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22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由于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强度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特征教师职业具有其本身内在的特殊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校教师文明礼仪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教师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1:

播种尊重

祖雪媛终于坐了下来。

作为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一校四址的大校——自家庄小学的校长,她总是很忙。2009年12月1日上午,她给一批来校取经的北京校长讲尊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中午未来得及休息,就又开始接受校长们的提问;随后,她被学校教师请去商量第二天督导来校检查之事。

直至下午三点,祖雪媛才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堆材料。

“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祖雪媛一脸歉意。

她放弃舒适的大班椅,搬了一把折叠椅,坐在记者对面,开始向记者讲述其心路历程。

冬日暖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射进来。我们轻松地聊着,笑声不时充溢着这个小小的办公室。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祖雪媛信奉的格言,“不仅用人如此,文化建设也应如此。”她希望自己能起到示范作用,让尊重、温良之风气在白家庄小学滋长,使师生都能演绎自己生命的精彩。

她说,自己坚信此理,并一直努力着,尽管这条路走得有些艰难。

尊重之缘起:从反差中反思

“童年的家庭生活和环境影响,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道路。”这句话用在祖雪媛身上颇为贴切。成为一校之长后,她期望打造一个让师生享受尊重之乐的乐园,便与其童年生活有关。

在旁人看来,祖雪媛的童年是灰色的。父母因岗位需要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只能跟着奶奶生活。但在祖雪媛看来,她的童年快乐而自由。而这,都是奶奶和好老师带给她的。

在祖雪媛的记忆里,高小毕业的奶奶是个有文化的人,很善良,乐于助人,与邻居的关系非常融洽。奶奶非常尊重她,鼓励她发展兴趣爱好,“我喜欢跳舞,奶奶很支持。放学后我只要做完作业,就可以自由地玩,奶奶从不把我关在屋子里。”

祖雪媛记忆中的校园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大队辅导员刘富强老师热情奔放,常常组织学生编儿歌,编得好的儿歌还可以通过广播广而告之。很快,祖雪媛就享受了这种“待遇”。被肯定的感觉让她一发不可收拾,先后编了好几百首儿歌。“成功的感觉真好!”回忆过往,祖雪媛颇有感触。

还有一个小学老师让祖雪媛念念不忘,这就是教了她6年的音乐老师段立华。段老师教给孩子们各民族的歌舞,还带他们去各处参赛、迎宾。祖雪媛清楚地记得,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时,她就在第一排领舞。这些都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中。直至今天,40年过去了,她还会唱迎宾曲、跳迎宾舞。

那时,学校非常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祖雪嫒和几个同学组成“为人民服务小组”,常去北京火车站口的食品店帮人装点心盒。下午放学后,他们从学校跑步去两公里之外的火车站,“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祖雪媛说,“这是来自心底的需求,所以非常乐意去做。”

童年受到的尊重、感受到的快乐,让祖雪嫒从一个胆怯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外向活泼、充满自信的人。儿时的这些经历给后来做了校长的祖雪媛很大的启示: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多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成功是成功之母”。这也是她不断创设条件、开设多种校本课程的最原始的动力。

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带给学生愉悦的感受。

祖雪媛在北京朝阳师范学校上学时,一位总爱板着脸批评人的教师就让她很“受伤”。有一次,家里有事,祖雪媛疲于应付,回到学校后很疲倦,上课时睡着了。这位老师不问原因,故意给她难堪。由于这位教师经常这样处理问题,因此使祖雪媛逐渐产生对立情绪,开始讨厌数学,成绩直线下降。为此,祖雪媛做校长后,总是告诫教师们,当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讲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原因,千万不能简单下结论。

1981年7月,祖雪媛当了教师,遇到了几个不同的教学主任和校长,感受了不同的管理风格。

有一个主任总是批评人,说教师这不行,那不行,教师们见他就烦;另一个主任非常亲切和蔼,总是鼓励祖雪媛,并告诉她哪一方面还需要改进。在她的帮助下,祖雪媛进步很大,后来还拿了朝阳区教学比赛第一名。祖雪媛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印象最深的是,指导教师不要面面俱到,每次提出一点就好,‘少就是多’。”

校长们也是风格迥异:有的校长很少说话,过于严肃,教师谨小慎微,不容易创新;有的校长表面和气,但很虚伪,当面夸、背后损,挑动群众斗群众,结果学校四分五裂;有的校长其貌不扬,但温文尔雅,非常尊重、关心教师,富有人格魅力。

这种种反差,成为日后祖雪媛践行尊重教育可资借鉴的最好素材。

尊重之制度:彰显公平的力量

2001年7月12日,祖雪媛被学区推荐参加全区校长竞聘后,成为自家庄小学的掌门人。

她传承前任校长倡导的“要创建一座乐园”的目标,提出要“创建一所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乐园”的口号。但现实让她根本“乐”不起来:刚上任,电力局就来追缴所欠的22万元电费,而分校学生所交的四年寄宿费已提前用完,作为学校主要收入来源的位于汽配一条街上的店铺已变成了绿化带。

“当时,学校连30%的结构工资都发不出来,朝阳区教委领导来校现场办公才解决了问题。”和祖雪媛同时来到白家庄小学、现已退休的董玉琴书记告诉记者,“当年,学校奖金大幅减少,曾经有教师当着我们的面,甩着学校发的100块钱奖金,说‘这也叫钱啊!’教师队伍非常不稳定。”

但让人惊讶的是,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这一年竟没有一个教师要求调走。

学校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公平!”祖雪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知道,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上任后,她首先推动学校改变原有的工资和奖金发放办法,实行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推出了《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教师师德评价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谁拿多少钱、奖多少钱,制度说了算,非常公开、透明。

“均”的不仅是利益,还有机会。一旦能做到基本的机会均等,学校的稳定即不在话下。当年12月,为了让真正的千里马脱颖而出,学校启动干部竞聘上岗制度,为全校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赛马”平台。

还没有完全从惯性思维中跳出来的教师不相信学校会真正“改朝换代”,他们大都持观望、怀疑的态度,不愿意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祖雪媛与当时在任的董玉琴书记一起找教师谈话,劝教师参与。在民主测评后,大家疑心一除,都积极行动起来,85%以上的教师参与其中。最后,学校一次性聘任了两名副校长、4名主任、7名主任教师。

在整个竞聘过程中,校长只是一个旁观者。正是由于群众“大权在握”、领导“袖手旁观”,所以落聘干部对结果才能平和接受。当干部聘任结果与教师的意见吻合时,教师们很受震动,“水活起来了!”

“以前,学校的一些想法靠发号施令贯彻不下去,现在实施起来则非常顺畅。”董玉琴书记说。

祖雪媛明白,想留住教师,仅做到公平是远远不够的。做了十几年教师的她非常了解教师的心理,“渴望被尊重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为此,她努力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对干

部,祖雪媛做到“一严三多三不”:严要求,多关心、多培训、多指导,不挑剔、不埋怨、不指责;对教师,她要求干部尊重教师,提倡“颂善于公堂,归过于密室”,学会放大教师的优点,让教师“感受一点乐趣,享受一点成功”。

“校长在与我交流时,总是先耐心倾听我的想法,让我充分地表达。这种尊重让我感到轻松而快乐。”康莹老师说。没有批评,只有适时的点拨、耐心的指导,这是不少教师对祖雪媛的评价,一如祖雪媛对她的那位“好主任”的评价。

尊重他人:从张开笑脸开始

事好做,人难改。一个更大的考验在等着祖雪嫒。

她一来到自家庄小学就发现,教师们的状态很特别,“不会笑”、“很紧张”,彼此之间“相敬如宾”,谨言慎行;让教师谈谈自己对学校发展的想法,所有的回答都是“没意见”。

面对学生,不少教师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新学年开学,学校要求干部在校门口、班主任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并向学生微笑问好。祖雪媛发现,被安排在门口迎接学生的教师,没有一位按要求做。她和当时的钟亚利书记亲自示范向学生微笑问好,而在场的人里只有一位干部效仿。有人还质问租雪媛:“我是老师,凭什么先向学生问好?”

与此相对照,教师们倒是很懂得尊重校长,“敬爱的祖校长好!”这样一种“敬而远之”的“尊重”,让祖雪媛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这样一种氛围里,何谈真诚地尊重他人?如何消除教师们的紧张感、打破他们自我保护的心理壁垒?祖雪媛陷入了深思。

她思考的结果是:把抓文明礼仪作为切入点。当时,朝阳区正在开展“三礼教育”,她结合“三礼”教材中的礼仪规范要求,结合校情,提出了“热情、文雅、至孝、谦恭”的礼仪素养目标。为了让每一名学生说得出、记得住、做得到,他们又将这一目标浓缩为: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致谢、一声道歉。

学校组织了“展开一张笑脸”主题活动,让师生共谈“笑”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组织上“笑脸”礼仪课,在具体叙事和交互活动中理解微笑、学会微笑。近两年,学校还开展了“尊重从张开一张笑脸开始”的主题活动,让每一名师生寻找“因什么而笑”的具体故事。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师生发现,原来要笑起来是那么简单!学校将笑脸背后的故事编辑成《“让微笑温暖你和我”故事集》,召开“微笑传递”现场会,让“你的微笑感染着我,我的微笑温暖着你”。

为了让教师们笑得真诚,祖雪媛提出学校必须成为师生心理安全的港湾,干部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教师犯错误;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犯错误。

几年下来,白家庄小学处处充满微笑。“笑容再也不是摆出来的了,而是来自于内心真正的快乐。”祖雪媛笑着说。

尊重差异:不让一位教师掉队

接触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后,祖校长对于尊重有了更多的体悟。儿时那种自然萌发的尊重,逐渐变为有深度的思考。

她认为,“尊重”内含“重视与敬重”、“懂得与理解”、“包容与赏识”等要素,包括尊重规律、尊重所有人(包括尊重现在人、未来人、他人和自己)、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和资源。其核心是尊重人,而尊重人的重点是尊重人的差异性。

祖雪媛认为,校长要尊重教师的差异,因材施管。她坚信:没有一位教师不想做好教师,只要指导方法科学,每位教师都可能成为好教师。

“首先要发现教师的潜能,然后去点燃,让他们都能发出光亮。”祖雪媛说,但每位教师的“燃点”不一样,学校领导者要采用不同的点燃方式,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追求和内心感受,“绝对不能说老师不行”。

一心专注于你有潜力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事,这是通向卓越的途径之一。祖雪媛发现,教师在个人发展中,常常平均使用力量,重点突破不够,因而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为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求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范围的发展,学校推出了教师星级评选制。共评五类明星:班主任管理星、教学星、科研星、文化建设星、信息技术创新星。教师自我申报,群众、领导评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重新评价认定。这种评选制度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成功需要。

在自家庄小学,有许多“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亮后东方也亮”的故事。一位美术教师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始终进不了优秀教师行列,但她喜欢摄影,常常走进那些老胡同,用镜头记录北京的发展变化。后来,她开设了有关摄影的校本课程,常常带着孩子们走街串巷去拍照,她和学生们的100幅“北京记忆”摄影作品在中华世纪坛隆重展出,她也很快成为星级教师。

在白家庄小学,每一位教师的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尊重,都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学校利用教师们的特长开设了128门校本课程,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选到自己较为钟爱的课程。

不过,祖雪媛并没有盲目乐观。最困难时没有教师离开,而现在却有个别教师提出调动。“虽然有离家远等原因,但也不排除因不成功、不开心而离开的因素。”祖雪媛告诫干部们,要反思自身的管理,给每位教师成功的机会,不让一位教师掉队。

尊重自己:拒收一枝花

在变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祖雪嫒也在努力建立家校之间的深层次互信。

家长和学校虽然因为“孩子”结为最坚实的利益共同体,但彼此却往往缺乏最起码的尊重,互相指责成为常景,教师节送礼更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为改变这种状况,祖雪媛提出:家长的意见是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让家长担心,就有我们的责任;让家长误解,就有我们的问题。

祖雪嫒非常重视家长的意见。刚到自家庄小学时,她发现教学楼内没有厕所,厕所建在室外,而且条件非常差,家长对此意见很大。于是她进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改建厕所。

她推出的“拒收一枝花”的活动也与家长的意见有关。2001年,祖雪媛和书记在对教师收礼之事展开调研时看到一位家长的来信。信中说,教师节时,孩子精心挑选了一块手绢送给老师。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放那儿吧。”这让孩子很伤心。

看到这封信,祖雪媛很痛心,她决意要给孩子们一片纯净的天空、一块美丽的净土。经过商议,学校决定,除学生用以表达敬意的自制小贴画之类的小礼物外,教师不能收家长和学生花钱买的任何东西,“拒收礼品就是尊重自己”。

租雪媛组织全校开展拒收礼品的专题论坛,意在让教师认识到收礼的危害、学会拒收礼品的方法。每年,她还要亲自给家长讲拒收礼品的意义。有些家长不理解:“校长怎么那么多事?不就是一枝花吗?”祖雪媛耐心做这些家长的工作,最终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祖雪媛带头不收礼,提出管理者要“自识、自省、自制”,不能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对于关系单位的礼物实在无法推却的,都一一交总务主任登记,统一保管、处理。

8年来,自家庄小学四个校区没有一位干部破例收礼。“当我看到家长发来的手机短信,说‘学校真是一片净土’时,我感到非常欣慰!”祖雪媛很是自豪地说。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2009年7月,她这么自律的人竟被人举报有经济问题,网上谣言纷飞。刚得知这个消息时,祖雪媛非常生气,但“不到15分钟,我就调整过来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律的人不怕攻击。”最后,有关部门的审计还了祖雪嫒清白。

“没想到这事让我出名了。”祖雪媛自嘲,“我从没想过自己出名,只想让学校出名,因为朝阳教育需要名校;只希望老师出名,因为名校之名在于名师。”

祖雪媛说,她希望把尊重教育实践体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做成精品,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为年轻校长的成长助力。

采访后记

自然生长的“尊重”

尊重教育并不是祖雪媛的原创。

但祖雪媛推行的尊重教育自有其特点。她所理解的尊重与其童年特殊的经历以及她在学习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个人经验相关。这种尊重不是“舶来”的,而是有“根”的、自然“生长”出来的。可以说,尊重已经成为她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一种习惯,因而极为质朴、自然。

她以务实的态度,将尊重教育的理念转化为办学目标,并细化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8年间,“尊重”就像一颗种子,被她悄然种在师生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言行。在理念纷繁、声音嘈杂的教育现实中,她和她所领导的团队搭建尊重教育实践体系的探索令人钦佩。

在诸多成绩面前,祖雪媛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她身上,没有某些校长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听不得批评的骄娇二气。她说,将尊重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尊重,还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问题就是机会,问题就是挑战,问题促进发展”是祖雪媛常说的话,也是这个团队真实、坦诚的特质。我们相信,有了这样的特质,白家庄小学尊重教育之路会越走越开阔、越走越宽广。

(编辑 沙培宁)

作者:曾国华

学校教师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2: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与实践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由于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强度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特征

教师职业具有其本身内在的特殊性。就职业主体而言,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既具有物质需求,又具有精神需求;就工作对象而言,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的心理和灵魂;就职业实践方式而言,教育在本质上是交往,教师的幸福离不开学生的幸福;就劳动结果而言,教师职业的成效表现为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人只有在其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生存下来,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谋生的手段”,在这一点上,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具有共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对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仅仅得到物质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幸福,教师有被尊重的需要、自主发展的需要,其职业理想的实现所带给主体的幸福体验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社会性和个人性的统一。一方面,教师职业在社会的需要中获得其存在意义,社会对教师的尊重与理解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教师职业的幸福又与个人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紧密联系,个体对人生意义的认知和情感直接影响着主体能否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过程性与结果性的统一。教育的交往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幸福必然具有过程性,师生之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过程就是教师职业意义的实现过程,离开教学过程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职业幸福都与职业成就感紧密联系,教师职业幸福感离不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學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全面发展,教师职业成就感的高低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水平的重要因素。

(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幸福体验作为主体的积极心理感受,必然受到主体心理体验的影响,不同的个体对待同一认知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教师的职业幸福必然受到主体职业认同和价值观的影响;但任何主观体验都是客观对象的反映,都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有着必然联系,教师的职业幸福必然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密切相关。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教师职业幸福的独特性决定了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水平的因素是多元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实现的条件也必然是多方面的。

(一)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不仅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条件。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直接体现,不仅决定着教师群体能否获得来自社会的积极评价,而且决定着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教师对职业的自我评价。只有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才能使教师感觉到“从事这一职业是光荣的”,才会在内心建立起对这一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并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战略的提出,在确立教育“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的同时,也为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当前,尊师重教已然成为社会风尚,但不尊重教师、不重视教育的现象仍然见诸报端,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教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实现的重要条件。教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是其社会地位提升的外在表现,又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物质基础。一个需要经常为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担忧的教师,其体验教育幸福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社会和学校必须在为教师个人及其家庭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时,逐步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他们得以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国家和地方财政要为教师待遇水平的提高承担应有的责任。在提高教师平均收入水平的同时,更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劳动报酬更加体现对劳动质量、数量的尊重,更加充分体现对劳动价值的认可。

(三)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中实现。制定宽严适度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充分保障教师的民主权利,而领导干部又能够放下架子、善待教师、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不仅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学校人性化管理中,教师获得作为“教师”的职业尊严(而不是校长眼里的“学生”)和人格尊严(而不是学校发展的“工具”);给予教师以人文关怀,在教师遇到工作和生活的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表达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及爱护,则让教师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这种幸福体验是其他任何形式都不可代替的。

(四)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其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基础。如果教师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工具,而缺少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或者确切地说并不是喜欢教育,而仅仅是找不到其他更好工作的无奈之举,那它也就缺少了感受教育幸福的可能性。只有具有了对教师职业的深度认同,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于课堂内外的幸福体验;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教育事业,而又对教育事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真切感受到“燃烧自己”不仅仅是一种付出,更重要的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所产生的满足感。正因为如此,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不断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感,不仅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教师幸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五)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师生情感交流的状态和能否基于教学成就产生幸福体验。教师专业发展越充分,教师构建幸福课堂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越明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越强烈。在幸福的课堂里,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意义和人生意义的建构,教学就成为师生共同的幸福旅程。沉闷、枯燥、乏味的课堂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折磨,对教师也是一种摧残,而生命课堂的构建在根本上依赖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主体自觉的追求,脱离教师需求“强迫命令式”的继续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定目的,而且会销蚀教师的教育热情。

三、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具体实践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作为内地新疆高中班首批办班学校,以国家级课题“幸福教育观下的高中教育行动研究”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坚持“学校发展,教师为首”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学校领导深知,没有教师的无私奉献,就没有学校的现在和未来。因此,学校始终把教师放在学校发展的第一位,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学校为教师服务、管理和后勤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使教師深切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尊严。在制度层面,尊重教师的意愿,每次制定重大决策,都要反复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文化层面,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使其成为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内容。行走在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的校园,扑面而来的,是尊师重教的气息。

(二)维护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学校坚决贯彻《教育法》、《劳动法》,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在绩效工资改革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方针,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使绩效工资分配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为每个教职员工购买了大病医疗保险,每年组织教职员工参加健康体检,切实保护教职工的健康权益,受到全校教师的欢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在免除教师后顾之忧、增强职业幸福感的同时,使教师深切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

(三)增强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学校始终把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经常邀请名特优教师到校讲学,畅谈教育理想和职业追求,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教师职业光明的发展前景;大力宣传“师德高尚好园丁”的感人事迹,立德树人,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帮助其增强职业认同感。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新老教师重温师德誓言,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光荣与崇高使命。

(四)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不仅是教师权利的基本内容,而且是教师主人翁地位的体现。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不仅是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增强教师幸福感的重要举措。6年前,无锡市首位民选校长在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产生,这既是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典范,也为民主管理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如今,学校各项与教职工相关的决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已然成为学校管理的必要环节。在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学校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体系,使得一线教师真正成为了学校的主人。

(五)打造教师发展的成长平台。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是职业追求的重要目标,其实现程度对职业幸福感的获取具有直接影响。为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订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根据教师个人的发展需要实施订单式培养,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积极为每个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打造平台,取得积极效果。近3年来,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快速壮大,一批青年教师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这既是青年教师个人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也许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践行幸福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幸福教育观下的高中教育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GHA09305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作者:邓茂强 顾玮凌

学校教师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3:

中小学校本科研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摘 要】中小学开展校本科研,并不一定非要教师再去发现教育规律或构建教育模式,而应该是为了解决常态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本文以有效性为价值取向,从理论到实践阐述校本科研的方法创新。

【关 键 词】校本科研;有效性

“十一五”期间,我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本科研活动,经历了艰辛的求索历程,走出了一条追求“高、低、准”目标和突出“短平快”效应的校本科研新路,使我校的校本科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探索总结出了一批在县、市、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我校5次承办县市现场会,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十一五”校本科研先进单位、中小学校本科研基地、继续教育工程先进集体、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优秀实验校、优秀家长学校示范校、学习型学校、最佳明德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品牌学校、中小学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一、关注当下,认准以校为本解决实际困惑的科研方向

目前,教师的科研方式多数是情境体验式的,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的,得出的结论多数是个性化的,获得的成果也多数是经验型的。因此,中小学开展校本科研,并不一定非要教师再去发现教育规律或构建教育模式,而应该是为了解决常态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中小学开展校本科研不同于高等院校,它应该是本土化的,是切合本校实际的;它应该是常态化的,是扎根于教育教学始终的;它应该是生活化的,是以群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的;它应该是以追求本真、平实有效为根本目的的。中小学开展校本科研既要源于课堂,又要服务于课堂,并通过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鉴于此,我们赋予教师课题选择的自主权,鼓励他们以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发现自己感兴趣、乐于去研究的课题,经学校科研领导小组把关,确定哪些适合教师个案研究,那些适合上升到教研组和学校层面开展研究。

二、立足校本,开展扎实有效的科研活动

1. 校本科研始终追求“高、低、准”的目标。所谓“高”就是“高起点”,着眼于科研的前沿性和长远性,使科研成果对学校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对教师的教育生涯产生积极影响。所谓“低”就是“低重心”,着眼于科研的基础性,是远离“象牙塔”式的科研,是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密切联系的科研,是来自课堂、来自教师、来自学生的科研。所谓“准”就是“准落点”,着眼于科研的实效性,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困惑,缩小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剪刀差”,使科研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到结合点和生长点。

为了达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效益师资培育新模式的实验目标,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从课题研发、方案制订、开题实施、经验总结到成果推广,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遵循全员参与、理论联系实际和因地制宜的实验原则,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其间,我们将校本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和以理论学习、主题教研、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校本研修等加以整合,立体实施。与此同时,我们针对本校实际,又创造性地将专题文献研究、走近名家两项研究融入其中,实施校本化的专业引领,进而形成了“塔座”研修与“塔尖”研修相结合,学校研修、小组研修和教师个体研修交互进行的实验路径。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例会交流研讨、调研反思,完善和创生新的实验计划和教师素质培育模式。

2007年10月17日,白城市教育局和教育学院联合召开了“全市中小学校本培训通榆明德现场会”,与会领导、专家、校长和骨干教师一同听取了刘校长作的《小学教师素质培育模式与实施研究》的成果汇报,查阅了我们的校本研修资料,观摩了课堂教学和教学沙龙活动。同年11月25日,这项研究成果在教育部师资培训办公室和中央教科所举办的“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获一等奖,是白城市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成果;我们的骨干教师教学沙龙“关于预设与生成的讨论”的实况录像在大会播放展示,并制成光盘在全国发行,是吉林省以校为单位,唯一入选的团队成果。

2010年11月,总课题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卢元锴教授携专家团队,在结题验收时对这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们在成果鉴定书中写道:“这项课题研究打破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和培训方法,探索和构建了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真正让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校本培育新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几年来,我们既立足课改前沿,又直面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小学教育教学叙事研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等9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其中,“教育振兴计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校本化研究》被评为吉林省校本科研优秀项目一等奖,这项研究实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领跑全市的目标,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普及研究》,成就了我校“全国中小学文明礼仪示范基地”的殊荣。

2. 校本科研不断突出“短平快”效应。所谓“短”,就是科研源于学校教育的点点滴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谓“平”,就是在教研中生长科研“因子”,让教研向科研延伸拓展,形成科研与教研的兼容并蓄;所谓“快”,就是让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课题成果,快速地指导与促进学科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

2008年10月,白城市教育局印发了《中小学教学常规》。我们在反思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把《关注并提升常态课质量》做为校本科研的一个主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体性、草根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

深入一线调查后,我们感到:新课程理念在实践过程中被形式化、表面化,“课堂热闹”的背后,教学的本义、学科的特质被忽视,这使得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的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弱化了。究其原因:一是备课脱离学情,二是教学模式僵化,三是课堂组织乏术。

经过充分论证,我们启动了常态课改进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全体、关注常态、关注实作、关注质量;其主要措施是以“学科课堂教学改进意见”引导行为改进和效率提高,并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师自(互)评表”和“学生评教表”推进常态课改进计划的实施。

在整体推进常态课质量提升的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采用走班听课、跟踪听课、抽签听课、互相听课,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座谈、交流、研讨等途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每学期都利用不同时段,组织学科教师连续一周听常规教学标兵邵秀艳、田丽荣、刘大军等老师的常态课,课后集体品评,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研究,写出改进措施。这种形式的听评课,意在学习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艺术和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由于我们关注并研究常态课的质量提升,既发展了教师,又惠及了学生,不折不扣地实施了新课改最本质的价值追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陆续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些立竿见影的小课题研究也就相继展开了。比如,《人文化作业评改研究》、《我与名师同成长》、《探问理答研究》等,其中《公寓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可谓全员参与,经历了两个实验周期,其研究成果,刘校长在今年2月21日的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议上做了介绍。

三、着眼未来,展望校本科研的美好前景

值此“十二五”来临之际,我们不会站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将继续走教育科研校本化之路,本着发展特色的办学思想,在抓好“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立项与实施过程中,着力开展覆盖全校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主导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为实现我校提出的“把学校办成教学环境优美,教育设施先进,教师队伍优秀,教学质量上乘,教育科研领先,教学特色鲜明的研究型、服务型、精品型、创新型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交流能力的现代小学。”这一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王喜中 韩冬梅

上一篇: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究论文下一篇: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