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计算机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探索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以及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职校计算机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校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浅谈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

【摘要】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必要部分。计算机的普及也对计算机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的提高职校计算机教学效果,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并对其内涵与应用方式进行探究十分重要。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对任务型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任务型教学中任务制定的方法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任务型教学的认知与探讨

任务型教学也叫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范畴,是一种以学生作为课堂中心,发挥任务导向作用,驱动学生学习并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教师承担着引导与协调作用,而学生则围绕着某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带着问题,在任务导向下自主探究,不断搜集相关的任务资料,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小组协作等来完成任务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型教学存在着显著的实践性特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充分把握驱动任务教学的关键点,即任务制定与创建。要求教师在任务目标下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自主探究与学习。职校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与时代性特征,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更切合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要求。

二、做好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制定工作

在职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问题在于任务的创建。创建任务需要关注多个因素,以确保任务具备突出的操作性与科学性特征,具体应考虑以下三点。

其一,创建任务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相对而言,职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总体上较为薄弱,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基础差异程度较为明显。因此,在进行计算机课堂任务创建时,需要关注学生特点、兴趣、基础水平、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等因素,充分尊重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为确保教学安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创建的任务具备层次性特征,即难易有别。具体来说,教师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出基本任务与附加任务,依据对学生状况的了解开展针对性教学,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任务内容,引导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任务学习之中,从而获得任务完成的成就感。以EXCEL排序教学为例,以按照一个字段排序作为基本任务,而按照两个以上关键字排序作为附加任务,分层次针对性教学,有助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之中并完成相应任务。

其二,创建任务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性。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中存在的厌学情绪。为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学生对课堂任务缺乏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任务驱动目标就无法实现。基于此,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创建任务时必须确保任务具有充分的吸引力。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调查与了解学生兴趣与关注热点,立足于学生兴趣来编制驱动任务,从而引发学生共鸣。以Photoshop图像修复处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找一张损坏或霉变的老照片,通过扫描将老照片输入电脑并作为学生图像修复处理的对象,引导学生将霉变相片进行修复,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且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其三,创建任务应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计算机教学突出“教”的问题,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而这种长时期的被动学习却给学生个性发展与思维创新带来了限制性影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应用任务驱动型教学,在任务制定时需要充分关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在课堂中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探索与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寻问题与解决问题,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如在Word图文混排教学中,在学生完成排版任务后,教师应支持学生进一步进行创新,通过自主操作与安排,加入学生自我的审美要素,最终获得多样化的排版结果,这样在排版过程中,学生也可发挥其个性风格,在发展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发挥任务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充分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

第一,任务驱动不适用于理论知识教学。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其效果突出,然而在理论知识学习时,则需要辅助以其他教学方式。

第二,做好素材积累工作。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以及实施的关键在于任务制定环节,为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特征与喜好倾向,做好任务素材收集与积累工作,在任务设计中融入實用性与趣味性等因素,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与总结。任务驱动式教学关注于任务实施过程,缺乏对计算机知识完整性与系统性的整合,学生无法形成对计算机知识的逻辑性认识,容易割裂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分析与归纳,明确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知识体系,为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奠定基础。

四、结论

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与计算机应用技能,是职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任务驱动式教学十分适用于职校计算机教学,能够切实发挥任务驱动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任务条件下开展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整体素养。然而在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多探讨,多研究,根据各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做好任务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为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整体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光.运用任务驱动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21).

作者:李云凤

职校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探索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以及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 计算机教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对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任务驱動”教学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而计算机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及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有许多优势,但是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任务的设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前提

设计适度而明确的目标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后续的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首先,任务的提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基础、认知能力、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其次,“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分散重、难点,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及其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任务的设计规模宜小不宜大,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

再次,“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能力。有文章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其终身受益,价值永恒。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不同的侧面进行发散思维,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质疑,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要注重把培养能力、渗透方法,贯串于任务设计的始终,而不是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把握方法,提高能力,进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并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最后,“任务”设计要注重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要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但在教学实践中,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往往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主要表现为个别学习往往离不开学习伙伴的协作与支持,协作学习也往往离不开每个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

2.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

设计好的任务,就需要学生通过寻找最佳途径和方法去完成才能奏效。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完成相关任务以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自主学习是学生是以自学为中心,根据提出的任务去实践、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利用多种途径,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并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在进入课堂之前,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基于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理解,产生基于原有经验和知识之上的解决问题的初步假设,他们可通过自主学习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获取新的经验,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得到改造与重组。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比如:用“excel”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用“word”写作文、日记等。自主学习虽然强调以自学为中心,但并不局限于学生个人的单独学习,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度、多样性和具体设备限制等情况,也可以由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也不局限于某个固定的教学地点,如教室等,学生还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查找资料,或利用因特网等多种渠道进行学习。

协作学习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合作来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有利于开阔思路,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新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中,综合性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来完成,比如用“word”打印套用信函、进行贺卡的设计等等。这些内容除了包含较为复杂的操作,还囊括了较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通过包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内的协作学习去分析任务,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而完成任务,以达到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终结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是指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的点评、归纳与总结,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的阶段。这个阶段经常是学生最兴奋和最能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阶段,他们往往会给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使所学知识点得到更最广泛的应用。学习效果评价大致可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当学生完成了一个任务后,可从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向全体学生展示,先让学生做出自我评价,介绍作品整个的制作思路和制作过程,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最后,教师结合教学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着重阐明每一个作品的可学习和借鉴之处,简要指出需要完善或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的作品都拿出来,进行相互对比交流,相互点评、借鉴、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或一些好的做法加以肯定,对不太好的地方适当地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打破以往单纯按学科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的格局,学科知识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展开,而是跳跃式的,“超连接”式的,这就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难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在设计任务时从整体上把握,加强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总之,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分析任务、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直至完成任务是关键,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进一步总结提高是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下达任务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中指导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共同小结”等环节准确把握,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参考文献

[1]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

[3]郑海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0(3)

[4]蔡宪.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技术的首要任务.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0(4)

[5]刘微.信息社会:我们怎样学习.中国教育报,2000-12-28

作者:徐竹洲

职校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3:

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探讨

[摘           要]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职校计算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要从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入手,调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热情,用更多科学而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并积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来衡量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关    键   词]  职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培养更多的发散思维,从而能够培养大批创新型计算机人才。

一、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计算机操作能力成为权衡各岗位人才本领的重要标准。此外,就业压力大导致职校毕业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然而在人才需求市场中,职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愈来愈重要,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急迫。

(二)更好地实现职校计算机教学目标

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不但要促使学生把握好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要促使学生有较强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凸显职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此外,学生要做到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日常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的计算机难题。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逐步培育创新能力,提高职校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

二、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不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职校计算机实际授课中,固然设立了计算机实验课,但教师更重视计算机理论课,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弱,不能显示职校教学的目的和特色。此外,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理论,长此以往会对教师灌输知识产生厌倦,失去学习的热忱,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上,计算机实验课的大部分实际操作都是教材理论的验证或补充,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与操作,导致学生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就业非常不利。

(二)师资力量不足,考核方式单一

职院院校在建设教师团队时,受到资金、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等多方面影响,教师的学历相对较低,专业性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特别对计算机这类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师资力量不足会导致职校计算机教师只能传递计算机理论知识,难以快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更重要的是,职校计算机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大多是笔试题、打字速度或制作表格等,没有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考核,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能满足社会对职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三、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在职校计算机课堂中,教师通过策划并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忱,并使学生发散思维。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计算机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把握。同时,职校计算机教师要及时指点并引导学生,耐心答复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步伐,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科学的授课方式,改进教学方法

职校计算机的授课方式应充分体现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性,在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基础上,增大计算机实验课的比重。并且,教师可以在计算機实验课上为学生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在计算机应用中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唯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思维。

(三)创新合理的考核体系,培养实用人才

当前职校计算机的考核大多采用笔试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过多地考核打字速度或制作表格等简单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校计算机教师应在考核中加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多注重实际操作的考查,减少笔试题的分值或比重,并且上机题目应更接近实际和日常生活,只有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试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机的实用性。

例如,上机考试的试题包括各类动画的制作,使用Photoshop进行抠图,网站页面的制作等,并采用学生上机后随机抽取的方式,增加考试内容的随机性。上机考试题目的多样性,不仅可以加强职校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而且有助于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总之,职校计算机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职校计算机教师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采用科学的授课方式,创新合理的考核体系等。基于此,培养出大量创新型的职校计算机人才,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知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曹艳琴,季荣光,张晓明.对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9).

[2]许晨铭.对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7(15).

[3]青梅.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6).

作者:刘红梅

上一篇:电磁波无线通信论文下一篇:近现代民法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