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措施论文

2022-04-29

“将水利建设置于2011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既反映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也是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必然要求。”权威专家表示,水利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2011年的“一号文件”在锁定三农的同时,更加具体明确了对水利设施的投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措施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措施论文 篇1:

浅谈农村小农水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和矛盾,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能够跟上新形势下灌溉和防洪的需求,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加快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体制的步伐、需要创造新的运行管理机制。文中通过对创新政府引导机制、农民自主机制、建后管护机制、政府、农民协调监管机制的论述,提出了几个能够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新农村改革进程的加快,国家制定了许多的加快农村发展的措施,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正在悄然的加快着建设与创新的步伐。2005 年以来,国家财政部和水利部门联合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公助项目。项目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新形势下如何组织农民开展农村水利的建设与管理创造了很宝贵的经验,探索出了新的路子,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引发了许多的思考,从这问题思考中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机制、完善管理办法,才能适应新农村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建设方面

1.1.1 设计。目前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大部分是在原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没有充分考虑、论证工程技术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规划好建设适用范围和区域使用设置,导致一些水利设施超负荷运转,使用寿命缩短; 另一方面,在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季节对水利设施的影响以及防洪、干旱可能带来的隐患,导致部分设施频繁受损。

1.1.2 施工、监控和验收。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由于农村小型水利施工队伍以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整体质量不高,对工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外,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數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理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理措施,还存在着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1. 2 工程管理方面

1.2.1 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目前,基层水利职工队伍大多以近些年招工吸收的非全日制大专生为主,工程管理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经验缺乏,特别是对一些新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的经验严重不足,导致设施受损、使用寿命缩短。

1.2.2 管理方面。近几年,小型水利工程投入不断加大,但管理经费的投入严重滞后,管理机构不健全,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粗放,维护管理不足,出现了引水渠道淤堵、各种阀门频繁损坏、农田被淹等各种问题,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正常生产,也对水政部门的执法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对策

2.1政府引导规划

首先,由乡镇把现有的规划以及未来规划的设想上交县级部门,再由县级部门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可行性研究和做一个总的的规划。这个规划要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找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而后对全县所有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由乡镇级政府依据其综合规划,组织制订乡镇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规划。这个实施规划的实施要到村、到组、到山塘、到河坝,使各个村组都能够明确这个村多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少需要维修,多少需要改建、有多少需要新建才能满足本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需要多少钱、多少劳力才能完成任务,达到工程量和资金管理上的透明。

2.2政府引导建设

在过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肩挑手提挖塘泥、清理河坝、疏通水渠、高强度的劳动,低技术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则靠各级政府亲自组织、全面规划、政府处于一种绝对主导的位置,建什么、怎么建、劳力怎么出、建后怎么管,都由政府说了算。最后确实是建了不少小型工程,建一个工程政府就背一个债务,农民背下一身的劳务。面对这种问题,政府怎么办?首先应该自我反思,摸索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新模式,实行政府宏观管理、综合引导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

2.3 加大财力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扶持政策、补助政策、奖励政策来扶持农民修塘修堤筑渠,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地区,要制定特别的扶持方案,尽量让农民在建设中多出力、少出钱。使当地农民能够对建设项目资金承担得起、对付出的劳动也要肩负得起。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农村水利面貌。使农民在进行资金筹措时,能够做到心中有底,看在政府的补助的条件下能否将资金筹得够。任务是否能完成,从而引导农民学会量力而行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之,要通过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农民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自主建设这个角色的转换。

2.4鼓励农民建立自主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点多、线长、面广、任务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光靠政府肯是无法完成如此宏大的任务的。只有在政府的引导下,依靠农民大众的力量才能够得以完成,要把农民组织好、发动好,才能把这些项目建设好、管理好。要建立一种适应当前农村发展形势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自主机制,从而实现水利工程有人建,工程运行有人管的良好的循环。我认为有两种好的解决方式:

(1)借用资产承包、租赁的办法来实现工程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三者的分离。真正的实现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谁负责的方式。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承包、租赁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落实经营责任人,把资产的管理的责任人明确好。另一方面可以落实好部分工程的维修管理费用,通过收取承包费、租赁费落实部分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资产的维修改造经费,做到一举两得。

(2)通过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来解决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问题,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也就是农民用水户协会,由水利工程受益农民用水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农民用水户代表大会代表的的是受益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通过收取用水费来维护水利工程的运行。这样,水利受益农民也不会有太多的反感。农田水利工程也得以正常的运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5强化施工监理

工程施工监理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不仅要对承包商的施工人员、机械配备、组织管理、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监监理,并设置质量管理小组; 还要对承包商所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施工技术标准、执行规范等加以明确说明。

3总结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将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水利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建设中国新农村有着实际的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上不少的困难与挫折,只要

我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创新和完善各种建设与管理机制,就能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华. 试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诸多问题[J]. 科学之友,2012( 1)

[2]王鹏. 农村水利工程现状浅析[J]. 吉林农业,2012,263( 1) :182.3] 王风浪.浅析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设与管理.西部科技,2009(8).

[3] 王风浪.浅析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设与管理.西部科技,2009(8).

作者:黄国玲

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措施论文 篇2:

2万亿水利投资盛宴开启

“将水利建设置于2011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既反映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也是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必然要求。”权威专家表示,水利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2011年的“一号文件”在锁定三农的同时,更加具体明确了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据悉,“一号文件”将明确提出“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而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额就达2.7万亿元。即便2011年延续这个数字,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也将达2700亿元。

“将水利建设置于2011年‘一号文件’的核心,既反映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也是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必然要求。”权威专家表示,水利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个良好的开端

2011年的“一号文件”侧重点放在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这与2010年全国各地农业灾害较多,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有关。为此,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

水利部的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威胁到粮食安全的基础。

另一方面,聚焦农田水利问题,也与应对通胀压力的宏观大局有关。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10年11月11日举行的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上解释说:“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意义十分重大,直接关系2011年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供给,影响物价稳定的大局,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支撑作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5.1%,为两年以来新高。其中蔬菜、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74%。

此外,政府已明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就要求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的消耗要减少。这也是政府加大水利投资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有明确表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1.4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要开展西藏自治区东部水电外送方案研究,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水能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做好水电开发的战略接替准备工作。

为此,2011年国家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有较大增加。此前的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累计完成农田水利投资1504.02亿元,较2009年增加21.7%。水利部已经表示力争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较2010年再增加10%以上,超过1700亿元。

预计2011年将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土石方量较2010年增加10%以上,超过88亿立方米,将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601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95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647万亩、发展节水灌溉312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2万平方公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5834万人。

不过,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河认为,要实现这些目标难度不小,“过去在征收农业税时期,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农民出工或出钱来完成,现在农业税取消,大量农民工又转往城市就业,农村集体出工的水利建设已经不多,而国家财政暂时又很难完全弥补上这一块”。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石秀诗也在2010年10月份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提到,“有些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筹资困难,尽管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贴,但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估计,全国农田水利实际需要的资金达到上万亿乃至数万亿,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短期内国家和地方还没有财力能补上。“但这次中央决定加大投入,正在开一个好头。”

划拨卖地收入治水

“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占据显要位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一硬指标。此外还包括,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

根据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2011年1月7日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7万亿元。这就意味着2011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土地出让收入将达到2700亿元。

根据2011年“一号文件”,未来几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将力争控制在6700亿吨以内。同时,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比如,确立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同时,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

水利资金投入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地方配套资金、银团贷款和社会资金等方式。其中以中央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为主。该专项资金大多集中投放,由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直接给水利部,由水利部二级分配给各省水利厅,最后落实至县市水利局。

在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上,资金来源基本来自中央财政。李国祥指出,由于存在资金回收方面的困难,社会资金和银行信贷均不愿涉足此领域。

正缘于此,受访专家认为,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认为,此规定将促使中央政府导向性和地方责任感的结合,会使水利设施“补课”工作很快向前推进。

“需要关注的是10%的比例能否真正落实。”彭真怀担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担心地方政府会不会利用这个10%变相作土地增值。”彭真怀说,个别地方政府可能会利用这些资金开发滨湖公园。另外,地方政府也可能会利用此资金兴建类似水利培训中心之类的“楼堂馆所”,名义上虽然和水利也有关系,但本质上却距农田水利甚远。

彭真怀提醒,由于水利进入“一号文件”,很多水利工程可能会借机大肆上马,这将再次挤占中小水利和病险水库的兴修。他建议加强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审批的监察,以防打着农田水利的名义行GDP或集团利益之实的现象出现。

水利投资将持续增长

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与“一号文件”的重视程度是正相关的。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逐年完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呈现增长态势。2010年“一号文件”就强调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我国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各类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的60%左右。1990年以来,全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在1100亿元左右,约占同期GDP的2%;遇到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该比例可达3%~4%。水利工程行业是一个极度依赖政府投资的行业,而水利投资长期滞后导致了减灾效果的不理想。

近年来,国内大范围的干旱已经让政府认识到必须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从2007年开始,水利建设基础投资规模持续加大,2007年到2009年水利建设基础投资为945亿、1088亿、1894亿元。

2010年中央水利投入安排超过800亿元,全行业水利投入超过2000亿元,创近8年新高,水利施工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建设高峰。

虽然,水利建设基础投资规模在不断加大,但水利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GDP中所占比例较小。2009年水利建设投资占GDP的0.56%,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这一比例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直到2009年才有所回升,上升空间较大。因2010年以来灾害频繁发生,未来一段时间水利投资将持续加大。

“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预计投资规模将超越2万亿。国务院于2010年11月份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未来15~20年间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等定下了主基调,水资源正式上升到国家资源战略层面的高度。由于关乎通胀和粮食安全问题,农村水利将成为重中之重;而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水电建设预计仍将持续快速推进。预计,“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将达到2.11万亿,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83.85%。

例如,云南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至2012年,筹集不少于100亿元资金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同时争取国家支持,带动地方、企业和民间资金投入建设400亿元,3年内拟投入水利和农村水电建设资金达到500亿以上。今后三年将建设100件骨干大型水源工程和100万件以上五小工程,争取到“十二五”规划后期,全省的水利设施工程新增蓄水库容30亿立方米,新增年供应能力21亿立方米,启动实施98个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为实现水资源配置,滇中调水工程、掌鸠河引水、清水海引水、牛栏山、滇池补水工程也正在规划之中。2010年5月27日,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宣布,从2011年到“十二五”末,云南省将投入1000亿元资金建设水利设施。

农田水利设施将有改观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其中,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的投资约为饮水安全工程的3倍。为了改变农田水利建设的滞后局面,中央已经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国家有关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覆盖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投入,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显著提高。

“十二五”期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1年“一号文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关要求将会得到进一步落实。其中,农村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水污染防治、水文信息化建设等都将作为“十二五”水利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水况监测、节水滴灌、水资源循环利用、海水淡化等新型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均将获得大力推广。未来5年,水利投资有望达到8000亿~9000亿元;节水灌溉项目总投资在未来10年至少达到3000亿元;污水处理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

水利部部长陈雷认为,“十二五”水利要取得新发展,必须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投资规模,充实完善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政策,扩大基金来源和规模,完善有关财政补贴政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各地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因此,在安排2011年水利工作时,陈雷要求:“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明确政府在水利发展中的主要责任,切实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千方百计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

同时,陈雷还要求新一年要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不仅要努力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水利建设新机制,还要加快研究制定吸引农民资金、信贷资金以及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

编辑/万晓艳

作者:里 美

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措施论文 篇3:

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质量保证措施

该文通过介绍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的有关情况,从排水规划理念、设计原则方面探讨了道路桥梁在排水时注意的问题,总结出了质量保证措施,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建议。

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路线设计

1、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

2、根据给定的起终点,分析其直线距离和所需的展线长度,选择合适的中间控制点。在路线各种可能的走向中,初步拟定可行的路线方案,(如果有可行的局部路线方案,应进行比较确定),然后进行纸上定线。

3、(1)试坡 (2)定导向线 (3)平面试线 (4)修正导向线 (5)定线

4、如有路线局部方案,应分别进行定线设计,经论证比较定出推荐方案,路线方案比较选择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路线长度;(2)平、纵面线形指标的高低及配合情况;(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路基土石工程数量,桥梁涵洞工程数量);(5)造价等。

(二)绘图

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确定出公路用地范围,并据此绘出公路用地图,比例尺:纵向1:2000,横向1:1000,图上标出百米桩左右两侧的用地范围,连结细实线,并注上占地宽度,各曲线要素点要标出。

(三)平纵线形设计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1.应避免在凸型曲线的顶部和凹型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2.应避免在凸型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型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变曲点重合。

3.在长直线段或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成直坡线避免设置凸凹看不见的线形。

4.平曲线长直线段内不要插入短的竖曲线。

5.应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长坡凹型竖曲线路段这种路段易产生视觉的错觉造成超速行驶。

(四)一般规定

1、二级公路路基路面排水应进行综合设计,使各种排水设施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排水能力强的完整排水系统。

2、路基排水设计应与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相配合,防止冲毁农田或危害农田水利设施,当路基占用灌溉沟渠时,应予恢复,并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

3、公路穿过村镇居民区时,排水设计应与现有供、排水设施及建设规划相协调。

4、排水困难地段可通过提高路基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

(五)地质情况

全线横向排水基本良好,路基受地下水影响小,不需全线设置边沟,路线左侧高,右侧低,右侧需设边沟的地段少一些。纵向排水全部按设置3m护坡道的情况选择,挖方路段选路基边坡坡脚以外2米。边沟出口必须设在横向排水良好或涵洞的地段使边沟汇集来的水能顺畅的排向路基范围以外,以保持路基处在干燥或中湿状态。

各种排水设施的设计应尽量少占农田,并与水利规划和土地使用相配合进行综合规划,排水口应尽可能引接至天然河沟,以减少桥涵工程,不宜直接注入农田。应采取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路基两侧设置边沟,一般情况下挖方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1.0m的路堤应设置边沟,边沟采用梯形,边沟的底宽为0.6m, 深度为0.6m, 内侧边坡采用1:1.5,外侧边坡为1:1.5。边沟最大纵坡为3.0%,最小纵坡为0.3%。在一些地线横向排水好的路堤也可不设边沟。纸上定线在地形图上示出排水沟渠的平面位置。涵洞与路正交,纵坡度最大为2%,涵管直径为1.50m。

(六)环保设计

1、环保设计规范

国家政策提出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时根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总则1.0.7公路建设必须贯彻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以下规定:

(1)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制止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2)公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绿化、美化路容、保护环境。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价。

(4)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应作环境保护设计。

此设计路段比较靠北,湿地较多,生态环境脆弱,在此设计中采取尽量避免湿地,应注意填挖方量,在矮路堤H≤0.6m时设置绿化带。

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的质量保证措施

(一)施工措施

1.施工期间安全措施

(1)成立施工期间安全小组,有明确的安全目标

(2)开工前对全体施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 观念。严禁现场作业人员越出封闭路段。

(3)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4)有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5)施工现场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1)强化质量意识,抓规章制度的落实。

(2)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工程质量控制

(3)建立完善的自检体系

(4)配备先进的施工设备和齐全的检测仪器。

(5)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6)实行质量责任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

3、工期保障措施

(1)成立技术过硬、团结协助的项目经理部

(2)人员设备按时进场,确保主体工程按期完成或提前完成。

(3)做出分项计划,实行动态目标管理,不断优化和改进施工技术方案,对投入本工程的人力、物力做出最合理、最科学、最有效的组合。

(4)充分协调与当地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解决好地方问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5)采取经济手段,使施工进度与个人利益挂钩,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

4.雨季施工及农忙季节的施工安排

(1)做好雨季施工前的准备

(2)雨季路基施工,做好路槽内的排水工作,拌合场集料准备盖棚防雨,水泥进行覆盖和防潮措施。施工作业段根据天气预报情况确定长度,及时碾压成型。

(3)合理安排各施工项目的劳动力,将需要劳动力少的项目和工序安排在农忙季节,尽量雇佣不受农忙干扰的长期劳动力和临时工。

5.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1)制定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扬尘控制措施、噪声控制措施、生态保护和废弃物的处理。

(2)制定合理、可行的文明施工措施。如自觉遵守当地民俗与习惯,文明施工、科学施工、杜绝违章蛮干,驻地建设标准化等。

(二)质量保证措施

1、原材料控制

(1)填料质量、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

(2)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3)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2、施工质量控制

(1)整个施工过程现场监理旁站;

(2)路基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有序施工;

(3)填筑宽度每侧大于设计宽度50cm,确保边坡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4)填筑前,在填筑范围内画4mX4m方格,根据填筑厚度计算每方格倒土量;

(5)摊铺时,路基两侧挂线,控制路基纵坡及松铺厚度,先用推土机粗平,再用平地机精平,横坡为人字形坡,坡度为3~4%;

(6)碾压时,先静压,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确保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5mm,再根据试验段初步设计的碾压方法进行碾压,最大碾压速度不大于4km/h;

(7)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

(8)压实度检测频率按照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

(10)试验段两端每填筑一层留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

3、安全保证措施

(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作业施工;

(2)机械定期保养,确保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规程。

(4)大型机械作业半径内严禁闲置人员靠近,施工场地严禁非人员进入。

结语

规划污水系统需要因地制宜,应科学协调集中式和分散式的关系,加强道路桥梁规划资源化,减少城市防洪与排水压力,减轻城市水体污染,增加城市地下水补给,改善城市水循环及生态环境,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

(作者单位:太原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作者:崔志鹏?雷晶晶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论文下一篇:制度环境创设发展循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