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课改的推进,我国语文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语文德育教育工作还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德育工作开展的紧迫性,为此,本文就从当前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出发,逐步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解决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工作的问题,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论文 篇1: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持续推进,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教师不但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综合素养提升,还需要重点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与道德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情操教育,因此文章主要分析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课堂中的问题,并结合语文教学特点与学生能力提出提高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以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推动语文课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德育素养;有效策略

语文课程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的科目,对于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道德水平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内容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德育水平的培养工作,养成学生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因此,德育教育应该作为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在语文课堂中无形的渗透德育教育,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德育水平的综合提高。

1.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课堂中的问题

1.1家长与教师将考试成绩作为参考依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升学的压力,而升学的选择权则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决定的,语文科目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大多数家长与教师对语文科目的认知和理解较为片面,忽略了语文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只看重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校的升学率,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只注重学生对语文基本内容的掌握和运用,刻板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高频率的学习语文学科内容导致德育内容在语文课堂中的占比极低,使得学生的德育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1.2未正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是通过国家考试的结果进行选择自己的学习机会的,由于改革开放之至今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德育教育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德育教育一直很难开展,对于学生而言,自身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了解和认知都仅仅是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因为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德育活动基本属于缺失的状态,即使在主要学习科目中教师也不会过多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德育教育资源则是少之又少,这也导致了迈出校门的很多学生虽然已经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技能,但是因为自身存在诸多的问题,很难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文进步,主要是因为自身道德修养不高,渐渐地俨然成为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恶性循环,所以不管是对于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应该及早的发现这一现象,认识到事情发展的严重性,积极并主动的去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2.1利用阅读理解,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理解

语文课文中時都会有大量精美的文章出现,这对于开展德育教育十分有利,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阅读文章树立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好的情感表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的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寻找发现文章中蕴藏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积极去思考问题,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有限,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去引导,帮助学生设立自己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阅读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语文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学习知识与经验,提升学生们的道德水平与德育素养。

2.2提高教师品德素养与教学能力

教育的本身就是不断的学习和传授,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的魅力,更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贯穿学生的一日生活,以便在今后的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此时此刻的德育教育变得十分重要,教师对学生较好德育教育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持续不断的走向好的趋势,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此的基础上教师的品德更为重要。比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行为习惯,只是一味的责罚,肯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性,让学生失去自信心,这样的教育只会是愈演愈烈变为恶性循环,如果在同样的事情上,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对与错,帮助学生积极地去改正,将德育教育一点一滴的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必定会事半功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发现自己的过错,反思自身的行为并积极改正,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品德素养与教学能力极为重要。

2.3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语文活动中不仅有励志故事也有较多的优美文章,作为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设计安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此与学生共同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各项学习中往往会出现极大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在活动中穿插关于德育教育的互动或者游戏,引起学生对德育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利用学生课外读物将德育教育进行相结合,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当然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且缓慢的教育,因此教师就要一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才能够为学生建设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世界观。

2.4利用多种语文教育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提高思想品质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和直接的形式去发现在身边对与错的事情,感受德育教育对自己的重要性,例如在开展关于红色爱国故事的语文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人民解放军的部队,感受解放军的辛苦,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怀,活动过后鼓励学生运用写作记录的多种方式,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春联、剪窗花等多种活动,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与综合能力。

结束语

德育素养是学生在社会工作与立足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德育水平的培养工作。在语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巧妙运用教学设计和资源,将德育教育活动与语文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晋韶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000(010):57-58.

[2]赵晓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 赤子,2014,000(004):135-135.

作者:何会琼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论文 篇2:

小学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课改的推进,我国语文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语文德育教育工作还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德育工作开展的紧迫性,为此,本文就从当前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出发,逐步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解决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工作的问题,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教育;氛围;个人情感与意志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不断加强语文教学和德育 教学双重作用,才能更为科学有效地推进语文教学工作。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德育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丰硕的成果,所以也没有哪一种课程教育能够像往常一样,其本身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这样,笔者就能够尝试通过尽量挖掘语文教学素材中的德育因素,并能够以知识为载体,这样才能在当前的教学中尽量渗透德育教育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做人”和“做事”等方面实现完美的统一。

1 深入钻研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文质兼美的课文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因素,它们的具体形象又为学生乐于接受。凭借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给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渗透德育的必由之路。1.面对培养新世纪人才这一历史重任,老师们必须要有强烈的革命使命感,把培养具有高度思想觉悟,又有丰富科学知识,较强适应能力的新人视为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牢牢记住,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上。2.教师可以从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如: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提出富有启发性而又蕴含着深刻德育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悟出其中道理;通过多读,在教师的正确点拨下体会文中的情感;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及影视欣赏等途径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3.教师要准确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德育因素并不是很明显易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细心阅读、精心思考,挖掘出蕴藏在课文深处的德育因素。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深入挖掘,让学生可以受到感情教育。

2 借助史例典范,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

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专长爱好,教者借助语文课堂的优势,可围绕“欣赏我自己”“谈谈我的兴趣”“说说我的理想”“我成功了”“成长的喜悦”等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正确对待生活,敢于正视自己和正确评价自己,增强努力进取的信心。再适时地利用一些史例,如“凿壁借光”“孙康映雪”“闻鸡起舞”“岳母刺字”;或现代的“童第周”“华罗庚”“张海迪”“杨利伟”;或我们身边的范例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借语文课堂这架望远镜,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充满学习的内动力。

3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探究活动,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更有新意、有新鲜感,而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途径便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广泛联系,连贯所学,这样便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求知”心理,达到间接“德育”的目的。譬如,可扩大阅读面,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疏离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授先秦诸子散文,可进行立足深远、穿越时空的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沿承和发扬。借助大量的阅读,使课堂内的知识立体的呈现在历史与文化的时空中,既学了点,又识了面;既读了“语文”,又陶冶了情操。

4 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5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不断自我完善

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通过语文教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海伦·凯勒》、《滴水穿石的啟示》等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可以结合单元教材让学生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张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

总之,语文教学实践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联系现实,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准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中。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德育的非理性视角[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1).

[2]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杨叔子.人文教育:立人之本,立国之本[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0(4).

作者:汪慧

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论文 篇3:

浅析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文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努力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生命意识、责任感、环保意识及诚信等教育内容于语文教学之中,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在教学中融合诚信教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信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臻提高的今天,我们却很遗憾的发现,当代社会陷入诚信不足的困境。诚信缺失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严重危及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的担当者,我们在此方面的教育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作深入探讨的。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基于文言意思的厘清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语言的品析上,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积极参与探讨并借此把自己对人物的看法融入其中。在此过程中,我着意插入这个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生活体验各抒己见,并最终归结到“信”、“礼”二字。至此,我们的教学很自然的落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维度。诚信问题也随之进入我们的讨论中。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诚信意识得到了升华。

二、在教学中融合集体主义教育

我们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的精心照顾、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们聪明能干,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太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当中又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特别突出。如何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让他们懂得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而这个过程却又是那么秩序井然,没有怨言。学生们看后,唏嘘不已。在对这些有了初步厘定和感悟后,我开始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请学生联系现实并结合课文谈自己的认识。通过自我言说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他们达成共识后,我趁热打铁,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如:《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再度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认识。

三、在教学中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乃至全民教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融合,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最后一课》一文中,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语轻语文的现象讨论,作为一名中学生,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这种实实在在的例子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并且更具有打动力。通过该文,我们给学生以启示,教育他们——“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通过该文的学习,学生们感触很深。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给学生们欣赏了《柏林之围》。在学习本文时,我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儒弗上校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为之感动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親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在教学中融合责任感教育

强烈的责任感是学业有成、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缺乏责任感的学生,难以担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生活中部分学生出现了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我特别注意这方面,并努力把它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展现了作者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接着,我很自然地问他们:在我们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如果是你,又将如何担负这份责任呢?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并联系父母亲在这方面的表现畅所欲言。等他们讨论完后,我进一步问他们:这种责任感是否仅限于自己的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这种责任感呢?此举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在教学中融合环保意识教育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环境是这个家园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以上这些,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一言以蔽之,教育要以人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集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语文的教学组织者、协调者和参与者,我们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合德育教育,以期他们能在不久的将来谱写历史的新篇章,做一个对社稷桑梓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论语》(文白对照),中华书局,2008年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

[3]《现代教育学》(新编本),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高瑞军

上一篇:营销计划汽车营销论文下一篇:装饰技术灯具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