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与人性化设计论文

2022-04-30

摘要:探讨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期给设计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借鉴。通过文献查阅、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将所用信息与自身观点相结合。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随社会发展,它们已成为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设计要时刻关注日常生活,考量到人们目前真正的需求,设计师要设计出一件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就必须考虑到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视觉传达设计与人性化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视觉传达设计与人性化设计论文 篇1:

试析设计产业的特点和规律

1设计与设计产业的发展

“设计”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认为设计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和想法,二是从学科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设计是一种行业性的称呼。按照第一种观点,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石器时代,甚至可以说设计的出现是人类产生的标志。按照第二种说法,则设计只能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围绕机器化生产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工业时代的设计指的是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以瓦特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制造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时代的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跟随科学技术的变革,加深对机械语言的理解,形成了很多次影响整个社会的设计运动以及众多的不同风格的设计流派,这些运动、流派和在一起就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潮流,对后世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平面设计、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现代设计体系。工业时代的设计产业是发达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巴黎米兰的时装设计,意大利汽车设计、德国、英国的工业设计、日本的平面和产品设计已成为国家标志,成为全球设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的核心是独具魅力的设计。

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后,新兴的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工业的格局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产业形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力军,开始取代钢铁、汽车、石油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苹果、Google、英特尔、摩托罗拉、微软、IBM、惠普、美国在线、亚马逊、思科等IT业的巨头如日中天。由此设计的方向也开始了战略性的转移,由传统的工业产品转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新的设计载体和设计门类,虚拟空间和非物质设计催生了信息设计、交互设计等新设计领域。以动画、游戏、互动展览、互联网媒体等为核心的数字内容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一批新的独立设计事务所在知识结构、服务领域还是设计手段上都与传统的事务所大不相同,由于它们紧紧把握住了信息时代的脉博,设计业务迅速扩展,在工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美国工业新一代的英雄。这些新型的设计咨询公司不再以著名的设计师为招牌,而是以带有“设计”字眼的名称来命名,强调了设计是一项团队活动而不是个人的工作,例如美国纽约的Smart Design、芝加哥的Design Logic、加州的Lunar Design以及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奇巴(ZIBA)设计公司等。

与传统的工业设计事务所以提供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为主不同,新型的设计公司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它们不仅能提供产品的外形设计和工程设计,也能提供市场研究、消费者调查、人机学研究、公关策划甚至企业网站设计与维护等诸方面的服务,并具有全球性活动的能力。工业设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企业管理上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设在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削减,转而采用社会合作的方式,既减少开支,也能更广泛地寻求社会上专业资源的合作。由于企业对设计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设计公司的人员构成不仅限于设计人员,而是多专业人员的合作。

2当代设计行业的构成特点及产业规律

2.1设计服务无处不在

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差别在于其产品是软性的设计服务,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的服务产业。形成独立的设计行业源于社会化大生产下的社会分工,其服务内容覆盖制造、建筑、商贸、运输、传媒、出版、信息等众多产业,为提升产品附加值提供“生产性服务”。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人和产品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功能、使用性能到情感体验。好设计包括创新、符合用户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战略价值和可实施性,能有效地提高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成为相似技术条件下企业成功的秘密武器。从汽车、家电到办公用具,无不体现着设计的智慧和创造。影视、动画、游戏等数字内容生产服务于精神文化消費;建筑设计为我们创造了更多人性化、亦庄亦谐的生活空间;更多的设计人员在后台默默无闻的奉献。设计主要服务的行业如表1所示。

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包括整个设计业,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设计业方面只包括“工艺美术设计服务、美术图案设计服务、展台设计服务,其他与文化有关的设计服务”,而不包括“工业设计服务、包装装潢设计服务、模型设计服务、其他专业设计服务”。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设计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异,从整个产业发展状况看,我们在这方面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2.2设计与商业共生

设计是商业的一部分,设计创造品牌,没有设计就没有真正的品牌。在商业社会,品牌是国家形象和竞争的基础,设计创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商业和艺术是设计的两个重要属性,缺一不可。设计的商业属性并不意味着设计只重视商业利益,一些设计为人服务但并不一定创造商业价值。苹果公司应该是最商业的,但苹果产品提高了使用者的生活品质,其独特设计的魅力、成就了苹果商业帝国。设计创造独特的品牌识别,从产品功能、审美到使用体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消费者企业认知,设计帮助投资者或企业经营者创造更多的商业附加值。由于中国加工型工业的特点,企业更多地从事按单加工、来料加工等产业链下游工作,常常忽略设计的作用和存在。以至中国制造广为人知,但中国产品的国际地位仍然很低,国际知名品牌屈指可数。伴随着自主品牌的逐渐崛起,设计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步浮现出来。

设计为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服务,但设计不能脱离商业,没有经营就没有更有创造力的设计。设计教育不应回避设计的商业属性,否认商业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2.3设计是团队活动

今天,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要面对愈来愈复杂的问题,仅靠个体无法胜任,依靠多面手的时代已成过去。在绝大部分设计机构中以设计团队取代个人设计师成为设计行业的主体已成必然趋势。成功作品都是基于其背后优秀的设计团队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完成的。尽管真正完整的设计团队管理学科依然没有建立,但团队设计在世界设计领域的设计行为却高速发展。职业的设计团队向客户提供从市场调查、设计方案创意、工程结构设计模型制作到设计实施等不同阶段的专业化系统设计服务。设计团队的规模和人员构成根据设计任务的性质不同有所差异。一个优秀设计团队中必须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来召集设计师。设计师根据各自能力和特长,按设计任务的需求,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同一个设计师在设计不同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2.4设计师是具备综合的知识和专项技能的人

设计不仅仅局限在艺术表现,多数情况下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设计师要具备创造的激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科学素养、不懈的追求、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责任心。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属于通才型,需要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多学科的应用性质有所了解,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擅长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处理设计中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能力,完成功能与审美体验统一的创造性的活动。此外,设计师还要擅于和客户沟通,了解用户的心理和需要,了解商業和市场的需要。从小学到大学,现有的教育体系和训练体系,更倾向于单一知识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优秀的设计师擅于与不同学科的专家携手合作,适度、适时、适场合地表达对问题的理解、限定,具备组织、协调、评价和决策的能力。

2.5设计的核心是创新

创意产业的核心在设计,设计的核心是创新,持续创新是设计的重要特征。设计为人类创造更合理的生存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设计的创新不仅停留在新技术、新功能上,更包括审美以及用户情感体验。创意产业经营的内容是物质的商品或非物质的服务,多是非物理虚拟产品,无论是音乐、影视、动画、还是各种类型的设计服务,无一不是以人的创造性劳动为标准。设计的创新价值涉及情感、审美、交互等诸多因素,不宜用精确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等参数量化,因此创新附加值经常得不到社会认同。用传统的针对实体的以功能指标为基础的量化评价体系来评价创新显然是不恰当的,不能充分反映行业的特点和其应有的价值。借鉴设计评论、文化评论等模糊评价体系来对设计进行评价,有助于正确反映创新的价值,引导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2.6设计企业不以规模论英雄

设计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不同,传统制造业的特征是批量生产,而设计企业的产品是个性化的创造,无论是音乐、影视还是设计。设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需要,决定了设计企业的规模。设计企业以中小规模为主,有助于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企业规模小,行政干预较少,员工之间交流和沟通更充分,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设计企业规模小,核心成员的志趣和个人能力决定了设计的品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业务的来源、服务的领域和设计的品质、服务价格无不与之相关。往往某个核心成员就是某个领域设计的旗帜,其主导的理念在一个时期会成为企业成员所不懈追求的设计理想。企业更注重分工、合作,每个企业都具有各自业务领域的专长,能提供某一专业领域的设计服务。对复杂系统的设计,通常会有提供核心创意的顾问和策划型设计企业完成总体方案设计,根据需要将不同的分项设计交由不同的制作公司完成,既提升了设计的品质和效率,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设计企业经营的效益在绝对数量上与能源、金融、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不能相提并论,由于设计的特殊性,企业自身所创造的价值的绝对值并不高。但算上设计服务相关产业后的收益,则非常可观。苹果的市值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据国外统计,在设计上每投入1元的投入产出比为1:10。设计企业的人均产值远高于传统产业,相比之下,国内由于对设计的认知不足,加上不利的知识产权环境,设计的价值远未得到合理体现。设计企业的经营不同于传统商业和服务业,通常情况下,经营业务人员数量并不需要很多。以动画公司为例,经常是一两个业务人员接下的业务就能使几百人生产能力饱和。因此,创意产业经营人员数量需求远不如传统贸易和零售业,这也是创意产业经营特点之一。

综上所述,设计产业在我国仍是一个尚未成熟的朝阳产业,认识和了解这个产业的特点和经营规律,对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中国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设计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浩.浅谈设计师的素质与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2008(36).

[2] 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

[3]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李明甫.职业教育:经济发展的柱石——德国盛产高技能人才的秘诀[J].中国劳动,2005(8).

[5] 陈黎明,李丹.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专访:德国职业教育在中国还不具备可移植性[C].新华社,2007.

[6] 匡瑛,石伟平.论社会文化传统对世界各国高职模式选择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第33期(总第529期).

[7] 王通讯.学者称中国陷“学而优则仕”困局 社会价值观扭曲[N].光明日报,2011-08-24.

[8] 于国珍.儒学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4).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997.

[10] 张振鹏,王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06).

[11] 袁勤俭.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的演化[J].统计与资讯理论坛.2004(1):26,29.

[12] 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ev 4.0) 修订本第4版.

作者:俞必忠

视觉传达设计与人性化设计论文 篇2:

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认识

摘要:探讨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期给设计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借鉴。通过文献查阅、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将所用信息与自身观点相结合。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随社会发展,它们已成为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设计要时刻关注日常生活,考量到人们目前真正的需求,设计师要设计出一件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就必须考虑到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日常生活設计人性化

引言

有别于非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于私人领域中展开,有自己特殊的形态”,。一般我们将发生在工作之外的生活称之为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关乎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细微到鸡毛蒜皮的小事,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育儿养老、吃喝拉撒等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开展重复I生的活动,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审美与肖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追求的不再仅限于吃饱穿暖,解决基本生计问题,而在于对精神层面的高度追求。在这样的局势下,由于关乎到个人需求,人们对日常生活中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设身处地,考量到人们目前真正的需求来设计作品。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事物的洞察力,以新鲜的视角去观照日常,寻找突破点,要设计出一件符合大众审美,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作品就必须考虑到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一、设计的含义与类型

设有安排、设置,布置、筹划、设计以及假设的意思。计既为动词,也为名词,作为名词时有计谋的意思,作为动词时可解释为计划、计量。同时计还是中国百家姓之一。设计我们可以理解为设身处地地筹划计划。设计依靠人的主观意识,是一种有想法并且有创意的活动。在我们开始任何活动之前,所进行的规划都是设计,任何创造性活动的策划和过程都可理解为设计。人类生活伊始便产生了设计,比如我国远古时代的石器、青铜器、漆器都是设计的范畴。这些设计都是以给人类生活提供方便为目的。设计种类较多,其共同点是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它是一种语言,反映出我们的情感和文化价值。人类通过劳作改造世界并且以劳作经验创造出一件件利于生活的物品。总而言之设计就是一个构思、规划、预算并且反复修改的过程。

设计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涉及到多方面不同领域的知识,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对设计的分类也各不相同。但近几年,很多设计师倾向于将设计主要分成三大类。笔者也表示认同,分别是为了实用的设计(产品设计)、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这种划分是以“自然一人一社会”为坐标点来划分的,如图1所示。

二、设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设计创造—种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设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处于设计的氛围中,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追根溯源在于人类拥有造物之能,现代设计发展的潮流不停向前,但其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功能性与装饰性,并且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正确处理好人和物的关系是设计的意义所在,其一直以创造美好、幸福、和谐的生活为目标。如何使产品看起来更好、更易于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在人与物之间找到一个相互适应、协调的契合点,这是设计的难点与重点,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在探寻另一种更加合适的生活方式。

回溯人类设计发展史,人们深深地意识到设计的人性化发展不可或缺,不人性化的设计终将被淘汰。而随着现今世界人口增多,人们提倡节能环保,绿色设计。因此设计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去创造符合现代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在第—次工业革命中,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计算机的发展进一步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图2是工业革命时期高楼大厦。人类凭借着这些高新技术渐渐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进入了一个处处是人造的世界,而设计正是了解人造世界的关键。人类的生活方式是设计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有创意的活动设计,如果仅追求形式和功能,不能回归人们的生活世界,那终将失败。人们的生活消费趋势时刻影响着设计,同时,设计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设计的目的在于为人服务,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去改变人们的生活使生活复杂化。因此,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让人们体验到舒适的生活。在当前高度发达的工业设计发展中,一直有很多设计师在否定传统设计的道路上摸索着,希望以自己的理念去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设计不但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生活方式,而且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需要以产品为物质基础,而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多样性的产品种类繁多。任何一种新产品的产生都有可能为人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例如,网购的普及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物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既方便又快捷,甚至很多人对网购已经形成了依赖,不得不说,网购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图3是获得众多国际大奖的新一代MOBlKE的设计,其口号是让骑行改变城市,它重新定义了人城市之间的关系。让自行车回归城市,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是设计师的初心。如今,MOBIKE的崛起—方面缓解了公共环境下汽车停车位的紧张,节约了汽车停车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基本做到了随用随骑,给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极大便利,让消费者获得了美好体验。这也是其广受欢迎并且已然成为城市生活方式的直接原因。

三、日常生活对设计的影响

(一)设计的素材与灵感来源于生活

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从古人开始就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创造新事物,例如,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涡纹双耳四系彩陶罐、船形彩陶壶等都是取材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再经人加以改造而来。再比如外轮廓呈A字形埃菲尔铁塔,如图4所示。形如帆船的悉尼歌剧院,如图5所示。无不显示出设计师在生活中的细微观察而捕捉到的灵感。

“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曾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写道。很多时候,人们对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或许只停留在无意识层面,而这种陌生感反而代表着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视角来设计。这种全新的视角代表无限可能,日常生活给设计提供无穷无尽的素材。然而,人的灵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观察并且深入了解生活有所感悟,才能使之产生的频率变高,设计从生活中寻找材料,随时间推移,我们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素材库。长期积累之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惊喜。简单的设计不代表没有创意,有时候往往更加凸显出创意,少即是多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审美哲学境界。无穷无尽的生活信息对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打开人们的思路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并且激发人们的设计思维。

创新是设计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而创新的要点是有创意,有动人之处。好的创意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学习和传承,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探险家”,虽然生活使我们的设计素材多样化,但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探索,才能发现新鲜点,当我们发现新鲜的素材时要及时反馈到大脑,学会思考和分析,打开自己的思维,设身处地地设计出引人注目的作品。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包括最普通的最常见的,都一定有其独特的设计之处,事實上,我们处在一个被设计了的世界。

(二)设计趋向日常生活

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物质已不再匮乏,人们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质量。设计给我们带来便利,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使我们获得了美好体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因此更多人开始追求设计。哲学、美学、艺术领域“对日常生活价值的肯定和对日常生活存在问题的提出,最终指向的是对日常生活种种问题的解决,体现出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意义化的趋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比以往更加得到设计师的关注,比如服装设计,自二战之后,从等级化、制度化的规范中解放出来,趋向于大众化和平民化。高级时装向大众时装发展,高速的多功能工业设备和电子科技在制衣工业中的应用,促进了时装成衣化的批量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不同层面的需求。尤其是以往只在博物馆展存,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服饰,现在也被传承和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

在这个倡导多元化的时代,设计还发挥着展示民族传统、人文特色和个性特色的多重作用。尤其是文创产业的发展也日渐蓬勃,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文创产品设计处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传统文化以其特有形式得到传承与推广日常生活中的文创产品随处可见,一直为人们所追求。

图6是一组《点亮生活》的系列作品,由设计师与中国传统布依族蜡染、刺绣织绣技艺传承人共同合作,此系列作品包括灯具及皮包,每一件物品做工精美堪称为艺术品,物品上的纹样设计是其亮点,其保留了原有的传统纹样,并通过进一步提炼而成。跨越两个不同的领域,最终使其走近当代生活。整个系列作品采用到的是传统织锦技艺,由超过九种的丝线穿梭编织成。灯具是我们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用品,手提包更是每位女性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下,再经由手艺传承人精湛的工艺下得以实现。这种趋向日常生活的设计—直备受欢迎。

(三)日常生活检验设计

生活是检验设计的一个渠道。时代不同,审美观就会不同,社会需求也会不同,那么检验标准就不尽相同,设计始终应该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审美特征,例如,唐朝服饰的特点是华丽,而宋代则崇尚勤俭之风,追求朴素、天然、淡雅之美,假设宋代的服饰穿越到了唐朝,结果不言而喻,必定被抵制。这体现了时代的不同审美特征。设计一开始是不存在的,而是来源于人们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困难和挫折促使了设计的产生,比如喝水要用什么才方便,便当怎样才能保持温度,夏天怎样才能预防风吹日晒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面临的问题,都需要被设计。

图7是由设计师坂茂设计的卫生纸,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纸芯是方形的,卫生纸自然也是随着四方形纸芯的卷制而成。看似简单的设计却是这个设计的创意点。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一般的卫生纸是以圆形的方式卷制而成,当我们使用时经常轻轻一拉,便会抽下纸张,虽然方便但由于太过顺滑,总是扯下很多而导致浪费。另外一点,由于纸筒的桶芯是圆形的,厂家对生产好的卫生纸进行包装排列时,也会浪费很多空间,并且不利于使用者的储藏。正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才有了四方形卫生纸的设计,由于四角形的纸芯设计会产生阻力,从而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并且浪费空间的问题也被解决。

能想到将卫生纸纸芯改成四方形,这样一个小小细节的改动就引发出如此巨大的变化。正是坂茂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缜密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对设计的反馈。

随着交通发达,旅游业的扩张,“无性别卫生间”这一话题一直引发热议。相信很多女性都有这种体验,每当逛商场或者外出旅游时,女厕前总是排着很长的队,如遇到小孩如厕比较急切的情况,家长也只能安抚或者呵斥让其忍耐,这严重造成了人们的困扰。“无性厕所”的提议无疑是解决这一困难的良好提案,这正是源于人们对普厕检验思考后而进发的设计,如图8所示。类似无性别厕所这样最大程度满足所有人需求的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比如无障碍通道设计,日本Kokuyo的Just One可拆卸鼠标,如图9。这类设计其实是通用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所有年龄、不同能力的人检验。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中,最关键的是人、产品与环境三者间与通用设计的关系,任何生物无法脱离环境而生存,包括人。设计如同讲故事,设计师要讲好这个故事就要使故事逻辑关系明确且语言生动,引发人们共鸣,在用户面前过关。

包容的设计人人受益,不包容的设计处处设障。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设计,一个好设计需要具备强大包容性,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这个设计不怎样。也有人满口称赞:这个设计真好。当设计能包容大多数人,我们就会认可这个设计。如果一个设计给了我们糟糕的体验,甚至不如没有,那很糟糕,那这个设计很快就会被淘汰直至消失,只有真切考察到人们真实需求,才能让设计不多余。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一些不合理设计,比如有些调料瓶,虽然外表美观,看起来有独特之处,让人赏心悦目,但它的口子太小,调料根本放不进去或者放进去很麻烦,这种设计虽符合审美但欠缺实用性,只能充当“花瓶”,这将使人们对其满意度大打折扣。设计不单单只是—种技能,它更偏于拟人化。无论哪一类设计必先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以延续,若想得到认可,那设计师就必须采取调查,收集反馈听取使用者建议,之后在原先基础上加以改进,或自己先尝试得到认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为标准,直到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简而言之,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同理心的培养,在做设计时一定要具备同理心,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给人们带来美好感受,才能通过人们检验并取得认可。

结论

在现今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比以往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而设计正是可以注入精神文化的一股力量,其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精神体验。日常生活在私人领域中展开,生活水平提高促使人们开始强调产品的个性化,这就使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发了各种各样的设计。

不管什么设计都不能与生活脱节,设计从生活中寻得素材,在设计师赋予新鲜血液后再运用于生活,使其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为生活带来便利与乐趣,营造一种既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又符合人们精神追求的社会环境。设计影响着人的审美,在质量、功能、价格等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人们必定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选择满足自身审美且具备较强实用性的设计产品。设计的背后是设计师费心耗时的计划过程,但绝对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独奏,需要设计师与用户沟通,满足用户意愿最终达成一致。

总之,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早就成为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设计与生活相互影响,是辩证的关系。那么设计就需时刻关注日常生活,考量到人们目前真正的需求,设计师要设计出一件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就必须考虑到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作者: 惠涵

视觉传达设计与人性化设计论文 篇3:

模型制作与创新设计大赛相结合的探索

[摘 要]通过对国内艺术类创新设计大赛与模型制作相脱离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二者想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创新与制作,与时具进,是现代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并展望了未来的艺术与设计。

[关键词]艺术与设计 模型制作 创新大赛 综合能力

一、引言

浏览网页,每一年、每一个季节,都有很多不同主题和不同创意的创新设计大赛,宗旨多为环保、绿色、救援、仁爱、歌颂、创新。众多创新设计大赛,电子类、机械类要求有作品演示,而艺术类创新设计大赛,概念设计创新思想占据主流,效果图展示分量比较重,对设计的可操作性、合理性模型展示,要求较少。

二、创新设计大赛,开放搞活

创新设计大赛,一般是民间组织的交流活动,或者是某大学艺术学院发起创办的活动,参赛范围及活动影响日益扩大,从省内扩大到省外,面向全国征集设计作品。

创新设计大赛作为一种综合性学术竞赛,涵盖了艺术与设计中各大门类的赛事,有环境艺术设计类、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类、视觉传达设计类、数码艺术设计类以及漫画创作类。据某参加过评委的老师介绍,各种大赛的作品水平逐步提高,而且,无论在哪个设计类别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清新的“创新”气息。竞赛的参与者们大多为在校大学生、年轻的设计师,素质较高,关注的焦点相对集中,而且在作品风格上未受到太多商业化的侵蚀。

在校的许多同学连续参加了两种、甚至三种以上的创新比赛,这说明艺术与设计创作活动在校内或社会上已有一定影响力;有的同学一次交了多幅作品或一次参加了多个赛种的比赛,这又充分体现了“艺术门类交叉融合”的理念。通过这样的活动,主办方为广大的设计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为自己的品牌提供了一个提升的机会。

然而艺术类创新设计大赛,概念设计创新思想占据主流,效果图展示分量很重,对设计的可操作性、合理性模型展示,要求很少。

三、模型设计与制作,动手能力的培养

模型制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在动手过程中,把理论与设计实际相结合,用相关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又能更好地促进对艺术与设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设计者通过对设计对象从草图设计到模型制作的全过程的体验,了解艺术与设计的过程与操作方法,认识到模型制作在艺术与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就模型而言,表达或表现,其制造程序和方法既是再设计或进一步完善设计的过程,又是依靠具体表现技能强化设计表现的过程。通常设计者的设计表现方法是画出草图、效果图,即可完成一整套设计方案。为了调动设计者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动手能力,为了更加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选用模型制作这种方法来表现。

四、模型制作与创新设计大赛相结合的意义

创新,是艺术与设计的灵魂,设计,可以改变生活,模型,是设计领域的主要设计表现手段之一。

1. 创新赛事,激活思维,入题入心

设计者积极参加创新赛事,紧扣思想宗旨,入题入心,培养和激发创造力。创新是设计的本质,也是设计活动的最终指标,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对现有不合理方式的改良来实现,如汽车安全系数。另一方面通过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开发创造,来提高生活质量,如索尼公司开发的walkman便携式录音机。

设计师对艺术与设计的追求,应该入题入心,必须学会科学合理的去培养与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

2. 模型表现,切合实际,入情入境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就是中国人传统上做事讲究的“情理”,这也正是艺术与设计所追求的原则所在!所谓“情”是指社会道德的感性原则,而所谓“理”是指自然规律的理性法则。企业都想试图把有形的价值(人力、机械设备、厂房……)转换成更高的无形价值。无形价值的产生通常是源自于“创新,品牌,信任与关系”;设计师必须在设计初期就对产品定位及企业策略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生活因设计而精彩,模型,以具体的形态表达特定的创意,以实体的形体、线条、体量关系等元素不同程度地表现设计思想,设计与模型的结合,使设计思想的结晶化为视觉和触觉化的近似真实设计方案。即设计切合实际,入情入境,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3. 模型制作与创新设计大赛相结合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个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需要不断地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我们期待年轻一代的设计爱好者,用时代所赋予的最新的科学知识,为我国的设计行业的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才华的一篇。参加全国相关大赛的系列活动,是踏上相关机构为设计者和企业架设的一道连接的桥梁。优秀作品赏析、参赛作品点评、作品推介颁布,一系列的活动,丰富设计师视野,能使设计者学到学校课堂无法学到的知识。模型制作与全国设计大赛的结合,更能为设计者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展览方式。模型制作与创新设计大赛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五、几点体会

首先,模型制作参与全国大赛主题设计,关键是找到切入点。

通过设计与模型,参与全国大赛,培养设计者认真科学的研究态度,并树立系统的设计思想,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深入了解相关制造工艺及其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形态、色彩、材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切入点,怎样以模型方式,表达更真实和完善。

其次,通过参与大赛,团队合作,使设计者学会团结合作,积极创新。团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学会研究、分析和解决结构设计问题的原则及方法,培养研究设计实际结构的兴趣与能力,加强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系统了解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设计者学会遵循设计法规,了解设计心理,应用设计美学,努力成长为优秀设计师。

再有,模型设计,参与全国大赛,注重设计实践。这一内容的提升,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为:艺术与设计的动静态尺寸、语义学知识的应用,分析结构与艺术形态、材料与工艺、运输与储存等方面的内容,设计者在设计中,遵循设计法规,了解设计心理,应用设计美学。

总之,在这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广大设计师的创新潜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开阔思维及眼界,促进对艺术设计思想、设计新方法的探索,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强设计者与社会的联系。

六、未来艺术与设计的畅想

现代设计的重大特点是高科技横向渗透、交叉、综合,艺术与设计的内涵决定了自身的综合性。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艺术与设计综合性。在设计模式上,绿色设计、虚拟现实等设计方法代表了现代设计模式的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艺术与设计模式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必然朝着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 绿色设计

资源、环境、人口、是人类社会所要面对的三大主要问题,绿色设计的产生,成为必然。

绿色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材料选择、简约思想、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材料最少化,创新与模型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2. 虚拟现实

交互式虚拟现实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等最新发展成果,体验和感受虚拟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具有实时性、可交互性、虚拟现实性。

人类的交流和信息传达过程中,仅靠语言、文字、图形,还不能完整地、充分的表达日趋复杂的意愿和情感。科技的进步使社会行为更为有序、更系统,必然使人们掌握、运用更多的媒介来组织形态、空间、环境,这就是艺术、技术、材料的组织和设计。这种思考、行为、方法和计划、组织就是虚拟设计的范畴。

虚拟不失真实,模型以模拟姿态出现,检验设计和创新。当今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的设计将是更加人性化设计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与设计中的应用,将会向着有利于设计的方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国)汤母.凯利 乔纳森.利特曼,李煜萍 谢荣华翻译:《创新的艺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日本)清水吉治 小岛孝等著:《模型与原型》. 1993年

[3]http://www.baidu.com/s?wd=%C9%E8%BC%C6%D4%DA%CF%DF&oq=sheji&rsp=2&f=3

作者:王 玲 董景波 回春光

上一篇:国有企业公务用车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