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银行是银行会计存在的依据,银行会计的管理关系到银行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新时期对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讨问题,首先提出了主题的研究意义,然后着重分析新时期对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意义,论证了银行会计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依据,促进银行会计管理的良好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银行会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 篇1:

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及风险防范

摘要: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监督不到位、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已经危及资金安全。加强会计管理及风险防范,除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健全内控制度外,重点是从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入手,打破会计工作分级管理的体制,实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会计核算集中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银行会计业务也发生了很大变革。支付系统的全面上线、小额支付系统的逐步运行、财务管理实行部门预算,会计业务的巨大变化使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管理,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成为当前摆在基层人民银行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当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会计工作是人民银行的基础性工作,与货币政策管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差距。有些银行领导思想认识不足,只重视宏观的货币政策管理,轻视会计基础工作,会计部门多年无案件发生,思想容易麻痹,缺乏防范会计风险的主动性;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认识不清,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岗位的重要性,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是具体的会计核算,局限于日常的账平表对,日清月结,没有从会计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因而防范会计风险的警惕性不高,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串岗、不合理兼岗等违规现象。

(二)岗位设定与现有会计人员配置矛盾

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股承担着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双重职能,一般应设置接柜岗、记账岗、复核岗、联行岗、资金清算岗、综合岗、系统维护岗、会计主管岗、事后监督岗、票据交换岗、结算管理岗、会计档案管理岗等岗位。其中事后监督员、票据交换员、系统维护员、会计主管员不得参与日间账务处理,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交叉,资金记账、明细记账、综合岗必须分离,印、押、证必须分开管理。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要保证正常业务开展,必须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如遇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顶班就不可避免。人少岗位多的矛盾还体现在:不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就会不同程度出现混岗、兼岗现象,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复存在,风险隐患较大;县支行人员较少,会计业务量较小,按制度要求充实会计人员,势必造成会计人员占全行人员比重较大,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县支行其他工作的开展。其次,内部核算与外部监管的矛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要求,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工作还具有结算监管、账户监管、反洗钱监管职能。由于县支行会计人员比较少,整天只能忙于内部核算,对于上级行安排的各种检查只能是应付了事,没有真正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监管职能。最后,调整后的县支行懂核算、会管理的综合人员较少,一部分充实到会计岗位的人员对会计制度了解的不多,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特别是对电算化状态下的会计核算操作更是无从着手,对于如何进行会计业务操作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培训,需要有个熟悉的过程才能逐步掌握,这样给防范会计风险带来许多隐患。

(三)实现重要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与县市支行人员素质矛盾

按内控制度的要求,联行、记账、同城票据交换、财务等重要会计岗位人员原则上两年轮换一次,会计主管人员原则上三至五年轮换一次。强制性的定期轮岗或离岗审计,对防止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用联行资金,减少会计资金风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县支行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县支行从事过会计工作的人员少,懂核算、懂会计管理的人员更少。据统计,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六个县市支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一线会计核算人员无证上岗(其中包括个别支行因管理上的漏洞,导致所有有证人员因会计证没有按时年检而集体失效)。在这样一个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岗位定期轮换条件不成熟。调整的新手较少接受过会计知识培训,对会计制度了解不多,对防范金融风险缺乏认识。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支行近两年调整的会计人员看,大范围地调整会计人员,势必影响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支付结算工作技术性较强,支付结算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支付结算知识,才能适应人民银行结算管理的需要。外来的会计风险很大程度上是靠一线结算人员的工作经验来防范的,如果一线结算人员轮岗过勤也会带来一定的会计风险。

(四)事后监督措施不力

一是事后监督的时效性严重滞后。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事后监督集中在中心支行一级,县支行会计凭证传递环节多、时间延长,前台的会计业务往往2-3天才能送到进行事后监督,遇到天气不好或法定长假,时间则更长。这样即使发现业务差错或会计案件也为时已晚。二是事后监督的内容不全面。事后监督中心成立时间不长,许多业务如何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现有的事后监督大部分只局限于对会计凭证要素、账务处理的监督,对一些重大会计事项的整个核算过程监督很少,监督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三是风险监督缺乏。由于会计工作业务量大,具有综合素质的事后监督人员少,只能是针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监督,根本无暇顾及计算机安全管理、资金流向等一些风险性工作的监督,使得事后监督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五)会计财务部门与营业部门、国库部门之间的业务管理不协调

在会计管理上,会计部门、营业部门之间时常出现不协调的情况,这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漏洞和重复。会计部门是辖内金融会计也是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营业部门和国库部门是具体业务操作部门。而县支行会计国库部门既承担着营业具体业务还要负责国库、会计财务业务,业务管理分别接受中心支行会计财务科、营业室、国库科三家的指导,由于具体工作布置和管理“政出多门”,县支行会计国库股无所适从。比如在登記簿设立时,上级行三个部门合计要求设置的登记簿达60种之多,近一半是重复登记,完全可以合并或撤消。如果三家在业务管理上统一要求,县支行会计国库部门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从事金融服务和结算监管,会使整个会计管理和监管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二、加强会计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思路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管理

提高银行领导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即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后,充分认清会计基础工作不仅在于切实履行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职责、防范资金风险,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广大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会计部门是危及资金安全,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因此会计人员不能有丝毫松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会计工作无小事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会计人员思想观念也要及时转变。中央银行会计是宏观金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会计人员在管理范围内不仅要管好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及时办理各金融机构的缴存款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清算还要管理结算。在管理内容上,会计部门要利用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做好会计分析,通过其固有的反映、监督职能,为宏观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同时做好内部资金和财务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优化岗位组合

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看光盘等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新业务、新知识的业务辅导,不断提高他们处理业务的技能,不断增强他们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努力培养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五型会计队伍。会计工作要实现由“核算型”到“管理型”观念转变,即以记账、算账、报表、费用核算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体系转到以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中心,以执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为主要任务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央银行会计工作范围也要逐步延伸拓宽,反映、控制、监督、管理、分析、预测都是中央银行会计的职能和任务。积极开展遵纪守法、以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理念,自觉抵制“钱、权”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岗位组合。从基层人民银行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参照商业银行的柜员制,将岗位重新组合或者将会计国库人员岗位相互交叉管理进行业务操作,这样能够解决县支行一部分人力、财力、物力,更主要的是集中了会计人员的精力,使他们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从事金融会计的调查研究,充分行使中央银行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使会计管理能较好地发展。

(三)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狠抓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规范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

银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持续时间长、危害大的特点。为确保会计核算操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必须从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入手,狠抓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规范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约措施。对现有不合适、不合理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补充、修訂,使之更严密、更完善,通过建章立制,使内控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会计核算的每一个角落,保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堵塞漏洞。严密程序,强化管理。要按照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对所有岗位都要制订制约措施,避免管理失控、制度悬空。严格实行印、押、证使用与保管环节的相互分离,会计核算与事后监督相分离,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控。建立和完善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应尽快对当前各业务部门会计业务制度进行整合,形成一套连续、完整的会计制度体系,使会计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方便、快捷地查找各项制度,规范地处理会计业务。对原有的不相适应的制度重新修订和完善,尽快明确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一些制度。

(四)大胆创新,把好“关口”

要设置事后监督岗位,对发生的会计业务进行全面检查,建立会计核算的第二道防线。事后监督作为会计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闸门”,措施是否得力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的质量和资金安全。把事后监督变为事前核算与监督同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一套会计核算资料传输系统,解决事后监督时滞问题。注重风险监督,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把会计风险进行分类和预警,逐步实现由核算型监督向风险型监督转变。充实事后监督人员,扩大监督范围,对一些重大事项资金的流向全过程进行监督,从而达到全面监督、适时监督。

三、风险防范的管理和方法

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监督不到位、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等问题,只靠健全内控制度难以奏效,必须从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入手,打破会计工作分级管理的体制,实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四集中”:一是集中会计核算,即改变现行人民银行四级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将会计核算主体由县支行提至中心支行,建立以中心支行为基础核算单位,各县支行为网点终端的集中式会计核算体系。二是集中事后监督,即在中心支行建立事后监督中心,把各营业网点的会计凭证集中到事后监督中心,监督人员按照业务种类、凭证要素逐笔监督审查,对照核算中心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差错,杜绝各类违章、违纪及违法行为,达到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会计风险的目的。三是集中账务查询,即在核算中心设立查询专柜,专门负责各类查询查复,以检查发现查询中漏查、错查、迟查现象。四是集中会计档案保管,即集中核算后营业网点的主要会计凭证,必须于次日传递到事后监督中心,由事后监督中心监督移交至核算中心。各营业网点可以不保管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有中心支行集中保管,专人负责。集中管理不仅有利于职能的转换,使基层人民银行摆脱大量繁琐的具体业务,集中力量突出监管,而且也能很好地解决基层人民银行岗多人少的问题,既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可解决会计监督“四个不到位”问题和会计、营业室、国库三家在业务管理方面的不统一、不协调现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永顺支行)

作者:张和英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 篇2:

浅析新时期对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讨

[摘 要]银行是银行会计存在的依据,银行会计的管理关系到银行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新时期对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讨问题,首先提出了主题的研究意义,然后着重分析新时期对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意义,论证了银行会计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依据,促进银行会计管理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银行;会计管理

银行会计是依附银行而存在的,它为银行各项运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银行会计能够客观地反映、核算以及监督银行的运营情况,同时对银行运营的运作产生反作用力,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容分割的。新时期,经济发展步伐迅猛,在飞跃发展的面前也存在着更多的挑战,经济发展形式对银行会计有着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的实际出发,研究银行会计管理的改革意义,更好地完善银行会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促进银行的长久发展。本文主要叙述了两个方面,即主题的研究意义与新时期对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讨,重点在后半部分的实践探讨,意在说明新时期对银行会计管理的探讨意义,更好地完善银行会计的管理,推动银行持续发展。

1 新时期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讨意义

1.1 深化会计管理,降低银行风险

新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机遇与风险同时存在,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良性发展,需要重视特别部门的建设与完善。银行会计是银行所有运营活动的数据库和信息源,它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正确、及时直接关系到银行运营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银行会计管理,不仅关系到会计职能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了银行整体效益的状况与风险的发生。所以,积极深化银行会计管理,力求彻底解决会计部门的薄弱环节,从根本上,消除银行发展的弱点与隐患。不断促进银行在经济发展的狂潮中,积极发展,屹立不倒。

1.2 完善自身建设,促进银行会计部门的长久发展

任何一种形式的成长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发展本身就是不断弥补缺点,增强实力的结果。银行会计部门作为银行运营工作的重要部门与核心环节,需要特别重视部门自身的改善与发展。在平时的银行工作中,会计人员要提高警惕,重视容易出错的环节,严格把握管理的要求,保证严谨的工作作风与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力求做到工作精确无误;不仅如此,会计部门也要把控好核查校对的工作内容,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检查与审核。只有在严谨认真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做到会计部门的查漏补缺,不断地规范与完善自身的建设,这样才能为银行将来的不竭发展提供可能。

1.3 法制化社会建设的需求

现如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矛盾凸显,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下,为了避免出现越权、滥权、侵权的现象发生,需要坚持法律的规范作用,同时坚持法制化管理也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所以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需要受到法律的制约,银行会计部门作为银行运营的核心环节,需要特别重视法制建设。《会计法》、《票据法》以及《商业银行法》规范了银行会计部门的管理行为,使其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进一步制约银行会计部门的不正之风,维护银行的根本利益。

2 新时期对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讨

2.1 加强高层对会计部门的重视

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银行会计管理的实践探索,首先就要清楚认识到:银行会计部门是银行的核心部门。摆正银行会计部门的地位,充分认识到银行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把银行会计管理的工作提到银行工作的议程。银行高层作为最高决策层应该对银行发展的关键部门做出特别反应。只有在高层不断强化对银行会计的管理下,才能加大银行对会计部门管理的力度,投入更多精力去进行银行会计部门的建设,这样才能有效、及时、正确的对银行会计管理部门进行规范。从而最大力量保障银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重视银行会计核算环节

银行会计部门是一项很烦琐的工作,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强调工作质量。银行会计部门作为银行运营的基础部门,银行会计从业人员需要特别重视工作的正确性与精确性。如果会计核算质量不高,运作程序不规范,都会对银行的运营产生风险,所以,从日常的存、放、汇业务核算,进行受理与审查凭证、账务处理、现金收付到每天完成核算;从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到账务处理;从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的出入库、领用、签发和销毁,到印、押、证的管理和使用等各项具体业务以及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出现严格的违规经营,很多都是从会计核算上找缺口,如做假账、滥用会计科目、篡改账表等。这些不良影响的出现,警示银行工作要重视核算环节,杜绝腐败的出现,维护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与时俱进。

2.3 加强对银行会计部门人员的管理

银行会计部门发展的关键在于组成人员的素质与涵养。银行会计部门作为银行运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组成人员的管理上,需要特别的重视。在日常的工作中,领导人应该重视银行会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在银行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规范银行会计人员的甄选制度,奖惩制度。

一方面,在对银行会计部门进行招聘的时候,只强调高学历或者只看重高能力,这样的行为都是不利于银行根本发展的。所以,在银行会计人员的招聘中,既要强调人员与银行会计工作的切合度还要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出要求,找出真正适合银行的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在职的银行会计人员的表现,银行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即对于那些工作认真负责、有条不紊、职业素质高的在职人员进行表彰或加薪的奖励,对于那些工作散漫、得过且过、职业道德低下的人员提出批评或辞退的惩戒。总之,严格把控银行人员的甄选和规范在职人员的工作管理,有利于银行会计部门的完善,积极推动银行的持续发展。

2.4 加强法制化管理

现在是个法制化社会,一切社会活动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在银行会计管理中,除了加强银行会计部门自身的制度规范之外,还必须加强对银行会计的依法管理,特别是《商业银行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它们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同时也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课题。所以,一方面银行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让他们知法、守法,规范日常的工作;另一方面推行金融执法责任制,银行行长与银行会计部门负责人。银行跨级部门负责人与银行会计职员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力求把执行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保证银行会计部门依法管理的有效实施。

2.5 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银行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监控力度。审计部门作为独立行使对银行会计管理监控的重要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银行运营关键部门的监控力度,防止贪污腐败的出现;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化解银行风险,推进银行工作。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一方面是为了规范银行会计部门的管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规避银行风险,保证银行运营的良好进行。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研究银行会计部门的实践探索问题,直接意义在于规范银行会计部门管理,确保银行会计部门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银行核心部门的规范,促使银行职能的有效发挥,保持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姜运梅.新时期银行会计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264.

[2]王睿.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问题的探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3]许荣花.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及改革建议[J].会计师,2013(14):23-25.

[4]黎丽.浅谈新时期银行会计管理[J].金融经济,2011(24):52-53.

[5]高思广.城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

[6]柴笑野,曲虹.浅谈银行会计管理工作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7):70.

作者:张叶

银行会计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创新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人民银行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人民银行具有拟定金融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牵头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等职责,与我国金融业和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职能作用,必须要加强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工作。通过会计管理,提升人民银行内控效果,增强银行的执行能力、监督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人民银行可以廉洁高效运行,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创新;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

会计管理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但并非直接管理,而是通过经济业务做账的形式,为决策层作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例如,根据会计做账了解本月盈亏情况,然后根据盈亏制定方案作出决策。在人民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央行的作用,就要加强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尤其在基层人民银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会计管理措施,根据当前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创新会计管理工作模式,促进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使我国金融业可以进一步发展。

一、人民银行的主要业务

(一)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是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以及国务院的批准,在1997年7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对货币政策委员会作出了明确的规范,明确了具体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1-3]。常用的货币政策包括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等。

(二)监督稽核

在银行监管的过程中,要将银行法作为法律基础。银行监管旨在保障银行体系充满活力,通过监视银行机构信用情况和流动性来确保存款人利益。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改革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定期报告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现场稽核结构监管金融机构。监管支付系统与银行监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央银行承担着维护国家支付、清算、结算系统稳定运行的责任,致力于开发银行拥有的支付系统,并与其他银行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金融机构运行的支付系统稳定安全。人民银行正在对支付系统进行完善,同时强化各银行日间头寸的监控

能力。

(三)支付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组织、推动、监督的责任,需要维持支付和清算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要建设二代支付、全国支票影像交换、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等系统,为金融机构和市场提供清算平台,保障低成本、高效率,使社会资金稳定周转,促進金融迅速发展。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也就是基层人民银行,可以为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提供结算账户服务,也可以为政府机关、事业团体设置结算账户,同时提供支付

服务。

(四)信贷服务

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信贷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进行引导、监督和调控,从而达到优化信贷投向的效果,使信贷资金的配置更加合理,调整经济结构。

(五)征信管理

根据各项法律规范,人民银行应该履行征信机构监管职责。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总行授权允许的情况下,监管辖内征信机构。2008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征信中心的挂牌仪式。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核算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制冗余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基层人民银行普遍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核算级次采用“总行级—省级—地市级—营业网点”的模式,将各个地市级中心支行作为会计核算中的基本单位,将本级营业部、所属地营业网点作为基础,通过服务器与核算中心进行连接,设置综合柜、联行柜和营业网点终端,通过集中核算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4-8]。要形成会计数据,就要分层传递、逐层汇总,形成内部往来、资金清算等业务,不仅会对会计信息实时生成造成影响,还会对人力资源、计算机资源的使用造成影响,导致资源浪费、管理难度加大,不利于财务体制的发展,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都会随之受到影响,同时也可能因为系统故障、人为失误、营私舞弊等原因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导致其他业务难以开展。

2.核算方式落后

根据总行要求,基层人民银行需要升级会计核算系统,但当前采用的系统模式依旧相对落后,新系统处在模仿、研发的阶段,业务流程并没有在本质上有所转变。业务处理流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等待该环节完成才能处理下一个环节。某个环节如果延误,则会整体停滞。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内控需求,需要设置分离岗位,影响工作效率。

3.内容体系矛盾

在全面推行ABS、支付系统后,柜台业务量明显变少。县级、市级支行会计支付业务量明显降低,市中心支行本级营业部所在地无权根据业务量对岗位设置进行调整,导致人力资源出现严重的结构性浪费。虽然近几年推行支行会计业务上涨、岗位整合等改革措施,缓解了人员与岗位的矛盾,但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9]。经常出现兼岗的情况,岗位之间难以维持制约关系,内控工作也就难以落实,会带来很多风险隐患。

(二)货币发行履职问题及原因

1.业务量变化

在国家实施了各类货币政策后,不论是现金投放量,还是回笼量都在迅速增长。各个基层人民银行根据总行对发行库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加强了基建工作,注重发行库配套设施的完善,包括安装照明系统、闭路监控系统、温控系统,配备消毒杀菌、除湿等设备,所以保管成本随之增加,后续也会产生大量相关费用。此外,发行基金业务量增加,搬运费用随之上升。

2.突发因素增加

基层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工作任务和整体经济发展趋势、国家金融政策有直接关系,会存在很多难以预测的变化因素,所以次年会出现新的财务需求。随着自然灾害的不断增多,基金押运、调运等工作难度随之加大,发行人员调拨头寸的次数、难度也随之增加[10-13]。基层人民银行并没有因此懈怠,通过多次调拨头寸,满足省份内对现金的供应需求,并对周边省市予以帮助,保障经济金融正常运行。发行基金任务增加使特殊成本支出增加,但部门预算会在7月底完成,如果没有对新增自然灾害等因素预算进行及时调整,会影响职能的履行。

(三)集中采购预算管理问题及原因

1.预算编制不科学

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预算编制是首要环节,同时也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构成部分。很多基层人民银行采用计划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管理預算执行,并非对预算进行管理,所以编制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内容较为简单,缺少透明度,编制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采购计划、财务预算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影响集中采购工作计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预算金额存在很多“水分”。对需采购的服务、工程、货物进行估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定价体系不够完善,价值标准不够统一,所以根据某品牌的价格、以往采购经验、其他单位价格等作为参考进行估算,还有一些单位仅依靠经验和现状进行估算,进而导致预算过高,与市场价格有较大偏差的情况。

2.预算执行较随意

从预算执行的角度分析,采用传统分散采购管理的模式,对集中采购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没有根据规范要求落实采购预算执行的观念,不适应集中采购程序,同时也缺少重视和协调性,导致很多集中采购预算编制存在不对称、虚报、漏报等问题。在基层人民银行管辖内的机构,只要单位当前资金有所保障,则很容易出现随用随报、随审随批的情况,造成预算编制无法发挥作用,采购预算不够严谨,也存在方式选择失衡的问题。

三、创新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改进核算业务处理模式

在基层人民银行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核算的方式,将价值作为基础进行资金管理,可以满足各种需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人民银行的会计制度、会计体系在不断完善,需要对传统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与此同时,会计核算应该紧跟时代脚步,向扁平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使金融行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核算业务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核算流程进行重构,进而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基层人民银行支行会计和核算改革可以学习商业银行的改革经验,通过再造会计核算流程的方式,实现受理、处理的相互分离,后台承担审核、处理的业务,部分业务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而在后台集中各种低价值工作,促进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投入成本,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各地中心支行本级营业部所在地营业网点的前台业务人员可以将各种信息资料在审核后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后台中。数据处理中心后台将业务自动分配给对应的业务人员,业务人员通过对比确认,然后处理账务。在受理业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视频监督的方式对人员行为进行监管,促进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此外,要大力推广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财务处理、数据存储在各个核算中心中分散,不仅管理难度较大,而且成本较高、数据难以实时传输等等[14]。对此,采用数据集中化、管理扁平化的方式,切实履行人民银行的职责,实现会计集中核算。采用省集中的方式,将核算中心集中到一起,使归集壁垒得到有效清除,降低区域因素带来的信息割据问题,增加系统的集中性。同时打破部门限制,推进数据信息的横向整合,构建更加完整的财务处理模式。基层人民银行应该对管理程序进行统一,由财务处理中心处理财务,保障高效运作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运维成本,确保各项职能的切实履行。

(二)控制人民币流通中的特殊成本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民币管理费用支出在不断增加,基层人民银行应该对干部职工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及勤俭办公等教育宣传工作,提升员工的节俭和廉洁意识。要对各种开支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三库二中心”的业务运行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在业务量增长的情况下,应该促进各个部门的沟通合作,保障业务顺利完成的同时,要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核算。尤其要对全年业务成本进行控制。在实际管控的过程中,要对一般费用成本进行控制,同时也要做好重点管控工作,有效控制费用成本。可以根据往年的费用支出情况、业务发展趋势,对各项费用的指标数进行计算,然后确定一般性费用管理措施,具体包括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在执行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后,应该根据规范要求加强部门费用开支的管控工作,同时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项费用开支。实施一般费用控制管理措施,调动各个职工、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使预算资金有更高的使用效益。在日常工作中,还要控制业务用品费用支出,采用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减少浪费,使费用成本得到控制。将日常业务工作中常用的印刷品、电子耗材作为例子分析,有关大宗账簿、规章制度、资料等印刷品支出,原本都由各个部门自行操办。如果采用经办部门提出印制申请,由中心支行办公室审核后进行集中采购的方式,会使印制品计划更加合理,避免浪费。同时也要对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管理进行严格规范。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个部门自行落实维修和管理工作,由于人员不够专业,造成维护效果不理想,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应该先由中心支行科技部门审定和验收,然后按照发票进行报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电子设备运转、维护的费用。

(三)加强集中采购预算管理

在集中采购预算方面,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可以构建相应的采购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保障编制、审核、监管等环节可以有效落实且主体之间可以相互制约,确保过程的透明性,在各个工作环节中引入预算管理。基层人民银行和所属单位都应该采用集中采购预算管理的方式,以此来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将各个采购项目列入预算管理的范畴中,使该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尤其要统一年度财务预算,如果采购活动没有资金保障则无法实现,采购预算不合理,则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会出现漏洞,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各级支行的财务支出情况。所以,基层人民银行应该将集中采购,作为年度预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保障财务预算的统一性,不在预算中的内容则不可以实施。应该将财务预算作为基础,不仅要保障管理的规范性,还要加强监督工作,根据预算支出计划,对集中采购预算进行合理安排,使其与各项业务相互匹配,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在预算编制程序制定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完善措施。应该坚持政策性、全面性、合理性的原则,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增加定量因素,充分彰显公平性、高效性的特点。要对预算编制的格式、口径、计算方法、程序进行明确和统一,对采购项目技术指标进行规范,保障资金效益得到提升,为支行采购预算执行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基层人民银行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好会计管理工作。人民银行承担的责任较多,与国家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明确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财务工作优化策略。不仅要改进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模式,对人民币流通中的特殊成本进行控制,还要对集中采购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强化。要从制度、方法、流程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切实保障基层人民银行履行职责。

参考文献:

[1]刘捷,张力.对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转型的思考[J].2021 (02):90-92.

[2]曾慧兮.人民银行财务管理规范化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0 (31):2.

[3]张聚社,刘凤辉,王聚良,等.对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河北金融,2020 (09):3.

[4]王顺.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转型的思考[J].新金融世界,2019 (02):26-28.

[5]赵果仙.新常态下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转型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9 (13):96-97.

[6]刘红.关于加强基层央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时代金融,2020 (09):41-42.

[7]蒙立观.新时期基层央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发展探析[J].今日财富,2020 (07):123-124.

[8]曹暉.新形势下构建人民银行会计财务科学制度体系的思考[J].新金融世界,2019 (012):13-14.

[9]才央卓玛.新形势下改进西藏辖区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03):2.

[10]张容荣.新会计准则对基层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的影响探究[J].2021 (09):94-96.

[11]张晋伟.关于加强新时期基层央行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2021 (16):285-286.

[12]王永新,胡继江.基层央行会计人员内控制度落实现状引发的思考[J].2021 (11):65-67.

[13]李艳,曾建平.对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思考——基于基层财务人员视角[J].金融经济,2019 (22):2.

[14]臧淑琴,姜海涛.提升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工作成效的思考[J].2021 (02):49-50.

作者:蒋成辉

上一篇:林业产业结构论文下一篇:风险投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