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首先从产权结构、人力资源、内控管理等维度出发,探讨了在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过程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点,对所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重点阐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论文 篇1:

浅析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在持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信用社正在通过改革逐步向农村商业银行过渡,不管是农村信用社还是农村商业银行,国家对其定位均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也正是因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特点,决定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本实力较小,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为此,坚持审慎经营、有效防范风险就成为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宗旨。要做到有效防范风险,除始终坚持按业务流程操作、提高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外,加强稽核监督力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笔者就当前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谈点浅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改革 稽核

一、当前稽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稽核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当前,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在业务上的隶属关系属于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相结合。人员管理由各级法人机构自主决定,个别省级联社也有要求法人机构稽核部门负责人调整须在省联社稽核部门事前备案,实际操作中却很难执行到位;业务上接受本级理(董)事会和省联社稽核部门双重领导,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两张皮”现象,影响了稽核工作有效开展。

(二)部分领导对稽核工作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部分领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营发展、轻风险管控的思想,在稽核工作上存在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以讲话传达讲话的情况,缺少实质性的真抓实干的举措,形式大于实际,使该发现的风险不能及时发现,能够整改的问题不能得到整改,从而在业务和管理中出现屡查屡犯的现象,制约了稽核成效的发挥。

(三)稽核工作存在外力干扰

在实际稽核工作中,一旦查出问题,特别是案件时,经常受到外力干扰,干扰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请客说情的、也有威胁恐吓的,由于稽核人员缺乏实质性的保障措施,出于自己的前程和其他方面的考虑,部分稽核人员最终只能屈服于压力和干扰,致使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公正公平处理,影响了稽核工作的权威。

(四)稽核队伍力量不足

一是没有按照机构、人员和业务量情况合理配备稽核人员,部分县级法人单位甚至只有3名稽核人员,平均1名稽核人员要负责8—10个营业网点的稽核;二是部分法人单位将退居二线的干部和一些快到内退或退休年龄的员工安排在稽核部门,致使稽核力量虚增;三是稽核人员长期缺少系统的稽核业务培训,部分稽核人员文字组织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不强,还有的地方将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配备在稽核岗位,导致一些该查出的问题不能及时查出,该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在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上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影响了稽核工作效果。

(五)稽核人员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

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农村信用社应切实改善稽核人员工作条件,稽核人员在从事稽核工作期间待遇应适当提高”,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第九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薪酬不低于本机构其他部门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各级领导也在很多场合有过类似讲话,但实际上大多数稽核人员的待遇并没有得到提高,有的地方甚至还低于本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待遇。在此情况下,导致个别稽核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工作不积极不主动,遇到问题绕着走,使稽核监督职能大打折扣。

二、加强稽核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稽核管理体制

建立稽核垂直管理体系,将稽核队伍上收一级管理,实行省联社、办事处两级稽核部门的相对独立。法人单位稽核部门直接对省联社或办事处稽核部门负责,业务上只接受上一级稽核部门领导,不受本级单位制约,真正实现稽核工作的独立性,以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

(二)打造精干高效的稽核队伍

一是要选拔懂业务、会管理、有原则、作风硬的干部担任稽核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落实法人单位稽核部门负责人报上一级稽核部门事前备案制;二是对现有稽核人员进行全面梳理,根据管辖机构的数量和业务量等情况,严格按照稽核工作要求和有关规定配齐配强稽核人员,对现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分流,保持稽核人员的相对稳定;三是采取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稽核人员综合素质,省联社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所有稽核监察人员参加的系统轮训,法人单位自身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有针对性的培训;四是针对稽核工作实际,引进专业稽核人才,提高稽核队伍整体素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考核分两块,一块考核法人单位班子,一块考核稽核人员,由上一级稽核部门负责考核,促进法人单位领导和稽核人员齐心协力做好稽核工作。对法人单位班子的考核主要侧重于对稽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稽核制度的执行、稽核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等;对稽核人员的考核主要考核稽核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风险控制效果和挽回经济损失情况。建立稽核人员工作激励机制,对考核优秀的稽核人员给予优先提拔或其他荣誉,对考核排名靠后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对涉嫌失職渎职的稽核人员给予严肃处理。

(四)切实提高稽核人员待遇

将银监会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具体化,行文明确稽核人员的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和薪酬待遇,激发稽核人员工作积极性,使稽核人员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勇于负责,认真履职,严查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全面树立稽核工作权威,保障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大局的和谐稳定。

作者简介:钟云飞(1974-),男,江西省新余市人,新余农村商业银行审计部,助理审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审计。

(编辑:刘影)

作者:钟云飞 廖永忠

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论文 篇2: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关问题的探讨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首先从产权结构、人力资源、内控管理等维度出发,探讨了在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过程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点,对所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农村市场经济;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

一、组建农业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场金融的改革,较先前的农村信用社,目前农村银行的股东数量在逐年递减,但是就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股东数量进行比较而言,目前的股东数量还显过多,特别是自然人股东,股东的人数过多,而且自然人股东比较分散。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做出规定,单位自然人的股本小于总股本的1‰,单位法人或者间接持有的股额不能高于10%。股权上的这种制度关系,这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体现“互助合作”的平摊风险,自愿入股原则,希望地方企业或者农民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但是长此以往,会出现合作制度弊端。因为较大型金融机构或者国家银行而言,农民所持有的股份较少,而银行的利益关系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太多的厉害关系,他们不会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督中去,参与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决策行为,导致了银行内部结构的独大。从当前的市场经济来看,国家为了规范化市场金融秩序,通过行政手段介入农村信用社经营之中,以此方法代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权,再则,由于农村信用社社员的金融知识水平以及管理水平有限,阻碍了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过程中,如果仿照农村信用社的建设体制与经营理念,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因为采用原有制度,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独立法人与股东权利将无法真正体现。

(二)人力资源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很多分支机构,但是其员工队伍人数却不足。与其它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每个网点的员工人数明显要少于这些银行。据2009年统计,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每个营业网点的员工人数仅有8~15左右,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每个营业网点的员工人数一般都在19~24人,由上述数据可得,农村商业银行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农村商业银行员工队伍不仅人数不足,而且其员工队伍素质也不高,严重缺乏有专业素质和高水平管理能力的人才。虽然近些年农村商业银行比较重视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是与我国四大银行相比,员工队伍素质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另外,现阶段的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构成,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导致一些年纪轻、高学历、强能力的人才都纷纷离开,流向其他企事业单位。总而言之,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存在人数少、素质低、无法留住人才等问题,进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受阻。

(三)内控管理问题

(1)观念存在偏差。内控机制渗透在整个业务运作的全过程,其主要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但是往往人们对内控机制的认识有偏差,他们仅仅认为内控机制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总汇。(2)内控机制滞后。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机制逐步完善,并且也获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是与此同时,这些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比较滞后,无法跟上商业银行的发展,另外,制度的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十分显著。(3)执行制度不力。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制定了很多制度,但是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制度较少,很多制度都流于形式,没有经过检查和评价。(4)权利制约失衡。“三会”制度各司其职这种明确的治理结构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一大优势,虽然如此,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违规问题的发生,如人员职责配备不到位、滥用职权、越权行事等,这些违规问题的存在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起到阻碍作用。(5)稽核职能弱化。稽核部门存在的目的就是起到有效监督作用,然而农村商业银行稽核部门地位不超脱、权利划分不清、职能不能独立存在等现象,导致此部门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无法有效监督领导决策层由于错误的决策而造成的损失。另外,农村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比较缺乏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加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以及邮政储蓄经营无风险等不平等竞争的存在,因此,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营风险。由于先前的管理不当,造成了历史包袱,以及落后的管理经营方式,导致了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协调。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更是加重了银行经营发展的风险性。当前,大多数银行都有自己的风险控制管理软件,以及数据挖掘分析系统,但是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做得还不是很好,某些系统还无法到位实施。再则,从农村商业银行的收入渠道来讲,收入渠道单一化,投资渠道有限,应对风险措施缺乏,从而导致经营亏损。

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采取的主要策略

(一)对产权制度与企业管理机制进行适当调整

加强公司各级管理部门的建设,改善法人治理效果。完善地法人治理制度是促进商业银行优化内部管理的重要先决条件。农村商业银行需强化董事会等管理阶级的建设。在股东会议上需推选具有高水平职业能力与较高综合素质的人员担任银行的董事、监事等重要职位。至于已经在职担任银行董事、监事的人员,则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监管素养。此外,董事会等管理机构还应构建起一系列明确的议事规则,并且与经营管理部门构建起一套明确的信息交流制度,从而保证董事与监事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到农商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根据完善地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安排模式,对农村范围内的商业银行的产权相关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改善其中的法人治理模式。参考现存的几项主要问题,银行方面应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调整:首先是要对股东的存在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股权尽量集中分布。鼓励掌握股份数额较小的股东们对其股权进行合理转让,对单个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进行适度的上调,解除自然人持有股份比例下限要求,支持相对控股股东的形成。这一系列工作是加强银行监管意识与完善股东利益所必需的。其次是构建起权利与责任相对应的鼓励约束管理机制。尤其是需加强对农村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鼓励与约束。具体措施为,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提高管理人员的收入,从而在经济方面体现其管理劳动的相应价值。同时适当增加高层管理人员的持有股份比例,或者在适当时期实行股票期权办法,从而实现将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银行整体利益的捆绑。再有就是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框架。须将银行各级管理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以清晰的规范与界定,以利于业绩的考核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实施。参照银行的发展状况,选择适宜时期在董事会中构建起负责各个项目的专门委员会,并且对其采取独立的董事制度,从而确保董事会的各项决策与监察工作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在明确产权所有的前提下,须加大力度根据当代金融企业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对银行管理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进行规范,同时完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聘任制度。在进行增资扩股的过程中,银行方面应尽量吸引满足条件的当地公民与各级组织入股,并根据相应法律法规对股权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此同时,针对农村商业银行还可以采取招商引资等发展手段,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对银行的资本结构加以积极的改善、有利于处理内部控制矛盾,而且对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也存在着很大益处,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能够依照当代企业制度的相应本质要求进行积极运转。

(二)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

在农村银行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与人才团队组建是农村银行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农村银行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人员素质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因为,银行的内部体系需要一批年轻合格的队伍去实施。随着银行面向农村发展,农商行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为农村银行工作储备发展力量。但是在农村银行人员的招聘过程中,需要把握人才,在选拔时不要只追求学历,还要看个人的素质水平,是否有责任心,是否能够吃苦耐劳,其次,才看其是否学习能力强。较其它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农村商业银行更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岗位培训工作与继续教育工作,以此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业务能手。人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是重要的资源,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所以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与组建过程中,应该注重人才团队建设,在管理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够避免在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因素。为了避免由于内部人员原因而造成的企业内部风险,首先需要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干部聘用制度,在竞聘岗位上,需要遵循人人平等,竞选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由于利益原因而造成的暗箱操作,丢失人心,这样真正的人才才能在企业中得到挖掘,人员才能用得其位,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工作。其次,建立能力与工资制度,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年进行考试考核,通过考试,并且合格后的人员,给予颁发等级证书,证书与工资挂钩,以此来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不断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对于大学生的招聘,不能招聘完成后,不能一“招”了事,需要通过教育以及专业的技能培训,除此之外,还需要给他们提高实习的机会,在工作中增加其自信心,促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服务。

(三)构建全面风险控制制度

农村商业组建的过程,其实就是风险控制的过程,只有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工作。有人曾经说,银行就是山顶上的城市,随时都有崩塌可能,也有人说过,银行业务就是规避风险,管理风险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发展,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来自市场、操作以及信用的风险,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是作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强化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风险管理理念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统一管理各种风险。风险管理过程可以通过以维度进行。首先,对于农村小企业贷款实施的风险管理,主要通过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共同责任制度管理来实施;在该管理过程中,客户尽量负责贷款调查和贷后管理,在这一贷款过程中作为第一责任人,而支行行长主要负责审批与发放,作为第二责任人。其次,在贷款前,以及贷款后,特别注重小企业经营账户的资金流动情况,注重企业的固有资产以及紧要效益,通过注重企业的资金链,规范企业成长,来降低银行风险。从而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工作。

总之,随着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进行,在农村组建以农民为股东形式的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组建过程中,我们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银行机构的组建与实施,本来就是一种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过程,所以做好风险控制,是促成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成功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制度,人力资源与风险控制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给予同行以借鉴参考。

参 考 文 献

[1]毛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10)

[2]李娟,金麟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7(6)

[3]安红,安燕,安文.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8(1)

[4]李晓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2009(8)

作者:王培华

农村商业银行稽核监督论文 篇3:

试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障碍,提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策

2000年12月,根据朱镕基同志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提出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采取符合当地特点的具体组织形式,不搞‘一刀切’”的指示精神,在江苏省进行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选择张家港,常熟、江阴三市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农村商业银行应运而生。目前,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在与有业务重叠的国有商业银行展开竞争的同时,如何认真学习内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找出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迎接内外夹击的挑战,从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成了当务之急的新课题。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外部问题

1.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问题。与改制前原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商业银行股东个数已经有了大幅度减少,但股东数仍然显得过多,尤其是自然人股东过多,股权过于分散。人民银行规定,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单个自然人的持股比例不得高于总股本的1‰,自然人股东所认购的股份总额不得低于股本总额的50%,单个法人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不得高于总股本的10%。股权上的这一制度安排,明显是受到“合作制”的影响,似乎意欲体现“互助合作原则”,让自愿入股、希望获得金融服务的农民尽可能地成为银行股东。因此,这种制度安排必然就带有合作制的固有弊端,导致股东的“搭便车”行为,多数自然人股东因为其所持股份很少,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相关性不大,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成本去监督银行的经营行为、参与重大决策。由此使银行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增大。

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看,国家长期依靠行政权利强行干预信用社的正常经营,实际上代替了农村信用社社员对信用社行使的经营管理权,加上社员对金融及管理方面知识的缺乏,也使其缺少管理经营农村信用社的实际能力,这种事实上的产权主体缺位,法人主体虚设,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责权利关系不清。而这种旧体制的惯性必然影响到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使得其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受到质疑,其独立法人地位及股东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

2.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的明确问题。按照一般的理论逻辑,假如法律上认可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法律地位就是明确的,法律赋予其可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义务应该是与其他商业银行一致的,其行为规范受与商业银行有关的法律法规调节。但现实情况并不如此。首先,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法》对农村商业银行这一组织形式没有明确界定。该法在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根据这一规定,农村商业银行理应属于《商业银行法》所指的“商业银行”范畴。但是,在“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组织机构”一章中,有关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只是区分了三类机构,即“商业银行”、“城市合作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商业银行”,并无“农村商业银行”这一组织形式。从江苏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显然是参照《商业银行法》当中的“农村合作商业银行”执行,即5000万元。而“农村合作商业银行”这一组织形式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而且从理论上理解其含义也是模糊不清的,它既不是正规的合作制金融机构,又不是正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况且,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不能等同为所谓的“农村合作商业银行”。在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中,均未非凡提及“农村商业银行”这一组织形式。其次,在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中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混乱。如上文所说,和其他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农村商业银行作出非凡的规定,那么,按照正常的法理逻辑,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就应当适用《商业银行法)。然而,在江苏的改革试点中,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为规范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行为,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专门制定了《江苏省县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暂行办法》和《江苏省县农村商业银行示范章程)。在两个规范性文件中,有关风险控制要求等规定依据的是《商业银行法》,但有关机构设立、股权设置、治理架构等规定又脱离了《商业银行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商业银行法》第十七条规定,“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但在人民银行的政策性文件中,有关农村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立条件之一,即关于发起人的数量要求,以及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的任期等规定,在《公司法》中都是找不到依据的。这实际上就体现了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尚没有明确的主体地位。

3.政策意图和商业本质的协调统一问题。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产物,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之初便被无形地赋予了更好地承担起支持“三农”的使命。地方政府更注重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对其局部和地方的贡献;而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主体,却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目标的差异和冲突容易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对农业和农村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不足。

(二)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内部问题

1.业务范围过于集中,风险突出。自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往往被限制在所在城市。近几年来,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首先,地域限制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分散风险。一家银行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该城市发展较好或可供开发的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

其次,地域限制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目前,企业跨地区、甚至于跨国的经营活动,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然而结算渠道的不畅通恰恰是农村商业银行的软肋。显然,仅资金跨区流动,就已经超出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规模较小时与当地农村商业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一旦这些企业做大,实现跨地区经营,往往就会与农村商业银行分道扬镳的原因。

2.人才储备尚不充分。当前,关于人才储备的问题在于:一是农村商业银行队伍整体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意识还不够强烈,开拓与服务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新潜能还严重不足,应对外部经济变数的信息反应迟钝,行动呆滞,难以适应不断加速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队伍老化、弱化问题仍未明显改观,队伍培养和人才开发机制与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健全。三是缺乏三类人才。一种是具备创业激情的分支机构领导班子成员,部分中级管理层成员还缺乏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尤其缺少应有的工作激情和团队精神。另一种是创造性的业务骨干,不少重要岗位的“业务骨干”尚未成为创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开拓者。再一种就是复合型人才,条线和网点的不少业务人员可以说是既不懂科学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很难开拓新领域,取得新成就。以上三种人才的严重缺乏,都会涉及农村商业银行整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普遍增加,也明显影响服务质量的优劣和服务效益的高低。

3.企业文化尚未成熟。一个银行能否持续发展,成为百年老店,身为银行“DNA”的企业文化,是一个永远不会被取代的竞争因素。如果说业务发展壮大了银行的“筋”和“骨”,那么企业文化则提升了银行的“气”和“神”。而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灵魂”——企业文化尚在起步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刚刚从农信社“破茧成蝶”,虽然会有其他发展态势优良的大银行的企业文化供我们借鉴,但更多核心的东西是需要联系农村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才能推行成功。俗话说“百年树人”,那么,在企业之间牢固树立起一种价值观,就更不容易了。50年的旧习惯,50年的旧作风,50年的历史所沉淀下来的残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彻底清除的。

4.内控管理尚待加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一是观念存在偏差。一些人总认为内控机制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而忽视内控机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内控机制滞后。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一定成绩,制度是健全了,但这些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滞后,制度条文不严谨甚至没有可操作性等问题十分突出。三是执行制度不力。有些制度建立了,但没有检查和评价;有些制度的建立原本就是流于形式,是为应付部门检查而制定。四是权力制约失衡。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十分明确,“三会”制度各司其职,但有的由于人员职责配备不到位,个别负责人越权行事、滥用职权、欺上瞒下等违规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五是稽核职能弱化。稽核部门地位不超脱,职能不独立,权力不界定,难以对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

另外,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再加上诸如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信用及垄断地位、邮政储蓄的“零风险”经营、农村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负担等等不平等的金融竞争,使得经营风险成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最大的问题。再加上农村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落后的经营方式和手段、整体素质不高的员工队伍,决定了对于经营市场化不能适应。不仅缺乏风险管理机制,更缺乏有关风险管理的系统软件,风险管理的基础数据很难采集,信息加工处理很难正常运作。从业务发展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多年来中间业务收入欠缺,资产结构单一,投资渠道少,承受市场变化能力弱,应对措施缺乏。在市场变动情况下,往往出现经营风险,导致业务经营亏损。

5.创新能力尚显不足。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开发能力目前还十分滞后,目前还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财业务,主要盈利来源还是依靠存贷款的利息差,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中间业务一块发展更是滞后,主要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没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与同业相比,产品层次低的现象较明显,同质性产品多,差别化产品少,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多,中间业务投入大,收入低的状况较突出。据有关数据表明,从农村商业银行看,占绝大多数中间业务种类是支付结算类、代理类和银行卡业务。这些业务都属于赢利性很低的业务,而其它赢利性相对较高的五类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咨询顾问类的发展极不充分,金融衍生品类几乎为零。

从有关资料中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净利息收入,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过低,反映出农村商业银行在知识技术含量高、盈利能力高的中间业务上创新能力不足。

(三)分析结果评述

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内外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商业银行的外部威胁与内在劣势十分突出,竞争压力较大,而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为了规避劣势,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的发展战略,扬长避短,从自身寻求出路。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要充分借鉴其他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人才队伍,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及时更新技术设备,消化历史包袱,增强自我抗风险能力,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展壮大。从外部威胁而言,农村商业银行要避开商业银行的优势市场,而选择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走服务地区经济的中小型特色银行路线。另外,提高产品研发实力和效率,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城镇金融市场实现突破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扫除可持续发展障碍的对策

(一)赋予农村商业银行明确的法律地位

在法律上具有明确的主体地位,是农村商业银行整个制度结构当中的基础,是进行其他相关制度调整的基本依据。很难想象,一个在法律上身份模糊的经济主体,会获得应有的权利保障。为此,应对现行的《商业银行法》进行修订,在其中确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对其设立、组织机构等事项作出一般性规定。同时,人民银行应在遵循《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基本规定的前提下,制定专门的部门规章,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相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调节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其他与农村商业银行有关的政策性文件也都应以《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作为法律依据,避免政策的随意性。

(二)调整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

以规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安排作为参照物,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进一步进行改革,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一是调整股东结构,适当集中股权。鼓励股权份额过小的自然人股东进行股权转让,适当提高单个自然人和单个法人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自然人持股总比例的低限要求,允许形成相对控股股东。这是增强股东利益相关性和监督意识所必需的。二是建立权利和责任对称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要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主要措施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适当提高高管人员的收入水平,以体现管理劳动的价值;增加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或在条件成熟时,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给管理人员戴上“金手铐”,在其个人利益与银行利益间建立关联机制。三是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架构。应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化、规范化,权责范围得到清晰界定,以利于绩效考核和奖惩。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化、规范化,权责范围得到清晰界定,以利于绩效考核和奖惩。根据银行的发展进程,逐步在董事会中建立各专门委员会并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使董事会的决策、监督行为更加科学有效。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应着力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其管理人员的权责,完善高管人员的聘任制度。在增资扩股中,尽可能吸引满足条件的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依法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这样不仅能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解决内部控制问题,而且有利于改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使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能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运作。

(三)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战略

所谓市场定位,就是用以将自身与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区隔开来的产品或业务。农村商业银行无论在品牌、规模、成本还是技术、产品和服务等领域,都无法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抗衡,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实行差异化战略,取得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即立足现实,扬长避短,避开国有商业银行的锋芒,把自已业务的发展定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农村地区广设网点,把业务和服务遍及每个角落,使之成为最方便的银行。必须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战略选择问题,还受金融监管当局政策取向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应该坚持“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市场定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防范为基础,以发展速度为途径,以资本回报为目标”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兼顾政策性义务的同时,把业务发展的主体放在满足该地区广大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的服务需求上,同时对该地区主流经济规模型工业经济进行适度的参与和介入,找到适合自已特征的客户群体和市场份额,依靠鲜明的差异化市场定位,形成与其它银行既分工协作、又有序竞争的格局,起到互补的作用。

(四)积极开发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

从长期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单纯以公司业务为主的运营模式是不合理和不可持续的。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下,大多数企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如果公司客户占据份额过多,且行业相对集中,风险会相对集中。而且,农村商业银行基础较差,难以与国营大银行竞争,单纯以公司业务为主的运营模式,运营会相对困难。开展个人金融业务,不仅有利于分散风险,同时也能改善资本充足率状况,增加利润收入。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电子金融产品更是必不可少的,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功能有待完善,农村商业银行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业务品种的创新提到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就要牢牢抓住科技的臂膀,研发更多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群体日益增长的需求。

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与其他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组合业务,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整体效率,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合作方式上,一是开展业务渠道的合作,如共用计算机网络和营业销售网点;信息合作:与其它银行共享客户信用状况信息;业务委托和代理,如资金结算、证券和资金托管、交叉销售等。二是开展券商合作,农村商业银行为证券公司提供证券化资产,并进行证券化资产的评估和方案策划,证券公司在银行开立托管账户,增加银行手续费收入和存款量。三是保险业务拓展,一方面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业务,让员工参与计划,制定代理手续费分成激励机制,有效拓展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对贷款抵押物的保险也可同步加强。

(五)全面构建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著名货币银行家马丁·西耶认为,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就是山顶上的城市”。前任花旗银行行长沃尔特·瑞琪顿也曾指出,“事实上,银行家的责任就在于管理风险,无论是简单的抑或是复杂的,这就是银行的业务。”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上都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全面强化风险管理观念,以风险度量为基础,以定价覆盖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的配置为两大管理手段,对三大风险进行既专业分工又综合统一的管理,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例如,常熟农村商业银行针对小企业信贷业务占主导地位的状况,强化三个方面的管理:一是实行“四只眼睛”管理。对小企业贷款实行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共管制度。客户经理负责贷款调查和贷后管理,并作为贷款调查和贷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支行行长负责权限内贷款的审批和发放,并作为贷款审批的责任人。二是强调“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小企业经营账户的现金流量,更加注重小企业的实有资产,更加注重小企业业主的综合素质。三是统筹考虑“六性原则”,即:统筹考虑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性、经营效益的稳定性、发展阶段的成长性、现金流量的充足性、担保方式的安全性、行为信用的可靠性。

(六)重视农村商业银行的人才培养

人才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农村商业银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锻造一支高水平的员工队伍。一是继续完善干部聘任机制,全面推行考试考核、竞聘上岗的用人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拔人才。避免暗箱操作,增加用人选人的透明度,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加紧建立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培训工作,建立起一整套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深入挖掘现有的人力资源。制定全员技能目标要求的总体方案,实施技能与工资挂钩,经过严格考核后发给技能级别证书。通过技能考核,促进大家学习业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尤其对引进的大学生,不能简单地一“招”了事,要通过再培训和再教育,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需要,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作贡献。同时,可建立与有关高校的长期合作机制,定期输送单位的业务骨干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金融院校进行深造,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层次。

(七)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

良好的企业文化乃是整个企业之精髓。要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少不了有一套揉合了西方发展理念、中国国情、银行实际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也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后来者所具备的重要素质和必须遵从的准则,只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让农村商业银行一直发展,发展,再发展,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设企业文化,当务之急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企业精神文化,农村商业银行不仅要向社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建立一种信合理念:“诚信、团队、牺牲、创新、奉献”。这五种企业精神,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现状和思想培养。二是建立企业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在运作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实践文化。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也就是说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真正地在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真正地在约束企业的运作行为,在现实中真正地起着规范作用。三是建立企业形象文化,利用媒体广告宣传“农村商业银行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银行”这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自身外在形象上宣传农村商业银行,密切与农民群众的交流联系。

(八)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面对金融危机,全世界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应对,要相信机遇与挑战同在。当前,国家采取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农村商业银行择优挑选客户创造了有利时机。就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时下严峻的经济形势,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洗牌重组,从而引发深层次、多方面的资源整合,这给银企双方的携手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农村商业银行必须立足抢先抓早、主动出击,按照农村商业银行宏观调控的要求,优选客户,重点支持符合扩大内需政策导向、地方政府关注、企业有发展后劲的商业性贷款项目,统筹兼顾经营性项目与非经营性项目,积极营销新客户,有效维护老客户,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产品更新,帮助企业提升产业档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对经受住金融危机冲击、发展前景较好的客户,优先满足其资金需求;对受经济环境影响,暂时出现财务困难但生产经营有特色、有潜力、能正常开工的客户,在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继续给予适度支持,帮助其平衡发展。对受市场影响较大,丧失生存能力的客户,要及时保全资产,稳妥实施信贷退出。

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母体内部改制发展起来的农村商业银行,肯定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但笔者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小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毛定,荣安文.农村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8)

2.王群琳.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缺陷与创新[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陆娟,蔡友才,成立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发展方向[J].金融纵横,2007(24)

4.王吉,成邵敏.关于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与强化管理的思考[J].经济与金融,2007(7)

5.沈冰.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财政与金融,2005(5)

(作者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 江苏张家港 215600)

(责编:若佳)

作者:孙慧霞

上一篇:国际保险合同法律研究论文下一篇:中药专业学生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