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质量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据库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据库质量管理论文 篇1:

一种实时数据库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摘 要:针对动态负载下实时数据库系统难以同时维护事务实时性与数据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数据质量与事务质量的管理策略.该策略给出一种综合了数据时域与值域特点的数据质量的定义,并据此提出了一种通过调整更新周期与数据动态相似度下限来调整数据质量的方法.该策略使用数据质量调整方法,反馈控制与接纳控制来保证服务质量.实验表明,该策略比现有策略更好地支持用户指定的目标.

关键词:实时数据库;数据质量;反馈控制;相似度下限

A Scheme for Real-time Database QoS Management

BAI Tian, LI Guo-hui,LIU Yun-she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Key words:real-time database;data quality;feedback control;similarity degree lower bound

当前,交通控制、股票交易、电信网络管理等诸多应用都要求后台数据库系统实时处理用户请求,同时系统能为这些请求提供实时数据.实时数据库系统通常难以同时满足事务与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一方面,系统中存在许多不断变化的实时数据,为保证这些数据的实时性所进行的更新需占用大量系统资源,这必然影响到用户事务的处理.另一方面,用户事务本身给系统带来的负载也具有不可预测性.在系统超载的情况下事务与数据的实时性就更加难以保证.

现有方法或没有综合考虑实时数据和事务的需求,或没有充分考虑实时数据和事务的特点,故不能很好地满足两种实时性要求[1-6].文献[1-2]中提出的传感器事务调度算法尽管能减小数据更新负载,但没有考虑用户事务负载的动态性,只能用于较低且较稳定的负载情况.文献[3]考虑用户事务的负载变化及调整,但数据质量固定不变,随着用户事务负载的增大,系统拒绝的事务数也将增多.文献[4]中的数据质量只考虑数据值本身的错误.文献[5-6]只考虑数据更新周期的变化,这些策略均未充分利用对应外部对象的动态特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实时数据库系统管理策略来解决事务与数据的实时性维护问题.系统通过数据质量调整、事务接纳控制与反馈控制来满足用户指定的服务质量目标.与现有文献[4-6]中数据质量定义不同的是,本文的数据质量考虑了时间与值两方面,从而更好地描述外部环境对象的动态变化特点.在系统超载时,本文数据质量调整策略通过更新周期与数据相似度两方面来进行,故相比现有数据质量调整策略能更多地降低系统负载,从而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处理更多的用户请求.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管理策略比现有策略更好地支持用户指定的服务质量目标.

1 系统模型

考虑单CPU的实时内存数据库,内存数据库由于其高性能通常用于实时数据处理.其中的数据分为两类,时态数据和非时态数据.时态数据包括映象数据及导出数据,本文只考虑映象数据.对于映象数据对象 Oi,其对应更新事务τi由二元组(Ci,Ti)表示,Ci为τi的执行时间,Ti为τi的更新周期,Ti 在[Timin, Timax ] (Timin ≤ Timax)内取值.Ti越小,Oi的值越能准确反映对应外部对象的当前状态.定义函数fi(vi,1,vi,2)为Oi的当前值vi,1与到达数据库系统τi实例的更新值vi,2的相似度函数.当两者的相似度较高时,即使不执行此τi实例, vi,1依然能近似表示vi,2.这种表示的准确度将随相似度的降低而减少.根据应用语意,将系统中的映象数据划分为l类,对每类数据OSj(1≤j≤l)设定一个相似度下限LSj.当vi,1和vi,2的相似度低于其所在类的下限时,认为vi,1不能近似代表vi,2.

系统除了执行更新事务,还处理用户提交的各种请求,统称为用户事务.与更新事务只能读取映象数据不同,用户事务可以读写非时态数据.文中的用户事务均为软实时事务,此类事务在事务截止期到来时不夭折而继续执行,但事务给系统带来的价值将会下降[7].对于软实时事务,通常用户关注的不是其能否在截止期内完成,而是其完成的拖延度.令RT(t)代表事务t的响应时间,D(t)代表t的相对截止期,文中t的拖延度tar(t)定义为RT(t)/D(t).系统中用户事务的优先级均低于更新事务的优先级.系统使用率单调算法调度执行更新事务,采用早期截止期优先算法调度执行用户事务.系统并发控制算法为两段锁协议.

系统的服务质量包括数据质量和事务质量两方面.数据质量由更新周期与相似度间接决定, 用户通过指定数据更新周期的范围及数据类相似度下限来给出数据质量要求.衡量事务服务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为平均拖延度,对事务集Г={ti}(1≤ i ≤ m),其平均拖延度tar为∑ti∈Гtar(ti)/m.用户通过指定平均拖延度的目标值来给出事务质量要求.

2 系统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工作负载通常处于动态变化中,为了使系统在不同负载下均能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要求,这里采用基于反馈控制的服务质量管理策略.在每个采样周期结束时,系统依次执行以下任务.

1)系统计算在采样周期内完成事务的平均拖延度,并根据其与用户给定目标值的差计算出下一个采样周期内的系统负载调整量Δu.

2)系统通过调整更新事务的周期及数据相似度界限来调整数据质量.若调整带来的系统负载变化量无法达到Δu,系统将通过接纳控制来尽量满足下个周期内负载的目标值.

2.1 数据质量调整

通常用户希望访问高质量的数据,故在系统开始运行时,每个映象数据的更新周期均设置为其规定范围内的最小值.对于数据类OSj(1≤ j ≤ l),系统设置一动态相似度下限DLSj,满足LSj ≤DLSj≤ 1.当OSj中数据的当前值与到达系统的更新值之间的相似度不小于DLSj时,系统不进行更新.DLSj初始值设为1,即系统将执行每个到达的更新事务.

现考虑Δu小于0.对于单一数据对象,有2种方法可以减少其对应更新事务带来的负载(同时降低数据质量):增加更新周期或降低所在类的DLS.对于多个数据对象,有多种方法降低总更新负载,例如增加部分数据的更新周期同时降低其他数据所在类的DLS.文中给出一种两步调整方法.

在第1步调整中,系统只考虑增加事务的更新周期,不考虑改变数据类的DLS.系统按某种次序选择数据对象,对于选中的数据对象Oi,其更新周期增加到min(Tiα,Timax),α为设定的周期扩张率,α≥ 1.选择的次序可由用户事先设定,也可以根据系统当前状态决定,例如优先选择访问次数少的数据对象.式(1)给出一轮调整后所带来的负载减少量:

Δu′=∑iCi(1Ti-1min(Tiα,Tmaxi)).(1)

若Δu′<Δu,系统从头开始进行新一轮调整直到减少的负载总量大于Δu.否则系统将进入第2步调整.

在第2步调整中,系统考虑降低数据类的DLS.降低DLS意味着更多更新事务不会被系统执行,因此降低了系统负载.外部数据对象值的变化模式通常无法准确预测,故系统无法如第1步那样精确计算出负载的改变量.对于数据对象类OSi,本文使用线性函数来近似表示其动态相似度下限的调整量ΔDLSi与对应更新事务产生负载的改变量Δu′i之间的关系,即

ΔDLSi=giΔu′i.(2)

式中:gi的值设置为之前l个周期gi值的平均,即gi(k)=∑1≤j≤lgi(k-j)/l.

由于系统中包含多类数据对象,故系统需要以一定的次序选择数据类进行动态相似度下限调整.与第1步类似,选择的次序可以由用户事先设定,也可以根据系统当前状态动态确定.对于数据对象类OSi,其动态相似度下限降低到max(DLSiβ,LSi),β为设定的相似度下限缩小率,β≤ 1.当所有数据类均经过一次调整后,系统负载的减少量Δu′为:

Δu′=∑i(DLSi-max(DLSiβ,LSi))gi.(3)

若Δu′达不到系统要求的调整量,系统进行新一轮调整.若两步调整减少的总负载量达不到Δu,则系统将通过拒绝接纳部分用户事务来满足Δu.下面给出降低数据质量的算法.

当Δu>0时,用户设定的服务质量目标已经满足,此时系统有多种选择,例如不采取任何措施,通过减小更新周期及提高动态相似度下限来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增加系统负载)等.考虑到用户通常希望访问高质量的数据,本文采用后一种选择.调整方法与前面所述类似,但调整顺序相反,即系统首先考虑提高动态相似度下限,然后考虑减小更新周期.若数据质量调整到最高时的负载增加量仍未达到目标值,系统将考虑接纳更多用户事务.

2.2 反馈控制

系统通过控制工作负载来控制事务的平均拖延度.一般来说,减小系统工作负载,用户事务的响应时间随之减少,事务的平均拖延度也会减少.反馈控制系统通常使用线性函数来表示被控制变量与操纵变量之间的关系[3-6,8-9],文中也采用这种方法.事务平均拖延度与系统工作负载的关系为:

tar(k+1)-tar(k)=G(u(k+1)-u(k)).(4)

若采样周期k内完成事务的平均拖延度与用户给定目标值的差为Δtar, 由式(4)可以得到负载调整量Δu=Δtar/G,下一周期内系统的总负载量为u(k+1)=u(k)+Δu.系统使用PI控制器来实现对事务质量的控制.其具体方法与文献[5]中的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详细讨论.

3 实验模拟

本节实验评价提出服务质量管理策略的性能.与之比较的方法有2种,第1种为文献[4]中的方法(文献[4]中的方法PC-MPU等是针对截止期或用户子事务完成度,而非平均拖延度,故此处简记为PC方法),PC只考虑数据的相似度调整而不考虑调整更新周期.第2种为文献[5]中的QMF-2方法,即只考虑通过调整更新周期来改变系统负载,不考虑数据的相似度.文中提出的方法简称为UTDS-FC,实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平均拖延度,此外实验也比较不同方法接纳并成功处理的事务数.实验设置拖延度的目标值为0.8与0.7.

实验所用数据库系统为自行研制的ARTs-EDB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我们在其上增加了反馈控制与数据质量调整模块.所用机器CPU为Intel P42 G, 512 M内存,操作系统为QNX实时操作系统.表1给出了实验主要参数,所有数据分布都为均匀分布.实验设置70%的映象数据更新周期固定不变,对于剩下的映象数据,设置其最大周期与最小周期之比不超过2.5.系统将映象数据划分为3类,其相似度下限分别设为0.7,0.9和1,其数据个数之比为2∶3∶5.所有实验的运行时间均为10 min.

图1(a)给出事务到达率为45/s时3种方法的平均拖延度比较(目标值为0.8).这种情况模拟了高系统负载与一般用户目标值的情况,其中,UTDS-FC满足用户设定的目标值(约为0.78),而QMF-2与PC均超过目标值.这是因为在高负载下,仅通过增加更新周期(QMF-2)或仅通过相似度调整(PC)无法达到反馈控制给出的负载减小量,故用户事务无法得到足够的CPU时间来执行,事务的平均拖延度也将增加.而UTDS-FC通过增加更新周期及相似度调整2种措施,使得系统负载的减小量达到反馈控制给出的负载减小量,故能满足设定的目标值.

图1(b)给出事务到达率为25/s时3种方法的平均拖延度比较(目标值为0.8).这种情况模拟了一般系统负载与一般用户目标值的情况,此时3种方法均能满足用户目标值,这是因为此时系统负载相对较小,QMF-2与PC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机制基本达到反馈控制给出的负载减小量.

图2给出事务到达率为40/s时3种方法的平均拖延度比较(目标值为0.7).这种情况模拟了高系统负载与较高用户目标值的情况,此时UTDS-FC仍然能满足设定的目标值,而QMF-2与PC均超过目标值,其原因与前面类似.

图3为3种方法在事务到达率为45/s时事务处理完成数比较.这里给出的事务数均为相对于使用UTDS-FC得到事务数的比值.使用QMF-2与PC方法所处理完成的事务数均小于UTDS-FC,由于这2种方法通过调整所减少的事务负载小于UTDS-FC,故不得不使用接纳控制来拒绝更多的事务.

4 结 论

实时数据库系统需要维护事务的实时性与数据的实时性.由于系统中大量实时数据的存在及系统负载的不可预测性等因素,这两方面的要求通常难以同时满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实时数据库系统管理策略,系统通过数据质量调整和事务接纳控制来满足用户给定的一系列服务质量目标.本文的数据质量从时间与值两方面进行定义,比现有文献更好地描述外部环境对象的动态变化特点.在系统超载时,本文的调整策略通过更新周期与数据相似度两方面来进行,故能更多地降低系统负载,从而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处理更多的用户请求.本文采用反馈控制来监控系统当前服务质量,并据此调整系统负载,从而在负载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证服务质量.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管理策略比现有策略更好的支持用户指定的服务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 XIONG Ming,HAN Song,LAM Kam-yiu,et al.Deferrable scheduling for maintaining real-time data freshness: algorithms, analysis and result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8,57(7): 952-964.

[2] XIONG Ming, RAMAMRITHAM K. Deriving deadlines and periods for real-time update transac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4,53(5):567-583.

[3] KANG K D,ZHOU Yan.Deadline assignment and tardiness control for real-time data services[C]//Proceedings of the 22nd Euromicro Conference on Real-Time Systems.Brussels,2010:100-109.

[4] AMIRIJOO M,HANSSON J,SON S H.Spec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QoS in real-time databases supporting imprecise comput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6,55(3):304-319.

[5] KANG K D,SON S H,STANKOVIC J A.Managing deadline miss ratio and sensor data freshness in real-time databas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2004,16(10):1200-1216.

[6] KANG K D, OH J,SON S H.Chronos: feedback control of a real database system performance[C]// Proceedings of the 28nd IEEE International Real-Time System Symposium. Tucson: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7:267 - 276.

[7] RAMAMRITHAM K. Real-time databases[J].Distributed and Parallel Databases,1993,1(2):199-226.

[8] AMIRIJOO M,HANSSON J,GUNNARSSON S,et al.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linear time-invariant models for feedback performance control[J]. Real-Time Systems, 2007, 35(3):209-238.

[9] LU C,STANKOVIC J A,TAO G,et al.Feedback control real-time scheduling: framework, modeling and algorithms[J]. Real-Time Systems,2002, 23:85-126.

作者:白天,李国徽,刘云生

数据库质量管理论文 篇2:

基于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教学质量管理的若干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概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指标体系内涵和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GH学院对照数据库指标体系检查学校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介绍其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使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关    键   词]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为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国家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并为服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和教学质量监控,研制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通过事先采集相关数据、供评估使用。新建本科院校研究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内涵,也就是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相关建设,能更科学、更有效地提高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学校发展得更快更好,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一、本科基本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内涵

(一)学校定位与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和产教融合方面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建设,合理制定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并逐步形成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主动对接地方和行业,与企业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办学工作,在校企共办专业、共建实践教学条件、共同授课、建立就业基地等方面开展工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生师比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合理控制班级授课规模。二是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符合要求。三是教师师德水平较高,遵纪守法,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地位。四是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满足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

(三)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资源利用方面

一是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值总量达到教育部有关要求,同时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也要符合教育部的规定。各教学科研实验室、实践场所能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场地利用率较高。二是图书资料数量充足,生均图书数量、图书种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数量。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比较完善,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三是教室、实验室、体育场所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充足,满足教育部关于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的要求。

(四)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方面

一是及时开展专业设置规划工作、使专业设置和建设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培养方案建设,培养方案满足学校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特别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三是加强课程建设,做到课程建设规划明确、标准清晰、措施合理、成效明显。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教学内容有特色,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四是加强课程考核方法和教学方法改革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启发式、混合式、慕课等教学改革,鼓励开展过程考核。五是实验开出率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比例数量充分、结构比较合理。六是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共同开展实践教学。

(五)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方面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服务意识较强的教学管理队伍,鼓励教学管理隊伍开展教学管理研究。二是各种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规章制度比较完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执行较严格,教学运行平稳有序。三是注意发挥高校教学状态数据库的作用,及时研究数据库反映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方面的问题,并加强对策研究。

(六)教学质量方面

一是加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研究。二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三是根据时代特色,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四是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五是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使师生对教学工作和学习状况比较满意。

二、GH学院基于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般来说,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较快,但是基础比较薄弱,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实施本科基本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并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解读,能及时、量化呈现学校本科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的建设思路并及时探索与实践,使学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群策群力科学制定学校办学定位

受限于各种原因,部分新建本科院学校办学定位不够科学合理,将学校定位于“教学型”“多科性”“高水平大学”“合格本科院校”等,与教育部指导的办学定位调整为“地方性”和“应用型”、主动提出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不符。以笔者所研究的GH学院为例,经合格评估引导后,在校内开展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大调研、大讨论活动,随后将学校定位于“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很好地符合教育部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的指导意见。

(二)解放思想强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生师比高、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少、“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少、高层次人才、教师进修渠道少且积极性不高、教师教研科研成果少等问题长期困扰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制约学校的发展。GH学院也不例外,其2015年的数据表明师资方面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生师比超过28∶1,生师比高、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仅为35%,“双师双能”型教师未开展普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不足2人,年教师出国访学低于2人,基本没有省级以上科研奖励,国家级科研项目为零等。数据的缺失倒逼学校解放思想、多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GH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责任制》《GH学院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GH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及培训办法》《GH学院进修制度》《GH学院科研工作量认定及科技奖励办法》,通过三年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相关师资条件,基本满足合格评估的要求。

(三)多方筹措改善办学基本条件

土地面积少,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少,教室数量少、运动场地少、图书馆面积和藏书数量少,本科实验实训面积少、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少等问题在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归根结底主要是学校预算少、财政投入少。看到年度学校状态数据资料后,GH学院主动对接主管教育厅、省市政府,积极申报建设项目,主动向财政厅争取贷款、债券等,极大地缓解了学校的财务压力,为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提供了财力支持。

(四)按需设置学科专业

GH学院根据地方政府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统筹规划了学校学科专业设置。通过三年建设,建成了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四个省级特色专业、四个省级科研平台。

(五)多管齐下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打造专业内涵

教学过程不够规范、课堂管理比较混乱、教学资料归档不够规范、实践教学比例偏低、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与生产实际比例低、学生四六级通过率低、升学率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少等突出反映了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较低。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有关教学质量建设的内容,GH学院先后出台了《GH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管理办法》《GH学院教师工作准则》《GH学院教学档案规范管理办法》《GH学院毕业设计管理办法》《GH学院学位授予条例》《GH学院教学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极大地扭转了教学质量降低的局面,三年来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例超过50%,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达65%,毕业设计兼职导师占比15%,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年均超过150项,教学档案室建设基本规范等。

(六)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整的问题长期存在。校内各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环节的教学规范和质量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尚未完全形成;现行的评教体系针对性不强,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尚未完全形成差别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自我评估制度还不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形式较为简单,仍以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为主。针对这些数据状态库凸显的教学质量监控中凸显的问题,GH学院先后制定了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员管理制度、教学小组工作制度、师生评教工作管理办法、二级学院督导工作制度等一些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极大地完善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小结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本科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设内容和质量标准,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弄懂吃透的内涵。本科基本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工作的集中梳理,能及时准确为学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并能及时检验决策效果。充分利用数据库的服务决策功能,并结合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有关要求,能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国家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表格及内涵说明[Z].2014.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解析[Z].2004.

[3]陈琦.基于状态数据分析的质量监控点研究: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3):84.

[4]陈晔,孙忠梅.基于教学状态数据系统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吉林教育,2009(3):18-19.

[5]曹穎.试论高校教学数据与教学信息的收集处理[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4):36.

编辑 武生智

作者:王群英 邹爱成

数据库质量管理论文 篇3:

信息化视阈下的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

[摘 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飞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实现完全数字化管理成为可能,但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给编目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对信息化视阈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信息化; 编目工作; 图书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53

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知识传播、集散机构,更不可避免地受到新技术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由传统的人工作业和管理方式转变为一链式信息化作业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手工作业时代没有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成为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1 当前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

编目工作是自圖书馆诞生以来就随之产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传统的编目工作要将繁浩的信息采用人工方式,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深加工,是一项耗费巨大人力的信息增值工作。而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减少了人力耗费,同时降低出错几率,大大缩小了为信息增值而发生的成本。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实现信息化后的图书馆编目质量下降

① 部分高校图书馆设施不完善,用于编制目录的软件功能不全,无法正确分析文献的内容与选择、记录文献的特征,导致编制出的目录较混乱,与标准化目录相差甚远。② 一些高校图书馆忽视国家目录编制标准,任意选取检索关键点,造成了各字段指示符有差异。③ 由于实现信息化编目,减少了以往对人力的依赖,使很多高校图书馆终止编目校对、审查工作,不能及时发现工作错误,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1.2 编目工作人员重视强化技术指标而轻视人文精神

无论信息化技术如何发展,图书馆编目工作始终是一项基础的技术工作,同时也是作为传播信息输出知识为基本功能的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最能体现人文精神高度的工作。有些编目工作人员认为实现了信息化编目后,编目工作的重点就由编目工作本身转移到强化编目技术指标上,忽略了编目过程中的细节,而被忽略细节是以前传统工作中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从而本末倒置,无法真正做好编目工作。

1.3 无法及时引入高素质编目工作人员,鲜少搞新技术培训

现今技术革新频率加快,掌握信息技术是做好信息化编目工作的基本素质。而一些编目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或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编目工作阶段,从而使信息化编目技术未发挥应有作用,反而沦为工作中的附属工具,所以及时引入高素质的编目工作人员显得极为必要。同时,定期进行关键技术更新培训也是不断提高编目工作人员素质的方法之一。

2 解决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的对策

2.1 在充分依托先进信息技术的同时,加强数据库质量管理工作

图书馆编目工作最终载体是书目数据库,所以编目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提高编目工作的质量,① 要采用功能齐全的目录编制软件。功能齐全的软件不仅可以精准地编制出标准目录,而且可以在保证了编目的准确性的同时缩减人工浪费。② 在编制目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对检索关键点的选取要慎重,使各字段字符保持匹配,方便读者检索。③ 虽然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依托,但也要重视人工审核,后期的审查和核对工作要由编目工作人员人工完成,不可全部依赖信息技术。

2.2 编目工作人员要重视读者的建议与反馈,定期与读者沟通

采用信息化手段在编制目录是也可能会出现如错字、错号等细微的错误,这就要求编目工作人员要重视读者的建议和反馈,定期与读者沟通。对读者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认真的态度及时改正,而不是敷衍了事。

2.3 重视新技术的更新与引进,编目人员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化编目技术下的编目工作人员与传统编目工作人员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化编目技术的编目人员更多的是与计算机网络和各种软件打交道,身份由单纯的体力劳动者向一人多职的网络图书信息管理者转变。在转变过程中,编目人员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新技术的更新与引进,则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平时多积累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别和恰当引入新技术,以达到为更准确、更高效的编目工作服务。

2.4 引入有效的编目评价考核制度,改变单纯评价考核体系

以往单纯的评价考核体系更多的是物质奖励等静态激励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编目工作人员主观动因不足问题,而引入有效的编目评价考核制度,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将编目工作的评价与考核变成独立的竞争激励项目,从而充分激发编目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编目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以营造良好、和谐的知识与信息传播环境为工作的最终目标,而非传统编目工作时代的为物质奖励而提升工作质量。

3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前景展望

3.1 编目格式将无限趋于简单

虽然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大简化了编目工作的工作量,但从信息化视阈考虑,仍存在一些冗余信息。而如何在机读目录时代制订出一些新的MARC记录级别,减少MARC数据中的冗余及非必备信息,是编目界一直在探索的事。信息时代简捷高效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编目格式必然将无限趋于简单化。

3.2 非单一的数据来源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引领当代信息爆炸,编目数据不可能同传统时代一样来源单一,而且文献的格式、种类、发行载体等也决定了编目数据来源多样化。

3.3 编目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化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编目工作要求更多的是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等专业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出现一些专精计算机技术的跨领域工作人员专门从事信息化编目工作。

4 结 论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完全转变为信息化处理方式,图书馆编目工作人员在感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编目数据库质量管理,加强与读者的沟通,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为信息知识的传播做出更有力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范. 网络环境下的西文编目工作及编目人员[J]. 黑龙江史志,2010(13):13-14.

[2] 徐霞,徐萍,袁雄,等. 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的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7):25-26.

[3] 周柳. 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问题探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43-44.

作者:程国

上一篇:资源流成本会计论文下一篇:新课改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