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施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21

学校实施养成教育论文 篇1:

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徐州市小学师生对孝德和孝德教育的态度、学校实施孝德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及实施成效几方面对徐州市当前孝德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试图呈现徐州市实施孝德教育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当前实施孝德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孝德教育;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而正如《孝经》所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本文的“孝德”是指“孝道德”,它是中国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最典型的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和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不仅维系着家庭伦理、人际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涉及政治、道德、法律、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因此,孝德教育也成为弘扬中华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孝德教育,首先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人生道德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发展尚不成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加强对小学生孝德教育的落实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此,笔者希望从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内容、实施形式、评价及实施成效几个方面,对小学“孝德”教育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实施孝道教育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为深入开展孝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工具和实施

(一)调查对象

笔者选取了徐州市小学阶段通过分层抽样具有代表性的5所市区小学(重点、非重点)和2所郊区小学(重点、非重点)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卷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由于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识字能力有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等原因,本次调查只选取中高年级(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选取的小学按照研究对象的限定,从市区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共600名学生、76名教师,以及郊区2所小学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49名教师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与时间

此项调查以江苏省徐州市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市区学校5所,郊区学校2所,共计7所小学作为样本,调查于2015年3月至4月实施,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实施调查,获取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法所使用的调查工具是自编的《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主要包括师生对孝德的认识和态度、对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状况等内容。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情况

问卷的编制是根据2011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建议作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徐州市的具体情况编制而成。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包含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态度、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与方法、评价及实施成效等五个维度。

本次共发放学生卷800份,回收问卷790份,其中有效问卷787份,有效回收率为98.4%(数据采用Excel、SPSS22.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处理)。教师卷共发放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100%,对象包括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以语文和品社教师为主)、班主任及行政人员。所以本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可以真实有效地呈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现状,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及研究价值。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孝德的态度

关于(非)独生子女与敬亲情况

关于研究样本中(非)独生子女与敬亲的情况,如上表所示,笔者将学生问卷中“你是独生子女吗”“请选出三位你最尊敬的人?(多选题)”两项进行交叉分析。由统计结果可知,小学生选出的三位最尊敬的人中选择最多的是母亲,占样本总数的88.1%,其次是父亲,占83.9%,再次是老师,占76.2%,仅有4.2%的学生选择了直系亲属和老师以外的其他人,这表明该地区在对小学生尊敬父母长辈的认知教育上卓有成效。其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选择的选项差异最大的是父亲和奶奶(外婆),据此可推断,小学生的家长中,父亲和奶奶(外婆)在对待非独生子女的后代时最有可能差别对待;总体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敬亲意愿更强烈,这表明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需要对子女倾注更多关爱,并注重加强对孩子的孝德教育。

关于学生与家人的相处情况,有69.71%的学生能够记住父亲和母亲的生日,有85.19%的学生每次都能温和有礼貌地与父母对话;有81.72%的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很亲密,能和父母经常聊天沟通;有91.76%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孝敬父母长辈,从整体看,在各题的回答中选择正面选项的人数均高于60%。在所有的非正面回答中,有17.2%的学生对父母两人的生日都记不太清楚,13.1%只记得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显然对父母基本信息的了解还很不够的学生仍然占有一定比例;有15%的学生和父母关系一般,偶尔才会交流沟通,有3.3%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存在较大的问题;有14.8%的学生不注意与父母说话;有4.21%的学生认为孝敬父母得从中学或者大学开始,甚至4.03%的学生认为等自己赚钱以后才应开始孝敬父母,对孝敬父母的认识或理解明显存在误区。

关于孝敬父母长辈的说法,分别有43.0%和27.2%的学生选择了“不管他们什么样,我都尊敬他们爱他们”“帮他们做点事就是孝顺,不一定要送东西才孝顺”这两种说法,他们对“孝”的理解没有错误;有27.5%的学生认同“我还小,好好学习就是孝敬他们”这个说法,片面地认识了“孝敬”的含义;还有2.3%的学生不认同以上任何一种说法。以上统计结果总体上表明在尊敬和关爱父母的行为养成教育上,该地区的孝德教育行之有效,但是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冲突和矛盾,孝德教育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二)师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

教师对孝德教育的认识是决定孝德教育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条件。关于对孝德教育实施的态度,在有效问卷中没有教师不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依次为重视(占43.2%)、很重视(占34.4%)、比较重视(占22.4%)。这表明该地区教师在态度上对孝德教育普遍表现出支持,但是他们对孝德教育的具体理解存在个体间的差异,需要对孝德教育理论及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认知。至于对其所在学校孝德教育的开展情况,有41.6%的教师认为相关活动很丰富,有48%的教师认为一般,仅有10.4%的教师认为活动比较缺乏。关于学校孝德教育工作的重点,69.1%的教师认为当前应放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上;其次是孝德意识,占39.0%,最少的是学科渗透,仅占14.6%,这从侧面反映了孝德教育的实施仍旧受到传统观念的干扰,教师更趋向于将孝德教育置于课堂教学之外。

关于学生对孝德教育开展的认识,有85.18%的学生觉得应该开展关于“孝”的班会或者课外活动,学习“孝”的品德;13.51%的学生认同“看情况吧,如果课业不紧张可以开展”选项;认为“不应该,没有必要”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31%。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孝德教育比较支持和期待,这为我们以后进行孝德教育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

关于学校孝德教育的内容,笔者界定出感恩父母、孝亲敬长、励志修身、报效祖国等四个维度,其中分别有86.2%的教师和62.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感恩父母方面的教育;有78.7%的教师和50.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了孝亲敬长方面的教育;有61.7%的教师和33.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开展的孝德教育中包含励志修身内容;还有35.8%的教师和15.8%的学生则表示学校孝德教育中包含了报效祖国的内容;此外,仍有6.7%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校没有开展与“孝”相关的教育。由此可见,师生在共同参与孝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学生对“孝”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教师中仅有35.8%的教师认为孝德教育中包含报效祖国内容,表明教师群体本身对“孝德”的理解比较片面,甚至存在误区。

关于学科教材中孝德教育的内容充分与否,有83.9%的学生表示在课本上就有读过关于“孝”的故事,11.42%的学生只在课外书中见过,4.68%的学生竟然觉得自己没看过关于孝的故事、完全没有印象。在这同时,分别有22.4%和64%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有关孝德文化的内容充足和比较充足,仅13.6%的教师认为教材中孝德内容寥寥无几。而事实上,在苏教版语文和品德教材中,从低年级开始就都有与“孝”相关的课文篇目,教材上有关孝的故事不在少数,该结果显然反映出该地区小学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不足,尤其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需要反思和改进,这也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

关于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开展的形式,有65.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呈现(如:课堂中看“孝”相关的节目或者故事)最有效,其余按比重大小依次为:知识积累(如:课外读写有关“孝”的文章,收集“孝”的名言、诗词、故事),占42.1%;活动参与(如:开展以“孝” 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活动),占36.8%;文化宣传(如:做关于“孝”的黑板报或者手抄报),占36.8%;其他,占9.1%;教师则有80.5%认为是文化宣传最有效,有62.6%的教师倾向于选择课外孝德知识积累,选择活动参与的教师则占41.5%,选择多媒体呈现的教师相对最少,占34.0%,另外还有4.7%的学生认为还有其他途径或形式。

从统计结果看,学校孝德活动开展形式较为多样,但教师和学生对其真实有效性的看法存在差异。

(五)评价及实施成效

1.评价

在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评价上,调查结果显示,有34.1%的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日常在家表现的评价;48.3%的学校会在特定情况(节日、活动)下对学生的在家表现进行评价;17.6%的学校对学生孝德养成没有建立任何的评价机制。学校主要通过家长会、反馈表、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孝德行为的养成进行了解和评价。有的学校会将学生的在家表现与在校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和总结表彰,奖励孝德行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优秀榜样,带动全体学生。

关于对教师孝德教育组织和教学情况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校对教师所教课程本身、教师角色本身、相关活动组织情况等方面的评价上。

2.实施成效

关于孝德教育的实施成效,师生的反馈情况如下:

有27.2%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5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比较重视孝德教育工作,有13.6%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学校对孝德教育工作不重视的教师仅占3.2%;有47.2%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各项孝德教育活动实效性好,有20.8%认为很好,有28.8%认为一般,有3.2%认为不好,这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孝德教育工作得到了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且实效性较好。

学生有68.67%的比例认为学校开展的孝德活动对自己有较大影响,其余则认为学校没有开展孝德活动或者活动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此外,关于教师的教育或指导,有57.4%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有帮助,24.1%的学生认为这些教育或指导可有可无,18.5%的学生则认为老师没有进行相关指导。

显然,教师和学生在对学校孝德教育的评价意见上存在一些分歧,对学校孝德教育实施情况不够满意的声音更多的来自学生。因此,学校在开展孝德教育活动时,应当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注意强调对学生意见及感受的反馈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完善孝德教育的落实。

四、讨论与建议

1.徐州地区的小学师生绝大多数能够认识到孝德在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和提倡孝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态度上十分支持学校孝德教育的实施,这为孝德教育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徐州地区的小学在实际教育教学上对孝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突出孝德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师生对孝德教育的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付诸之间存在矛盾。

3.徐州市小学教师群体中的大多数对“孝德”的认知不够深入,加大对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4.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教材和活动内容都较为丰富,但各小学对现有孝德资源的开发还很不够,有待加强挖掘和利用。在孝德教育开展的途径、形式、方法等方面,学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涉猎,但无论是对活动开展的规模、频率还是活动的实施成效的评价,都反映出教师与学生在认识上始终不够一致,这表明学校孝德教育开展的实效和成果有限,孝德教育的实施还有待深入探索实践,任重而道远。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徐州市小学孝德教育的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完善孝德教育应注意如下几方面:(1)正确、全面理解孝德内涵,辩证地弘扬传统孝德,科学地进行古为今用;(2)重视对一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3)建立完善的学校孝德教育评价体系,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孝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孝德教育是我们中华儿女一生中的重要一课,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迎难而上,求真务实,使孝德教育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田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维度[J].新乡学院学报,2014(09):10-13.

[2]胡平生,陈美兰.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编辑 李建军

作者:吴怡

学校实施养成教育论文 篇2:

构建中职女生自主发展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究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职学校实施高素质女生培养教育对策:尊重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女生教育优先,整体规划高素质女生培养工程;分层次、分年级系统构建高素质女生培养目标、内容体系;开发高素质女生培养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以环境文化建设为基地,以学生社团建设为重点,以校园文化舞台为平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素质女生培养;“法治”与“德治”并重,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构建学生心理校园三级防护网络,创建文明和谐班级和文明星级宿舍,关爱特别女生和弱势女生,促进女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女生教育;自主发展;体系

岁月流转,女子教育问题在人类追求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日益凸显。进入二十一世纪,女生教育被视为世界教育改革的十大浪潮之一。从“女子教育”发展到“女生教育”,一字差别,代表的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反映了教育焦点从女子“为什么”要接受教育转变为女子要接受“怎么样”的教育问题,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转变为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即由关注“量变”发展为关注“质变”。“中职学校高素质女生培养研究”这个课题顺应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女生教育研究大多集中在各级各类女校,男生合校情况下探索女生教育的不多,而能够全面、系统开展女生教育研究并形成有实践探讨价值的高素质女生培养模式的普通中职学校尚未发现。笔者立足本校,结合工作实际,从2007年以来一直进行着构建中职女生自主发展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究。

一、构建高素质女生培养目标内容体系

高素质女生培养目标体系包括总体目标、分层次递进目标、分年级递进目标。其中总体目标是要把中职女生培养为具备积极向上人生态度及自信心的人格健全、行为规范、气质优雅、心态阳光、技能过硬的新时代高素质女性;分层次递进目标首先是要培养中职女生做“幸福家庭人”,然后是要培养中职女生做“合格社会人”,最后才是要培养中职女生做“成功职业人”;分年级递进目标则是培养中职女生一年级成为自信进取的女生,二年级成为理性优雅的女生,三年级成为成熟乐观的女生。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高素质女生培养的总体内容可以概括为“1234567”口诀。即:抓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一个关键;围绕“活力生命” “和谐人生”这两个主题;突出“三德”规范(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五美”追求(语言美、行为美、仪态美、心灵美、环境美);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婚恋家庭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生命感恩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六类教育;引导正确处理与老师、与同学、与同事、与上级、与男性、与父母、与自己这七种关系。各专业各年级各学期的阶段内容在目标体系指引下根据总体内容进行规划安排、组织实施,各有侧重,既反映普遍性,又体现特殊性。

【典型个案】

女子礼仪队的成长:

中山中专女子礼仪队,成立于1999年4月,由于礼仪队女生必须接受音乐欣赏、舞蹈欣赏、时装表演、文学欣赏、接待礼仪、社交礼仪、母性教育等课程的培训,经常参加中山市许多大型活动的接待工作,所以礼仪队的女生目标比较远大、自控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强、男女生交往很健康,工作之后能力很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这表明女生素质提高后,即使令学校棘手的诸如男女生交往过当等管理问题也能得到较好解决。在2010年7月,我校女子礼仪队获得广东省中职学校优秀学生社团成果评比一等奖。

二、开发高素质女生培养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高素质女生培养除了受先天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受后天教育环境因素的作用。中职学校必须坚信,高素质女生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而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进行女生素质培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如前所述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女生除去课堂的专业及文化学习之外,课外大量时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为了引导女生关注更有意义、更能提高自身内涵修养的精神生活,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引领崇尚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女生,学校成立女生工作委员会,开始了女生素质培训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经过近四年的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和修改完善之后,已基本建立了颇具我校特色的女生素质培训课程体系。

为了使该培训课程计划落到实处,学校实行女生培训登记考核制度,规定每个女生每学期至少要参加两门必选课程的学习培训并考核合格,未能达标将直接影响个人操行学分,毕业前共完成十门以上培训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女生,学校颁发《女生素质培训合格证书》,同时计算3个选修课学分。自女生素质培训课程开设以来,深受女生追捧,她们积极性很高,踊跃选课,准时到位,认真听课。通过访谈学生发现,她们喜爱这类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每学期都会进行课程满意度测评,所选课程都是自己喜欢的并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二是读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除文化和专业技能学习之外,还有充足闲暇时间,选了这些课正好能将这些时间利用起来,既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素质女生培养

第一,要以环境文化建设为基地,发挥女生示范带动作用。女生普遍天生爱漂亮、爱干净、爱整洁、爱文学、善于口头表达和手工细活,同时中华女子素有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以环境文化建设为基地,一方面能发挥女生优势带动男生,另一方面能通过互动效应凝聚女生的更大优势。为此,要重视让女生成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文化”活动以及广播站、电视台、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主力军。在加强班级、宿舍文化建设中发挥女生比例大的班级教室、女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坚持每年开展新生班级教室、宿舍文化设计布置比赛;在开展书香班级、阅读之星评选、建设班级图书角等活动中注重树立女生典型;在以重大活动、纪念日、节日为载体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以及入学军训、每周升旗仪式、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常规活动中,有意识让女生扮演重要角色;要广泛发动女生积极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广东省“明理、立志、勤学、成才”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及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

第二,要以学生社团建设为重点,优先发展女生为主的社团。在指导教师、经费、场地、时间、内容、管理等方面给予校礼仪队、青年管乐团、学生校园电视台、街舞社、吉他社、文学社、辩论队、DJ社、环保社、读书社、“阳光心晴”社、DV社、英语歌曲社、剪纸社、烹饪社、茶艺社、手工社、编织社等较多女生参与的社团更有力的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品牌社团建设;在对外交流、校内展示、资源配备、规范管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用等方面,大力扶持壮大广受女生欢迎的新生社团。通过组织社团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以及优秀社团、优秀社团负责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好这批社团的示范辐射作用。

【典型个案】

大力推进社团建设,女生潜能空前激发:

学校全面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制定实施《中山中专社团指导教师管理细则(试行)》《中山中专社团学生管理细则(试行)》《中山中专优秀社团评选办法》等制度,学生社团从之前的三十二个激增至了九十二个,到本年度又翻了一番,发展到一百八十三个,学生社团固定活动时间由之前的每周三下午第六、七节课增加至目前的每周二、四下午的第五、六节课,到目前为止已投入80多万元专门为开展社团活动添置设备,真正掀开了我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崭新一页。为了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兴趣的需求,社团类型涵盖语言、音乐、器乐、舞蹈、美术、摄影、设计、表演、体育、棋类、欣赏、表演、制作、文化课程拓展、专业技能应用等多种门类。许多项目因其特有的艺术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备受同学们青睐。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延伸和补充,能充分发掘同学们的多种潜能,发挥同学们的爱好特长,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增强同学们的就业竞争力。目前,我校社团文化活动的开展走在了中山市学校的前列,涌现出礼仪队、管乐队、校园电视台、DV社、街舞队、吉他社、合唱队、“阳光心晴”社、棋社等一批省市知名的社团,受到市教育局的高度肯定。管乐队参加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并获得表演银奖,是全省唯一中职学校管乐队参加此项演出;校园电视台、DV社的创作拍摄电视四件DV作品首次参加第二届中国校园电视节暨第七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评选,获得“三金一银”的优异成绩;街舞队获得全市大中学生街舞比赛一等奖。

第三,要搭建校园文化舞台,大力开展“每周一演”活动。经过个案研究发现,我校女生2010年在校园文化舞台参加“每周一演”的人次占总人次的比例超过80%,热情远远高于男生。这与女生比男生更爱唱爱跳的天性分不开,而且中职女生相对普高女生个性更张扬,更需要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校园一角搭建好一个小舞台,满足了女生的个性特长发展需求,还可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大舞台。学校应有专门部门负责管理,认真制定实施“每周一演”活动方案和校园文化舞台管理办法,全面考虑各个部门、专业科、班级、社团的需求,统筹兼顾、合理整合,提早做好每学期活动规划安排,加强策划、指导、服务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使舞台发挥最大功效。

【典型个案】

建设启用校园文化舞台,“每周一演”扬女生风采:

从规划到落成不到一个月的校园文化舞台坐落于中心湖畔边的前广场一隅,以其唯美、实用的特征成为中专校园独特景致。学生处制定实施“每周一演”活动方案和校园文化舞台管理办法,自3月29日举行校园文化舞台启动仪式以来不到十个月,共有近十个专业科和部门、几十个社团作了四十五场演出或比赛(有时一周演出还达到2-3场),这为班级、班际、专业科、科际、社团等开展文艺活动提供平台,为师生每周均可享受文艺大餐创造机会,有利于引导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它注定将成为我校师生心目中永不落幕并留下永恒记忆的大舞台。五月份,两名英国校长在我校考察三天,看到我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每周一演”活动后,赞不绝口地说:“想不到你们的职业教育如此出色,了不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学生参加学校“每周一演”活动达3000多人次,女生就近2500人次,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要广泛开展“科文体艺”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应每年隆重举办“三棋三球三节”活动,努力打造类似美国NBA、奥斯卡之类的品牌。立足学校、专业科、班级、社区的实际,结合各类活动的开展,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女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体验奉献助人的快乐和价值,弘扬志愿精神。

四、法治与德治并重,切实加强女生养成教育

学校要根据中职女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以一日行为规范管理为抓手,以矫正个体性不良行为为重点,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德育常规精细化管理,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严格学校纪律,突出网络和手机、特性女生的教育管理,帮助女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解决同学之间矛盾冲突等问题,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校园暴力、违法犯罪的发生,改革学生操行考核和品德评价,组织开展多类别的优秀学子评选活动。重点抓好五件工作:

第一,关爱特别女生和弱势女生。扎实开展不同类别(如单亲、流动人口、贫困等特殊家庭)女生的排查工作,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个别跟踪教育、团体心理辅导、集体思想教育等措施,尤其是对特殊病种患者、人际交往困难女生、心理障碍女生等给予更多关爱、耐心和帮助。第二,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加强企业德育实践基地建设,促进校企文化有效对接,进一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优秀企业文化和本校的专业特色并充分发挥各种有利资源,发挥校园警务室、法制副校长、驻校民警的作用,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和治安防犯工作,发挥法制(禁毒)教育基地、消防教育基地、合作办学(实习)企业德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毒品预防、消防、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开拓建立新的教育基地,培育和发展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改革家长会,实施“班主任约见家长日”制度。第三,构建学生心理校园三级防护网络。借助心理管理系统平台,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为女生教育开设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公布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及时充分有效的个体心理咨询、辅导、援助,努力实现咨询对象多元化(学生、教师、家长);建立团队辅导网上预约制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受众面;将“阳光心晴社”建设成为学校品牌社团,每班设立心理委员,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使学生心理三级防护网络更加牢靠,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中山中专一直以来不断地完善德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为有针对性地唤起女生的自觉提供了实践基础。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营造了一种“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环境,引导和鼓励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德育工作,时时处处唤起女生的自觉;在教学管理中,学校要求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个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不同的教育主题,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细致、周到、全面、全程、全员地唤起每一位中专女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权利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宝春.树立性别意识,加强女生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2003,(4).

[2]周详,王淑兰.女大学生群体中自卑型问题人格的特点及成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3]龚惠香,邢怡琴.高师女生人生价值观取向的调查[J].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3).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温智敏

学校实施养成教育论文 篇3: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禹城市职教中心“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结合学校实施背景、实施过程等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能教育 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一、实施背景

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中国仅有5家。

通过研究发现,不难看出这些长寿的企业都在传承一种“工匠精神”。要实现“加工制造”到“中国智造”,需要所有的企业员工、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要具备工匠精神。那么如何付诸实践?如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成为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从2010年至今,笔者学校先后访谈了369名优秀毕业生,并对其工作、生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仅有2.4%的毕业生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约有86.9%的毕业生至少有过两次以上的跳槽经历;仅有12.2%的毕业生仍然在从事本专业工作。基于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最终确定了以“动能教育”为主体,搭建幸福校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动能教育”模式研究

动能教育从狭义范围来讲,主要指教师运用“倒过来”的教学手段,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动力、发挥能力,认识、体验、提升和创造幸福的人文教育。

具体来讲,主要指教师以激发动力、挖掘能力、激发活力为出发点,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树立一种对工作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三、实施过程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培养技能人才要用“倒过来”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自2014年实施“动能教育”模式以来,笔者所在学校通过“五个结合”,开展“动能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在校生的稳定率、顶岗实习满意度、就业稳定率、专业对口率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先后与中国重汽集团、山东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州恒特重工有限公司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关系延伸至长三角、京津塘、渤海湾、珠三角等地。九成以上的合作单位对学生精神面貌、爱岗敬业给予充分肯定。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重树自信与人生规划相结合

学校注重“倒过来”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学会用动能棒给别人点赞。学校还先后聘请百龙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禚洪建、天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青泉及从事钳工岗位22年的德州市首席技师李存智等优秀毕业生,结合自身发展,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2.德育培养与立德树人相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以“德育大讲堂”为主要平台,对学生重点开展了习惯养成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交通、网络、食品、消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上至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家长,下到普通教师、学生。只要对学生有话说,都可以利用“德育大讲堂”这个德育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

3.技能教育与创新创意相结合

学校积极参与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生技能大赛,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将大赛文化融入教学中,先后组织师生结对进行教科研活动,形成了技术革新、思想创新、学习温馨的校园文化。截至目前,共有148人/次在技能比赛中取得名次,师生共同开展项目达96项,学生参与人数达700余人。

4.工匠精神与幸福生活相结合

费尔巴哈说过:“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学校将《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读本》作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树立幸福生活的重要参考。每学年定期组织学生观看高技能人才事迹专题片,开展高技能人才楷模演讲比赛、优秀实习生成长体会、主题班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养成热爱发明、崇尚技术、献身工程的工匠精神。

5.就业创业与价值实现相结合

學校定期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通过规划奋斗目标、规划创业就业、三年发展评估等内容,实现学生自身价值。此外,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负责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开展联谊校友会等活动,鼓励毕业生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热爱工作的精神传承下去。

四、体会与思考

人才培养质量是基础,育人是根本,政策是保障,文化是内核。塑造学生的匠心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学习专业知识更加重要。通过动能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培育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安于学技术、乐于在一线从事最基础、最扎实的工作。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中国制造了解中国。

(作者单位:山东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袁学军

上一篇:工程计量合同管理论文下一篇:采编人员绩效考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