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封闭病房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措施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市某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共计66例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一般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精神科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神科风险管理论文 篇1:

精神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与效果。 方法 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通过识别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风险管理预防策略,指导临床避免和化解精神科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 结果 风险管理预防策略的实施提高了精神科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结论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减少护理风险,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安全

Risk management on nursing safety in psychiatric ward

WANG Xueling

Xuzhou Mental Hospital in Jiangsu Province,Xuzhou 221006,China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Psychiatric department;Nursing safety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在精神科的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高风险因素,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将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3]。笔者所在病区从2009年1月开始,重新识别和确认护理风险,科学的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区现有护士10名,年龄20~42岁,工作年限2~20年。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4名。护理员5名。设有床位50张。2008年收治患者395例,2009年收治患者400例。实行无陪护封闭式管理。

2 方法

2.1 风险识别与评估

2.1.1 患者因素 ①精神症状所致:精神患者因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方面异常,常受精神症状支配出现自杀、自伤、伤人、冲动毁物、拒食等现象。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无自知力,拒绝住院和治疗甚至出现激惹与反抗。②思想顾虑:精神疾病病程长,易复发,患者住院期间家属探视少、关心少,病情好转也不接出院。康复期患者担心疾病的愈后对工作、家庭及社会产生影响而有情绪波动易出现意外。③躯体方面:精神患者思维紊乱,当伴发躯体疾病时不能正确表达,年老体弱及衰退期患者生活自理、自我防范能力均下降,容易导致跌倒等意外。④药物副作用:精神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致跌倒,吞咽困难致噎食等意外。

2.1.2 护理人员因素 ①专业知识缺乏:护士在学校学习的精神病护理不是重点学科,对精神病知识掌握少或岗前培训不到位,缺乏预见性和判断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风险先兆。②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不强:把精神科护理当成简单的看护,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如分级护理不到位,未按时间巡视病房,患者出现异常先兆未能及时发现。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严谨等。③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丧失理智的特殊群体,其行为不可理解,导致部分护理人员不尊重患者,忽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和需要而造成安全隐患。有的工作人员遇到患者的谩骂与伤害,不能冷静处理,亦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

2.1.3 患者家属因素 患者家属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对病区的安全管理不理解,不配合。如对约束措施不接受,易误解为是惩罚患者而引起护患纠纷。有的家属因害怕患者纠缠或疼惜患者而私下给患者打火机、现金等物品留下安全隐患。

2.1.4 环境因素 ①封闭式管理:集体性生活是精神科病房的特点,各种精神病症状,各年龄段患者在一起,患者间易产生矛盾或因病态支配出现互殴纠纷等。患者感到生活单调乏味,不适应而选择外逃等行为。②病房设施落后:如厕所地面防滑不好、无扶手、暖气片外置、洗澡间淋浴头较少等。

2.2 精神科风险管理措施

2.2.1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医院结合专科特点成立了由分管院长领导,护理部主任负责,各病区护士长为成员的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例会,对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到各病区进行风险预报。病区成立由护士长负责,2名护理骨干为成员的风险管理小组,每周检查,及时评估分析病区现有及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

2.2.2 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重新制订了常见的精神疾病护理常规,修订完善了探视制度、吸烟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等8项管理制度。制定了自杀、噎食、跌倒等19项护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针对精神科特点增加了安全检查流程,暴力患者收治流程等。增设家属告知签字制度,探视物品签字制度等。病区将各种操作、职责明确到个人、班次,使护理人员执行任何一项工作时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2.3 完善环境设施 逐渐改善病区的环境设施使其更符合安全、人性化的要求,如厕所地面增加防滑垫和扶手防止患者跌伤;将暖气片内置防烫伤,增加淋浴器喷头防治患者拥挤争抢;安装闭路监控系统,方便中夜班护理人员对整个病区动态的监控。

2.2.4 强化培训,打造高素质护理队伍 ①新护士由护理部进行3个月培训,着重精神科疾病知识,特殊操作等,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病房,实行一对一帮带式跟班两个月方能独立值班。组织全体护士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内容涉及精神科专业知识,新技术新器材使用等。②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人文素质的培养。请医学、法律专家讲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法律法规知识,明白自己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增加护士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行为。组织护士学习风险知识,用风险案例对护士进行管理教育,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利用护理工作会议,评选优秀护士等途径,加强护士素质修养,让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敬业爱岗成为每位护理人员的不懈追求。

2.2.5 掌握病情,严密观察 病区采取仔细查阅病史,与家属交流,床位医生介绍病情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患者,医护共同探讨风险因素,排摸重点患者,严密观察,重点交接。根据患者的言语行为、情绪状态不断进行新的评估,及时据病情动态,更新防范措施控制风险因素。同时主动了解患者躯体状况,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发现患者有异常或主诉不适时要及时汇报,明确原因作出处理,切不可简单当做精神症状而延误病情。

2.2.6 注重细节,狠抓关键环节 精神患者症状复杂,行为不可预测,细节管理不可忽视。病区每日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巡视,重点是厕所等角落。对噎食危险因素的患者安排固定座位进餐以方便观察和处理。输液、约束保护的患者由专人负责看护,吃饭、服药等集体活动时保正足够数量的护理人员参加,外出活动的患者要经过筛选等。对节假日安全、患者吸烟、危险物品检查等关键环节常抓不懈。

2.2.7 调动患者积极性 针对精神科患者住院时间长,生活单调的特点,病区安排病情稳定,关心集体,有组织能力的病员为组长,在工作人员带领下组织患者打牌、做体操、整理床铺等。鼓励康复期患者为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提供帮助,这样既融洽了患者之间的关系,又让患者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了积极性,促进了康复,和谐了休养环境,也有效防止了患者间意外的发生。

2.2.8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根据健康教育标准计划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介绍、临床症状、 常见药物副反应、怎样保持良好情绪等17项内容的健康教育并记录。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提出愿望和要求,以解决问题化解危险因素。实行护士长与患者日沟通制度,每个月召开工休座谈会1次。让家属了解精神科的特殊性、长期性和治疗复杂性,争取家属理解和支持精神科护理工作。

2.3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护理管理效果评价是对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是对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验证。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细则,护理部每个月组织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检查,病区质控小组每周检查,护士长每日抽查,内容包括急救药品与器械、护理记录书写、护理技术操作、患者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患者的“九知道”、重点患者的防范重点、各项措施制度落实情况等。每个月总结1次,以判断新的系统或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控制了风险。

3 结果

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2008年护理缺陷为3例,2009年护理缺陷为0例,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记录书写、夜查房质量均得到提高,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4 讨论

4.1 正确识别精神科风险事件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护士处于医疗风险第一线,是服务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使护理风险始终贯彻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即使是极为简单、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4]。精科病房除一般临床科室存在的风险外,因精神病患者常常受症状支配,行为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冲动性和不可预测性,正确识别并分析这些风险因素,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而正确识别风险因素的前提是对病情的掌握。

4.2 护理人员素质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关键

医疗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个体差异大及疾病复杂性等特点[5]。面对精神科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护士良好的人文修养,扎实的专科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敏锐的观察力是及时发现风险事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4.3 成功的患者组织与管理是减少精神科风险事件的有效途径

精神科病房患者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无陪护,而护理人员普遍缺编[6]。通过组织患者参加多种工娱活动,对患者实行分组管理,倡导患者间互助活动,既丰富了患者的住院生活 ,分散和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弥补了患者的归属感、亲情

(下转第138页)

作者:王雪玲

精神科风险管理论文 篇2:

精神科封闭病房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精神科封闭病房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措施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市某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共计66例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一般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比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封闭病房发生的意外事件概率,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在封闭病房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两组差异很大,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概率为9.09%,常规组患者意外事件概率为18.18%,且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精神科封闭病房;风险管理;护理措施

精神科疾病是指由于生物、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大脑功能及神经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的精神问题,在精神科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症,患者对待事物比较模糊,思维方式容易出现偏激和异常,行为比较怪异甚至出格,严重患者容易发生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在封闭病房中要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同时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但要注意封闭病房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可以降低患者或医护人员受伤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过程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56例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3例。常规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562岁,平均年龄为( 42.2±2.3)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为(41.7±2.6)岁。这66例患者中,精神分裂37例,情感障碍10例,焦虑症1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6例。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一般性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科室结合患者病情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副院长作为组长、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作为副组长,组员为具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师和护士,针对患者人数和封闭病房治疗患者情况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定期组织这些人员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1.2.2 加强护理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开展定期培训和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精神科患者护理风险的认知,尤其是封闭病房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应对一些意外事件和突发事件,提高护理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维护自己及患者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医院相关的护理操作指标。

1.2.3 落实精神科管理制度 科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如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制度等等,对于在封闭病房治疗的精神科患者出现突发事件进行控制,严格落实护理人员责任,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監督,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1.2.4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精神科接收的患者都是一些精神障碍及情感障碍患者,他们比较脆弱,且性格偏执,护理人员在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使用,要注意沟通技巧,语气要温柔,态度要和蔼,要询问患者感受,尤其是在封闭病室接受治疗的患者更要注意其情绪状态,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使患者和家属正常享有知情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1.2.5严格执行规范 精神科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要注意保证质量,要监督患者把药服下,避免患者吐药和藏药,必要时需要查看患者口腔。对于保护性约束患者要注意约束带的松紧度,要保证松紧适宜。封闭病房要定时巡视,在饭前、午睡、凌晨时要加强巡视,对厕所、走廊、角落要定时查看,避免发生意外。

1.2.6 管理危险物品 精神科科室要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保证环境整洁干净,定期检查门窗、桌椅家具等,尽可能的减少屋内设施,保证基本用途,防止危险品进入封闭病室,避免患者使用危险品伤害自己或他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这里的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逃跑、自伤、自杀等,对比意外事件发生概率。观察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 检查,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价值。

2结果

在封闭病房治疗期间,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验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概率为9.09%,常规组患者意外事件概率为18.18%,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

3讨论

针对精神科封闭病房治疗的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要避免一些危险因素导致患者受伤。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患者一般都是丧失行为约束能力的,甚至具有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倾向,为了避免患者发生意外,要做好封闭病房的风险管理,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医院精神科疾病治疗中,安全是最基本的,护理人员要注意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要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保证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保障患者及自身的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意外事件发生概率较低,患者和家属对于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比较满意,护理风险管理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方萍,王玲等.护理风险管理防控精神封闭病房医院感染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21,36(16):77-80.

[2]刘慧.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8):11-12,14.

[3]王佃梅.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2):132-133.

作者:饶张女

精神科风险管理论文 篇3:

精神科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

【摘要】 风险管理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通过分析精神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探讨如何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精神科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医疗危机和风险系数,提高医护质量。

【关键词】 精神科;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医护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39

1 精神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1 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指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与病人及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2],可能原因有:①医护的行为过失导致病人不良后果。②病人及家属对自身所患疾病的预后期望值过高,将不良后果归咎于医疗护理措施不力。③家属认为医院乱收费或收费不合理。④对医院的管理制度如探视时间和陪伴人员数量等不满意,易产生纠纷。⑤服务态度生硬,与家人或家属沟通不良产生误会。如解释语气生硬,方法不当,对病人或家属提出的问题不予理会或敷衍,导致病人投诉;⑥技术不精湛,病人承受过多痛苦,导致病人或家属不满。

1.2 经济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需要成本核算,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成本核算、开源节流是精神科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经常有交不起住院费或恶意欠费的病人。精神病人反复发作住院或发作时将家里的财物毁坏或伤人增加经济负担,无奈之下家属丢弃病人不接出院,丢弃的病人医药费、生活费无力追回,只能由医院承担。三无人员、犯罪的精神病人由政府送入院,住院费用无法落实。农村、破产倒闭、效益不好的单位及企业精神病人无力支付自付部分或起付线。精神病人定额超支,精神病人破坏医院公共财产无力赔付。

1.3 人身安全风险

1.3.1 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 ①医护人员受到精神病人的攻击(言语攻击、肢体攻击或女医护人员受到性骚扰);②操作中锐器伤(注射器、输液器、玻璃瓶、剪刀);③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导致感染传染病;④医闹对工作人员的攻击;⑤精神病人集体暴动。

1.3.2 病人的人身安全 ①精神病人在症状的支配下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②老年精神病人或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引起的坠床、跌伤、噎食、烫伤等。③保护性约束治疗措施存在扭伤、擦伤、摔伤、骨折及其他难以预料的特殊情况。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意外。

1.3.3 探视者的安全 ①探视者受到精神病人的攻击;②老年摔伤、小孩惊吓、妇女受到性骚扰等;③探视者为精神病人、酒依赖或人格障碍者,易与工作人员及病人发生纠纷。

1.3.4 社会上的其他人员 精神病人外出期间对社会人群的危害。

2 精神科风险管理对策

2.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实践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即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或风险评估制度。这种积极而超前的风险管理,比消极的事后处理更全面、更科学[3],故应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病区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实现多层次的风险管理,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网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评价风险管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践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

2.2 根据风险发生的特点和高危因素,对安全实施环节监控。

2.2.1 患者环节监控 在病房安装录像监控设备,使患者活动在医护人员的视线范围内。对新入院、转入、危重患者及特殊心理状况的患者,以及有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巡视,重点检查或设立监护病房。

2.2.2 时间环节的监控 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间、交接班时均加强监督和管理。

2.2.3 医护人员环节监控 合理配置医护人力资源,加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对新毕业、实习医护及试用期医护加强管理,做好岗前培训工作,规范医护行为,对各项操作及医疗、护理文书的书写进行经常性检查。培养风险意识、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的能力,加强医患、护患、医护之间的沟通。

2.2.4 物品、设施管理环节监控 每周对病房门、窗、床、椅、餐桌、电视、电源、瓷砖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抢救物品每天查对,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对新入院、假出院返回及接受探视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防止将刀、剪、打火机、酒等危险物品、不洁食品带入病房。

2.3 构建安全文化,促进护理安全 1998年Reason首次提出高风险行业的安全文化表现为五个特征[4]:①信息通畅;②随时警惕;③公正;④灵活;⑤不断学习

2.4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交班、开会、查房、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伦理、职业道德教育,使工作人员严格自律,遵守法规和操作规程,爱岗敬业,将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向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以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结合专科特点,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暴力防范技巧培训,使其具备暴力防范和应付能力。每天安全检查,每周安全检查,每月安全讨论及时完善病区各种制度并贯彻、落实防范措施。培养工作人员的洞察力。

2.5 尊重病人权利 改变传统观念,尊重病人隐私权、肖像权、知情权等相关权利。治疗或检查、试教时避免权行为。

3 讨 论

医院风险的特征: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通性;風险因素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风险的征兆具有隐含的特性。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人员因素、医院环境、设备因素、社会因素、疾病因素、法律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通过确立一般情况定出风险、分析风险、风险评估、分级处理风险。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或避免风险事件。探索医疗风险的发生规律、特点与高危因素,找出风险隐患,建立与之匹配的风险评价体系及科学的管理体制,有效规避和转嫁医疗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0):569.

[2] 唐亚勤,夏文涛.护理纠纷的防范[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3):181-182.

[3] John A,Bavaro.医疗护理质量改进与风险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6):383.

[4]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

作者:黄百令 王坤 张桂玲

上一篇:班组精细化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生语言美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