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建设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21

【摘要】近年来,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农业技术的水平,创新管理体系,完善技术水平,针对当前技术中的不足,我们必须要调整现有的技术体系,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体系建设农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系建设农业技术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现代农业是利用现代化科技技术等对农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互联网+”是将以往的农业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使农业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在农业不断的发展中,实现产业数据化成了现代农业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产业数据化,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需要建设一套技术体系,进而来推动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

1  现代农业的概述

现代农业作为发展经济学概念的现代农业是指智慧农业,它不同于农业产业化,也不同于农业工业化,而是以智慧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自动化、个性化、生态化、规模化以及精准化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使用现代化工业装备、现代化科技技术手段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于农产品的大量需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业生产走向了规模化,使农业也更加具有科学化,成为了极具商品化和社会化为一体的农业。

2  现代农业的作用

第一,现代农业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它可以通过互联大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实时的监控,合理管理生产全过程,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产业化,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产量,使其农业生产产值呈现倍增的状态,满足了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第二,现代农业改善了以往的农业生产环境,它可以做到对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获取,并可以对其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进而在此分析之后,对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以及林业的生态资源做到科学合理化的调配,在最大能力范围之内,使生态环境遭到迫害,以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第三,现代農业使农业生产转向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根据市场对农业上的需求,结合其经济发展的条件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形成合作经营模式,使农业生产形成一定的产业化系统,推进农业转型的发展。总之,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打开农产品销路和农资需求方面,其他农业领域中还为充分的将其技术应用完全,致使农业向其现代化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

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可以弥补传统科技管理和组织上的不足,使农业紧跟市场的需求,而且实现了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农业科技与产业有效对接的新型模式与途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农业转向产业化发展,使农作物的销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为农户增加了收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其建设完全需要得到多方协调合作,也应建立涉及科技、财政、教育等多个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将其科技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多项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当然,在建设此技术体系时,也要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农业产业体系内外科技人员的关系以及技术研发和产业推广之间的关系,进而才能使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现代农业稳定而长远的发展下去。

4  现代农业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发展表现

首先就是现代农业与网络技术的相结合拓宽了农产品销路,使众多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网络让大家所熟知,现如今“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在网上购物的需求逐渐增加,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所心仪的产品,农产品的销路就可以通过这一网络购物的方式来拓宽其销路,然后再通过“互联网+配送+技术+服务”的形式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产业效益,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当下较为流行的淘宝运营方式;其次,现代农业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值,实现大数据营销。而随着大数据建设逐渐的完善,可以通过此项建设对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来使农业在发展中不断获取有效可利用的信息,使农业能够得到一定的创新。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后,降低风险值,使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供销一体化,提高农产品的销量,增加农业经济方面的效益,进而推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5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合理划分职责,强化协同配合。以农产品为主,其产业为主线,使体系建设得到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和管理协调,指导和帮助地方落实产业发展任务,使全国各地方之间形成农业产业的互补,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状态,并提高地区农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地方要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各类科技资源,落实并统一布设规划任务,切实做好涉及本地的农业发展相关保障工作。另外,还需要加强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时指出分工明确,共同推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其次是一定要遵循产业规律,以推动与农业相关产业协调性发展。将产业需求作为发展的主要导向,并严格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产后处理与加工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其产业发展提供全面性的技术支持,促使产业的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再次是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化运行机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工作要充分考虑到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在进行创建运行机制内容时,一定要将其责任内容明晰化,使之各个部门之间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和相互协作的效果。通过农业与人才的相结合、产业与科研的相结合以及政府与市场的相结合,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标准化运行机制;最后是稳定并拓宽经费渠道,进一步提高资金效益。依照产业发展趋势,在明确地方部门职责的基础之上,建立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加强于地方政府和产业基地建设等的相结合,拓宽支持经费渠道,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益。

6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

“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了感知层、数据层和应用服务层这三个主要的方面。以下是其分析:

6.1  感知层分析

感知层是处于“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底层,也是对获取农业数据极为关键的步骤。农业感知层主要就是在农业现场布设传感节点,然后对农业的基础性数据进行获取,比如说农业生产环境中的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农药含量以及病虫害情况等农业信息的采集,这样的数据采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农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避免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M2M终端以及传感器网等,主要功能使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其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类似。利用感知建模技术、动态感知技术等获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方面所需数据,再利用环境与灾变检测感知系统、现代农业立体感知系农业基础设施感知系统和空间信息感知获取系统等基础性系统,对所获取的系统进行初步的整合和处理。

6.2  数据层分析

数据层处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中间层,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将地层的农业感知层与应用服务层连接在一起,起到其连接桥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将农业感知层采集到的基础性环境数据通过信息技术、传输与控制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传输和活化。数据层主要是包括数据传输层和活化层。传输层就是将感知层获取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传输,在此传输的过程中会应用到一些专业性的技术,比如物联网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除了使用常规的技术之外,还会应用到现代农业的技术,比如网络系统控制技术。活化层就是对农业大数据中的复杂型数据进一步的获取、分析和应用,其中涉及到的信息包括光照、气候和水分等,而由于数据所处的区域和产业链不同,因此数据就会被技术因素影响,使农业各数据之间关联性较差。数据活化就是让数据能够将农业生产状态全貌展现出来,并且经过活化的数据才能作为农业发展的可靠依据。

6.3  应用服务层分析

上文已经提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低层和中层,那么由此可推之应用服务层属于其中的高层。它主要用于支撑不同行业、不同应用以及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信息的协同、共享和互通等,以实现现代农业在不同产业的应用。其主要包括支撑、提供以及行业应用层。对这几各层具体分析来看,支撑服务层主要作用就是为其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其技术支持包括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通用技术具体来看又包括智慧搜索引擎、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专用技术具体看来包括信息接入技术、运行数据分析技术、动态数据呈现技术以及现代农业信息共享、服务以及多层智慧决策平台技术等。提供服务层,主要包括环境评估、灾害预警、智能交互以及食品监控等平台。行业应用层是根据行业的具体需求来提供适合的服务。总之这些层的运行其目的都是使农业生产提高效率,实现远程智能化管理,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7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也已经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有所帮助,进而使所建设的体系能够为农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厚冲,刘亚军.关于“互联网+”現代农业关键技术展望[J].广东蚕业,2020,54(3):69-70.

[2] 侯宇.“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农机化,2020(4):12.

作者:魏江曼

体系建设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对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摘 要】近年来,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农业技术的水平,创新管理体系,完善技术水平,针对当前技术中的不足,我们必须要调整现有的技术体系,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意见

0.前言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下文就来分析下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对策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生话,加强农业知识传播与技术推广,增加农民收入。

1.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1当前我国农业科研综合实力弱,整合能力不足

首先,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不够合理,而且交叉颇为严重,尽管多次调整,体系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在专业与机构设置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除了种植业学科多、其他学科少的问题外;传还存在统学科多、新兴学科少;产中领域研究学科多、产前、产后领域学科少等问题。

其次,农业科研机构与队伍大但不强,科研方向、任务调整斗殴无法满足新阶段年农业发展的需求,最典型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水平较差。例如农业科研成果产生量与成果转化率不成正比,除了开发与推广上的问题外,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差也增加了转化难度的提高。

再次,农业科技项目还存在着常规技术研究多,但很少涉猎高新与实用技术,引进技术多单消化难度大,影响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进程。

最后是农业技术整合能力不足,最典型的就是农业科技团队几个身不强,尤其是立体研究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缺乏一直结构合理且高效精干的科研队伍。另外就是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发展规模小、效益差,经营管理不够规范问题也颇为突出。

1.2农业技术创新资金不够,手段落后

这是制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在农业技术上尤为明显。首先是我国农业科研资金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总产值的比值约为千分之二,仅是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十。同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费用不足,经费来源过于单一,而且不够稳定,影响推广的效率。一些地方政府对年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水平低,而且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推广体系中人均技术总经费与推广费在下降。另外,农业科技单位负担过重,离退休人员过多,而且负担重,单位投入的成本过高,资源利用效率交叉,增加很多人力、财力的负担。最后是农业科技手段颇为落后,同时由于财政投入少,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设备都无法满足研究的需求,而且图书资料少、信息手段不足,大面积试验基地少。最后是农业科技创新手段落后,多数科研院所仅具有应用常规技术能力,缺乏使用高新技术的设备与能力,影响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1.3科技创新机制不够灵活,体制不完善

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制仍未完全建立起来,具体来说就是科研力量部门所有制十分突出,导致机构部研究的效率较差,而且颇为浪费。第二就是在农业系统内部与科研成果脱节,导致技术创新过程不够畅通。很多科研成果没有被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农业技术创新资源的分配不合理,确定项目与技术推广间仍然由政府集中决策与行政推动的做法,大部分农业科研项目结题后期成果都被束之高阁。四是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农业技术的创新动力不足,很多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互相交叉,管理难度较大,影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步伐。

1.4人力资源不足,人才不稳定

人是发展的根本,而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也必须要依赖人来完成,当前我国在农业技术发展上存在人才不足,而且不稳定,导致各科研单位争抢人才现象,而且很多人才外流,影响到整个体系的发展。

1.5资源配置结构不够合理

所谓的资源就是指人、财、物,而我国农业发展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种植业上,在水产、畜牧上发展力量不够;而大多数科研项目也集中在产中环节,产前与产后的投入则十分不足,限制我国农业科研水平的发展,这种问题是目前制约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最主要的问题。

2.构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2.1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在发展中要坚持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按照市场发展规律与农业科技发展的特征,调整优化铲射科技体系结构,合理优化人才配置,服三年弄,转换机制,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技术创新体系,将自主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床柜技术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结合,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结合的体系,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提供保证。

2.2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

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要想创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必须要确定以下几项重点工作,首先是加大对自主研发创新平台的研究,利用市场与政府的调控政策,调整现有的科研机构,形成农业科研体系,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要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的创新,要以建设高新产业群作为突破口,带动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的发展,加大推广力度,促进生物技术与加工技术的发展,实现技术产业化,创造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的进程,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再次是农业知识传播与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形成完整的人才使用机制,流动机制与竞争机制。为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奠定人才保障。

2.3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首先,制定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的策略。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产业政府是互相影响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必须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强大政策导向,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同时政策要以产品创新与产品市场创新为中心,对那些技术含量多、市场潜力大且附加值高的产业要加大扶植力度,推动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其次,强化农业技术体制创新的建设力度。

农业科技体系的建立要从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与体制的改革为前提,突破传统农业体制管理的局限性,根据发展的情况深化农业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人员与机构的优化配置,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发挥每个农业岗位的作用,踧踖农业技术体制创新的发展速度。

再次,提高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从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的现状来看,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创新人才短缺,因此,国家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通过科研工作等培养造就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建立人力资本合理使用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

最后,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主要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政府的投入,实行多渠道并存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发挥市场与社会需求对农业科技进步与导向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与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成果产业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促进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此,除了要不断的完善机构设置及人才配置外,还必须要加强人员素质的建设,从多个角度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景翠.中国农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2]展进涛.中国水稻生产增长与政府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3]陶佩君.社会化小农户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天津大学,2007.

作者:张云峰

体系建设农业技术论文 篇3:

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摘 要: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农村社区发展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西北地区白银市典型农村社区为例,首先对白银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再对其面临的困境深入分析,最后,试图探索出一些完善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长期以来,西北农村社区普遍存在着公共资源缺乏、体制机制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如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西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个需要迫切研究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白银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研究对象,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

一、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笔者深入白银市农村社区进行调查发现,早在2007年的时候,白银市把当地实际与国家民政部和甘肃省民政厅的有关部署和安排相结合,并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的经验和模式,下发了《白银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共确定了13个村为市农村社区试点单位。为了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白银市结合市情做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理顺体制,完善机制

主要做法是搭建一个平台(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机构,建设农村社区活动场),构建三个体系。三个体系是:组织体系,由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指导、农村社区内部的各类组织在农村社区的统一协调来按各自章程开展活动。服务体系,整合包括政府公共服务、贫困救助、五保供养、合作医疗、扶贫开发及社会提供的所有资源,建立面向全体村民的服务体系。文化体系,建立村民学校、宣传橱窗、图书室等文化阵地以及广场舞队、合唱队等文化队伍,同时建立多方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运行机制(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指导,相关部门配合,村级组织主办,社会力量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1]。

(二)统一模式,合理布局

白银市按照“一村一社区一中心”的模式设置农村社区,以村委会为基础,一个村只设一个社区,以现有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一个村设一个农村社区和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由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通常由3-5人组成,其中主任1名,由村委会主任或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中心下设农业、卫生、社会事务、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个服务站。

(三)统一标准,建章立制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活动用房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硬件建设要达到“十个一标准”,即一台电脑、一台彩电、一部电话、一套办公桌椅、一套健身器械、一个公开栏、一组宣传橱窗、一组上墙制度、一个多功能服务室、一个阅览室[2]。按照“12345”配套建立一个社区室外活动场所,二个阵地(公开栏、宣传栏),三支队伍(专职管理人员队伍、服务站人员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四个室(办公室、老年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服务室),五个服务站(农业服务站、卫生服务站、社会事务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社会治安治理服务站)。为了使社区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真正服务村民,试点村和县区各村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四)坚持政府主导,多方配套联动

市、县区政府除了把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作为主渠道之外,把社区建设及其运行费用纳入市县财政预算,还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白银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大部分是由村委会闲置公有房屋改建,目的是为了节约建设成本。除此之外,还参照了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有效办法,建立了部門、领导定点联系帮扶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就是为了形成全市支持农村社区建设的氛围。

通过以上一些方式和做法,白银市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硬件建设基本达到“十个一”标准,基本达到了“挂牌规范、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运转正常”的要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了全覆盖。

二、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缺乏资金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一般比城市的要重,投入的资金也更多。虽说白银市现在的资金来源有政府财政投入、集体经济和村民自筹,但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是政府财政投入,缺乏其他有效的、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所以说,资金投资渠道的单一性制约着白银市农村社区建设和正常运转。

(二)农村居民缺乏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农村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决定了其是否顺利建设完成,由于白银地处西北偏远地区,加之受农村居民自身素质的限制,很多农村居民无法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因此对于农村社区建设基本上抱的是消极的态度。实际调查显示: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大多数人对农业技术服务、就医方便程度、教师质量和教学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处于一般满意中。这说明多数人对相关政策持观望态度,对政策的评价采取从众的心态,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只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

(三)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志愿服务体系落后

目前白银市农村社区的工作人员主要是由过去村干部转化而来的,这些人既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又因为原有的工作习惯不适应现在状态,很难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大部分优秀的农村青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投身到了城市中,导致农村社区建设缺乏优秀的人才。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目前白银市农村社区仍然处于落后阶段,与城市社区相对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相比发展很缓慢。

(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近几年来,虽然白银市逐渐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利、供电等方面的投入,但远远不及城市的投入力度,这使本来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3]。例如,农村的道路,虽已基本实现村村通,但道路等级很多不达标;另外,一些村的水利设施使用过久,得不到维修;集中供水不足,有个别村仍喝井水;个别地区的农田灌溉措施不到位,农民基本靠天吃饭。

(五)社会保障建设滞后,操作不规范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由于不断变化的因素使得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比如低保,由于农村居民经济状况的透明度不高,在判断居民是否该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时,带有一定的不规范性,导致一些需要帮助的家庭得不到帮助,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却得到了保障。

三、完善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目前,西北地区跟白银市一样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这就意味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要发生变化。因此,文章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转变农民观念、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完善白银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图寻找出一些适合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规划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如果能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与城市居民水平相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消除城乡差别,那么,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就会顺利很多,所以说,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关键。一方面,应该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重视起来。另一方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城市地区的做法,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制订适合农村的建设计划。

(二)转变农民观念,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参与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白银市目前大部分农村居民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参与度普遍较小,因此减缓了农村社区建设的速度。所以说,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让其转变观念,是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的关键[4]。

(三)全面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必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发挥他们的优势,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尤其地处西北地区,基层政府更应搭建好就业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待遇,把高校毕业生安排到合适岗位上,做到“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全面促进西北农村社会发展。

(四)加大资金投入,开拓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如果完全由政府财政承担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显然负担太重,尤其在白银这样的經济欠发达地区困难更多。因此,要想顺利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资金充足,资金充足就得保证有多个资金筹集渠道。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白银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已经普遍有了进步。比如在就医和社会保障方面,大多数人对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尽管如此,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服务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被西北地区一再强调,在这种新型社会构建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而目前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在建设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困境。对于西北地区来说,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设完善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走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

参考文献:

[1]黄长春.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建议[J].中国民政,2008(8).

[2]张丽琴.社区建设进程中的村委会职能变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3]鲍玉荣.吴江市:推进村镇社区和谐发展[J].中国民政,2006(9).

[4]王志刚.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青州市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5]潘雪.城市化进程中长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作者:张玉清

上一篇:高职院校建筑经济论文下一篇:中职体育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