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财务风险论文

2022-04-20

[收稿日期]2008-12-19[摘要]在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提高有限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成为解决高校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银行贷款也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分析了高校银行贷款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并提出了规避财务风险的若干建议,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贷款财务风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校贷款财务风险论文 篇1:

高校贷款财务风险分析及化解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建设规模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高校贷款一度成为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财力保证,但高校贷款规模的一路攀升早已远远超过了高校的承受能力,因负债给高校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和还贷压力在目前的形势下日益凸现,高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贯地借新贷还旧贷的方式已行不通,高校贷款正逐渐成为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绊脚石,甚至关系到了高校的生死存亡。本文拟在对高校贷款财务风险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巨额贷款引发的相关问题,并提出防范和化解这一风险的对策。以期对存在贷款财务风险的我国高校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贷款;财务风险;化解对策

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高校规模扩大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办学条件的发展速度,各高校纷纷大规模举债进行新校区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教学科研用房及实验室建设。但高校现有的偿债能力十分有限,高校贷款规模的扩大远远超过了高校所能承受的还贷能力,大规模贷款形成的财务风险直接威胁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化解高校巨额债务一方面需要学校自身通过树立风险理财理念,加强财务管理来优化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帮助高校尽快走出困境。因此,研究高校贷款风险现状及形成原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势在必行。

一、高校贷款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从高校管理实际看,目前高校存在三大类财务风险:财务状况失衡风险、高校举债发展形成的债务风险和校办产业财务风险。而这几种风险又有密切的联系和相关性。从现实来看,校办产业的财务风险更多地应划分为企业融资风险的范围。因而,本文所指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前两类风险,高校贷款财务风险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贷款规模超常扩张,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

高校贷款主要用于校园的基本建设。从近年来我国高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来看,大多数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及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其资产负债率急速增加。

(二)贷款及还款期限过度集中,财务风险度加大

高校在申请巨额贷款时,出于成本和资金需求的考虑,贷款期限大多为5-8年的中长期贷款,而还贷高峰期可能高校还处于建设工程的收尾阶段,各项工程刚刚开始发挥效用,而每年还本付息的巨大财务压力也随之而来,各高校还贷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资金链条断裂,将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将直接引发收支风险

高校在新校园进行基建项目投资时,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只看到教育现阶段正处于“卖方市场”,没有考虑到总会向买方市场转变;只要求确保目前的收支平衡,而不考虑资产运作质量,缺乏资产管理能力;只重财务管理,忽视财务经营。根据现有政策规定,高校收费标准在今后5-10年内不会有大的增长,这就意味着,高校的收入增长空间极为有限,偿债能力进一步受到影响。以高校现在的经营理念必将引发日后的财务收支风险,而最终买单的仍将是银行和政府。

(四)只注重外延扩张而忽视内涵建设

高校作为“育人”的基地,其生存、发展都必须要有较高的品质,方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有很多高校在校园建设中,注重“形象工程”的现象比较严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在校园软硬件上加强内涵投入。高校只注重规模扩张式的外延发展,而忽略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发展。诸如:领导班子架构与协调状态,领导者的观念、魄力和战略规划能力,设备、设施的使用、师资配置,招生策划能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能力,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管理和实施能力,校园文化建设等。高效若只注重外延扩张而忽视内涵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势必会增加高校贷款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贷款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贷款风险认识不足,缺乏还贷意识

部分高校贷款时并未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以及潜在的风险,缺乏还贷意识。但事实上,银行贷款是学校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其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有所不同,在资金性质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对学校来说是自有资金,无需偿还,没有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而银行贷款属于借入资金,对高校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债,这就迫使学校运用贷款方式筹资时必须考虑贷款的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目前,高校贷款主要是靠银行提供信用额度,实施信用贷款。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如果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不但会承担失去信誉的风险,还会造成后续贷款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给学校的发展造成困难。

(二)资金运作不当,导致产生财务风险

部分高校贷款决策过程存在非理性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确定贷款规模时,高校通常只以“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作为第一标准,盲目贷款或超规模贷款,对资金成本和自身的还贷能力考虑甚少。然而,我国高等教育是非赢利性的,高校负债资金也主要用于非赢利性项目。虽然近期内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但其主要从事非营利性的业务活动,资金一旦消耗则无法收回,若资金运作不当,则有可能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无力发放工资、无法维持日常开支、乱收费和财务违规等现象。过度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势必造成高校正常财务开支的削减,这种非正常的支付削减又将影响高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陷入财务危机。

(三)制度缺陷导致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经费来源有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银行贷款三方面。从财政拨款的角度上看,高校是一个事业单位。从银行贷款行为来看,学校更像一个企业。而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仍沿袭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管理模式,其财务报表也是以财政收支表为主,没有成本、收入、资产、负债等企业化核算。导致银行贷款部门无法核算高校的真实财务状况,高校自身也无法对财务执行情况进行准确分析、核算。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银行正确评估贷款风险,也不利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加剧了财务风险。另外,基建核算游离于高校财务核算之外,高校的财务报表常常不包含学校的基本建设数据。这种报表既不能反映高校资产、负债和收支全貌,也不能反映学校的资金运动状况,造成高校资产、负债不实,投资效益评价不准,进而给高校带来一系列的财务风险。

三、高校巨额贷款引发的相关问题

(一)贷款规模恶性循环

高校在用贷款进行基建的过程中,由于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贷款额度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过大,以致超出自身承受能力范围。部分高校缺乏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和措施,还贷责任意识不强,以致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断寻求新贷还旧贷,越贷越多,直至陷入无法偿还的局面。

(二)财政四项改革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高校在资金吃紧、资金链随时会断的情况下,导致的后果不堪设想。学费等教育事业收入可能直接用于债务的清偿,无法及时或者是足额上缴国库,由此势必违背收支两条线实施的初衷,同时高校收入支出的不平衡必将导致部门预算的形式化,在高校没有预算外资金上缴的情况下,国库集中支付仅停留在财政拨款的支付上,同时带来预算外资金政府采购的空白等一系列问题。另外,高校部门预算与高校贷款本息支出脱节,部门预算没有充分考虑高校还贷情况,仅将高校本息偿还作为高校自有资金偿还,在收支两条线、全面预算的前提下,自有资金偿还从某种意义上即成为了新贷还旧贷,一旦高校所存在的外部财务环境发生变化或高校无法及时取得新的贷款,那么高校教育事业将无法正常开展。

(三)制约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高校教学设备、实验设备和科研设备等可能会因为学校资金紧张而一再推迟购买,甚至教职员工担心工资津贴的发放,学校财务工作的重心自然偏移到疲于资金的筹集等问题,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四、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从高校自身的角度思考

1、加强对银行贷款性质的认识,注重财务管理。银行贷款具有高成本、有偿性、高风险的特点,如果高校不能如期归还银行贷款,会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贷款资金的需求、申请及使用应重点考虑高校可持续发展,高校作为贷款主体,必须承担还贷责任,要有效防范风险,确保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高校要加强财务管理,确保按期偿还贷款,健全资金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涵盖财务、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的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经费收支和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积极增收节支,合理安排资金。

2、树立风险理财理念。高校要有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在借债扩大办学规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债能力。高校偿还负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学费、住宿费等教育事业收入;科技产业等创收收入;其他收入。实际上,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维持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正常开支,其收支结余部分才能用于高校偿还债务,而结余部分往往被乐观考虑,高校的偿债能力被高估,同时因学生学费欠缴问题、学生助学贷款到帐迟缓问题等也会严重影响到高校资金周转。学校要切实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科学的贷款项目及适度的贷款额度。

3、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合理控制贷款规模。高校在进行投资项目时首先应进行可行性研究。高校贷款的投资方向应优先解决学校扩大办学的问题,建设学校教学基础设施,改善办学硬件条件,而不是教职工的福利和日常运营问题,学校日常运营不得使用贷款。因此,要避免盲目的项目投资。若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扩建即可满足学校发展要求的,就不要新建。基础设施改造要与学校扩容和重点修购项目统筹考虑,力争达到最佳投资效果,避免重复投资。对学校来说,贷款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学校有多少可用于偿还贷款的资产是衡量贷款规模是否适度的主要财务指标,也是衡量学校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必须把握好贷款规模的度,避免学校财务负担过重,保证学校财务能平稳运行。

4、加强对贷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必须对贷款偿还负法律责任,应建立贷款经济责任制与项目管理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全面核算”的原则设置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和高校经济监督制度。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高校负责人应对贷款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负责,财务部门对资金的具体使用和管理负责,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效益的检查和评价负责。

(二)从政府的角度思考

从教育经济学理论来说,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应该是政府,即政府应该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主体。有些高校的基建总投资中贷款占到了相当大比重,高校凭借自身力量基本不可能偿还本金,因此政府埋单或者承担部分还贷责任是现实的要求也迫在眉睫,其具体对策如下:

1、及时出台相应的贷款贴息政策。政府应尽快摸清高校债务情况,改变高校无理性建设状态,让高校承担相应的责任。对高校债务进行全面清查,摸清高校债务的数量、结构、来源去向、偿还和管理情况等。如在贷款资金使用中存在问题,要对其贷款的流向进行彻底清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针对高校贷款出台相应的贷款贴息政府,对经主管部门批准的贷款建设项目由政府代为支付贷款利息,对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贷款建设项目则由学校自行支付贷款利息。

2、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财政拨款加教育事业收入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用于还债的资金所剩无几,加大对高校的投入特别是生均拨款的投人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通过设置高校基本建设补助专项、高校债务风险金和增加学生生均拨款标准等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那个化解高校的债务。

3、规范银行的放贷行为。在现行法律环境下,公立高校是不具备贷款资格的,高校之所以能贷款成功,而且越贷越巨,除了政府的引导外,银行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贷款的时候应该严格审查借款一方有无贷款资格和还款能力,如果由于审查不慎,造成贷出款项收不回来,自然也应该负担一定的责任,如果因无限度地放贷而无法收回贷款,银行只能自负亏损并承担相应责任,因此银行应建立专门的针对高校信贷的评估体系。

4、加强制度建设。高校巨额贷款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制度的不健全、不规范。对高校的贷款行为和银行的放贷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对高校贷款行为及贷款规模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因此,应该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管理,对高校贷款设置警戒线,控制其贷款规模。

参考文献:

[1]刘稳全.高校贷款风险及控制[J].财会月刊(综合),2005(9),26-27

[2]叶璋礼.高校贷款融资风险防范的举措[J].财会通讯,2008(7),15-16

[3]朱建芳.高校高额负债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通讯,2008,(1)

[4]赵善庆.我国高校债务化解的途径[J].教育财会研究,2008,(4)

[5]李楠.高校贷款风险控制与防范机制安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4),122-124

[6]冯浩,刘平.高校贷款现状及化解对策探讨.湖北大学学报,2009(5),96-99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作者:高 凡 姜 莉

高校贷款财务风险论文 篇2:

浅析高校银行贷款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收稿日期]2008-12-19

[摘 要]在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提高有限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成为解决高校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银行贷款也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分析了高校银行贷款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并提出了规避财务风险的若干建议,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银行贷款;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3.022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伴随着高校扩招而来的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师资培训引发的资金问题,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瓶颈。

目前高校资金渠道主要有财政投入、学费收入和借贷。从财政投入方面来看,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做出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的决定。据统计,在1998-2005年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全国除了7个省份的高校预算内经费收入略有增长外,其他的24个省份都是下降的。因此,国家的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长期积累的高等教育需求。

在学费收入方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指出,大学学费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上涨了约25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面对这种现状,国务院提出要求,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今后5年内各类各级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标准。这充分表明,高校学费收入上升空间很小。

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及学费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很小,高校便把银行贷款作为其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策建议》中透露,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 001亿元,负债经营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

一、高校银行贷款存在的财务风险

银行贷款作为高校社会筹资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在缓解高校资金紧张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它终究是一种负债,即高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高等学校在运用银行贷款这种筹资方式时,仍旧存在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国际上亦称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筹资活动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权益下降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与企业不同的是,高等学校是特殊的法人,它属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由于高校与政府间软预算约束关系的诱导,高校不存在破产的风险。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因此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源于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秩序的不健全等外部环境,也来源于高校内部决策、管理和财务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银行贷款作为高校资金筹集的方式之一,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资金筹集环节。

(一)过度负债无力偿还的风险

银行贷款与财政拨款不同,银行贷款是学校的负债,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需要支付资金成本。虽然银行贷款为高校拓宽了筹资渠道,缓解了高校长期积累的资金需求。但由于高校的特殊性,高校办学不会像企业那样破产,一切资源都是属于国家的。即使到期无法偿还,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在一项对高校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64%的高校管理者认为,如果高校因贷款过多而陷入困境,政府会提供资金帮助其渡过难关。因此,许多高校管理者认为过度负债可能未必会给所在学校带来灾难,不去贷款反而可能吃亏。这种心理就使得一些高校钻了政府的空子,在不考虑自身还贷能力的情况下,凭借政府的支撑过度负债。

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显示, 到2002年底,中央直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达到88亿元,截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同样在2005年,76所高校的总收入是656.66亿,校均收入达到8.64亿元。从数量上看,现有的贷款总额已经占高校收入的51.1%。从这一比例看,用于偿还贷款的资金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再从利息方面考虑,按照5年以上长期贷款利率7.83%计算,假如学校每年多贷款1亿元,学校每年将多支付利息7 830 000元。仅仅这些利息就会让高校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很容易出现财务困难。

(二)信用下降导致的再融资风险

从金融角度来讲,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它具体体现为借贷双方约定期限,借者到期偿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偿还性。由于沉重的债务负担,高校可能无法按时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高校与银行之间的信用条件得不到保障。银行不敢也不会把资金继续贷给不守信用的高校。而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如果高校无法偿还债务,银行就无法获利,无法实现经营目标。为维持其生存和发展,银行就会把目光投向能使其获利的企业。银行的这一行为会给高校的再融资带来困难。同时,银行为保护自身利益,往往会增加借贷业务的附加条款,约束债务人的行为,或者采用提高银行利率的办法来保障银行的利益。这些做法都限制了高校今后再融资的能力,使得未来的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

(三)利率变动风险

银行贷款是高校的负债,需要支付资金使用成本——利息。利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在市场交易中被视为资金的价格。利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货币当局会根据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来调节利率。当出现通货膨胀时,货币当局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压缩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宏观紧缩的目的。货币当局通过提高贴现率以及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以提高借款成本,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再贴现利率的提高会引起银行贷款利率相应提高,因此,高校将承担更多的资金使用成本,经济负担更重。

(四)资金周转的风险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债务负担相当沉重,部分学校的债务已达几十亿元。按照当前的长期贷款利率计算,学校多贷款1亿元,每年就要多支付利息700多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迫使学校将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还本付息,增加了办学成本。高校的还贷行为使得学校的流动资金减少,影响高校的资金周转,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营;导致学校用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学生事务、福利保障、业务辅助等各方面的支出减少。教学支出的减少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事务支出的减少,将会影响学生活动的开展,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助学金、勤工助学金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福利保障支出的减少会导致教职工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进而影响教职工的工作,影响学校的稳定。

二、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

高校一旦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引起经济诉讼,陷入财务危机。由于高校的特殊性,财务危机将转嫁给政府,转化为财政危机。当一些高校同时发生财务风险时,可能会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际上,我国高校贷款走到今天,再回头去探讨是否应该贷款,已经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对于“既定事实”,关键是面对可能的風险采取何种策略。

(一)增加高校收入,集中更廣泛的社会资源

目前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等常规的筹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此形势下,应积极运用发展中的资本市场。资金短缺是高校银行贷款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就是要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增加高校资金来源。

从筹资渠道上看,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金和民间资本。我们可以借鉴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营运-转让)方式,为高校后勤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资金选择。利用企业资金,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还可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们也应该开辟一条使民间资本涌入高校的通道。

从筹资方式来看,可利用教育基金、专项国债和教育彩票等工具筹资。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彩票,其资金运用的主要领域就是教育事业。根据我国彩票市场的现状,发行教育彩票筹集社会资金来发展教育事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国彩票市场潜力巨大,可以扶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教育基金而言,我国高校基金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国高校基金会数量很少。在国家民政部登记的基金会里,高校基金会只有5家;加上在地方民政局登记的基金会,也不过30家。高校可利用媒体,组织各种联谊活动,筹集教育基金。

(二)加强支出管理,做好内部节流工作

高校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高校应该加强支出管理,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支出,尤其是要严格控制水、电、交通、招待等方面的支出。由于银行贷款导致流动资金减少,高校更应科学安排各项支出比例,做好内部节流工作,以较少的资金取得最大的收益。

(三)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建立最佳的信贷资金组合

银行贷款需要还本付息,高校必须要解决资金需求与可能承担债务能力之间的矛盾。贷款规模过于谨慎,可能会失去千载难逢的教育发展机遇,难以产生规模效应;贷款规模过大,可能会超过学校的承受能力,长期背上还贷包袱,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前景、生源状况以及偿债能力,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发的“高等学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确定本校合理的贷款控制规模。

信贷资金组合是指在一定信贷资金中,长、中、短期贷款的比例。贷款期限不同,资金的使用成本也不同。合理的信贷资金组合可以分散还本付息的压力,降低财务风险,也可以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为避免出现偿债的高峰期,高校要根据资金使用状况,将贷款与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安排中长期贷款,最大限度地发挥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在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一套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通过相关的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高校银行贷款的使用情况、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及时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高校由于向银行贷款而产生了潜在的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内外部环境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因此,高校在这种多元利益格局中,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规避财务风险,坚持社会公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使高校在正确的轨道上良性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陶永勇.高校扩招举债与财务风险管理[J].事业财会,2005(4).

[2]卢书文.“举债办学”形势下的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问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6).

[3]孟昭德.浅谈高校贷款发展所潜藏的财务风险[J].事业财会,2005(3).

[4]郑萼.关于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5(1).

[5]熊丙奇.高校高额贷款成因及缓解思路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8).

[6]王婷.论高校银行贷款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7]崔艳萍.浅谈高校负债办学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研究,2007(10).

[8]陈煜.“银校合作”与高校适度“负债办学”[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3).

[9]储祖旺.市场化过程中的高校筹资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7(2).

[10]蒋业香,李存芳.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高校财务风险分析与评价[J].高校发展与评估,2007(2).

[11] 闫天池.高校财务风险及规避机制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

[12] 曹升元,陈国政.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相关措施浅谈[J].财务与会计,2007(8).

[13] 王培根.高等教育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作者:吴顺祥 陈 冲 张长海

高校贷款财务风险论文 篇3:

高校贷款后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 高校债务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动高校以置换土地等方式逐步化解债务。高校及主管部门需要详实完整的债务信息,但现有的高校财务报表没有提供。为解决这一矛盾,经过实地调研辽宁省贷款高校,借鉴世界财政风险专家Hana Polackova Brixi的财政风險矩阵管理方法,建议在高校财务报表中增加两张债务分析表,健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债务分析表 财务风险管理 债务风险

随着广大人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发展,高校大规模扩招、购买土地、向银行贷款、建造新校舍,高校会计的核算业务、核算环境和核算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7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之间,目前贷款高校陆续进入还款期,资金压力非常大。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着力推动高校通过土地置换、银行转贷等方式来逐步减轻高校债务负担。但是我国的高校债务不仅缺乏有效及时的监管,而且在债务总量结构、即期需偿还债务和逾期债务、以新抵旧贷款等方面没有反映,加上学费收入减少和支出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使得我国高校债务的偿债不确定性增加,加重了解决的难度。同时社会各界要求高校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育质量提高、高教事业发展的重大隐患,如果不积极防范、及时化解,很有可能危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生存。这样,不仅高校教学的正常运行会受扰乱,同时还会造成财政的沉重负担、国有资产流失,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我国高校的债务问题需要引起中央、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高校的长期重视。如何理性地反映高校债务、债务风险的评估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债务分类管理、针对风险最大的即期偿还债务、逾期债务和递增的以旧抵新债务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用《债务分析表》加以反映,从而合理判断,科学决策。本文首先从高校债务的特点入手,其次分析高校债务信息需要,最后结合调研成果,提出增加两张《债务分析表》,健全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高校债务特点

在国务院的政策指引下,我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利用银行巨额贷款,购买大片土地、建设新校区,以容纳迅速增加的在校学生。据中国教育部门统计,至2007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之间。银行信贷人员反映,从总体上看高校贷款的特点是金额巨大,还贷期长,资金来源少,没有抵押资产。随着基础建设工程的完成和后期设备购置安装,各贷款院校陆续进入贷款还款阶段,建筑商催款、银行催款的巨大压力难以短时期解决。个别高校举新债还旧债,导致贷款额滚雪球般增长,危胁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高校债务问题已经引起主管部门密切关注,2006年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出置换土地偿还债务等方法,扼制贷款增长,进而化解高校债务危机。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650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同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59%,比上一年增加0.11个百分点。在高校主管部门联合各地政府、财政、土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帮助高校置换老校区土地,削减债务,其成果非常喜人。

同时也存在不利于化解高校债务的因素。

其一、高校面临学费收入减少。我国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国外高校竞争,大学生和家长择校需求凸显,从清华北大到三本、职校都面临生源流失的危机。各高校的实际在学人数普遍低于计划指标,这直接导致高校的实收学宿费收入低于预算的学宿费收入,应收未收的学费金额逐年累积,每年生源流失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规模效益下降,如果不及时反映必然影响预算计划的执行和高校的资金运转和债务偿还。

其二、财政投入增长有限,资源分配不均,所在省份的经济实力仍然制约高校整体水平提高。高校可调用资金额已直接影响到创新型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以及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公众对大学生能力和水平培养认可度低于中小学素质教育认可度。

其三、由于水、电、取暖等价格上涨、人工费用提高,导致生均教育成本刚性增加。

我们需要及时地分析每所贷款高校的财务风险,没有现成的管理方法可以使用。教育部和财政部推出的高校贷款规模控制模型,它是具可操作性的银行债务规模控制模型,对高校贷款总额度的合理控制比较合理,但不适用于高校日常债务反映、贷款风险评价。各所高校债务现状怎么样,财务风险还有多少?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简便明了的财务报表予以说明。如何理性地反映高校债务、债务风险的评估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对高校会计报表的新要求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只提供以下报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支出各种明细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高校财务报表在债务分析、偿债能力方面内容欠缺、反映模糊。高校利益相关人员要求债务状况、偿债能力财务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高校负债需要分类管理

1998年颁布的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对债务反映非常简单模糊。对于需要本年偿还的债务和不需本年偿还的债务未分类;对于有合同违约金的债务和没有违约责任的债务未分类,正常偿还期的债务和逾期债务未分类;本年新增的债务和以新贷抵旧贷的债务未分类;无法区别管理。教育主管部门统计高校欠款数据时,高校财务报表无法提供充分的债务信息,不利于主管部门判断识别财务风险、科学调控。

2.2高校债务增减变化需要直观反映

当高校财务正常运转时,债务逐年合理减少;当贷款高校财务状况恶化时,在建筑商和银行的催款压力下,高校被迫举新债还旧债,贷款额滚雪球般增长。贷款的增减变化需要在高校财务报表中直观反映出来。

2.3财务风险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直观体现

需要本年偿还的债务金额及偿还时间、违约责任等应该及时完整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逾期债务、递增的以新抵旧债务的管理是高校债务管理的重中之重,需要在高校报表中充分反映相关信息。只有建立高校债务分析表,以月报、季报、年报这种多时点、可比较的报表形式反映,才能够及时客观的反映高校债务的实景全貌,给财政、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实用的预算信息和决算信息。

3.改进高校会计报表的建议

笔者建议在高校的财务报表中增加债务分析表(两个表),专门反映债务构成状况、明确揭示高校的财务风险,加强贷款高校的债务风险财务管理。

笔者同辽宁省财政厅、教育厅同志探讨,深入辽宁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调研,走访四大银行,借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财政风险问题的专家哈娜·波拉克科娃(Hana Polackova Brixi)的“财政风险矩阵”,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高校债务分析表。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直接负债A1包括外国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内银行贷款、国内金融组织其他贷款、应付税金、应付工资、应付工程款、应付建筑材料款、应付设备款及应付质保金、应付津贴、应付福利费等。或有负债B1包括贷款不能及时偿还可能承担的罚息、违约金、滞纳金和可能承担的诉讼费;拖欠建筑商、建材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可能承担的合同违约金、罚息、滞纳金、诉讼费;拖欠税金、工资、津贴、福利费可能承担的诉讼损失等。或有负债需要根据经济业务、合同等分析填列。

高校债务分析表2是债务变化趋势分析表,它的合计数与债务分析表1中的直接负债合计数一致,是財务各债务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表二主要从偿还期限分析。表二中逾期债务、本期新增债务、借新还旧债务是债务管理的重中之重,需要按照摘要、形成时间、需偿付时间、金额、债权方、可能需要承担的违约金、偿债资金来源等逐项填写,定期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并由单位法人代表和财务主管对其真实性负责。通过对表二分析主管部门可以简便地筛选出财务风险超常的高校,科学及时地解决财务危机,保证国有教育资源的安全。

在高校财务报表中增加债务分析表能提供充分信息,帮助我们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高校的债务现状,分析高校债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加强高校偿债监管及财务风险防范,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它做出科学决策,填补长期存在的高校债务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的空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给负债高校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高校向更高质量、更高群众满意度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平.2011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刘英.高校贷款融资行为研究及化解风险措施[J].财政研究,2010(08).

[3]李文.高校贷款偿债能力探析[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03).

[4]Hana Polackova Brixi , Schick A, Wijn-bergen S V. Government at Risk: Contingent Liabilities and Fiscal Risk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5]林莉. 困局突破[J]. 教育与职业, 2008,(07).

[6]李红霞.化解省属高校贷款危机的思考. [J]会计之友2007年(24).

作者简介:王可,女,(1973-),辽宁省沈阳市出生,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财务处工作,邮编111000。辽宁省教育厅社科项目“辽宁校贷款后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号:W2010204。

刘金,女,(1962-),辽宁省丹东出生,学士学位,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财务处工作。

邹钰,男,(1978-),辽宁省鞍山市出生,辽宁大学研究生毕业,辽宁省财政厅工作。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王可 刘金 邹钰

上一篇:汽车售后服务营销论文下一篇:统计教育改革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