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会计论文

2022-04-16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强调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巴塞尔新规和美欧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银行监管规则同会计准则协调、银行会计分析和监督、银行社会责任会计、银行会计发展战略等问题竞相成为金融、会计界研究讨论的热门对象。文章对上述问题作探讨,旨在探索我国银行会计财务改革与发展的转型之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私人银行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私人银行会计论文 篇1:

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

摘要: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防范银行风险、提高银行运营能力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具体分析了加强我国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的作用,分析了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并对如何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几点措施,主要为了提高我国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千变万化,这也加剧了各个银行之间的竞争和发展。在银行的管理工作中,银行的会计工作是银行财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做好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对于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我国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的作用

(一)保障银行的内部资产

加强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可以保障银行内部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首先,它可以保证银行内部更好地控制货币资金流动,提高银行内货币资金运转的安全性,从而减少單位资产流失和资金私人使用等现象的产生。其次,还能督促会计能更好的对资产运转进行信息的记录,掌握银行资金流向。最后还能使银行更好的管理银行固定资产,保持设备能长期使用。

(二)充分发挥会计部门的职能

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网点的日常管理工作,比如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和业务联络,组织开展营销活动。而且还能对银行的资金运转进行准确核算和掌握。会计部门内部控制假如出现一些失误,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经营,使银行面临金融风险。因此,加强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出会计部门的职能,保障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准确无误,实现银行稳定的发展。

(三)增强银行风险意识,提高市场竞争

我国大部分银行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当经营风险过大而造成资金损失时,会直接影响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要高度重视会计的工作,格外关注金融市场的走向,从而增强银行的风险意识,提高银行的抗压能力,提高市场竞争的同时还能使银行稳定发展。

(四)减少金融案件的发生

加强我国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管理,不但可以有效保障银行内部资金的安全,而且还能顺利的展开银行的其他业务。同时还能帮助银行及时解决一些问题,减少金融案件的发生,从而促进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分析

(一)银行的主营项目

大多数银行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宗旨,以合规为基石,秉承创新、包容、奋进的企业文化精神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稳中求进、开拓进取,朝着实现功能完备、业务多元、特色鲜明的方向前进。以广发银行为例,主营项目是: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结算业务;办理票据贴现;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销售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其总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审批的业务范围范围内授权的业务;办理外汇储蓄业务;法律、法规、规章允许代理的各类财产保险及人身保险;经中国银行审批的其他业务等。

(二)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施行,我国大部分银行也进行了改革与发展,渐渐创新出自己的业务管理模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管控体系。在当前社会 的发展,我国银行控制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同时,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也在不断进步,因此许多银行意识到了会计内控的重要性,提高了银行会计在内部管理中的地位,从而有效的降低银行的风险,提高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最终实现银行的稳定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许多银行重视了会计的管控地位,但是银行会计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本管理存在资金问题、内部控制的力度不够、银行的风险意识薄弱以及银行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专业等问题,唯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实现银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实现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成为银行发展的重要手段。银行会计人员就应该以银行的发展情况和业务范围为基础,将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考量,进而制定出多元化的管理措施。强化银行内部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这不仅影响着银行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如今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探究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银行成本管理

银行成本管理关系着银行的经营效益以及银行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就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并明确资金管理职责,加强银行会计的责任意识,以强化资金管理的集体性和统一性。可以从节约开支、杜绝浪费入手,加强银行资金的管理力度,会计人员要详细掌握银行的各种数据,严格分析并把握成本和业务量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寻找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业务,并加以推行。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首先就要对现有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为基础,选取专业的会计人员结合银行自身的发展状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严格规范银行会计人员的管理。与此同时,银行会计人员可以根据相关制度对业务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解决,以此确保银行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严格遵守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标准,从而减少银行业务风险的发生,提高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综合水平。

(三)强化银行风险意识,加强银行资金管理工作

金融行业的风险普遍较高,因此银行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的能力,并在已有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的组织会计人员定期参加风险案例指导培训,从而从源头上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让他们在工作中拿出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更加负责和认真的进行会计审核工作。另外,银行还要加强银行的资金管理工作。一方面是管理银行的资金运转,另一方是是加强对银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比如房屋、机器和操作设备等。还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根据业务水平和考核结果评选出优秀员工,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还能使银行更好的掌握资金运转情况,对于推进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和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

(四)培养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

要想加强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控制度,还要加强培养银行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因此,银行尽管规定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责任和制度,但也要定期的组织一些能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培训课程,建议每个会计人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此外,还要对银行会计人员的思想状态进行调整,对于一些精力不集中的会计人员及时进行疏导工作,从而保证全体会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态度,并且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一个专业、细心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会计工作中去,提高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减少业务上的失误,从而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促进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加强我国银行会计行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可以保障银行的内部资产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银行内部风险意识,降低金融案件发生的几率,从而使银行及时的了解并掌握资金的流向和管理。因此就要加强银行成本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完善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升银行经营水平的同时推动银行自身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月明.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J].金融经济,2019(04):62-64.

[2]曹文胜.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J].财经界(学版),2018(03):74-75.

[3]洪晔.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24):67+69.

作者:江卓华

私人银行会计论文 篇2:

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会计财务问题研究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强调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巴塞尔新规和美欧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银行监管规则同会计准则协调、银行会计分析和监督、银行社会责任会计、银行会计发展战略等问题竞相成为金融、会计界研究讨论的热门对象。文章对上述问题作探讨,旨在探索我国银行会计财务改革与发展的转型之路。

【关键词】宏观审慎 监管 银行会计

一、国内外银行会计和监管的现状

(一)国外银行会计和银行监管的现状

1.国外银行会计。20世纪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致力于建立一套高质量、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力迅速扩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直接采用、准则趋同等方式采纳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危机爆发,焦点亦集中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模型的主观性以及会计计量方法的复杂性受到广泛质疑,会计工作未能跟上金融创新,加强会计标准制定与审慎监管的紧密协作呼声高涨。

2.国外银行监管。次贷危机之后,美欧诸国均提出了各自新的审慎监管框架,通过创建新的审慎监管机构,对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实施稳健监管。同时,作为国际银行业监管基础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Ⅱ》),因监管标准的顺周期性和监管要求的风险覆盖能力不足而面临调整。在此背景之下,为强化对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的审慎监管,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制定了《巴塞尔协议Ⅲ》,并于2010年9月就其基本框架达成一致,2010年11月,G 20领导人会议峰会通过了该框架,《巴塞尔协议Ⅲ》从提高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保留资本留存缓冲、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重视杠杆率指标、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等方面,对原有的资本要求作了重大改进,而且明确了具体过渡期时间安排,风险评估和监管空前加强。

(二)国内银行会计和银行监管的现状

1.国内银行会计。伴随着国内金融业的飞速发展,银行会计发生了根本变化,银行会计准则朝国际化方向迈进。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银行会计标准从注重金融业务的特殊性转向注重一般性,实现“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转变;会计处理重心从表内业务到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并重;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披露转变为纳入表内核算;处理方式从以手工方式为主到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为主,会计信息化、系统化程度日益提高;银行会计职能从服务管理需要到投资者利益保护与服务管理需要并重,银行会计思想由“工具论”向“管理论”转变,银行会计管理模式从分散化向扁平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同时,实践也证明当前银行的融资节奏、公允价值和贷款减值准备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并不明显,会计准则制定者的独立性意识反而在日益增强。

2.国内银行监管。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接管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主要负责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由此我国正式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一行三会”分工的金融监管体制。同时,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逐步完善,银行业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银行监管目标、手段、内容逐渐明确,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探索和实践逐步展开,包括: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压力测试评估银行体系风险等措施稳步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不断完善,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动态拨备制度、杠杆率监管制度被引入和实施;强化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要求大型银行计提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推进大型银行的并表监管;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房地产等信贷政策,防止风险的跨境、跨业传染,强化跨市场的风险隔离机制建设,加强跨境业务风险监测和应对,同国际同行开展监管合作;快速推进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组建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完善协作机制,监管成效日益显现。

二、银行监管规则同会计准则协调问题

(一)监管规则同银行会计准则的异同

1.不同之处。一是性质不同。银行会计准则是一种核算方法,银行监管规则则为一种监管方法。二是目标不同。银行会计使用的是会计语言,准则制定机构往往坚持独立性,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透明性、中立性,而银行监管则更多考量风险,要求金融机构发展业务保持足够的审慎性,维持稳定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三是服务群体不同。银行会计主要服务于政府、税务机关、股东、债权人等,而银行监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银行监管者,而且其他对象的范围亦较宽,不限于前述主体。

2.联系之处。国内外银行会计的改革同银行监管改革是相互依存,相伴而行的。完善的会计准则是银行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之一,银行会计准则已成为了监管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行会计准则改革必然引起我国银行财务数据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银行监管指标的计算,致使银行会计准则改革充分考虑和体现审慎监管要求,银行会计准则的审慎性、前瞻性得以提升。

(二)加强协调

加强协调,构建适应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银行会计业务处理体系。强化会计准则与银行监管规则的相互协调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科学性,而且有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为完成两者的协调对接,在宏观层面上,一方面,要继续推进IASB进行治理结构改革,积极吸收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成为正式会员,以便各利益方广泛参与到全球单一一套会计准则制定之中来,要正视会计环境的变迁,积极修订概念框架,并将银行监管机构作为重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一;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应当强化与会计准则协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执行成本。在微观层面上,必须重构适应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银行会计业务处理体系。一是填补监管真空地带的会计处理规范,解决票据、理财等业务会计处理“去表内化”的制度漏洞,正视公允价值,为模型设计提供更明确的规范,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二是规范资本标准,丰富资本补充渠道,极力发挥资本吸收损失“逆周期”效果,推进资本创新和协调,消除资本套利空间;三是遵循成本效益比最优、确保风险可控的原则,探索资产减值计提新模型和新方法,以满足监管需要,体现监管实质。

三、银行会计分析和监督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会计深受一般会计理论的框架桎梏,重反映、核算,轻分析、监督,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上述不协调和不平衡性集中显现,倡导和推崇基于宏观性、前瞻性的会计分析和监管被置于更为关键的位置,成为亟需迫切推进的工程。

1.构建银行风险预警和有效控制的会计框架。要基于现实,完善银行风险管控体系,逐步将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要风险因素纳入银行会计分析预设和全面管理框架之中,科学设计风险预警指标和模型,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会计预警系统,并透过收集和整理市场、行业等数据,跟踪和分析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诊断危机的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系统性、前瞻性和预测性作用,实现识别、规避、抵御和消除危机的目的。同时,要依托《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质量、数量、可比性等的具体要求,整合和设计过渡期重要风险管控安排,增加融资、信贷、理财压力测试和敞口调整,充实和配置更高级别资本金、缓冲和补充指标,合理资产配比,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杠杆运用和盈利创造能力。

2.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银行在接受有关部门监管时,时常会遇到重叠监管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法律法规授权监管范围没有彻底厘清,另一方面则是监管信息不公开、监管结果不共享所致,同时也存在监管缺位的情况,因此,要积极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分工,完善部级联席会议机制,做好监管信息的公开和沟通,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

3.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要加强诚信文明建设,针对会计造假、违规放贷、违规理财等行为,要广泛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等快捷媒体平台,举全社会之力,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补充作用,督促银行合规经营,积极开展会计风险文化建设,提升会计自律和自省动能。

四、银行社会责任会计问题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提高,诸如:环境与资源问题、社会诚信缺失、劳动者安全及健康隐患等问题接踵而来,加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业诚信大讨论,金融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历史日程,银行社会责任问题越发显得重要,从会计的角度研究银行社会责任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一)界定银行的社会责任内涵

1.银行社会责任的产生和发展。2002年,为解决项目融资中遇到的环境与社会问题,花旗银行、荷兰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在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政策基础之上建立一套项目融资中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指南——“赤道原则”(汤阳阳,2010)。参加“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除定期公布财务报告外,还要对外公布企业责任报告。“赤道原则”是金融业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物,是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

相较国外,我国银行社会责任实践相对滞后。2005年之前,只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光大银行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一些慈善为主要内容的信息。2006年6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公开发布了我国银行业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引入社会责任机制。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绿色信贷政策”,目的是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8月,交通银行成立了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10月,兴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走入标准化、正规化。2009年6月,以工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开始公布在绿色信贷、扶贫、文化教育、体育、慈善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2011年6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起《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共同宣言》,这是银行业“服务公众,回报社会,积极履行行业社会责任”的郑重承诺,表达了中国银行业将社会责任工作深入推进的决心和信心。

2.银行社会责任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和业界仍未对银行社会责任定义形成统一看法,但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银行社会责任的内容指向,对进一步探寻其本质和标准具有重要价值。

(二)做好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顶层设计

做好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顶层设计,探索构建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及评价体系,要由政府主导并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进程,要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与格式,重点就信息披露形成统一标准,提升信息的可比性。

银行作为一类特殊的金融企业,可以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参考“赤道原则”,从投资者、员工、客户、政府、生态环境、社区、社会文化的责任等不同纬度,科学设计具体量化指标、权重及评分标准,保证样本数据获得的公开性和可得性,以构建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和评价体系,同时,要完善激励和约束配套机制,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银行积极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五、银行会计发展战略问题

1.国际监管规则的变化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对以往资本金标的、资本质量、流动性指标以及杠杆率作出了修订,宗旨是提高银行业自身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目前,中国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均超过《巴塞尔协议Ⅲ》所规定的下限,中国已走在了《巴塞尔协议Ⅲ》之前,新规在短期内对中国银行业资本要求影响不大,然而,单靠留存利润补充资本的模式已经越走越窄,资本来源多样化困境正面临着考验。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规定,银行按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2.5%的比例计提拨备,这一动态拨备新规的实施,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低,其放贷能力会受到较大影响,资产定价压力将加大,净息差水平可能进一步收窄,从而影响盈利能力和水平。《巴塞尔协议Ⅲ》代表了国际银行监管趋势,强化资本约束已成为了普遍共识和方向。总之,新监管规则将会对银行的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盈利结构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银行战略发展方向。《巴塞尔协议Ⅲ》明确了资本约束机制将在未来日益强化,也就意味着仅靠存贷款利差,以规模换效益的高资本消耗型扩张业务模式将难以为继,预示着我国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且转型势在必行。因此,我国的银行必须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积极提升参与全球开放竞争的融入度,在金融制度安排和革新的前提之下,积极转变经营理念,重点从经营模式、资本配置、客户发展、产品设计、收入结构、服务深化、信息披露等多环节着手,适应综合化经营要求,积极调整市场营销取向,全面提升零售业务竞争力,大力发展批发业务和中间业务,提升中小企业、私人客户专属服务层次,丰富产品内涵,抑制信贷扩张冲动,走资本节约型发展之路,以有限的资本获取更高的收益,推动我国银行业的转型跨越,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3.银行会计改革和发展战略。(1)在准则制度方面,要顺乎国际潮流,积极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加快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步伐,同时也要深刻认识银行业的特殊性,积极顺应审慎监管的战略需要,推进银行业同一般企业会计准则的融通,减少准则的特殊保护。(2)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完善银行会计运营管理体系,统一会计作业标准,强化流程控制,要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统一法人会计集中管理体制,借助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会计核算、事后监督、报表编制、档案保存”法人统一控制。(3)在管理手段方面,要拓展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技术在银行会计系统中的运用,优化流程再造,大力推进现代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支持实时动态控制,实现快速自动响应,要完善会计信息数据库管理,充分利用会计风险评级模型,辅助风险管理决策和资本管理,加速会计业务处理和管理无纸化、电子化、智能化进程。(4)在管理方式上,要深入运用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先进管理理念,开展作业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实现会计流程和业务流程有机融合,要深化推进资本管理、价值管理、流动性管理,做好未来财务的规划和展望。(5)在内控文化方面,要健全会计风险管理机制,明确掌握风险要点、薄弱环节和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和应对问题,同时,加强风险警示教育、培训及交流,强化风险防范理念,营造会计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6)在国际沟通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会计准则与银行监管的融合事务,加强同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和沟通,为国际金融会计改革朝着有利于金融稳定的方向发展而努力。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唐笑炯.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改革目标和发展趋势[J].太原:会计之友,2006(11).

[2] 司振强.后危机时代银行监管与会计准则协调研究[J].北京:金融会计,2010(6).

[3] 郭利根.银行监管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金融会计,2010(9).

[4] 肖伟.对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两点思考[J].北京:金融会计,2010(10).

[5] 崔宏.“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的中国银行持续发展之路[J].太原:银行家,2010(10).

[6] 巴好胜.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发展[J].兰州:西部论丛,2010(10).

[7] 汤阳阳.关于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J].天津:华北金融,2010(10).

[8] 胡永康,罗国荣.银行监管规则与会计准则协调面临的挑战[J].上海:中国货币市场,2010(10).

[9] 李文泓.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思路和政策框架[J].北京:中国金融,2010(13).

[10] 阳秋林,代金云,秦苹苹.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商业会计,2012(4).

作者:王毅敏

私人银行会计论文 篇3: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其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就显得意义重大。文章就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作了大致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信息 失真

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状况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最主要表现在帐外经营、虚假帐表、乱用会计科目以及虚假会计业务等方面,致使这些情况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驱动之下,急功近利,粉饰考核业绩。上级对下级设置考核指标本无可厚非,下级为保证完成任务对上级行的指标加码也是正常的,但在银行体系中确出现问题:从总行到基层网点有6-7个层级,中间每个层级都会对下加码,到最基层时任务指标就与总行的初衷相去甚远,按6个层级20%加码计算,总行制定1万元的任务指标,到最基层时任务变成1万元*1.2 5=2.49万元,即翻2.49倍,加码越大层级越多,翻倍也越多。这种任务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值得商榷,这种情况是认为制造虚假信息最为主要的原因。

2.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与业务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最近几年,伴随不断深入的金融改革,商业银行的业务也成飞速发展的态势,但它们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和分散,绝大部分会计人员都在忙于机械化式的日常工作,有的甚至还会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错误,更不用说对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处理了。因此,现如今最为关键的任务便是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

3.作为金融监督部门,在监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不加重视。传统的监管最主要是侧重在对金融机构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上,对商业银行的稳健合规经营加以监督,通常情况下,在对会计资料真实性方面的检查监督不够重视,尤其是在面对金融业务进行大量应用之时,由于计算机作弊存在极大的隐蔽性,因此导致监管不能到位。

(二)客观原因

1.确认利息收入之时,不能对原则加以充分执行

在进行贷款信息收入的确认之时,要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来进行。银行在进行利息计收之时有两种不同的计收形式,这两种形式不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但由于受贷企业在诚信度、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不同,银行贷款利息收取便会存在不确定性,某些贷款利息无法按期收回,有的甚至还无法将本金收回,根据权责发生制相关要求,需在每季进行收入确认。在实际应收利息中由于部分无法收回,导致这部分收入无法变成现金。如此一来,这部分的利息收入便欠缺支付能力。相对应的,收入和费用相配比的利润也是虚增的。利润和收入的虚增使得利润表在反应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上不能进行真实反映,从而造成所提供会计信息欠缺真实性。

2.创新业务产品时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存在很大弹性。

传统业务的会计政策基本稳定,但创新业务及产品在执行会计政策时,银行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同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也会相应不同,进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影响。

二、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状况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体系

一方面,会计制度的规划和制定,需对会计环境变化有超前预测和分析,在对客观环境不确定性加以充分估计的前提下,争取在事前就将会计信息的不实性控制住,以此避免不确定性的环境对会计产生过多影响。为使会计信息真实、准确,要尽可能的使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缩小。当可以采取多种会计处理形式之时,会计制度应对每种方法适用的范围加以规范。对新业务新产品要从总行层面加以规定,明确会计处理,避免各业务层面随意入账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会计报表体系予以不断的完善,对银行相关信息进行正确评价。通过增加业务报表,对现今报表中无法反映的信息予以补充,尤其是对衍生业务和表外业务予以充分披露。

(二)严肃财会制度

要让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不断强调,让他们能对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予以高度重视,对违反相关法律制度的人要严肃处理,让违法者无处遁地,从而避免主管上弄虚作假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造假的冲动予以有效抑制,才能在根本上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完善考核机制

合理的业务指标能够促进业务发展,因而商业银行的各管理层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考核指标,不能简单地加码分摊,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标,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考核指标。

(四)加快计算机操作软件的升级和完善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操作基本都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的,在计算机软件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操作人员按业务品种输入数据,由计算机后台进行账务处理,可有效降低人为记账差错,促进账务真实,提高会计报表的准确性。

存、贷款利息是银行的主要收支范围,占银行收入和支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而对应付利息和应收利息的确认方式直接影响到银行损益,进而影响到能否真实反映银行的经营情况。要避免人为调整应收利息的确认方式,通过计算机后台按权责发生制计提利息很有必要。因而,完善的计算机操作软件直接关系到银行业务报表的真实性。

(五)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

作为会计人员,在处理相应的会计业务以及对外披露信息之时,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忌不能为了私人利益而披露假信息、做假报表、假账。与此同时,面对大量新问题和新课题的出现,会计人员应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研究和学习,从而将会计工作推向新高度。

(六)制定适合银行业的会计准则

由于商业银行所属行业非常特殊,使得它的业务性质也不同于其他行业。现如今,企业会计准则不能与现代银行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亟需单独制定针对银行业的会计准则。

三、结语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它不仅会对银行业务的经营状况有所反映,同时还会对国民经济的资金运作状况有所反映。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真便会对管理层决策产生直接不利的影响,并且还会对国家整个的宏观调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广大债权人利益产生影响,如此一来,确保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李炜.浅谈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0(08).

[2]李艳英.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06).

(编辑:陈岑)

作者:刘伟

上一篇:激光测量技术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艺术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