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容易产生自私自利、孤僻自傲的性格。学校德育工作要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抓起,从而培养学生品德。[关键词]德育;文明礼仪;作用中国是礼仪之邦,国家历来对学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校德育文明礼仪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校德育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1:

探析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教育任务。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要想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既要坚持顺应流变与时俱进,更应该坚守德育教育工作要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德育工作经验,探讨在德育工作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制度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培养他们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个是母爱,一个是师爱。师爱是情感与灵魂的融合,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自觉地、积极地遵循我们指出的正确方向。在学校,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配合,课堂教学不能盲目进行。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找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此外,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学校德育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老化,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定位把握不够“前卫意识”;许多学校只注重文化课的教学,片面地把成绩作为学校的生命线,甚至有的学校没有道德教育,应该只因上述检查而开放,而不是真正落实。德育课程挪用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抵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预设多,效果差;外在情感和内涵不够;科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的道德教育认知与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分离的,导致学校工作的被动局面。

特别是基层学校,特别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育水平不高。他们生活在一个令人不满意的环境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这就是农村基层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区别。比如,农村很少有学生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但城市不同。文明礼仪是第一堂课,特别是礼貌。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思想品德教育課堂中,教师要引导要获得社会的肯定,提高社会价值,就必须根据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来衡量其行为,使其行为与社会价值目标相协调。所以在学校里,老师必须加强自己,加强自己的道德建设。学校绩效评估不能再追求文化成果。要把道德教育放进去,而且要占很大的比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智能化犯罪必将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有严格的道德教育评价标准,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成长,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的微笑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几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即将放弃奋斗的学生焕发青春。尊重是相互的。比如在教育管理上,肯定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听话。对于纪律性差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不要对着骂,而要尊重他们,不要打骂他们,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他身上寻找亮点,肯定他的长处,让他们也看到自己值得称赞的一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然后耐心地和他一起分析缺点,让他们知道错误的作风,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对他们的尊重就会激发他们对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让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他们的心理,这样的教育才能产生显著的效果,才能建设一个好的班级。

三、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应采取的对策

道德教育是塑造人的思想的伟大工程。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德”、“智”、“体”、“美”、“劳”之中,“德”是第一位的,是一切的基础和根本。如果“道德”做得不好,其他的事情就谈不上了。面对严峻的德育形势,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变,现代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分数不再是学生的生命线,必须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把一份满意的答卷交给社会。

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我们的成长环境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学生家长大多是农民工,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们相处。何况教育和指导呢。尤其是学生离开学校回家的时候是一个真空。如今,社会上有许多不良群体。因此,必须以学校为阵地,开展多功能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群体和行为的诱惑,加强与学校的建设,有效地监控青少年。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行动中理性,在实践中锻炼,在参与中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尤其是我们基层的学生,因为上一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在第一任教师中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未来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面前不会无所适从。

四、结语

学校德育实践表明,学生的许多违纪违法行为都是由心理素质低下、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造成的。如果不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而仅仅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不仅难以解决,而且适得其反,不利于人格、认知、思维等的多元化发展。因此,道德教育只能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发动心理攻势,端正青少年的心理,让他们对行为规范有正确的识别,培养良好的道德。然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如“春风潜入夜幕,润物细无声”一样,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美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10

[2]马可可.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培养[J].德育教育刊,2013.11

[3]林穗思.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J].教育教学论坛,2010.08

[4]杨小路.试论小学生的育人教育[J].小学教育教学论,2014.12

[5]杨晓.小学生教育的发展问题[J].第二课堂,2012.05

作者:杨雪

学校德育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2:

发挥文明礼仪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容易产生自私自利、孤僻自傲的性格。学校德育工作要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抓起,从而培养学生品德。

[关键词]德育;文明礼仪;作用

中国是礼仪之邦,国家历来对学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视。为加强中小学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开展“文明礼仪伴我成长”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教育活动,文明校园,文明班集体,文明寝室评选活动,“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大手牵小手,共育文明化”等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文明礼仪知识推广普及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大胆探索,精心开展,总结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内容抽象、要求过高、教材空乏、方法单一,以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最基本的文明礼仪素质培养等弊端。这种事倍功半的教育,不仅令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而且不少教师对此也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因此,全社会尤其是广大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必须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抓起。

一、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需要

学校德育,长期以来存在着要求过高、内容单一等问题。学校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中证明,从小抓好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引导学生具备基本的文明礼仪素养和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也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因此,抓好文明礼仪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特别是中小学德育首先要加强的工作。

二、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决定必须浸透文明礼仪教育

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是这一时期学生的显著特点。在这一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文明习惯,让他们学会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的能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完善个人的素养。只有这样,到了高中阶段,他们才会形成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这样培养孩子,就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果错过这一关键时期,等孩子长大成人后再回过头来“补课”,只能是亡羊补牢了。现如今,社会上反映强烈的一些大学生高分低能、缺乏文明素质、言行粗俗、不讲公德、损人利己的现象,正是他们从小没有有效地受到文明礼貌教育的佐证。因此,抓好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不仅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利,而且对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所决定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依照本身所具有的一定规律发展变化的,它之所以要如此发展变化,是它自身规律所决定的。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逐步提高的。这就像建造一栋万丈高楼一样,只有踏踏实实地把地基打坚实了,高楼才可能一层层地砌起来。同样,担负着塑造学生心灵,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重任的学校德育工作,也只有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教育抓起,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水平。抓好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学校教育应该是思想品德与教学质量并重,列宁曾经说过:一切社会都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就在一切处事格言上反复谈到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文明礼仪”应该是这种“公共生活准则”的一项基本内容。其实,文明礼貌并不仅是人们单纯的外在举止风范,而是有着深层的内涵的。因为文明礼仪离不开思想道德和理想情操等内在因素。中小学德育,就是要从抓文明礼仪这样的“小事”做起,进而提高青少年一代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责任编辑 沁 砚

作者:汪秀玲

学校德育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3:

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实践浅谈

文明礼仪教育历来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了学校德育工作和文明礼仪教育新内涵和新要求,也给学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活力。

一、真诚面对文明礼仪教育遭遇的尴尬

剖析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现状,无论是学校德育工作者还是班主任老师,都有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较好成果,但是校园内仍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学生践踏草坪,摘花折枝;在食堂用餐时边吃饭边说话;吃完课间餐随手乱扔牛奶袋或点心包装袋;用脚踢着垃圾玩;放学后买零食,乱扔瓜皮果壳……

结合学校所在镇实情分析,学生上述种种不文明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教育的弱化或无力。大多数新市民家庭中,家长疲于工作,无暇去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而本地学生家庭,普遍把学生交给爷爷奶奶看管,“隔代亲”及老年人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容易使学生养成任性自我、随性自私的性格。二是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园外,经常会看到一些成年人的不文明行为:有些家长送学生上学时无视近在一步之外的垃圾桶,将早餐包装袋随手丢弃;随意闯红灯;乱扔烟头果壳;随地吐痰,甚至有人在花坛小便……

一方面学校天天教育学生要做文明人,另一方面学生眼中日日能见校园外的不文明现象。这不仅使学生陷入一种认知的困惑,也使学校德育陷入一种教育无力的尴尬。

然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不能因为田里长了杂草就荒废了种植的庄稼,只有虔诚地面对这块“德育田地”,精心培育、管理,才能使庄稼茁壮生长,使杂草无容身之地。

二、找准文明礼仪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学生对做个文明人认知的尴尬,即是内心的困惑,什么行为才是文明的行为?相信学生在见到不文明行为时,幼小的心灵会有困惑,会有此一问。困惑起,若不明辨则困惑深,则是非不明或误“非”为“是”;若及时助之明辨“是”与“非”,则解开纠结,心清意正,明辨事理,知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这恰恰可以作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突破口——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知晓文明礼仪是什么,哪些行为是我们不能做的。而“八礼四仪”教育,有目标、有内容、有达成度和评价体系,对德育工作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教育有血有肉,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完善机制,为文明礼仪教育保驾护航

1.制订实施计划。以“八礼四仪”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先期落实走好路、吃好饭、说好话,扎实推进“五小行动”系列活动,明确文明礼仪,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2.开发校本教材。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分年级分层次,开发富有年级特色的校本教材,使校本化的规范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各班在班主任的主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文明礼仪《班级公约》,引导学生知晓、熟悉、理解、践行“八礼四仪”。

3.营造浓郁氛围。学校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师校本培训,开设专题讲座,正确把握礼仪教育理念;利用国旗下讲话、校讯通、校园网等多种平台,通过制作、悬挂、张贴文明礼仪教育标语、宣传画以及班级黑板报、校园宣传栏、学校门口的电子屏、向家长发放“礼仪教育”宣传单等方式,让文明礼仪规范图文并茂、声图结合,随处能见、随时可学,实现学生、老师、家长对文明礼仪规范要求“人人知晓、个个明白”,在校园内外绷紧“文明礼仪教育”这根弦。

(二)体验感悟,让文明礼仪教育生根发芽

1.重视活动设计实施。

学校层面,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竞赛实践活动,举办“文明礼仪形象大赛”、“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文明礼仪天天赛”等活动,通过竞赛,促进学生遵守文明礼仪的自觉性。

班级层面,分年级段开展“诊治我家的不文明行为”、“亮眼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说说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好少年”、“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等主题班队活动,开展“人人争当班级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故事会”等活动。

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特别强调不仅要重视传授礼仪知识,还要注重训练行为方式,让学生学练结合,以练为主,既明了“理”又训练了“仪”。

2.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文明礼仪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不应是一次性一过性的,而是连贯、持续、深入且深刻的。比如一年级定位于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建立文明礼仪观,为此重点开展“我的这些做法和行为文明吗?”班内交流讨论活动,以帮助学生明是非,知文明。在一个多学期的观察、思考、讨论后,开展“我也做个文明好少年”活动,引导学生将思考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践行上。二年级的文明礼仪教育定位于在自检反省的基础上,提升对“八礼四仪”的认识,为此开展“亮眼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说说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好少年”等活动,初步体验、感悟文明礼仪的内在涵义。三、四年级学生的教育则定位于从榜样中吸取力量,在活动中得到感悟,开展“说说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好少年”、“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等活动。五、六年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定位于培养学生持久的文明意识和习惯,“发挥我的力量,让文明之花处处盛开”,引导学生将“八礼四仪”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责任意识,为此开展如“‘五小行动’周周报”、“我是文明好榜样”、“诊治我家的不文明行为”等活动。

3.推动活动校外延伸。

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不能局限于校内教育,还应向校外、向成年人延伸。所以,可将文明礼仪教育与节日主题教育或活动相结合,将文明礼仪教育的阵地拓展延伸到社区、敬老院、商场、马路等公共场所。

比如三月是学校的文明礼仪月,又是学雷锋活动月,各中队在社区、敬老院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同时,给居民和敬老院的老人表演以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小品、相声、快板等节目,将社会常见不文明行为和文明行为规范融入节目,让学生和成年人,都从节目中得到教育和启示。又如学校艺术节,师生、有条件的家长创作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漫画、书画作品,走进社区展览,使师生、家长、居民共受教育。再如敬老节,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洗头、修剪指甲、整理桌上物品、聊天、表演节目,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或提醒学生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与老人的聊天和服务活动中。点点滴滴,时时处处,让文明礼仪成为一种意识和习惯,让校内外更多的人有这种意识和习惯,让校内校外共融互通,破除“负能量”的相互影响,达到“正能量”的相互传递,从而走近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

(三)内化践行,让自主弘扬文明礼仪成为可能

按照心理学观点,当体验感悟达到一定的程度,便走到了内化践行的阶段。但从感悟到落实在具体行为上有很长一段距离,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做到持久坚持。比如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和“八礼四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部分同学意识到平时的一些习惯,如随手丢牛奶包装袋、边吃饭边讲话等是不文明行为,这些不文明行为有所改善,但是坚持的时间不长,需要经常提醒。

为帮助学生从体验感悟走向内化践行,学校改革德育工作举措,开展“班级自主设岗制”,各班根据实情设置学生执勤岗位,成立“校园卫士班”,让学生参与德育和管理,努力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被人管理到自我管理。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队员的能动性,通过宣传阵地、竞赛评比、升旗仪式、队干部的培养等常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活跃学生身心,不断巩固文明礼仪意识,使体验感悟与内化践行渐行渐近,互为促进,并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队员主动进入内化践行的队伍,自主弘扬文明礼仪,在人生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作者:吴雪明

上一篇: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研究论文下一篇:语文阅读教育技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