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消极影响论文

2022-04-20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表现为人们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在数学中,利用这个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在思维定势形成过程中,也往往伴随出现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对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它妨碍了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消极影响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消极影响论文 篇1: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以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为重点阐述,结合当下新时期教学的要求为主要依据,从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合作教学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问题情境;信息技术;小组合作

在新时期课改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在教学中积极讲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但是由于传统数学教学的消极影响,使得现在数学教学和高校课堂之间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善于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有效性,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够有效地牵动学生学习,因此,在打造高效教学课堂时必不可少步骤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在课堂中无法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通过趣味性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数学教学,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动物引入课堂,通过动物模型进行学习,在动物王国中学习小数,掌握小数的意义,实际物品的引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能够拆组的动物进行小数学习,有五个狮子,那么其中一个狮子是所有狮子的几分之几?学生会自主研究分数知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状态,更容易的掌握小数知识,以此不断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知识,而且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为能够提升数学知识的直观化和趣味性,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知识进行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能够积极参与的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数学教学效果[1].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时,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关系?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研究和思考掌握知识,解决教学提出的问题.在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探索和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未来学习和进步提供有利条件,为打造高校教学课堂奠定基础和保障.

三、善于运用信息技术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教学知识,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将数学抽象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2].比如,在學习青岛版“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直观图形的拼组视频、动画等,通过直观立体的图形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空间立体思维,使得学生从视频和动画中积极掌握图形拼组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图形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和记忆,增强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学生积极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四、进行小学合作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团结意识,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道德等,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喜爱心理,进而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加入小组合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要将学生分为实力相当的不同小组,小组内安排学习能力薄弱和强的不同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中相互取长补短,通过自主研究和合作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在小组合作中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学生会积极听取,在对见解进行验证和实践,在验证和实践中查看是否正确,还能够不断分享自己学习的思路等,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知识体系,掌握更多知识和思路,提升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计划,善于运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新时期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数学和生活、情境、多媒体等结合起来进行,以此不断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永雪.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路径分析——以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例[J].都市家教月刊,2015(3):72-73.

[2]杨玉清.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J].新课程(上),2015(12):118.

作者:庞琳琳

数学教学消极影响论文 篇2:

思维定势在数学中的消极影响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表现为人们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在数学中,利用这个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是,在思维定势形成过程中,也往往伴随出现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对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它妨碍了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我们要重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并努力加以克服。

一、思维定势有哪些消极影响

1、产生负迁移作用

学生解答问题时,有一种寻找解答线索的定势,希望利用大脑皮层中储存的神经联系,提供解决新问题的线索,这是一种正常的思维活动。但是,当两个问题形式类似而本质不同时,如果不能分辨它们的区别,抵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就会受一些假象的蒙蔽,造成知识的负迁移。

例:解不等式3ax+b>-ax+2b,受数字系数不等式解法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错误解为x>-■,而忽略了对“a>0,a=0,a<0”三种情况的讨论。

2、造成“先入为主”的思维惰性

学生最先接触的知识或方法,牢固掌握的内容,往往在学生的大脑形成较深的痕迹。这样,从而限制了对问题的分析范围,使所尝试的方法定型化,产生思维的惰性。

例、讨论■中a的取值范围,学生一般按教师小结的规律,熟练地得出a可为任意实数;但当要求讨论■中a与b的取值范围时,就有不少学生受■讨论的消极影响,照搬过来,只去考虑b的取值范围,而得到“a为任意实数,b≥0”的错误解答,忽略了对a=0和a≠0两种情况的讨论。

3、产生“功能僵化”的呆板性

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有时以“功能僵化”的形式反映出来。对于一个概念、法则或图形,学生在熟悉它的常见功能以后,对于在新的条件下转化它的功能往往遇到困难,而反映出解题的呆板性。

4、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对于过去积累的经验给以过多的依赖,注重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解答问题时,联想面狭窄,思路单一。对问题的解答,满足于结论正确,而不善于从不同角度研究挖掘,寻找最佳解法。更不敢标新立异,有所创新。

综合上述,由于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习惯于生搬硬套,因循守旧,妨碍了解题能力的提高。长此下去,就会约束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思维障碍。

二、怎样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往往注重记忆知识的结论,忽视认识的过程。这样就容易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把在一定范围内成立的经验,僵化地固定或不加证明的扩充,造成消极影响。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正面讲透本质属性,对比以防止相互混淆

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必须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概念要讲清它的内涵,让学生掌握本质属性;对于定理、法则要分析透数量关系,揭示它们的精髓。这样才能尽量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

2、通过变式掌握基础知识,防止“功能僵化”

为了防止“功能僵化”,对基本概念要学生通过掌握其本质属性,灵活的加以运用;对于定理、公式、法则,在通过变化表达形式或图形位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认清本质,以便灵活地运用。

3、注意题目分析,不把解题公式化

在解题中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往往反映在学生对题目条件不认真分析,不积极思考,而集中精力去联想教师或自己编制的各种习题的解法分类,发现类似之处,就如获至宝,生搬硬套。这些学生往往忽略题目之间的细微差异,而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先通读,再细读,对关键性的词句要认真斟酌,弄清题意,确切掌握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培养严格审题的习惯。然后,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图形的性质与特点出发,进行分析和综合,演绎和归纳,联想解题经验,寻求解答。而不是生搬硬套,先入为主,完全纳入过去的经验。

4、练习多样化,要在质上下功夫

练习题的作用,不仅在于巩固当堂所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也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练习题不做精心设计,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多题一律,重复训练,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还会使学生知识畸形发展,养成偏重记忆,忽视分析的习惯,促进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因此,在练习安排上,既要注意巩固性的作用,也要注意培养灵活解题能力的作用。习题要由浅入深,排好梯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让较少的习题,发挥较大的作用。习题形式要多样化,除去计算、证明以外,还可以布置思考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练习,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制题目,互相测试,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5、注意一题多解,寻求最优解法

对于解题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对于有创造性的看法,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而对于不成熟或错误的看法,要及时引导,而不要挖苦讽刺,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鼓励,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想象,大胆创新的品质,才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打开新的局面。

作者:王广朝

数学教学消极影响论文 篇3:

突破思维定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摘 要】思维定势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本文以 “思维定势”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具体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具体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定势;有效策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思维定势,即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思维“惯性”,自发解决问题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有效,那么,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运用这一方式。这是一种不甚自觉发生的行为,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是人的一种特别本能和内驱力的表现。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这种“惯性”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合理“转化”,加速解决问题

定势思维对于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数学问题解决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问题,通过将新问题旧问题特征的比较,抓住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将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三)思维“定势”,误导问题解决

当学生仅仅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进行问题的判断与解答,忽视了隐藏条件和信息的获得,即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学生却认为是相同属性,就导致出错,影响了做题的准确率。这种情况就是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起作用,这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是比较常见的状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影响,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那么,教师就应该努力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消极影响,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消除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积极避免思维定势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是不断地总结知识经验的过程,但由于他们的思维仍带有具体性、片断性,因此这些经验往往是不全面的,由此而产生的思维定势也必然对后继知识的学习造成干扰影响。

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生曾经接触过这样一道题:

(1)买一袋 比一条 少多少元钱?

□○□=□元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接触人民币的时间较少,机会也较少,而且又没有学过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因此,这样的应用题,在处理时只对人民币的数值的多少进行了比较,即对“一种物品比另一种物品少多少元和多多少元”进行了教学。但如果问“买一条

比一袋 贵多少元钱?”时,学生就无法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只知道“多多少和少多少”,不知道“贵和便宜”的涵义。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没有这部分教学内容标准的要求,教师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二是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进行拓展。基于实践,教师应当适时地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拓展和完善,从而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又能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加强对比练习,及时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以上题为例,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多多少元和少多少元”和“贵多少和便宜多少”同时进行比较教学,相信学生就会较易理解这些词所表达的涵义了,让他们知道人民币的比较还可以用“贵多少和便宜多少”这样的表述方式来表达。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如这样的题可以同时进行教学:

①买一条 比一袋 多多少钱?

□○□=□元

②买一条 比一袋 贵多少钱?

□○□=□元

(三)利用学生错例,持续消除思维定势的持久性

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具有持久性,并不容易在知识新授后完全加以克服,因此还需要持续的强刺激。这就要求老师注意收集学生的错例,加以整理、分析,再反馈给学生。

(2)你想买哪两种物品?在要选的物品上打“√”,并写出算式。

□○□=□元

(3)给你16元钱,还剩多少元?写出算式。

□○□=□元

同样是在这个应用题中,学生对第一个小问题(买一袋

比一条 少多少元钱?)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第二问的理解却出现了问题,不明白这个问题是和第一个问题联系起来问的。学生第一次做的时候,是在一次检测中出现的,因此,我对这个题的意图只是做了简单的说明,没有详细讲解,因此学生做完后还有错题出现。经过再次讲解,学生终于理解了第三问的意思是“给你16元钱,买了你刚刚选的2种物品后,还剩多少元?写出算式。”但在另外一次检测中,当出现类似题时,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突破思维定势,错误较多。

因此,对于这样的题,教师还要通过对错题的详细分析和整理,持续加强对学生的刺激,克服思维定势的持久影响,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四)强调方法多样性,突破思维定势的顽固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一是可以抓住主要矛盾,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二是从解题的不同方式等方法去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学生固定不变的解题模式和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即利用发散思维,去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这种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它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其结果可以由已知导致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因此,利用发散思维,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可以突破思维定势的禁锢。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或小组合作,动脑筋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五)及时反馈信息,强化正确的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初步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纠正。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应学会观察与倾听,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上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及时地纠正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强化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

(2)你想买哪两种物品?在要选的物品上打“√”,并写出算式。

□○□=□元

(3)给你16元钱,还剩多少元?写出算式。

□○□=□元

(2)给你16元钱,你想买哪两种物品?在要选的物品上打“√”,并写出算式。

□○□=□元

在上面的2个题中,第二次出现的题,出现了干扰项“给你16元钱”,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看到这个条件就认为是问你“给你16元钱,还剩多少元?”想当然地进行计算,导致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对这样的题目进行比较讲解,指出题中的不同之处,强化正确的思维方式。

(六)逆向思维训练,增加解题的正确率

“逆向思维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当反复思考某个问题陷入困境时,逆向思维能使人茅塞顿开,出奇制胜。小学数学中对问题的检验往往离不开思维的逆向性,但小学生却很少用到这个方法,体会不到逆向思考的益处,更想不到用这个方法来检验问题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渗透逆向思考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逆向思考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这种检验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对问题认识得更加清楚,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常常可使问题大大简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有效策略,仍有待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教学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克服学生消极的思维定势,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郑青岳.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及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1995(09).

[3]付俊英.论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05).

[4]李玉峰,陈细田.侦查思维定势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04).

[5]邱江.有关顿悟问题解决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6]王雪梅,吴立宝.数学中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7]王黛,冷希圣.论思维定势对编辑活动的影响[J].编辑学报,2005(06).

作者:杜晓红

上一篇:广播电视产业管理论文下一篇:精益生产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