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编精心整理了《职前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微格教学为职前英语教师提供了系统的训练方法,并能客观地反映出教学行为的实际情况,有助于职前教师教育发展。高中职前英语教师在微格教学的循环系统下能够对其语言技能、教学技能以及自我反思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为我国高中英语教育得到了保障,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形势。

第一篇:职前教育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职前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的职前教育实践任务主要是由师范学校承担的。教育实践是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是师范生思想教育、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理论的综合实践课,对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

幼儿师范学校的职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等。教育见习和实习,能让幼师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比较深入地了解幼教实际,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能力。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

二、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

幼儿师范学校的职前教育实践活动除了教育见习、实习,还包括教育调查等。实践活动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1.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原则

①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例如,保育员见习,可以连续进行两周,也可以化整为零,在一个学期内每周见习一天。集中实践适用于教育实习、见习,分散实践主要适用于教育见习、教育调查。

②集体实践与个人实践相结合。例如,教育见习和实习,学校可以集中组织,由带队教师带领;也可以在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分散到各自家乡,自主进行见习、实习。

③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例如,教法课的见习,在与幼儿园协商好后,可以利用正常上课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某节课或者某个活动。之后,可以利用课余,让学生到幼儿园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2.教育实践的内容与时间安排

教育实践一般按照学科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周。具体安排如下:

①一年级:结合《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开设,第一学期学生在保育员岗位实习工作2周。

主要内容与目的:深入幼儿园和班级,获得与幼儿直接交往的体验;观察幼儿的生理活动和心理发展情况,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学习;连续两周到幼儿园进行保育员实习;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保育员实习。

②二年级:结合《幼儿教育学》课程的开设,第一学期教育见习、实习4周。

主要内容与目的:观摩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活动等,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幼儿园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形成正确的职业理解与认识。

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某个教学、游戏活动;连续4周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和部分内容(如组织游戏)的实习;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见习。

③三年级:结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课程的开设,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随堂见习,第二学期安排学生进行12周教育实习。

主要内容与目的:掌握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能力;了解实习、见习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提升“育人实践”的能力。

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某个教育教学活动;连续12周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见习;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进行保育、教育的综合实习和见习。

④四年级: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课程的开设,开展点式实践课程安排,即散布在各课程中的见习活动,由各任课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和进度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考察。

主要内容与目的:强调对学生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整合各领域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

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到幼儿园观摩某节课、某个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实习。

⑤五年级:结合《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的开设,第二学期至少安排10周的学生顶岗实习。

主要内容与目的:强调未来幼儿教师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力求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缩短就业适应期,满足社会的需要。

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教育调查可以在各个年级进行,利用节假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幼儿,积累有关幼儿教育、幼儿发展等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理念,提高专业能力。

3.实施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①完善“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实践应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全过程。为了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育实践收到实效。

②成立专门的教育实践组织机构。幼儿师范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以幼教专家、专业科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商讨教育实践工作。

③制订和完善各项教育实践的规章制度。由教育实践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期间的教育实践活动计划,确立各阶段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安排好学校及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制定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生守则,做好师生教育实践活动的考核与评价,做好与实习基地的协调工作。

④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联系。幼儿师范学校应与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幼儿师范学校应该为幼儿园提供幼教教学、科研信息和幼儿教师培训方面的便利条件,选派优秀教师到幼儿园听课、评课,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师范学校还应定期邀请幼教专家到幼儿园开展工作研讨。各实习基地的幼儿园也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到幼儿师范学校对学生进行入园前的指导、培训。

幼儿师范学校应积极和大型幼教机构联合,利用学生实习、见习机会,推荐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提前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形成订单式培养。有条件的幼儿师范学校,应该建立自己的附属幼儿园、校内实训基地,使教育实践常规化。

总之,教育实践活动符合幼儿师范教育的特点,是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塑造专业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级各类幼儿师范学校都应该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职前教育实践活动。

(责编 黄云鹏)

作者:张韶瑞

第二篇:探究高中职前英语教师教育

【摘要】微格教学为职前英语教师提供了系统的训练方法,并能客观地反映出教学行为的实际情况,有助于职前教师教育发展。高中职前英语教师在微格教学的循环系统下能够对其语言技能、教学技能以及自我反思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为我国高中英语教育得到了保障,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形势。

【关键词】微格教学 高中职前英语教师教育

微格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这项训练职前教师的系统方法以来,它为我国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微格教学为职前教师提供了科学的、目的性的、计划性的培训,对职前教师的语言技能、教学技能、反思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本文意在以微格教学在高中职前英语教师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重点,探究职前英语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微格教学,并借助微格教学培养职前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贡献一份力。

一、微格教学简介

微格教学,英文称之为Microteaching,我国翻译为“微型教学”、“小型教学”、“微观教学”等,目前使用最多的译文版本为“微格教学”。它的创始人是来自于美国,在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背景下,斯坦福大学的D.W.Allen和W.Eve共同创立了“微格教学”这一概念,“微”等同于小,意味着微格教学是微型并具有小步骤的,而“格”则是标准、规格,意义在于每种教学技能会有相应固定的模式。D.W.Allen和W.Eve将“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聚焦于教师的某一特定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实习教学成为可能。”在这样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中,受训者利用视频录像设备,并将教育教学理论实施为特定的教学行为,最后对该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旨在对受训者的教学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微格教学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受训者根据所采用的教学材料并对其相应的学习者编写教学设计,制作幻灯片文件。第二,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使用现代化手段—多媒体录像设备对其过程进行实录。最后,受训者与微格教学课程教师一起讨论录像,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与评价手段,对其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总而言之,微格教学是一个以观摩到训练,再到评价的循环系统。

二、微格教学对高中职前英语教师教育的作用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形势下,我国对英语基础教育提出了新课标,为了更好的实施英语新课标,其发展则需要大批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来推动。系统的职前教育可为我国输送更多优秀的中学教师,如何进行系统的职前教师教育,我们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微格教学,从而培养出专业的中学英语教师。微格教学对我国高中职前英语教师教育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格教学能提高职前英语教师的语言技能。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与良好的教学语言技能分不开的,职前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一般较为薄弱,而微格教学英语课中,职前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录像对其所采用的课堂用语进行评价与修正,使得语言更加的清晰与流畅,职前英语教师还应当注意到良好的语言技能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习者对英语的兴趣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其次,微格教学能够培养职前教师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与传统课堂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内容精炼,时间较短,传统的课堂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工作,而课上讲解的内容也比较多,这对职前教师来可能会带来一些心理压力,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微格教学来对职前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微格教学为实习生提供了教学行为的实验场所,简化了教学过程,使得实习生可以针对教学技能中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结束技能与提问技能等等得到训练,微格教学的教学内容也变得比较明确了。最后,微格教学能够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能力。训练职前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其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微格教学为受训者提供录像,让其对教学行为有更直观的认识,指导教师与受训者们一同对录像进行评价与反馈,受训者可从中进行思考,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三、微格教学对高中职前英语教师教育的启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推动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时代所需。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系统的职前教师教育,微格教学在职前英语教师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让职前英语教师认清了教学的本质,逐步通过视频录像、同伴与指导教师的评价反馈、教师自我反思等途径,在一种促进职前教师学习和成长环境中有效地应用系统的训练模式,以培养高中职前英语教师的语言技能、教学技能与自我反思能力,不仅为自身专业提升到了一个高度,还能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DWIGH WA.,ARTHUR WE..Microteaching[J].Theory into Practice,1968(7):181.

[2]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宁悦颖(1990-),女,汉族,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育。

作者:宁悦颖

第三篇: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问题分析

摘 要: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问题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面临一系列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问题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包括中等学历培养模式和高等学历培养模式。其中,中等学历培养模式正逐渐被高等学历培养模式所取代,特教师资高等学历的培养逐渐成为职前培养的主要方式。然而高等院校的特教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特殊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水平。

一、培养目标单一

首先,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师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特色不突出、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的专业化培养。此外,作为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和工作人员,除了具有教师应有的教育素养以外,还应当具备完善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特别要求具备对不同障碍类别的学生进行分析、诊断、评估、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等能力。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多样性决定了特殊教育目标的多元取向,然而现有的特殊教育培養目标缺少按特殊儿童障碍类别进行重点培养的表述。

其次,大部分师范院校在特教专业师资培养中以培养特殊学校教师为目标,很少关注一体化中小学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培养。在一体化学校中,承担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普遍不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仅阻碍特殊儿童的发展,还严重影响我国特殊教育的质量。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种主要安置形式,在特殊教育领域融合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应当强调普教、特教的融合,在师资培养方面表现为鼓励高等学校在普通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普通师范生的特殊教育理念和指导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达到普通师资特殊化的目标。

二、课程设置不完善

1.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对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其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课程开设之前要先搞清楚设置该门课程的目的,避免随意性的课程设置,力求突出专业特色,凸显课程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2.课程比例失衡

与普通师范专业的课程相比,特殊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偏多,大致可分为理论性和技能性两类,目前理论性课程所占比重远远超过技能性课程。例如:特殊教育专业的两大技能性课程——手语和盲文,由于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教学练习,因此应适当增加这两门课程的课时。

3.课程结构不合理

首先,由于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指向不明确,导致课程内容偏综合性、理论性,内容多而全,应用性较差,难以达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综合化的课程结构虽然有利于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理论知识系统连贯的教师,然而由于特殊儿童的种类较多,课程设置时还应从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入手,充分考虑不同障碍类别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特殊教育师资。

其次,目前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以心理学、教育学、康复理论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主,关于特教技能和方法的课程较少,学科课程也十分缺乏。这样的课程结构虽然使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了综合性的特殊教育理论,但缺少数学、语文等学科的专业训练,无法胜任实际教学任务。

4.实践环节薄弱

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一般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其中实践课程是特教专业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培养中,往往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实践缺乏严格的标准,管理松散,使得教育实践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学生教学实践、教学技能等能力的培养,无法适应岗位要求。事实上,重视实践训练是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做法。

5.课程整合性差

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多数是独立开设,缺少课程间的统筹,阻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在特教师资培养中,特教课程综合化、整合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主要表现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和普通教育课程的融合,学科知识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整合以及课程内容综合化。

三、对外交流不足

首先,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现阶段,国内高校与国外大学,特别是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就特教领域相关学科开展的合作办学还不充分,这不利于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其次,特殊教育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课程资源匮乏、更新速度缓慢,也是困扰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一方面,学校对国外特教专业在更新课程内容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新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意识也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辉,顾培玉.我国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6(5).

[2]李江.西藏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考[D].咸阳:西藏民族学院,2013.

注:本文系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课题“武陵山区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tryz2015C10)。

(责任编辑:王 瑜 黄天骏)

作者:赵真

上一篇:媒介规制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寓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