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环境优化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通过建立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各指标权重,并根据相应的统计数据,计算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投资环境综合得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省区投资环境一般,投资环境好的省区较少。不同省区间投资环境相差悬殊。投资环境较好的省区大多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而投资环境较差的省区大多地处西部偏远地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投资环境优化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投资环境优化分析论文 篇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摘 要:随着海洋经济的崛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运用SWOT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分析,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统筹海洋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山东半岛与日韩产业协作区;运用经济杠杆对海洋产业发展进行调控;调整主导海洋产业;打造海洋产业群,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产业结构优化;SWOT

国际海洋经济理论认为,当前陆地资源已经出现危机,而海洋资源却没有充分开发,未来必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新空间。为此,各主要发达国家早在二战后就开始了对海洋经济的研究,甚至出现对海洋资源的争夺。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2011年年初,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承载着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大开发的国家使命。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资金与技术等原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出现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海洋开发战略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为此,本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为例,运用SWOT方法,对其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现状

1、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历程

山东省政府于2003年开始建设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海上山东”建设稳步推进。2004年,制定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半岛城市群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生产总量占全省的64%,经济增长贡献率64.8%。200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已成为全国最密集的城市和产业集聚区之一。2009年,山东省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18724.9亿元。传统海洋产业全面复苏,海洋服务业较快增长,新兴海洋产业高速发展。201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其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21395.1亿元。 “海上山东”的发展轮廓已初具规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总体开发框架的关键。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形态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年之前,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一、二、三产业,此为原始阶段,海洋只是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第2阶段为2003年到2005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一、三、二产业,此为初级阶段。当时海洋产业的发展以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作为重点,同时带动了旅游业、海洋公共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阶段为2006年至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二、三、一产业,此为中级阶段。这说明当资金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山东半岛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海洋矿产业及海洋化工业等海洋第二产业,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进入了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而高级阶段的三次产业结构形态为三、二、一产业,在这一阶段,传统的海洋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实现升级,新兴海洋产业规模扩大,海洋第三产业成为海洋经济支柱产业。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并未达到此高度。

二、SWOT模型分析

SWOT模型分析法,是通过相关调研和数据分析,将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进行深度挖掘,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各种因素匹配组合,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制定行动计划。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山东半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

(2)海洋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技人员,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教学事业单位近60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9个,成为海洋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

(3)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山东省内有9条沿海高速公路,位列全国第一;民用航空事业快速发展,交通便利;沿海港口密集,拥有24个国家一类港口。山东半岛地区已经形成了高速公路、铁路、港口中、航空为主体的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

(4)自然资源丰富。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选择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六种资源对沿海各省市进行丰度指数评价,山东位居第一,表明山东海洋资源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

(5)投资环境优越。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创建了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并按照国际惯例简化手续,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是外资企业理想的投资园地。

2、劣势分析(Weakness)

(1)海洋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海域功能逐渐丧失,海岸带环境质量下降,对海洋的渔业、旅游业等造成影响。

(2)海洋综合利用欠缺。海洋资源具有特殊的三维性,不同的水层拥有不同的资源也有不同的用处,比如在同一水域,海面可以航行,海面以下可以养鱼,海底采矿。但目前山东省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是单一的,产业层次结构是简单的,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利用严重不足,造成了海洋资源的浪费。

(3)海洋管理体制不完善。海洋功能区划不标准和缺乏有效地协调联动机制,直接导致海洋管理缺乏协调机制,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2)日韩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日韩作为东亚经济发达国家,许多产业由于成本过高而需要转移,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日韩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

4、威胁因素(Threats)

(1)区域竞争日趋激烈。2011年,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30.1%和21.5%。山东半岛经济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一部分,优势并不明显,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2)水资源短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口、工厂密集,生活和工业用水大,尽管水资源相对其他地区丰富,但依旧短缺且浪费和污染现象非常严重。

表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SWOT矩阵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1、统筹海洋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

海洋经济是多层次、复合型的综合经济体系,需要宏观调控。而目前我国的海洋产业分属不同的管理主体,缺乏统筹全局管理海洋产业的机构。山东省应成立专门的海洋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协调各部门和各区域关系,科学的做出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和产业布局,力求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2、建立山东半岛与日韩产业协作区

日韩海洋产业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山东半岛则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在产业结构方面,山东半岛与日、韩是互补的,通过与日韩构建产业协作区,引入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同时把山东半岛中成本较高的产业向中国西部转移,从而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3、运用经济杠杆对海洋产业发展进行调控

政府可以运用金融、信贷、税率等经济手段,鼓励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贷款规模和利息上,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新兴海洋产业,实行低利率,并鼓励贷款;对效益低、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实行高利率,并控制其贷款规模。同时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个人、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污染小的海洋产业投资。在税收政策上,增加生态类和污染类税种,并在税率上拉开档次。同时加强对海洋各产业的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建立融资平台和蓝色产业信托投资基金。

4、调整主导海洋产业

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导产业仍是海洋渔业,因此应培植和壮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精细化工、海洋生物制药这样的“双高双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绿色工业。重点发展海洋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积极推动新兴海洋产业和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实施产品带动战略,通过重点项目和有带动作用的支柱产品,形成产业化、规模化、高度化、合理化的新型海洋产业增长点。

5、打造海洋产业群,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就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现状而言,应打造三大主要产业群。港口物流产业群:以青岛港为核心,烟台港、日照港为骨干,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莱州港为支撑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临海重化工业产业群:以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等产业为主,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规模和质量,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新兴海洋产业群:集中发展以滨海旅游业、海洋药物工业、海洋能电力业等为主体的新兴海洋产业群,建设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海洋产业群集中众多产业部门的企业共同生产,使劳动力充足,技术多样化,信息交流更方便,同时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海洋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海洋局.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2012.

[2] 国家海洋局. 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EB/OL].1999.

[3] 刘容子.制定“蓝色工程”计划发展海洋产业群[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8,(01):21—28.

[4] 刘志迎.现代产业经济学教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164—166.

[5] 山东省统计局.2003—2011年山东省统计公报[EB/O L].山东省统计信息网.

[6] 李福柱、孙明艳、历梦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异质性演进及路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03):12—14.

[7] 王乃静.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74—92.

作者:马俊

投资环境优化分析论文 篇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各省区投资环境评价与分析

[摘要] 通过建立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各指标权重,并根据相应的统计数据,计算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投资环境综合得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省区投资环境一般,投资环境好的省区较少。不同省区间投资环境相差悬殊。投资环境较好的省区大多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而投资环境较差的省区大多地处西部偏远地区。针对这种情况,不同省区优化投资环境应选择不同的路径。

[关键词] AHP 省区 投资环境 指标体系

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影响投资活动安全和收益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地方招商引资的效果,因此它一直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地由计划经济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环境也在不断的优化,但是就不同地域来看,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找出差距,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是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以《中国统计年鉴(2006)》为主要数据源,对各省市区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

投资环境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指标体系的选择是评价的关键所在。本文依据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选取5個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3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中国各省区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对投资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的高低,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将经济发展水平细分为四个子指标,分别是经济效益、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其中经济效益指标又细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全部工业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人均财政收入等几个指标;经济规模指标又细分为人均GDP、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几个指标;经济结构指标又细分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两个指标。

2.基础设施状况

基础设施是投资环境中的硬件部分,是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是营造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完善与发达的基础设施是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本文将基础设施状况细分为五个子指标,分别是生活设施、交通运输、能源、邮电通信和环境状况。其中生活设施子指标又细分为供水综合生产力、人均生活用电量、建成区面积、人均道路面积等指标;交通运输子指标又细分为客运量、货运量、每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每平方公里运输线路长度等几个指标;能源子指标又细分为发电量、原煤等指标;邮电通信子指标又细分为每百人拥有电话数、人均邮电业务总量等指标;环境状况子指标又细分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等指标。

3.人力资源与科技教育水平

劳动力是现代社会大生产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是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具有较高技能的劳动力是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人力资源与科技教育水平细分为四个子指标,分别是人力资源、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其中人力资源子指标又细分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十万人口中高中毕业及其以上人口数、从业人员等指标;教育水平子指标又细分为人均教育经费、每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每万人拥有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等指标;科技水平子指标又细分为专利批准数、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项目数、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等指标;医疗卫生状况子指标又细分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等指标。

4.市场状况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市场主体的理性程度,以及市场的外向性都是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市场状况指标细分为三个子指标,分别为市场规模、私有化程度和市场外向度。其中市场规模子指标又细分为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率等指标;私有化程度反映了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理性化程度,也是衡量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这里私有化程度子指标又细分为非公有制企业比重、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市场外向度反映了不同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能力与水平,这里市场外向度子指标又细分为出口占GDP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涉外饭店数等指标。

5.社会服务与民事安全状况

本文将社会服务与民事安全细分为两个子指标,即社会服务与民事安全。其中社会服务子指标具体包括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城镇社区服务设施个数等指标;民事安全子指标包括火灾事故发生数、交通事故发生数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

1.评价方法

国内外对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及定量研究两类。定性分析的代表方法有冷热比较分析法、多因素等级评分法、“道氏评估法”等,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因子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分析法、FDI潜力指数法、因子分析法等。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与分析。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在1973年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具体步骤一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确定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也称目标层)、中间层(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和最底层(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二是构造判断矩阵,采取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成对比较矩阵的办法。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设xi与xj对Z的影响之比为aij,则xj与xi对Z的影响之比为aij的倒数。三是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同时对判断矩阵作一致性检验。四是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总排序权重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2.评价结果

由于评价指标的计量单位不一,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因此根据各因素、因子的作用性质及表现形式,采取极大值和极小值两种模式进行标准化计算。如人均GDP反映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是正指标,因此是越大越好,根据极大值标准化处理,即某一地区的标准化值=GDPi/GDPmax;对于交通事故发生数,反映的是一个城市民事安全状况,当然是越少越好,根据极小值标准化处理,即某一地区的标准化值=交通事故发生数min/交通事故发生数i。根据所计算的标准值,分别对各个评价对象按照权重计算其加权综合评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数据计算整理)

3.结果分析

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部分省区投资环境一般,投资环境好的省区和投资环境较差的省区都较少。根据投资环境的状况,可以把投资环境划分为:优、较优、次优、一般、较差五种类型。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在0.6以上的为第一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优;综合得分在0.5-0.6之间的为第二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较优;综合得分在0.4-0.5之间的为第三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次优;综合得分在0.3-0.4之间的为第四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一般;综合得分在0.2-0.3之间的为第五层次,定义为投资环境较差。从得分来看,属于投资环境优和较优(即得分在0.5以上)的省区只有4个,即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属于投资环境次优和一般(即得分在0.3-0.5之间)的省区有24个;属于投资环境较差(即得分在0.2-0.3之间)的省区有3个,即云南、甘肃、贵州。

第二,不同省区投资环境相差悬殊。投资环境得分最高的上海与得分最低的贵州相比,上海的得分是贵州的2.44倍。除直辖市以外,投资环境得分最高的省份是广东,广东的得分是贵州的2.04倍。

第三,投资环境较好的省区大多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而投资环境较差的省区大多地处西部偏远地区。投资环境得分前十名的省、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海南,几乎全部是东沿海地区。而投资环境得分后十名的省、市、自治区分别是广西、江西、宁夏、重庆、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甘肃和贵州,除了广西和江西以外,均属于西部地区。

三、启示

1.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理论上看,投资环境与经济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投资环境好,一方面会吸引大量的外来投资,同时也会刺激和带动本地区的投资,从而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经济运行实践看,也确实是这样。根据前述评价结果,投资环境前十名的省市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和海南,而人均GDP居全国前十位的省市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内蒙古,两者的一致性非常高,这说明投资环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应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投资环境也相对较好。同样,投资环境较差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根据前述评价结果,投资环境后十名的省市区分别是广西、江西、宁夏、重庆、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甘肃和贵州,而从人均GDP来看,全国后十名的省市区分别是青海、陕西、江西、西藏、四川、广西、安徽、云南、甘肃和贵州,两者之间同样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事实说明,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脚踏实地改善投资环境。

2.不同省区优化投资环境应选择不同的路径

投资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就东部地区而言,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经济环境较好,因此东部地区应发挥投资环境优势,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但同时要注意各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投资环境一般的中部省区,虽然投资环境的总体得分不高,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自己的优势,因此这些省区优化投资环境主要应查漏补缺,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吸引人才,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从而不断改善自身投资环境。对于投资环境较差的省区来说,优化投资环境的任务更重,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不能盲目无序,应通过评估现有条件、投资环境改善的潜在收益以及实施改革的约束条件等来确定优先事项,不断加长投资环境中的“短板”,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發展报告: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胡鞍钢: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J].理论前沿,2006,(1)

[3]唐林俊:因子分析法在区县经济综合指标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9)

[4]王凤等:主成份分析法对陕西投资环境的评价[J].生产力研究,2005,(3)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陈轶丽

投资环境优化分析论文 篇3:

中国省际投资环境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采取了各项经济刺激计划,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大陆各省市投资环境呈现出新的形势。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基于2008—2010年均值的中国省际地区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状况及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不同地区应根据投资环境状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案,优化中国整体投资环境。

[关键词] 投资环境;主成分分析;影响因素

吸引外来资金一直是中国各省市长期坚持的政策,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各地区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投资计划,均希望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内外部资金的投入,解决本地区资金短缺的现状,促进地区经济的成长。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中国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呈现出新的形势,但由于各省在经济、技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地区投资环境的提升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各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进而实现全国投资环境的整体提升。本文也旨在为中国各地区及国家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现状简述

目前对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研究方法较多,国外对投资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环境应用评价方面。美国学者伊尔·A·利特法克和彼得·班廷在《国际商业安排的概念框架》一文中提出了“冷热”因素分析法,将对投资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两类:一是“冷”因素,二是“热”因素。“热”因素是指有利于吸引投资的因素;“冷”因素是指不利于吸引投资的因素。据此对各国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该国“冷”和“热”的程度对各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比对。罗伯特·B·斯托伯在《如何分析国外投资气候》一文中提出了“等级尺度评分法”,在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将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和鼓励政策角度出发,根据各因素对投资的有利程度,将分值汇总,决定各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20世纪80年代,日内瓦国际经济研究机构为了对西方27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选取了240项指标用于评价。

国内方面,张汉亚、张长春在《投资环境研究》一书中对地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最后确定各指标权重及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1]。盛从锋等在《中国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利用各地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2]。潘霞、范德成在《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一文中,选取了全国31个省市作为投资环境的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5个方面选取了43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31个省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最终的评价结果[3]。通过分析研究现状可知,目前国内外对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研究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张汉亚等人的研究,虽然建立了详细可行的指标体系,但由于AHP方法的利用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各指标的权重受各专家水平影响较大等。虽然国内外各方法均以定量分析进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价,但很少对各省际投资环境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去除人为的主观因素,更加客观地对中国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进行研究。

二、中国省际投资环境评价比较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中国省际投资环境分析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对于评价的最终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指标的代表性。为了更好地对省际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要求指标应尽可能客观、全面、显著地反映一个省的基本情况,体现各省之间的差异。同时应避免选取相关性较大的指标,防止所选指标反映的信息重复。

二是指标的可比性。指标的可比性要求选取的指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选取指标的取值范围和指标的计算口径要保持一致,以便于根据指标对各省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比较与分析。

三是指标的可操作性。省际投资环境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应立足于可获得的统计年鉴、文献资料等。指标的数据应采用通用的口径,以保证能对这些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还应注重数据的时效性,应选取近几年的数据,保证数据能够反映各省当前的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28卷第6期王桂荣,等:中国省际投资环境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2.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类别

根据以上三个原则,结合各省份的基本情况,本文选取了4类共16个指标用于对中国省际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一是行政因素。主要利用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指标来反映行政因素的优劣。

二是经济因素。主要包括GDP总额、人均GDP、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地区零售商品总额、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和第三产业的比重。

三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与铁路交通覆盖密度和百人拥有电话机数。

四是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均邮电业务量、相对于GDP的专利批准量、R&D人员占地区总人口比重、人均汽车数量和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二)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得到原始矩阵Xij=(xij)p×q,表示第i个省市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进而得出各变量的相关矩阵;其次,将得到的原始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X′ij=(x′ij)p×q;再次,求出各变量对应的特征值λj及特征向量、变量的累计贡献率;最后,根据主成分的贡献率、特征向量及标准化矩阵X′ij得出总的投资环境评价结果。

(三)计算结果及评价

本文中各指标的原始数据为2008—2010年各指标数据的平均值,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4]。本文各指标数据来自2008—2011年各省市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及相关统计信息网站(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

1.共同度

利用SPSS软件处理可得到共同度,见表1。

表1公因子方差

共同度表示从各主成分中能显示的原始数据的信息比例。由表1可知,提取的主成分能代表的指标信息比例基本保持在75%以上,仅X3,X4,X11指标比例在75%以下(其中Xi,i=1,2…,16,分别代表16个指标),但也均在65%以上,即提取的主成分能代表所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利用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有很大的可行性。

2.解释的总方差

经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解释的总方差,见表2。由表2知,前两个主成分对应指标的特征值大于1,但由于其二者累积贡献率仅为78569%,因此需要提取三个主成分,此时累积贡献率超过80%,能够反映原始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表2解释的总方差

由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综合得分可将全国投资环境分为4类地区:第一类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5个省市,投资环境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地处东部沿海,得分均在75分以上;第二类地区包括天津、山东、福建、辽宁、河北、湖北6省市,属于投资环境良好地区,评价得分在30~60分之间,仅湖北省不是处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份;第三类地区包括重庆、河南、内蒙古、湖南、山西、陕西、安徽、四川、吉林9省市,评价得分在20~30分之间,大多地处中部地区,包含部分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相对一般;第四类地区投资环境相对较差,综合得分均在20分以下,包括黑龙江、江西、海南、新疆、广西、宁夏、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10个省区,这些省份大多位属于西北、西南地区。因此,中国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地区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前10名中,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而投资环境综合得分最差的10个省份中,大多位于西北、西南地区。

三、中国省际投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由SPSS170可以得出各指标对应的特征向量,以中国各省际地区每一指标的得分、各指标贡献率进行加权,可以求得各类因素对中国省际地区投资环境的影响大小,见表4。

各因素对中国省际投资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中东北、西北地区以行政因素为主,省份包括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青海、新疆等;基础设施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的主要是西南、西北地区,省份包括:安徽、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云南、宁夏、海南;华北、华东地区主要以经济因素的影响为主,代表省市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而华中地区则是以社会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四、结论

通过对中国省际投资环境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可知,中国省际投资环境的发展有着新的形势,且行政因素、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对不同省市投资环境有着不同的影响,各省际地区对不同因素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提高中国各省市的投资环境,需根据对各省际地区投资环境影响较为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方案,进而促进中国整体投资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张长春.投资环境研究[M].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4056.

[2] 盛从锋,徐伟宣.中国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3):7681.

[3] 潘霞,范德成.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7(8):4048.

[4] NANCY L. LEECH. SPSS统计应用与解析[M].第3版.何丽娟,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175.

[责任编辑:张岩林]

作者:王桂荣 苏锦辉 赵敏

上一篇:行政监督工作管理论文下一篇:税务行政处罚种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