技术员挂钩联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作制度,开展技术培训,加强作物播种、农资配送、病虫害防治、产品销售等环节的指导服务,及时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再次,积极推动农业技术装备优化升级,提高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体力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

3.4 加强对职业农民的教育育与培训 要重视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教育培训,要从提高现代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上强化培养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其素质。首先,应以大中专院校为依托,以实用科技和实践技能知识为主,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现代职业农民。其次,免费给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技能,邀请农技专家现场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在田间地头边干边学习和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使农民逐步掌握农业现代化技能。

3.5 做好农业信息化服务 农业信息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了信息就意味着掌握了市场的主动。为此,政府既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帮助经营者准确判断市场供求关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实现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责编:陶学军)

作者:颜士敏 陈丹 杨洪建

上一篇:发展模式下的有机农业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质量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