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大桥交通安全论文

2022-04-18

摘要:復杂的地形地貌制约了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为了改善山地城市交通,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对南岸区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方法,对如何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和提高城市对外便捷高效的运输系统进行研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江大桥交通安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江大桥交通安全论文 篇1:

赣州章江慢行桥接线方案设计简介

摘要 低碳理念的不断推进,慢行交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其中慢行过江桥梁的建设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亮点。慢行过江交通与两侧接线的衔接方式也成为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难点。结合赣州章江慢行桥的设计,通过对现状交通进行分析,针对慢行交通特点,对城市慢行过江通道的形式和选线进行研究,通过方案比选选择最合理的接线设计方案,并对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慢行;接线;方案;设计

0 引言

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低碳的方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完善和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如何合理设置慢行过江通道与两侧道路交通的衔接方式,减少交通流冲突、提高出行体验感成为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2]。

1 项目概况

章江慢行桥位于章江大桥上游470 m处,武龙大桥下游1 050 m处,跨越章江,是章江新区和河套老城区最为便捷的联系通道,是赣州慢行系统的跨江重要节点。

赣州中心城区快速路规划为“四横六纵”,赣南大道快速路是快速路系统核心,是赣州交通格局中重要的组成之一,它的建成为快速路成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章江大桥是赣南大道重要节点,是章江新区与老城区以及赣县区连接的核心节点。赣南大道快速路建设,将章江大桥慢行系统调整为车行系统,不再承担慢行越江交通功能。为弥补章江大桥慢行缺失,赣州市明确提出建设于都路慢行越江通道,以进一步补充区域慢行交通组织,加强两岸之间联系,推进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章江慢行桥位于章江大桥和武龙大桥之间,距离上游武龙大桥1.05 km,距离下游章江大桥0.47 km,与章江慢行桥相关的桥梁主要为章江大桥和武龙大桥。

慢行桥梁北端采用T行互通接五洲大道,匝道与五洲大道慢行交通容量相匹配,人行通过两侧分流,北侧人行通过人行天桥过街,南侧人行接入现状人行道;南端与章江南大道平交,并设置信控交叉口。章江慢性桥交通功能疏解示意图见图1。

章江慢行桥承担了赣县区、老城区与章江新区之间的慢行越江交通功能,东侧接入五洲大道,通过五洲大道向周边疏解,西侧接于都路,并通过章江南大道、瑞金路向周边疏解。章江慢性桥总体平面布置见图2。

2 方案主体设计

2.1 桥梁线位设计

章江慢行桥西起章江南大道,东至五洲大道,除主线A外还分别设计了匝道B、匝道C、匝道D、匝道E、匝道F与人行道G。

A线为章江慢行桥主線,与五洲大道设计分界里程为K0+575.686,设计车速20 km/h,双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4.5 m,北侧人行道宽5 m,设计范围内道路长度575.686 m;B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章江南大道非机动车由B线进入慢行桥,是单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4.5 m,设计范围内道路长107.382 m;C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非机动车由C匝道进入五洲大道北侧,单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3.5 m,设计范围内道路长298.389 m;D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非机动车由五洲大道南侧进入D匝道上慢行桥,路面宽3.5 m,设计范围内道路长385.919 m;E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非机动车由五洲大道西侧进入E匝道上慢行桥,单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3.5 m;F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非机动车由F匝道进入五洲大道西侧,单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3.5 m;G线为章江慢行桥人行道,路面宽3 m,行人可通过此线进出慢性桥,设计范围内道路长111.305 m。

2.2 两侧接线设计

章江慢行桥东侧接五洲大道,五洲大道是东西向重要的交通性主干道。目前赣南大道章江大桥以东段、八一四大道地道已建成通车。推荐慢行桥与五洲大道采用立体交叉方式,详见图3东侧接线布置图。

慢行桥西侧接线道路为于都路、章江南大道,于都路和章江南大道均为城市次干路。考虑对交通的影响以及工程实施难度,推荐与章江南大道采用平接方案,人行道单侧布置,非机动车道结合交叉口两侧布置,详见图4西侧接线布置图。

3 东侧接线方案分析

3.1 方案1:慢行桥上跨五洲大道

采用半定向匝道跨越五洲大道形成T形互通方案,分离上下桥骑行交通,并尽可能早接地,提高五洲大道东侧非机动车越江服务水平。步行交通通过增设人行天桥过街,确保了五洲大道交通主干道交通功能,同时与滨江慢行系统相衔接,进一步丰富滨水慢行空间。

匝道设计车速10 km/h,最小曲线半径20 m,最大纵坡3.5%,不满足坡长的设置不小于20 m的缓坡的要求。匝道距离东侧房屋大于15 m,对周边的影响不大。上下匝道最大纵坡采用3.5%,其中上匝道(D线)两段爬坡长度约200 m,下匝道(C线)最大纵坡爬坡长度132 m,爬坡距离较大。E线和F线接五洲大道西侧非机动车道,五洲大道西侧慢行可经由E线进慢行桥,经由F线驶离慢行桥。C线和D线接五洲大道东侧非机动车道,五洲大道东侧慢行越江可经由D线进慢行桥,也可以经由C线驶离慢行桥。

3.2 方案2:慢行骑行下穿五洲大道

受周边条件限制,人行采用天桥过街,两轮车通过地道下穿五洲大道过街。

考虑到方案1桥距离章江北大道仅50 m,为避免两轮车地道敞开段进入章江北大道,慢行桥接五洲大道向东偏移40 m,新建两轮车地道采用双向行驶,地道净宽7 m,总宽9 m,南侧敞开段最大纵坡3.5%。考虑到北侧设置了东西方向的出口,人行若于地道过街,须穿越两轮车出口,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故推荐人行采用天桥方式过街,既满足人行过街要求,同时也为人行过街提供了较为舒适的环境和视野。

地道主线双向布置,总宽9 m(含结构),五洲大道北侧东西出入口均为单向布置总宽5 m(含结构),最大纵坡3.5%,其中地道主线全长约156 m,其中暗埋段约60 m,东西向出入口全长278.5 m,其中暗埋段17 m,敞开段261.5 m。施工期间须注意对燃气管道的保护。另外,两侧地道位置涉及的管线均需迁改,包括强弱电、给水管等。

交通方面:五洲大道机动车保持原交通组织不变;人行通过人行天桥向五洲大道两侧疏解;骑行交通通过地道进出慢行桥,转弯半径10 m,基本可满足10 km/h速度的骑行要求,南向北下桥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南侧非机动车道向南疏解。北向南上桥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地道向南上桥,五洲大道南侧骑行交通右进右出组织交通。五洲大道东向西骑行交通可通过地道敞开段南侧非机动车车道进入慢行桥,也可通过敞开段北侧非机动车道直行。

该方案对车行交通影响最小,人行过街同方案1,慢行通过地道过街基本可满足慢行交通功能要求,但该方案在地道内流线冲突,从赣州两轮车实际情况看,地道内交通管理难度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地道运营费用高。

3.3 方案3:慢行与五洲大道辅路平交

慢行桥与五洲大道辅路平交方案,五洲大道通过地道或桥梁分离主线直行交通的方案。

将八一四地道继续南延下穿慢行桥,慢行桥与五洲大道地面道路形成平面交叉,慢行交通通过平面交叉口过街。需对八一四地道进行局部改造,改造长度90 m,下穿慢行桥位置地道断面与八一四地道相同,双向4车道布置,全长约336 m,其中敞开段309 m,暗埋段27 m。

管线方面,根据管线测量资料,地道300 m的中压燃气管道冲突,可局部调整雨水管管位以及局部下压燃气管道避让地道,施工期间须注意对燃气管道的保护。

五洲大道辅路与慢行桥形成地面交叉口,设置信控,其中五洲大道保持原交通组织不变,主线直行交通从地道分离,辅路与慢行桥平交,并通过平交口实现慢行交通的转换;人行通过交叉口向五洲大道兩侧疏解,并通过交叉口过街;骑行交通通过交叉口进出慢行桥,南向北下桥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南侧辅路向东疏解,通过交叉口五洲大道北侧辅路疏解。北向南上桥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北辅道、交叉口向南上桥,西向南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南侧辅路右转上桥。

该方案有助于减少章江北大道慢行过五洲大道的绕行距离。

3.4 综合比选

慢行桥上跨五洲大道:减少对五洲大道的影响,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同时考虑到赣州两轮车以电动车为主,电动车爬坡能力较大,且匝道交通顺畅,无冲突点,具有较好的服务水平,但存在长大坡段爬坡和周边沿线居民慢行越江绕行距离远的问题,人性化程度不高。

慢行骑行下穿五洲大道:骑行交通下穿五洲大道,人行交通利用天桥过街,对五洲大道影响较小,造价适中,但地道后期运营维护费用较高,地道内骑行交通管理困难,且地道内存在流线冲突点,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慢行与五洲大道辅路平交:需增设五洲大道下穿慢行桥地道,并需改造建成通车的八一四地道,社会影响较大,工程投资较多,但该方案采用地面组织慢行交通,人性化程度高,服务桥位周边慢行越江水平高。三种接线方案比选表见表1。

从减少社会影响,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并充分考虑赣州两轮车以电动车为主的实际情况,推荐匝道上跨五洲大道方案。

4 结语

章江慢行桥慢行交通与两侧道路接线方案研究过程中需考虑出行者舒适度、对现状交通的影响、工程投资费用及景观性,在工程设计中具有典型性,从中可以总结出慢行过江通道接线设计的相关经验。

慢行交通作为低碳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一个重点。对于过江慢性通道的工程设计,须结合出行需求、现状交通、工程投资科学布置,实现与周边交通的合理衔接。

慢性过江通道与两侧接线交通的衔接方式应结合现状交通的具体情况考虑设置形式,使其既有自身的特色,又能与城市交通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孙洪涛. 低碳理念下的西安城市慢行交通组织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2]徐辰.宁波民安路过江通道方案设计简介[J]. 交通与运输, 2020(S1): 6.

作者:颜路梦

两江大桥交通安全论文 篇2:

关于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改善的几点思考

摘要:復杂的地形地貌制约了山地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为了改善山地城市交通,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对南岸区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方法,对如何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和提高城市对外便捷高效的运输系统进行研讨。

关键词:山地城市 交通规划 道路网规划

城市交通是城市品位和整体管理水平的直接反映,集中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私家车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城区的交通拥堵显现拥堵面积扩展、拥堵时间延长、拥堵程度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山地城市,受地形地貌影响,用地局促,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限制较大,交通矛盾更为突出。为此,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对山地城市路网规划建设进行研究。

一、南岸区城市交通现状

重庆市南岸区位于长江南岸,是重庆市主城区组成部分,是以城市为主的都市工业区、中央商务区、国际会展区、风景旅游区。区内有铜锣山脉穿越,外有长江环抱,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风景旅游重点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南岸区被分割成南坪城市副中心、大南山风景区和茶园城市副中心三大片区;基于历史发展沿革,南岸区形成了南坪、弹子石和茶园三大组团。城市交通对外联系受长江制约,对内联系也被铜锣山阻隔,主干路网呈山地城市自由式路网格局,道路集中于南坪组团和弹子石组团,具体为:

(一)公路方面:高速路2条,外环高速和沿江高速已建成;快速路7条,已建成5条,机场快速路南段正在建设,六纵线尚未开工;主干道13条,已建成10条,茶惠路、东城大道、腾龙大道二期3条尚未开工。

(二)轨道方面:线路7条,3号线、6号线已开通,轨道环线正在建设,6号线支线、8、10、11号线尚未开工。

(三)桥梁方面:跨江大桥14座,已建成8座,在建寸滩大桥,其余5座尚未实施。

(四)隧道方面:穿山隧道4条,慈母山隧道、真武山和南山隧道已经通车,二塘穿山隧道力争尽快确定规划线形。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南岸区城市交通发展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一)公路路网密度偏低。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中心城市的路网密度宜为8.4~13公里/平方公里。根据2014年最新统计显示,南岸区公路路网全长约576.4 km(不含农村公路),全区公路路网密度整体统计约为2.18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国家规范要求。路网密度偏低,使得城市道路服务性下降,增加了绕行距离。

(二)交通联系通道不足。一是对外通道不足。南岸区紧邻两江新区、江北区、渝中区、九龙坡区以及巴南区,除巴南区可通过公路道路直接联系外,其余只能通过大佛寺大桥、朝天门大桥、东水门大桥、石板坡大桥、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六个跨江大桥作为对外连接通道,造成跨江大桥交通压力较大,随着交通需求量的增加,交通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作为面向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等主城西部区域重要通道的鹅公岩大桥,其拥堵程度较其他跨江大桥更为突出。据统计,鹅公岩大桥的实际通行能力仅约12000辆/小时,现在的交通需求量已经达到10600辆/小时,接近饱和状态,而预计2020年的交通需求量将达到约20000辆/小时,交通压力非常明显。二是组团间联系通道不足。南岸区贯穿南坪、弹子石以及茶园三个组团之间主要的联系通道是内环快速路。一方面,内环快速路定位为主城区的区域性连接道路,其中南岸段既是南岸区连接江北区、渝北区、巴南区的重要通道也是渝北、江北连接巴南的重要通道,交通量日趋饱和;另一方面,内环快速路受道路开口限制,对城区的服务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增加连接三个组团间的联系通道,提升组团间的交通运行效率。

(三)路网通行能力不强。一是断头路多,影响路网连通性,如南坪西部新区的双龙路、南湖路及丹龙南路,无法有效分流学府大道及与渝南分流道的交通。二是路幅宽度不合理,形成交通瓶颈,如大石路麦德龙至雅居乐段,道路前后均为双向六车道,但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形成交通瓶颈。三是道路线形差、破损严重,通行条件差,如龙门路弯急坡陡,慈云路部分路段只能单车道通行,无法有效连接南滨路与南弹路,造成南弹路的拥堵。四是红绿灯及标线设置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如青青佳苑东侧道路几组红绿灯相距较近,车辆行进时经常遇到连续红灯,反而增加交通拥堵。

(四)管理执法力度不够。一是公交运营管理不规范。公交线路分布不均衡,南坪商圈环道公交线路多达65条,过于集中,而回龙湾及南坪西部新区公交线路配置过少;公交枢纽站位于商圈中心,增加了环道交通压力;公交车辆不文明驾驶现象严重,严重制约道路通行能力。二是部分路段管理不到位。人行过街系统不完善和系统标识不清楚,致使市民不清楚如何有序过街和进入地下通道,造成人车混行,形成交通隐患。如万寿路下口、南城大道沿线、江南大道南段和南坪西路地下通道。三是交通执法力度不足。如响水路与江南大道路口,该处不仅是南坪长途汽车站的进出通道,也是公交车的停靠点,聚集了大量非法运营车辆及出租车在此停靠,造成该路口长期拥堵。

三、下一步改善措施

(一)合理规划整体布局,新增对外通道。一是增加面向主城西部区域的对外通道,加快开展黄桷坪长江大桥(二塘大桥)的前期工作推进,分流通往九龙坡、沙坪坝的过境交通,缓解鹅公岩大桥交通压力;二是增加弹子石组团的对外通道,加快推进黄桷湾立交、大佛寺大桥南立交、弹子石立交二期及机场专用快速路的建设,启动黄桷沱大桥;三是打通茶园组团对外通道瓶颈,尽快实施郭家沱大桥、六纵线、茶惠大道及通江大道南段建设。

(二)加快联络道路建设,增强组团联系。一是规划建设二塘隧道、茶黄路,完善广黔路、黄明路及大南山片区路网的安全设施,提高通行能力,加强南坪组团与茶园组团的路网连接。二是新建滨山大道,增加一条南北向的重要通道,开展南弹路拓宽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加强弹子石组团与南坪组团的交通联系。三是规划建设纳溪沟立交,开展慈母山公交专用隧道研究,加强弹子石组团与茶园组团的交通联系。

(三)完善组团内部路网,提高通行能力。一是打通南湖路、丹龙南路及双龙路等断头路,完善南坪西部新区路网;二是开工建设二塘连接道、慈云路、呼归路、石溪路及阳光路等南滨路连接道,分流学府大道及南弹路交通;三是加快推进南滨路五期及CBD南区内部路网,促进片区开发建设。四是改造江南立交,优化学府大道及桃园路等片区交通组织优化,缓解节点拥堵。

(四)加强交通综合管理,确保道路畅通。一是按照公交专项规划,落实公交线路调整事宜,减少商圈环道拥堵;二是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载体,积极推广交通安全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三是对全区已建的交通信号配时和道路标线进行优化,对配时及施划不合理的进行调整,提高路口、路段的通行能力;四是进一步强化重要交通节点交通秩序的整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停靠、机动车非法运营等行为。

城市交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城市建设的速度,提升了城市形象,还切实改善了群众交通出行条件。按照“整合城市交通路网,强化交通集散功能,提升交通服务水平”的思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炜

两江大桥交通安全论文 篇3:

浅论高州市鉴江大桥加固工程实践

摘 要:近年来修建的桥梁由于受到施工、设计和材料等方面的影响和局限,不少桥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加上不能适应现在交通量飞速增长,使得旧桥检测和旧桥加固技术显得非常迫切。本文就高州市鉴江大桥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大桥加固工程中的桥面铺装改造、中横隔板加固等技术在桥维修加固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大桥加固 施工注意事项

一、工程概况:

高州市鉴江大桥全长256m,为3×20m预应力砼空心板+3×30m预应力砼T梁+5×20m预应力砼空心板。该桥轴线与水流方向呈45°。桥面为15.0m+2×1.75m。该桥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于1992年8月动工兴建,1993年4月竣工通车。

二、桥涵设计标准

1.设计荷载:汽车-超20,挂车-120。

2.桥面宽度:15m+2×1.75m。

三、桥梁结构设计

根据《检查报告》,目前该大桥的主要病害为桥面出现较大面积的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并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主跨横隔板湿接缝开裂,重车通过时发生相对错动;空心板铰缝开裂,出现渗水现象。桥梁下部结构良好。因此,该大桥的病因为横向联系刚度不足或失效引起桥面纵向开裂,桥面铺装混凝土和更换伸缩处的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致使桥面出现多处横向裂缝、混凝土破碎等现象。

1.桥面铺装改造

根据《检查报告》的描述,30米跨桥面铺装出现严重的纵向裂缝外,20米跨的桥面铺装也普遍存在纵、横向裂缝或者龟裂现象,有必要对全桥的桥面铺装打掉重做。重做的桥面铺装采用C40钢纤维砼,其抗折强度为5MPa,铺直径ФR12mm间距10×10cm的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钢筋级别CRB550,强度标准值550MPa;钢纤维砼的钢纤维含量为50kg/m3,采用剪切型钢纤维,长度32.4mm,断面0.42×0.82mm,抗拉强度370MPa。为提高桥面铺装砼与梁板的结合能力,于桥面板植筋,直径Φ12,植入桥面板深5cm,用建筑结构胶粘结固定,间距50×50cm。

2.中横隔板加固

根据《检查报告》的描述,该大桥30m跨T梁“横隔板两侧全部发现有竖向裂缝,裂缝位于湿接缝的施工缝处,竖向通长开裂,裂缝宽度在0.30mm~0.41mm之间。当桥面有重车经过时,裂缝两侧发生相对错动。横隔板端部未发现裂缝。T梁间的湿接缝局部发现有纵向裂缝,观测到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13mm,并伴有白色析出物。因此,30m跨T梁桥面出现纵向裂缝的根本原因在于T梁的横向刚度受损严重,必须对横梁采取加固措施。考虑到本桥跨横隔板设计配筋相对较少,如用打掉湿接缝砼重浇的做法,一是本身配筋不够,二怕新旧砼接触面结合不好,因此采用粘贴钢板加螺栓固定的加固方法。

3.伸缩缝改造

由于现有伸缩缝局部破坏严重,周边砼裂缝较多,个别伸缩缝由于安装不当,缝宽超值(顶紧或拉断橡胶带),加上桥面铺装厚度及横坡改变,因此,所有伸缩缝都需进行更换。

4.栏杆、人行道及灯柱改造

栏杆柱、扶手、栏栅等混凝土保护层碳化严重,钢筋外露,个别扶手被撞断,灯柱是后来加上去的,位于人行道中间,影响行人。根据“评审意见”,也列入改造之中。栏杆改为较轻的不锈钢栏杆,灯柱移至欄杆平面内,人行道铺彩色人行道砖。

四、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及有关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施工前认真阅读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并结合图纸尺寸进行复核。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中横隔板加固用材料要求

所用锚栓及钢板为16锰钢,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建筑结构胶的力学指标不得低于下表值:

2.桥面铺装施工

全部凿除旧桥面铺装砼,充分凿毛T梁板面(或空心板面)砼,使表面粗糙,露出砂、石。按设计植入抗剪钢筋,先钻孔、清孔、吹干,注入植筋胶植筋。植筋完成后,安装焊接带肋钢筋网,钢筋网以抗剪钢筋为定位固定支撑,务必绑扎牢固。梁板面冲洗干净并涂三遍无机水性密封防水层后,再浇筑新的桥面铺装砼。

3.T梁中横隔板加固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

(1)T梁中横隔板加固采用满堂支架施工

(2)螺栓孔放样并钻孔

①按施工图孔位在混凝土粘贴面上放样,为防止孔位碰上钢筋,先用钢筋

探测器探测,如有钢筋可适当移动孔位。按孔位钻孔。

②按混凝土粘贴面上的实际孔位在钢板上钻孔。

(3)对贴钢板处的混凝土表面处理

①全面凿入表面2~3mm深,以露砂、石新面。并要求贴钢板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2mm,如超过,需打磨平整。

②表面碳化或松散的混凝土必须凿除。

③对混凝土面有凹槽,深度大于3mm的用环氧树脂砂浆抹平。

④用无油棉丝醮丙酮擦拭混凝土粘合面,除去油污,并保持干燥、清洁状态。

(4)钢板粘贴表面处理

钢板粘结面表面必须处理,可用喷砂或平砂轮打磨除锈,直至出现金属光泽,并用无油棉丝醮丙酮擦拭钢板粘合面,直到用新棉丝醮丙酮擦拭后不见污垢为止。

(5)配制建筑结构胶

按设计技术要求和施工操作时间配制建筑结构胶。

(6)横隔板裂缝灌胶

①裂缝口凿毛、刮刷、缝内灰尘吹清、吹干、涂抹密封胶、压刮和养生。

②注浆器,自下而上进行,压力由小到大,一般最大压力0.6MPa,稳压3分钟,关闭进浆阀门,待浆在受压状态下凝固。

(7)钢板粘贴及螺栓固定

①选择晴朗、干燥天气施工。

②将新配好搅拌均匀的建筑结构胶紧密、均匀地分别涂抹在混凝土和钢板

粘结面上,使之中央抹胶厚度达到3mm,四周可薄些。

③ 安装钢板,插入螺栓,迅速拧紧螺栓,使钢板与混凝土紧密粘合,挤出多余的建筑结构胶。

(8)外露钢板除锈防护

钢板外露部分防锈处理,可采用F53-1酚醛树脂防锈漆,涂刷两片。涂刷前用丙酮擦去油污,呈现金属光泽,并保持干燥,再涂刷防锈漆。之后再涂一层灰色防水漆,可采用F55-1酚醛树脂耐水漆。

4.空心板铰缝补强施工

第8孔空心板铰缝开裂,于空心板面铰缝处铺垂直铰缝的Φ12。凿开旧桥面铺装后,检查铰缝混凝土是否有松散、裂缝、或强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如有,则凿除重新浇筑。另外,第3孔按竣工图是空心板结构,如有第8孔类似情况,也需作同样的处理。

5.栏杆柱、灯柱座施工

①栏杆柱座

栏杆柱座为原有栏杆柱的预留槽,拆除原栏杆柱后,将预留槽5个面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混凝土渣,洗刷,定位钢板及预埋钢筋,在预留槽充分湿润的状态下浇筑C30微膨胀混凝土,务必密实。

②灯柱座

灯柱座为原有栏杆柱的预留槽,拆除原栏杆柱后,将预留槽底面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其余4面的混凝土凿去钢筋保护层,露出钢筋与本设计的N1、N2钢筋焊接,清除混凝土渣,洗刷,定位钢板及预埋钢筋,焊接钢筋,在预留槽充分湿润的状态下浇筑C30微膨胀混凝土,务必密实。

6.施工期间对车辆通行的要求

为保证新铺桥面混凝土和30mT梁横隔板加固的质量,桥面改造和横隔板加固期间,桥上禁止机动车通行,机动车可绕道通行。

五、高州市鉴江大桥加固工程完工后,大桥面貌焕然一新,恢复了运输功能,改善了交通状况。通过该大桥加固工程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旧桥加固是较复杂的工程,应高度重视,谨慎进行。选定加固方案应先对原桥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研讨,提出多个方案进行比较论证,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方案。在施工中要加强对结构的观察,做好交通安全工作,防止事故发生。高州市鉴江大桥加固工程的顺利完成,可为今后同类型桥梁的维修加固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树仁,王宗林编著.《桥梁病害诊断与改造加固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

2.侯发亮编著.《建筑结构粘结加固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邹 平

上一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发展软件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