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贸易效应论文

2022-07-03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论,并考察了中国的情况,指出了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国际贸易跨国公司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关于投资和贸易相关关系的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际投资贸易效应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投资贸易效应论文 篇1:

浙江省FDI对外贸易效应的国别差异研究

[摘 要] 本文基于浙江省1995-200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10个主要投资国对浙江省的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FDI促进了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它对贸易的贡献度为0.084;各投资国的投资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属于贸易创造型投资,其中以美国的投资贸易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它的边际贸易倾向为0.277;英国、法国两欧洲国家的投资属于贸易替代型投资,但意大利的投资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FDI 贸易引力模型 贸易创造型投资 贸易替代型投资

一、引言

FDI对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性和互补性。Mundell(1957)最初证明了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是相互替代的,资本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促使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在此条件下,即使关税被撤销也不会发生商品贸易,从而FDI替代了商品贸易活动。然而,Svensson(1984)的论文在考虑国家间的技术差异,引入产品税、垄断市场结构、外部规模经济等因素之后,最终得出结论是FDI的增长将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关于FDI如何影响中国贸易的实证研究直等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出现。杨迤(2000)对1980至1997年间FDI与我国进出口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证明FDI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工业制成品出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姚远(2007)将全国各省根据区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利用1992-2004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FDI对出口贸易具有创造效应,而对进口贸易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进一步比较,他发现东部地区的效应最为显著,中部地区其次,而西部地区最弱。

本文利用浙江省1995-2008年间10个投资国或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浙江省的实际FDI累计额和双边贸易额的面板数据,试图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浙江省FDI的贸易效应是负相关的替代效应呢,还是正相关的促进效应;二是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来分析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FDI对浙江省与投资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影响的区别。

二、计量模型及方法

1.模型及变量的选取

本文所采用模型为贸易引力模型,它是国际经济学解释双边贸易影响因素最重要的实证方法。贸易引力模型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指导,认为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贸易成本成反比,贸易成本以两国或地区间的空间距离来衡量。

由Tinbergen和Poyhonen提出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原始形式为:

式中,表示国(或地区,下同)与j国(或地区,下同)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分别表示国与j国的国民收入,一般用GDP代替,表示国与j国之间的空间距离,为常数,为参数。为便于实证分析,将原模型转化为线性的对数形式并添加随机干扰项得到:

本文着力分析浙江省FDI对双边贸易量的影响,从而在基本的引力模型中加入了FDI作为解释变量,得到的模型如下:

式中i=1,2,…10和t=1995,…2008,分别表示投资国和年份。各变量的解释如下:

本文选取浙江省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进出口总额作为衡量双边贸易规模的变量,用表示;选取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规模,浙江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用表示,各投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用表示;选取浙江省省会杭州市与投资国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来体现,用表示;由于投资效应往往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而FDI流量(当期投资额)对双边贸易影响的时滞性不便估量,同时FDI存量(累计额)却不仅能反映出对双边贸易的短期影响,也能反映出长期影响,因此本文选取当年的实际FDI存量,即FDI累计额作为指标,用表示。

2.数据来源

2008年,对浙江省进行FDI的最具规模的13个国家或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47.61%)、维尔京群岛(17.11%)、美国(4.09%)、新加坡(3.11%)、日本(2.83%)、中国台湾(1.76%)、韩国(1.4%)、意大利(0.96%)、德国(0.9%)、英国(0.88%)、法国(0.8%)、澳大利亚(0.72%)和加拿大(0.71%)。其中,维尔京群岛是著名的自由港很多外国公司在这注册避税向外投资,无法得知其实际来源国,新加坡、德国这两国与浙江省历年的双边贸易数据缺乏,因此在实证分析中剔除这3个来源地,选取上述剩余10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样本。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数据从1992年开始才有公布,其中来自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外资数据从1995年才有统计,为保持数据的统一,本文选取1995-2008年作为样本数据区间。浙江省的GDP、浙江省与这10个投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以及10个投资国对浙江省的直接投资额的数据均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实际FDI累计额以1995年为基年进行统计,各投资国的GDP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网页,杭州市距各投资国首都的直线距离由软件Google Earth测量得出。进出口贸易额、FDI值、GDP值单位均统一为亿美元,距离单位用公里表示。

3.实证模型识别

用于处理面板数据的模型有三种——混合估计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当数据中所包含的个体成员是所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是一个合理的模型;当样本个体成员是随机抽自一个大的总体,且以样本结果来分析总体时,则应该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本文只选取了浙江省最主要的10个贸易伙伴国,因此从理论上讲,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更合适。

对模型进行识别,主要用到两种方法——似然比检验和Hausman检验。其中,似然比检验一般用来区分混合估计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则用来区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由似然比检验得其值F=81.488742,而,此时有,故拒绝原假设,即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估计模型;由Hausman检验得其值H=0.214472,而,此时有,故接受原假设,即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优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因此,综合似然比检验和Hausman检验,最终确定选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

三、实证研究结果

1.FDI与双边贸易的关系

运用Eviews6.0,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其中表示个体成员i对总体平均状态的偏离,其估计值分别是:

中国香港:0.507、中国台湾:-0.324、日本:-0.117、韩国:-0.001、英国:-0.278、法国:-0.442、意大利:0.061、美国:0.346、加拿大:-0.081、澳大利亚:0.328。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浙江省GDP每增加1个单位,双边贸易额增加1.015个单位;投资国GDP每增加1个单位,双边贸易额增加0.689个单位;两地距离每增加1个单位,双边贸易额减少0.566个单位。模型中主要检测的FDI这一解释变量的符号为正,说明FDI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投资国FDI累计额每增加1个单位,就会带来0.084个单位的双边贸易增加的效应。

从截面随机效应的看,中国香港、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对总体平均状态的偏离为正方向,中国台湾、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对总体平均状态的偏离为负方向,而且偏离程度各不相同,说明模型中解释变量之外的其他因素对浙江省与各投资国的双边贸易影响存在着地区的差异。

2.国别差异分析

为研究各国对浙江省投资的贸易效应是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假定模型中其他解释变量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无地区差异,即 的系数不变,不同横截面和时间上的截距相同,建立的变系数模型。考虑到多个截面存在异方差问题,采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方法(SUR)消除原模型中的异方差性,回归结果如下: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投资具有正的贸易效应的国家(或地区)依次为美国、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意大利(按效应从大到小排),投资具有负的贸易效应的国家为英国和法国。美国对浙江省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最强,每1单位的投资就能带来0.277个单位的双边贸易;英国和法国的投资对双边贸易起着替代而非促进的作用,每1单位的英国投资会减少双边贸易0.011个单位;每1单位的法国投资会减少双边贸易0.157个单位。

四、结论及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考察了1995-2008年浙江省FDI的对外贸易总效应,而且还探究了FDI对外贸易效应的国别差异。得出的结论如下:

第一,浙江省FDI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从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可看出,FDI累计额的边际贸易倾向为0.084,这说明主要投资国对浙江省的投资促进了双边贸易额的增加,也说明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流入浙江省的FDI与浙江省的对外贸易总体上是一种互补关系。浙江省在吸引外资的进程中,政策越来越自由、规范和合理,投资的障碍也逐步在减少,因此吸引的FDI越来越多,同时也就促进了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

第二,10个主要投资国的直接投资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从变系数模型回归结果可看出,FDI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国别差异。贸易创造型FDI的8个经济体为美国、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意大利;除意大利外,其余7个经济体均处于环太平洋地区,与浙江省进行直接的贸易对话较为方便。

美国对浙江省的投资贸易创造效应最为明显,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这三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体其次。这说明它们在浙江省建厂投资生产,不是以此来打开市场,扩大产品的销路,更多的是利用当地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产品回销国内或世界其他地方。历年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的贸易伙伴中位居前四位的依次为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由此也可体现它们的投资对双边贸易的贡献力度。

香港对浙江省的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相对不太明显的原因在于,香港接壤广东,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相当的情况下,香港首选广东作为它的出口加工平台,而非浙江。因此,尽管香港对浙江省的FDI历年来一直位居第一位,近年来的双边贸易额并非如此,2008年浙江省与香港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为54.97亿美元,在浙江省的贸易伙伴中仅位列第7位。

贸易替代型投资的2个经济体为英国、法国这两个欧洲国家,与中国(浙江省)相距甚远,贸易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它们不会选择浙江省作为一个简单的产品出口加工的平台;他们对浙江省的直接投资属于市场寻求型投资,其目的是以浙江省为基点,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减少产品直接贸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从而形成了投资对贸易的替代效应。

意大利虽然地处欧洲大陆,但与英法这两个欧洲国家不同的是,它对浙江省的投资所带来的贸易效应为正,每1单位的投资能增加双边贸易0.092个单位。究其原因是因为意大利经济模式和浙江经济模式相似程度极高,互动程度也极高,如产业结构相似,均以生产纺织、服装、工艺品和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都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聚集在一个个专业化的产业区内,如意大利比耶拉的毛纺织产业、浙江宁波的服装业等。两地经济若干的交集决定了它们的合作竞争关系,体现在投资对双边贸易的效应为促进效应。

参考文献:

[1] 杨迤:FDI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J]. 世界经济,2000(2):44-49

[2] 奚君羊 刘卫江: FDI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3(6):3-116

[3] 姚远: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7(10):84-91

[4] 胡求光 黄平川: FDI对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104-110

作者:戴桂林 王启仿 杨 松

国际投资贸易效应论文 篇2:

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论,并考察了中国的情况,指出了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国际贸易跨国公司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关于投资和贸易相关关系的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名列世界前茅,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所以,了解已有研究对指导我国的引资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研究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基础是国际分工,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本质是国际分工深化,所以贸易投资一体化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虽然没有创立系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但其《资本论》中渗透着资本输出的思想。他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剩资本”是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资本输出是过剩资本的一条必要出路,追逐高额利润是资本输出的内在动力,接受资本输入的国家将成为资本输出国的经济附庸。

列宁根据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实际情况,发展了资本输出理论,允许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并存,并提出应该利用外资改造国有经济。毛泽东指出“剩下的帝国主义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可以让他们暂时存在,由我们加以监管,以待我们在全国胜利以后再去解决。”邓小平指出“‘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归根结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这些论述都说明利用外资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西方经济学者的论述

1 基于传统贸易理论的观点

投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投资实践有着密切关系。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投资理论都是经验性的不完善的理论体系。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资源禀赋论,之后各种投资理论在其基础上得到发展。

资源禀赋论(H-O定理)。俄林(Ohlin,1933)在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导致的生产成本的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提出了“资源禀赋论”。该理论构建了一个2x2x2框架,认为各国开展贸易的直接原因是要素禀赋不同导致的生产成本的差异。结论是一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蒙代尔模型。蒙代尔(Mundell,1957)提出了贸易与投资的替代模型。从H—O定理的2x2x2框架出发,考察了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结论是在存在国家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果直接投资厂商始终沿着Ry—bezvnski线实施FDI,那么这种FDI就能在相对最佳效率或最低的要素装换成本基础上实现对商品出口贸易的完全替代。Gruber(1967)、Hoist(、1972)、Adler和Stevens(1974)、Beldelbos和Sleuw aegen(1998)、Gopinath(1999)的研究证实了蒙代尔结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定理)。Samuelsonf19491和Lerner(1952)根据“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各国都以各自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距为基础进行贸易,其结果是贸易前相对丰富的要素价格上升。相对稀缺的要素价格下降,并逐渐形成要素价格比率的国际均等化,资本流动成为贸易的一种替代。

2 基于跨国公司理论的观点

垄断优势论(H—K—C理论)。海默(Hymer,1960)创立的垄断优势论,强调了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和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解释了知识密集型产业FDI和发达国家之间的FDI。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69)和凯夫斯(Cayes,1982)对垄断优势论做了进一步扩展。形成了H—K—C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说。海默的分析方法是静态的,维农(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说则是其动态发展。该理论利用美国制造业FDI数据。从产品生产的周期变化出发,解释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FDI对贸易的替代。维农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创新与开发(本国生产)阶段、扩散与成熟阶段、标准化(直接投资)阶段。后来,引入跨国公司寡占行为。修正了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重新划分为:创新寡占阶段、成熟寡占阶段、老化寡占阶段。

内部化理论。卡森和巴克莱(casson&Buckley,1979)把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运用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提出了内部化理论。他们认为,中问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跨国内部化的根本原因。拉格曼(Rug—man,1981)将内部化定义为“公司内部创建市场的过程”。蒂斯(Teeee)运用统计资料验证了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内部化理论仅说明了企业进行内部化的动因,却忽视了企业去国外投资的区位因素影响。索斯纳德(1953)研究了国内资源的区位配置。艾萨德将其发展为用于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邓宁(Dunning,1981)用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malizafion advantage)、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解释国际化生产,根据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来说明跨国公司如何在技术转移、出口、FDI三种国际经济活动方式之间做出选择。只有在同时拥有这三种优势时,该企业才会选择FDI。埃塞儿(Ethier,1986)在OIL框架下提出了跨国公司的一般均衡模型,解释了要素禀赋相似国家之间FDI和贸易的关系,即FDI会增加产业内贸易。

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Kojima,1973)总结出所谓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认为FDI应该从投资国已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小泽辉智(Ozawa)和李春浩拓展了这一理论。李普西和韦斯(Lipsey&Weiss,1981,1984)利用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数据、胡弗鲍尔(Hulfbauer et,a1,)利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数据进行的研究证实了FDI对贸易的积极影响。对美国的研究证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同行业国际贸易的出口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日本的经验研究也证明了FDI对贸易的创造作用(Aberg,2001;Yamawaki,1991;Goldberg&Klein,1998;Graham,1999;Head&Ries,2001;Lipsey等2000)。对西班牙、瑞典、中国台湾省的研究也支持互补观点(Alguacil&Orts,1999;Blomstrom等,1998;Lin,1995)。

3 基于新贸易理论的观点

新贸易理论综合了FDI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假设公司在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垄断竞争条件下经营。美国的克鲁格曼(Krugman)和肯普(Kemp)提出规模经济理论,将规

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用垄断竞争模型分析内部规模经济,并分析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技术外溢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说明规模经济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赫尔普曼(Helpman,1984)、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Helpman&Krugman,1985)对水平差异化的产品用垄断竞争模型建立一般均衡模型。他们认为。在要素禀赋不对称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专有资产很难通过外部市场达成交易,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公司内贸易和中间产品需求,由此带动了母国出口贸易。Brainard(1993)、Markusen和Venables(1998,2000)、Ekholm和Forslidf2001)等学者为构建水平型跨国公司一般均衡模型做出了贡献;Zhan Hondin和Markuson(1999)、Denisef20001等学者建立和完善了内生垂直型跨国公司一般均衡模型。

赫尔普曼和格罗斯曼(Helpman&Gmssman,1989)的动态模型假设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研发活动,公司要承担新产品开发利用的成本,因此他们有动机通过FDI和贸易将利润内生化。因此资本丰富国家将会从一个净出口国变为一个对有差异产品的净进口国,或变为一个对总部服务和中间产品的净出口国。动态模型解释了FDI和贸易的互补性。

二、FDI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从量上来看,根据UNCTAD《世界投资报告2000》,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实行的是市场导向型为主的FDI。《世界投资报告2004》显示2003年中国一度名列吸引外资的首位,说明FDI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质上来看,《世界投资报告2002》和《世界投资报告2003》都显示,中国利用外资业绩和潜力都比较低。

毛蕴诗f1997)从跨国公司战略竞争角度出发,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行为、产权方式。江小涓(2002)的“竞争说”提出了通过竞争机制,包括外资企业之间、内外资企业之间加强竞争,提高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水平。陈涛涛(2003)利用中国制造业84位码行业的数据,对FDI对中国技术外溢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充分竞争是产生外溢的有效机制。谢建国(2003)验证了FDI对中国产品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冼国明(2002)的“关联说”认为,应加强国内相关产业链及配套网络建设,加强技术扩散,防止“孤岛效应”。

邱立成f1999)研究表明,在战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在总体上是互补性大于替代性,FDI的增长带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扩大,改变了世界贸易的产品结构。在国家层面上,FDI促进了母国出口,保证了母国的原材料进口,改变了东道国的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

粱志成(2001)从蒙代尔替代模型出发,认为国际贸易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二者正朝着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方向发展。王洪亮和徐霞(2003)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检验了中日贸易和投资的关系,结果显示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和中国贸易之间的长期互补关系,外国直接投资和制成品出口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梁琦和施小苏(2004)基于1980~2001年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和FDI之间的关系,发现长期中FDI对制成品出口具有促进作用,短期中则是替代效应。项本武(2006)运用引力模型对我国FDI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我国FDI促进了对投资国的出口但替代了进口。

陈宪、陈晨(1999)对FDI和中国进出口额进行了相关分析,证明了外商投资增加对进出口增长有一定的拉动作用。杨迤f2000)对1980-1997年FDI与中国进出口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FDI特别是上一年累计FDI与出口额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4和0,9464,即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陈左、苗馨和张箭锋(2003)从定性方面对中观层面的国际贸易与FDI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

赵景华(2002)研究了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动机对海外子公司角色的决定作用。吴晓波(2001)、薛澜(2002)、王志乐和陈漓高(2003)研究了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战略的演变。

卢荻(2003)研究了FDI的“上海模式”和“广东模式”。崔大沪(2002)、钟慧中和骆林勇(2003)、李亚(2004)就FDI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检验,认为FDI与我国加工贸易高度相关。

三、结论

通过回顾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作用的凸显,FDI和贸易越来越表现为一种互补性的关系,在中国的情况尤为如此。已有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小小的缺憾。国外对FDI理论研究起步早,发展快,处于学术前沿,但国外学者大多从母国的角度研究跨国公司的FDI和对贸易的影响,包括贸易结构和外贸竞争力,对东道国的情形关注较少。

国内学者对FDI与贸易关系研究情况的缺陷:第一,大多从东道国角度研究FDI与贸易的关系,缺乏国际视角。第二,过去大多用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和实证分析,近年来利用计量模型进行的分析逐渐增多,主要使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运用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且有模仿国外已有成果的痕迹,创新不足。第三,国内学者的研究较为活跃,但是结论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对政策变动较不敏感,时效性不足。

作者:杨志龙 赵 甜

国际投资贸易效应论文 篇3:

“一带一路”中东欧博览会即将举办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简称中东欧博览会)定于6月8日至12日在宁波举行。此次博览会将有超过30个城市的200余家投资企业与中东欧国家企业、机构对接洽谈,并签订合作项目。

据介绍,中东欧博览会顺应国际“一带一路”发展,通过举办会议论坛、投资洽谈、贸易展览、人文交流等4大板块12场活动,进一步打造中国与中东欧16个国家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届时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也将同期举行,形成集聚效应。

上一篇:电子商务税务稽查论文下一篇: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