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贸易论文

2022-05-13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文化贸易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从理论角度总结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进展,并为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关键词: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文献综述世界范围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新的竞争领域。

第一篇:国际文化贸易论文

国际交往和文化贸易中心建设

【摘要】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每个国家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要让世界了解一个国家,文化是沟通这个国家与世界的最佳载体和桥梁。文化贸易目前已成为跨国文化活动的主体,通过分析首尔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创新四个方面的的作用,探索首尔作为韩国国际交往和文化贸易中心的原因。

【关键词】国际交往;文化贸易;首尔

首尔作为韩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韩国最大的城市,在促进本国国际文化贸易往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渐成为韩国的文化贸易中心。国际化大都市的标签十分恰当地诠释了首尔在国际交往和文化贸易方面的突出贡献,使其成为众多国家争相借鉴的标本。

一、政治层面

首尔作为一国之都,承担着政治往来和国际传播的作用。

1、完善而积极的政策、法律支持机制。随着韩国文化产业模式的不断调整,自1998年颁布“文化立国”战略以来,首尔不断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提高国家软实力,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对规范文化产业市场和设置管理机构也具有积极作用。

2、政府民主自由,采取全民参与的文化发展路线,拥有完备的资金支持体系。首尔十分重视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采取基金、奖励、预算等措施增加文化产业的资金投资力度,保证文化产业相关项目的开发和经营的顺利进行。并且在2013年5月27日首尔国际仲裁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的成立代表着今后国际贸易纷争的国际仲裁程序有望在韩国国进行。相比以往可以更迅速地解决国际贸易的仲裁和法律诉讼纷争。各个国家领导人的会务,以及国际事务的传播和举办都要在这里举行。

二、经济层面

首尔作为韩国首都有着深厚的品牌文化性,无论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信息通讯方面,甚至在服务产业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

1、服务经济

世界各地商业合作伙伴的选择、国际货物贸易往来地、技术培训、咨询处等首先选择地点的时候都会将首尔作为最佳考虑。作为企业融资集资的韩国证券交易所设在首具有“首尔的曼哈顿”之称的汝矣岛,这个岛虽然只有8.4平方公里,但它美食、休闲公园于一体,风景优美。

2、知识经济

首尔也是韩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拥有的大专院校数量占全国总数的50%,比如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等,并且在首尔市中央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邮政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韩国政府对于首尔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与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另外鼓励聘请本国的文化产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参与教学,使教育、产业不脱节,促进学校培养文化产业具有实操性和创造力的专业人才。

3、临轨经济

在交通方面,首尔拥有韩国第一条现代化高速公路:首尔——仁川线,它的高速公路与国内各大主要城市相通,并且拥有13条线设施先进的地铁线,交通十分便利,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首尔的轨道交通运输网络而逐渐形成了韩国的现代经济形态。

三、文化层面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

1、动漫

随着新媒体不断地发展,韩国动漫产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每年的动漫产量已占全球相关产业的30%。为了大力发展韩国动漫产业,在1995年韩国创办的第一届国际卡通动漫节在首尔首次亮相。自动漫节创办以来,其规模不断做大,质量不断提高,逐渐得到了国内外业界相关机构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动漫内容定位方面,首尔选择网络游戏。这种模式主要是根据已经开发好的网络游戏,推出其衍生品,有时会对游戏中的角色进行二度创作,创造出与之相符而又别具匠心的漫画或者动漫片。

2、影视

首尔独立电影节是韩国最大规模的独立电影庆典,有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实验电影等多种多样的电影参加,至今已举办了40届。而首尔国际电视节创办于2006年,由韩国广播协会主办,韩国KBS、MBC、SBS等电视台联合协办。这两个节日在韩国影视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韩国有三个大电视台:韩国广播公司电视台(KBS-TV),文化广播公司电视台(MBC-TV),汉城广播公司电视台(SBS-TV),总部都设立在首尔。

3、音乐产业

在音乐方面,首尔拥有健全的艺人培养机制、良性循环的市场运营加上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音乐在国际市场上健康而繁荣发展。“东方小百老汇”的美誉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首尔大学路的称谓。首尔作为韩国最大的城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这条路的周边区域打造成高密度聚集的文化区域,“在这不大的区域范围内汇聚了包括韩国演出艺术中心、源泉蓝鸟剧场、首爾话剧中心等演出剧场及艺术机构,1.5公里的主道和延伸出的街头巷陌之间遍布了158家剧场。”

除此之外,首尔在会展产业、服装业等其他方面也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贸易中心优势。 而且综合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首尔在城市定位方面从历史文化、动漫、IT、旅游、会展、影视等方面寻求共性的文化特性,最终将自己定位为“洋溢着各种乐趣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四、科技创新层面

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首尔致力于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的行政管理能力,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行政创新。一方面首尔非常注重运用网络工具及时与市民沟通,通过互联网公开市政府文件传播政府信息并及时听取市民的反馈意见等。例如目前正在首尔使用的M-voting先进系统,就是一种方便于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交互式移动互联网投票平台。

2、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在这块拥有韩国总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土地上,韩国政府持续20年在基础建设上进行投资。例如首尔在全城遍布免费的网速世界堪称最快的Wi-Fi热点,地铁上的乘客在手机上观看视频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另外,在保护环境方面,首尔市政府把所有公交车的燃料换成了天然气,并在公交车上安装大气环保装置,鼓励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3、积极推进培育创意人才项目,不断开发新型产业。首尔市有60多个综合大学,本市政府在推进培育创意人才项目、培育首尔新型研发知识产业方面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并且首尔还发表了立志成为知识产权城市愿景,来保证和扶持科研人员和企业家申请专利、开发技术的自由和权力;另外首尔还开发了一些产业园区,来加快本国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五、结语

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形式,首尔通过本国的政策法律上的支持机制,鼓励民间文化组织发展,全民参与的文化发展路线,多渠道、较完备资金链支持、不遗余力的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创新,进行完善的产业链开发,并运用合适的国际营销手段,把文化产业在注重无形文化财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不断推向国际市场,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交往和文化贸易中心。

【参考文献】

[1] 刘瑞, 伍琴. 首都经济圈八大经济形态的比较与启示:伦敦、巴黎、东京、首尔与北京[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1).

[2] 尧美. 韩国“一源多用”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出版业的启示[J]. 编辑之友, 2014,10.

[3] 吕洋, 高福安. 中韩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 现代商业, 2015(2).

[4] 李怀亮, 任锦鸾. 城市传媒形象与营销策略[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李娇娇

第二篇: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摘要:从理论角度总结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进展, 并为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文化产品 国际贸易 文献综述

世界范围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新的竞争领域。

一、“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综述

(一)政府机构的界定与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手册中,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有这样的描述: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有关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交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2003年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国际流动》报告称文化产品一般是指传播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它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进而形成群体认同并影响文化行为。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文化产品分为核心文化产品及相关文化产品。WTO三大协议中没有独立于经济贸易规则外的文化贸易规定。文化贸易的相关规则大都包含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服务贸易总协定》涉及的服务范围十四个大类,其中与文化贸易有关的有七类。

(二)学者的界定与分类

关于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概念,国内外的文化学者、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及业内人士没有一致性的描述。Van Grasstek(2005)从概念上讲,可交易的文化实体可被定义为能生产或分配物质资源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能通过音乐、文学、戏剧、喜剧、文档、舞蹈、绘画、摄像和雕塑等艺术形式娱乐大众或激发人们思考。这些艺术形式,有的能以现场表演的方式(如音乐厅和舞台剧)展示给大众,有的却是先被存储记录下来(如在压缩光盘里)再卖给大众。高洁(2005)认为文化贸易主要是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Cultural Goods)和文化服务(Cultural Services)的贸易活动。周成名(2006)认为文化产品贸易属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服务贸易,它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贸易活动。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同时也具有精神和意识形态属性。李怀亮、闫玉刚(2007)指出国际文化产品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文化交换活动,它既包括有形商品的一部分,例如音像录音制品、纸制出版物等,也包括无形商品,例如版权、关税等。有些学者把文化产品贸易分为硬件贸易和软件贸易。一般来说,文化硬件指用来生产、储存、传播文化内容的器物工具和物态载体,如摄影器材、游戏和娱乐器材、艺术创造和表达的工具等;文化软件则指包含文化内容的产品和文化服务,包括广电节目、电影动画片、印刷出版物、视听表演艺术、载有文化艺术内容的光盘、视盘和多媒体、娱乐、会展等。

二、关于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传统理论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适用性的研究

1、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进行解释

对普通的跨国商品贸易,人们通常倾向于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乃至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为分析工具。但由于国际文化贸易格局的复杂性,不同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李怀亮(2003)从偏好相似理论解释文化产品进口和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的趋势。邱继洲(2005)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文化贸易的分析,认为由于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成为了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借助于网络化和信息化手段,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升级,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就是第三产业升级的表现。在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达国家具有资金、技术、创意上的相对优势,从而可以拉开与发展中国家文化产品的价格差异,价格差异会导致文化产品由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龚晓莺(2008)认为文化产品是典型的异质产品。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是中高档消费品,某些文化商品和服务甚至是奢侈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文化背景相似的两个国家的消费者容易理解、接纳、欣赏来自对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以国际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贸易也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还有学者利用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解释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韩骏伟、胡晓明(2009)从产业融合理论进行解释,认为传统文化产业和新技术、新服务、新产业的融合创造出的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既可以作为传统文化产品的补充,也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扩大了消费群体。

2、从文化理论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进行解释

文化产品贸易实际上是产品和服务背后隐藏的文化。季羡林(2001)提出“文化交流论”,文化具有交流的本质。恰恰是这种交流,使不同文化群体间产生了对不同文化的需求。国际间的文化贸易,就意味着不同民族、国家的人对不同的文化存在需求。白玲、吕东峰(2001)提出文化互补理论,文化互补理论有两个前提: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是不同的、人是有好奇心和探知欲的。不同国家生产者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即使是同一产品,仍然存在文化差异,这一差异永远存在。金元浦(2003)提出文化多样性原则,文化的价值超过商业价值,传递着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反映一国和公民的多样性。因此一些欧盟成员国在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成功运用“文化例外”来拒绝文化服务的自由化。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提出《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文化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二)关于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成因的研究综述

1、从意识形态角度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成因的研究

Nordnesrtneg和varis(1974)发现美国主导了电视节目的国际贸易,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也是领先者。Katz和Wedell(1977)把文化产品国际贸易现象与阴谋论连结。Hermna(1990)认为,仅由少数大国控制国际信息,称为“文化帝国主义”或“新电子殖民主义”。Mhaamdi(1992)指出,现今帝国主义的完成不是靠剩余价值的获取或对外围产物的索求,而是由特定国家对其他国以免费或低价方式倾销媒体产品。siune和McQuail(1992)认为,相对说来较小的国家比较会有国家文化独立丧失的危机。

2、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成因的研究

Widlmna和siwke(1988)认为,较大规模的投资,会使其所生产的影视节目对观众来说具有较大的内在吸引力,也就会使其生产者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Hoskins、Mirus和Rozeboom(1989)三人引入文化折扣这一概念。Hoskins,McFadyen和Finn(1997)提出文化产品具有共享性、文化折扣和外部效应。Gunther G、Schulze(1999)认为文化产品贸易不是大工业化的生产,差异性的小规模文化产品贸易会存在发展。李怀亮(2003)认为规模经济是美国文化产业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不同的文化折扣导致了中美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巨大逆差。Mah.Furuya(2005)认为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接近是影响媒介和文化产品全球贸易的主要原因。

3、从社会学角度对文化产品国际贸易成因的研究

Sinclair,Jacka和cunningham(1996)认为,基于文化和地理的相似性发展了重要的区域市场。HvaneS(2003)强调人际关系、制造“议论”和展示自己的公司品牌带来交易的成功。Bielby和Harrington(2004)指出,一个节目的美学要素只有与观众的情感发生共鸣,才能使节目获得经济上的成功。

三、评论与展望

目前文化产品贸易理论还在发展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首先,文化产品作为特殊的商品,其贸易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因此有必要从文化学、人类学、国家安全、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对文化产品贸易的界定,不同学者、机构各不相同。对文化贸易的研究也刚刚兴起,从而导致划分标准不统一,数据缺乏。因此有必要建立普适性的划分标准,并进行定量研究。第三,文化产品种类、文化贸易方式等不断出新,文化产品的价值链实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参考文献:

①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CPC),ver.1.1,http://unstats.un.org/unsd/cr/registry/regcs.asp?C1=16&Lg=1&Co=96,访问时间:2008-8-1822

②UNESCO.International Flows of Selected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资料来源:UNESCO网站

③韩骏伟,胡晓明.国际文化贸易.中山大学出版社[M].2009

④李怀亮、闫玉刚等著.国际文化产品贸易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8-39

(王晓芳,1978年生,山西太原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经济学、国际服务贸易。魏政文,1979年生,山西人,山西银监会。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作者:王晓芳 魏政文

第三篇:基于“文化例外”原则的国际文化贸易保护研究

摘要:随着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经济形态,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文化贸易中, 一些国家基于各种诉求,对文化贸易设置歧视性条款,使“文化例外”成为处理文化贸易摩擦的准则。显然,这些国家夸大了文化贸易的特殊性,“文化例外”原则面临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困境。因此,文章按照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顺序,首先分析WTO框架下“文化例外”原则的理论困境;其次,运用福利分析法研究常见文化贸易保护政策造成的福利损失;最后,探讨如何在WTO框架下解决文化贸易摩擦。

关键词:文化贸易;文化例外;世界贸易组织

在全球化贸易体系中,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导致国际文化贸易的选择困境:在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中,各国是应该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即在与文化相关的国际贸易中实行贸易自由化,还是应该坚持“文化例外”原则,即对与文化相关的国际贸易进行监管或限制。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为保护弱小的文化产业,“文化例外”原则成为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惯用原则。

近年来,关于文化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主要以法学或者管理学为切入点。例如,澳大利亚学者塔尼亚·芙恩对WTO框架下的文化贸易保护主义作了开创性的研究;中国学者李怀亮则以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以文化战略的部署与策划等为手段诠释了新的文化贸易政策;单万里则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化例外”原则的内生缺陷。但是现阶段少有将法学、文化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学等综合运用于文化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文章从剖析WTO规则下的文化产品流通出发,分析文化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阐述“文化例外”原则产生的原因、内涵及效用,进而探讨在WTO框架下解决文化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的举措,寻求解决国际文化贸易争端的路径。

一、 WTO规则下的文化产品流通与贸易保护

(一)WTO规则下的文化产品与文化贸易

1.WTO规则与文化多样性保护

一般而言,WTO体现了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或者至少体现了其作为实现更

广泛社会和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的价值[1]。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文化贸易额,

由于各成员国观点的巨大差异,WTO却未对其作硬性规定。WTO对文化贸易争端最早的仲裁是1997年加拿大期刊案:加拿大关税令规定只要进口到加拿大的期刊中5%以上的广告内容针对加拿大市场就不允许进口,对不同版本的期刊征收货物税,并且对进口期刊实行与本地期刊不同的邮寄费率[2]。同时也强调“任何成员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特征的能力,不在讨论中” ①。不过,当时的GATT还是通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指出“保存文化可能成为一个理由用来保护‘地理标识’”的隐忧②。同时作为专门从事文化保护的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全球化造成文化趋同而担忧,强调文化的民族性,根据国情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文化态度。这成为以法国为代表的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文化贸易中强调“文化例外”的法理依据。

对待文化,两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提出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协议,造成世界各主要贸易国家在文化贸易问题上分裂成两个阵营。一个阵营的国家十分看重传统文化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避免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处在弱势地位而带来严重的贸易逆差,因此,对待外来文化持审慎态度,主张文化贸易保护。另一阵营的国家因在文化贸易中占有利地位,出于实用主义的理由视文化贸易与其他贸易无差异,强调WTO框架下的非歧视、自由、公平贸易原则,对文化贸易无特别限定。当然,这并非说明这些国家不重视文化,而是由于其文化生产能力强大,认为无论是本国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能为我所用。当前,世界上所有国家几乎都认可文化承载了不同民族历史前进的记忆,是民族实践的产物,更是民族的财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WTO框架下各国为保护民族文化而设置贸易壁垒也成为国际贸易争端频发的重要原因,探讨合理的解决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产业与文化产品及服务

文化发展新趋势是与经济互相融合、渗透,成为产业。文化产业化已经成为各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考量标准。

与普通行业相比,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有其特殊性。文化产品与服务是高层次需求,大多属于精神层面,这种需求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增长而提高。一般而言,在一个国家消费水平不高的阶段,文化产品与服务消费通常规模较小、水平较低,而当消费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文化产品与服务消费需求将急速扩大,政府会对文化产业加以扶持,对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进行调控;因此,“文化例外”原则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短短30年间就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产生重大影响。

3.文化贸易的特殊性

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文化贸易已成为当今全球贸易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现今,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产值中亦占有很大比重,正成为其出口支柱产业之一,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正如学者沃尔夫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驱动轮”[3]。

一个发达的文化产业必然需要一个健全的文化贸易流通体系。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文化产业不仅有实物贸易,还有服务贸易。流通环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一般行业的差别更为明显。由于文化消费需求难以判断,相较生活必需品,文化消费难以用理性预期加以衡量,导致文化消费品难以确定消费对象。此外,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帮助,文化产品的流通更为便利,文化服务的提供更为迅捷。从产品生产到最终被消费者购买的时间较短(文化服务甚至是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并且相对更加容易依靠科技的帮助而绕开贸易监管,导致为文化产品或服务制定贸易政策的难度加大,也使在流通领域监管文化贸易更加困难。

(二)文化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WTO框架下,政府通常制定一个尽可能使有代表性的个人福利最大化的贸易政策。然而,自由贸易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尤其是国内生产效率低下的部门或者幼稚产业,利益受损者会游说政府采取限制贸易以保护他们的利益,于是,各式各样的贸易保护政策应运而生。

贸易保护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根除,即使在最为自由的共同贸易区,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如此。可以预见的是,贸易保护政策正朝着越来越隐秘的方向发展。政府并不会承认自己是为了保护本国贸易而制定某项政策,而往往是宣扬为了创新或者环保而制定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达到的进口壁垒,因而越来越多地出现技术或者绿色壁垒[4]。20世纪80年代,随着“文化例外”原则的提出,“文化例外”成为一种新的贸易壁垒。

早期的文化贸易主要是书画等艺术品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份额较小,并且主要客户是社会上流阶层,专门的文化贸易保护无从谈起。20世纪中叶,随着文化贸易额攀升,文化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兴起。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GATT缔约方就已经对怎样对待文化进行了激烈争论③:奥地利、秘鲁等国建议,保护国家或文化的特征和价值,应在ATS之下规定一项一般性例外④,埃及和印度赞成在服务贸易中,文化存在一般性的例外⑤,但是澳大利亚和欧共体却对这种看法表示了怀疑。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各国并未对文化贸易中是否存在一般性例外原则达成共识,最后GATT缔约方对此问题“同意不一致”⑥。这主要还是由于各方文化观点的巨大差异。正是基于这点“不一致”,各国获得制定文化贸易保护政策的契机。仅在3年之后,加拿大期刊案和美国诉讼土耳其对外国电影票房征收25%市政税(对本国电影则不征税)一案成为最早诉诸WTO仲裁的文化贸易保护案件⑦。

二、“文化例外”原则的内涵及产生原因

(一)“文化例外”原则的内涵

“文化例外”最早由法国提出,在密特朗时代达到顶峰。1982年,时任文化部长的雅克朗认为文化商品和服务传达的观念、价值和生活方式,超越了其他任何商品,超越了商品价值而反映民族国家的多重身份及其公民创新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在世界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中,可以对外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口设置壁垒,本国政府也可采取财政补贴的方法资助本国的文化产业而不算是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自由”的精神[5]。法国提出该原则后,迅速获得欧洲大陆及其他文化产业弱势国家的广泛认同。

在WTO框架下,“文化例外”原则是将文化贸易例外于一般产品贸易,对别国文化产品或服务使用歧视性条款的政策。无论这项原则的实施是否基于保护文化初衷,“文化例外”原则都产生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后果,其只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文化贸易自由例外[6],因而并不能有效保护本国文化产业。迄今为止已有许多国家采用文化例外原则,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而言收效甚微。随着希拉克政府的上台,法国“文化例外”原则在国内也受到诸多质疑,逐步让位于“文化多样性”原则[7]。法国国内开始意识到坚守“文化例外”原则成本巨大,并且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所以开始寻求在WTO框架下与自由贸易的平衡。

(二)文化例外原则的产生原因

1.对待文化的认识存在巨大分歧

文化例外贸易保护政策出台的最大因素是WTO成员国对文化和文化贸易的不同看法,他们无法达成一个关于文化贸易的有效“共识”。正如其他乌拉圭回合谈判项目一样,文化贸易问题主要源于欧盟与美国无法达成一致。众所周知,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十分重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这些国家极端强调“文化产业”中的“文化”属性,特别重视高端、精英文化,而轻视并激烈反对美国式娱乐“文化”,包括好莱坞电影、肥皂剧和迪斯尼乐园等。因此,在文化贸易方面,法国是美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坚决反对者。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法国以“文化例外”为由,坚决反对文化市场的自由贸易,几乎为此退出整个GATT谈判。后来,法国又引入“文化多元性”原则,以减轻自身在谈判中的压力。

但是,在实施这种例外性文化贸易政策时,法国面临相当大的困难,除了在WTO谈判中的巨大压力外,还有文化领域巨额的财政补贴引来的争议,巨额补贴本身是以税负形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另外,即使在文化界,“文化例外”原则也受到挑战。一位长期研究法国电影的学者指出:(文化例外) 过分强调“文化”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难以行之久远[8]。

2.文化产品巨大的正外部性效益

一些国家强调文化产品巨大的正外部性效益。加拿大文化政策审查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指出,文化活动是一种“有价值的用益”并且强调“文化互动对释放社会的创造性潜力,对启迪和丰富人格,具有明显的价值”。同时认为“(市场)有可能不能反映对文化产品的全部需求”,尤其是现在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只显示了其对当今一代的益处,而实际上,文化产品的外部效应能长期并持久地传递给后代。该委员会认为,公众多半不了解文化活动带来的社会效益,有必要进行干预以改变这种认知失误[8]。因此,赞同“文化例外”的学者认为,多消费本土文化产品可以增进本族群的纽带,激发消费者对本族群创造更多贡献或提高本族群的国际地位与声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今社会并非一个个封闭的单元,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只有本土的文化才对该族群有正的外部性效益或者本土文化的外部性效益更高。同时,现在的贸易体系是全球分工合作的体系,本族群相关的文化产品甚至服务完全可以由其他族群的某人或者某组织提供。

3.出于发展本国幼稚产业的需要

幼稚产业理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很有市场。这些国家认为,通过例外性的贸易保护条款,可以保护本国相对幼稚的文化产业,等到本国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改变这些贸易保护政策。所以这些国家在WTO谈判时采用拖延战术,以期达到扶持本国文化产业的目的。赞同幼稚产业论的学者认为,本国经济体内部的不健全可以通过与外部经济体的关系解决,从而使本国某行业发展更为合理。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国际贸易并非导致本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健全的根源,但是他们仍然暗示贸易政策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⑧。

然而,回顾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可发现,扶持政策出台相对容易,但是退出却非常困难。一些国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一些本不应该被扶持的产业上,甚至这些金额大于这些产业的产出。经济学家指出,某些行业的缺失更应该由直接针对问题根源的国内政策修补,而非波及面更广的国际贸易政策。这一发现同样适用于文化产业。

4.希望打破美国的支配性地位

美国的支配性地位在音像产业尤为明显[4]。由于大量娱乐公司集中在好莱坞,好莱坞产生了马歇尔所说的两种外部经济——专业化的供应商和劳动力市场基础。同时英语在全世界的高认知度产生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使美国生产文化产品更具效率,一些国家购买美国的文化产品相对于本地制造的文化产品更便宜,即使这些产品是跨越了半个地球并且加上高额的关税。有证据表明美国的文化产品大量依赖于出口,有学者根据文化多样性提出对美国生产的文化贸易产品设置一些保护性条款,这些条款的叠加产生了针对别国文化贸易产品的例外性条款。

但是这样的理由在贸易领域显得并不充分,因为文化产品与服务由美国生产或提供仅仅是因为其生产效率高,使价格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甚至比本国生产)更具优势[6],并非源于美国的“文化倾销”。

5.保护本国文化安全

主张“文化例外”原则的国家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保护本国文化安全。一个民族的存在,除了领土、人口、政治、经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包涵着一个民族的智慧,文化浸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失去自己文化的民族,相当于失去精神家园,很难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更谈不上光辉的未来。

但是,这种想法很显然涉及一个原则:自由社会的个人有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文化消费⑨。如果有人以捍卫本国文化独立的名义,对本国居民的文化消费设置限制,很明显地侵犯了其权益。当今社会是多元社会,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4]。

三、 “文化例外”原则在文化贸易实践中的应用

国际文化贸易发展到今天,贸易保护手段也越来越隐秘,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的普通居民都难以洞悉贸易保护对自己的损害。因为,给一小部分生产者提供的保护,可以使生产者获得很大的收益,同时由广大消费者来支付这些代价,每个消费者都只承担了很少一部分,似乎

感受不到压力。这说明了为什么包括文化贸易保护在内的贸易保护政策被广大消费者所忽视,但是如果对这些贸易保护手段进行福利分析就可以知道,这些保护手段存在很大的危害。

(一)关税

关税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贸易政策工具,但是由于其太过明显,现在越来越多的WTO成员国对其“投鼠忌器”。最初,一些国家可以对外国的书刊、电影拷贝等征税,也可对文化产业外围领域的乐器、文具等产品征税。近期,采取文化贸易保护政策的国家主要采取国内税的方式规避WTO规则,如1997年土耳其对外国电影票房征收25%的市政税。

正如图1所示,当一国征收进口税后,该商品的国内价格便高于世界价格,国内消费者承担损失。虽然要素提供者和政府可以从中获利,但是依然不能弥补社会福利的损失(图1中e和h分别代表厂商无效率的生产以及外国消费者无效率的消费)。关税以保护本国文化产业不受外国文化产业冲击为出发点,却牺牲了本国福利,还容易引起他国惩罚性的关税报复,所以从GATT到WTO,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消除关税壁垒。

(二)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是指对出口国产品的公司或个人的支付,同关税一样,主要用在实物领域。对一些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各国政府一般都使用出口补贴帮助其出口创汇。例如,中国一些文化产业园区对出口国外的动画、电影等施行补贴或奖励。

如图2所示,虽然出国补贴提高了出口国国内商品的价格,但是却降低了这些商品在进口国的价格,政府耗费了巨大的补贴成本,得不偿失(即图中acdef部分)。同时,虽然生产者获得了补贴利益,但是会减弱生产者的竞争意识,对培养有竞争力的企业大为不利。另外,政府一般会对符合自身意识形态取向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提供补贴,但是企业应该面向的是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补贴实质上是政策性地割裂了生产与市场。同时,如图所示,出口产品在外国市场的价格下降,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

(三)进口配额

配额是对可能进口的商品实行的直接进口数量限制。在文化贸易中,进口配额是电影行业最主要的贸易政策工具。 在中国,进口配额也是调控电影进口的最主要贸易政策工具。近年来国内每年进口约20部分账电影,其中主要是美国电影。然而,美国认为中国的电影分账制度违反国际贸易法,并诉诸WTO。该纠纷在2011年3月得到裁决,结果有利于美国,中国拒绝接受最终结果,但愿意承担世贸组织的罚款。2012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与美国副总统拜登达成协议,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

如图3所示,当一个政府实行进口配额后,会使本国商品供给减少,本国价格上升,高于世界平均价格。消费者损失:a+b+c+d+e,本国要素提供者收益a,政府以租的形式获益:c+d,但是整个福利损失:b+e。同时,补贴也造成“租”的存在,而这些“租”由谁获得,往往与腐败相关联。

(四)国产化率要求

国产化率要求可谓是WTO成员国使用的最主要贸易政策工具,主要被使用在电影、电视、广播中,要求国产内容最低率。例如,加拿大政府在其广播业政策中明确要求“每一个广播企业,在节目的制作和播放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并在任何情况下不低于优势性地使用加拿大的创作和其他资源” ⑩。在这种政策思想下,加拿大广播电视和远程通讯委员会要求“对加拿大普通的无限广播者,加拿大的节目占电视广播时段的60%,傍晚钟点的50%……广播电台播放的‘通俗’音乐曲目,其中的35%应当根据政府规定的计点制度属于‘加拿大的’”[11]。中国的国产化率要求主要体现在电视动画片播放上。为扶持国内动画产业,广电总局于2006年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将国产动画片和境外动画片的全天播出时间比例调整为7:3,这个比例之前为6:4。除了对全天的播出比例调整外,这项政策更规定在少儿节目的黄金时段,即17:00到20:00,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甚至连合拍片也未能豁免。按照通知,合拍动画片若要在上述时段播出,必须报广电总局审批,而且一事一报,逐项审批[12] 。

需要强调的是国产化率要求既没有产生政府收入,也没有产生配额“租”,只是将福利损失平摊到每个消费者身上,由于消费者大都没有实际的经济利益损失,使这种贸易保护手段更为隐秘。

四、在WTO框架下解决文化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的举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单一的“文化例外”原则无法解决文化贸易中的各种争端,需要大胆探索在WTO框架下解决文化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的新举措。

(一)最优文化贸易政策——尽可能减少贸易限制

1.文化贸易政策的效果

政府制定某项文化例外政策会使这种文化与其市场需求产生矛盾。这些政策的结果是要素提供者多生产具有某种文化要素的产品或服务,但是生产者提供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动机是利润最大化,这就与生产者的生产动机产生矛盾。另外,由于这些文化例外政策的实施,生产者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只面向某一部分消费者,但是对于厂商来说,国际性的市场才最符合他们利益,因此,例外性的文化贸易政策不仅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对生产者而言也不符合其长远利益。即使暂且认同各国有这样那样的“正当理由”为文化贸易制定“例外性”条款,这些政策也需要达到最“合理”的水平,即所谓制定最优文化贸易政策。

2.尽可能少的贸易限制

在世界范围内消除贸易障碍,实现普遍的最惠国待遇成为WTO的目标。因此,评估一项政策是否最符合WTO精神,就在于其是否使贸易限制最小化,福利损失最小化。“文化例外”原则并不能真正保护文化,自由贸易也不会损害文化,因此,在无法完全消除贸易保护政策时,可以使文化贸易政策的若干例外性条款受到某种限制乃至于减少到最小化,而不会损坏该国政府的文化保护目标。在政府制定某项文化贸易政策的时,应评估其是否能在这项政策达到其既定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少地限制自由贸易。

(二)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的可能性

近年来,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引起了新的问题:在WTO框架下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制促使文化贸易进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如美、德、英、法等的文化贸易额占全球文化贸易额的一半以上。文化产业经历了一个国际化、集中化的重组过程后形成了世界市场上优势集团的垄断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文化贸易领域纷争不断,如何实现文化贸易的公平发展以确保文化多样性,成为WTO自由贸易体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除WTO框架内的双边、多边磋商以及仲裁机制外,各国还会在其他国际组织框架内寻求解决文化贸易相关问题的方法。

(三)探索两种可能的调控手段

1.对各国例外性文化贸易政策所产生的后果进行总量控制

如果一国政府基于政治原因,不可能完全放弃例外性文化贸易政策,那么必须考虑如何使这些政策的福利损失最小化。一个可能的手段是,对一个国家的例外性文化贸易政策所产生的福利损失实行总量控制。

由于WTO多边磋商或者贸易调解仲裁耗时太长,并且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使某一特定例外性贸易保护政策在被WTO判定为违规之前,就已经实质上发生效果。所以,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对每一项贸易政策进行磋商难以达到,而对一国总的文化贸易政策实行总量控制变得更为可行。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政策所产生后果的评估应该交由第三方进行独立核算,使这项制度更为公平合理。

2.对例外性的贸易政策实施权实行可转换交易

对WTO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实施权实行可转换交易的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对不同国家确定可以“合理”使用贸易政策的数量,然后对不同贸易政策施行分级定价,最终,如果有国家要在自身确立的数量之外新增贸易保护政策,则需要竞拍或者向没有用完自己配额的国家定向可转换购买。当然竞拍与购买都需要在第三方交易所完成。这项措施确保成员国能够有一定数量的贸易保护政策可以使用,另外还可以相应地提高使用贸易保护政策的机会成本,尽可能将文化贸易保护政策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五、 结语

在WTO框架下,市场的逐渐融合的确导致了世界各地文化趋同,并且难以否认的是文化趋同的确会造成一些文化的丧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2008年2月19日。。但是,以此为理由,以“文化例外”为旗号,为贸易设置歧视性限制是不合适的。文化本身可以跨越政治边界使各国获得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那么文化贸易保护政策就没有理由持久存在。“文化例外”原则使用至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上收效甚微。

当然,虽然完全自由市场贸易只在理论上成立,世界各国都会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但是各国政府需要探索并实践最优文化贸易政策,力争将这些政策造成的福利损失最小化。世界贸易组织是现如今最为有效的处理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的平台,对文化贸易问题的解决最终也需要在WTO框架下进行。

参考文献:

[1]塔尼亚·芙恩.文化产品与世界贸易组织[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马通.美国诉加拿大期刊进口措施案[J].WTO经济导刊,2004(4):84.

[3]米切尔·J·沃尔夫.娱乐经济[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4]保罗·R·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珍妮特·瓦斯科.浮华的盛宴: 好莱坞电影产业揭秘[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6]胡青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析[J]. 经济师,2009(11):73-75.

[7]吴汉东.论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J]. 中国法学,2010(1):50.

[8]单万里.浅析"文化例外"主张的困境[C]//2004年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 上海,2004.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rade protection base on cultural exception principle

DING Zhe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9, P. R. China)

(编辑 周 沫)

作者:丁政

上一篇:林业大学硕士论文下一篇:宏观经济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