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内科护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接收心血管内科病人120例,详细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对比了各种护理情况。结果不安全护理因素有很多种,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应对。结论护理人员应努力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与综合素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规范管理与书写护理记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区内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社区内科护理论文 篇1:

标准化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择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护理临床实习教育的临床护理专业本科生52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本科生的实习报到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学生26名,对照组学生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开展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研究组学生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开展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对教学工作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护生对本次教学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接受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的临床护理专业本科生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相较应用常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提升学生对呼吸内科基础性护理理论知识和应用性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适宜在医学高等院校实践性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 标准化管理模式;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应用效果

[Key word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odel;Respiratory medicine;Nursing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Application effect

隨着现代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顺畅有序发展,普通民众基本人文思想理念的快速深刻变革,传统临床护理工作的思想指导理念和实践应用路径逐渐获取了深刻而丰富的变革要求,直接导致我国临床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工作和实践教学工作均真实面对着一系列的变革诉求,给临床教学老师具体开展的教学工作体验过程带来了巨大挑战[1-2]。2017年1~12月,我院呼吸内科选取部分来科接受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的临床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对其开展了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护理临床实习教育的临床护理专业本科生52名作为本次研究對象,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全部学生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22岁,平均(21.2±0.6)岁,按照临床护理本科生的实习报道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每组26名,两组学生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开展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研究组学生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开展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1)要遵照我院护理内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面对的实际需求,并且在严格遵照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基本规程基础上,按照标准化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为研究组学生设置和实施具体的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方案。(2)要以呼吸内科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收治的常见疾病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侧重点,这里具体涉及了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支气管肺炎、肺气肿、肺栓塞、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等17种常见疾病。(3)要指导临床护理专业本科实习学生,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实际罹患的具体疾病类型,以及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的症状表现症状和动态变化趋势,严格遵照标准化临床护理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要求,为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处置,要动态持续监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各项基础生命体征项目的表现状态和动态波动规律,在患者出现临床不良反应事件或是生命体征指标表现波动状态异常现象条件下,要注意及时通知临床医师针对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处置,确保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各项疾病临床症状都能获取到及时系统有效的治疗干预控制,避免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恶化结果。

1.3 观察指标

1.3.1 教学效果 在学生接受持续时间为半年的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基础上,运用本院自制的考试检测方案对学生实际掌握的护理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性护理操作技能展开考察,根据考察分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级(满分100分):(1)优:90~100分;(2)良:80~89分;(3)中:70~79分;(4)差:69分及以下,在此基础上,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

1.3.2 护理教学工作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束后指导两组实习护生独立、不记名填写由本科室护理人员共同拟定的护理教学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该量表内容涉及护理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内容,量表满分0-100分,分数越高则提示实习护生对本次护理教学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比较

教学效果研究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对护理教学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教学工作满意度评分(94.16±1.08)分,对照组教学工作满意度评分(82.25±2.06)分,两组实习护生对护理教学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0,P<0.05)。

3 讨论

呼吸内科是现代医院内科科室构成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身具备患者临床收治数量较多,患者疾病种类复杂多样,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彼此差异水平较大,临床治疗处置方法多样复杂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具体开展的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实践工作过程造成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3-4]。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本身真切面对着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支气管肺炎、肺气肿、肺栓塞、支气管哮喘,以及支气管扩张等为代表17种常见疾病类型,由于不同基本类型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和护理服务需求层面具备表现鲜明的相互差异特征,直接导致临床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在接受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需要接连学习和掌握大量的护理操作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5-8]。

从具体的教学效果获取状态角度展开分析,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标准化临床护理操作规程在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引入呈现,有效提升学生在护理工作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标准性和规范性,促进学生的考试成绩水平有效改善[9]。其应用特点主要表现:第一,标准化管理模式范了临床教学流程。经过采用呼吸内科标准化管理模式,可以制定有序化的实习学生临床教学计划,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临床教学工作。现在临床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也需要参与临床教学,因为所接触的临床案例无法进行预计,所以教学也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临床教学人员数量比较少,无法有规划地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因此在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之后,可以让临床教学教师根据既定的计划对实习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10-12]。如可以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使教师可以了解在不同阶段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讲解哪些内容,并且也可以重点讲解一些难点和重点,对容易出现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强调,可以有效提高实习学生的工作能力。如呼吸内科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收治的常见疾病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侧重点,使实习学生可以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支气管肺炎、肺气肿、肺栓塞、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扩张等17种常见疾病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的护理方法,有助于完善护士的工作能力[13]。第二,标准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实习内容的系统性。因为要指导临床护理专业本科实习学生,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实际罹患的具体疾病类型,以及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的症状表现症状和动态变化趋势,严格遵照标准化临床护理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要求,为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处置。因此经过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可以使实习学生系统地了解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内容,促进临床教学计划标准性的提升。在教学当中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可以让实习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工作当中所需的护理知识,并且使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和实践要求进行结合,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17]。第三,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使用标准化管理模式之后,不但可以使实习学生可以计划地进行学习,对教师来说也可以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合理性[18]。使标准化管理模式融入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当中,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实习学生对护理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断根据护理要求进行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最终促进护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19-20]。

2017年1~12月,我院呼吸内科选取部分来科接受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的临床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對其开展了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5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2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护生对本次教学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接受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的临床护理专业本科生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相较应用常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提升学生对呼吸内科基础性护理理论知识和应用性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促进学生自身综合性临床护理实践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水平显著优化,为我国高等院校临床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群体的实习教学工作开展水平不断改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21]。

综上所述,针对接受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的临床护理专业本科生应用标准化管理模式,相较应用常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良率,提升学生对呼吸内科基础性护理理论知识和应用性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促进学生自身综合性临床护理实践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水平显著优化,应当引起我国临床护理专业一线教师群体的充分关注和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朱晓玲,张娅娅,李利菊.情境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143-144.

[2] 洪涵涵,卢根娣,王蓓,等.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 10(10):731-732,742.

[3] 何海燕,吴春利.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4):1331-1333.

[4] 马炳永.标准化管理在提高基层医院生化检验质量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2):142-144.

[5] 武铁力.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1.

[6] 罗荷芬.标准化管理在中药药剂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6):81-82.

[7] 沈月娟,杨文红,徐玉芳.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 34(04):379-383.

[8] 许敏霞.标准化视频宣教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8):122-124.

[9] 李蓓.基于循证医学的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效果[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5):785.

[10] 沈月娟,杨文红,徐玉芳.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79-383.

[11] 季双美.呼吸内科病房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8):981-982.

[12] 闫妍,时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文件标准化管理[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34(7):505-508.

[13] 黄晓颖,陈彦凡,徐晓梅,丁城,蔡学定,姚丹,王良兴.基于标准化病人的T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3):73-75.

[14] 赵磊,何凤莲,赵卉,等.模块化实践教学在推进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4,35(1):113-114.

[15] 滕月玲.扩展手卫生管理范围对降低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率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3885.

[16] 何海燕,吴春利.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4):1331-1333.

[17] 张鹏霞,丁艳萍,王巧云.自我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4):392-394.

[18] 蒋菊芳,费静霞,姚敏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10):970-973.

[19] 钱黎明,王雪晖,钱蒨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54(5):465-466.

[20] 吴鸣,孙业桓,倪朝民,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法在运动性失语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3):329-331.

[21] 黎湘艳,赵体玉,江莉,等.叙事教育在手术室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32(2):63-66.

(收稿日期:2018-01-21)

作者:戚军娜 林玲 王伟文

社区内科护理论文 篇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

【摘 要】 目的 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 接收心血管内科病人120例,详细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对比了各种护理情况。结果 不安全护理因素有很多种,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应对。结论 护理人员应努力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与综合素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规范管理与书写护理记录。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心血管内科病症具有多边性和突发性特点,属高风险科室。因此,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也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并且风险性将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所以,全面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降低护理风险,是该科室护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1 临床信息

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共接收心血管内科病人120例。其中,女性49例,男性71例;年龄在45--82岁,平均年龄为60.2岁;心肌梗塞59例,冠心病61例。在实验前,院方对每一个病人的临床信息都做了细致的分析与回顾,最终总结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 不安全护理因素

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护理效果受护理者、患者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演变成护理隐患,影响护理效果的提升。笔者将调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护理因素,详细总结如下:

2.1 护理者因素

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症特点,需要全方位的跟踪护理,对护理者来说将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大部分护理者常态化高压力工作,使其对心生厌烦、精神紧张,导致在工作中服务态度不积极,甚至还容易出现各种差错,造成很多护理矛盾。调查中发现很多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都是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没他们的葫芦经验尚浅,他们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还不能满足患者及社会对护理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有些护士不具备与病人及家属交流的技巧和意识,没有将必要的护理详情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这也极易引发护理矛盾。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常都做了护理记录,该记录可在出现护理纠纷时作为法律依据,但是有很多护理者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很完备、很规范地记录护理信息,致使护理纠纷出现时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护理情况符合要求。

2.2 患者因素

调查发现,心血管内科的病种十分复杂,并且患者的病症变化过快,很多病种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比如急性的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等,都可能随时危机患者生命。因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并不仅仅是护理者一方的事情,是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的互动性活动,但是在具体护理中,很大一部门病人并不能完全执行护理要求,例如,当患者在病情稳定或者好转的状况下,就对疾病具有轻视心理,随意离开病区或者医院,甚至有的患者请假外出后不能按约定时间返回,在离开病区的过程中,很多外界原因都可能引发或者加重患者病情。另一方面,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心血管内科疾病认识不深刻,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盲目的将治愈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院治疗上,一旦患者病情加重的话,常常不加思考就将问题归结到医生及护理人员身上,最终引发冲突与矛盾。

2.3 其他因素

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技术也不断提高,但是因为有些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学习新的护理方法、护理技术及护理理论,这就导致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除了监护仪、颤仪等医疗仪器可能出现故障外,还可能因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低下、器械操作不熟等原因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很可能引发严重的护患矛盾与纠纷。另外,医院的治疗环境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例如,病区刚清洁后或有人不小心溅水等,都会使地面变得很湿滑,最终使不留意经过的患者摔伤;医疗器械在工作时可能产生较大噪音,引起患者情绪发生较大波动,进而加重病情;病人过多的话,可能在走廊中添加病床,影响其他患者通过,也可能引起护患矛盾。

3 降低不安全护理因素的防范措施

针对当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才能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护理效果。

3.1 提高护理者的综合素质

较高的护理技术、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责任心等是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有效降低心内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护理者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院方制定规范的护理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特别是加大对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促使其快速掌握该科室的护理技巧,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可借助每天的查房、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获取新技能、新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更好护理患者创造条件。可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岗位的护理人员进行基本功强化训练,让护理人员积极熟悉并熟练操作新的护理仪器,比如除颤器、监护仪等,尽力做到每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能处乱不惊,忙中有序,最大限度地降低科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3.2 注重护患交流与沟通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理者和患者的沟通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交流技巧,严格适应礼貌语言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并且应始终保持仪态大方、态度诚恳。如果遇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文明语言及行为时,应耐心安慰及解释,尽量减少矛盾的发生。护理者应借助晚间及早晨的护理环节,热情询问病人的饮食及睡眠状况,尽可能多地带给患者温暖和关心,用热情、诚恳的态度感染他们,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理解。在护理的间歇,护理者可加大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普及力度,积极听取患者对护理状况的建议与意见,细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多关注的话题,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3 规范书写及管理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是患者住院档案中的重要内容,护理者应站在法律高度规范书写,杜绝潦草或涂改,对患者的病症及用药应规范、详细描述。另一方面,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及时性降低不安全因素、保护护理者的最有力证据。护理人员应具备观察病情的预见性,特别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更应该准确、全面、及时地记录其护理详情,一旦出现危险情况应立即报告给主治医生,减少护理中护理记录矛盾的发生。

总之,在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中,护理的安全性是评价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了护理效果的提升,其是为病人优质护理的前提。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自身护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规范书写与管理护理记录,为维护正常的医院秩序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俊芹.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2012,(36).

[2]张静.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2012,(11).

作者:朱咏梅

社区内科护理论文 篇3:

风险管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探析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以该时间为临界点,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设为管理前,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设为管理后,比较管理前后各方面情况。结果:管理后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低(P < 0.05);管理后护理理论、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评分高(P < 0.05);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结论:对于急诊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不仅降低了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的发生,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理论、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文书书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内科;护理干预

一、前言

醫院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场所,在政策没有出台之前,老百姓因为看病费用昂贵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到医院就医,但是随着新政策的退出,国家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出台医保等政策,使得老百姓看得起病,这是一种利民政策,但是这种政策的出台,使得医院每日收治病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1]。急诊科室接待的患者都是病情十分危急的患者,大多数患者都处于危在旦夕的状态,这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对于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来说,不仅要保证高效的工作,同时还要保证高质的工作,因为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之后,预后情况关系到患者的恢复速度,这都与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3]。急诊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护理急诊科室收治的患者,因为患者的病情十分特殊,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集中,这就使得护理人员的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护理的人员相对较多,护理人员更容易出现疲惫的状态,工作出错率会明显增加,对于急诊患者来说,任何一次的工作失误都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有研究学者就提出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与手段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预防护理人员出现工作失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5]。我院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以该时间为临界点,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设为管理前,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设为管理后,比较管理前后的各个方面情况,进一步探讨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研究内容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室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因为我院急诊科室在2019年1月的时候开始应用风险管理,因此将2018年6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定为管理前,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45.67±3.67)岁;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定为管理后,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45.71±3.79)岁。

纳入标准:

1. 医务人员将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全部告知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地了解研究内容,并且与医院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经过相应的协商之后批准了该项研究。排除标准:(1)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存在明显障碍。

3. 意识不清晰、不能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管理前后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两个方面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管理前还为应用风险管理,因此,急诊科室的护理干预措施全为常规护理干预。

管理后为应用风险管理之后,急诊科室首先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分析不同疾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且通过检索众多文献资料的方法来发现风险因素控制措施,并且将相关措施应用于急诊科室的护理当中,有效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

1.针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方面,因为急诊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因此,护理人员要实时的监测患者的情况,增加对患者的巡视次数,以便及时地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同时,还要注重对患者家属情绪的安抚,因为患者病情十分危急,患者家属的情绪也会异常激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消除患者家属的恐慌,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2. 针对环境与设备方面,急诊科室的整体环境要保证良好状态,空气清新,温度与湿度适宜,物品的陈设也十分整齐、有序。各种急救药品要做到专人保管,定期对急救药品进行盘点,如果急救药品不足也要及时补充,保证急救药品的充足才能进一步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各种抢救仪器也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保证仪器的完好性,同时极大程度上延长以期的使用寿命。一旦发现仪器存在问题,就要立即维修,要保证抢救仪器处于随时可以运行的状态。

3. 针对护理人员方面,医院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护理患者的时候也能高度负责,谨慎的对待患者,可以更加及时地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医院还要对患者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丰富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知识,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应对能力,当患者出现风险事故的时候,护理人员也能够冷静、从容面对,为患者实施有效地解决措施,以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还要建立与培训内容相匹配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制度客观的考核护理人员的培训情况,培训结果合格的护理人员才能够结束培训,如果培训结果不合格,护理人员需要继续接受培训,下一次的考核也要更为严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能力。医院对护理文书书写也要进行明确的规范,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规范来书写护理文书,并且定期对护理文书进行考核,如果文书书写不规范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护理人员工作规范化,认真地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清晰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治疗方案或者后续护理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4. 针对制度管理方面,医院要结合急诊科室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内容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急诊科室护理人人员的工作,保证护理人员可以规范化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且规范化的进行日常操作,极大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三)观察指标

1. 比较管理前后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

2. 比较管理前后护理理论评分、操作技能评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评分。每个项目的评分是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该项目达到质量越高。

3. 比较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拟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一步评价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包含的内容是人文关怀、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质量等指标,< 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100分为十分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资料数据用x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管理前后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情况

管理前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現风险事故,有8例患者出现投诉事件;管理后所有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风险事件,有1例患者出现投诉事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二)管理前后护理理论、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评分比较情况

管理前护理理论、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评分均低于管理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三)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

管理前所有患者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22例,不满意的患者有10例;管理后所有患者中非常满意44例,满意6例,没有患者出现不满意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3。

四、讨论

护理风险指的是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的存在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对于急诊内科科室收治的患者来说,不仅病情十分危急,病情的变化也十分迅速,因此患者的整个护理期间,都存在极高的护理风险,患者死亡风险性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6]。为了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学者提出在急诊科室的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来降低护理风险性,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前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为26.0%,管理后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为2.0%,充分说明在急诊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风险管理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也会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与观察,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对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7]。同时管理前护理理论、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评分均明显低于管理后,充分说明风险管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应用之后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规范性,护理人员无论是在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抑或是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对患者高度负责,工作过程中认真仔细,促使护理理论、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文书书写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质量全面提升。管理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管理前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管理后,充分说明对于急诊内科的科室来说,风险管理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干预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提供更为高质量的服务,患者的满意度就会显著提升[8]。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不仅降低了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的发生,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理论、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文书书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促使护理人员可以更加规范性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会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少颖.脑梗死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18,03(08):1194-1196.

[2]李月琴,杜爱萍.老年脑梗塞患者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03(03):19-20.

[3]田梦.脑梗死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04(20):144.

[4]李莹.脑梗死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的效果[J].光明中医, 2017,03(18):2711-2713.

[5]周照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7,03(14):135-136.

[6]唐璐.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7,01(09):69-70.

[7]何晓燕.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6,12(05):174.

[8]晋艳华.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10(04):257-258.

作者:李晓倩 何苏娥

上一篇:环境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高职药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