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网络经济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本文简要分析了网络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希望能给我国发展网络经济提供一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生态经济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篇1:

利用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广泛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是在短期内实现培养相关产业人才,引进大量外资和先进技术投入,促进相关制度完善的有效手段。国际经济合作可以加速我国产业升级,缩短相关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推动我国早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 国际经济合作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改革道路的总的指导思想。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一方面通过行政调控管理的直接干预,强化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即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以市场手段实现资源的反复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作为全球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重要经济实体,早已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全球一体化市场,国内经济模式的任何变化,都必然对其他经济体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济合作必要性

传统经济模式大体呈现着“资源—生产资料—产品—废旧品”的直线、单项、不可逆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废旧品”向资源的再利用、再生产。在相对较大的特定空间内,如果资源足够丰富、“废旧品→资源”转化技术足够先进,我们可以认为其循环经济资源是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在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外部资源、外部经济体介入的。但是,这种模型显然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状态。

首先,尽管我国资源丰富,但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我国人口因素,实际可利用于经济发展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石油能源、林木资源的稀缺已经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扩展资源获取来源,是我国必然面临的选择。这是传统循环经济模式所不曾有的新要求。

其次,与资源供给的多元化相对应,废旧品的来源、输出同样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进口洋垃圾已经不再是新闻。而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我国未来自产的“废旧品”是否会出现流向外部经济体的状况?从微观上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开始在我国大量普及,尤其是伴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几年内,废旧电子产品将进入数量急速增长期。如何实现对这些废旧资源的再利用,是当前经济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最后,在前述循环经济自给自足模型中,“废旧品→资源”的转化过程完全依赖于转化技术。在生产力发展较低的时期,对转化技术的要求同样较低。而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时期,由于前述高新技术产品的废旧物大量出现,对废旧品向资源转化的技术要求,同样是传统循环经济模式所不具备的特点。但受制于技术人才培养周期漫长等因素制约,自主研发人才的培养与技术培育是无法满足我国急迫的需求的,国际经济合作的开展显然有助于解决此问题。《京东议定书》中所确立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能源新技术获得相应的碳排放量原则,体现的也是这种精神。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合作困境

内部困境。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各地政府往往较为片面地理解循环经济概念,认为其只是节能减排的一项具体措施,仅能起到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的作用,而未能认识到这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是一种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效应多赢的,替代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粗放型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这种认识忽视了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经济理论与具体经济模式转型实践二者的统一。

其次,各地现在虽然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循环经济雏形,但这种雏形大多建立在技术简单、规模较小、企业分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与区域集合效益等问题,甚至将传统的“废旧物回收利用”行业代替现代循环经济。而已经存在的现代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往往面临着可回收资源渠道有限,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尖端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各地政府在税收、土地等经济政策层面予以支持,促进小规模企业合并整合,亦有赖于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予以扶持。

再次,行业布局的不合理与产能过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既为发展循环经济带来契机,也同样造成了经济转型的困难。近年来,我国以化工、建材、钢铁等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工业普遍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出问题十分严重。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传统重工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同样认识到发展可持续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囿于这些行业往往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且累计投资巨大,因此,其转型过程是极其缓慢的。①

最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之间尚缺乏足够的统一协调性。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消耗、污染问题,中央政府将可持续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已经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地位。但在各级地方政府和综合经济职能管理部门的相应政策中,仍然未能形成统一的将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经济改革转型中重要一环而予以落实。②发展循环经济在部分地区尤其是资源相对丰富的内陆省份地区,仍然处于主体经济政策之外。例如在当前经济转型中,中国人民银行早已对金融机构实行具体的窗口指导,限制对电解铝、钢铁、水泥等过热行业的信贷,但在对上述行业的限制中,并没区分单纯地扩张性规模生产立项与和循环利用资源立项,反而概括性的一概予以限制,而其造成的后果即是,一些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同样无法获得金融支持,被“钱卡住了”。③缺乏大量资金支持的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既无法购买先进设备,改良现有技术,也无法吸引高技术人才。

外部困境。虽然基于前述分析,我国存在着发展循环经济外部合作的必要性,但是,无论在宏观的可持续发展摸索实践中,抑或微观的行业循环经济普及过程中,国际间的相关经济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尽管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全人类发展的美丽愿景在理论上已经成为人类共识,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在具体合作平台构筑上,却困难重重。

首先,各国间虽然对环境问题形成了宏观上的共识,但在具体环境义务、责任分配方面却分歧较大。这里既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也存在发达国家内部的分歧,这集中反映在欧盟与美国在对待《京都议定书》的态度上。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坚持,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其历史责任,弥补其在早期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以及以诸如殖民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大肆掠夺。为避免全球环境的逐渐恶化,其必须利用资金、技术的优势首先采取行动,接受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发展的渴望与人均经济水平较低的事实。要尊重其发展权。④而发达国家往往出于国内政治、自身经济转型等问题的需要,尽可能回避其历史责任,过多地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用国民经济总量代替人均经济收益。

其次,经济保护主义、技术垄断主义成为循环经济国际合作中难以逾越的瓶颈。循环经济对废弃品的利用,虽然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但其转化的成本往往相对较高,只能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实现降低循环成本。而规模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与先进技术的支持,国际经济合作是解决这一瓶颈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并不愿意承担其历史责任,往往片面的强调环境问题的普遍参与而忽视其曾经对环境、资源的破坏责任,对援助发展中国家相关的资金、技术存在抵触。尤其表现在其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限制乃至禁止本国先进循环技术流入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行新的开发,反而会受到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打压。而发展中国家在WTO、世界银行组织等国际贸易体系、金融体系中缺乏话语权,也进一步导致其只能遵从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偏向性明显的贸易合作规则。

最后,国际政治走向对国际环境合作的负面影响。在循环经济领域,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表现之一即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着这种相互扶持、支持的趋势。但从整体上看,高新技术引进、大规模资金信贷等是无法离开发达国家支持的。在当前全球化快速飞跃的时期,任何经济体都无法独自应对全球环境困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威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普遍实现迫切要求经济体间的相互协作,而这种协作需要国家间、地区间建立统一协调机制。但是,由于少数国家仍存在冷战思维的延续,这种经济间的合作协调往往伴随着资金、技术输出国家对输入国家经济制度、政治选择的干预。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单纯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打着维护全人类共同权益和保护地球资源环境的旗号,以经济环境外交为手段,推行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达到其在经济、政治上统辖发展中国家的目的。这无疑给国际经济合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合作机遇

尽管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领域的国际经济合作存在着诸多困境,但我们更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在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全球环境保护等理念愈发深入普及背景下,通过国际经济合作解决环境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其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任何国家均难以孤立在国际社会之外而独立发展,都需要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参与国际协作。而国际协作理论则认为,尽管世界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但这种状态下的世界秩序参与者之间是存在有序的与相互依赖的关系的。在各自寻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武力解决冲突的代价过于高昂,合作是彼此分歧解决的最低成本路径。⑤这种低成本路径激励着世界秩序参与者自主地选择国际合作来代替旧秩序时代下的战争。这也符合经济学上对人“理性、自利”的基本假设。也正是由于世界秩序参与者的理性、自利会激励其选择成本最低的问题解决方式—合作,由此形成了国际合作所需要的动力与基本条件。也正是地球村的存在,国家间在经济、政治、环境诉求等方面均存在着大量广泛的共识与共同利益,合作才能逐渐成为解决冲突、化解发展中的矛盾的优先选择机制。

以欧美为例,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的亮点之一就是再次将美国纳入国际气候谈判,使其再次回归《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协调体系内,2009年的奥巴马政府也表示将主动、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尽管这背后有着其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确保能源战略实现与争夺国际可持续经济发展协调机制领导权等多种原因,但是,美国的这种积极参与无疑为循环经济领域的国际间协作孕育了基础。而欧盟则无论在1997年的京都气候会议上,还是2010年3月发布的“行动起来重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政策,都体现了其积极推进全球环境问题积极协作的工作理念。⑥虽然无论美国抑或欧盟,其环境外交政策仍着眼于其自身利益,并时常将环境问题、贸易问题政治化,但是,发达国家的这种总体趋势无疑为借助国际经济合作来快速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了潜在契机。

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路径

首先,吸收国外循环经济理论,构筑我国生态经济文化,培养我国循环经济人才。法学上有所谓“法律移植”,其核心内涵即在于借鉴国外成熟的法学发展理论与立法经验,从而完善我国自身的理论建设与法律制定。在循环经济国际合作问题上,我们同样应该采取此种措施,不能将国际经济合作限定在生产设备购买与技术引进的层面。这些层面的实现仅能起到“授人以鱼”的作用。从长期上看,授人以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未来循环经济发展问题。

其次,借助国外绿色环保运动对欧美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利用这种有益的影响实现循环经济领域的招商引资。如我国在三北防护林建设过程中,曾得到过日本相关技术、资金与人员的支持,这为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提供了相关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国外环境运动的“东风”,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上升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一环,利用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国际尖端人才对我国该领域的关注,将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问题转化为全球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从而实现信息获取上的巨大优势。

最后,积极加入国际贸易对话、环境对话,建立国与国、国与地区、地区与地区之间多层面、多渠道的磋商协调机制。如前文分析,欧美国家近年来对待全球环境问题的态度为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实现与其有效对话,提供了相应的政治基础。虽然欧美国家在经济对话、环境对话中常伴有政治化倾向,但我们应尽可能避免此种政治化影响,在防止其干预我国内政的同时,不能关闭或缩小对话的大门。只有在国家层面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订立相关条约,才可能在微观层面实现循环经济企业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而为了更有效地扶持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无论在中央政府级别抑或地方政府级别,均有必要就循环经济发展议题开展专题性的交流机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经济扶持政策。

必须认识到的是,要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其根本措施仍在于我国自身法律制度、经济政策的制定,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与金融政策的扶持,这样才能培育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土壤。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尽可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优势,通过引进资金、技术,来加速我国产业升级,缩短我国相关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这有赖于富有实效的国际经济合作。而文章所提出的具体措施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亦有待实践检验,希望这种理论探讨有助于我国尽早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飞跃。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注释】

①刘秋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特点与完善思路—以生态文明为视角”,《生态经济》,2014年第2期。

②翟娟,郭晴:“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下的我国政府政策研究”,《生态经济》,2014年第1期。

③宋德勇,欧阳强,申米玲:“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

④张敏:“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国际合作”,《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⑤[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70~202页。

⑥顾兴国,尹建中:“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问题研究”,《对外经贸》,2012年第1期。

责编 / 丰家卫(实习)

作者:钟超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篇2:

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 要:网络经济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本文简要分析了网络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希望能给我国发展网络经济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民经济;信息技术;经济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来说更具活力,该经济模式的主要资源时海量的信息,其主要特点包括外部效应、边际效益递增性等,网络经济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网络经济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马车”,近些年来,我国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转型而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以建立公正平等的网络市场,降低我国网络市场的准入门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网络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当前,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不断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呈现良好上升趋势。首先,可以说,网络经济正在推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新阶段。网络经济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在传统产业中融合网络经济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商品流通速度,简化商品流通环节,缩短商品流通时间等,还能在第一时间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传递给目标客户,进而不断开拓市场。其次,网络也让政府和企业能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掌握国内外的融资、投资或其他市场信息,从而高效地利用资源,减低政府招商引资、企业投资的盲目性。最后,企业通过网络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效用,可以说,网络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网络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转变。

二、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

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以马克·波拉特为首的经济学家们针对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四产业划分法”,专家们任务网络经济中的信息产业是除了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之外的第四产业。通常来说,信息产业主要是指其他三大产业中和信息技术及相关设施、活动、人员组成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如信息分配产业、信息处理产业、信息生产产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产业等等。这些产业部门对应的四种职业创造的社会价值也属于第四产业,如程序员、数据挖掘技术人员,市场调查人员等职业属于信息生产者;文案策划人员,商人等属于信息处理者;新闻记者、教师等属于信息分配者;网络运维人员、信息设备生产人员、邮电通讯人员等属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者。可见,如果按照波拉特的理论,信息产业已经是和另外三个传统产业并驾齐驱的另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核算方式也必将造成影响,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将单独计算信息部门产生的增加值,并和其他传统产业的增加值一起被列入社会总增加值中。

三、网络经济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通常来说,我们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使用劳动力的数量和比例关系成为就业结构,结业结构可以看作是产业结构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整齐加速调整,相应的我国劳动力需求量和分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会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劳动人口的专业技能水平,知识储备将会更加完备且实用性更强。网络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引发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此外,随着网络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农业这个两个传统产业中因为生产效率提升而产生的富余人员以及对劳动力知识水平要求较低的第三产业中的从业人员将因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结构性失业。此时,网络经济的发展壮大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和网络有关的从业人员数量迅猛增加,大大缓解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由此可见,网络经济能够促使我国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其对我国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体现在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形式。首先,网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个人选择就业空间更大,同时网络提高了招聘方与求职方之间的交流效率,减低了求职者的择业成本,缩短了择业周期,并有效避免了因沟通不畅导致的摩擦性失业情况,明显提高了招聘求职的效果。其次,网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丰富的就业形式,网络的出现使得来自不同地区,国家的人,相互之间可以组建一个分散自由的项目团队,通过网络互相沟通,分工合作、利益共享。因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移动式网上办公成为现实,现在的人上班不一定非要去办公室,从而实现了办公场地的自由分散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办公成本。

四、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全球化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跟上经济全球化这个必然趋势,必须积极参与到全球的经济活动中,不断寻找发展经济的机遇。同样的,我国经济要想持续发展也必然要更好地融入到全球经济大环境中。而网络经济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有效加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經济的关联。如通过网络让更多的国外企业了解我国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情况,以吸引更多的外资,通过网络让更多的国外企业和消费者了解我国生产的产品,从而促进我国产品的出口。此外,网络经济的发展也让我国的企业更了解国际市场,以便准确把握国际市场机遇,提高我国民族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以确保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经济能够利于不败之地,只有发展网络经济才能让我国经济占据新时期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在新时期,新环境下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新商业文明阶段,经济交易主体由实体经营者向网络经销商转变;经济交易活动不再局限于产业本身,而是涉及到网络生态系统中的其他产业的发展;网络经济带来了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笔者相信在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商业文明的驱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回归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洪敏敏. 网络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南昌大学, 2010.

[2] 金裔婕. 网络经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 林玫. 浅议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 金融经济月刊, 2012,(07):33-34.

[4]黄静. 网络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业,2017,(17):44-45.

[5]王世波,赵金楼. 网络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5,(05):28-32.

[6]孙新新.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5,(14):274.

[7]冯耀明. 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1,(04):36-37.

[8]陈亮. 关于网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战略选择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04):77.

作者简介:

郑皓天,宜宾市第一中学校十二年级8班。

作者:郑皓天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篇3:

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存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同时参阅文献和实际调研,给出了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业经济; 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国政府职能部门能够正确认识到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探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而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1 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经济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这与国民经济需要的农业快速发展形成主要矛盾。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秉着向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把农业建成现代化产业,同时还需要获得国家的保护和支持,以便弥补和补充农业自身带来的脆弱性,增强农业收入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物产业,受到气候影响很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效益很低,所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十分必要,在转型过程中,国家应该给予更多的农业保护和科技支撑及政策扶持,这样现代化农业经济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截至2013年,我国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已经接近1.7亿公顷,粮食总产量也超过了6亿吨,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经济作物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数量也在迅速上升。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济无论是从贸易层面还是生产层面都在迅速发展。

2.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粗放式管理经营生产模式,这种生产管理模式导致农业经济很难全面利用自身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农业生产效率也难以提升。与此同时,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综合性发展模式,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形式相对单一。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农业经济的管理经营模式逐步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化为集约式经营模式(例如,山东省德州市“德强农场”的农场式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好集约化经营模式集约化经营、生产技术高、农产品产业链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比较完善等优势,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3我国农业经济的结构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逐步迈向商业化,所生产出的农作物的种类不断丰富,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日趋完善,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园艺特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3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根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大中型泵站的水泵和电机都是上世纪70年代产品,比较老化,滴灌管道的老化率也达到50%以上,这严重影响了灌溉能力,而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配备一些必要的农业生产机械,如大型收割机、喷雾剂及脱粒机等,都是靠人力去种植和收获,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3.2 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涌,农村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一方面大批青年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大量土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留守家庭”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空心村”问题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3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已经在多个层面完成了对农业经济制度的改革,但是,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农业经济制度,弥补传统农业经济制度的不足,切实保护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的推广,通过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政府对农业经济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促进这一系列改革活动的运行,但是,目前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投入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经济资金扶持体系,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

3.4 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

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造成了利用科技来振兴农业的难度增加。一是农业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较低,甚至有些贫困地区工资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影响了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接受农业新成果,加上农业企业实力不强,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并不强,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很好的推广;三是基层推广经费不足,农业基层技术人员很少,高学历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几乎没有,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4 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加强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完善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具体来说,要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灌溉机具、耕地机具、播种机具入手,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要建立相应的农业科研创新基地,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设备的研发,并为农业科研创新活动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实现以科技进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4.2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樣化,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要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要积极发展农业新品种,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在实际生产中要选择一些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的农产品,如水稻、瓜果、蔬菜及花卉植物等进行种植和推广;应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发展优质农产品,让更多产品能够进入市场;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地区特色产品,打造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新的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4.3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为了发挥出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优势,就需要重点扶持一批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采用集约化生产的方式,带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进程,追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并通过引进技术来完善我国的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走上国际化市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4.4 发展绿色农业

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大力推进我国农业经济节能技术的发展,提倡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采用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生产方式,形成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国通过立法的措施,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是一个周期长、任务重的过程,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的农业生产环境会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苗春瑞.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及策略

[J].经济发展,2012,(8):12-15.

[2] 刘丽伟.我国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J].农业经济,2011,(7):30-33.

[3] 刘玲俏.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30):54-58.

[4] 郝鹏飞,刘冬蕾.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J].经济导刊,2011,(7):74-77.

作者简介:郑颂,本科学历,玉林市农业经济干校,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郑颂

上一篇:风险投资法律环境研究论文下一篇:施工材料建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