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护理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探索PBL联合Sandwich法对提高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方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将2020级护理学生随机抽取两个班学生分为实验组(48人)和对照组(49分),实验组采用PBL联合Sandwich法进行教学,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硕士研究生护理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硕士研究生护理学论文 篇1:

构建《护理学基础》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要】《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实训教学是培养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需探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新模式,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综合运用面对面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合理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应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此教学模式所包含的要素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实训教师队伍、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这三个因素是构建此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但对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还需结合课程特点进一步探讨完善。

【关键词】实训教学 混合式学习 素质培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学模式与健康理念的转變,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担负着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及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为此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是现代社会赋予高等护理教育更高地要求。而《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知识之间的桥梁,又是护理学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也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及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其中《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是学生学习护理操作技能的过程,也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操作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培养学生职业情感、专业素质的关键。目前《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很大程度上还在延用传统的“三步法”即:教师示教、学生模仿回示、操作练习教师指导。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考,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护士角色的预转化。近年来,混合式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在国内外护理教育领域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均有一定的研究与应用,在学校实践教学方面:有学者在护理实践中研究发现,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增强了思考能力,改进了解决问题能力,锻炼了决策能力,同时引发其对于实践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提升对护理价值的认知。我国学者认为,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uning)是把传统的面对面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两种方式相结合,融合其各自的优势,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还体现了自学和协作学习的混合,离线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混合等。从本质上讲,混合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依据学习者的各种需求、特点、动机和意愿,综合运用面对面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合理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应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下笔者对构建《护理学基础》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在学生需求方面的考虑存在着不足,使学生围绕着教师自认为合理的教学模式转,使学生只是继承,缺乏主动参与意识,阻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逐渐变得无所求、无所望。最终导致学生实践技能素质低下。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将以教师为中心、主体的观念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主体的观念转变。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实训教师队伍

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实训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以身做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二是专业化的实训教师队伍既要有专职教师,还应有临床医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以使护理实训教学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三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有嫻熟的护理技术;四是要不断学习掌握网络教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搭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网络教学平台,以使学生网络化的学习真正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五是要注重对实训教师的培训,定期参加学术交流、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护理理念、理论及技术。为培养高质量护理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1.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网络教学平台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依托,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学习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和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利于护理学生将实训课堂与课后练习整合起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这就需要网络教学平台应具有丰富的实训教学资源以辅助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如护理技术操作指导、最新护理技术实训教学视频,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相关护理技术的发展信息等。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学生进行实训课学习过程中,针对所学习的比较简单的项目,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前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操作视频,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进行自主开放练习操作,嘱学生将在自主练习时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课前向教师反映,教师在上实训课时先对学生自主练习的操作整体上进行检验,然后将大家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在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中的每个环节应用了哪些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去主动的思考问题,锻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此外还可建立网络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模式,利用实训室先进的录播系统,学生录制自已的操作视频,观摩自已技术操作并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其练习技术操作的积极性。

构建《护理学基础》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对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需要,此模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学习需求,进行学习的计划与安排,教师辅助学生学习,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此模式对提高学生《护理学基础》实训课学习效果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还需结合课程特点进一步探讨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慧敏.《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初探[J]. 护理实践与研院究,2009,6(11):83-84.

[2]殷海燕,王爱红,刘月仙,等.混合式学习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2):76-78.

[3]王恒,于方,刘月仙,等.混合式学习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30(23):76-78.

[4]何克.从Blending leau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1):1-6.

[5]张玲.混合式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10,(20):142-143.

作者简介:王艳华(1963-),女,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教授,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护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艳华 迟晓华 王洋

硕士研究生护理学论文 篇2:

P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目的:探索PBL联合Sandwich法对提高专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方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将2020级护理学生随机抽取两个班学生分为实验组(48人)和对照组(49分),实验组采用PBL联合Sandwich法进行教学,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在评判性思维能力多个特质、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PBL联合Sandwich法  护理学  应用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P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2018SJA1470)。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不仅重视理论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差,知识融合度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开发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我学习、评判性思维等能力,为其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广大护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PBL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由加拿大学者率先创立的教学模式[1]。主要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2]。该法能激发护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及评判性思维能力[3-4]。到2000年,美国有100所院校在不同的课程中开展了PBL教学法,占比79.37%[5]。20世纪90年代,PBL教学法引进我国并大量在医学相关课程开展使用[6-7]。但由于该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同时,由于学生没有任何临床经验,在自行进行信息收集时,难以辨别信息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Sandwich教学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倡导提出,它是一种在小班教学中,穿插学生小组讨论、交叉学习、学习汇报等环节,使教生、生生之间不断交流、沟通,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思考以及探索新知识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8-10]。继在美国推广成效显著后,英国也加强了Sandwich教学法的推广。1995年后英国高校已普遍实施此教育方法[10]。2006年Sandwich教学法首次被引入我国。目前部分医学课程已尝试使用该方法教学,如内科学、麻醉学、诊断学、眼科学等,但此法在护理教育和专科学生中的研究较少。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该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本科护生理论以及实践操作考试成绩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另外,此种方法在原先问题的基础上还会再继续探讨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用性更强。但由于问题由老师提出,学生没有参与问题提出,缺乏参与性,并且因为学生讨论当场进行,学生不能充分、全面地查阅相关资料、文献,问题探讨涉及面相对比较窄、肤浅。

培养“能力为本位,实践技能为核心”的护理人才是高职护理教育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而这样的培养目标是不可能在“灌输型”教学模式下实现的。作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护理基本技术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虽然PBL和Sandwich两种教学法都是帮助护生自我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但是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在基于国内外很多高校将Sandwich、PBL教学法单独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实践经验,本课题组尝试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将PBL与Sandwich教学法联合应用于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发挥其各自优势,而且能够弥补两者的缺点,真正做到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教学效果,并且有效地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对象与方法

1.教学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2020级大一学生中抽取两个班(A班及B班)进行PBL+Sandwich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对照研究。其中A班为实验组,进行PBL+Sandwich教学法,B班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教学。A、B两班人数分别为48人及49人,两班在人数、年龄、性别比、入学成绩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教学开始前使用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等引进并翻译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TDI-CV),Andrew M.H.Siu 教授研制简化,王伟翻译的中文版解决问题能力问卷(Chinese Version of the Social Problem-Solving Inventory,C- SPSI)以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分析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结果显示兩组学生对评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授课学时、授课内容、授课教师相同,教学进度一致。

2.教学内容

两组学生的教材选用吴丽荣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第2版。教学内容共18课时,包括排泄护理、药物疗法、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和输血、标本采集法、病情观察、临终护理内容中的理论部分。

3.教学方法

3.1 课前准备

3.1.1 对照组课前准备: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授课进度在前一次课结束前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3.1.2 实验组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给出情境案例,学生根据案例内容自主提出问题,问题汇总后,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修正并确定问题,学生围绕确定的问题在课前进行资料查阅。

3.2 课堂实施

3.2.1 对照组课堂实施:教师课堂就授课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标示重点知识点,完成课堂练习,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3.2.2 实验组课堂实施:

3.2.2.1课堂布置:按照班级人数分为8组,以圆桌方式安排座位,分别标示为A、B、C、D、E、F、G、H组,在教室入口放置8张问题卡片及48张编号卡片,问题卡片上分别标示Q1-Q8;编号卡片上分别标注A1,A2,A3……A6,B1……B6,C1……C6,D1……D6,E1……E6,F1……F6,G1……G6,H1……H6。

3.2.2.2 学生分组:学生根据进入教室时抽取的编号卡片入座,如A1或者B2等,英文字母相同的学生入座同一组,即A1-A6入座A组,以此类推。每组自行推荐一位组长负责课堂实施时具体事宜。

3.2.2.3 开场(5分钟):教师简单概述引出教学主题(3~4 分钟),每组组长从问题卡片中随机抽取问题进行准备(1~2分钟)。

3.2.2.4 第1次小组讨论(15 分钟):学生根据抽取的问题,将各自课前准备阶段查阅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整合,得出初步结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及时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意見或指导。

3.2.2.5 第2次小组套路(交叉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编号卡片中的数学编号重新分组,数字相同的学生组成新的一组,比如 A1、B1、C1……H1 为新的一组,以此类推。新小组成员互相分享第1次各小组讨论结论,并由新小组成员根据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对问题进行再次纠正或补充,例如A1分享A组讨论的问题结论,B1-H1认真听取并可对A组问题结论进行补充修正。

3.2.2.6 学生代表汇报(30 分钟):学生重新回到第1次的讨论小组,将交叉讨论时针对本组问题的补充或纠正内容汇报给本组成员进行再讨论并确定问题结论后派一位代表就本组问题最终结论向全班同学汇报。

3.2.2.7 教师小结(10 分钟):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汇报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进行知识点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临床实际问题进行金鱼缸讨论。

3.2.2.8 第3次讨论(金鱼缸讨论)(10分钟)教师基于课程内容提出拓展问题,学生按照指定序列顺序组成金鱼缸小组,例如A1、B2、C3、D4、E5、F6、G1、H2组成小组,对新问题进行讨论,其余成员认真倾听并可以随时加入讨论组进行讨论,最后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反馈,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教学效果评价

3.3.1 评价方法

3.3.1.1 评判性思维能力

使用CTDI-CV量表评测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差异。量表共 7 个方面的特质:开放思想、寻求真理、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识成熟度。量表共 70个项目,每一特质有 10项。其中正性项目30题,负性项目 40 题。该量表采用 6分制 Likert评分,1分为非常赞同,6分为非常不赞同。总分值共420 分,总分280 分或以上表明有正性的评判性思维能力,350 分以上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强。该量表 α 值为 0.857。

3.3.1.2 解决问题能力

使用C- SPSI问卷分析两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该问卷共包括5个项目25个条目,分别为正性问题定向(Positive Problem Orientation,PPO)(3题),理性问题解决(Rational Problem Solving,RPS)(7题),负性问题定向(Negative Problem Orientation,NPO)(5题),冲动疏忽风格(Impulsivity Carelessness Style,ICS)(5题),回避风格(Avoidance Style,AS)(5题)。采用Likert5级评分方式,其中正性问题定向、理性问题解决两个项目分值越高表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负性问题定向、冲动疏忽风格、回避风格项目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越多。该量表α值为 0.871。

3.3.1.3 自主学习能力

使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比较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异。该量表包含 3 个项目: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共 28 道题,其中自我管理能力由学习需要能力(3题)、时间管理能力(3题)、学习监控能力(4题)三个维度组成;学习合作能力由寻求帮助的能力(3题)、交流能力(4题)两个维度组成;信息能力由信息获取能力(5题)、拓宽信息渠道能力(3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3题)三个维度组成。该量表 α值为0.863。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总分 140 分。

3.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除“寻求真理”(P =0.152)外,实验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相关特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见表1)。

2.解决问题能力比较

实验组护生在有效、理性、有计划解决问题的策略,避免拖延、片面、冲动、问题解决不完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优势(见表2)。

3.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见表3)。

三、讨论

1.P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研究显示,除“寻求真理”(P=0.152)外,实验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相关特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通过学生课前发现并提出问题,课中小组讨论,交叉讨论,汇报,进一步讨论探索等行为,使学生在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进行思维碰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2.P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有效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C-SPSI问卷分析两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显示实验组护生在有效、理性、有計划解决问题的策略,避免拖延、片面、冲动、问题解决不完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优势,表明P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通过探索性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且PBL联合Sandwich教学方法在学生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讨论问题的各个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作为主体,这就要求学生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探索、动用所学知识寻求问题的真相,最大程度地解决问题。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会减少学生在碰到问题时逃避、忽略等处理方式,而是以更积极的方式去采取多种手段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四、总结

本实验组首次将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应用于专科教育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国内尚未见到类似研究。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出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本实验仅在小范围进行了尝试,样本量较小,实验结果还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后期我们将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期望探讨出一种更适合专科护理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培养符合护理专业需要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Mc 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2004,38: 859-867.

[2]Antonietti A. 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interactions.Th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71(2):344-345.

[3]李蓉,孟秀,张瑞丽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65-66.

[4]张红菱,陈靖,舒剑萍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4,18(1):73-74.

[5]Jauhianinen A, Pulkkinen R.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e?learning methods in clinical practice[J].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2009(146):572-576.

[6]马志华,张茹英,万宝珍.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的发展概况[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8):488-491.

[7]王斌全,孟艳君.护理教学 PBL 模式的发展历程[J].护理研究,2007,21(5):1315.

[8]Martin 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models of work-based university education[M].Canberra: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1997:4

[9]孙怀卫,赵娜,曾小凡,等.Sandwich教学法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15(2):55-58.

[10]白纪红,王昌明,梁志清等.Sandwich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1):109-111.

作者简介:

邹晶莹,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作者:邹晶莹 王进 张春梅

硕士研究生护理学论文 篇3:

“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发展路径

摘 要:从“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发展立题,重点讨论了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2015年,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1]。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四个一流”实施方案。商洛学院是商洛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加入了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大军。

护理学专业是商洛学院于2016年开设的第一个涉医专业,经过四年的艰辛发展,虽初具专业规模,但由于开办时间短、基础薄弱,专业建设也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探索“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

现代医学强调以人为本,护理模式也转变为关注整体人的健康。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2]。护理人才尽管属于我国紧缺的技术型人才之一[3],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对护理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基于此,我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便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护理专业带头人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高校等进行实地学习,积极了解专业及行业发展需求,并与用人单位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实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护理岗位胜任力包含:核心胜任力、专科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其中,核心胜任力是护士最核心的能力,也是学校重点需要培养的[4]。包括:具有临床护理、专业发展、基本操作能力、人际关系、批判性思维、法律伦理实践、教育咨询7个维度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5个模块的素质要求。对于护理教育者来说,必须要密切关注社会需求风向标,紧扣岗位胜任力,从而为“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搭建基石。

2 以培养目标为主线,以课程体系设计为突破口的“专业型”护理教学模块建设

课程设置是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设定与其相匹配的课程名称及学时,若培养目标是骨架,而课程设置则是羽翼,是护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因此,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结构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5]。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包括我校在内,课程结构尚未突破以学科为基础的模式,即采用公共基础课、医学专业基础课及护理学专业课程三部分的结构形式,缺少形态与功能、生理与病理、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忽视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学生不能很好地形成整体观念,接触护理专业课程略晚,缺乏完整的专业理念等。因此,我们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如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之一:“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那么支撑这一目标的课程就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护理伦理学》等;知识目标之一:“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对应这一目标便要开设《护理研究》这门课程等。其次,课程结构上打破原有的模式,采用综合型设置,弱化或打破学科界限,将原有课程合理整合,减少基础医学比例,例如:整合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等。其中专业课程可参考国外设置,采用如老年护理、精神病护理、家庭社区护理模块等,加入循证护理、护理案例研究等课程[6],从而实现专业集群化及体系化。

3 院校合作为依托,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改革设计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要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护理实践能力培养”[7],因而,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对培养护生的岗位胜任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以“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载体搭建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阶段,四个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一个中心”即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整个实验教学体系都围绕以“职业素养和临床能力培养”为中心。“两个平台”即“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专业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第一和第二学期的专业认知实习、第一至第六学期的实验室技能训练,以及第四至第八学期的临床技能训练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实现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递进式培养。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四大实验教学模块”,即医学基础实验模块、专业基础实验模块、专业护理实践模块、人文及特色护理实践模块,共设立了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外科护理学等22门实验课程,实践学分与理论学分比例将近1∶1,从而为应用性护理人才的实践技能培训提供了重要保证。

及早接触临床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因此,我校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即进行医院的认知实习,参观病区及护士工作环境、了解护士日常工作等,以促使学生认识护理专业。集中见习安排在3—5学期,每学期1—2周不等。除此以外,假期还要求学生自主联系医院,见习2周以上。毕业生实习前,专门安排临床实践操作强化课程,由专任教师负责教学、考核,过关后学生才能进入临床实习环节。另外,每年通过护理技能操作比赛、礼仪风采大赛、社区志愿者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岗位胜任力也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少自己的附属医院,学生的见习集中安排在每学期末,时间短,所见病例有限,因而见习效果并不完全理想。而附属醫院建设需要较大的投资,要地方政府与学校、医院的共同合力完成,所以,附属医院建设也是新开设护理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

4 以师资强化为关键,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的“一流”专业建设

要建设一流的护理学专业,一流的师资是关键。护理学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在我国的就业状况较好,而地方性院校由于地域、待遇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很难吸引此类人才。学校应在护理专业用人政策上解放思想、综合考评,并有一定的专业优惠政策。除此之外,也可考虑从医院引进高职称的教师,聘请其作为专业带头人或者客座教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另外,进一步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其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每年定期的临床实践与交流学习等[8],这也是培养双师型人才,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应予以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相对于科研,教学改革及课程建成更易出成绩,因此,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一流专业建设中必须以课程教学建设为抓手和突破口。课程教学改革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介绍最新的教学形式,如在线课程、微课、MOOC等,还可按照“任务引领、情景实训、岗位体验”的建设思路改革护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开展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整合目标教学、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根据护理程序要求完成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评价等仿真实训[9],实现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和沟通技巧、评判性思维技能、主动学习技能,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可从日常课程教学、大学生“双创”训练项目、毕业论文等形式着手,结合地方及行业现存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实现一流专业建设突破,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最终推动学校整体向前发展[10]。

应用型本科院校,虽不能在“双一流”战略的“顶天”工程中引领潮流,但只要把握好机遇,坚定服务地方的办学使命,以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方向,以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建设作为出发点,注重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吸引力,也能在“立地”上做出特色与水平,形成不可替代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曹明平,毛光周.高等院校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选择[J].大学教育,2019,(01):1-4.

[2]谢晓云,彭忠英,崔小妹,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8):129-131.

[3]李冉,李昕.我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4):4825-4826.

[4]罗春连.护理岗位胜任力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5):69-70.

[5]沈宁,李俊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框架[J].护理教育,2002,16(12):717-718.

[6]王惠珍,魏小雪,史蕾.国内外8所院校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796-798.

[7]叶碧容,林秧,林丰,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4):2939-2941.

[8]王国富,廖剑英.地方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以大理学院护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08):87-90.

[9]李丽华,梁宇,朱仁英,等.我院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06):420-422.

[10]崔彦群,钱国英,徐立清.“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突围与作为[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8,31(05):92-96.

作者简介:张晓文(1980— ),女,汉族,陕西商洛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商洛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作者:张晓文 郭耀东 彭晓邦 梁旭华 程敏

上一篇:我国家具品牌建设论文下一篇:实验教学生物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