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数据库实验室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分析测试的要求无论在样品数量、分析周期、分析项目和数据准确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各类实验室希望用系统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逐步替换原有的人工管理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系统数据库实验室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系统数据库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1:

大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优化方法研究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系统数据库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多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对员工进行管理,并且将此作为评比依据。为了满足企业对于信息管理的需求,需要不斷优化大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本文介绍了数据库技术,分析了数据化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并且阐述了大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优化方法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数据系统管理在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可,在各行各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及时、快速、便捷的特点,给企业在人力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和基础技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化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最初是为了储存大量的数据信息和有效管理这些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化技术与互联网、计算机相互渗透,最终发展成为一门软件技术。

1.1 数据库技术的简介

数据库技术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数据管理库就是与数据打交道,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然后通过设计数据处理的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分析以及理解;最后对数据进行报表、打印等操作,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解。

1.2 数据库的技术特点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学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应用从科学研究部门扩展到企业部门以及行政部门,大量的数据让人们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最早人们用于商品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是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框架设计,数据层的分析到数据库的运维管理和数据储存的安全性也得到发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信息管理体系。如今,各类企业都有信息管理平台,这类平台包括Oracle、MYSQL、DB2等。与此同时,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数据库也不断的发展,出现了如今的云数据库、物联网数据库以及分布数据库等。

2 数据库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1 组织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中多种类型的数据

面对多种来源、不同格式、不同内容的数据时,数据库技术可以利用自身强大的处理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按照原来制定的标准将数据进行归类,并且按照特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转换、装载和抽取,然后按照原先设计好的数据库模型将其储存到数据仓库中。我们需要使用某一个主题或者是某一个数据的时候,只需要输入相应的指令便可以轻松地获取该数据,并且转换器可以将数据格式任意转换,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多类型使用。

2.2 提高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的功能与效率

在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总会面对大量的、没有规律的数据,此时数据库系统能够将其有序归类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这为企业做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和分析,因而可以在企业做出决策时给予建议。数据库分析改变了传统数据只能看到细节性数据的不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业务水平。数据库技术为信息系统数据提供了数据分析基础,在系统中对数据进行不同方面、类型的分析,能够提高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分析的效率。在如今开放的市场经济模式下,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做出具有专业性、全方位、多方面的数据分析,对于企业决策给予客观建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满足企业对于数据的需求。

2.3 解决信息管理中数据的储存问题

数据库技术在数据的储存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尤其是云端储存发展使信息管理系统在储存数据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数据库技术满足了信息管理系统对安全储存、快捷检索和准确应用的需求。数据库技术能够大量储存各类复杂的数据,并且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在数据储存的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升了数据检索的便捷性,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数据的不同需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因素

市场上常见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有Oracle、MYSQL、DB2等几种。无论哪种数据库都会出现运行效率的问题,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操作系统的性能

數据库性能的好坏,大多数情况下依赖于操作系统的性能。操作性能直接影响数据库性能,比如运行的快慢。

3.2 数据库服务器硬件性能

很多数据库运行出现问题是由于硬件配置不合理或者是硬件组装不充足。内存和CPU对于数据库运行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现在都是通过调整I/O子系统,减少I/O子系统的访问量来解决这一问题。

3.3 数据库物理设计

对数据库内物理文件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对逻辑对象进行合理分配,能够加快数据库的读写速度。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合理设计与分布,能够在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的同时,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使系统达到最佳的状态。

3.4 SQL语句优化

SQL语句是指我们在对数据库发送指令时转化为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作用。良好的SQL语句可以被数据库多次使用,以此减少分析的时间。调整SQL语句可以改变系统中内存的命中率,减少I/O子系统的访问量,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3.5 数据库碎片处理

当系统中两个或者几个数据对象存在共同片段时,这些交叉片段就是数据库碎片。数据库碎片过多会占用额外的内存,并且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会更加耗费时间,影响数据库的工作性能。为了消除这些数据库碎片,需要建立一个表空间,将静态的或是只有小增长的放在这个表空间,把那些动态大幅度增长的放在各自的表空间内。

3.6 并行性

并行性是在数据库中并行执行某些功能,由多个服务器同时执行处理。可以并行执行的功能有创建索引、加载数据以及恢复数据库等。利用并行机制对数据进行查询能够缩减查询时间,提高效率。

4 数据库性能优化方案

由上文可知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因素。因而在进行数据库优化时,将应用程序、I/O子系统和操作系统作为考虑依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

4.1 合理设计数据库和管理表

表设计具有逻辑可行性就能正确反映数据与其他数据之间的联系,但是这些却不能反映用户获取数据时采用的访问途径。用户的访问得到确认,那么很多关于表设计的查询将会无用。所以,设计表时应当为用户设计一个最为简便、直接的访问途径,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

在合理利用表分区的同时,创建表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可能将会出现的数据变化,尽可能减少在数据查询中出现行链接和行迁移现象的发生。

4.2 调整优化磁盘I/O

数据库性能最重要的方面是磁盘I/O操作,减少I/O磁盘的操作能大大提高数据库系统性能。根本方法是将那些频繁使用的数据信息用高速缓存来存放,即我们查找频繁使用的数据,可以直接读取高速缓存中的信息,不需要去读取所有磁盘,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访问量,减少了磁盘I/O操作。具体来说,就是将数据和索引分离。总的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将I/O平均分配到多个磁盘和磁盘控制器上。在磁盘比较多的情况下应当遵守以下的原则:(1)将静态数据与动态业务数据分离;(2)将系统表空间与用户表空间分离;(3)将数据段与数据字典分离;(4)将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分开放在不同的磁盘上:(5)将表和其索引创建独立的表空间,并放在不同的磁盘上;(6)将经常索引的语句放在一个磁盘上;(7)创立一个特定的表空间为临时表空间。

4.3 合理调整数据库的内存

一般来讲,人们对数据有很大的访问量,并且访问的人数也非常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内存资源的使用情况。我们要对内存的缓冲区域进行有效分配,这样就可以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使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要想调整好数据库的问题,首先就在操作系统中要有足够的内存资源,如果要以操作系统频繁的交换与换页为代价来达到为数据库分配更多的内存为目的,这种方法不仅行不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会导致I/O的开销大大增大而且还会降低数据库的系统性能。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对数据库中的系统全局区进行大幅度的调整(SGA)。在Oracle中,系统全局区覆盖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数据字典缓冲区、库缓冲区、数据缓冲区和重做日志缓冲区。这四个部分需要足够的内存,如果分配给数据库缓冲区、日志缓冲区、数据字典缓冲区这三块的内存不够,那么我们根本没办法很好地调整系统的结构;如果分配给日志缓冲区的内存不够,那么系统无法很好地捕捉日志的内容;如果分配给数据字典缓冲区的内存不够,那么系统的准确率会显著下降。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对这些数据库进行调整,只有这些内存缓冲区得到了合理的设置,数据的查询速度才会显著增加,而且数据的准确率也会明显上升。

4.4 SQL语句优化

数据库中SQL优化的目标是缩短目标SQL的执行时间,在数据库的优化使用SQL语句优化之前,要确保目标SQL相关的表或者索引的相关信息被充分地统计到,否则就需要重新收集统计信息。从优化效果角度来达到缩短执行时间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借助手段降低资源消耗从而缩短执行时间;具体优化方法包括查询改写、调整索引、利用批处理减少交互次数、加入hint来改变表的扫描或者关联方式等;(2)通过增加一部分资源消耗缩短执行时间。这种方法以消耗更多的资源为代价,因此在尝试其他SQL优化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用部分硬件资源的牺牲换取效率,具体办法就是并行机制,可以对单表或者单索引采取并行,对特定的SQL开启并行,对特定的session开启并行。

5 结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数据库技术性能、安全性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未来数据库技术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将会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更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目前的信息管理系统很难满足企业长期对于信息管理的需求,所以要从不同的方面对数据化技术性能进行优化,促进管理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为数据库技术提供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汪莹,周婷,王光岐,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以某煤炭企业班组安全管理为例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2):362-368.

[2] 孙英泽,胡婧,沈石,等.基于ASP.NET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6):89-95.

[3] 邱胜海,王云霞,樊树海,等.云环境下图数据库建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33(3):794-797.

[4] 汪西林,王云琦,刘喜云.水土保持专业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0):142-145+160.

[5] 邱胜海,许燕,江伟盛,等.RFID技术在物料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5):256-259.

[6] 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 [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袁焕武,樊红丽.PDM工作流在企业中的实施 [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25(4): 25-29.

作者简介:李智敏(1987.01-),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专业、数据库;廖明潮(1968.03-),男,汉族,湖北洪湖人,硕士导.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库。

作者:李智敏 廖明潮

系统数据库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2:

LIMS系统在橡塑制品检测行业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分析测试的要求无论在样品数量、分析周期、分析项目和数据准确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各类实验室希望用系统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逐步替换原有的人工管理模式。国家橡塑密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通过实施、应用LIMS系统,实现了集样品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客户、仪器连接、数据管理、报表管理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的实验室综合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控系统。

关键词:LIMS;橡塑制品检测;前处理

1 概述

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分析检测的要求无论在样品数量、分析周期、分析项目和数据准确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很多密封行业检测机构虽然技术精湛、管理精细,但还停留在人员手工检测、记录、传输数据,这样容易发生混乱数据准备性存在误差,检测数据无法进行智能统计分析、工作效率较低、样品的传递秩序性不强,。

国家橡塑密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橡塑密封制品检测和标准化制定基地,该中心实验室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橡塑材料与制品、汽车用橡胶制品,复合材料,夹布织物,原材料、油品、密封胶等检测分析服务。

由于在检测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前处理检测工序,例如检测一个O型橡胶圈,需要根据使用环境,在仪器检测前,要经过老化、耐油、耐水等多项前处理,这些前处理工序短的几小时,长的高达一年,而且检测参数繁多,这些前处理数据很难实现自动取数并将数据回传系统,数据杂乱,完全依赖手工抄写试验条件,记录实验结果。一个数据的检测结果往往要打多个电话沟通,导致工作效率低,报告中难免出现口误和笔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势在必行。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以数据库为核心,结合网络技术,通过对样品检测流程、数据处理及报告、标准仪器设备和客户信息等要素的综合管理,按照标准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建立一个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2 业务流程

当需要产生新的检测任务时,首先人工根据待检项目进行报价,然后通过电话或检验单联系通知实验室人员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数据通过电话或填写报告单的形式,向送检单位进行报送。具体的检测业务流程如下图:

3 系统实施应用

3.1 系统结构框架

系统采用C/S+B/S结构,符合当前技术的发展方向,只需在服务器更新系统就可以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更新升级,无需每个客户端安装。系统和数据库都部署在LINUX平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支持Web ervice、HTTP、文件直接存储,提供接口与ERP、OA等其它系统对接。

3.2 系统功能框架

3.3 系统功能

根据对系统目标的分析,按照ISO/IEC 17025 的要求,结合中心实验室《质量手册》要求,将系统分为检测管理和业务管理两部分。检测管理重点解决业务流程、数据的采集、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审核、数据的计算、结果的判定以及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的生成等功能。业务管理主要是基础资料管理维护。

在检测管理中根据业务需求细分为业务受理、报验查询、样品登记管理、制样登记、样品流转登记、待检样品查询、待检样品批次管理、结果查询、报告查询等细功能。

其中对样品可以进行交叉式数据查询,人员的操作权限划分较细,按岗位与人员进行划分。其主要功能如下:

3.3.1送检管理

包含报价单位管理、送检受理、计费管理、默认送检、送检查询、样品查询、收费管理、送检模板、项目组合九个子模块。

新增检测样品,可以手工录入首次信息,对于送检的单位可以通过查询历史单、报检模板来进行快速、批量受理报验。对于检测项目的选择,具有多种查询选择方式,比如对项目进行打包、可以按项目的名称(标准、类别)进行查询。

计费管理可通过报验单号直接关联到前期的报价单、连接税控机后可直接打印发票。功能可见图3

3.3.2检测管理

包含分样管理、新增前处理、前处理查询、按项目录入、按样品录入、结果复核、新增留样、留样查询等子功能模块。

当接收到样品时根据待检项目内容对样品进行制样、分样,需要进行前处理的样品进行父子二级条码管理,随时可根据条码追溯到样品的检测状态及检测结果,因对样品实行了二级条码管理,保证了样品的有序性。

橡塑制品特有的前处理检测工序,处理时间久,处理参数广泛,SMART LIMS对前处理进行了单独管理,提前在系统中录入前处理条件,通过报验码将前处理条件、设备与后期的检测项目进行关联,并通过LED显示屏实时显示前处理工序的任务进行状态,实现了预警功能。功能见图4

图谱采集:系统会自动采集仪器检测完毕产生的数据,且被检测员标定好的峰值图谱。在图谱存放时,系統可以自动识别是质控样、待测样还是矫正表图谱。如果是质控样和校正表图谱,系统会自动存储到批次信息下面,已被批次信息共享;如果是待测样图谱,系统会自动存储到待测样图谱下。系统可以处理平行样图谱、两条校正曲线的图谱。

数据采集:系统在采集图谱(数据或者报告、曲线页面)时,同时把图谱(数据或者报告、曲线页面)的PDF文件发送到IM服务器,系统会根据预设的规则把检测数据从报告从取出,并回传到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对于特殊结果, IM服务器也可以根据预设,转换为特定结果。

结果确认:自动从仪器上采集试验数据,自动录入结果中,根据预先设置检测标准,自动计算各项检测数值,并进行的给了不合格判定,系统会有图标给予醒目提示。对于即将超期或已经超期的信息,系统通过不同颜色予以预警。在录入界面会显示待处理的项目总数和样品总数,对于检测员工作的安排提供直接依据。支持把符合条件的所有数据导出Excel。

原始记录单生成:生成和审核原始记录单的时候,可以自动对文件进行电子签名。在查看原始记录单时,可以同时查看从仪器端获取到的待测样图谱和公共图谱.

3.3.3报告管理

用Open Office作为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的解决方案。根据不同客户提前制定好报告模板,LIMS会自动把客户信息、样品信息、检测信息等现关信息填充到文档中。在实际编制报告时,可以对报告的美观样式进行调整。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存储不同状态下的检测报告,用来索源。系统在处理报告时,提供了批处理功能,如批拟稿、批审核、批签发和批打印。批签发时,系统会自动把签发人的电子签名写入系统;批打印报告时,系统可以设批打印首页和批打印其他页的功能。

3.3.4数据维护

检测标准维护

可以按照实验室要求建立各类国家检测标准,在原始化验单和报告中自动根据站点数据进行评价。

建立检测标准档案。

对检测结果的判定的维护

检测项目维护:可以方便设置化验项目所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参数、参数间关系、参数的上下限值、参数单位、参数计算公式、参数的有效位数、参数修约规则等内容以及检测项目的判定规则、预警规则等。

检测项目参数维护中,提供了大量批量修改功能,也提供了导出EXCEL功能。对于暂时未使用的项目,可以暂停。

单位转换维护:为达到自动修约功能,建立每个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节假日管理:自动计算检测周期,可以通过节假日的管理实现。节假日管理,可以把工作日变为休息日;也可以把休息日变为工作日。对于周期性休息日,可以设为每年重复。

3.3.5设备管理

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基本档案,记录仪器维护、校准、修理、零部件等信息。也包括仪器集成的基本参数配置。通过扩展开发,仪器管理内容还可包括仪器到货验收记录、仪器设备启用登记、仪器设备故障登记、仪器设备检修记录、巡检记录和仪器设备报废登记等;可以对仪器的校准日期、校准间隔、维护日期、维护间隔进行管理,当需要校准或维护时,系统会自动通过系统及现场LED显示屏提醒相关人员。

3.3.6质量管理

采用审计功能来实现对系统数据(原始记录单、检测报告、样品信息等)修改情况进行跟踪,可以把样品检测流程进行还原,每一步都有记录。系统中的任何数据只要设置了审计功能,该数据在修改时系统就会自动记录下来什么人什么时候进行了修改,并且要求用户说明修改的原因。

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系统包含有质量控制批管理工具。这个工具允许用户标示批中的样品,已做的测试及将用作QC样品的样品。当标示完毕后,用户可以按批输入QC数据的分析结果。系统将自动进行规格检查,并标示出不合规格的结果。异常的结果将自动报告給相关的管理人员。在结果确认时,QA管理人员可以对样品,测试项目以及QC数据进行审核。软件允许用户随时创建实验室所需的控制图。

简单的质控图可以通过查询统计功能实现。

质量抱怨:质量投诉管理把客户的信息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结果反馈给抱怨部门。

3.7公务管理

可在内部平台进行实时沟通,邮件收发管理,可按部门划分为系统通知、中心通知、部门通知三类,实现通知阅读的范围管理,未读通知,系统会在一登陆时,明细提示。按照日期管理自己的工作安排,或者常用提醒。在首页会自动显示未来三天内的日程信息。

3.8查询统计

组合查询:通过配置“显示字段”、“查询条件”、和“排序字段”进行组合查询;在查询条件配置中,提供了输入、选择等多种方式;对于查询结果,如果超过300行,会直接导出到Excel中,对未超过300行的结果;会直接显示在网页中,同时也支持Excel的导出个功能。

自定义查询:对于高级用户,系统支持直接输入SQL语句进行查询统计。

固定报表:对于周期性强且相对固定报表,系统可以直接当作模板维护进去,输出方式可以是 word、 excel和pdf等对于固定报表,系统支持指定时间让自动运行查询,并自动发送到相关者的系统邮箱内。

3.9系统维护

具备多层组织机构、人员基本信息、权限管理等管理功能可根据岗位、角色进行交叉授权,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能;

4 应用效果

LIMS实施后,中心实验室分析检测工作情部有了较大改善,如表1所示

5 结论

通过LIMS的实施应用,规范了检测业务流程、提高分析速度和分析质量,优化实验方法,确保分析检验结论的准确性,加快质量信息的传递和资料的保存,充分利用仪器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了大部分联网仪器的数据自动采集。降低了手工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统计效率,并可随时灵活的分析各种统计结果。极大的提升了中心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检测、校准水平,缩短检测样品的周期,减少检测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实验室业务流程管理、事务管理,监控样品生产周期,实现实验室业务流程信息化,并为客户提供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的专业分析服务。

参考文献:

[1] 崔学坤.LIMS针对检测实验室检测可溯源性的应用与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2,28(8):47-50.

[2] 张丽敏.实验室信息管理(LIMS)在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实施及应用[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 孔德川.LIMS中样品中检测管理模块的开发设计[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5):96-100.

[4] 李爱东.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J].盐业与化工, 2014,43(11):7-10.

作者:林彤 黄雪梅 陈晴

系统数据库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3:

实施高校校务管理系统的有效机制与方法

摘 要:校务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应用,高效、可持续地实施校务管理系统,对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本文对校务管理系统的内容作了简要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务管理系统的实施机制和方法,并对校务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控制作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校务管理系统 机制 方法

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以往面向部门级的应用已不能适应人们对信息化日益高涨的需求,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着从部门级的应用升级到面向全校应用的转型。新一代的校务管理系统着眼于建设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网络的系统,其总体规划、技术路线、标准规范等因素确定之后,系统的实施机制和实施过程管理等方法论是保证校务管理系统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校务管理系统的内容

校务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也就是实现学校资源的整合、优化和高度共享,为业务部门之间密切协作提供一个便捷、可靠的平台,从而为全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以人为本的“一站式”服务。

信息管理包括人的管理、财务管理和设备管理三条主线。

人的管理面向职工、学生和校友。包括:对职工的基本信息、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进行管理;对学生的学籍、学历等信息的管理;对校友联系方式等信息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另一个重点。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策略是整合现有应用系统,提供财务数据查询,同时开发学生收费系统,提高收费的效率和时效性。学生收费系统应与校园卡系统衔接,为学生注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设备管理系统将整合现有应用系统,提供设备、资产的综合数据查询。

校务管理系统的另一部分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主要解决行政办公机构的公文及文档的一体化管理、工作流及办公的综合管理、事务处理、信息综合利用、信息资源的保密等方面。办公自动化系统除了要完成日常的办公事务外,更重要的是要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管理决策信息,帮助领导进行决策。

信息服务:校务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提供各种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在统一数据库设计的框架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充分保证,能够及时方便地满足各种综合性的统计查询或个性化的信息查询。

校务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校务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图

校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总的建设原则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同时兼顾突出重点和尽快见效原则。在这个原则下,中山大学校务管理系统一期开发建设的内容包括招生系统、数字迎新、学生收费、教务系统、学工系统、团委系统、研究生系统、校友系统、OA系统、科研系统、人事系统、国际合作与交流系统、留学生系统、网教系统、安全系统等共20个业务子系统,基本涵盖了人、财、物管理的主要方面。一期工程完成之后,二期工程将侧重于学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逐步实现全校各项业务的数字化管理。

二、校务管理系统的实施机制

校务管理系统是一项牵涉面广、周期长、风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统一规划、全校协力、分步实施,技术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全员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机制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组织机构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实施、协调和管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学校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校务管理系统专家组和实施工作组。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领导、组织、协调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各职能部门的一把手都是领导小组的成员;校务管理系统专家组由学校有关专家及外聘学术专家组成,负责对工程的宏观规划与应用方向、项目评审、系统开发监理、技术路线、方案和产品选型等重要技术问题进行顾问、评估、论审和指导;校务管理系统实施工作组负责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包括调研、需求分析、规划方案设计、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应用、培训组织、示范项目的开发、推广与应用等工作;机关各部、处以及各学院设数字化校园建设联络员,负责联系与落实有关本部门和单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校务管理系统专家组和实施组实行例会制度。

项目实施组每周举行例会,以检查项目进展状况,总结前一周的工作情况,安排下一周的工作分配。校务管理系统专家组每两周举行例会,实施组负责人参加例会。专家组听取项目实施组前两周工作汇报,对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和把关。凡遇特别紧急事务时,经协商后也可以临时召开会议,以使项目顺利进行。

2.建设模式

校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其中自主开发模式需要学校自组开发队伍,仅有极少数学校采用这种模式;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本质上都涉及到学校与公司的合作,因此可以归结为合作模式,这是大部分学校优先采用的模式。在选择合作模式的时候,最关键的环节是挑选合作伙伴,还要有充分的风险规避意识,保证学校在合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维护服务队伍,掌握系统建设的主动权。

3.激励机制

校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得益的理念。为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在校务管理系统实施的各个主要阶段,均进行相应的总结、交流、评审会,对实施过程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可以起到很好的鼓励和推动作用。

三、校务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法

校务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之首,涉及的范围广泛、人员众多、影响深远。要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这样才能使实施过程可控,实施结果可期。在校务管理系统建设中需要全程重视的内容是:

1.多层次培训

校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但是一个技术问题,思想观念的更新是项目认同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举行不同层次、内容、形式的培训。项目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育用户的过程。培训分为三种:运作培训,为保证相关人员使用该系统后适应管理与操作流程上的变化,对其进行培训;系统管理培训,为正确管理、维护系统正常运行,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最终用户培训,对使用各个业务系统的业务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培训。

2.严格把关,坚持标准化

校务管理系统必须坚持标准化的原则,在开发过程严格把关,把标准化要求贯彻始终。系统实施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必须符合国际、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条例及规范,至少应包括:《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7544-1998)、《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GB/T 15538-1995)、《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软件维护指南》(GB/T 14079-93)、《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 9385-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GB 9386-88)、《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2505-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4-90)、《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2394-93)、《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行业标准-2002)。

代码体系的设计依据是:如果有国家标准的代码,就使用国家标准代码;没有国家标准代码的,遵循相关行业标准代码;没有规定标准代码的,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定;没有约定俗成的规定代码,按照相关要求,设计出满足要求并保留扩充接口的代码;对于系统的设计实现,则尽量采用灵活的代码设计方式,保证对代码变更,软件能够适应变化的需求。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校务管理系统包含多个业务子系统,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业务系统的特征确定重点,排出优先次序,充分保障重点子系统的开发资源。界定重点子系统的指标是应用范围、使用频度和预期产生的效益。OA系统的信息发布和公文流转等功能模块是全校性应用的模块,特别是在多校区的环境下,OA系统的应用具有提高时效、减少纸质文件流通、防止信息丢失、易于查询等优点,是校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点。教务管理系统是校务管理系统中用户最多、使用最频繁的系统之一。同时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和招生系统、数字迎新系统、学生收费、学工系统、就业管理系统、团委系统和校友系统等业务系统形成学生管理一条线,能有效地支持面向学生的一站式服务,体现信息管理的效益。因此,教务管理系统也是校务管理系统的另一个重点,做好了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一条线,校务管理系统就成功了一大半。除了OA和教务系统以外,人事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也是校务管理系统的重点。

4.精细化数据准备

数据是业务系统的宝贵资源,数据准备是系统成功运行的基础。在长期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很多业务系统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有文本形式、数据库文件形式或其他形式。在新系统上线前必须设计完善的数据迁移方案和步骤,业务部门配合实施组共同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并对迁移结果进行验证。数据迁移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非常精细化的工作,以保证数据迁移的成功。

历史数据包含两大部分:

(1)纸上数据,包括:由实施组指定工具组织手工录入的数据、校务管理系统开发商导入录入的数据。

(2)现有系统中的电子数据。迁移现有系统中的电子数据,涉及三方面的人员:现有软件提供商,负责提供历史数据的数据字典;部处业务人员,负责纠正历史数据中存在的错误;校务管理系统开发商,负责清洗历史数据,挑出数据中的错误供部处业务人员改正,导入正确的历史数据。

5.系统测试

测试是对目标系统的检验。任何系统上线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以保证目标系统的正确性。测试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测试定义,建立校务管理系统的测试用例库,便于编写测试需求、测试说明书和测试计划;执行可重复的综合测试,并对测试运行结果进行评审与比较。

(2)测试执行,建立校务管理系统测试过程库,确保测试运行过程及结果的一致性。

(3)测试报告,报告可分为独立的报告和基于不同候选发布版本及配置的比较报告。

(4)管理,监控与监察测试结果与状态。

校务管理系统测试工作始于需求分析阶段,测试人员参加相关系统的需求分析评审内部工作,并在此阶段提交测试需求说明书;在设计阶段,确定测试计划,并编写测试用例,并在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执行相应的测试。

6.文档管理

技术文档是软件跟踪和维护服务的重要保障。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实施组必须及时编写开发文档。不同开发阶段的开发文档必须依据质量保证部所制定的统一文档模板进行编制。在项目进行中,项目组安排专人负责文档的管理和版本控制。在项目结束后,所有项目文档资料由项目组长提交到质量保证部进行统一结案归档。

项目组应遵循开发阶段规范,并在相应阶段提交项目文档。项目文档主要包括:开发计划、开发进度月报、质量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总体设计方案、需求内容变更表、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字典、概要测试计划、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与帮助验证审核表、《系统维护手册》、测试用例说明书、测试计划、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安装与培训确认、开发总结报告、维护记录、软件改进意见记录与处理表。

7.里程碑式项目管理

校务管理系统是一项庞大的软件工程,按照软件工程的实施规律,采用里程碑式的项目管理是最合适的。主要的里程碑包括以下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总体设计阶段、概要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编码调试阶段、实验室测试阶段、用户现场测试阶段、正式运行阶段。各个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包括专家评审意见、用户意见和各种技术文档等。

8.务实的沟通协调

校务管理系统的实施涉及到多个业务部门,也涉及到合作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组要坚持务实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在最终用户和开发公司之间起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润滑作用和协调作用,要有灵活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要坚持总体技术方案和目标,坚持维护学校的利益。

四、结束语

中山大学校务管理系统于2003年10月正式启动开发,从2004年10月开始,各业务系统陆续投入使用,在学校实施数字化管理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OA系统和学生管理一条线各子系统应用效果突出,经济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许鑫,苏兴宁.新一代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

[3]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作者:吴汝明 辛小霞 徐 彧

上一篇:法制建立化解金融风险论文下一篇:组织协调推进循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