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道德的工程造价论文

2022-04-28

本文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科研课题《基于专业分析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摘要】高职院校的职教特点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应注重专业需求,向专业倾斜,突出专业特色。如何使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内容更紧密地与专业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基于职业道德的工程造价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基于职业道德的工程造价论文 篇1:

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风险类别研究

【摘 要】 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基于审计全覆盖的背景展开,在整合利用社会审计资源、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风险识别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重要性原则,通过流程图分析法,对编报购买计划、购买审计服务、实施审计计划以及验收审计成果四个阶段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对风险管控责任在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之间进行归类,旨在为审计实务中的风险识别、评估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进行风险管控、保证国家审计机关购买社会审计组织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 采购流程; 国家审计机关; 社会审计组织; 风险类别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构成了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各自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审计监督、鉴证、评价功能。随着我国审计机制的不断完善,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三者之间联系愈发紧密,出现了审计业务相互交融、审计结果互相应用的情形,最早出现的是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和应用。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理念后,国家审计业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全覆盖的矛盾,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审计技术、审计模式与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及大数据审计等新型审计业务之间的矛盾,以上矛盾需要通过整合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来解决。2017年上海市长宁区审计局将55项国家审计项目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聘用专业人员104人,共审计资产或资金108亿元,出具了约110份财务类审计报告、17份工程造价复审报告、7份竣工决算复审报告[1]。四川省审计厅通过聘用社会审计组织对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加快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审计步伐[2]。

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作为“经济人”,担负着以最合理的价格等条件采购到质量合乎要求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使命[3]。但由于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审计目标和审计方式也有一定差异,加之政府采购周期较长、购买环节复杂、购买内容具有敏感性和特殊性,为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即风险,这些风险将导致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偏离。因此,本文基于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流程来全面系统地归纳、分析各阶段、各层面的风险,为后续进行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提供研究前提。

一、研究现状

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实质上是审计外包的一种方式。国外关于审计外包的研究较多,研究成果也较为成熟。典型观点有:Dennis Caplan et al.[4]认为在审计业务外包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使用缺乏业务经验的员工来进行审计,从而形成审计质量风险。Power[5]认为审计外包服务的承包商可能会利用外包服务获取一些保密信息;Adler[6]认为审计外包只有在处理非核心业务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FlorenceLaw[7]认为独立性问题是审计服务外包的一个特殊风险;Paul JohnSteinbart[8]认为外包的合同管理风险主要在于交易成本和监控成本等隐性成本的发生;Dimitris N.Chorafas[9]认为到一定阶段后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提高审计价格。

我国关于审计外包的研究分为内部审计外包和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两大类。关于内部审计外包方面,傅黎瑛[10]主要探讨了内部审计外包导致的独立性缺失问题,王光远等[11]提出外包提供者会随着市场的扩大而提高审计收费、最终的风险将由内部审计者承担、承包人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不了解会影响审计业绩、存在泄露商业秘密的风险以及审计外包本身的固有风险和过渡成本等。郭书维[12]认为发生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外的情形可能导致管理风险。

关于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风险的研究,大多是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两个角度进行风险类别的归纳。在国家审计角度:刘俊等[13]认为存在质量风险、进度风险、合同风险、协作风险、廉政风险。钟文胜等[14]认为应防止政府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些社会组织,从而出现服务供给方的实质性垄断以及服务成本过高的风险。吴磊[15]基于需求方风险和供给方风险视角提出了购买成本增加、监管失灵以及社会组织功能丧失等问题。在社会审计角度:王喜荣[16]认为可能产生由于扰乱市场秩序、降低审计质量引起的市场风险。徐超等[17]认为迫于政府压力,外部审计机构可能会产生独立性風险。唐洋等[18]认为社会审计人员由于对国家审计准则、审计质量要求理解的偏差,易出现无法按时完成国家审计项目的风险。徐向真等[19]认为政府审计机关、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三者之间可能产生寻租行为。

综上所述,国内外早期已经开展了对于审计外包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出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但国外专门针对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研究不多。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提出及运行,对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研究内容相对丰富和集中,大都是从宏观角度分析风险产生的背景、类型及成因,鲜有学者从采购流程的角度分阶段对风险进行研究。但是,购买审计服务的风险贯穿于购买的整个阶段,且不同风险在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之间交织出现。因此,本文拟运用流程图分析思想,按照编报购买计划阶段、购买审计服务阶段、实施审计计划阶段、验收审计成果阶段对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类别进行归纳和识别,旨在提高经济效益、节省财政资金、提升审计质量[20]。

二、采购流程设计

本文依据审计流程设计基本思路以及《政府采购法》(2014)对于采购流程的相关规定,首先设计了流程体系的总体架构,全面识别出了购买服务的一级流程,即编报购买计划、购买审计服务、实施审计计划、验收审计成果,发现购买服务的一级流程之间呈现出递推关系。其次考虑包含于一级流程之中的子流程,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运用分层管理思想对子流程进行梳理。最后将设计的购买流程加以不断优化,最终完成了购买流程的设计。本文设计的购买流程基本内容如下:

一是编报购买计划阶段。国家审计依据所确立的审计目标制定采购计划,包括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项目、数量、金额等,并予以公示。

二是购买审计服务阶段(即审计准备阶段)。国家审计机关依据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以能够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为评价标准,选择恰当的购买方式。通过了解项目承接主体的基本情况,确定项目承接主体,并与之签订涉及双方审计范围、审计责任的购买合同,再进行公示。

三是实施审计计划阶段(即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业务承接方按照采购项目和合同规定进行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对整个审计过程进行监管。

四是验收审计成果阶段(即审计终结阶段)。社会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国家审计机关验收审计报告,并根据合同和承接方的项目完成情况支付审计费用,进行绩效评价。具体流程见图1。

三、采购流程视角下的风险类别分析

(一)编报购买计划阶段风险分析

该阶段是政府采购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审计机关依据项目需求制定采购预算并进行审核和公示。由于采购预算的制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预算本身的不确定性,国家审计机关易出现预算风险、公示准确性风险。

1.预算风险

计划制定偏差体现在国家审计人员在制定项目预算的过程中未能合理地计划采购项目、资金来源、采购数量以及计划完成时间等内容,或者在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上草率粗放,不关心节省开支、降低成本而导致项目未被批准、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甚至影响财政性资金的正常运转等问题。

2.公示准确性风险

由于我国现有的审计公告制度在公告程序、公告内容等方面存在固有限制[21],所以国家审计机构在公布购买计划时,可能会由于没有充分掌握购买项目信息以及公布购买计划时未进行复核而出现公布信息有误、与实际脱节的情况。

(二)购买审计服务阶段风险分析

购买服务阶段涉及国家审计机关对于中介机构以及社会审计组织的选择、合同签订等,对这一阶段的风险进行及时识别是保障后续审计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国家审计机关要意识到这一阶段的备选库信息失真风险、廉政风险、寻租风险、公平公正性风险等,社会审计组织则要重点防范专业胜任能力风险、合谋风险、质量风险、违约风险等。通过对购买审计服务阶段产生的风险类别按照风险发生主体进行归纳的情况见表1。

1.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时的潜在风险

(1)备选库信息失真风险。国家审计机关在社会审计组织的寻租下,可能会将不具备入库资格、不符合入库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专家入库,导致出现备选库信息失真风险。社会审计组织为了成功入库,可能做出伪造相关材料、虚报实际情况的行为。

(2)寻租风险。国家审计机关作为采购服务的发起方,可能会同采购代理商相互串通,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以获得额外的利益。如区别对待参与竞标的各社会审计组织,给予他们不公平的待遇;不合理地提高对个别竞标商的要求;变相指定某一承接方等。

(3)廉政风险。国家审计机关可能利用监管制度的缺陷,与社会审计组织恶意串通,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开标前泄露标底②,在寻租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违反廉洁自律的廉政风险。

(4)审计质量风险。国家审计机关在备选库建设阶段因审核疏忽,使得不具备入库条件的中介机构或人员入库而引起后续审计业务执行中审计质量下滑风险。社会审计组织则会因自身资质不够或业务水平不高引发质量风险。

2.选择购买方式时的潜在风险

国家审计机构的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非招标等。邀请招标方式易减弱公开招标公平性、透明性,增加腐败发生率;非招标方式易形成竞争性较低、应用程序相对简单的采购方式滥用的局面。所以,购买方式的选择不当容易产生风险。

3.确定承接主体时的潜在风险

(1)合谋风险。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方便社会审计组织承接购买项目,会利用各种方式为其提供便利,共谋赚取差价,从而形成与社会审计组织之间的合谋;而社会审计组织之间则容易发生合谋共同竞标的情况,形成非法串标,扰乱国家审计购买社会服务业务秩序,危害公平竞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市场环境。

(2)公平公正性风险。国家审计机关在确定承接主体时可能会因以下情形而出现违反公平、公正的风险:对供应商设定歧视性条件,如限定注册资金;指定品牌或变相指定品牌、采购的技术标准;采购评审不公正;强迫中标人降价;与招标采购中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存在利害关系等。

(3)专业胜任能力风险。国家审计机关层面主要是确定承接业务的社会审计组织时,因相关负责人专业胜任能力不够而导致确定了专业能力不强、不专的社会审计组织;社会审计组织层面主要是因承接审计业务的社会审计人员并未拥有购买项目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导致缺乏对复杂问题的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对经济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构成威胁。

(4)审计质量风险。国家审计机关因选用了不恰当或者不公平的采购方式,致使选用了自身条件不符合项目承接要求的社会审计组织而引起的审计质量风险[22];而承接业务的社会审计组织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则易导致审计质量下滑。

4.签订购买合同时的潜在风险

(1)合同风险。政府采购合同从商谈到签订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因此,在执行层面的各种条款是完整的,并不能保证具体到各款、各项时都是完整和全面的,这就形成了合同风险[13]。如采购代理机关越权訂立合同、采购合同不具备法定条款、意思表示不真实、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在签订购买合同前后都可能发生。这一阶段,国家审计机关也可能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增加社会审计组织的工作量或干涉业务开展。而社会审计组织可能无法按照合同要求继续承接项目而放弃中标,从而影响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形成违约风险。

(三)实施审计计划阶段风险分析

审计计划的实施阶段中,社会审计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进度、独立性以及是否保密等都是影响最终审计结果的重要因素。国家审计机关一旦疏于管理,未察觉社会审计组织存在的问题,就会形成审计目标偏离风险、审计质量风险、管理风险等。具体如表2所示。

1.承接主体介入审计项目时的潜在风险

(1)专业胜任能力风险。因审计业务的专业性超出了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能力而导致国家审计机关因专业问题监管不力,出现了专业胜任能力风险;社会审计组织因不熟悉国家审计的流程和审计报告的撰写,出具了不符合国家审计规定的审计报告等而产生专业胜任能力风险。

(2)进度风险。社会审计组织在审计中可能会出现审计范围的变化、任务责任不清、资源(人员、场地、设备、资金)冲突、过度依赖于其他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初始计划不合理(合同、招标文件)等而产生进度无法按时进行的风险。

(3)寻租风险。社会审计组织的寻租风险源于其盈利性目标[23]。在社會审计机构对购买项目实施审计时,如果审计机关对中介机构监管不严,可能导致“权力寻租”行为,会架空国家审计机关,直接与被审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接触,形成徇私舞弊的风险。

(4)廉政风险。实施审计过程中,社会审计组织会因逃避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管,出现以权谋私、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滥用权力的违法行为;同时,社会审计组织由于同被审计单位的接触较多,也易发生诸如吃拿卡要、收受贿赂等情况。

(5)独立性风险。因收受被审计单位贿赂与被审计单位有经济利益关联[24]、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为被审计单位提供非审计业务、受到外界审计压力的干扰等,导致国家审计机关监管过程中出现的独立性风险,社会审计组织在审计实务中出现独立性风险。

(6)违约风险。违约风险多发生于社会审计人员在没有国家审计人员的情况下,违反合同约定独自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或者违反合同中有关禁止转包,禁止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规定,违规转包。

(7)保密风险。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过程中,社会审计人员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故意窃取、泄露国家机密事项,也会由于工作不够谨慎,保密意识不强,无意中将本应保守的相关机密外泄。

(8)审计质量风险。社会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好地执行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导致对被审计项目合理性、合法性审查不够全面,深层分析不到位,或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轻审计质量,进而导致审计质量下滑风险。

2.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监管时的潜在风险

(1)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源于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及时跟进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进度,未按时对其进行业务管理和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社会审计组织则会由于疏于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审计进度的管理形成一定的风险。

(2)审计目标偏离风险。审计目标偏离风险源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方式以及审计重点等的不同。社会审计组织受利益导向的驱使,更多关注的是与利益挂钩的指标,而忽视了政府审计领域中审计程序、项目管理、建设质量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降低了审计的深度,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使审计机关的权威和信誉受损③。

(3)审计质量风险。由于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管不力,在引发管理风险的基础上,会导致审计目标偏离原定审计计划,最终产生审计质量风险。

(四)验收审计成果阶段风险分析

审计成果验收阶段也是完成最终审计计划阶段。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国家审计机关负责验收社会审计成果、支付审计费用和进行绩效评价。若发生诸如社会审计寻租、审计责任划分不清、国家审计未尽监督考核职责或蓄意包庇等行为,都会产生各种风险,影响审计目标。具体见表3。

1.承接主体汇报审计结果时的潜在风险

(1)监督考核风险。国家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对外包审计项目质量的绩效评价和监督考核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25]。因此,这一审计风险不容忽视。

(2)责任承担风险。国家审计机关是购买服务中责任的最终承担者,社会审计组织是责任的履行者。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如果疏于对审计结果真实性、可靠性的复查和核实,直接使用了社会审计组织不恰当的审计结论,就要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风险。相应的,社会审计组织也要承担责任履行风险。

2.国家审计机关验收审计成果并支付审计费用时的潜在风险

经费风险在国家审计机关层面主要表现为:审计机关通过考核结果确定的审计费用可能会比合同中事先所约定的费用低,也会出现国家审计机关没有按照采购预算使用财政性资金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采购费用,或者相关人员职务变动等情形而带来的审计费用支付方面的滞后或不积极,还可能出现相互之间意见不一致而产生的费用支付的推诿等情形。这样最终导致国家审计机关出现经费支付不及时、不足额、拖延等风险,社会审计组织则相应出现经费收取不及时、不足额等风险。

3.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绩效评价时的潜在风险

(1)审计目标偏离风险。审计质量主要通过审计业务结束后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业务质量考评来体现,如果审计质量考评没有及时发现审计问题,就可能造成审计目标与预定目标之间产生偏差风险,体现为最终的审计实现程度偏离国家审计机关最终的委托目标。

(2)寻租风险。在该阶段,社会审计组织出于自身扩大业务承接范围的考虑,可能会向国家审计机关有关人员进行贿赂,以求得良好的审计效果评价,在后续的购买业务中继续接受委托审计。一旦国家审计机关管理监督不力,这一目标分歧造成的利益冲突可能诱发治理链上的寻租风险[26]。

(3)廉政风险。这一阶段的廉政风险表现为审计业务结束后,社会审计组织可能会对其所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者违规操作向国家审计机关有关项目负责人请求包庇或忽略,而项目负责人接受了这一违法请求引发的国家审计机关的廉政风险。

四、结论

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存在于采购的全过程,并且由于各個阶段的重点内容和主要实施主体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种类的风险。要想有效地采取管控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就要以购买流程为主线,逐步进行分析。本文探讨了基于采购流程视角的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类型及其成因、风险发生主体。研究发现,不同阶段中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各自所担负的责任多寡不一,产生的风险多少不一,国家审计机关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编报购买计划阶段、购买审计服务阶段和验收成果阶段,社会审计组织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实施审计计划阶段;并且许多风险在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之间同时发生,但含义不同,例如寻租风险、廉政风险、独立性风险和审计质量风险等。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和保证国家审计机关购买社会审计业务的持续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准确地理解和辨识整个购买流程中的各种风险,为后续每一阶段重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长宁区审计局.上海长宁区审计局规范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管理 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EB/OL].http://www.audit.gov.cn/n4/n20/n524/c107827/content.html.

[2] 马志娟,李婉,潘雪娇.政府审计资源整合路径研究——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跟踪审计为例[J].会计之友,2018(5):77-81.

[3] 何红锋.政府采购案例评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

[4] DENNIS CAPLAN,et al.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an analysis of self-regulation by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J].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2007,19:3-34.

[5] POWER M,BONIFAZI C,DESOUZA K C.The ten outsourcing traps to avoid[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4,25(2):37-42.

[6] ADLER P S.Making the HR outsourcing decision[J].MIT SloanManagement Review,2003,45(1):53.

[7] FLORENCELAW.Breaking the outsourcing path:backsourcing process and Outsourcing lock-in[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8,36(3):341-352.

[8] PAUL JOHNSTEINBART. The influence of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audit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functions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outcomes[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18,71(11):15-29.

[9] CHORAFAS D N.The contribution of external auditors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M]//Implementing and Audit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2001.

[10] 傅黎瑛.内部审计外包中的独立性和决策标准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8(9):177-179.

[11] 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11-19.

[12] 郭书维.关于内部审计外包的安全性和法律规范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30(3):82-87.

[13] 刘俊,帅青燕.政府投资审计购买中介服务现状及风险防范[J].审计月刊,2015(11):13-16.

[14] 钟文胜,张艳.国家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的风险防范——基于湖南省高速公路跟踪审计的案例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2):69-75.

[15] 吴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机制[J].开发研究,2014(3):92-95.

[16] 王喜荣.审计外包业务的问题和风险探析[J].财政监督,2017(17):71-73.

[17] 徐超,齐思君.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思考[J].财会通讯,2014(31):108-109.

[18] 唐洋,陈语斯,黄曦,等.国家审计购买社会服务的实现路径及策略选择[J].会计之友,2018(15):127-130.

[19] 徐向真,张雪菲.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30(6):5-10.

[20] 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7.

[21] 唐凯桃.国家审计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J].会计之友,2018(2):120-125.

[22] 谢娇.基于审计全覆盖的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7):14-16.

[23] 李越冬.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成本与效益研究[J].会计之友,2012(8):86-89.

[24] 袁伟,周盟.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决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7(12):63-66.

[25] 魏晓雁,包奕敏.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32(3):42-53.

[26] 赵军锋,金太军.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风险及其治理——基于公共服务链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8(6):39-43.

作者:王翠琳 李叔玲 李莉

基于职业道德的工程造价论文 篇2:

试论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

本文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科研课题《基于专业分析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摘 要】高职院校的职教特点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应注重专业需求,向专业倾斜,突出专业特色。如何使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内容更紧密地与专业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主要从教学文种的安排凸显专业特色、教学活动的设计凸显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选用凸显灵活性、考核评价的方式凸显多元化四个方面探讨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

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方向等方面与一般的大学教育有很大不同,它以市场为指针,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把职业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文写作教学也应针对各专业教育的特点及就业的需求,把握好课程定位,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相统一。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性,找准应用文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连接的教学突破口,实现应用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地交融。本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应用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模式。

一 在教学文种的安排上凸显专业特色

现行教材教学内容未能针对学生专业特点,职业定位不明确。我们现在所选用的应用写作教材,内容全,包含的文种多。一本30万字左右的教材,都会涵盖50个以上的应用文文种。而一般高职院校该课程仅26~60教学时。由于学时有限,所有文种不可能都由教师讲授。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职业定位,提炼教材的重点难点,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给予学生最多、最有用的知识。在具体的应用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对各专业、岗位应用写作能力的需求度准确把握,不断搜集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并用这些信息丰富更新应用文教学。如承担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文教学的教师应了解市场管理、财会、营销的知识等;路桥专业的应用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融入路政、测量、投招标等知识。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兼顾专业需求和特色,将公务文书和常用事务文书确定为各专业共同的应用文写作基础,营销、会计电算化、物流等经济专业应偏重于经济文书和法律文书;路桥、城轨等理工类专业更应注重投标书、实验设计、工程造价书及合同这些实用文书的学习。

二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凸显实践性

应用文写作教学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极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教师要把应用文教学寓于职业养成过程之中,既要大力指导学生学好教材、掌握理论,又要大力引导学生多参加写作实践,指导学生深入各种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指导学生了解职业特点,养成职业意识,紧跟社会前进步伐,掌握各类文体写作的特点与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文多教”、“文同教异”、“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实现应用文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对接,使学生感受到学好应用文能帮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学生的专业特长也在应用文课上得以增长,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然轻松地提高了职业写作能力。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创设不同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写作。如对于经济合同的写作,教师可以让物流专业的学生拟写运输合同,让公路桥梁专业的学生拟写建筑合同,让汽车保险专业的学生拟写售后服务合同等,以此丰富课堂内容,贴近学生的就业实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凸显灵活性

应用文写作目的的务实性、内容的真实性、格式的程式性、内容的时效性、语言的平实性是其区别于普通写作的特点所在,其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解决好“怎样写”的问题。当前许多教师认为把应用写作的理论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文种的基本概念、结构、格式、写作套路后,辅以一定的作业练习,学生可仿写出不同文种的应用文,进而掌握不同文种的写作技巧,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其结果是学生上课忙着听讲做笔记,课后照着教材范文写作,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用脱节、盲目写作的被动局面,写出的习作刻板、雷同,很难把写作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一旦离开教材、笔记,学生便会束手无策,无从下笔。合作学习有利于鼓励个人在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与沟通,在智慧的相互碰撞中,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组织讨论课,提倡“群言堂”,通过共同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甚至走进校园、生活,使学生能深切体会到语文的生活气息,从而变枯燥、单一的写作为真实的生活活动。

四 在考核评价的方式上凸显多元化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应关注学生在应用文写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和运用能力。评价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上,着眼于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应采取将“考”立足于学的方式,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在考试加入更多的思考理解内容,把考试的过程变成学习、探索、内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展示学生个性的考试。考核内容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每人一篇

课程学习论文(2000~3000字,30分);应用文写作(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教材中任意文种的给材料写作,30分);平时小组任务(小组分工完成选题调查报告,20分);上课考勤情况(10分);参与课堂讨论、课外活动(10分)。最终成绩可按课程性质分配分数比例:考试课平时占30%,考试占70%;考查课平时和考试各占50%,评定形式可采取五级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及格。这样的方式不仅客观全面,具有较高的参考性,而且更受学生欢迎。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格式的文体,其使用范围广泛,实践性强。因此,应用文的写作,无论是对机关文秘人员,还是普通公民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因为不少应用文渗透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创业思想品质,学生能通过应用文写作从而获得深刻而鲜明的感悟,使学生连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只有高度重视应用文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子泉.应用文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正光、刘亚玲.高职应用文教学整体优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4)

[3]林圣娥.论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专业的结合——以“毕业论文”教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张莹

基于职业道德的工程造价论文 篇3:

信息化背景下本科造价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该文基于信息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分析了工程造价行业及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趋势对高校造价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而针对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完善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以满足工程造价行业完成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结合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针对在信息化背景下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理念和模式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一、信息化背景下工程造价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规划末,工程造价咨询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079.47亿元,年均增长14.4%。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业务占比上升10%,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模型(BIM)、信息服务等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增长,素质在不断提升,工作范围基本覆盖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这表明工程造价行业依然保持稳步发展,未来更加注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结构向中高端层次迈进。

近几年,云技术、大数据、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在建设行业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功。BIM工程算量的瓶颈问题得到改进,工程量的计算和计价将不再是造价人员的繁重工作。此外,隨着建设项目日渐复杂,投资额越来越大,参与方越来越多,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这就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咨询服务提出了更加迅速、准确、高效、优质、全面管理的新要求。20世纪70、80、90年代分别由英国、美国、中国提出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全面造价管理已不再是难以实施的理念,而是要逐步实现的方法。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造价人员只具备算量、计价等基本技能,在法律、经济、管理及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远远达不到行业发展对造价工程师的素质要求。

为了引领工程造价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通过拓展企业业务范围、打造行业领军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等措施,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引导高校制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工程造价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对工程造价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时代要求以及新的工作范畴和深度。

二、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自2012年从目录外专业进入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迎来了自身新的发展机遇。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增长迅速,到2016年年末,短短4年内已超过130所。因为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各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一直处在探索阶段,而且各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有的是从三本专业升为重点本科,有的是新开设这门专业,所以其培养计划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直接借鉴专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或者照搬名校的培养模式。然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忽视对学生学科交叉的教学以及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工程造价专业的本科学生不仅需要有精准的实操能力,更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所以本科院校的培养计划要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外,还要考虑学科的交叉性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体系相对成熟、较为完善,但将其直接运用到本科教学却不太合理。因受地域和学校自身特点等的限制,照搬名校的培养模式也不合适。此外,规划类教材的编著有待完善,专业课国家规划类教材严重缺乏。由于地域特色以及各地定额不同,地方规划类教材不能直接相互借用,而且存在规范、定额的更新问题,因此本科工程造价专业课教材亟待更新和完善。

(一)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未衔接

工程造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一个优秀的造价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技术知识,更要具备法律、经济、管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其专业价值。此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以信息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向工程咨询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服务价值。推广以造价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项目管理服务,优化各个阶段的服务。可见,我们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应该是综合型人才,而不是应用型人才,更不是技术型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应该适应行业发展,确保培养出满足行业未来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然而,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本科院校没有根据行业需求和自身的特点构建培养理念、培养模式以及优化课程体系,而是直接采用其他院校的培养模式,以至于培养理念陈旧、模式老套。例如,很多高校认为造价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因此,特别重视算量和计价课程,而忽视学生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知识水平的提升。这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无差别,但与“卓越造价工程师”所具备的要求相差甚远。此外,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存在自身发展的问题,目前多数学校未能把理论研究与造价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

相关研究发现,有些本科院校没有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市场要求及自身特点梳理和构建课程体系,而是照葫芦画瓢,直接采用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此外,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把工程造价专业看作应用型专业,而不是综合性专业,因此重视工程量的计算和计价课程,而忽视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课程。

造价行业的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云技术、BIM技术等在造价行业中的应用取得很大的进展,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信息收集成效明显,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应用在多数高校中还不是很理想,只做概念的介绍,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总之,存在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衔接不紧密、教学方法落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缓慢等问题,尤其对研讨型和学科前沿课程的设置不理想。

(三)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工程造价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学生要具备基础扎实的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有实践工作经历。然而,本科院校对专任教师的学位要求基本为博士,大多数新进教师是一毕业就进入高校任教,所以青年教师整体理论水平很高,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把控、设计、指导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激发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在2012年才调整为目录内专业,工作造价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极少。近几年,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新进教师所学的专业为土木工程或工程管理,所以他们或者管理学基础较为薄弱,或者工科基础薄弱,而且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这两门主要的专业课程不是很熟悉。

总而言之,青年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不相匹配,加之教学经验不充足,不能深入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践。因此,需要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教师产学研融合的积极性不足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业务结构向高端咨询业发展,然而,高校教师对造价相关企业的信息关注度不够。例如,资深教师对新思想、新技术缺乏兴趣,年轻教师因教学与科研任务繁重而缺乏产学研融合探索的积极性,而且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的背景和实战经验与融合的基础。

由于产学研分离,在信息快速融入建设行业的情况下,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未与时俱进,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拓展空间不足,出现专业结构难以对接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不具备产业化发展所需的专业综合能力。此外,高校科研论文数量与日俱增,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却一直较低,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未能体现。

三、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美国工程院发布的《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报告中指出:未来工程师应具备优秀的分析、实践、创造、沟通、领导能力,掌握商业和管理知识,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专业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因此,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培养具备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具备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所需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品性良好,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国际视野,能够在国内外工程领域从事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总之,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是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关键。具体的培养目标应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中心,并结合院校和地区特点,构建符合市场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工程造价人才应具备基础扎实的专业学识,严谨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与系统思维以及全球化思维模式等,而不是只具备算量、计价等技能。

(二)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与人才需求口径的拟合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高校应利用现代信息化平臺、互联网思维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建设精品课程。

课程教学应秉持课程建设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丰富多元化、紧跟前沿,使得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师生互动更加活跃。因此,首先要认真梳理课程体系,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将实际工程问题、典型案例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使得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关注行业需求、市场要求,适时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可适度弱化对技术类、软件类等学生自学较为方便的课程学习,应突出合约管理、行业现状与改革等类型的课程,助力学生认识和探索行业前沿和发展问题,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科研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开阔视野,加强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最后,注重现代化教学实践,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互联网技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搭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仿真平台,开展沙盘模拟实践教学等。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引导者,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其不断优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加以完善、改革至关重要。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作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服务造价专业的教学,提高专业办学水平。采用专聘、特聘等形式引入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专业人才,解决实践教学中师资缺乏的问题。其次要推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教师常年在高校教学,这就容易导致与工程实践脱节。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国家、省级造价管理重点课题研究,撰写高水平论文,利用假期时间进入企业锻炼,参与企业项目,提高实践能力。或者由学校邀请工程造价专业人士定期到学校开展培训,让教师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及市场需求。最后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执业资格考试。

(四)加强与工程造价协会的合作

在住建部的指导下,工程造价协会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研究工程造价事业发展方向、发展政策等。目前国内的工程造价协会,虽然对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有限,但高校可以通过与工程造价协会合作,参与工程造价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展规划和战略的研究,统计数据和分析、调研等造价管理相关课题的研究,让自己有效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发展战略规划,获取工程造价协会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指导以及培训工作的支持。此外,可以通过协会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引导工程相关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五)加快产学研融合的速度

为了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产学研结合的速度,鼓励教师深入一线,推进校企合作,激励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与高校共同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项目,实现课岗融合、实境育人。

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校企共建、产学研相融合的方针,整合多方资源。首先,以学校教学为平台,与广联达、晨曦等科技公司合作,搭建信息化平台,共同打造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传统教育与新型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为学校仿真模拟系统的构建争取企业的技术支持,为沙盘模拟实验争取设备上的支持。其次,通过与企业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此外,与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合作,以获得施工现场实习的机会以及对实体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全程录制,授课时学生能与现场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等的机会。与设计院、监理、造价咨询单位等进行长期深度合作,实施体验式岗位认知、项目式工学交替、实战式顶岗实习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工程造价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本科院校应及时抓住机遇,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迎接新的挑战,获得发展的先机。为此,必须适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着重探讨了目前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培养模式的缺陷提出了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造价协会合作和产学研融合等建议。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包艳苹 王海龙

上一篇:进度管理中建筑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能见度影响下的交通运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