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人员绩效考核论文

2022-04-21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大到国家军事教育的发展小到消费者的购物方式,都因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当今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与传统图书馆采编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不再要求工作者对图书采编进行手工操作,而是采用了自动集成系统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分类采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采编人员绩效考核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采编人员绩效考核论文 篇1:

对党报采编人员绩效考核的思考

推行绩效工资,是新一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头戏。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紧密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结果的体现。

在传统意义上,党报属于事业单位,然而多年前,绝大多数就已实行企业化管理,人事管理在绩效工资方面走得比较超前,在观念上党报工作人员已经普遍接受这项制度。有这样好的基础,党报在实行绩效工资时,有条件走得更超前一些,不再囿于绩效工资标准、考核方案的制订,而是可以借推行绩效工资之际,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以便更有效地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使党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人力资源的制高点。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能充分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否则就可能挫伤他们的工作热情。如何使考核方案更有益于党报的事业发展?如何使绩效工资推动党报的人事制度改革,发挥杠杆效应,更大限度地释放采编人员的正能量?

考核量化标准应遵循新闻采编规律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报纸越来越厚,用稿量日益增多。可是,总编辑仍时常为版面缺乏好稿而挠头,也为没有好的版面策划而犯愁。这种焦虑心态体现在绩效考核方案中,就是给采编人员定下高额稿件和版面任务。记者和编辑为了完成考核分值,疲于奔命,以至于一提起考核,大家就有莫名的恐惧感。

真正让大家接受的绩效考核应该充满人性的关怀,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给员工的感觉是温暖如春,成就自我价值的。不好的绩效考核会让员工莫名地恐惧;好的绩效考核不仅不会令员工恐惧,而且会使员工不由自主地激情迸发,昂扬奋进。最关键之处在于绩效考核量化标准要遵循新闻采编规律,一切以有利于新闻实践为出发点。

以新闻采访为例。记者采访的流程包括多个环节:获取新闻线索、联系采访对象、确定采访提纲、实地采访、整理采访笔记,然后开始写稿。比较单一的会议采访、动态信息采访,记者可以当天完稿。稍微复杂些的事件、人物采访,就可能需要好几天,这还得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要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如联系不上合适的采访对象或受访人不配合,整个采访活动就可能耽搁下来,记者需要再寻他径。几个来回后,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就过去了。在采访工作中,这样的遭遇经常发生。但很多党报的考核方案中,一味地要求记者完成高额写稿任务量,而不顾及采访过程的具体情况。记者虽然能够按期提交稿件,但交上的稿件比较粗糙。

因此,在考评制度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采访部门的自身特色、不同记者的采写能力和特长,制订多种考核套餐,供大家选择。这种分类、开放的套餐式考核方案比“一刀切式”的管理考评体系更科学、更人性化,可以更好地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记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采访风格以及近期的选题方向,选定相应的套餐,不再为追求发稿量而东奔西跑,而留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精细化的专题采访,从而把最好的稿件奉献给读者。

以绩效考核为支点,推动职称回归本义

职称的本义是岗位管理工具,但在一些地方党报,职称异化为涨工资、增奖金的福利待遇,以致出现一个背离现象:评聘职称时大家为争职称争先恐后,评上以后,绩效工资随之兑現;但同时“车到站船靠岸”的想法也会在评聘成功者的内心萌生,从此不再积极采访、写稿、编稿。这样的现象在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中比较普遍。

职称评聘本应起到激励作用,但结果适得其反。导致职称评聘产生效应背离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实现对员工的岗位动态管理,职称晋升与绩效考核脱节,日常绩效考核对职称的岗位管理缺乏约束力。

如何使采编人员在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继续保持活力?笔者认为,应变静态的身份管理为动态的岗位管理,实行以聘任期绩效目标考核为核心的职称评聘动态化管理机制,把对采编人员的日常绩效考核与职称评聘、续聘紧密衔接,最终形成以聘任制为基础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建立这样的机制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采编人员的积极性,给钻研业务的年轻人提供展现技能的机会,也给成绩平平但已进“高级职称保险箱”的采编人员敲响警钟,既可防止采编人员获得较高职称后失去进取动力,也能让采编人员对照考核找到差距。

动态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采编人员在一个聘期内,应该完成什么质量的稿件、版面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第二部分是考核日常采编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兑现一定比例的绩效工资;达到聘期既定目标的,再兑现其余部分的绩效工资。对动态考核不合格者,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罚直至降低聘用等级。

动态考核管理使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得到深化和细化,打破采编人员取得高级职称以后停滞不前的“高原现象”,会进一步加大采编队伍的良性竞争,激活采编人员内在的潜力,促进采编队伍素质的提高。让大家认识到如果没有真正扎实的工作业绩,即使取得高级职称的任职资格,也极有可能在动态考核中遭到淘汰,进而激励更多的采编人员把精力放到认真工作干出实绩上来。

依托绩效考核,打破养老金“大锅饭”

按道理,养老金是一个人在几十年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结果。工作业绩好,收入高,退休金相应水涨船高。但是事业单位现行的养老金制度留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退休前一年取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养老金与退休前十年取得高级职称的相差无几。这对后者明显不公平。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在于实施绩效工资之前,我们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评估一个人的日常工作效益,以致在这个人退休时,他的工作效益积累情况是本糊涂账。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我们可以借鉴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测算出绩效工资的累加结果,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基本养老金所对应人群的收入受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影响,参保人员的缴费水平也忽高忽低,所以职工每一年的缴纳额经常浮动。社会保障部门将一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进行一年一年的累加,然后对总数做加权处理,乘上一个系数,就得出这个人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

绩效工资也会因为绩效考核而经常发生变动。借鉴基本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把每个人的绩效工资年年累加,再乘上加权系数,就能测算出一个员工的养老金数额。其中,在高级职称岗位上工作时间越久,绩效工资的累加额就越大,养老金数额也越大。

前文说过,党报在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方面行动比较早,在打破养老金“大锅饭”方面,完全有条件先行先试,在操作中,依托日常稿件和版面考核,对职称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动态管理使绩效工资发生浮动,将不同时间点上的绩效工资累加,这时,我们会看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通过这种方法,每个人的养老金水平会因为工作业绩不同而体现出差异。

(作者为吉林日报考评办公室新闻阅评员)

作者:王大壮

采编人员绩效考核论文 篇2: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对策

摘 要:互联网的普及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大到国家军事教育的发展小到消费者的购物方式,都因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了质的变化。同时,当今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与传统图书馆采编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不再要求工作者对图书采编进行手工操作,而是采用了自动集成系统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分类采编。并对采编业务进行外包, 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采编工作成本得到降低、而工作人员的人力成本得到空前解放。由此可以看出,结合互联网的采编工作,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读者的阅读需求,让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检索与寻找,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减轻了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图书馆的智能化与全面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变化;对策

一、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内容的变化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人类正在逐渐迈入信息资源高度出现、共享的时代,随着UGC、PGC、OGC的不断发展,当下信息呈现具有信息载体高度多元化、生产方式高度分散化、信息传递高度快速化、内容生产比较无序化的特点。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讯息,每一种媒介技术的产生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技术蓬勃的当下,技术变革、人们具体的操作方式的转变,使得图书馆的具体采编工作发生了如下变化:

1.采编对象的变化

传统意义下的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主要是图书馆采编工作者通过相应的步骤对纸质图书的采编。其采编对象显而易见为纸质图书,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纸质图书早已不能满足高校读者的需求。当今时代下的年轻人渴求通过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最全面、最准确的资料,其对纸质图书的检索与寻找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并且其要获取相应的数据就必须要到图书馆相应的位置才能找到对应的图书,这对于读者来说较繁琐。且大量的图书资料都是在网上可以进行搜索与寻找的,这就凸显出了图书馆的不足之处,而高校图书馆要想进行下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就要扩散采编对象,增加对电子图书以及数据资料的采编,这也就要求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对象重点要从对纸质图书的采编转化为更符合当代年轻人需求的电子图书的采编,而网络上的电子图书虽然全面但真伪难辨,其真实度与可靠度更有待考究,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为采编对象的转变提供保障同时也为高校读者提供最可靠的资料来源。

2.工作方式的改变

所谓的工作方式的改变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对图书采购方面的改变,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是通过对所需书籍的收集与整理,确定所需书籍类别与列表。接着联系相应的出版社进行采购完成的。这种传统的图书采购方式使图书的收集与收藏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为在与出版社和相关单位的合作关系中不仅会有各方各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终止合作的风险,且其图书的全面性也是有待考量的,其价格更是没有比较的方式,这样不仅增加了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成本,也使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全面性受到了限制。而新形势下的图书采购,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上进行筛选与购买。这样,不会涉及与出版社和相应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了合作终止的风险,其更可以在众多的供货商之间选择价优质高者。这为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为节省采购成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工作内容的改变

上文中我们曾提到,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图书进行收集、分类、加工、编码、标引等完成的。其所需要的人工量巨大,采编成本较高,费时费力。且对相关读者而言,检索较为复杂。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采编技术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当今时代下的图书馆工作者在进行图书的收集与分类,已不再需要传统的手工数据收集。而通过简单的数据库搜索与大数据分析,就可以完成书籍的收集与分类,在进行编码与标引时,更可以通过增加下载与分享等操作手段对相同版本的纸质图书进行电子查找与下载。这不仅便利读者检索步骤,使不需要纸质图书的读者随时随地的下载电子图书,节约了读者时间,使读者能更高效的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搜索到自己所需圖书。这种工作内容的改变,不仅方便了读者,更方便了工作者。其对工作者工作量的减少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减少了高校图书馆的人工成本,促进了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4.工作理念的改变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者来说,传统的工作理念是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图书采编工作,其对图书需求与图书广泛性方面的服务是相对匮乏的。这也就导致了经常会出现读者所需图书在图书馆内是检索不到的情况。降低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与感受。而在新形势下,融入了互联网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已不是以对信息的采集,编辑等为主,其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应转变为如何更好的了解当今高校读者的需求,因为传统的图书采编工作已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要想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就要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提升图书馆的库存量。只有更全面的掌握了读者需求,才能使图书馆的完善性与广泛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5.技术水平得到完善和发展

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数据库等与网络相关的程序相继得到建立,也对传统的采编工作进行了颠覆,既使得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了减轻,又提升了采编工作的工作效率。为广大学生、学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运用数据库对采编工作进行整理,广大学生、学者不用再依靠过去的图书查阅方式及逆行资料的搜集、查阅。而是在搜集所想要的学习资料时,可以依靠互联网技术,快速的对所需资料进行查找,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也可以通过数据库,对所需资料进行下载或者订阅,使得流传的学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6.图书采购方式发生的变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万物互联互通,电子商务在此背景下实现蓬勃发展,传统的预定、购买的方式变为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发生改变的还有采访的操作方式,当下大多数图书馆都是通过电子数目的方式,来完成图书订单的采购。采购方式的转变使得图书的订购程序得到简化、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二、在业务外包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图书馆采编工作业务外包在我国部分高校属土官开始实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现象已成为一种趋势。采编工作业务外包也为图书馆采编工作带来了变化,具体如下:

1.降低了采編工作的工作成本

高校图书馆外包业务兴起的一大原因就是资金短缺,而图书供应商的管理模式却是成本核算、规模化经营的方式。图书供应商对于采编业务的投入往往低于高校图书馆。图书供应商为了获得订单、抢占市场。经常会在提交投标文件时给出许多优惠政策,提供很多配套服务。据调查显示,通过吸引图书供应商来公开投标的方式,可以节省约四分之一的经费,这样就可以使得高校图书馆经费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的弥补。

2.解放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

编目标引工作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是一项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因此采编部门是高校图书馆业务精英的聚集地。而采编业务外包和联合编目机构的诞生,使得图书馆采编业务社会化进程得到推动。一般而言图书馆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团队来进行编目工作,他们可以很好的承担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这样,高校图书馆就可以将原本在采编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调拨和配置,合理的利用人才,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3.难以保证图书分编和馆藏的质量

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且高校读者对于图书馆的要求比较集中,这就使得各个高校的图书馆都各具特色。高校图书馆在对图书进行分类时,既有按照《中图法》的要求,又要根据学校所设学科的情况来进行图书分类工作。但承包商对于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不如图书馆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在分编图书时对于各个高校的办馆方针和服务宗旨难以体现,且承包商是以营利为目的,他们往往会添加一些利润率大的图书,而且学校需要的图书,影响馆藏图书的质量和时效性。

4.使得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的依赖性得到助长

将采编业务进行外包,图书供应商代替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完成专业性的技术工作,长此以往,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便会对供应商形成依赖,从而削弱了采编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中,采编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有:专业的采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校图书馆的馆史、馆藏以及图书馆特色;图书馆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依靠具体的业务实践和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图书供应商介入采编工作,使得采编人员的业务实践减少,并有可能降低采编人员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的热情。

三、新形势下改进图书采编工作的对策

从上文了解到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和采编业务外包不断完善, 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带来了很多变化,使得采编工作的发展得到提升。在当下,若想提升高校采编工作的质量,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了解读者需求完善图书库存量

上文中,我们提到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工作理念的改变,就要加强了解读者需求,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共享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也正是信息共享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上包罗万象的图书应有尽有,读者对一些图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比如说,一个学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广告设计非常感兴趣,那么他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广告设计类书籍,完成对广告设计的了解与自学。这也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要尽可能的丰富,尽可能的广泛,同时也要求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者,在进行图书的采编时要对关键词加以突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方便检索。另外,要想真正的了解读者需求,除了通过传统的对图书借阅率以及书本流通程度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增加问卷调查式的系统填写。具体的,可以通过在读书检索系统中添加功能,在出现“未检测到相关图书”时,返回到“填写你所需要的图书”。这样相关的采编工作者,通过定期的整理就可以发现读者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图书,也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了解读者需求,才能在有限的经济预算内尽可能的有目的性的完善图书库存量,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2.提升采编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上文中我们所提到的,将互联网的发展融入到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中是顺应时代发展之举,这对采编工作者的要求也就在不断的提升,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多为机器似的、重复式工作,他们不需要创新,也没有结合时代发展对图书采编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而新形势下,结合互联网发展的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重复施工,他还需要采编工作者对图书信息和相关管理技能相比之前了解的更为准确,甚至说,他还要求某一个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要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咨询与引导服务。同时不可忽视的还有采编工作者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要到熟练的程度。具体的可以对图书馆的采编工作者进行专业分类,从而增加进一步的培训,使其达到相对专业的程度,与此同时,还要定期请更为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对图书馆采编的工作者集中进行更为准确的信息技术培训,只有这样不断提升采编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才能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完善对采编人员的考核制度管理

为什么说完善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者的考核制度管理是改善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因为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是一份主动性比较强的工作,工作速度的快与慢,工作质量的高与低都没有一个完整的衡量制度,这也就间接导致了高校图书馆的采编人员凭主观性情感在工作,不考虑工作进度不考虑绩效,这对图书馆的发展而言是没有一点正面、积极作用的,所以在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方面,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当然这里的绩效考核制度与传统的销售行业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它不要求采编工作者靠量取胜,而是要求采编工作者靠质量取胜。具体的图书馆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图书馆未来的长远发展,制定详细的采编考核制度,比如说让工作者洞悉读者需求,分别收集图书馆所需图书名单,最后下载量大借阅度高的图书的收集者为绩效高者,这种完善考核制度管理的方式可以大大的促进图书馆采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图书的同时做到了对图书采编工作者的督促,极大地促进了采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学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控制好外包业务的风险

外包业务会给图书馆带来图书质量风险,如何控制风险是图书馆外包业务的首要任务。因为其关系到图书馆作为信息中介者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因此,图书馆对外包业务的承包商进行择优合作,引进承包商的竞争机制,对承包商进行等级评估,考察其运作机制与财务状况及关键工作人员的资料,掌握承包商的业务能力,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质量风险问题。合同是最好的约束,采用合同机制保障自身的利益。图书馆应在合同内容方面加入监管条件,对承包商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避免因为监督不力造成低质量的图书问题。图书馆对承包商的意见与不同看法要通过协商解决,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沟通,避免冲突扩大化,减少图书馆的隐性成本的增加。

四、结语

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采编工作与传统的采编工作主要存在采编对象、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理念、技术水平及采购方式的转变,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也不断得到深化,这些改变无不促进了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进度,而要想结合新形势对图书采编工作做进一步的完善,还要求图书馆加强了解读者需求完善图书库存量、提升采编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以及完善对采编人员的考核制度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梅.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李思琪.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6

[3]张 超.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6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采编部)

作者简介:叶璟(1980-),女,汉,福建福州人,无职务,职称:中级、馆员,学历:大学专科,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

作者:叶璟

采编人员绩效考核论文 篇3:

新媒体时代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途径探索

摘要: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传统媒体形式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新闻传播速度的飞快提升,新闻采编人员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传统的新闻采编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新媒体时代下培养新闻采编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能够有效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新闻采编;融媒体;时效性;信息传播;能力提升

一、引言

融媒体时代下,媒体数量和主体发生变化,对新闻采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加强新闻采编能力是推动新闻采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媒体背景下,受众群体发生明显的变化,新闻媒体行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快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新闻采编人员,更好地发挥其专业优势。

二、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特点及现状

(一)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受众接收新闻信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报纸等形式,还可以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端接收信息资讯,提高新闻信息接收的时效性,受众从海量的信息中,可快速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新媒体时代下,逐渐打破了传统新闻信息接收方式,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特点。新闻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模式,为新闻行业提供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渠道,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加快提升新闻信息传播时效,确保受众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资讯。

(二)新闻信息传播的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发展下,新闻传播形式更加新颖和多样,尤其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可以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向受众传输事件现场的最新消息,受众可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并通过多元化渠道跟踪新闻事件,确保动态跟进新闻事件进展情况,同时,在多元化渠道的支持下,热点新闻消息会第一时间登上今日头条、热搜头条、网易新闻等,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采编效率,有效提升受众参与程度,并提高新闻信息传播速度,确保热点新闻事件以最快的速度发酵。

(三)新闻信息的碎片化特点

快节奏生活状态下,海量的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据不完全统计,当代人通过手机浏览信息的速度平均为3秒,也就是在一条信息上阅读停留时间为3秒左右,因此,新闻编辑在新闻信息内容编辑上,需要明确主题、抓住重点,确保新闻消息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新媒体时代发展下,人们阅读消息、浏览消息更加灵活、快速,可利用自身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新闻信息,包括乘地铁的时间、坐公交的时间等,因此,受众对新闻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确保打开一条新闻信息,可满足自身对新闻事件的了解需求。

(四)生活化、日常化特点

新媒体时代发展下,新闻行业编辑的新闻消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包括民生问题、时政热点问题等,便于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人们拿起手机时,可随时发现身边有趣的人和事,增强对新闻信息的认同感,同时,通过新媒体渠道发布的新闻信息,支持受众参与讨论和互动,新闻编辑可实时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回复,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反思,进而更好地调整新闻采编的内容和发布形式。

三、新媒体时代下培养新闻采编能力的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快速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更加多元。提升新闻编辑人员的新闻采编能力,可提升新闻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优化新闻传播效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新闻信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下,新闻采编形式发生了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了崭新的采编思路,应强化新闻采编人员对提升新闻采编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新闻信息的可读性、真实性,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阅读需求[1]。基于此,新闻行业加快培养复合型专业采编人员迫在眉睫,确保通过培养新闻采编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新闻信息采编、编辑、发布质量。

新媒体时代下,社会各界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保证新闻信息编辑完整性的能力,学会精准提炼信息,基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确保新闻信息报道具有一定的深度,全面提升新闻信息整合质量。基于新媒體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化,通过整合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为受众呈现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形式。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加快转变传统的新闻采编思维,跟上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推动新闻行业向新常态方向发展。

四、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新闻采编人员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性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采编能力,必须加强新闻采编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发挥“脚力”作用,深入新闻事件现场进行报道,第一时间采集事件现场相关数据资料,通过信息整合,高质量地将新闻信息编发出来,确保及时掌握新闻事件的舆论导向,避免不良媒体趁机炒作、干扰受众视听。例如,相关新闻工作者在交通事故现场进行报道时,需要第一时间获取事故现场重要的信息点,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现场照片通过微信等渠道传递到编辑部门,并通过现场网络连线的方式,解说交通事故现场的详细情况[2]。同时,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利用网络、小程序、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新闻报道,便于受众全面了解交通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从而有效发挥新媒体渠道传播优势,增加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

新闻行业在培养新闻采编人才的具体过程中,要不断增加采编人员对新媒体的认识,利用新媒体提升新闻信息传播速度,扩大新闻信息覆盖范围。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对采编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通过结合新媒体形式,更好地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二)提升和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的敏锐度和责任感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发展的形势下,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突破传统媒体局限,更好地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充分运用多途径获取有价值的采编信息。因此,新闻行业要求采编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洞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而丰富新闻采编内容,同时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将新闻焦点放在当下热点事件中,兼顾社会各个层次,确保在新闻采编内容上,体现对时下民生经济、民生热点的关注度[3],增强新闻采编内容的感染力。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极高的觉悟,充分发挥自身“四力”的作用,深入实地,全面洞悉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并挖掘事件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确保在独特的视角下,对事件进行剖析,确保后期的新闻报道满足广泛媒体受众的需求。

新闻行业要加快培养新闻采编人员的责任感,确保新闻报道鲜活生动。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忽视了新闻采编工作赋予其的责任感,在采编信息的过程中,没有核实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致使最终报道出来的新闻失实,影响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效果。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下,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始终保持崇高的职业精神,增强自身对新闻采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客观地开展新闻采编工作。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要独具慧眼,基于不同视角对新闻信息进行解读,引导正确的舆论,传播有价值的、正能量的新闻信息,确保在新闻信息中捕捉细节,直击新闻事件本质,积极拓展自身的思维,切实提高新闻价值[4]。

(三)培养新闻采编人员探索新闻真相的能力

当重大事件、社会保障事件、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发生时,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结合社会问题进行介绍,确保通过事件表面,探索事件的本质,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真相,提高新闻价值。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采编人员在发布疫情数据信息、介绍疫情进展的同时,深入剖析社会情感,挖掘重大事件背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迹,如医护人员奋战前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心抗疫的“战斗精神”,通过将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生动地呈现医护人员离别亲人、剪短长发投身抗疫等无数感人画面,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通过挖掘疫情背后的新闻事件,赋予新闻报道较强的感染力。

(四)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热情

新闻采编工作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依据和前提保证,由于当前采编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要想提升新闻采编工作质量,相关采编人员必须有较高的工作热情。新闻行业要加强对采编人员的考核,具体考察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专业技能的考核,点燃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采编人员工作的积极性[5]。同时,新闻相关行业要在定期安排的人才培训中,鼓励和引导采编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便于采编人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新闻行业要加快培养新闻采编专业人才,提升采编人员的洞察力、观察力、信息内容整合能力等;新闻采编人员要加快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尽可能从受众的角度剖析问题,充分考虑受众对新闻信息真实性的需求,确保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下,报道出有深度、有质量的新闻。

参考文献:

[1] 何中亮.电视台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途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0(13):139-140.

[2] 李萍.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培养与提高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20(12):146-147.

[3] 季雪旎.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的自我培养及提升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1):145+147.

[4] 周萍.新形势下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能力的途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2):167+169.

[5] 曾汝忠.新媒体时代: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之途径[J].传播力研究,2019,3(12):118.

作者简介:周博(1983—),男,湖南益阳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传播和发展。

饶磊(1988—),男,江西南昌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电视节目制作、媒介传播。

作者:周博 饶磊

上一篇:学校实施养成教育论文下一篇:电网企业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