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活动总结

2022-06-28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实践活动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德育实践活动总结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总结

10月份,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基本原则,广泛开展了“低碳清明,文明诸城”主题活动,祭扫先烈、先人、先贤,引导青少年在谨慎行事、怀缅前辈的情怀中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加强爱国的情感,弘扬爱国的精神,营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氛围。

主要活动内容:

1、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让学生走进本村的老战士、老党员,听他们讲述革命传统,引导学生继承先烈优秀传统、珍惜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感。

2、开展文明祭扫的活动。倡导文明祭祀,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不参与焚烧纸扎冥币等封建迷信活动。同时,要开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活动,倡导献花寄哀思,采取鞠躬敬故人、种植纪念树、清扫墓碑、召开家庭追思会、网上祭奠等文明、环保、健康、安全的祭扫方式表达思念之情,引导人们在祭扫活动中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健康的祭扫新风。

3、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历代爱国主义名篇佳作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歌朗诵会、歌曲演唱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增强爱家庭、爱集体、爱国情感。

4、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发动青少年积极参与山东共青团网等媒体开展的“网上祭英烈”活动,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开展网络访谈。参与团市委与诸城信息港联合开展的“网上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活动,开展网上献花、寄语留言、表达心声等网上纪念专题活动,增强爱党爱国意识,激发爱党爱国情感。

5、开展“低碳清明”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低碳清明”,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不随意在街头、社区、公墓外、林地等处焚烧祭祀用品和燃放鞭炮,参与护林防火,自觉保护环境。

第二篇:4月份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总结

4月份,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开展了“缅怀先烈,追思先祖,弘扬美德”主题活动,祭扫先烈、先人、先贤,引导青少年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营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氛围。

主要活动内容:

1、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让学生走进本村的老战士、老党员,听他们讲述革命传统,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感。

2、开展文明祭扫活动。倡导文明祭祀,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不参与焚烧纸扎冥币等封建迷信活动。同时,要开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活动,倡导献花寄哀思,采取鞠躬敬故人、种植纪念树、清扫墓碑、召开家庭追思会、网上祭奠等文明、环保、健康、安全的祭扫方式表达思念之情,引导人们在祭扫活动中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健康的祭扫新风。

3、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历代爱国主义名篇佳作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歌朗诵会、歌曲演唱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增强爱家庭、爱集体、爱国情感。

4、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网上祭英烈”活动,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开展网络访谈。开展网上献花、寄语留言、表达心声等网上纪念专题活动,增强爱党爱国意识,激发爱党爱国情感。

5、开展“低碳清明”志愿服务活动。围绕“低碳清明”,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不随意在街头、社区、公墓外、林地等处焚烧祭祀用品和燃放鞭炮,参与护林防火,自觉保护环境。

第三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总结

传统德育的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智慧、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就是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的机械表演。这种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以人为本特征。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实践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没有了载体,便没有了德育,而新课程中的综合活动课程恰好具有这种功能,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从“依法治国”到“以德治国”,我们逐渐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此次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闪光点。此次新课程改革,鲜有经验可循,在综合考虑了学校和本地区的各方面的情况后,我们初步开发出了一个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并把德育渗透其中的系列校本课程。以下是我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初步体会。

一、在社区服务课中渗透德育

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从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而且这种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活动更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修正作用。在这个教育平台中,老师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是将教育目标隐含起来,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去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社会,在活动中理解了社会福利事业,献爱心活动对每个人的意义,这正是爱国爱家爱人的具体体现,真正使学生们感到公益活动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二、在校园公益课中渗透德育

针对当前一部分学生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艰苦磨炼的情况,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如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包括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等,这类的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里的一切事情,学会当家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责任心不强,义务感较弱,生活能力很差,有的甚至无法适应社会,又谈何成为栋梁之才。所以,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创建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学校开设了校园公益劳动课。为了科学而又周密的安排组织好校园公益劳动课,年级组负责组织,班主任具体布置,广大学生负责实施,学生会督促检查、考评,最后按学分评出成绩,并存入学籍档案。劳动中,将卫生管区分成若干区域,每项任务都有具体要求,承包到人。承包工作基本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以便于发挥特长。由于任务重,难度大,劳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动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劳动中,班主任老师要亲自动手教学生怎么干,并向学生讲解劳动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校园公益劳动课,使卫生管区面貌焕然一新,管区内到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台阶楼梯一尘不染,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劳动观念有了很大的增强。校园公益劳动课的开设、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在了实处,对养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观念,珍惜劳动成果,铸造强建体魄,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审美观都大有益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热爱校园、保护公物、对社会的责任心、义务感等。但它不是说说讲讲就能养成,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性。校园公益劳动课的开设,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条件。许多同学在课后总结中表示,是劳动教育了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后我们要自觉爱护我们美丽的校园,其实这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劳动不光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爱校护校的习惯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加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在多学科综合考察课中渗透德育

在考察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各学科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实践能力,树立忧患意识和吃苦精神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人和自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多学科综合考察活动,在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是有效的。科学考察过程真正把每一位同学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在一起,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体验与感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融合起来了,这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远不能达到的。同学们真正体验到接受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定律、定理的套用,而是在此基础上寻求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及幸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在研究性学习课中渗透德育

在一年多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鼓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和指导教师,并且打破了行政班的限制,同一研究方向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由专门的教师进行培训、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也取得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吃苦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礼貌意识,野外生存能力等,这是单纯的德育很难做到的。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学会了同陌生人打交道。过去,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除了学校,就是家庭。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机会。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通过合作,小组成员之间逐渐增进了解,使他们敞开心扉,坦诚地面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从而使彼此的交往更加深人,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的意识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

五、在学生自主性管理课中渗透德育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在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提高他们的能力,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实行年级学生干部、班级班长轮流制,年级学生干部、班长人选定期在年级、班内的竞聘中由全体同学确定,不能连任,委员由学生干部、班长自主选择,每届干部要根据实际,建立一套学生自查自纠、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级长、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培训,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年级、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年级、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年级、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制度的完善,使年级、班级的管理工作不再是级长、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成为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而教育也不再是外在的,强加于学生的,而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自觉过程。年级、班级的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得以减轻,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德育目标落在实处。

总之,德育活动应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去和周围的世界积极对话,广泛交流和沟通。这种以社会为大课堂的德育方式,突出了德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必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而教师的重任之一就在于抓住新课程改革的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平台,活动育人,最终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第四篇:学生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总结

2010-2011学年度

学生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总结

老官地镇小学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祖国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为祖国之振兴而学习的动力。本学年,我校德育基地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工作,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基本完成了学年初拟定的活动计划。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了较强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一、与基地签订协议,按计划组织活动

本学年,我校与老官地村委会、老官地牧香园养殖场、老官地镇敬老院、元宝山发电厂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安排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校组织了6次活动,每次活动都精心组织,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进集体主义观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及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培养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一代新人。由于准备充分,实践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实践活动扎实有效

1、与元宝山发电厂联系,深入发电厂的工作区及生活区进行参观,了解发电流程,知道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争取开发出更清洁的能源。逐渐做到以可再生的风能、水能、太阳能或其他能源发电来代替火力发电。

院开展尊老献爱心活动,为老人们做一些实事,发挥自身的文艺特长,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组织学生到老官地镇牧香园养殖场参观劳动,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能够学习在课堂上了解不到、平时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2、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优良品德,两次组织学生去老官地镇敬老院义务劳动,奉献爱心,陪老人聊天,表演节目。活动充分的展现了我们学校学生的素质和风采。这次活动我们给老人们带去了一些问候,一些关怀,为老人们平淡的世界里带去了一些歌声和欢乐,深得他们的喜爱。

3、与老官地村联系,在街道开展卫生清理、植绿护绿。利用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搞好文明宣传,帮助村民做好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通过活动同学们体验亲身劳动的乐趣,同时也树立自身的环境意识,真正起了教育的目的,达到了我们预期效果。

4、组织同学开展“走进农村,感悟农村”体验活动同学们参观果园,让学生更好的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5、组织学生参观老官地镇牧香园养殖场,参加鹿场里的义务活动。在鹿场场长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鹿场,与鹿亲密接触。场长为大家做了细致的解说。场长还详细介绍了养殖场中的梅花鹿、马鹿以及这两个品种的杂交鹿和少见的白鹿,使大家简单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产茸情况等。在实践中学到很多在课堂上了解不到、平时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了解到社会对自己需要什么,从而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正确地估计自己、认识到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推动良好学风形成。

三、今后需要努力加强的地方

1、基地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按照不同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教育内容,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到农业基地、科技兴厂的基地进行前途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

2、基地活动要有明确目的,并形成制度化。 每个德育基地活动都要形成制度。每次活动,都要认真部署,精心组织,保证活动有目的地进行。

3、加强学校与基地的联系。如学校领导与基地领导经常举行座谈会,修订活动计划,充实活动内容。加强基地建设,巩固基地活动制度。

第五篇: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大场镇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从生活中选择活动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能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从事生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融于生活之中的,所以它是整体的、开放的。它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

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评选出刘翔等10名人物和中国女排。在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串串感人的事迹,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坚强不屈的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开学初,四年级开展《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各班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布置在中队之家,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走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故事或由各班老师讲述,或是年级学生集中在电教馆观看,让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孩子。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在孩子们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浪花,他们用稚嫩的笔写下发自内心的“声音”。故事感动了孩子,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

学科整合 承前启后

自去年学习了《春联》一课,学生对对联充满兴趣,加上春节联 欢晚会上的文化大餐——各省新春使者送春联,愈发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自然诞生。五(3)班以春晚的春联为学习内容,向全校展示了《赏汉语奇葩,游锦绣中华》综合实践活动,在对联中学生领略九州风采,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域特色或风土人情,同时学生品味到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对联的无穷奥妙,学生学会将单联配成对并会挂联,初步尝试了写对联。通过这项活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联,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集部策划 班级个性

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时,集部老师共同出谋划策,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同时,每班根据班级特色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或细化、或调整、或补充。如上文中提及的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五(3)班主要以赏春晚春联为主内容。五(1)、五(2)两班开展了《趣话对联》五(4)、五(5)两班开展了对联擂台赛„„这样,让集体和个人的智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下学期,我们继续努力。

上一篇:党员集中学习计划下一篇:对于业务培训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