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园林设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章主要围绕《园林设计原理》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与完善、课程内容选取、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了该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改革与建设方面的内容,并实践总结了该课程建设的特色与阶段性成果,探求适合高职院校教育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辅园林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辅园林设计论文 篇1:

信息科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摘 要: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科学高度的实用价值,通过将其物尽其用,贯穿于整体规划、设计、基建等一系列进程中,风景园林设计不仅实现了当下的有效优化,而且为未来的永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尤其是整体性设计环节,更是极具预见性。深入探讨了典型的信息科学工具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科学;风景园林;园林设计

信息科学从本质上来看属于综合性范畴,其相关技术早已伴随当今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日渐提升而广泛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有力助手。风景园林规划在近年来备受行业关注,作为一种直接贡献于城市整体经济收益,并关乎城市风貌的高科技实践应用环节,因地制宜地实现信息科学技术与当地风景园林景致、内涵设计的有机结合最为关键。

1信息科学手段在我国当前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典型应用

信息科学手段用于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首要环节便是通过为其提供大量的数据参考,如与其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当地气候特征等相关的数据信息,实现风景园林初期规划构想。

1.1基于先进的导航技术实现实时定位

当前,广泛应用于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导航技术通常为GPS以及由我国技术团队自主研发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通过为当地风景园林景致提供环境数据信息而实现精确定位以及区域的功能性划分。从长远来看,定位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基于前期定位信息实现对于后期气候、环境及其他当地人文等因素影响的预判[1] 。定位系统价值的实现是以前期遥感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等数据来源为基础的,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是基于所收集的数据开展综合处理并形成直观以及相对理性的分析。

1.2以规划软件实现高效风景园林的高效性规划

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离不开准确的间距判断、容积率分析乃至园林整体成本核算,而相关工作的完善开展则需要以先进的规划软件来作为保障,如SPSS、Ansys等软件。与此同时,基于某一特定风景园林设计所获得的具体规划内容同样可以被辅以他用,例如,一旦这一信息科学技术、工具的使用效果可以为行业达成共识,便能够在其他类似的案例上实现使用[2] 。在这一过程中,规划软件的关键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能够通过分析,实现近乎零成本的长远规划,极大减少甚至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预算误差。在这一环节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便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风景规划的很多专业方面。当前,西方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均早已纷纷投入使用,如基于CAD、GPS等开展场景模拟,我国近年来发展如火如荼的虚拟现实技术(VR)模拟软件也是典型的一种,通过预先性规划植入而为用于提供感知、体验。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借助三维虚拟风景布置,将风景园林只作为三维模型,实现对于景观美学特征、周围环境氛围的全方位感知。

1.3充分利用管理类软件实现对于风景园林的有效监管

管理类软件在风景园林设计与实践管理中的应用在近年来受到公众乃至行业、政府的高度关注,这与日渐严峻的气候、环境局势密切相关。风景园林的设计本意在于优化生存环境,提升公众幸福指数,促进社会整体和谐性的提升,而在实践工作进程中,部分绿化、美化效果很容易产生额外的、变相的环境污染,如在过度改善环境的状态下,很容易影响生态平衡等[3] 。基于此,自动/半自动环境监管系统便显示出高度价值,借助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形成鸟瞰图分析,借助于半自动无人机获得航拍信息,借助于后期技术人员的处理与分析便能够实现科学的、综合性分析。此外,丰富的信息科学系统同样能够实现对于风景园林景致、生态模型的细节模拟,通过周期性调控获得季节性交替、光线变换等模拟场景,从而尽可能促进设计方案的完善。而借助于信息科学技术手段,构建全面的植物选择系统,能够为学习者对于风景园林的深入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影像等充分连接,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理解、记忆,并基于此培养对于风景园林的浓厚兴趣与学习激情。

2如何有效推动信息科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程

面对信息科学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入推广乃至普及,如何利用其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实现对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构划,是努力适应行业乃至整个时代服务性、高效性、科学性道路的关键环节。风景园林设计与其他行业区别与共性共存,共性可集中体现在对于大数据的充分利用[4] 。

2.1因地制宜地将信息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

信息科学技术手段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是否具有价值的基础在于其数据的真实性、实效性,这一点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特殊性密切相关。较为典型的是,风景园林动植物形态特征、光线强弱变化、建筑物色彩变化都呈现出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同时,由于风景园林看似静态、有限的空间,实则属于动态、无限的空间集合,其包含的内容与唯独非常丰富[5] 。从这一角度来看,如何基于拟开展设计的风景园林深入探索其多维度、多层次设计方案,开拓信息渠道,收集并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信息则显得非常关键。

2.2强化风景园林设计技术人员团队综合技能实力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大批劳动生产力,将生产动力源泉追溯到技术团队,这就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产生了大量需求。当前,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契合的信息科学类专业技术人才尚且缺乏,该行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为提升风景园林设计技术人员团队综合技能实力,要加大对于团队内部核心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培养在数据管理、模拟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要在推动复合型人才结构方面着重激发其基于综合技能而产生的创新精神。此外,术业有专攻,围绕风景园林设计整体工作形成分项目课题,由专业技术团队负责推进,若有必要为其成立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不断為团队力量的提升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

3总结

现代信息科学手段极大地拓展了风景园林设计规划范畴。本文从信息科学手段在我国当前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出发,对基于先进的导航技术实现实时定位、以规划软件实现高效风景园林的高效性规划、充分利用管理类软件实现对于风景园林的有效监管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围绕如何有效推动信息科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程提出了若干意见,即因地制宜地将信息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强化风景园林设计技术人员团队综合技能实力、实现多种信息科学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以期为我国风景园林设计领域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碧君,朱振中.探究虚拟与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有效应用[J].投资与合作,2013(3)

[2] 吴丽,弓弼.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2(1)

[3] 翁南蓝.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绿色科技,2014(5)

[4] 王一婧.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5(20)

[5] 刘翔.刍议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标志设计中的体现[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5)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朱晓雅

计算机辅园林设计论文 篇2:

《园林设计原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文章主要围绕《园林设计原理》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与完善、课程内容选取、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了该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改革与建设方面的内容,并实践总结了该课程建设的特色与阶段性成果,探求适合高职院校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园林设计原理 高职院校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

《园林设计原理》作为我院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进行园林设计、施工和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围绕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该课程建设是以岗位需求为本位,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老师堂上讲、学生下面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导游”作用,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的职业化和人性化等方面。

1 课程教学大纲的革新和完善

《园林设计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系统完整,能充分体现该课程九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构建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理论课程体系和与岗位技能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课堂、实训基地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园林设计原理》教学大纲除了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还根據本学科的发展加以调整,制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阐明了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创新的精神。

2 课程教学设计

2.1 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门横跨建筑、生态、艺术三大学科的边缘学科,交叉性强,涵盖广泛。必须建立以横向知识、纵向知识和方法性知识三个维度的立体化知识结构,形成知识间的相互渗透[1]。

《园林设计原理》课程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艺术构图理论。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首先,体现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培养服务。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减少不必要的理论阐述;实训以“实用”为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其次,内容组织体现科学性和实用性。园林规划设计部分,侧重园林工程中各要素设计;园林艺术构图部分,侧重景观布局艺术和园林造景手法,对城市常见类型的绿地进行实例分析和设计。第三,注重时代性。课程内容体现当前国内园林行业先进的主流设计理念和发展动态,以适应高职岗位的知识能力培养。

2.2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教学体系的构建和精品课程建设,其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互动、开放、积极、科学和高效的教学机制,整合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2]。

2.2.1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学体系设计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它要求教师在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教育背景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思考和主动学习[3]。

依据岗位需求和高职学生特点,初步探索出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由老师讲授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要点,并将理论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法:搜集典型案例,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师总结归纳和点评,使学生提高认识,勤于思考,善于表达,提高参与实践的兴趣。

(3)项目教学法:设计虚拟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来完成工作技能培养,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项目教学法组织实施主要通过六步法实施,即任务布置—知识讲授—方案设计—方案讨论—成果评价—总结反馈。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多组、多方案的比较分析及反馈,进行交叉性学习和循环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如小游园的规划设计、街道广场绿地设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等项目。

(4)形象直观教学:园林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又抽象的学科,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需要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以形象思维为知识的主要传播方式[4]。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资源、现场拍摄、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大量的生动的图例辅以多媒体工具展示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形象生动。

(5)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事半功倍的重要教学形式,在实际场景中讲授抽象的理论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更易被学生接受和欢迎。

(6)成果激励法:我院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专业每年都会在学校举办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展,展出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和毕业设计中的优秀设计作品并且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校外比赛,通过大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作激情。同时,结合实训项目创作,把学生的优秀作品阶段性地进行展示,既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示范和引导。

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这六种教学方法都有途径开展,具有可行性。

2.2.2 教学资源

我院《园林设计原理》课程已开设九年,在长达九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探索、改革和实践,该课程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和成熟。

(1)教材和试题库。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知识载体。理论教学部分,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实践教学部分,有具体实训场所和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并配有实训大纲、实践教案和考核标准,对学生参加实践有明确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同时还建有课程试题库,便于学生进行自学和自测。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园林规划设计》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并于2006年获国家优秀教材奖,且该教材是由该课题组组成员胡长龙教授主编。

(2)为学生提供大量扩展型的学习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为学生推荐并提供了一系列的辅助性教材、设计资料、专业期刊杂志及专业网站网址等参考资料。另外,我院图书馆有大量本课程及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图书和期刊4000余册,学生可以随时借阔。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对促进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3)大力开展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块。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计算机辅助实训室、园林设计实训室、测量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保障,满足了学生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本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在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以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合作效果。

2.3 课程考核模式多样化

笔者认为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标。过去的成绩考核多是以最后一次设计作品为准,一方面它不能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很多学生往往会投机取巧。因此,依据课程特点,我们对该课程的考核模式作了一些研究和改革。考试形式改革为开放型的多样化考试模式,考试采用作品设计的考核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成绩评定方案,即平时成绩(占总分4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60%),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平时作业、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设计能力以及设计水平来综合评定最终成绩。这种成绩评定方式基本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从而使學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性和潜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2.4 构建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通过校内外专家、督导、学生等对该课程进行不记名学情评价调查和网站评价来描述较为客观。结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专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情况以及近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参加的各项技能比赛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衡量该课程的教学效果[5]。

3 课程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园林设计原理》课程已开设九年,经过九年的高职高专教学经历,积累了较丰富的课程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课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园林景观设计教研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构建了理论教学模块、项目教学模块和综合实训教学模块三大模块。以适应现代园林发展要求为原则,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旨在创建“理论教学+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课程教学体系,充分凸显了高职人才培养特色。顶岗实训时间为6个月,属于专业毕业实习,其时间不计人课程总学时内。

该课题组由原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设计专业带头人胡长龙教授担任顾问,课题组教师还把平时的科研、行业实践及指导与教学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师同时也担任实训课教师,用实例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目前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如下:

(1)使用教材《园林规划设计》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列,并于2006年获国家优秀教材奖,且该教材是由该课题组组成员胡长龙教授主编。

(2)根据历年的教学现已搜集一部分学生设计作品,作为成果展示,通过调查和走访一些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学生颇受好评。

(3)网络教学环境正在构建完善当中,目前已形成较完整的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等教学资源。

(4)努力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已有的实训基地有花苑景观设计公司、(中科院)中山植物园、雨花台烈士陵园、校内花卉苗木园、校园实训室等,另外,南京瞻园、鼓楼公园、小桃园等校外各大公园资源。

4 结语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对前期教学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今后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规划。今后将进一步总结以往的教学改革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的可行性与合作模式,力争建立“原创性”、成熟的课程体系,使其规范化、优质化,进而形成完整的具有影响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孙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精品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7(12):92~93.

[2] 马国胜,周英,等.园林植物保护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7(15):177.

[3] 陈理宣.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6):205~208.

[4] 董晓华,吴艳华,等.《园林规划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41~42.

[5] 马玲,张瑞阳,等.《园林规划设计》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思路[J].科技信息,2011(34):456.

作者:路海兰 顾文芸

计算机辅园林设计论文 篇3:

风景园林建设与游憩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对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阐述,接着对游憩规划设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1 前言

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风景园林建设在城市的发展中已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风景园林到游憩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2 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2.1 现代园林的产生

纵观我国近代园林的发展历史,首次有园林意识来自于鸦片战争时期,随着西方洋务思想的传播,殖民形式的园林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第一座“法国公园”(1908年,又名复兴公园)建立,随后中山公园等结合英法园林风格的建筑开始如雨后春笋在国内城市建立。但是这些都是殖民者私有开放。直到1906年,我国第一座自建的公园在乡绅的资助下实现,主要是建筑类格局,并没有树林、假山、水塘等元素,这也是当时古代最传统的园林建造类型。从此以后,我国出现向大众开放的公共园林。然后改革开放的热潮袭来,国力的提升,园林建造得广泛开展。

公共园林—公共环境设计

2.2 现代园林的发展

195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规划理念还不够完善,在发挥园林功能上存在诸多不足。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生产力大幅提升,人们开始逐渐将生产型产品转化为消费型产品;全球各国的园林发展又出现新的特点,更加重视在规划中体现人文观念,我国也出现了人文主义潮流,城市设计规划也逐渐引入这一理念。由于得到罗皮乌斯、唐纳德等知名专家设计理念的冲击,城市园林发生现代化的重大革新。到了60年代,城市化、工业化的巨大发展,人口密集的增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重点。

3 游憩规划设计

游憩绿地,是城镇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设计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设计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3.1 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

小绿地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应当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从美学理论上看,明确的几何图形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同时对于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的观赏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3.2 因地制宜,力求变化

如果小绿地规划地段面积较小,地形变化不大,周围是规则式建筑,则内部道路系统以规则式为佳;若地段面积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则可以自然式布置。城区的绿地贵在自然,最好能使人从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脱离出来。同时园景也宜充满生活气息,有利于逗留休息。另外要发挥艺术手段,将人带入设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相结合。

3.3 小中见大,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

一是布局要紧凑:尽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将园林中的死角转化为活角等。

二是空间层次要丰富: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间,此外也可利用各种形式的隔断花墙构成园中园。

三是建筑小品以小巧取胜:道路、铺地、坐凳、栏杆的数量与体量要控制在满足游人活动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内,使游人产生亲切感,同时扩大空间感。

3.4 植物配置与环境结合,体现地方风格

严格选择主调树种,考虑主调树种时,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态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风韵美,使其姿态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注意时相、季相、景相的统一,为在较小的绿地空间取得较大活动面积,而又不减少绿景,植物种植可以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乔木以点植为主,在边缘适当辅以树丛,适当增加宿根花卉种类。此外,也可适当增加垂直绿化的应用。

3.5 组织交通,吸引游人

在道路设计时,采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一侧通过,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

3.6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要按互补的原则进行处理,如:硬质景观突出点题入境,象征与装饰等表意作用,软质景观则突出情趣,和谐舒畅、情绪、自然等顺情作用。

3.7 动静分区

为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要求,设计小游园时要考虑到动静分区,并要注意活动区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游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

4 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建议

4.1 科学合理的实施城市风景园林行政管理

风景园林设计方向与地方领导的理念相关性很大,因此作为领导者或者决策者,应该具有相当的专业素养,才能够进行理性的行政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适度的文化品位,体现对人的关怀和找到独特的创新视角,或许这些才是风景园林设计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提倡”解题”的思维和方法论。

4.2 科学合理地实施风景园林的法规建设

风景园林设计方向,要科学合理的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作为“产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受实践的验证,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延续性。才有利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地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完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法规建设,加强实施,保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质量。

4.3 加速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

设计者理论知识的丰富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对规划设计的作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完善学科建设,培养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规划设计人才,与时俱进,这才是推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优秀的设计者,除了要具备科学基础和艺术修养之外,还一定要有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目前须提高设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

4.4 在园林设计上

首先应该准备把握意思,制定科学的方案,把整个项目放置在城市的环境中,结合现实状况对规划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准确的定位,做好各个景物之间相互的协调,注重园林的绿地和周围环境以及和整个城市系统的相互协调,园林规划在布局上要能够承上启下,烘托对比,让景物之间能够相得益彰。园林规划方案确定之后,要从细节入手,设计者所有的心思都要通过细节一一传达。园林设计,作为一种欣赏艺术,随时都受到游人的评论和品味,所以,园林作品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4.5 景观的多样性需要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来营造

在植物的配置上,形成多种植物相结合的绿化模式。应用植物的多样化、色彩化、生命化来达成美的创意,将立体型的绿化和平面性的绿化相结合,彩色树种和绿色树种相互配置,让绿地能够在四季的变化中,呈现季节的相辅相成和动态的变化,形成更加多样化的环境,优良的植物,贴近自然的营造方式,接近生态化的种植,有效的保护自然,营造完美的生态环境。

4.6 要根据地区地域的不同特征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创意出饱含地方特征的城市园林作品。在满足本地地貌和群落的同时,尽量采用原有的微型生物和动植物,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绿色植被和景观。

4.7 风景园林的建设关系的民生问题

不管是从现在还是未来考虑,政府都应该大力的开展对风景园林的建设。不断加大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技术和科研研究,并且把风景园林的建设结果融入到对政府部门人员的考核中,并且应该利用媒体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绿化和城市环境的认识,并且尽最大可能与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和高校相互联合起来,让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更加的深入人心,并且倾听百姓额意见,让大众能够参与进行,这样不止可以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而且還可以倾听到很多好的建议。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的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所以,在园林建设中,我们应不断完善知识,设计人员要全面提高自身设计水平,结合国情,规划和设计出符合科学园林景观,设计出美观实用的景观园林。

参考文献

[1]包瑞清.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2]蔡凌豪.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策略论[J].中国园林,2013.

作者:焦莉

上一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论文下一篇:企业营销环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