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

2024-04-07

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精选9篇)

篇1: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

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化的思考论文

摘要:理想的德育应当是学生在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形成,不是我们去空洞说教所能奏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德育的充分实践化,人们都在做着颇具实际意义上的思考。本文对小学德育之充分实践化的思考值得人们借鉴。

关键词:德育教育;充分实践;策略思考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许有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实施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人们也许认为就那么去哄哄骗骗就能够奏效的。其实不然,哄骗式的德育教育不可能在学生的心头烙下深深的印记,也不可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实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充分实践。

一、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可以引领学生将心比心

作为德育实践,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些比较简单和接近自己生活的实践。如我们让学生去爱护自己的校园,去保护自己的环境,我们有时就领着孩子走进花圃,那花圃里的花花草草在阳光雨露下正健壮地生长着,当学生看到那简洁的宣传语言“小草在欢笑,莫让它泪流”,小学生会联系到自己所学到的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会想到那文中小姑娘对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思考,想到那小姑娘对自己所见到的那最弱小的保护,会顿生怜悯之心。不要去践踏那小草,不要去乱摘那些小花,不要去乱撕那些小叶。让小学生进行德育意义上的实践,可以让学生结合比较丰富的实践内容进行广泛意义上的联想,这联想可以是实际内容上的联想,也可以是自身凭借具体事物所进行的联想。小学生最喜欢把物当作人来看了,针对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在德育诸多实践活动中,将相关活动中的事物付诸于一定意义上人的思想或者感情,那学生也就会立马生发出一定意义上的情感来。譬如,学生在校集体用餐,浪费粮食的现象是那样的严重,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亲,看看一粒粮食需要家长付出多少辛劳。当学生去了解自己的家长时,家长会如数家珍地道出许多农作物生长的许许多多。学生也因此会从家长的述说中,比较深刻地体会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二、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可以促成教师以心换心

平时的德育教育,从相关意义上说就是教师的德育行为能够促成学生形成理想的道德。众所周知,有怎样的心理,一般就可以去形成怎样的行为。从相关意义上说,言为心声,心至行出。作为德育首先必须育出学生良好的心。从教师教书育人之角度去说,就必须以自己的良苦用心去赢得小学生的心,去唤起小学生的心。从德育本体论的角度去思考,要想唤起小学生的心,还必须依赖于德育的广泛意义上的实践,仅凭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我们必须让德育的实践活动焕发出生命活力,则必须利用德育过程德育实践之改革的不断深化,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德育活动的以心换心。以心换心的德育实践乃至充分意义上的实践,需要我们教师去思考学生的可实践能力。譬如,完美教室的打造,可以说是一项可以促进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铸造自己热爱教室的活动,让学生去实践,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学生,那样会导致学生的经验不足而导致完美教室打造的严重不得以完美,反而会得不偿失。因此,在完美教室的打造上,作为班主任需要利用学生的智慧去逐步进行设想,如班级名称的制定,班徽的图样设计,班徽所设计的内容必须与班情的相符等,虽然不可能完全是我们教师的意志,但必须有教师的参与,有班主任的启迪。在班主任的`启迪引领下,一个个班集体成员的智慧将会完全意义上迸发出来,那整个完美教室的打造将会在凝聚着所有学生智慧的基础上打造得相当的完美。在教师比较客观意义地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学生便会使出浑身的解数,参与班级完美教室的打造上。

三、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可以促使学生良好身心

小学生是极为喜好活动的,这是由小学生身心特点所决定的。在平时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为什么就没有能够获取比较理想的德育效果,其实质就是我们在某些方面违背着小学生的相关德育育人的原则和规律。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曾经提倡这样去实施德育:“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从先生所阐明的理想德育看,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活动时空,为学生搭建德育教育活动的平台,可以促使学生的外在行为变成内动的心声。因此,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努力去思考的当是让其进行德育活动的问题。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德育方面的道理有些比较浅显,可有些则显得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而言),但无论是比较简单的道理,还是相当深奥的道理,要想让学生能够明了甚至就是掌握,其活动永远都应当是必需的。对小学生所开展的德育活动,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从平时小学生的德育活动看,可以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学生的集体行为。对小学生所开展的德育活动其场所也应当是无需就在学校的,也可以是家庭,更可以是社会等公共意义上的场所。

让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化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说是功利双全,既可以说是功在当今,小学生可以在学生时代就具有着比较良好的德性;又可以说是利在永远,小学生的德育实践,不仅仅就是养成一种简单意义上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去磨练出一个个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化的德育教育,对于教育而言,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育人工程,这就需要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去恪尽职守,去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J].江苏教育研究..4

[2]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

[3]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2: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我园立项课题“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及应用”逐步推进。我们小一班作为小班组加入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教得多了,孩子们极易被教学内容及老师牵着鼻子走,画面千篇一律。当老师的范画出示后,大部分的孩子就会按照老师的“模板”进行模仿,虽然老师也强调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收效甚少。因此,在《指南》颁布后,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再出示范画,而是让孩子在感受与欣赏中表现与创造。我在学习贯彻《指南》及有关优化整合的教育理论后,对我班孩子美术活动游戏化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实践。

一、从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选择经验丰富的主题进行创作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小刺猬运果子”“小兔穿新衣”“小鸡捉虫子”等绘画内容。

二、结合幼儿园室内、室外资源开展美术活动游戏化实践

同时选择的活动方式具有游戏性。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寓教育于游戏。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尽可能多种多样,材料丰富。油画棒涂色,水彩笔涂色,瓶盖、海绵、蔬菜甚至生活中各种各样幼儿熟悉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拓印的材料,让幼儿在玩颜色的过程中感受色彩的美。

要美术活动游戏化,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我园创设了室内、室外不同的美术活动游戏区。室内的美术活动创意室酸奶瓶、纸筒芯、薯片桶等材料给幼儿提供了贴近生活又能高于生活的创作空间。室外的地面创意水画、墙面色彩涂鸦、墙面线条涂鸦和室外陶艺给幼儿提供了不同的创意空间。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采用情景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在感受与欣赏中表现与创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表现兴趣就会激发创作激情,投入美术活动。

1.以游戏化的口吻导入,激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绘画活动《小猪》中,老师先给幼儿猜个谜语:大耳朵、小尾巴,睡觉打呼呼噜呼噜,这是什么小动物?猜出后随着音乐玩个《小猪睡觉》的游戏,轻松、有趣的音乐激起幼儿画小猪的欲望,而且谜语中也点出了小猪的特征,当幼儿对生活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激情与兴趣是惊人的。

2.在教学中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自始至终地投入活动。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粗糙、散乱,有的幼儿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画“蝴蝶”,我是这样说的,“两个圆圈肩并肩,开朵小花变蝴蝶。”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幼儿们很快地画出了蝴蝶的形象。又比如画“螃蟹”,上面一座桥,下面一座桥,接起变成小房子,左边四条路,右边四条路,上面两个小门洞,加上两把大剪刀,变成螃蟹爬爬爬。幼儿们边念边画,很快地在不知不觉中,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跃然纸上。形象性的语言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幼儿们在无拘束的情况下绘画,效果非常好。

四、肯定幼儿的优点,用赞扬激励的方式引导幼儿提高

以欣赏的目光评价幼儿的作品。幼儿表现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欣赏美的方式也可以多角度的。每个幼儿都有被他人肯定的心理需求,同伴和老师的赞赏对幼儿学习兴趣的保护有相当强的积极作用,心理的满足也是幼儿进一步创作探索的兴奋剂。在小班幼儿的美术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自我欣赏、集体欣赏、相互欣赏等多种形式。《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机会。小班幼儿的鉴赏能力和表达方式受其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的限制,要想完全通过语言表述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利用游戏的方式是最令幼儿接受的。如把幼儿染好颜色的宣纸说成手帕,开手帕商店让幼儿来买,可以自己评价,再让同伴评价,最后才是老师评价。在老师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我们克服“重效果轻过程”的偏见,从不以“像”与“不像”为尺度来衡量,而是从构思上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特别、内容是否充满童趣、落笔是否大胆、画面是否丰满等这些方面去评价。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评价,充分挖掘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肯定,所用的语言也是“画得真有趣”“与别人不一样”,或者说:“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更好了。”

篇3:小学识字教学趣味化的实践探索

一、多种识字方法, 让课堂生动有趣

1. 看图识字法。 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就是从汉字开始的。教师应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 诱发学生想象汉字的形体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 “ 羊”的倒“ 丷”头, 像羊的角;“ 保”字像一位母亲背着一个小孩儿。

2. 编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 笔者在教学“ 温”字时, 给学生讲:从前有个女孩在冬天洗衣服, 水很冷, 于是她盛了一盆水放在太阳底下晒, 等水暖和了再洗衣服。 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温”是“ 氵”加“ 日”加“ 皿”。

3. 猜字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字谜, 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 使学生既识记了字音、字形, 又理解了字义, 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如, “ 山下有石头———岩”、“ 一口咬掉多半个———夕”。

4. 近、反义词识字法。 如, 在教授“ 前 — ——后”时, 笔者出示卡片“ 前”, 做向前走的动作, 学生拿出卡片“ 后”, 边读字边向后退。 近、 反义词能够起到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的目的。

5. 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 教学中, 笔者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顺口溜, 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如, “ 口渴要喝水, ‘ 渴’是三点水;‘ 喝’是口字旁, 喝水要用嘴。 ”当然,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自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进行自主识字, 让学生学得快快乐乐, 记得轻轻松松。

二、在生活中识字, 巩固记忆字形

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理论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育不该是孤立的, 而应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生活。因此, 教师应以陶行知先生的“ 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识字教学, 实行开放型的“ 大语文”教育。 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让识字教学之花在“ 生活” 这片沃土上开放得更艳丽。 汉语是母语, 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 商店的招牌, 广告语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 都可以作为识字的素材。 对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识字素材, 帮助学生留心观察, 随时随地识字。 如, 发作业本时, 可让学生轮流发, 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课余时间和父母逛街时“ 找汉字”;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 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时, 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使学生乐此不疲地持续识字。

三、通过阅读和积累, 提高识记效率

1.以读促悟。 朗读在识字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识字的基本要求是认清形、读准音。 要想让学生愿意读生字, 喜欢读生字, 教师要运用多种朗读方法组织教学。 经常采用的方法有:齐读, 分组读, 男、女比赛读, 开火车轮流读等。 有趣的朗读会让学生在读中乐、乐中读, 认读结合的课堂才会生机勃勃, 兴趣盎然。

2.在练中积累。 教学中, 要让学生多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填空、听写、默写课文, 直接感知、熟记课文的语言材料。只有精心创设一切可以调动、 维系学生积极性的氛围与条件,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和欲望。

篇4: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

1. 体育教师的趣味性教学语言

体育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体育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促进教学趣味化的首要条件。在田径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语调、重音以及节奏的轻重缓急等变化;生动、夸张、诙谐风趣、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还可以适当引用一些格言、警句、英语、电视广告语以及网络流行语甚至肢体语言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增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得到调节和强化,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中进行田径技术的有效教学。比如,在短跑练习中,部分女生左右摆臂,教师可以开玩笑地提醒“不要一边跑步一边炒菜”。

2.科学地利用和创新各种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体育活动。在田径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科学地选用体育游戏,比如:在课的准备部分,教师可以运用“踏脚”“拳掌互变”“喊数抱团”等集中注意力小游戏,来代替枯燥的慢跑和徒手操;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可以运用“下肢石头剪刀布”“转圈辨向”等小游戏来放松学生的身心。但值得提醒的是:第一,游戏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并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应用于课的不同部分,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控制游戏的运动量与强度。举例来说,在准备部分阶段,因学生仍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教师应选择运动量和强度相对较小的集中注意力类游戏,而运动量和强度相对较大的追逐、接力以及跳跃类游戏则不合适。第二,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游戏,教师要善于开发创新游戏的形式或内容,保持并增强游戏的难度和吸引力。比如:“喊数抱团”游戏,学生玩多了就会感到厌烦,教师可以尝试变化喊数形式、变化跑步队形、变化抱团方式等方法使学生百玩不厌。

3.合理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竞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田径模块教学中融入适当的竞赛,符合高中生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等特殊的心理特点,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通过拼搏与合作来争取竞争的胜利,教师奖惩分明,学生个性得以彰显,同时兴趣得以激发。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动作前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进行传接棒的接力竞赛,然后,教师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进而讲解传接棒的技术动作与要领,并介绍传接棒过程中的站位与跑动,学生学习掌握并练习之后再次进行完整技术体验的接力竞赛,教师再次点评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法。整堂接力教学就在竞赛的氛围中完成,学生不仅学习了技术技能,同时还提升了合作竞争等意志品质。

4.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田径模块教学自然要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可以安排一些接力、平衡、跨越、攀爬、负重等趣味性练习,使学生经历竞争、合作、成功、失败等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一对一搬人接力。搬人的方法有多种,如肩负式、肩扛式、托背托腿式和骑坐式等,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方式让学生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腿部力量,又增加了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5. 教学组织形式多变化

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原本就枯燥的田径教学过程中,经常变化教学组织形式,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并享受这种乐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蛇形跑”“螺旋形跑”等各种几何图形跑,或是自编行进间徒手操等以代替传统的慢跑两圈后做徒手操的教学形式,从课的开始部分就引人入胜。另外,在田径教学中的辅助练习或素质练习中,将组织形式稍加变化,就可使单一的练习生动化、趣味化。比如,与其让学生一圈又一圈地绕田径场进行耐久跑练习,教师不如先带领学生讨论电子版数字0-9的写法,再利用篮球场的边线和端线“跑数字”,这样教师就可以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对学生的耐力素质的锻炼。

二、注意的问题

1.不可忽视对学生的田径技术技能培养

田径类运动很多都是竞技性项目,技术技能方面特点较突出,增加田径模块教学的趣味性容易被误读为完全淡化或不传授田径技术技能。其实,提高教学趣味与学习运动技能是不矛盾的,教学充满趣味,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了运动技能领域水平五的目标是“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因此田径模块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基本的技术技能教授。

2. 重视安全问题

田径模块教学过程本身就存在风险,比如身体冲撞、体育器械脱手或损坏以及场地不平整等原因会造成意外发生,加上相对比较激烈的游戏、竞赛等的融入,为原本就存在安全隐患的田径教学增添了更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加强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检查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了解;在课中,教师务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且安排的准备活动要充分,组织管理要严密,合理控制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安全保护;在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发现并积累预防和解决事故的经验。总之,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营造安全的教学环境,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等学校教材·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1.

[3]王骏.体育课堂准备部分游戏巧选择[J].体育教学,2011.9.

[4]马莉芳,许锁迪.田径趣味性教学实践探索[J].体育师友,2003.4.

[5]刘思宁.浅谈中学体育课中的“激发兴趣”教学[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6]杨家驹.耐久跑教学设计片段[J].体育教学,2011.1.

篇5: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

小班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晨间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托班幼儿早上来园的时间参差不齐,影响了晨间活动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发挥晨间锻炼的作用,近期,干览中心幼儿园托班段开展了多样化户外活动的探索实践。

该段老师们从托班多样化户外活动内容的选择、托班幼儿动作的发展特点及安全防护工作等方面入手,将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在对托班幼儿基本能力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如钻爬活动设计成了“战胜大灰狼”、“小狗熊玩耍”等;平衡活动设计成“过小桥”、“走脚印”等;跳的活动设计成“袋鼠宝宝过生日”、“青蛙跳水”等;爬的活动设计成“毛毛虫爬呀爬”、“快乐的小蜗牛”等。利用这些丰富而有趣的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晨间户外锻炼,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同时家园共同配合,要求家长合理安排来园时间。此项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也让孩子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

篇6: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

新课标改革以来,国家对于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因为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打好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学习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做好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工作,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数学老师们都倡导开展趣味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老师也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但就如何营造趣味生动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老师还需要努力。本文?对如何开展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活跃,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将会影响小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学生觉得课程单一,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格外注意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要创新,让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迎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趣味化的数学课堂,从而才能吸引小学生学习数学,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听老师的讲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丰富教学内容,结合生活打造趣味

课堂

数学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科目,尤其是小学数学,很多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当然,学习数学也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小学数学老师要想打造趣味化的数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做到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效果。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低,对于偏抽象化的知识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影响数学老师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打造趣味性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对新知识点进行解释,让学生感觉数学接近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学习分数时,学生有时会出现理解误差,加之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传统无味,就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不高,影响学习效果。小学数学老师在讲分数单元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营造趣味化的数学课堂。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橙子,讲1/2时,老师把橙子分成两半,拿出其中一半说这就是橙子的1/2,老师让学生真实的看到1/2不光是分成两份,而是均匀的两份,也就是等分。随之,老师可以以橙子为例,向学生展示1/

3、1/4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等分现象,结合生活实际,真正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趣味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想打造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要从改善课堂氛围做起,只有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才能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活跃起来。小学数学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上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和老师成为朋友,学生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堂上问老师,师生一起交流探讨,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

例如,《垂直与平行》,平面几何教学从小学开始,对于这部分内容,不光老师要教的认真,更要注重细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多沟通交流。首先,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个直角三角板,以直角为例,构成直角的两条线就是垂直关系,老师向学生解释垂直是两条线或两个面构成的,这两条线或两个面所成的角是直角,那么,它们就是垂直关系。解释完垂直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平行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当学生思考完回答老师时,老师可以就此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回答,也可以对学生理解错的知识点进行纠正。通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的关系,打造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有趣的课堂。开设趣味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开设趣味化的数学课堂,离不开趣味的数学游戏,小学生生性好动贪玩,要想打造好趣味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老师就需要在自己的课堂上为学生准备趣味的数学游戏,改变以往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小学生刚刚接触乘法,首先要背会乘法口诀,其次,再通过口诀进行数学乘法运算。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举行一个乘法速算游戏,由老师出题,学生抢答,老师根据学生刚接触乘法,可以出一些整数的乘法运算,像10×5、20×3等等简单的题目,每到题目给出学生半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让学生进行抢答,一节课用30分钟时间做速算游戏,最后,利用剩下的时间进行总结,对于抢答得分高的同学,老师要进行表扬,提高学生们主动发言的积极性。通过做速算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结语

小学数学贴近生活,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教学,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方面,数学老师要从实际出发,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讲授抽象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游戏等等。总之,要想打造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老师还需要多加努力,与时俱进。

篇7: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许晴宇

一、问题提出:

大班小朋友眼里的世界应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笔下的作品也应该是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富有创意的。然而,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班上部分小朋友完成的作品总是太阳爬上树梢,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远处飞来一群小鸟;地上整齐地长着一排小草、几朵小花;女小朋友喜欢画穿着花裙子的小姑娘,男小朋友总爱画汽车。小朋友们的作品千篇一律,缺少新意。个别小朋友甚至不喜欢绘画,缺少自信,不感兴趣,拿起画笔就皱眉,不肯下笔。其实,小朋友们经过小班、中班两年绘画活动的训练,已基本掌握了简单的绘画技巧。为什么画出来的作品缺少创意,甚至不喜欢绘画呢?通过对小朋友们绘画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我发现小朋友们也试图想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但却无法表现出来,因此呈现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比较空洞的。怎样让小朋友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让小朋友们乐此不疲地爱上绘画,体验到作画的快乐?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实验幼儿园大一班小朋友。

(二)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9月 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1月 教学实践、总结反思 3.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12月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挖掘源于生活的绘画内容是产生趣味的根本。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小朋友们只能理解和表现他们所认识的事物,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美术活动的内容时,要考虑到小朋友们的认知发展特点,及时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如有一天,几个小朋友趴在墙角边看得入神,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都围在那里看蚂蚁。贝贝问:“蚂蚁要上哪里去呀?”文文问:“蚂蚁为什么排了这么长的队伍?”孩子们的问题很多很多,他们对蚂蚁充满了好奇。介于此,我决定开展以蚂蚁为主题的活动。于是,产生了《热闹的蚂蚁王国》这节美术活动。又如一次雨后,幼儿园的走廊里爬出几条毛毛虫,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看得津津有味。贝贝神秘地说:“你们知道吗?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呢!”甜甜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他们对毛毛虫的好奇促使我决定开展《毛毛虫的梦》这节活动。只有小朋友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才会乐于去探索、去表现,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收集丰富的绘画材料是产生趣味的源泉。

怎样让小朋友们对绘画更感兴趣,材料作为美术活动中的物质准备部分,是小朋友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单一的白纸绘画已经满足不了小朋友日益膨胀的创作欲望。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绘画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我从互联网上、身边、多渠道、多途径搜集各种绘画材料,一些特殊的材料会使孩子们好奇、跃跃欲试,从而产生浓烈的创作兴趣。

1.废旧材料的再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根据小朋友们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生活化的材料,组织小朋友们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如纸盒、纸箱、旧报纸、饮料瓶、塑料袋、落叶等,这些废旧材料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其实这些都是很好的作画材料,既经济又能激发小朋友的作画兴趣。如:塑料袋的一物多用,小朋友们既可以把塑料袋装饰成风筝,也可以把塑料袋装扮成漂亮的服装,还可以折叠成美丽的蝴蝶。又如废旧饮料瓶的再利用,将饮料瓶上糊上纸,小朋友们可以在上面作画。也可以用橡皮泥沿瓶壁进行瓶贴;还可以在饮料瓶上涂上胶水,沾上沙子,引导小朋友进行沙画。对废旧物品的利用、创造,不仅可充分发挥小朋友们的求异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而且在美术活动中开发利用废旧材料,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使他们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

2.本土化材料的开发。

除了身边的废旧材料,还可以挖掘本土化材料。我们的家乡南黄海,物产丰富。作为黄海之滨的幼儿园,我们也每年组织小朋友去亲近大海,领略家乡的文化底蕴。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土化的原生态自然材料,创设美术特色活动。如:装饰文蛤、仙贝、河蚌等贝壳,通过粘,贴,画,添,拼等多种方法,让小朋友们设计出新图案,感受装饰贝壳带来的愉悦情绪。又如我们的家乡是纺织之乡,全县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纺线的纸管也成了小朋友们的绘画材料,在纸管上装饰各种花纹,再组合成凳子、花瓶、区域隔断栏杆等。

创新运用美术材料,小朋友们在与材料的有效互动中自主地发展,创作出富有童趣,充满想象,新颖、独特的作品,充分享受创作过程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拓展多样的绘画形式是产生趣味的基础。

美术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了材料上的充分准备,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老师在美术活动中,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去挖掘多样的表现形式。我们先后开展了水粉画、喷画、拓印画、彩点画、水墨画、撕贴画等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如用广告纸撕贴狮子头发;用棉花表的现天上的云朵,用彩点装饰美丽的小鱼,在纸糊的灯笼、花瓶上用线描装饰„„有时,同一个活动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如:《热闹的蚂蚁王国》活动,既可以用线描表现;也可以用油水分离的方法表现;还可以撕贴小蚂蚁的身体,用撕贴画的形式表现。

感受到不同表现形式所显现出来的不一样的美感,从而激发小朋友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体验不同表现形式带来的乐趣。

(四)采用游戏的绘画方法是产生趣味的关键。

以往我们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常常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于是造成了小朋友们的作品模式化倾向非常严重,致使他们对枯燥的绘画活动不感兴趣。一次,在画《格子布》的活动中,天天小朋友突然哭起来,我忙问原因,原来天天画格子布时,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涂色,早已没有耐心,他埋怨总是画不完,累死了。而乐乐小朋友拿到画笔就开始哭,对于绘画技巧掌握得不太好的她很不自信,总把绘画当成苦差事。《纲要》中指出: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我尝试将绘画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1.游戏导入活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活动作为绘画活动的起始环节,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小朋友参与绘画活动兴趣,从而吸引小朋友为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恰当的导入形式,更能使小朋友的想象插上放飞的翅膀,使他们的天性得到自然的体现。导入活动形式也很多,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以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手指树》的活动导入环节,我让孩子们一起玩手指游戏: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手指头呀„„孩子们玩得很兴奋,同时,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手指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为下一环节用手纸造型变出手指树的树干打下基础,同时也调动了小朋友们的情绪,对绘画环节产生兴趣。又如《美丽的陀螺》导入活动中,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再用“魔术变变变”的形式,出示各种形状、各种花纹的陀螺,激发小朋友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制作陀螺”做了很好的铺垫。

2.游戏中作画。

游戏不仅在导入活动中运用,还可以边游戏边作画。如:在《跳舞的绳子》活动中,孩子们边听音乐边将一端蘸了颜料的绳子放在纸上随意拖画,就好像带着绳子跳舞。孩子们在作画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是作画,而是在玩游戏,在开心的游戏中就完成了作品。又如《漂亮的披萨饼》活动中,孩子们一起来做小厨师,把各种形状的图形拼贴成几层馅料,做成披萨饼。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沉浸在做小厨师的情境中,享受着制作披萨饼带来的快乐。

3.游戏化评价。

游戏化的绘画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有趣的手臂彩绘》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自评、互评,猜猜自己彩绘的是哪种小动物。然后拉上帷幕,让孩子们在帷幕上伸出手臂,表演《动物秀》结束活动。运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评价形式后,每一次的作品讲评都在不经意间,孩子们都充满着期待。游戏化的评价避免了单纯的评价作品时,武断地说出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绘画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4.游戏贯穿始终。

游戏是小朋友的天性,在绘画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把整节活动设计成一个游戏,以游戏贯穿始终。如:在《毛毛虫的梦》活动中,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带上“触角”头饰,变成了毛毛虫,边听老师讲故事,边在草地上爬来爬去。接下来“毛毛虫”们选择材料装饰蝴蝶翅膀,把自己打扮成美丽的蝴蝶。最后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美丽的“小蝴蝶”翩翩起舞,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这种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方法整合起来,使小朋友们体验了美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成效:

1.课题研究经验在幼儿园推广,开设青年教师绘画基本功讲座。2.设计的活动《漂亮的披萨饼》去南通港闸区送教深受好评。3.举办幼儿画展,深受同行好评。

4.创意绘画深受幼儿喜爱,获家长好评。

五、问题讨论与建议:

篇8:让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化的思考

一、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可以引领学生将心比心

作为德育实践, 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些比较简单和接近自己生活的实践。如我们让学生去爱护自己的校园, 去保护自己的环境, 我们有时就领着孩子走进花圃, 那花圃里的花花草草在阳光雨露下正健壮地生长着, 当学生看到那简洁的宣传语言“小草在欢笑, 莫让它泪流”, 小学生会联系到自己所学到的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 会想到那文中小姑娘对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思考, 想到那小姑娘对自己所见到的那最弱小的保护, 会顿生怜悯之心。不要去践踏那小草, 不要去乱摘那些小花, 不要去乱撕那些小叶。让小学生进行德育意义上的实践, 可以让学生结合比较丰富的实践内容进行广泛意义上的联想, 这联想可以是实际内容上的联想, 也可以是自身凭借具体事物所进行的联想。小学生最喜欢把物当作人来看了, 针对小学生的喜好, 让学生在德育诸多实践活动中, 将相关活动中的事物付诸于一定意义上人的思想或者感情, 那学生也就会立马生发出一定意义上的情感来。譬如, 学生在校集体用餐, 浪费粮食的现象是那样的严重, 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亲, 看看一粒粮食需要家长付出多少辛劳。当学生去了解自己的家长时, 家长会如数家珍地道出许多农作物生长的许许多多。学生也因此会从家长的述说中, 比较深刻地体会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二、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可以促成教师以心换心

平时的德育教育, 从相关意义上说就是教师的德育行为能够促成学生形成理想的道德。众所周知, 有怎样的心理, 一般就可以去形成怎样的行为。从相关意义上说, 言为心声, 心至行出。作为德育首先必须育出学生良好的心。从教师教书育人之角度去说, 就必须以自己的良苦用心去赢得小学生的心, 去唤起小学生的心。从德育本体论的角度去思考, 要想唤起小学生的心, 还必须依赖于德育的广泛意义上的实践, 仅凭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我们必须让德育的实践活动焕发出生命活力, 则必须利用德育过程德育实践之改革的不断深化, 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德育活动的以心换心。以心换心的德育实践乃至充分意义上的实践, 需要我们教师去思考学生的可实践能力。譬如, 完美教室的打造, 可以说是一项可以促进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铸造自己热爱教室的活动, 让学生去实践, 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学生, 那样会导致学生的经验不足而导致完美教室打造的严重不得以完美, 反而会得不偿失。因此, 在完美教室的打造上, 作为班主任需要利用学生的智慧去逐步进行设想, 如班级名称的制定, 班徽的图样设计, 班徽所设计的内容必须与班情的相符等, 虽然不可能完全是我们教师的意志, 但必须有教师的参与, 有班主任的启迪。在班主任的启迪引领下, 一个个班集体成员的智慧将会完全意义上迸发出来, 那整个完美教室的打造将会在凝聚着所有学生智慧的基础上打造得相当的完美。在教师比较客观意义地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学生便会使出浑身的解数, 参与班级完美教室的打造上。

三、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可以促使学生良好身心

小学生是极为喜好活动的, 这是由小学生身心特点所决定的。在平时的德育教育活动中, 我们为什么就没有能够获取比较理想的德育效果, 其实质就是我们在某些方面违背着小学生的相关德育育人的原则和规律。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曾经提倡这样去实施德育:“理想的德育, 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 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从先生所阐明的理想德育看, 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活动时空, 为学生搭建德育教育活动的平台, 可以促使学生的外在行为变成内动的心声。因此, 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必须努力去思考的当是让其进行德育活动的问题。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 德育方面的道理有些比较浅显, 可有些则显得比较深奥 (对于小学生而言) , 但无论是比较简单的道理, 还是相当深奥的道理, 要想让学生能够明了甚至就是掌握, 其活动永远都应当是必需的。对小学生所开展的德育活动, 其形式也是多样的, 从平时小学生的德育活动看, 可以是学生的个人行为, 也可以是学生的集体行为。对小学生所开展的德育活动其场所也应当是无需就在学校的, 也可以是家庭, 更可以是社会等公共意义上的场所。

让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化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可以说是功利双全, 既可以说是功在当今, 小学生可以在学生时代就具有着比较良好的德性;又可以说是利在永远, 小学生的德育实践, 不仅仅就是养成一种简单意义上的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去磨练出一个个小学生的意志品质。 让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化的德育教育, 对于教育而言, 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育人工程, 这就需要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去恪尽职守, 去开拓进取。

摘要:理想的德育应当是学生在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形成, 不是我们去空洞说教所能奏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让德育的充分实践化, 人们都在做着颇具实际意义上的思考。本文对小学德育之充分实践化的思考值得人们借鉴。

关键词:德育教育,充分实践,策略思考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J].江苏教育研究.2000.4

[2]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篇9:德育趣味化的实践活动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美术教学中实施游戏式趣味性教学,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实施趣味性教学,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游戏激趣

游戏活动式趣味性教学的方法中,设计的游戏必须符合第一学段儿童年龄、心理特征,必须适时适度地安排在课堂上儿童学习情绪疲软时。如《美丽的头饰》集体创作画,教师设计“比一比谁的头饰最美丽”的竞赛游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美丽的头饰》集体创作画,然后在各小组之间展开作品比赛。我还特意设定了“创意奖”“集体合作奖”等作为鼓励,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充满趣味的学习竞赛中,规范了课题秩序,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一教学过程渗透着游戏式趣味性教学。

研究表明,游戏活动式趣味性教学能有效激发儿童兴趣,增强美术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故事明理,趣味管理

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听小故事,对故事情境有着极强的向往,特别是短小的童话、传说、寓言,如:《白雪公主》《机器猫》之类的故事,最能叩动儿童幼小的心灵。美术教学中实施故事明理的趣味性管理的方法,是要根据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适时穿插与儿童美术活动紧密结合的短小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中明理,注入儿童美术学习的兴奋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性,萌生创造性,获得美术学习的最佳效果。因而在课堂中我不断地尝试着用学生喜欢的神话传说,童话故事等创设情境,实施趣味性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教学《指印联想》时,老师以故事引入:“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个指纹王国,那里住着许多指纹小人。这些指纹小人的头呀、手呀、脚呀都是指纹组成的,就连鞋子、裙子、项链、武器等也都是用指纹做成的,当然,指纹王国里的国王、王后、公主、王子、士兵、国民、厨师也都是指纹啦!小朋友,你能把这个有趣的指纹王国画下来吗?比如:画一个好老好老的指纹国王,画一个漂亮的指纹公主或者帅气的指纹王子、士兵,试一试,一定很有趣!”刚讲完,有很多小朋友就跃跃欲试了。再让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曾在小人书中看到过的国王、王后等人物的形象,然后将指纹与人物形象进行联想,画出生动有趣的“指纹小人”。这个方法还真不错,小朋友们一个个握着笔,歪着头,一幅全神贯注的模样,静悄悄的描绘着他们的“指纹王国”。

三、情境预设,动手体验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采取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方式,引导并逐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实现趣味性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泥塑小鸭子》教学: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神奇的梦幻王国,那里住着一个小精灵,他一个人住在一座巨大的城堡里面,虽然吃的玩的应有尽有,可是没有人陪伴他,他特别寂寞。有一天,他读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灵机一动,决定也用泥巴塑小动物陪伴他,于是他就先塑了一只小鸭子,你们看(课件欣赏——泥塑小鸭子)

2.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想一想这只小鸭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和你的同桌小伙伴一起讨论讨论。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或结组捏小鸭子。(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自己做小鸭子的方法。

教师活动:你是怎么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出步骤、基本形状等。

3.感受特征,树立形象

师:有了这么多的小鸭子,小精灵高兴极了,要是再多些别的小动物那该多热闹啊,可是他只有一双手,他想请小朋友帮帮他,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你想帮他塑什么小动物呢?

(1)教师活动:要想把这些小动物塑得活灵活现,你就要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课件出示真实的小动物图片,感受小动物的外形和特征。)

提问:你能看出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吗?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征。

(2)教师活动:想不想看看用橡皮泥塑的小动物呢?(课件欣赏

——泥塑过程动画)

考一考:如果我要塑一只小象怎么塑呢?

教师随机演示小象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物的外形特征及塑造过程。

想不想也塑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呢?为了让同学们塑得更好看些,老师给你们提一些好的办法:

a.两个人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b.先做出基本形,然后抓住特点进行加工。

c.注意插接部分的稳定,使作品形象美观。

4.自由创造,大胆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多鼓励、启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上一篇:《周庄水韵》教案教学设计下一篇:聂耳个人资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