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法律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小额信贷在中国无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小额信贷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会成为小额信贷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具体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分析。关键词小额信贷法律问题一、外部环境(一)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额信贷法律问题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额信贷法律问题分析论文 篇1:

小额信贷基本法律问题探讨

摘 要:以孟加拉乡村银行建立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发展至今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我国将小额信贷作为“扶贫、创业、繁荣经济”的重要手段为我国引进和推行,对解决我国落后地区人口贫困问题和弥补我国扶贫政策的缺陷两大问题作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小额信贷自身发展,法律缺位而引起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小额信贷的立法研究,完善小额信贷立法已成为小额信贷顺利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探讨小额信贷的法律特点和法律关系基本法律问题。

关键词:小额信贷;法律特点;法律关系

1 小额信贷界定

1.1 小额信贷的定义及性质

由于各国国情和小额信贷模式的不同,国际上对于小额信贷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在《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中提出“小额信贷为贫困、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小企业提供一系列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支付服务、汇款、担保、小额租赁、住房金融和其他非金融服务”。 笔者认为,他对小额信贷的定义符合世界小额信贷的现状。

通过对各国现代意义小额信贷的总结可以发现,小额信贷本身具有以下特点:(1)属于无抵押信用贷款;(2)贷款金额小;(3)以扶贫为首要目标,为家庭创造基本收入以维持生计、帮助企业生产发展,同时也包括对公益项目的支持,如(贫困人口的)医疗、教育。 不过,由于各国的经济模式和金融成熟度的不同,现在国际上对小额信贷提供产品的目的上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小额信贷只用于生产,而不应用于消费;另一种则认为小额信贷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生产型的经济活动,还应包括小额的消费信贷。

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即小额信贷除了农村扶贫信贷,还应包括着眼于能够帮助自身发展的无抵押的个人消费信贷、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

首先,就小额信贷本身而言,顾名思义,它就是无抵押、金额小的信用贷款。而我国现有的贷款类型中,无论是农村扶贫信贷或是个人消费信贷,无论是助学贷款还是大学生或下岗职工创业贷款都具有前面所提到的特征,都属于小额信贷的范畴。

其次,就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现实国情而言,我国的小额信贷体系在城镇和农村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状况,我们必须区别对待。

最后,就小额信贷专门法律规制来说,法律本身必须具备的稳定性决定了在制定该法律时必须考虑到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如今,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准入资格和营业范围规制问题除了考虑扶贫性因素外,还应考虑商业性因素已经是一个共识。

1.2 小额信贷的法律特点

1.2.1 小额信贷属于无抵押和担保的类似项目融资的新型信用贷款

根据我国《贷款通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我们以贷款有无担保(或担保的方式)为标准,将传统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不论是扶贫型的还是发展型的,其服务对象都是传统信用评估中信用值较低的人群,因此,小额信贷虽与传统意义上的信用贷款从表面上看极为相似,但实质却完全不同。小额信贷以无抵押为其首要特征,显然也不属于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中的小组互助、互保的制度设计与法律中的“担保”不是同一个概念。我国《担保法》规定担保人属于第三人且必须具有大于借款数额的资产,而小组联保制度中的小组成员则均是借款人,同时也不具备一定大于借款数额的资产。

通过对小额信贷要件和原则的研究,我们发现它实质上与项目融资担保贷款非常类似,项目融资担保是指仅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收益作为担保。 首先,两种贷款中,贷款人对项目本身以外的其它资产和收益都没有追索权。其次,两者所提供担保都是以借款所购财产进行担保,即以将来的财产设定担保,这一特点在农村小额信贷和创业小额信贷中更为突出。第三,虽然原因不同,但是项目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原则在小额信贷中也非常适用。项目融资担保的项目建设多需要大资金,承担高风险,且建设周期长,变现性不良好,因此,贷款人和借款人单方承担风险非常不现实。所以,为保证贷款人的债权,要求将与项目有关的各种风险要素以某种形式在借款人与项目开发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其他参与者和贷款人之间进行分配,没有任何一方单独承担其全部项目的风险责任,这就是风险分担原则。小额信贷虽没有明确提出这项原则,但是其运作却一直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借贷方作为贫困人口,他们的特殊性、脆弱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单独承担风险责任,小额信贷扶贫的目的也决定了小额信贷机构以及为小额信贷提供信用评估和项目评估的机构应当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它从本质上将小额信贷与传统贷款区别开来。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小额信贷与项目融资担保贷款存在的巨大差别。项目融资担保是为了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利益,减轻政府和担保人的责任,避免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的一种融资形式;而小额信贷是以扶贫为目标的信用活动。

因此,小额信贷是一种无抵押和担保的类似项目融资的新型信用贷款。

1.2.2 法律调整的相对独立性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小额信贷是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产物,无论信贷产品和信贷方式都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活动。 从法律角度分析,它的要件不同于传统贷款要件。因此,小额信贷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一般都为小额信贷单独制定了法律。

1.2.3 许可经营范具有广泛性

传统法律理念中贷款是指金融机构依法把货币资金按约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定期限由客户偿还本息的一种信用活动。因此传统贷款的许可经营范围是局限在货币金融的范畴内的,而小额信贷的许可经营范围与传统贷款相比更具有广泛性。小额信贷机构向其客户提供的产品既包括传统贷款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包括传统贷款所不具备的非金融服务,如提供项目评估、提供技术支持等等。

2 小额信贷法律关系

小额信贷法律规范应当是调整小额信贷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各种主体之间因小额信贷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即小额信贷关系。而小额信贷关系除了包括小额信贷领域内各种相关主体之间的小额信贷交易关系,还应当包括国家金融主管机关与各类主体之间的调控和监管关系,即小额信贷管理关系。

从法律性质上讲,小额信贷交易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就主体而言,贷款人是债权人,借款人是债务人;就客体而言,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的、按合同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或者其他金融或非金融的服务;就内容而言,是贷款人对借款人享有债权,即依法到期收回贷款本息或收取其它服务费用的请求权,借款人对贷款人负有债务,即向贷款人归还本金、利息或对其享有的其他收费服务付费的义务。小额信贷之债和传统贷款之债一样,也是合同之债。贷款人与借款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借款合同来确定。

小额信贷管理法律关系则是国家或其授权的监管机关在对小额信贷机构、小额信贷业务及借贷市场实施监管过程中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具体包括:对小额信贷机构的主体资格的管理关系、对小额信贷业务行为的规制关系以及小额信贷机构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所作出的处罚关系。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关系,属于经济法范畴, 应适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作者:刘 苇

小额信贷法律问题分析论文 篇2:

简析小额信贷存在的法律问题

摘要小额信贷在中国无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小额信贷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会成为小额信贷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具体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分析。

关键词小额信贷 法律问题

一、外部环境

(一)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市场经济是小额信贷运作机制的载体,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资金的筹集、运用和管理才有可能摆脱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也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小额信贷的主体才能实现优胜劣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贫困地区的市场机制发育更为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小额信贷的实际效果必定有所影响。

(二)小额信贷主体的法律地位问题。

小额贷款一直都存在,但目前并没有对小额信贷金融主体的明确法律定位。因此小额信贷机构面临极高的风险,只依靠管制小额贷款机构的规章,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三)农村金融政策性扶持制度缺失。

特别是小额农贷,其额小面广、管理成本高、收益低,决定了农村贷款必须具有一定的政策性质。但由于目前农业灾害补偿制度、农业信用保证保险制度以及农村政策性金融财政补偿机制等政策性扶持和保障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信贷的发展。

(四)政府和市场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

目前,负责小额信贷的政府官员往往不具备从事小额信贷的专业素质和企业家精神,很容易出现以强大的政治组织力量扭曲市场规律的情况。在现实操作中往往存在三方面分歧:一是在信贷规模上,政府部门希望到户资金的覆盖面越大越好,尽量使多一些的贫困户尽快解决温饱,而小额信贷主体必须考虑盈利问题,希望控制规模,尽量减少开支降低成本。二是在扶贫资金的投放方向上,政府行为和商业行为常常碰撞,影响了小额信贷的正常运转。

(五)缺乏有效监管。

国外经验表明,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内外监管机制,小额信贷主体的风险比商业银行更高。我国目前对小额信贷的业务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措施,多头管理,层级不明。

(六)信用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信用问题未被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目前,社会信用大环境欠佳,部分借贷者信用观念淡薄,拖欠贷款不还,甚至逃废债务。很多人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是国家的政策性贷款,视同扶贫款、救济款。缺少还款意识,易造成呆帐坏帐。其次,缺乏科学统一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如一些信用社在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时仅考核农户是否有欠贷情况,没有考察农户的资产情况、信用及道德水平。此外,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的“短视”,对信用村的建立做表面文章,资信评定把关不严,结果使评出的信用等级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信用村农户贷款到期偿还率较低,甚至出现有些农村信用社对借款逾期多年的农户也发给“贷款证”的情况。

二、内部因素

(一)缺乏产权明晰的治理结构。

小额信贷主体的有效运行,产权和治理结构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产权和治理结构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清晰的产权意味着有人为资金负责,能够有效地利用资金,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来管理这些资金。有效的治理结构是小额信贷组织机构实现其目标的保证,为了使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的是商业性原则来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其产权和治理结构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其它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非政府组织,它们在管理方式上通常实行党政、银行、民间三结合的体制。这种模式下的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既受来自于资金管理者的领导,同时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干预,管理机构和实际操作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明确,责权利也不清晰,出现问题后责任将很难划清。

(二)低利率问题。

我国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大多实行低于商业银行利率。但低利率存在如下矛盾:(1)低利率不能补偿小额信贷的操作成本。(2)低利率往往导致高违约率。(3)低利率往往使贷款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者手里。(4)低利率使借款者难以产生精心经营的压力与动力。

(三)资金来源问题。

对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来说,由于小额信贷主体不能取得合法金融机构的地位,就不能吸收低成本的储蓄来扩展自己的业务,也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性贷款用于小额信贷。目前唯一被默许的资金来源渠道是国外和国际组织的资助和部分扶贫贷款,然而,只靠国外的捐赠和贷款永远不可能发展出运作良好、可持续的小额信贷主体。

(四)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问题。

从我国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各类机构来看,都存在项目运行和财务两方面管理水平低的瓶颈制约。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都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上,面对金融市场化进程,识别与防范金融风险、创新金融产品满足金融需求的能力明显不足。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在内部管理上,缺乏完善的内部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信贷质量管理能力弱,表现为风险贷款率和拖欠率比较高。

综上可见,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着诸多问题。问题产生固然有历史上的原因,但主要是制度上的原因,制度瓶颈已成为制约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重要障碍。小额信贷应该受到国家专门法律的保护,法律制度的缺失制约了小额信贷的发展。

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小额信贷立法是维护和保障小额信贷积极健康发展的需要,小额信贷立法也是完善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需要。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从法律层面上对小额信贷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进行科学界定;只有通过立法,才能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小额信贷政策法制化;只有通过立法,才能明确小额信贷主体的所有权体制,界定小额信贷主体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强法律监管,促进小额信贷的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浙商银行北京分行)

参考文献:

[1]张燕、高翔.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困境与对策.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4月刊.

[2]鱼小强.国际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农村金融.2005年第3期.

作者:郭 琳

小额信贷法律问题分析论文 篇3:

关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扶贫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也提上日程。文章介绍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对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小额贷款公司;监管

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扶贫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迅速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因而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是有必要的。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小额贷款公司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各种政策法规主要来自银监会和央行下发的文件、各地方政府自行出台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制定的行业自律性规章、小额贷款公司自行制定的各种内部规章制度。按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审批权和监管权归属于省级人民政府,银监会、人民银行及公安部门也对小额贷款公司负有监管职责。由于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所以监管机构对其不需要进行审慎性监管,而是采取备案登记管理,小额贷款公司只要定期将贷款发生额、贷款余额、客户户数、平均单户贷款余额、前十位最高贷款户、贷款利率分布等主要信息,报监管机构备案即可。

由于我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和确定的监管主体,造成了监管上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界定模糊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描述为“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在发起人和组织形式上合一般的公司相类似,但是贷款业务又是一般的公司所不能经营的业务。《指导意见》忽略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的属性,使其不需要申请金融许可证就可以经营部分金融业务,这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对确定监管的法律和监管的主体也造成了困难。

(二)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并不是金融机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规范对于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并不适用,而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出台的对小额贷款公司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政策法规没有上升到严格的法律层面,最高的只是金融规章和规范性的文件,在实践中对小额贷款公司活动的规范只是通过决定、通知和意见等形式进行的,这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各地的监管标准不一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归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各地方政府自行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例如,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规定》、《安徽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申报审批登记工作指引(试行)》,等等,这就造成了各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所遵循的法规和标准不一,难以对全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实行统一的监管。

(四)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存在着多头管理

当前,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在实践中,大多由省(直辖市)政府指定省(直辖市)金融办组织并牵头当地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公安局、工商局等机构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督管理。但在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方面,银监会和公安部门负有监管的职责,人民银行则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等进行跟踪监管。多头管理容易产生形式化,造成监管的虚拟化,同时小额贷款公司面对多头管理,苦不堪言,疲于应付,这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

(五)利率监管演变成了利率限制

小额贷款公司的操作成本较高,其贷款利率的水平必须足以覆盖其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可以预见的信贷损失,并能产生一定的利润和收入,这样才能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地发展,这也是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实行较高利率的原因。但是贷款利率上限又必须遵循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规定,即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根据其经营成本的科学计算来自由拟定利率,从而可能导致收入无法弥补成本,出现亏损并最终垮掉的后果,严重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国际经验的借鉴

国际上小额信贷发展比较好的国家,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有着明确的界定,有着较为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及确定的监管主体,并且国际上的小额信贷机构不仅能够发放贷款,同时也能吸收公众存款,这对于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几个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监管经验。

(一)孟加拉国

小额信贷在孟加拉国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的Jobra村开创了小额信贷实验项目,效果很好。1983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政府有关机构允许该项目注册为正规银行,乡村银行由此成立。在此后的30年间,乡村银行逐渐发展成为组织遍及全国的金融机构,总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服务于全国64个地区的68000个村,还款率平均高达95%-100%。近些年来,孟加拉国在小额信贷机构监管的领域取得了两大进步:一是将小额信贷银行和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纳入了法律框架之内;二是建立了新的监管机构,国家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小额信贷机构进行监管,这个监管机构虽然和中央银行在业务上保持联系,但是独立于中央银行之外。这使得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在健全的法律框架和专门的监管机构之下获得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印尼

印尼的小额信贷业务是由正规的金融机构提供,这使得这些机构不仅能够发放贷款,同时可以吸收存款,并且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有着不同的监管主体,印尼人民银行信贷部、小商业银行由印尼中央银行监管,地方性信用社由省级政府监管,信贷联盟由中小企业合作部监管,典当由财政部负责监管,监管主体十分明确。此外,印尼还建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以及营业牌照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等一系列监管制度。

(三)乌干达

乌干达已经通过了小额信贷银行法,将小额信贷的监管纳入了正规的法律监管框架之内,并由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业务进行监管。此外,对于吸收公众存款、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准入门槛较低,对其资本金要求只有27万美元,仅相当于银行的1/8。

(四)墨西哥

墨西哥有着较为完善合理的法律体系,通过将“公共信贷机构”与商业银行区别监管的方式,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同时允许小额信贷机构吸收公众储蓄,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对其贷款利率没有任何限制,完全实行市场定价。政府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支持措施主要是通过政府出资建立的各种基金和信托机构为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批发资金,包括:国家财政银行、农村银行、与农业相关的信托基金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得墨西哥的小额信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国家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经验为我国不断完善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有着十分宝贵的借鉴意义,为我国完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属性

在我国,金融机构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银行金融机构以营利为目的,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的业务,包括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济公司等。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贷款业务,应将其归为金融机构,但是小额贷款公司部能吸收存款,也不能办理转账和结算业务,其与商业银行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应该将其明确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出台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相关法律文件

我国应当尽快出台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法律文件,建立系统的监管框架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管。没有法律作为准绳,就难以保证小额贷款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都是依据决定、通知和意见来进行的,虽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文件的法律效力较低,我国应当根据国情,制定一部《小额信贷机构监管法》,将小额贷款的法律地位、法律属性、经营方向和宗旨,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可以使各地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标准统一起来,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

(三)确定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社会上有三种观点:一是仍由地方政府监管,探索地方政府监管小型或准金融机构的模式;二是交给银监会监管,银监会具备监管的资格和经验;三是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

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本文认为应当确立银监会为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部门,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银监会是我国目前唯一法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机关;二是银监会可以实施其他机构所不能任意行使的各种监管措施,可以对小额贷款公司实行非审慎性的监管;三是银监会具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尤努斯教授曾经说过“不能把监管工作留给不了解我们工作的人”,所以应当由具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和专业的监管人员的银监会对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监管。

(四)取消利率限制

我国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为商业性的小额信贷机构,而商业性的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的设定必须能够覆盖资金的成本、贷款的损失和经营的成本。小额贷款公司的成本要高于商业银行,其要想达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就必须设定较高的贷款利率,因此,有必要取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限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专题组.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手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江乾坤.小额信贷创新发展与浙江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武翔宇,吴东立,张英.小额信贷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经济,2006(11).

5、李纲.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8(3).

6、黄毅.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上)[J].银行家,2005(12).

7、黄毅.中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下)[J].银行家,2006(1).

8、李文政,唐羽.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2008(16).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张 利

上一篇: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研究论文下一篇:刑事辩护制度完善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