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2022-05-01

【摘要】项目是施工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企业的成本中心。由于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夺标竞争激烈,招投标价格逐渐走低,施工企业的赢利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因此在管理上如果不严格进行内部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就很难发展。本文就当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篇1: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制度的优化研究

摘要: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资金管控的问题,我国建筑业市场上低价中标、工程账款拖欠等现象屡见不鲜,建筑施工企业资金不足,经营困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本文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制度上入手,主要讨论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的现状,分析了其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制度;资金结算中心

1、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现状

有别于一般的生产经营性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对象和交付使用的产品均为工程项目。这类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围绕工程项目而进行的,其生产经营过程包括承接项目,项目施工和项目交付及服务,资金投入巨大且项目周期长,因此资金的充足程度和周转能力以及资金运作和融资能力对建筑施工企业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资金管控制度来保障。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控制度都不规范,致使企业资金分散,资金短缺,项目成本过高,建筑业市场上低价中标现象严重,建筑施工企业大都存在垫资的情况,而由于企业资金匮乏,使得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建设如高铁、地铁和公路等交通轨道的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加剧了建筑业市场的竞争,由于建筑业进入门槛较低,建筑队伍急速膨胀,加之大量低素质的包工队的不断涌入,使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为应对竞争,不惜低价承揽各种项目。一方面由于项目周期长,资金难以迅速回转用于其它用途,另一方面由于高铁事故频发,我国放缓了高铁建设的进程,企业投入的资金难以及时回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越多,资金的分散度就越高,资金的投入量也就越多,资金的回笼就越慢,工程垫资和工程款拖欠额度也就越大,因此资金的缺口也就越大,使企业逐步陷入资金紧张的窘境。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资金分散程度高、流动性差

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进入壁垒小,企业为避免被挤出市场,不惜低价承揽各种项目,而工程项目大都分散在各个地区,项目资金也分别由各个地区设立的项目部管理,致使资金难以集中管理,导致一些项目因资金匮乏影响工程进度,而一些项目则资金富余,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由于工程项目的分散,致使总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各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情况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也使得项目负责人得不到有效监督,从而造成部分项目负责人滥用经费的情况。

2.2 项目成本增长过快

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工程项目的成本以原材料成本为主要构成部分,约占总成本的50%-60%,而人工成本也占到了总成本的20%-25%左右,通货膨胀使得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钢筋水泥的价格不断上升,而国家对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因大批农民工导致的“用工荒”使得人工成本一再提高,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次,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员工成本意识较为薄弱,相互推诿,各行其是,将成本管理的问题都归咎于财务部,没有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活动中来,致使成本难以控制。另外,由于企业缺乏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以至于难以有效约束企业内部各个员工,也就难以使员工重视成本控制,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最后,由于大量工程项目的低价中标,企业资金匮乏,会使得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因资金不足赊购材料而产生额外支出的成本,同时,资金的缺乏也会使得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停工从而产生工期延误成本。

2.3 垫支现象严重

目前建筑市场实行的是招投标的方式,施工企业需要通过竞标来获取工程项目,而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得施工企业之间竞相压价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导致了低价中标的现象,有时企业投标的价格甚至低于预算时的价格,致使企业资金紧张。其次,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增加获得工程项目的机会,竞相垫支施工,加上很多项目都没有工程预付款,需要自己垫支。另外,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的结算款须等到项目竣工并待业主验收同意后才能获得,而不开工或是中途停工将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施工企业只能继续垫支,从而使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

2.4 履约保证金期限过长

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中标后须按中标通知书缴纳余约为中标价百分之十左右的履约保证金,如若没有按时缴纳,则视为自动放弃项目,而履约保证金的退还却须等到工程完工、业主验收合格后,但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有些业主因自身原因会故意拖延验收时间,使得施工企业迟迟得不到这笔资金,难以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程度。此外,业主一般要求施工企业采取总包价一次包死的方式,但却不能调整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以至于施工企业还要额外承担因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损失。

2.5 工程结算款拖欠严重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尤其对资金需求量大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资金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惜低价中标甚至垫资来承包工程项目,而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完成工程项目,因此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借贷资金,使得财务费用不断增加,资不抵债。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工程项目难以及时竣工,也就难以及时获取工程款,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只要农民工讨薪,矛头就必将指向施工企业。近年来,政府为保障农民工的利益,不断出台政策要求企业按时支付工资,对施工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

2.6 内部资金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重产值和工期,往往会忽视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投标时,片面追求中标率,中标后一味的赶工以缩短工期,忽视工程质量以及工程价款结算和应收款项的收回。一般而言,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个大型工程项目都有单独的账簿和单独的项目负责人,由于项目负责人对自己分管的工程项目全权负责,而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方法等各不相同,因此各个项目的会计核算和提供的会计信息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企业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去规范这些活动,这样也就难以确定他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由于履约保证金的交付以及企业的垫支行为,企业很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往往会选择向银行贷款,项目越多,贷款越多,企业只好借新债还旧债,若是项目亏损企业将难以偿还贷款,财务风险也将越来越大。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建筑施工企业还存在这筹资渠道少而难的问题。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企业一般会选择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要求企业有良好的信誉担保和经济实力,同时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还款负担。

3、资金管控制度的改进措施

3.1完善资金管控制度

要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应该完善资金的管控制度。在投标之前,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资金的到位程度,不能盲目投标;投标后,要建立履约保证金的明细账并明确保证金的返还时间和方式。严格管理那些游离在企业生产经营之外的资金。在应收账款的收回方面,企业可成立催收小组,及时的催要工程账款和保证金以保证资金的及时到账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同时还要加强资金的开户管理,严禁项目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开户并建立资金统一结算制度。此外还可通过采取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对项目资金的运行和相关负责人的活动进行监督。

3.2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资金集控管理

为统一各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避免因资金过度分散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地下,建筑施工企业可在其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对项目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监督控制,在放权的同时也能对资金进行有效监控。各个项目部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同时还要严格项目部用款制度,根据各个项目部的资金计划对其所需资金采取先审批后使用的方法,并制定规范的资金使用程序,避免不当开支。此外,还要加大工程决算款的催收力度,以提高资金的周转能力。另外,企业还可与银行合作,建立网上银行平台,实行资金的远程管理和监控,并及时掌握各个项目部的资金使用情况,不但能解决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确保资金的营运安全。

3.3加强价值环节的成本控制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点和盈利点主要在项目管理上,因此必须熟悉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并加以控制。如组织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场之前就应该按照工程项目的进程和要求安排相应的施工人员和机器设备,避免因人员冗杂造成不必要的开支或是因停工等原因造成机器设备的闲置。其他环节如设计技术交底,审核施工图和现场核对施工图,项目管理队伍和制度的建立,施工方案的编制和现场管理以及工程竣工交验等环节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以减少成本并加强资金在各环节的可控性。(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晓庄. 工程项目管理[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朱广君. 建筑企业价值链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李新宇. 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 现代商业, 2011( 5)

[4]陈强.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控实践与思考[J]. 财会通讯,2009(11)

[5]杨文锦. 浅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0)

作者:唐萍 谢利平 陈同勇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篇2:

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摘要】项目是施工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企业的成本中心。由于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夺标竞争激烈,招投标价格逐渐走低,施工企业的赢利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因此在管理上如果不严格进行内部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就很难发展。本文就当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施工企业 项目 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研究探讨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一、当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所面临的主要情况

1、成本控制环境亟待改善

成本控制环境是其他成本管理措施的根基,是施工企业管理层对待成本管理的意识和价值观。当前,施工企业的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者对成本控制不力,控制制度没有获得见效举措。在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部,往往从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缺乏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如技术人员只为保证工程技术与质量,采取可行但不经济的方案;组织人员只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人员、设备、材料成本;项目经理成本意识淡薄,施工前成本控制计划不编制、没有针对性、实施时不重视。在市场招投标价格偏低现状下,没有转变观念去积极适应市场,缺乏底价中标高水平管理意识。

在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需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如果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工人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而造成人工费的浪费;如果材料管理人员对现场数据掌握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两次搬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工程成本增大。由此可见,成本控制环境的改善涉及施工企业的全方位,而财务人员只能算作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2、成本控制缺乏可操作性

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一般产品成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性行为,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对工期的要求。项目经理部内部又将这一目标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构成即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间接费用等按同比例套算下来,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空洞的理论规定,根本无法执行。

3、成本组织管理分散,缺乏有效的沟通配合

一些施工企业将成本控制的任务分配给财务、材料采购部门和现场的技术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仅从资金总额上控制工程成本;材料采购部门主要从材料供应的质量、批量购货价格、及时性、服务质量的好坏等角度考虑,但是由于其与具体施工部门或财务缺少有效沟通(或者是对材料采购部门考核指标的局限性),材料采购部门往往在质量和价格方面或者是质优价过高,或者是价低质低。技术部门则仅从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技术角度考虑,认为成本管理应是其他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这样缺乏团队内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各自为政的分散组织管理模式很难形成成本管理的良性循环。

4、体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管理层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到投标上,对于如何以最低成本来干好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加上成本责任体系不健全,分解责任预算不到位,往往是在承接工程后没有对项目部的管理效果和运行绩效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直到出现较大的管理漏洞时不得不由资金来弥补,缺乏成本管理事前控制和全过程管理意识。有些企业项目完工后,盈亏的奖罚措施不明确,或者重奖轻罚,出现亏损虽由企业和项目经理按比例承担,但相对于项目经理前期的高收益,这种风险过于单一。缺乏制度规范,没有激励约束的管理机制,根本无法调动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同时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要项目经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完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1、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不仅包括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规范措施,更为重要的是现阶段已成为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内容是从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的内外机制的高度来奠定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进而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还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施工企业应该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准绳,结合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特点,建立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其中首要的就是在企业内部从上至下营造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具体说来就是管理层重视、全员参与。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所以,要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必须判断企业内外、项目内外的各种因素,在分析现存或未来可能发生风险的基础上,涵盖整体、突出重点地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需要涵盖全部经营业务,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具体实施上既要不留死角,又要坚持重要性原则,突出对重要部门、重要业务、重要流程和重要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把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

2、编制适用施工项目的定额

以企业定额来进行成本控制,是施工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投标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是企业定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自身的水平上充分考虑了人的积极因素,在施工强度、质量以及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制定的标准。编制先进而又可行的工时(工日)、材料单位耗量、台时(台班)等项目的消耗定额是成本计划、考核、分析施工消耗水平的重要依据。有了定额,才能据以审核各项消耗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施工消耗,因此,规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随着新的施工技术、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工艺和新施工设备在施工中的应用,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必将不断提高。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及时地对内部定额进行修订,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3、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流程

成本管理流程是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当施工企业拿到一个项目时,第一时间应该让项目经理协助做一个内部预算,明确工程的毛利与预计成本。同时,这个预算要经过集团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市场管理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企业规划中心和资产财务中心等相关领导的审核确认。预计成本是施工企业允许最高的成本发生额,预计成本用于确认每月的完工比例,再根据完工比例确认工程收入,有了预计成本与内部预算,根据内部预算来比对每月的发生额,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同时,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监察,具体来说,就是每月举行视频会议,做财务分析报告,尤其是对日常财务核算时针对项目发生的一些不规范操作进行协商处理,使相关工作能按照财经纪律来有序进行(因为施工单位在外地施工,所以经常用视频会议来解决问题,简单快捷)。当项目完工时,施工企业要进行内部绩效考核、内部审计,然后根据最终的利润来进行奖励(主要是针对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

4、强化动态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人工、物料、机械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成本控制过程应遵循“例外”管理方法,所谓“例外”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那些不经常出现的问题,但关键性问题对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影响重大,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可见,建立强大的变动控制程序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有重要作用。目标或预算成本与项目实施中的实际成本所带来的差异问题在于产生范围扩大,这些成本小的差异有时带来的累计效果可能是破坏性的。项目范围扩大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处理这种成本差异的最佳方法是设立强大的变化控制程序,并在施工项目存续期间实施这些程序。

5、完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沟通

现阶段,信息与沟通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的沟通必须在施工企业内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信息畅通传递到成本决策管理人员的手中。高级管理层应向基层施工人员传达清晰的信息,使其明白必须认真履行成本控制责任。他们必须明白自身在成本控制系统中担当的角色,以及个人活动如何跟其他人的活动有所关联。他们还必须有把重要成本信息向上级汇报的方法,这需要施工企业建立公开的沟通渠道,上级人员应乐于倾听。

总的来说,有效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能够生成施工企业经营所需的、关于财务、运营及法规遵守的报告,帮助作出有效的成本控制决策。信息与沟通系统能使得施工人员获得信息,且为他们传送实施、管理及控制运转情况所需的信息;能识别和传送相关成本信息,并且是以一种能够有效履行职责的方式进行;使沟通在企业以全方位方式进行。

6、建立健全项目成本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

成本管理的成果不仅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关,还与企业的考核方式和奖励方法有关。建立项目成本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的意义就在于用恰当的方法去考核和激励各级管理者,去更好地履行成本管理职责。成本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应该包含在工程项目内部成本责任合同中,且在合同中应对成本责任方式、承包经济和责任指标、奖罚方式及兑现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当前,应着重从以下环节入手。

(1)完善对工程项目的考核体系。对工程项目要突出经济效益指标,除了安全、质量、进度、产值、工期等指标外,还增加了产值利润率、成本降低率、上交款完成率等指标,以保证工程项目利润的实现。完善各工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内部预算确定后,明确项目经理层和各作业工区的效益责任,同时,做好经济责任的考核,严格执行既定的奖惩措施。

(2)建立亏损单位的责任追究制度。施工企业应该明确规定,对由于项目经理及其他管理人员的自身原因或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亏损要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 谭立明、刘志东、郭晓波: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7).

[2] 张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3] 姜成水:论述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

[4] 蔡霞: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和措施[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0(1).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张明英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篇3:

加强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我国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工程建设的种类不断增多,致使投入资金也不断增大,施工企业面临着全面发展的新挑战。但是,我国施工企业除了成本偏高,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局势下,施工企业若想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并加强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并增加企业获取利润,所以,这种方法对施工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成本 经济效益

各个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该行业中的施工企业更是不断增加,包括各种各样的类型和规模。但是施工建设市场的稳定局面被打破,施工企业的数量暴增,使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些地区的竞争十分恶劣。所以施工企业应不断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率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一、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性

在施工企业中,工程管理的控制,是整个企业营销过程的关键,还是测量企业成本消耗和供给的标准,制定价格的参考;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工程成本来体现,并且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得以提高;控制工程成本还能是施工企业的成本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其重要性:

(一)施工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发展空间,需要加强对工程成本控制力度,施工企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其人员流动大、生产产品不确定并且时间较长,施工地点也比较随意。虽然在施工前作出相应的规划和预算,但是突发事件和环境变化等因素,是影响施工的主要原因。所以,工程成本的控制,应该涉及到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施工前、采购材料时,还是现场的监管以及工程竣工,加强其控制力度,可以有效避免最后的成本超额和亏损的可能。

(二)增加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需要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如今建筑物的类型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价格方面、质量方面、工程施工时间方面和施工企业自身实力都成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条件,而每一项都与工程成本的变化分不开。若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降低,不仅可以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节约劳力,还体现了社会效益。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开发和整理市场体制,规整和规划市场经济制度。保证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满足自身经济目标的同时,努力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值。

二、控制工程成本的原则

施工企业在控制工程成本的过程中,还要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所以应当遵守一定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其一,施工企业应对工程全员成本进行控制。每个部门和员工都需要从自身做起,全员参与,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进行预算。其二,控制施工的整个过程。在施工多个环节进行控制,达到工程项目目标,实现预期的目标成本。

(二)效益性原则

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工程成本既要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还要保证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利益即社会效益,这是对工程成本的双重要求。所以每个施工企业都要重视经济利益,正确处理产值、质量、工期和成本的相互关系。在任何情况下,施工企业都不能单纯追求活源、产值和中标率,不顾自身施工能力和成本承受能力盲目竞标,丢了信誉;更要保证社会信用不受影响情况下,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三)责权利相结合

工程成本在满足全面性原则和效益原则的同时,还要严格遵守责权利原则,并在经济责任制的要求下完成。实现成本控制的方法是责任,落实责任的方法是权力,责任和权力应同时存在并保持统一,否则施工企业在履行职责是缺乏目标动力。要想把控制工程成本的利益得到体现,只有将各机构、各项目、各生产班次和全体施工人员的责权利紧密结合。

三、控制工程成本的方法

(一)施工企业具体说明工程成本指标,如,材料的尺寸和质量,以及水电各种能力的消耗,所需设备的数目等等。通过这些指标的发布,工作人员可以更快速的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准确行使其职责。

(二)制定额度控制。企业进行施工预算、设计施工图纸和施工规划的依据是劳动定额,其也是施工团队接收任务和控制支出的重要标准。但根据国家规范,这种定额在区域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在市场竞标不规范的情况下,其现行定额通常都是不准确的。

(三)施工企业可以设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制度,使工程成本的消耗和花费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这个工作得到有规律、有组织的进行,实现想要达到的成本目标。如,从投标书的制定开始就对一个工程项目严格要求,按照预算金额来执行,从成本再到资金总和。各部门还可以制定成本考核的责任制度,将目标成本和工资分配合理的结合起来,让其与员工的薪酬相关,引起员工的重视,这都是控制成本的可行方法。

(四)施工企业在施工前进行预算时,降低成本指标,然后作为控制成本的标准,实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其中主要运用的两种指标分别是降低指标和节约费用的指标,施工企业需要对这两种指标的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记录。实际上,成本预算时控制成本的关键,使工程成本合情合理,并具有激烈工程实施的效果。

四、控制工程成本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意识不够

首先,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的概念。施工企业的部门经理和工作人员很少关心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成本问题,这种不确定工程成本的方式,导致其部门经理在工作进行中,无法正确落实工作,自身的管理控制意识也不够,并认为工程成本控制与否不重要,这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因为这些人的影响,其下属施工人员对工程成本的控制积极性也不高,不及时参与相关工作。

(二)施工过程存在管理漏洞

1.分包是施工企业的常见行为,其过程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因为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如劳务分包对不遵守相关规定领取材料,并随意发放,造成浪费;或不能准确计算工程数量,经常重复计算或遗漏,造成工程款项的错误发放;甚至有的项目没有制定分包工程的价格,造成亏损。

(三)工程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也造成工程成本的控制不顺利。现阶段,我国施工企业仍然运用传统的核算方式,其没有完整的原则体现和管理机制,单单根据财务部门的计算,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在施工前进行成本预算,很难体现成本管理的价值,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开展。

(四)缺乏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对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对比,是控制工程成本的主要考察内容,并对造成实际成本与成本基准计划发生的偏差的因素施加影响,并确保项目工程实施顺利进行,完整的控制过程有:施工前进行合理的成本规划;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程实施后,分析考核成本制度。

结束语:

根据对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施工企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从多方面进行控制,然后从我国现在的市场环境中,分析其表现出的问题和原因,并根据所得出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说明了工程成本的控制对施工企业的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另外在加强工程成本的控制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职责考核指标,开展奖罚制度。还应在管理好工程成本的基础上,开展节能和量产活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飞雪.工程建设投资技术控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11 (7) : 55-56.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8-86.

[3]包传宝,张永红.浅议施工项目成本控制[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2(1) :24-25.

[4]张承彬.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监管控制[J].现代会计,2011(4) :15-17.

[5]朱均书.大园大厦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

[6]卫炜.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作者:陈小燕

上一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探讨论文下一篇:职校思想政治理论特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