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委派制度探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会计是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是一种向企业内外提供经济信息以供决策的服务活动,其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数量化信息,旨在有助于进行经济决策。然而,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在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对会计信息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相关治理对策,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好各项经济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委派制度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会计委派制度探究论文 篇1:

基于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摘要: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会计服务逐渐融入会计监管职能中。在这样的一种新型的科学有效的会计管理机制下,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效率、规范会计的工作行为,同时不能放松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提高。但同时要想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种模式是有一定难度。文章主要分析当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优劣势,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探究当前在财务集中管理制运行下的工作架构,为日后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会计集中核算研究:优劣势:措施

由于先前的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着会计信息不对称和滞后、资金周转不灵、会计监督功能弱化、没有实现会计资源共享、会计秩序失序等问题。于是,新的会计集中核算应运而生,2003年时中石油通过帐套精简化和内部银行账户合并化、改善核算机构及业务流程简化,并充分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等来全面推广这种核算模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快了会计信息传递的速度,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从而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加强了成本费用的全程把控及管理,同时还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

一、分析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时性及公开透明性,它最大的作用就是使得单位的内部管理转向了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效率,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相比原来的分散核算,它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集中核算制,促进了资金统一性变成现实

会计集中核算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原有企业实现了财务独立自主及财产审批权限没有出现过变动的情况的基石,第一步是把各部门或单位的银行帐户都注销,第二步是将企业所有流动资金全部存入会计核算中心唯一的账户中,同时会计核算机构会对企业发生的收支业务活动与日常会计核算监督、财务报表编制、会计资料档案等进行统一管理,一种融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模式。

(二)集中核算制,可以确保核算数据的真实性、核算方法的规范性

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不仅应当具备相应的财会核算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能够熟悉相关的软件操作流程,总之是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多面手管理队伍。他们在审核和监督原始凭证进行时,会严抓两个关键方面:一方面是对不真实、不规范合法的原始凭证坚决采取不受理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对于一些记载模糊或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依相关规定进行更正、补充;对于那些拒付专项资金或资金去向与规定项目有出入以及手续不全的用款要及时上报批评。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适时适量的拨付款项,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明确。

(三)便于严格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集中后就能够对单位所有资金业务往来进行全程无死角监控,可以从事前、事中及事后三方面人手。例如:在面对报销、结算问题时,对于来报账的人手中的原始凭证等有效票据,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要谨慎地进行审核。在审核中,一来可以高效预防人为干扰因素,二来其审批的资金也是直达部门财务。我们可以高效的利用现代科技及会计一级核算系统来分辨原始凭证是不是真的、对资金的往来和用处进行全程无死角监控、对资金的投入效果等进行全过程的监察,预防出现纰漏。

二、分析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劣势

(一)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内部监督力度减弱

当前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出现“脱节”,即单位内财务管理职能仍在,但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相应的核算。这种情况不但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相应进度,还使财务管理出现弱化。违反了条例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报账员不仅是会计员还是出纳员,双重身份使其经济业务的有秩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存在集中核算单位建立小金库的风险

就算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可是依然没有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这时,就有些单位为了资金运转,就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如通过编制预算的形式来向基层单位转移资金、转移收费,建立账外账。小金库等。

(三)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审计部门难度提高

在施行会计集中核算时,若出现决定会计业务方案和实际实施者不相同,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不统一的情况,会使得各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管权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最终使会计主体的权责受到影响。作为审计部门和其监管单位之间的桥梁一核算中心在会计监督中可能有错误的地方,会在会计的责任方面上出现权责不清晰的情况。若产生了会计财务处理失误或违反相应条例等问题,有时为了躲避责任,被监管单位就可能会有类似单位内部没有相关会计人员的说辞来逃脱。在追究相关责任时判定双方责任的轻重不易,会出现单位与核算中心互推责任的现象,使审计监督的难度加大。

三、关于发展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科学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有关部门除了要尽快的制定有关会计集中核算的规定,使核算有法可依,(在制定规定的大前提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要明确被核算对象和应受法律责任,除此之外,会计核算中心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才能够确保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有序运行。

(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构建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

要想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构建使得单位的财务功能得以集中体现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可以从单位的机构设置、财务集中办公、财务委派及轮岗制三方面来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方案。

1.会计核算管理机构设置。在财务集中管理下,企业的财务功能由分散变成集中于集团,因此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可以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

一级财务部门一财务中心,下设三个大部门:集团财务部、资金管理部、战略规划部来对集团财务工作进行集中掌控,并在各个部门下设置考核机制来检查和考评子公司财务部门职责完成情况。例如:子公司的财务主管由财务中心机构来决定,考核制度包含评价工作内容和考核细则等,形式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薪酬与考核结果息息相关。

二级财务部门,在子公司原有的财务会计组织基础上,再设制考核,考核的指标从资金报表质量、资金管理情况、资金限额执行情况到资金系统情况、其他等,以总部职能分配为基础来设置各职位的相应权重。

2.财务集中办公。最重要的职能即集中于财务人员和会计业务的问题。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时效性,由财务中心并负责统一管理子公司的成员:财务中心要合理配置子公司与集团总部信息处理的职能,确保子公司所传递的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同时也要保障总部信息审核的公开透明度。

3.财务委派制是由集团公司总部向子公司委派财务人员,根据委派人员类型可以分为财务主管委派制、财务人员委派制。财务主管委派制是由公司选拔并任命财务主管人员,财务人员委派制是由集团公司统一负责子公司财务人员的聘用和考核,全面负责公司的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单证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两种方式下财务主管都是整个委派制的核心,有着很举足轻重的作用。财务主管负责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子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并对集团公司总部负责。财务主管应按照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根据本公司的财务工作实情,组织本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资金使用计划、费用开支计划等工作,并分析公司当前的财务运行状况和对未来发展作预测,同时控制公司成本,积极参与重大经济事项,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汇报本级公司的财务收支及经营现状。财务轮岗制是在委派的财务主管之间实行定期调动制度,一般以三年为周期,其他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动,以此來规避财务主管的道德风险。

四、结论

作为财政内部的集中核算一会计集中核算,不仅有利于完善财政自身机能,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也有利于预算评价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会计集中核算在保证了《会计法》的有效实施的同时,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更好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会计集中核算要结合该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一套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综上,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要以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与集团长远的发展战略为目标,不断构建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此同时,要不断充分联合企业实况,最终实现会计集中核算推动企业的发展。

作者:陈昌龙

会计委派制度探究论文 篇2:

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信息管理

摘要:会计是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是一种向企业内外提供经济信息以供决策的服务活动,其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数量化信息,旨在有助于进行经济决策。然而,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在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对会计信息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相关治理对策,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好各项经济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 管理体制 会计信息 电算化

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在持续经营中对其全部经济活动的原始资料,运用会计核算方法,经过记录、核算、归集、整理、分类,综合而形成的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等提供管理和决策使用的一系列数据。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做出正确的经营、投资的决策依据。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将贻误决策,还会给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上级管理机构、财税、银行等经济部门形成误导。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会计信息的内部管理特性越来越明显。

1 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与会计信息管理

1.1 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着“两重性结构”特征。会计人员既是管理者,必须维护本单位的利益; 同时又要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立场势必会出现摇摆移位。尽管《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力,但真正敢于监督的人并不多。许多事项还得按上司的意志去处理,甚至明知是违法的事也得去做,导致会计被动违法。同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改革的方式很多,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重要形式。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收集者相互独立;(2)会计信息传递无统一渠道;(3)会计信息获得使用滞后;(4)会计信息分析薄弱,主体不明确等。现阶段,我国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职能独立性和会计地位从属性的固有矛盾,试行了三种改革思路: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推行委派财务监督制度;中型企业、母子公司内部推行委派会计主管制度;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及必须建账的个体工商户推行代理记账制度。

1.2 会计信息管理的要求

会计信息又称会计系统信息反馈,是指通过会计凭证,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信息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汇集起来,再通过账务,进行加工处理,揭示出反映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各种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同时总结了我国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了系统的原则性规定。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1)会计记录是真实可靠的。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认真地审核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于不准确、不完整的凭证应当退回更正,补充。(2)计算应当正确无误。在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意志左右,也不偏向个别使用者。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3)有可靠的凭证据以复查数据的来源及信息提供的过程,并且会计指标应口径一致。只要是合格的会计人员采用相同的核算方法,对同一经济业务的核算,其结果应该是相同的,以保证信息可比。

2 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提高会计信息管理质量的措施

2.1 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法律环境

国家除应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外,还要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以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2.2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具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合法权利,但这种权利是与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对应的,因此,企业的行为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需要建立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短期行为,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确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形式,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权,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建立完善单位的内部牵制制度、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防范财务造假。

2.3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机制中最直接和重要的监督手段之一, 会计职能的独立性和企业会计地位的从属性, 决定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缺乏机制保证,因此,建立国家、社会、企事业内部三个层次的会计监督运行机制, 是会计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健康的经济运行秩序的重要保证。对于企业内部监督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再监督。在外部监督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并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发现舞弊行为及时果断处理,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2.4 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

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应该广泛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电脑网络、电子货币和日新月异的核算及审核软件的出现,使会计核算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会计监督更加直观。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网络传输数据具有的安全、快捷的作用,达到较高的信息使用效益,使会计信息在经济领域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但是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的会计档案资料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外,还增加了磁介质电子档案资料。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防止存储会计信息的磁介质档案资料不能及时归档,或者归档的内容不完整,会计数据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损坏和泄密。企业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并按时清理磁盘备份,定期清除过期数据,保证会计信息系统高效运行。

2.5 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

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会计人员,要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外语、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要熟悉本国的法律、法规、历史,了解其它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等。同时会计人员应特别具有“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并不仅仅只局限在准则的应用上。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深入,会计人员的职能也越来越广,包括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营运资本的管理、风险控制与核算、战略投资、财务报表的分析与预测等,这些方面都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总之,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应加强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供给和运用,在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会计信息的内部管理特性,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价值,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更有力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5,(1):21-22.

[2] 黎大均.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利技,2005,(2):35.

[3] 杨晓敏.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长江大学学报,2006,(4):22.

[4] 张英明.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1):59.

[6] 吴三乔,吴学然,李毅,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煤炭技术,2004,23(9):55-56.□

作者:金卫东

会计委派制度探究论文 篇3:

提升企业集团委派财务总监履职效果的对策研究

摘 要:在企业集团的改革发展阶段,财务总监委派制属于最关键的管理模式,其能加强资产监督管理力度,并履行企业集团的基本服务职能。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阶段,还面临缺乏合理考核体系、监管职能无法发挥出来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内涵及其意义入手,分析了财务总监的权利和职责,探究了企业集团委派财务总监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明确委派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制定科学有效的双向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轮岗方案等相应对策,具体如下。

关键词:财务总监委派制;企业集团;履职效果

近几年,为了有效地提升企业集团的综合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加国有资本,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国家以股东的形式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原有的资本监管体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企业管理转变为资本管理,实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相互分离,导致经营管理人员面临逆向选择的风险问题。基于此,为了有效地解决经营管理人员与所有者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我国许多集团企业的母公司都会向子公司下派财务总监,真正参与到下属单位的财务决策、经营决策当中,加强内部管控力度,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标准,优化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化的企业集团管理制度。

一、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内涵及其意义

1.内涵

财务总监委派制主要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向投资的全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下派财务总监,其能代表机构参与到下属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行为、成本管理过程中,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履行财务监督的核心职责。对于财务总监制的内涵来说,需要覆盖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逐步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并且确保各个岗位工作的独立性,但是需要存在于企业集团的组织系统当中。(2)财务总监需要作为财务资源分配的监督者,了解企业可能面临的运营风险、信用风险,实现对中长期投资的有效把控,加快企业集团现金流转速度。

2.意义

(1)财务总监委派制这种管理方式,更加适用于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具备我国特色的财务监督体系,从根源上做好监督工作。财务总监制是企业产权制度不断优化与改革的产物,关键的意义就是解决会计隶属于经营人员,无法履行会计职能、监督职能的问题。究其根本,就是保证财务人员能履行自身的基本职能,加强财务监督力度。就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都存在资产流失、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财务收支较为混乱等多项问题。而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则能有效解决财务管理缺位的现象,给予经营者管理权力。财务总监大都来自于企业外部,利用多种财务收支管理的标准,对即将发生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并且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问题。与此同时,财务总监需要给予会计人员向相应的支撑,确保会计人员进行依法核算。由此不难了解到,财务总监委派制能达到良好的财务监督效果,并为后续财务核算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主要就是为了满足企业集团加强内控力度的要求。在企业集团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企业会面临许多复杂的业务活动,对财务总监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通常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其管理层级较少,基本都存在管理权力集中的现象,一般只设立了会计部门,缺乏单独的财务部门,而财务监管人员则可以由总经理或是会计部门直接行使基本权利。基于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会使得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相分离。紧接着出现的还有税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计划预算部门、银行等部门。如果这些业务部门都交给总经理进行统一的管理,总经理就可能无法顾及到各项经营活动,甚至受到专业技能的限制,无法利用专业的知识进行管理。而引入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总监可以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利用自己专业的特长,做好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工作,并将整理结果汇总,向总经理提出相应的意见,并且做好对财务活动的内控工作。

(3)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能显著地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属于国家进行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做出决策的核心依据。当前,许多企业集团都存在信息失真情况严重的现象,有些个人、单位存在做假账的情况,甚至是偷税漏税,侵占国有资产,谋求个人利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受到企业利益驱动的影响,弱化了经营者的监督。所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开展会计监督工作,而是需要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力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企业开展各项财务活动、资金的开支与调拨,都需要经过财务总监的批准,并做好财务报表、原始单据的审核工作,保障获得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财务总监的权利和职责

1.财务总监的权利

财务总监要想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基本职能,就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为基础,创设实施自身基本权利的良好条件。在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会产生抵触的情绪,认为安排的财务总监是监视者,不配合其工作。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财务总监的权力不明确,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财务总监的监督检查工作并不是针对个人,也不是为了给经营者带来麻烦,经营者与财务总监都受聘于所有者,而财务监督执行的就是监督职能,经营者执行的则是经营管理职能。在明确监督权力以及管理规定的条件下,理性经营人员需要彻底地转变认知,并且接受被监督的现实,配合其工作。此外,如果建立了科学化的激励体系,为了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财务总监、经营者就需要进行充分的合作,并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业绩水平。对于设置财务总监的职权来说,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履行基本职能,关键的依据就是满足财务监督的需求,并做好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工作。实行财务总监委派监督的方式,彻底转变了事后财务监督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基于此,财务总监的基本权利如下:(1)财务决策参与权。为了做好对企业财务执行工作的监督工作,财务总监就需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财务事项当中,为企业的经营计划编制、方案落实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主要包括资金使用计划、预决算方案、费用开支计划、筹资投资计划、分配利润等,并且积极参与内部财务制度制定的阶段,科学化的设置会计机构,加强资金收支管控,做出合理重大财务决策等。(2)监督权。财务监督要参与到各项财务经营活动中,并且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对企业的各项事务拥有监督权,如对企业的会计凭证、财务计划、财务报表监督权等。(3)审核权。为了避免企业的经营者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导致企业的财务行为不合理,财务总监就需要拥有预决算的审核权,还能对相关的消费支出进行审核,加强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编制的管理力度,了解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并正确地处置企业的资產。(4)报告权。在财务监督的阶段,如果出现了财务违法行为,则需要及时汇报给委派机构,并且将违反财经纪律的不正当行为、可能导致企业损失资产的行为反馈给董事会。如果情节严重,则需要直接报告给相关财政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总监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实际的资产情况、盈利情况,并且由管理者决定如何惩罚不法行为与人员。(5)联签权。为了做好重大财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总经理、财务总监需要做好重大投资决策行为的管控工作,并且合理地调动资金,获得财务报表,并保证资产抵押、资产处置、债务活动等与总经理实现联签。财务总监为了不对企业本身的自主经营权产生影响,联签权并不代表决定权,企业经营者可以提出对财务活动的不同意见。但其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财务总监需要注明不同的意见,照常执行财务决策,但是需要及时整合信息,汇报给委派机构。

2.财务总监的责任

财务总监只有拥有了上述规定的职权,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基本职能,并且保证权责的统一性。如果财务监督没有履行这些职权,导致的后果就需要承担基本责任,具体阐述如下:(1)财务总监需要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监察的基本职责。第一,监察企业总经理是否出现消极对待重大决策的情况,或是出现徇私舞弊、贪污渎职的情况。第二,监察企业总经理是否违反了内部控制程序,在固定资产构建、投资活动、筹资活动、销售活动、存货采购活动等方面存在明显错误,没有及时洞察财务风险因素的。第三,做好审核企业总经理、管理者的薪资待遇、工作消费者支出等工作。(2)财务总监需要负责各项会计活动、财务活动顺利运行,并保证财务报表、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财务总监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机构,并安排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针对于会计人员、财务机构负责人员,则需要进行考核、监督,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建设完善的财务监管网络体系,提升财务监督的实效性,做好内控工作,保障国有资本的安全性与稳定性。(3)财务总监参与战略决策制定的过程中,设定合理的方案,为股东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实施与组织全面预算的同时,逐步完善财务支持系统,并且履行自身基本责任。财务总监是企业管理队伍的关键构成部分,需要积极参与到战略决策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还需要编制合理的筹资、投资方案。财务总监需要加强经济活动的控制力度,在处理好日常工作事务的同时,从企业发展的全局性角度进行分析与考量,财务总监需要更加关注预算审核、预算监督、预算考评工作的开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财务总监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分析市场需求,编制合理的战略发展计划,搭建健全的财务支持系统,以此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三、企业集团委派财务总监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1.监管职能难履行

企业集团以财务总监作为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的人员,真正渗透到子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当中。如果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团队本身就比较强势、管理体制完善,就会导致财务总监在下派以后,无法充分地了解子公司的核心财务活动。在财务人员以及管理层面缺少话语权,职权经常被架空,进而无法发挥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管理作用。如果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团队职业能力有限,存在缺乏专业会计师的情况,财务总监就需要在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投融资活动管控、税务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委派的财务总监委派制替代了下属子公司会计师的职能,不再仅仅作为监督管理者的角度,而是深入到了财务活动中,容易导致决策受到主观性因素的影响,阻碍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

2.考核机制不合理

企业集团在开展对下属子公司业绩考核工作的阶段,可以从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情况、整体利润收入等多个角度入手,了解子公司能量化的各项财务指标。但是,委派的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无法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具有多变性的特点。要想做好财务总监的考核工作有一定的困难,不仅人为操作机会较多,还存在缺乏可量化指标的现象。另外,由于受到委派财务总监双重身份的影响,在进行委派财务总监考核的过程中,经常会考虑子公司管理层提出的意见,但是委派财务总监则无法实现对子公司管理层的科学化评价。由于考核机制不平等,导致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效用无法发挥出来,财务总监也无法给予专业性的指导。

3.权威性不足

通常情况下,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一般都要去财务总监出席领导会议,并且掌握着财务总监的薪资发放权。虽然采用市场化招聘的方式,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保证其进入到子公司高管行列中,但是在子公司的领导班子中,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受到最高领导层的束缚,无法发挥自身的实际效用。再加上我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推行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科学化、完善化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总监开展各项工作无据可依,权威性不足。

4.轮岗制度难实现

企业集团为了避免出现子公司管理层与财务总监交往过密,影响实际监督效用的问题发生,要求在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同时,实现定期轮岗,要求在两年以内各个财务总监在子公司中流动一次。但是,各个下属子公司的经济活动、业务活动不同,而下派的财务总监擅长的领域则是固定的。进行轮岗以后,财务总监无法及时适应新环境,不了解财务管理的重点,影响财务监督的效果。就算各个子公司业务性质相同,财务总监被委派到子公司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全面了解财务活动就需要轮岗,也会影响财务监管职能的发挥。

5.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集团企业委派财务总监,都是采用市场化招聘的方式,并不是从母公司内部选拔人才,所以基本上财务总监的专业技能都是过硬的。但是,财务总监对母公司的忠诚度无法得到保障,与其职业道德素养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财务总监被下属子公司同化,与管理层存在利益输送的关系,就无法有效地保障监督管理职能,甚至引发徇私舞弊的风险问题,给集团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四、提升企业集团委派财务总监履职效果的对策

1.明确委派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

虽然企业集团母公司以及子公司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问题,但是发展的目标则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创造更高的利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而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财务总监则是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子公司进行監督与管理,更是以经营伙伴的身份,参与子公司的运营、财务管理活动、战略计划编制活动等。并提供专业性的支持,以此降低子公司的运营成本支出,实现增收节支的基础发展目标。

2.完善委派财务总监相关制度

为了将财务总监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体现出来,并发挥出上下沟通的实际效用,母公司就需要结合自身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完善财务总监委派管理方法与制度,落实年报、季报、月报制度,还需要更加关注重大事项,定期开展委派财务总监例会。与此同时,落实委派财务总监监督体系,以廉洁自律为核心,履行服务与监督管理职能,并有效地规避资产流失的风险问题发生。

3.实行委派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双轨运行机制

企业的会计人员与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责不同,实现两者的相互沟通与协作,能达到良好的监督管控效果。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除了要履行其基本监管职责,还需要为子公司提供更加专业的财务指导与建议。对于子公司的总会计师来说,其基本职责就是组织财务管理工作。而在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以后,可能会弱化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而实行委派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双轨运行机制,可以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问题,加强资产管控力度,给予子公司自主经营权。在整个实施的阶段,了解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责,避免出现权责划分不清晰导致的各项工作受阻。

4.制定科学有效的双向考核机制

利用科学化的双向考核机制,有助于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其为公司服务。委派财务总监属于拥有双重身份的人群,考核需以集团母公司的意见为核心,下属子公司单位的意见为辅助。首先,母公司需要定期进行子公司的走访与调查,对委派财务总监的绩效考评工作,需侧重于各项事务的考核,并且将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关键决策报告归纳到制定的财务总监考核体系中,更加公正地评价财务总监的各项工作。针对于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做出的贡献,需要提出相应的激励。其次,在子公司建立的绩效考评机制中,财务总监应当对子公司管理层的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并落实子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内控制度,注重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防范。而针对于任免负责人的工作来说,子公司的领导班子也需要参考财务总监提出的意见。

5.制定合理的轮岗方案

针对于子公司业务活动性质相同的集团企业,可以每五年实行一次财务总监轮岗制度,避免财务总监在某一子公司下派时间过长,被子公司领导层同化,出现贪污、徇私舞弊的风险问题。而针对于子公司业务板块不同的集团企业来说,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延长财务总监任职的时间,可以进行岗位的调整,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监督队伍。此外,逐步强化对财务总监的专项培训工作,使其在拥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监督能力。

五、结语

企业集团在实际的运营发展阶段,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有助于加强资产监督管理力度,并且避免因为两权分离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企业集团利用经营自主权,能合理地利用国有资本,并且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不断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的同时,落实财务管理细则内容,将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能发挥到最大化,加强财务监管力度,为企业集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华军.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J].纳税,2021,15(02):87-88.

[2]黎永强.试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设立的几个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20(22):146-147.

[3]金哲.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J].纳税,2020,14(22):93-94.

[4]林晶晶.企业集团加强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J].中國商论,2020(09):134-135.

[5]方雅莉.提升国有企业集团委派财务总监履职效果的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0(03):33-34.

[6]钱文华.浅析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度[J].财会学习,2019(05):57+87.

[7]黄红星.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135-136.

[8]都虎平.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20):28+30.

[9]袁莉芹.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10):73-74.

[10]武振明.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J].经贸实践,2017(14):122.

[11]代晓茹.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5(25):15-17.

[12]王颢.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初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7):97-98.

作者:王小沙

上一篇:财产保险及责任保险论文下一篇:依法行政范式转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