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活动课评课稿

2022-11-10

第一篇:德育实践活动课评课稿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铜仁市第二小学 罗琴 听了谢老师的这堂实践课,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在活动中她做到了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虽然在这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但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就这堂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汇报活动的过程精彩感人,主题明确。

在今天的这堂课上,学生围饶<<走进可爱的家乡铜仁>>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活动的第一个内容是学生齐唱歌曲《铜仁我美丽的故乡》,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活动二是欣赏画面听录音(每个组分别介绍活动的感想与见闻),这一画面让我们对铜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铜仁不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还是一个有种各特色小吃的美丽城市。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展示成果,在这一个环节,每个小组的收获都很大,并且都是围绕着自己活动的内容进行汇报。他们这次活动分成了三个组分别是:风景名胜组,特色小吃组,还有革命人物组。在这一展示过程中,学生写了计划,收集了图片,还写了自己的心得与反思。可以看出他们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获不小。特别是在介绍周逸群的光辉事迹后,感受到他们受到了很大的激励。

二、这堂课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了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大自然,通过观看、访问、搜集图片、录音、拍照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铜仁, 强烈地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活动中,他们还目睹了各种特色小吃的制作过程,不仅增长了见识,更知道这些小吃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品尝的过程中别有一番香味。特别是参观周逸群的故居后,看到了许多学生写了观后感,更多的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总之,能欣赏到这一堂精彩的实践课,与彭乔勇、谢应红两位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二位老师在这次活动过程中牺牲自己许多的宝贵时间,亲自带领学生们去参观、访问、整理资料等。才使得学生今天在课堂上表现得这么出色。听完这堂课后我感触颇深,因为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开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也可以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像这样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经常开展的。

建议:在展示成果这个环节,小组汇报的内容可以再具体些。篇二:综合实践评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评课稿

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本次三公开团体赛活动为我及所有热爱

并从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展示、交流、互动、

研讨的平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进入我们的视

眼,才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它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颠覆了中国两千多年

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模式,毫不夸张地说,它给予我们 的除了新奇以外,更多的是无所适从。但是,“不须扬鞭自奋蹄”,我

们自2012年以来,以县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周为契机,迎难而

上,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经历了反复探索、实践提升的过程,取得了一

些初步的活动成果。2012年,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珍爱生命之水”

获省、市、县一等奖;2013年4月,我校承担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综合

实践活动校本开发与学生发展的研究,在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

将将活动实施归纳为4个阶段,即:活动准备阶段--开题论证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阶段,对应主题生成课、方法指导

课、中期交流课、成果展示课四种课型。今天展示的《珍爱生命,拒

绝第一支烟》是活动的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课型是成果展示课。

从整体上看,今天的课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课程性质把握准确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定义如下:

研究型课程是一门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实现学生

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

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珍 爱生命,拒绝第一支烟》这一主题的设置,植根于现实生活,着眼于青少年抽烟的问题,以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东冶村的烟民、东冶医

院实践研究的范围,以学生的调查、研究、采访等为探究手段,课题

极富教育意义和探究价值。确实是研究性学习。

二、课程开发体现两大理念、4个特性

两大理念是: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为学生

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四个特性是: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具体来说:

一、看学生,小荷才露尖尖角。

整节课学生听得细致、说得细腻。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

堂中来。听得细致,你看,第三组的同学在汇报中提到“我们调查了

烟龄十年左右的烟民”,汇报完后,马上就有同学质疑:为什么是烟

龄十年左右的?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烟民呢?从孩子们的表情我们也可以看到,或沉思、或惊叹、或喜或忧,说明他们听得细致,听得入神,而且做到了边听边思考。说的细腻,我们可以看到,就像烟的危害而言,孩子们不仅从化学成分有害入手汇报,而且以身边的事例为

警示,更是别出心裁的提到香烟给一个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表达

上来看,交流的孩子口齿清楚,表达语句生动,甚至还有“且吸且痛苦”这样改编自网络的语言出现,可见说的功夫扎实。另外,从六个小组的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到,放课件的同学娴熟自如,讲解员侃侃而

谈,小组成员间衔接无缝,可以看出小组合作的常态化。

我们惊喜的看到,在研究性学习的土壤上,我们的孩子正是小荷

才露尖尖角,前途无可限量。

二、看老师,于无声处听惊雷

张老师在本节课可以说是说得很少,但每一张口,总是巧妙地体

现了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的智慧。课伊始,老师回顾整个这一主题

活动的课程,这本是我们这一课的固定模式,但是她巧妙地用大屏幕

出示了自己收集的孩子们活动时的图片,一下子就把我们引进了研究

性学习的氛围。张老师另外一处巧妙地点拨在最后一组学生汇报时的

一问“听说在采访时,你们组的同学还有人哭了?”由此引出学生采

访时的曲折和辛酸,学生说完后,老师又巧妙地引导:你们已经基本

具备做一名小记者的素质了,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悟到了采访的精

髓: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我想,这正是我们学生甚至我们中国人缺

少的一种素质。

老师作为引导者,侧耳倾听,善于抓住课堂契机,于无声处听惊

雷,正是这样的教学智慧,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深意。

三、看流程,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次主题活动,学生共分为六个小组进行,第一组:吸烟现状面

面观;第二组,吸烟危害知多少(科学调查);第三组,吸烟危害知

多少(现实调查);第四组,来为吸烟算笔账;第五组,难以抗拒的

吸烟诱惑;第六组,第一次吸烟的哪些事;从这些小组的主题来看,选择可谓煞费苦心。第一组走进生活,调查吸烟的现状,得知我们这 个社会烟雾缭绕,禁止吸烟迫在眉睫;第二组从科学的方面阐述吸烟

的危害,而且做了金鱼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尼古丁的威力,用沥青来解释焦油的存在,先问后摸,震撼人心。第三组同样是这一 主题,却是从同学们认识的家长老师入手,通过调查烟龄十年左右的

烟民,用真实的人做教材,危害就显得更加活生生。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视频、问卷调查甚至是情景展示,都让我们跟着孩子们亲历

了一遍他们的研究学习过程,也就是让我们真实地体会到了:孩子们

做了,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丰富的成果;孩子们做了,所以才有了今

天这样丰富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正如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

以张老师这节课为引子,我认为,要想做好研究性学习,我们必

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抓牢自主探究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个体、小组、班集体亲历亲为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表现和

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句话,让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

二、抓紧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学生的兴趣是探索活

动的起点。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

活、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

三、抓实过程评价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问题研究的过程以及研究过程的思维训 练和方法运用,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像科学研究人员那样注重研究

课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衡量评价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多元

的、立体的,以正面评价、积极鼓励为主,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一句话:成功不重要,成长才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起步不久的课程,同时又是其他学科课的

整合,内容包罗万象。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在

此,我真诚的希望各位教研室的专家、教师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和帮

助。

谢谢大家!篇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评课

我觉得这节课有这么两个出彩的地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天整节课陈话语不多,他把说话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整堂课孩子们学得主动,说得高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耳畔回响的不是老师富有激情,高亢的声音。而是孩子们欢乐,稚嫩的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吗?

二、教学设计巧妙。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细节设计,类组的同学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把问题抛给其他同学。其实他们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但是他们故意卖个关子。老师在这当中的角色也颇具玩味,答案早已了然于心。但是老师偏偏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思考。打开思维的闸门,集思广益,让孩子们的思维在交流在碰撞在沟通,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同时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团结协作。真所谓一举多得,一箭多雕。

首先很感谢望一小的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节精彩的综合实践中期反馈课。李老师作为一名今年下半年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就能够这么深入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落落大方地上出这么目标明确、环节清晰、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富有自己教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知道,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它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主动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这就对我们综合实践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非常感谢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舞台。

接下来我就想借此机会,谈谈从李炜老师这节课上获得的几点启示和几点思考:

启示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堂课孩子们学得主动,说得高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耳畔回响的不是老师富有激情,高亢的声音。而是孩子们欢乐,稚嫩的话语。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一个小组汇报完活动方案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评价、交流、讨论,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启示二:活动评价贯穿始终

让我们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完全可以贯穿在我们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课堂之中。这节课李老师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启示三:方法指导润物无声。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属于中期反馈课,在课中老师除了了解学生在课外了解到的情况外,还对学生进行了润物无声式的研究方法指导。比如在课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学生采访的视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视频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二者也向学生介绍了活动开展情况; 最重要的是在不露痕迹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另一种研究的方法,运用手中的dv机,拍摄调查的情况,以使研究更富真实性和可信性。

启示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大价值。而今天的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形式多样的前期活动设计与安排,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不是痛苦的,而是快乐的、幸福的,从这点来讲,这样的课堂也发展着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这也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又一课程价值。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四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天空中得到的各种能力的提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采访调查的能力、汇报展示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甚至编排活动的能力等等。因此我想不论是教师的逐步引导还是学生的自主超越,只要得到了锻炼就是好的。

思考一:中期反馈课与总结交流课应有何区别?

上课的时机是不同的;学生完成活动的状况是不同的;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应是不同的。可能这节课在这个整体把握上还不是很准。 思考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指导得更实、更细、更深入?

只要是为了学生真正的发展,哪怕是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小小问题都可以拿来讨论商量一节课;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方法指导我们都可以进行几节课的反复学习实践;老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对策,然后与孩子们一起来突破这些难点,让孩子在失败中、困惑中、体验中活动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这节课老师的指导是否还可以更加细致。

再次谢谢李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些难得的启示和思考,以上纯属自己的一点主观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篇四: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范老师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缝沙包》,在整堂课中,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做到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的指导与帮助,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沙包的缝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做人品质。这节综合实践课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方面有很多。

1、创设情境,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师能贯穿始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伊始启发学生谈话,你最喜欢的课间活动是什么?沙包能做什么游戏?最后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缝沙包,这样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缝制沙包的热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沙包激发了学生缝制自己喜欢的沙包的热情。

2、始终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强调学生要有不同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做到了只要有学生举手就让他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还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对有特别想法的学生给予鼓励,这些做法都指向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针法,缝制沙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参与。本节课学生缝制沙包的针法是多样的,缝制出来沙包的款式也是多样的,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角色把握恰到好处

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把自己始终处于帮助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地位,不去安排支配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一员,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在学生缝制的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巡视指导, 对缝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指导,使学生建立起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实践活动课亮点很多,在彰显了教师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匠心独运的设计思想,灵活自如的课堂调控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地享受了活动的乐趣。篇五:赵晓阳:乐清市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评课稿 乐清市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比评课稿

虹桥实验中学 赵晓阳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早上三位参赛的老师同课异构,给我们呈现了三堂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课——《活动方案的制定》。听了这三堂课,我很受启发,看得出来三位老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虽然时间比较短,而且是借班上课,但这对于我们综合实践这门学科就是一个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有一个特点就是连贯性,我们的课不是独立的,可是我们三位老师课堂表现非常从容,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下面我就这三堂课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从教师自身素质看,三位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语言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显示出我们教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

二、从学习目标的确定来看,我们老师都做到因地选材、因时选材,王老师选择了地震作为课题,黄老师采用了她自己学校的一个传统课题——快乐运动会,第三位老师采用了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为主题。所选的内容都很实用,课题也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引导我们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事情,这恰恰就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目的所在。

三、从对学生学法指导来看,三位老师基本做到了及时点拨,能针对学生课堂的生成,做出准确适时的评价和引导,同时充分重视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这里我也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不知我们老师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三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松后紧,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在导入铺垫做得非常足,但到了这堂课的重点——活动方案的制定,只是走过场,最后由于下课铃声而草草收场,我认为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应该把它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制定方案,在这一环节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让学生明白制定方案要注意哪些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尝试着去完成属于自己的活动方案。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我觉得制定活动方案可以简单地归纳成两个阶段、六个环节。第一个阶段是自主策划制定活动方案阶段,这阶段必须让学生明确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细化到具体操作时,我想是不是我们老师提供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供学生作参考,再让学生自主讨论进行活动方案的制定,在学生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必须给他们一定的方法指导。最后学生自主设计好就到了第二个阶段,那就是学生交流论证修订活动方案阶段。我们可以请每一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优点,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时,我们师生一起完善之前设计的方案,再展示并交流评价,让学生在这堂课能够做出一张比较好的方案,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归纳起来,我觉得我们要遵循以下几点策略:

1、先扶后放,因为我们是小学生,我们要遵循我们孩子认识事物的规律,先感知再模仿再创新。

2、先粗后细,制定活动方案其实有很多细节,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里面全部呈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格式方法,至于一些细化的东西,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可以课后再指导。

3、先亮点后不足,在制定方案好后,要充分地发掘亮点,让学生体会初步的成功,如果就单单指出不足,这对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打击。

4、先自主后请教,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各个阶段,我们老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第二篇:语文实践课评课稿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范老师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缝沙包》,在整堂课中,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做到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的指导与帮助,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沙包的缝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做人品质。这节综合实践课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方面有很多。

1、创设情境,积极参与

2、始终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强调学生要有不同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做到了只要有学生举手就让他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还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对有特别想法的学生给予鼓励,这些做法都指向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针法,缝制沙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参与。本节课学生缝制沙包的针法是多样的,缝制出来沙包的款式也是多样的,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角色把握恰到好处

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把自己始终处于帮助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地位,不去安排支配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一员,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在学生缝制的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巡视指导, 对缝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指导,使学生建立起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实践活动课亮点很多,在彰显了教师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匠心独运的设计思想,灵活自如的课堂调控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地享受了活动的乐趣。篇二: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铜仁市第二小学 罗琴

听了谢老师的这堂实践课,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在活动中她做到了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虽然在这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但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就这堂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汇报活动的过程精彩感人,主题明确。

在今天的这堂课上,学生围饶<<走进可爱的家乡铜仁>>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活动的第一个内容是学生齐唱歌曲《铜仁我美丽的故乡》,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活动二是欣赏画面听录音(每个组分别介绍活动的感想与见闻),这一画面让我们对铜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铜仁不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还是一个有种各特色小吃的美丽城市。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展示成果,在这一个环节,每个小组的收获都很大,并且都是围绕着自己活动的内容进行汇报。他们这次活动分成了三个组分别是:风景名胜组,特色小吃组,还有革命人物组。在这一展示过程中,学生写了计划,收集了图片,还写了自己的心得与反思。可以看出他们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获不小。特别是在介绍周逸群的光辉事迹后,感受到他们受到了很大的激励。

二、这堂课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了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大自然,通过观看、访问、搜集图片、录音、拍照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铜仁, 强烈地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活动中,他们还目睹了各种特色小吃的制作过程,不仅增长了见识,更知道这些小吃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品尝的过程中别有一番香味。特别是参观周逸群的故居后,看到了许多学生写了观后感,更多的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总之,能欣赏到这一堂精彩的实践课,与彭乔勇、谢应红两位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二位老师在这次活动过程中牺牲自己许多的宝贵时间,亲自带领学生们去参观、访问、整理资料等。才使得学生今天在课堂上表现得这么出色。听完这堂课后我感触颇深,因为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开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也可以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像这样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经常开展的。

建议:在展示成果这个环节,小组汇报的内容可以再具体些。篇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评课

我觉得这节课有这么两个出彩的地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天整节课陈话语不多,他把说话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整堂课孩子们学得主动,说得高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耳畔回响的不是老师富有激情,高亢的声音。而是孩子们欢乐,稚嫩的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吗?

二、教学设计巧妙。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细节设计,类组的同学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把问题抛给其他同学。其实他们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但是他们故意卖个关子。老师在这当中的角色也颇具玩味,答案早已了然于心。但是老师偏偏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思考。打开思维的闸门,集思广益,让孩子们的思维在交流在碰撞在沟通,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同时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团结协作。真所谓一举多得,一箭多雕。

首先很感谢望一小的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节精彩的综合实践中期反馈课。李老师作为一名今年下半年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就能够这么深入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落落大方地上出这么目标明确、环节清晰、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富有自己教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知道,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它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主动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这就对我们综合实践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非常感谢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舞台。

接下来我就想借此机会,谈谈从李炜老师这节课上获得的几点启示和几点思考:

启示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堂课孩子们学得主动,说得高兴,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耳畔回响的不是老师富有激情,高亢的声音。而是孩子们欢乐,稚嫩的话语。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一个小组汇报完活动方案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评价、交流、讨论,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启示二:活动评价贯穿始终

让我们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完全可以贯穿在我们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课堂之中。这节课李老师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启示三:方法指导润物无声。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属于中期反馈课,在课中老师除了了解学生在课外了解到的情况外,还对学生进行了润物无声式的研究方法指导。比如在课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学生采访的视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视频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二者也向学生介绍了活动开展情况;

最重要的是在不露痕迹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另一种研究的方法,运用手中的dv机,拍摄调查的情况,以使研究更富真实性和可信性。

启示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大价值。而今天的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形式多样的前期活动设计与安排,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不是痛苦的,而是快乐的、幸福的,从这点来讲,这样的课堂也发展着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这也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又一课程价值。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四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天空中得到的各种能力的提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采访调查的能力、汇报展示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甚至编排活动的能力等等。因此我想不论是教师的逐步引导还是学生的自主超越,只要得到了锻炼就是好的。

思考一:中期反馈课与总结交流课应有何区别?

上课的时机是不同的;学生完成活动的状况是不同的;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应是不同的。可能这节课在这个整体把握上还不是很准。

思考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指导得更实、更细、更深入? 只要是为了学生真正的发展,哪怕是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小小问题都可以拿来讨论商量一节课;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方法指导我们都可以进行几节课的反复学习实践;老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对策,然后与孩子们一起来突破这些难点,让孩子在失败中、困惑中、体验中活动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这节课老师的指导是否还可以更加细致。

再次谢谢李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些难得的启示和思考,以上纯属自己的一点主观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篇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认识蔬菜》评课稿

《认识蔬菜》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所上的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认识蔬菜》一课,我很受启发,以下是我对刘老师所上这一课的一些感受:

根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在活动指导时,不应该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成果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刘老师在课上导入时这样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蔬菜吗?你都认识哪些蔬菜?谁来说一说?”这一导入,开门见山的奠定了本节活动课的活动主题,目标明确,直奔主题——认识蔬菜,毫无旁赘。

同时,本节课围绕蔬菜所展开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能力去参与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对蔬菜的认识程度、认识经验,完全发自于自己对生活的感知体验,这样也使得学生们在交流中丰富了他们的经验。

本节活动课,刘老师采用了师生互动和做游戏的方式来组织教学,首先让学生介绍他们自己所带的蔬菜,每个人带的蔬菜种类大体都不一样,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只做为一名指导者,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经验。然后,刘老师进行了“我能行”这一环节,出示了自己所带的一些蔬菜,以小组有奖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说出蔬菜的名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使本节活动课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接下来,刘老师用了“看图片,说名称”和“考考你”这两种具体组织环节,使学生的活动体验得以巩固。其中,刘老师做了“特色菜——恰马古”的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弥补了学生对于蔬菜的认识经验。最后,刘老师用了“摸蔬菜”和“你来比划,我来猜”这两个小游戏做为本次活动课的结尾,学生参与性空前高涨,学生通过合作游戏,感触直接,获得了切身体验,让此次活动课在高昂、热闹的学生参与氛围中结束,给学生以“意由未尽”之感,为学生们在今后依旧能喜欢动手实践、积极参与活动埋下了伏笔,在学生的心中悄悄播撒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之种”。 本次活动内容难易适当,分量适当;学生活动方法得当,符合学情;教师指导方法得当,讲解时间合理,大致在整堂课时间的四分之一;从活动效果而言,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次活动,不足之处在于:

1、活动内容缺乏综合性; 虽然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但是,就活动内容而言,略显单一,如果在活动中能设计一处综合性内容较强的环节就更好了。比如:可以“浅谈蔬菜营养搭配”。 1 尽量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这也是我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中有所要求的。

2、“游戏”环节中具体的学生参与率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对于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参与积极性不等于活动的具体参与率。虽然有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了,但是感觉此次活动仍有一部分学生做了长时间的观望者,虽然也很想参与,积极性很高,但终未能实现。如果能再想一些较容易让团体同时参与的游戏就更好。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课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数学活动课》评课稿

冯彩艳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本节课的数学活动是将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进行化简,是整式与整式加减的应用。

两个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活动一,由于观察图形是入手角度不同,规律的呈现方式不同,所得到的表达形式也不同,但经过整式的加减运算后的结论是唯一确定的。活动二,应用字母表示数,充分挖掘月历中数字排列的各种规律。

具体来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数学活动不能等同于解题活动,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教师充分理解了课标对数学活动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注重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两个数学活动的展开线索都是由“问题情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概括提升”的方式。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三、活动课虽以活动为主,但同时教师注意数学知识的传递。比如:由特殊——一般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逐步建立起来的符号意识的渗透等等。

四、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以游戏环节导入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为结课时的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五、教师的个人魅力,与学生之间没有距离的亲切感,是值得我们很多教师学习的。 最后再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商讨: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对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并加以点评。比如其中一个学生是以一个三角形为基础图形,之后每增加一个图形就增加两根火柴棍,这时教师可以点评并渗透此种方法是以图形的角度为入手点的。另外有学生以图形的摆放位置为切入点等等,这样在总结活动一时,教师可以再放手一点,交由学生总结,效果会更好。另外本节课稍有点超时,但看到学生那么精彩的展示,我想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忍打断吧。

总之,这节课上学生的收获无疑是最大的,这是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值得我们借鉴。

第四篇:数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我们再一次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本次“现场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在学点的精心组织和几位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根据学点的统筹安排,现在就彭、廖老师的片段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彭、廖老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在座的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用三个词“常态”、“扎实”、“巧妙”谈谈感受

常态,是因为这几堂课与我们每天上的数学课一样,朴素实在,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课堂活动的展开、课件的利用,都是我们平常上课时可以办到的。

扎实,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的目标,这几堂课都很好地达成了这个目标,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学得主动扎实,每一个问题都是扎扎实实解决。同时,重视学生的课堂常规的落实,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巧妙,是指这几堂课的教学设计新颖、数学问题设置到位深入,数学材料的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几位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更是“驾轻就巧”。如叶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用3张卡片与4张卡片以整数的形式和小数的形式进行大小比较来导入课题,用翻卡片比大小而逐步推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以2.

48、2.43这两个小数为素材变换题目进行比较方法的练习,设计新颖,一题妙用。

现在就彭、廖老师的《》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课堂激情高,教态亲切,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整堂课给人的感受是稳重、老练。)

主要呈现四点:

1、课前引入比较有新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就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引入教学,

2、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3、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4、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小小的提议:

1、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2、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3、课堂预设不够细化,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4、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彭、廖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一节精彩的片段教学研讨课,从这彭、廖老师课中我们既看到了课改以来学点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又领悟了彭、廖老师积极践行新课程的有力步伐。我想,参与此次活动的全体教师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探索片段教学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民主和谐、轻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一句话:教学是我们的事,教会了是高兴的事,会教了是幸福的事!

第五篇:对外教研活动数学评课稿

在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对外教研活动上的数学评课稿

追求“开放的数学教学”

--从“三个理解”说起

刘东升

陪同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听七年级数学课《不等式》(左起:施俊进、刘东升、李庾南、顾亚男)

0 说在前面

虽然到平潮实验初中现场学习是第一次,但是这里有师兄陆志强校长、研究型教师徐小建兄,还有师兄海南中学施俊进校长,感觉像在家一样,很亲切。今天活动材料上的标题有“对外”两字,这让想起了“开放”。所以我的发言就引郑毓信教授“开放的数学教学”来开场。今天的教研活动是开放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形式是开放的,然而开放需要放开,背后应该是基于章建跃教授说的“三个理解”。

1 关于“三个理解”

章建跃教授指出的三个理解是: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

舒尔曼提出的pCK,本质上是我国教研传统中的三个话题,即“教什么”“教谁”“怎么教”。

在这个理解上开展教学预设,促进课堂生成。今天的课堂都体现了这一追求。

刚刚有老师在评课时提及板书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也可以看成是对教学预设的更高追求。

2 关于读书心得

我们都是李庾南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大家目前都在认真研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我研读的心得是,自学是独立自学,议论是群体议论,引导是相机引导。

我理解,自学在各个环节中都有,议论要注重时机,京剧大师裘盛戎曾说过“拢神”,大意是“京剧演员在唱重要的大段唱之前,先要铺平垫稳,造成一种非唱不可的气氛,然后再开始唱,这样观众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到这段唱上来。我们说的拢神就是这种意思。”(见《裘韵流芳》京剧演唱会开场录音)我想关于议论也要有这样的追求。引导妙在、难在相机,重在指向八方,我想,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也是这个意思。

3 关于平衡艺术

刚才我的师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海南中学副校长施俊进老师说到“平衡”,并且从很多视角进行了阐释,很受益。比如施兄说今天的课堂是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长课堂,提法很有创见,赏析也很到位。受施兄启发,我也想说两个平衡,在这意义上说,施兄帮助我打开了发言的思路,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吧!

3.1 多了些原题、陈题的简单呈现,少了些精心改编和自然生长

比如今天有个“矩形、菱形与正方形”课堂中,崔老师注意了问题的变式,这很好,但是变式问题仅仅是原题拼凑起来,如果能将变式问题进一步改编和自然生长,效果应该会更好。而另一节关于“不等式”的课堂上,沈老师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就做了自然生长和变式,预设得到位。

当然,这个角度的思辨可以迁移到命题研究方向。

3.2 多了些抽象中的归纳概括,少了些形象(案例)中的观察、对话与思辨

追求“互慧共进”(李庾南 语)

数学追求抽象,训练抽象思想。但是帮助初中生理解抽象是困难的,因为抽象后往往要归纳和概括,而概括是很难的,如果能结合具体的案例、情境,再引导学生在这个形象、生动过程中尝试归纳和概括,也许效果要好些。

这个角度的思辨,对于论文写作是有参考价值的。

东升 即兴发言稿整理发布

上一篇:党员教师工作思想汇报下一篇:德育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