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个案护理论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内科个案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年11月~2014年3月之间的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和随访的基础上,实验组还要进行个案护理管理。分别在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3个月和6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第一篇:内科个案护理论文

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思政元素渗透个案探讨

[摘 要] 为使中专护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以中专儿科护理教材中的一个章节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传统孝文化等思政元素并结合情景教学,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感而发,触景生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关 键 词] 中专护生;护理教学;思政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是课程思政认识的起源。为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结合我校“三教”改革的实际情况,2020年太原市卫生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强调在医学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儿科护理教研组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尝试在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努力营造贴近生活,有知识、有温度的课堂氛围。本文以“母乳喂养”为例探讨思政元素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

教材选用宋志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讲授内容是儿科护理总论第三章第二节婴儿喂养的第一部分“母乳喂养”,教学安排2学时。小儿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小儿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胃肠道功能不完善,既要保证营养又要减轻胃肠道负担,母乳是这个阶段最天然、最理想的食品。内容包括母乳的成分、如何正确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的处理、哪些情况不能母乳喂养。

二、学生情况

大多数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的问题,表现出学习态度不端正且没有学习兴趣。儿科护理学在中专二年级开课,学生已适应了学校生活,并且已有解剖、生化、免疫学和一定的护理学基础知识。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操作性强,没有高深的理论,所以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因此,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小儿营养的需要;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掌握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指导产妇正确哺乳的能力。

(三)素养目标

黄香温席、子路负米、乌鸦反哺……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孝顺父母的传统故事,孝顺父母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孩子逐渐成为家中的重心、家长手心的宝贝,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却逐渐淡化。本节课旨在带领学生重温与母亲最初的那段亲密时光,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亲子交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

上课前一周,通过问卷星发放《母乳喂养课前预习调查问卷》,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并查阅母乳喂养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亲子交流。

(二)课中

1.导入新课

从分析调查问卷入手,展示本班母乳喂养的比例(2019年7月25日,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国的母乳喂养率为58.5%,因此每个班级母乳喂养的比例都应该在50%以上),概括出三个内容:(1)无论文化程度高低,绝大多数的妈妈都采用母乳喂养并且认为母乳喂养比配方奶粉喂养较少生病。(2)个别学生会反馈小时候妈妈在喂养中遇到了困难,比如乳腺炎、乳头皲裂等。(3)母乳喂养中有趣的小故事。国家大力提倡,无论文化程度高低,绝大多数的妈妈都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生病,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母乳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

2.讲授新课

通过导入,绝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母乳的营养价值高,那母乳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肯定比配方奶粉中更高。通过表1[1]数据分析比较100毫升母乳与100毫升牛乳中蛋白、糖、脂肪、钙的含量,得出结论是同等量的母乳与牛乳,牛乳在蛋白、矿物质钙磷是远超母乳的,与刚才的结论相反,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得出母乳超越牛乳不是在营养素的量上,而是营养素的质上,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母乳中的营养素具体是什么,与牛乳相比有什么优势,见表2[2]。

3.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对比母乳与牛乳中的营养成分,同样用表格数据,推出母乳在产后不同时间成分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次哺乳乳汁成分也会随时间而变化。学习了母乳的营养素,根据刚才所讲内容,学生分组总结得出母乳喂养的优点: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吸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经济、卫生、方便;可增进母子感情;利于子宫恢复,减少母亲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

所带三个班级中有两个班的学生反映其妈妈在喂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个班的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根据学生信息引导出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母乳喂养的护理,没有提出问题的由教师播放乳腺炎视频引出。“母乳喂养护理——哺乳技巧”视频演示正确喂养方法,教师示范,最后学生分组用婴儿模型情景体验。学生2人一组,一个扮演护士,一个扮演产妇,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扮演产妇的学生课堂上纷纷提出,固定的姿势坚持5分钟就感觉抱婴儿的手臂沉重麻木。教师适时引导,每个妈妈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哺乳直到孩子断奶,其中的辛苦可不是5分钟这么简单,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母乳喂养好处多,但是有些妈妈确实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教师讲解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一位初产妇奶水不足,想母乳喂养但信心不足,你作为一名护士,请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三)课后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其首先所展现的就是一种科学思维,它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观念激烈交锋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顶住压力、抵住侵蚀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书育人,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言论对学生的危害。青春期的中专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加强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反观整节课与以前的课堂教学相比,打破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积极主动发言,究其原因如下:其一,所带学生为十六七岁的年纪,且大部分是女生,对母乳喂养的内容兴趣较高;其二,课前一周完成调查问卷,学生会通过网络、课本及与妈妈的谈话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我们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形成健全人格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与母亲关系好的孩子往往能够内化母亲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并且习得母亲的优点,很多时候能够形成耐心、善于倾听、同理心较强、温和等有利于社会交往的性格特征。所以本节课以中华传统孝文化、母子关系为思政切入点还是比较成功的,与中专生的德育工作也是一致的。本次课只是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一次尝试,我们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加大课程思政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崔淼,仰曙芬.儿科护理学(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2]宋志宇,田洁.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

◎編辑 司 楠

作者:刘云霞

第二篇: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的相关内容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年11月~2014年3月之间的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和随访的基础上,实验组还要进行个案护理管理。分别在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3个月和6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个案护理管理后,试验组在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个案护理管理办法,提高患者治愈率,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护理效果

一般所说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其英文名为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简称IBD,其是指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炎症性肠病多见于欧美国家,但是近几年我国发病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IBD在青壮年中的发病率较高[1]。UC的症状主要为小腹或左下腹疼痛、绞痛并伴有便血、较轻程度的腹泻;CD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呕吐及因此引起的营养不良,或是病人很长时间内出现低热也可能出现由其他病症造成的高烧,或是引发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症状。由于目前对与引发IBD的原因还不明确,所以对其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与药品。但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个案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有利于患者康复,改善痊愈后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获取资料

取2013年11月~2014年3月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炎症性肠病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30例、女40例,年龄5~50,平均年龄为30.4岁。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根据研究与对比两组病人的各个条件均相似,所以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的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都接受常规的护理和随访。常规的护理的内容如下: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熟悉并叙述患有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熟记对造成患有IBD疾病的若干原因。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康复的情况。实验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要进行个案护理管理,其内容包括:(1)对病患的初步了解并进行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籍贯、生活环境、营养状况、了解病人的患病史、婚姻状况及家属和本人的文化程度、入院时的症状及时间、诊断方式、患者的体重、生命体征、有无过敏史、患者的联系人等[2]。(2)对患者的症状的进行详细的记录。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其特征为多发性溃疡、弥漫性炎症、结肠上皮的脱落或排除。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持续并反复的出现腹痛、腹泻等,出现或重或轻的全身症状,出现关节炎等肠外症状,严重的急性发爆发的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中毒、肠穿孔、结肠扩张等症状。克罗恩病多发于胃肠道各部位主要以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其特征为肠粘膜呈铺路石样,是被正常组织隔开的粘膜溃疡,病变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表现为,右下腹、脐周围反复出现腹痛、腹泻或腹部出现肿块,伴有全身症状,形成瘘管并存在肛门周围的病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肠梗阻、吸收性营养不良、脓肿、肠穿孔等。(3)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对于腹痛的患者要耐心解释出现腹痛的原因并嘱咐患者在并发是需要卧床休息,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建议病人多与他人进行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缓病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鼓励其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治疗。对患者进行用药的指导详细解释用药的机理及用药的时间、方式。例如服用水杨酸制剂需要引用大量的水,以便其中的磺胺的排除。对于腹泻的患者要观察其大便的颜色及量。急性病或全身症状的患者应嘱咐其卧床休息,适当保暖防止腹部受凉以便减弱肠道的运动进而减少排便的次数。饮食要注意清淡,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禁食生、冷、硬、辣等刺激性食物。对病人进行保留性的灌肠,并注意灌肠时的卫生及其注意事项。使用思密达进行止泻后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身体虚弱的病人,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生活,陪同患者外出检查,嘱咐患者坐起动作要缓慢防止直立性症状低血压唇线心悸、眼前发黑、头晕的出现[3]。时刻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血红蛋白及血清蛋白的变化、饮食情况、体重的变化等,贫血的病人进行输血,给予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输血浆、人血蛋白的措施,重症的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焦虑的患者进行耐心、细心地疏导,使患者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取得家属及病人的信任,鼓励家属及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 评价的方法

观察60例IBD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个、3个、6个月的治疗效果,且分为非常好、好、一般、差四个等级。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要求他们如实地填写问卷。收回问卷进行整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尚可、差四个等级。对上述的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具有较显著地效果,炎症性肠病个案护理管理优于常规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是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的配合医院相关的治疗,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个案护理科以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院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的发展。所以在IBD治疗与研究的过程中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师非常重要的性,医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地做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朱燕 王俊俏 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 2010

[2] 朱迎 丁霞芬等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护理管理杂志 2013

[3] 杨霞 刘华平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中国护理管理 2013

作者:张皎

第三篇:个案管理在社区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 目的:研究个案管理方法在社区护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老年期、成年期、婴幼儿期、孕产期等不同情境的个案,用于社区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感受个案,设计个案护理方案。然后教师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支持性沟通量表检测学生的共情能力及沟通能力,对比前后得分情况。之后进行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实践课程安排、课程内容、实习安排和个人能力的看法。结果:护理学生在接受了个案护理模式的社区课程教学后,杰弗逊共情量表中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的得分,均高于社区课程教学前,前后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学生在接受了个案护理模式的社区护理教学后,沟通能力有所提升,辅导咨询、负面反馈、支持性沟通的得分较好,相比课程之前,有一定提升,但课程前后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社区护理学课程的教学,采用学生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可促使护理学生的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关 键 词] 个案管理;社区护理课程;应用探究

最近几年,医学教学中兴起一门新课程——社区护理学,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但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护理知识,还需要掌握面对不同人群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从而找到最佳的护理方式,促进患者康复。为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这门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用社区护理的个案管理模式,深化护理实践。个案护理模式中,对个案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掌握充分的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与技能,才可以实现多学科的合作[1]。一般情况下,社区中个案管理人员是高学历学位且具备丰富经验的护士承担,对象是社区群体。通过组织个案管理,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形成探究式学习思路。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础资料

在本校的护理学生中,选择130位护理大专的学生进行研究。年龄从18岁到2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1.23±0.51)岁;男生21名,女生109名。比较这些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民族、居住地、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均没有非常大的差异(P>0.05),可做对比分析。

(二)方法

护理专业中必学专业课程就是社区护理学,一般在第二学年上学期进行。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护理导论、文献检索等专业课程,并正在同步学习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掌握了一定的针对社区不同群进行综合整体护理的知识[2]。当进入社区护理学的学习中,使用以学生为主导模式的个案管理进行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整合并拓展社区护理教学内容,设计个案护理这条线索,运用个案分析的方式,学生可自主发现个案护理中的问题,运用角色扮演、文献查询、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个案护理的分析与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计划性护理方案。

研究设计:运用自身前后的对照方式进行实验性研究。

实验方案:第一阶段,教师设计护理个案,教师和学生一同参加特殊情境的设计,给出情境里面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要进行讨论与汇报,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

第二阶段,课堂上,教师讲解社区护理的基本情况、文献查阅法;学生从个案情况出发,查阅文献,了解到此个案中该类型人群的护理状况。

第三阶段,课堂上教师讲解家庭护理理论知识和方法,之后学生则要开始个案的家访,掌握个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家庭护理方法等。

第四阶段,课堂上,教师讲解社区护理的评估方法;学生需开展社区访视,掌握个案的社区护理状况。

第五阶段,教师为学生讲解社区重要人群的护理方法;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模拟,真实感受个案中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问题,集中分析和讨论问题,设计个案護理计划。

第六阶段,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可以用角色扮演方法、PPT讲演方法、播放视频方法,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方案。

第七阶段,评价教学效果,然后及时反馈。

(三)观察指标

1.运用学生版的杰弗逊共情量表(JSPE-NS量表)测量学生的共情能力,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进行测量,对比学生前后的变化。此量表一共有20个条目,分成三个维度,包含10条观点采择、7条情感护理、3条换位思考。三个维度信度分别是0.78、0.83、0.72。

2.运用支持性沟通量表(SCS)测量学生的沟通能力,实现课程前后的对照,此量表一共有20个条目,划分为三个维度,包括6条辅导咨询、6条提供有效负向反馈、8条支持性沟通。此量表内部一致性的系数是0.78,另外,折半信度系数是0.77。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s,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表示百分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课程前后学生共情能力的比较

护理学生在接受了个案护理模式的社区课程教学后,杰弗逊共情量表中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的得分,均高于社区课程教学前,前后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课程前后学生沟通能力的比较

护理学生在接受了个案护理模式的社区护理教学后,沟通能力有所提升,辅导咨询、负面反馈、支持性沟通的得分较好,相比课程之前,有一定提升,但课程前后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一)护理学生共情能力提升

本次教学研究中,教师设计关于社区弱势群体类型个案情境,比如被护理人是老年的慢性病患者,具体情境设计:需要一天内反复测量血糖、一天内服用多次不同种类的药物等;再例如社区生活的残疾人,设计的具体情境:如厕、轮椅出行等。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要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考虑患者怎样认知自己的病情,有哪些需求等,以情境模拟体验的方式,让护理学生亲身感受患者面对的困难以及想法[3]。护理学生以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护理需求,找出护理问题,运用资料查阅方式,学习小组成员设计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方案,此时的个性化指患者个人以及家属的个性化需求。此进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去深度理解患者观点,评价患者的接受能力,尝试着适时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以提高自身共情能力,累积更多护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虽然,经过此实验,学生共情能力不能达到最佳水平,该结果也与其他结果相似,也就是强化了对护理学生的评价他人情感、识别情感、理解他人语言及行为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4]。虽然护理学生的共情能力并能达到最佳,但是总体上的得分要比接受教学之前高,前后得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从而可以看出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强化了学生对社区护理知识的理解,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了解患者面对的困难与护理要求,才能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护理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

培养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时候,训练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教学课题。最近几年,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法,像有声思维、情景模拟等,不断提高了护理教学效果。而针对社区护理学这门课程,其会涉及全生命周期中全部人群,关系到不同家庭、不同个体、不同社区环境下的护患沟通。为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从婴幼儿到老年期的各个阶段的个案情境,并融合在不同的家庭中、不同个体身上、不同的社区环境中,让学生真实接触这些患者,锻炼学生与不同人群沟通的能力。学生先进行自我介绍,思考怎样才能切入话题,怎样了解患者病情和其他情况,这样才能正确评估患者护理需求,解决护理问题。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变化沟通方法,调整沟通策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之后,学生要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安排一些内容,采用不同教育方式。此种情境模拟,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获得患者内心想法以及疾病认识,制定出正确健康教育方案。此次研究中,学生在接受课程教學后,沟通能力有一定提升,但是与课程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护理学的教学,采用学生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可促使护理学生的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桂华,袁玮,梁亚慧,等.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与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92-96.

[2]陈文专.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个案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8).

[3]崔虹,邵华,何夏君,等.个案管理在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38-40.

[4]王旭春,简洪江,龙艺.社区护理学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9):83-84.

◎编辑 张 慧

作者:张庆

上一篇:师以德育人德论文下一篇:本科法律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