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政策合理性评析论文

2022-04-15

新课程改革推动着高考模式的变化,新高考模式策应新课程改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贸易政策合理性评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贸易政策合理性评析论文 篇1:

中国农产品内生技术性贸易措施:地位与效应

[摘要]WTO框架下具有合理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领域实施管理的有效手段。文章利用频数比率对其进行量化研究,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在我国农产品进口管理体系中已替代关税居于主要地位,但相应于地位的变化,其建设尚显滞后,限制效应较差。对此,文章从完善进口安全监管体制,加强标准认证和风险评估,建立进口环节技术性贸易措施分析系统及预警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农产品;进口;频数比率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关税和传统非关税措施日益弱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凸显。我国加入WTO后,在出口方面寻求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带来的障碍的同时,在进口方面也更为重视并积极探索内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以保护国民、市场、环境及产业安全。与其他产业相比,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领域遭遇的进口冲击似乎更为强烈,这固然与我国农业自身竞争力有关,但也不能不使我们反思当前我国农产品的进口管理体系。人世已近十年,技术性贸易措施在这一体系中居于何种地位,其实施效果如何,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这是笔者要集中探讨的问题。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农产品进口管理体系中地位的衡量

(一)量化指标选取和模型建立

对于农产品各类进口措施的实施效果,笔者分析的总体思路是就我国具体某类章农产品的进口贸易额与可能影响该贸易额的代表各种进口限制措施实施程度的指标进行回归,以此观察其相关性和显著程度。各项非关税措施的度量,从可靠数据获得性、贸易限制量化效果以及侧重对进口监管效果分析等角度考虑,采用频率类度量法,具体测算指标为频数比率,主要考察我国对农产品进口使用的内生非关税贸易措施的频繁程度。

为统计方便和模型计算的需要,笔者以海关协调制度编码HS01—HS24章产品为对象,分别大致估算了在这一区间范围内我国1999—2008年两位税则号下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TMT)、进口许可证(LIC)、进口配额(QUA)和进口登记招标(REG)的频数指数。除了考察总体十年来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农产品进口额的影响程度,为了揭示其实施效果的演进情况,模型还以2004年为界限,分1999—2003年和2004—2008年两个阶段进行分析。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关税水平的调整。2004年之前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下降很快,2004年以后关税水平调整幅度不大;二是贸易格局的变化。2004年是我国农产品贸易由长期顺差转为逆差的分界点。基于以上分析,采用“时间一产品”的数据组合,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以实际进口额为因变量,建立如下模型:

lnlMP=a0+a1TAX+a2TMT+a3LIC+a4QUA+a5REG+e

IMP是进口额,数据取自相关年份《中国海关统计年鉴》,TAX是根据《海关进出口税则》计算的各类农产品简单平均优惠关税税率;各项非关税措施频数比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贸易管理措施》及《海关进出口税则》相关数据计算得出。限于篇幅,笔者未列出计算后的各项频数比率结果。

(二)回归分析结果

运用Eviews3.1,将计算所得数据依模型进行回归,模型应用混合效应分析,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中的交叉系数法来估计模型的系数。同时采用“后项剔除法”,依次剔除t统计量不显著的变量,直到所有变量的回归系数都在统计上显著为止(高铁梅,2009)。根据这一原则,对初始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分析,考虑相关性和t统计量两个因素,剔除进口许可证这个变量。最终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从调整后的R2、F统计量及其相应概率结果来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说明包括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内的中国农产品各项相关监管措施对进口额的影响是明显的,回归结果表明如下述。

1、从整体来看,关税对进口额显著负相关,但分阶段分析可以看出,其对进口的调控作用正在逐渐弱化,主要表现为回归系数符号的转变。这可能与我国人世后的农产品关税减让承诺有很大关系。人世后我国承诺对农产品逐年减让进口关税,关税减让承诺的实施到2008年结束,目前减让后的平均关税税率15.1%,已显著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

2、连续年度回归结果技术性贸易措施频数比率符号为正,说明我国农产品领域仍存在“负技术性贸易壁垒”现象。分阶段技术性贸易措施频数比率符号由正转负,说明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作用已逐步显现,进口调控能力有所增强。

3、进口配额和进口登记招标频数比率系数均为正,并不断增大。可见传统的非关税措施对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调控作用正在减弱。

4、技术性贸易措施与关税的反向变化反映了二者的替代效应。传统关税壁垒作用逐渐消失减弱,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新型非关税壁垒作用增强,我国已经建立起农产品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这与鲍晓华(2006)在分析中国整体进口监管措施时所得出的关税与技术性贸易措施呈现较强的互补特征的结论有所不同,一方面可能说明,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关税的作用进一步弱化;另一方面可能表明,与很多产品比较,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于农产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二、现有农产品进口技术性贸易措施评析

从互补到替代,揭示了我国农产品进口管理体系的调整和重心的转变。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关税在调控农产品进口中作用有限,传统非关税措施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逐渐削弱和消除。在强调“安全和发展”的进口战略实施中,由于缺乏其他农业保护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显然已成为我国最直接的限制进口的手段。那么,这一措施的效应如何?对此,我们尚难做出精确的数量分析,但观察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走势,可以得出一些粗略的判断。

统计数据显示,人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量连年增长迅速,年平均进口增速高达20.58%,这一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也由长期顺差转为逆差,且逆差呈现持续扩大趋势,进口压力不断增大。

逆差的扩大加剧了国外产品对国内农业的冲击,过度依赖进口也直接威胁我国农业安全和国内农业的生存和发展。以贸易格局变化较为明显的大豆产业为例,其进口数量大幅增加,短短几年间我国已由大豆出口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依存度由2000年的48.1%增至2007年78.7%,2008年已超过80%。另外,虽然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转基因产品的危害性,但我国目前大量进口转基因产品的状况也

令人担忧。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状况也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外来入侵物种多达280余种。随着外来入侵物种数量迅速上升,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每年给我国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36%,其中绝大部分是伴随大宗农产品和产品包装等进入我国境内。

上述事实表明,我国农产品进口管理体系的限制效应较差,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农产品进口管理中已居主要地位,也可以大体说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效应不强。观察我国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可以发现如下三个特点。

(一)现行技术性贸易措施属于实质意义上的卫生和检验检疫措施

我国虽然已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但是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水平却很低,同时部分法规(如包装)、合格评定程序(如农产品国际认证)等方面存在空白,以此为基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足以增加贸易伙伴的出口成本,也难以保证将国外农产品动植物疫情和不安全产品拒于国门之外。

(二)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法律管理架构不够完善

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执法监督覆盖农业、卫生、环保、贸易和市场等多个领域,涉及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和环保总局等多个部门(王平,2004)。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主体和权责分工不明确,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机制,出现执法矛盾、效率低下、监管越位和缺位等问题。

(三)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能力较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起步较晚,制定调整周期较长,对贸易伙伴国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结构和内容的研究反映较慢,应对能力较差,对WTO框架下与农业相关的TBT协议、SPS协议的研究利用尚浅。

上述情况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和外国进入中国市场的农产品面对事实上的不对等的市场准人格局,国外的不合格产品进入我国市场时受到的约束极其有限。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入世近十年来,技术性贸易措施在我国农产品进口管理体系中已替代关税成为主要的进口管理手段,但相应于地位的变化,其建设尚显滞后,从而导致限制效应较差。对此,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建立协调一致的农产品进口安全监管体制

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发挥政府在保障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管理机构运转协调,加强法律法规、检验检疫、安全认证、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完善进口农产品风险分析评估和科学研究

引入进口风险科学分析评估,以科学证据为支撑,结合保护水平适度原则,提高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检验检疫的门槛。加强法规、标准的梳理和完善并严格执行,降低国外农产品的输入对农业、市场和消费者健康安全造成损害的风险。

(三)统一规范并进一步强化农产品注册、认证认可制度

要求国外农产品输入到我国相应实行等级认证,对进口企业实行卫生注册认证,对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加强对农产品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我国认证认可机构的国际地位,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互认制度。

(四)建立进口环节技术性贸易措施分析系统及预警机制

加强对国外疫病情的监测,禁止疫区农产品入境。适时调整检疫性病虫害种类和禁止名录,增加安全卫生检疫项目。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系统,加强对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农业技术标准政策、结构和内容的研究,密切关注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化的新动向,适时调整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

注释:

①频数比率(在equency ratio)是某个进口国的关税税则号产品受到非关税措施影响的比例。频数比率指数越大,则非关税措施的进口限制效应越大,对国内人民消费安全、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扶植力度更强。

②根据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界定农产品的范围,具体商品范围为海关协调制度编码(HS)第1章至第24章产品再加上若干其它产品。出于统计方便考虑,本文选取HS前24章产品进行计算。

③鲍晓华(2006)将“负技术性贸易壁垒”解释为不对等的市场准入格局,即国内的技术标准等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来自于国外的进口产品符合国内技术要求,但是国内同类产品出口却遭到了限制的状况。

[参考文献]

[1]鲍晓华,朱钟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测量及其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6,(7):3-14.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丽萍.贸易保护措施的定量分析工具评述[J].商业研究,2009,(5):139-142.

[4]王平.中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作者:张弛 李铁兵 蒋永宏

贸易政策合理性评析论文 篇2:

政治简析题解题要领

新课程改革推动着高考模式的变化,新高考模式策应新课程改革。2008年江苏高考政治主观题部分对题型进行了改革,将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统一简化为三道简析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考查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考查同学们提取生活化情境中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知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经济学常识或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等。根据高考考试说明,等待我们破解的简析题有以下几类:

一、“图表题”类

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归纳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底蕴分析材料的能力。(1)归纳图表反映的现象。注意抓标题,抓指标,抓注解,注意分总结合、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辩证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恰当用好概念化语言。假如同一指标上存在两个以上柱状图,我们就必须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差异中研究事物发展的趋势。如果曲线图上有明显的折线形状,我们就必须联系重大时政分时段归纳,在变化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进程。(2)从某个角度分析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第一问归纳出的种种现象,分析引起和被引起的因素,揭示现象联系背后的本质。如透过“价格与供求的关系”的现象,我们应抓住价值规律这一本质。透过“农产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现象,我们应抓住农业重要地位的本质。透过“农产品的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现象,我们则应既抓住“农产品”这一要素,又抓住“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这一要素,然后准确还原出相关知识点。

[典题剖析]

材料一:

材料二:在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第二小组同学了解到: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南京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南京工程”。5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①南京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空气污染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绿色南京工程”的正确决策;②南京市政府发挥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启动“绿色南京工程”,采取相关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空气质量转好;③南京市政府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绿色南京工程”中遵循了生态规律,使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二、“是什么”类

最可能出现在《经济学常识》或《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选做题的第一问,考查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要求规范准确地使用相关教材语言。

如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案: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再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案: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又如,斯密“绝对成本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自己在生产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本国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成本绝对的少于其他国家,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各国均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三、“为什么”类

试题直指课本体系与时政中的理论依据、性质、地位、意义、现状等内容。须特别注意抓准角度,抓全层次。

[典题剖析]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

答案:(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同时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探月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与发射过程中坚持多部门协作,形成科学高效系统管理模式,为完成中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任务创造必要条件。(2)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用创新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关键在于科研人员坚持勇于探索科学求实的精神,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与发射过程中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以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带动研发、制造、应用整体水平。(4)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并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的结果。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将三个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的理由。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塑造人生。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将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利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四、“意义”类

一般包括课本体系与时政中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三个部分。注意区分设问角度,从角度和材料出发链接有关知识体系,综合运用知识多角度阐述意义。

[典题剖析]

1.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谈谈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特征。

2.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北京至上海高速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5小时,比目前京沪间特快列车缩短9小时左右,将会大大节省人们的商务、旅行的时间成本。京沪高速铁路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大大释放既有京沪铁路的能力,使既有京沪线单向年货运能力达1-3亿吨以上,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建设京

沪高速铁路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促进事物的发展。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可以加强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内需。

五、“怎么样”类

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综合概括能力。作答时要注意行为主体的多样性、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和思维的拓展性。

[典题剖析]

1.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答案: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2.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答案:①“古为今用”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洋为中用”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③要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4.某市城区的大批市民的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答案:从政治生活角度:①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②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③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做到权责统一。从经济生活角度:①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政府应加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规范企业行为。②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③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5.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①政府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及行政的手段调控资源,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②企业要强化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把节约资源落到实处。

六、“体现——哲学道理”类

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考查同学们有针对性地调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锁定好题干限定角度,然后根据材料中的表述语,一一对应分析,做到理论联系材料实际。

[典题剖析]

1.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参照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又吸收了现代化公寓的优点,既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使传统文化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建筑专家称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请说明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成功设计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答案: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成功设计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一段时间以来,粮油价格上涨对我市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市场人士指出,多年来,生产资料的涨价也是粮油价格上涨的一个成本动因;另外,不排除一些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利用当前市场缺口,推动粮油价格上扬。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加强规范力度,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市场中的不法行为打击和规范不得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强了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这些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粮油价格上涨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国家合理统筹城乡关系,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国家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七、“评析”类

考查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要求围绕特定知识紧扣辨题多角度辩证分析,重在知识点的还原。“评析”离不开辩证的否定,肯定时,简要写出课本理论依据;否定时,补全相关要素。“评析”需要总体评价,包括点评辨题实质和表态等。

[点题剖析]

1.有人认为,三角形内角之和不一定等于180°。请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于真理适用的过程、条件和范围来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有人认为,由于物价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所以,国家应降低物价。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这种看法。

答案:(1)居民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其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持续上涨,必然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该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2)物价上涨不一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如果物价上涨幅度高于收入增长幅度,则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如果物价上涨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则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因此,该看法是片面的。(3)针对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由市场形成,宏观调控也应遵循价值规律,政府不能简单地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周此,该看法中认为“国家应降低物价”是错误的。

作者:周荣斌

贸易政策合理性评析论文 篇3:

立意: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极其重要的审读要素

摘    要:试题立意是命题人个人意图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极其重要的审读要素和必经环节。通过审读试题立意,可以明确解题的思维方向,拓展解题的思维空间。解答政治主观题,要学会首先从试题立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考政治;试题立意;思维方向;思维空间

所谓试题立意,简言之,就是命题人预设测试的意图和指向。它也是国家意志在试题中的集中体现,是个人意图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个人意图,往往受命题者个人涉猎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命题理论与实践的深广度,以及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把握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国家意志,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政策、新战略、新动向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和要求。国家意志是试题立意的决定性因素,而命题者个人因素不可或缺,在试题立意之载体即具体题目编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命题人命制的试题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评价体系确立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与目标的实现程度。

政治主观题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个要素。就解答题目而言,试题立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审读要素和必经环节。然而,从教学调研看,无论是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做题,还是学生日常自己做题,往往忽视试题立意这一要素和环节,习惯上看到题目仅仅是单纯审读设问、情境材料,时常导致解答问题不准确、不全面而丢分,得不到高分。笔者结合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政治试题,就审读试题立意对解答政治主观题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試题立意为考生作答指明了思维方向

高考政治试题大多从现实生活切入,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从整卷到每道题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观性试题的现实(时政)主题更是凸显。例如全国文综Ⅰ卷第38题,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为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对外开放等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再如,全国文综Ⅲ卷第38题,以《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为素材,意在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政策以及提高外商工作法治化水平的认识程度,同时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我们常说,做正确的事情,首先应该清楚该向哪个方向前进。同样的道理,解答题目,首先也要搞明白思维的方向。方向首先来自试题蕴含的现实(时政)主题。例如全国文综Ⅰ卷第38题,凸显现实(时政)主题的三个关键词: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国内经济,命题人将考查方向清楚无误地指向了我国举办进博会、扩大进口这一重大时政热点。我国在2018年11月5日至10日举办的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这也是我们日常时政复习中应该关注并全面了解和把握的重大时政问题。考生如果对这一时政热点问题把握得比较好,解答这道题就会轻而易举,甚至不需看题目创设的情境材料,也知道从哪几个角度思考分析,不会答偏或遗漏要点。这就是审读试题立意的思维方向作用。

当今的高考政治试题,不是考查时政事件、社会热点是什么,而是考查时政事件、社会热点的时空联系或内在因果关系,亦即时政事件、社会热点产生的必然性,以及时政事件、社会热点的影响和价值。任何事情或热点问题的发生,表面看似乎是孤立的,本质上都存在一定的时空联系。让考生思考时空联系,有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正是学科思维素养、思维品质的体现与要求。

我国举办首届进口博览会不是偶然的,并非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权宜之计、被动之举,举办有其现实必然性: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特征与要求;二是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进博会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抓手;三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共赢。首届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无论对国内还是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是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二是满足国内企业高端性生产需求,带动技术引进,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三是增加进口,激发市场竞争,倒逼国内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促进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助推世界经济增长;五是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事实上,全国文综Ⅰ卷第38题的标准答案,也是围绕上述角度组织的,没有超出上述分析与思考。唯一不同的是,这道高考题仅从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设问并回答的。

再如,全国文综Ⅲ卷第38题,命题人围绕我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与提高外商工作法治化水平这一鲜明的现实(时政)主题,精心设计了富有逻辑性、关联性的两问,第(1)问让学生分析《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正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第(2)问让学生分析外商为何在中国投资建厂。显而易见,其意图是,第(1)问侧重强调我国注重外商营商法治环境的创设,第(2)问正是第(1)问必然的推进性效果,两问环环紧扣、浑然一体,体现出了命题人高超的命题艺术。学生如果领会了命题人的上述试题意图,那么在回答第(2)问时不难答出“中国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外商投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等要点。

试题立意为考生作答拓宽了思维空间

“一核四层四翼”是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提出的高考评价体系的总概括或总要求,其中的“四层”为考查内容,强调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高考试题立意,自然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意图。这一意图是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设问体现出来的。立意是试题的主旨和灵魂,情境是实现立意的载体,设问是情境和立意之间的桥梁,通过设问实现试题主旨的要求。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审试题立意不同于审情境、审设问。审试题立意侧重于宏观性、整体性、方向性解读题目,而审情境、审设问则注重题目微观性、层面性、操作性的分析。

从试题考查的必备知识角度看,命题人注重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具体到题目,考查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综合的,而更多的是综合的,还涉及时政性知识。这就需要通过审读题目创设的情境、设问,作出宏观性、整体性、方向性的判断。例如全国文综Ⅱ卷第38题,情境材料的开头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项目是中国和希腊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也是两国互利合作的典范”,开宗明义地点明了航运企业比港项目成功的时政背景;设问没有明确提出需要运用的具体的经济知识,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分析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很显然,本题的试题立意是,让学生分析企业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是如何经营发展的,这是一道知识综合要求很高的题目,解答本题不仅要调用企业经营发展的综合知识体系,还要运用相关时政知识分析。答案中“该航运企业主动走出去,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就是时政知识的运用。

从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角度看,命题人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調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至关重要能力。2019年全国文综卷政治主观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逻辑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不同的能力有不同的思维规范与解答要求。把握命题人在关键能力考查方面的试题立意,有助于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依据解题的相关规范理清解答的思路,避免逻辑混乱、思路不全。例如,全国文综Ⅰ卷第40题(1)问,要求学生评析“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观点,其意图是考查学生评析问题的能力亦即辩证思维的能力,属于考纲考核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范畴。评析观点题目解答规范的一般要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含时政知识、社会知识)并结合情境材料,对题中之观点先寻找辨点,再逐层释疑(分析),肯定合理因素,指出错误之处,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上述试题,可从如下层面分析:一是认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传统村落)变化发展有其合理性,这是一个辨点,依据是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二是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观点是不合理的,包括三个辨点:传统村落有其文化独特性(不易消失)、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有困难不等于要消亡)、创造性保护和利用可焕发生机和活力(因创新而有活力)。

从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角度看,命题人意在考查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并通过学生解答题目的过程,进一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弄清命题人在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方面的试题立意,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跳出教材文本,另辟蹊径,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全局角度,从国家、社会角度思考问题,使之得出的结论更理性、更全面、更科学,富有正能量。例如,全国文综Ⅱ卷第40题(2)问:“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其美多吉先进事迹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爱岗敬业精神的启示。” 命题人这一问的立意是,通过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量引导考生学习其美多吉心系人民、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向上向善的品格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学生领会了试题这一立意,并受情境材料中其美多吉的先进事迹的感染,会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真正从内心深处,写出自己对培育和践行爱岗敬业精神的理解和思考。与其说这是一个解答政治主观题的过程,倒不如说这是一个接受思想洗礼、完善自我的过程。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在《进学解》中说:“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其意思是群山再多,只要登上最高峰就一览众山小;皇帝的龙袍构造非常复杂,但只要抓住衣领,整件龙袍就可轻轻提起。试题立意就是主峰、就是衣领,是试题的灵魂所在。我们在解答题目时,把握了试题立意,也就意味着思维站在主峰上,能够高屋建瓴地进行分析、组织答案,也就意味着思维“振领”而收到“群毛理”的效果。概而言之,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解答政治主观题中,增强自身审读试题立意的意识,学会从试题立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作者:丁祥云

上一篇:企业局限性财务分析论文下一篇:德育工作下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