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论文

2022-04-29

摘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区域内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内容、相关产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谈工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工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论文 篇1:

营商环境之辩

年伊始,国务院召开的两次常务会议,聚焦了同一个议题——营商环境。更准确地说,是如何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软硬环境都重要,硬环境要继续改善,更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不断有新突破。要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严格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逐步在全国推行。

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对116项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并向全国各自贸试验区推广的基础上,由上海市進一步在浦东新区对商事制度、医疗、投资、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商务、农业、质量技术监督、文化、旅游等10个领域47项审批事项进行改革试点,推进“照后减证”。

营商环境的优化一直以来都备受政府和企业家关注,但这个“优”字易说难做,营商环境包含了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事实上,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每年的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都紧扣“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最大限度地放权,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营商环境既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议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2001年世界银行提出加快发展各国私营部门新战略,急需一套衡量和评估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即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为更好实施促进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的战略,世界银行成立DoingBusiness小组,负责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创建。

中国政府对营商环境的打造与优化一直不遗余力,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有目共睹。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便利度近3年在全球排名跃升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但2017年我国营商指数在190个经济体位居第78位。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大家必须清醒看到,如果横向比较,我国营商环境排名不仅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至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语气凝重的话还在萦绕:“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有关专家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最新的现代经济学理念,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营商环境也是种资源要素,并且相当稀缺、不可替代。由于“不可替代”,所以只有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释放制度生产力,从而提升整体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著名的“莱索托经济学实验”或许更能直观地体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经济学家莱索托带领4名学生分别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程度有重大差别的秘鲁和纽约建服装厂,要求在取得许可证的过程中,忠实履行每道手续,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行贿。结果,在秘鲁花费了289天,且经过2次行贿才获得批准;而在纽约则在没有行贿的情况下,4个小时就办妥了一切手续,后者的效率是前者的700倍。这个社会实验告诉我们,合理的营商环境能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也有人对中国做过类似的试验,在香港要2-3天,在深圳要2-3个星期,但在我国内地一些地方可能需要2-3个月。这种差异并不仅仅是一个办事的效率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制度、体制、文化、观念等深层次问题。

在普遍认知中,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短缺会制约社会生产力,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表明,制度短缺或制度供给滞后同样会制约经济发展。而且,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资金、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可代替关系,比如资金短缺可以由劳动力替代,劳动力短缺可以用机器设备替代,技术进步也能突破劳动力、土地短缺的制约。但制度却具有“资产专用性”,很难由其他要素替代。

更为重要的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只有在制度的协同下才能发挥最大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并不是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能发挥功能。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就是一个鲜活的证明,在土地、劳动力、资金同样的情况下,经过改革将制度进行优化,释放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生产力。

近日,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樊友山在某论坛上表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他认为,当前营商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普遍关注焦点、热点问题。

樊友山介绍,在全国工商联的综合成本降低调研中也发现,有些营商指标不理想,有些民营企业反映市场不健全,信用环境较差,综合成本比较高,政策效果不明显,政策针对性、连续性、协同性不强,企业政策获得感不是很高,司法保证不够到位,法律及相关配套不完善,法律的保障作用没有发挥,执法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

“憋屈”的吴海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于企业而言,营商环境好比阳光雨露,受益或许不觉,但失之必将难存。企业是创造价值的主体,是提供就业的主力军,因此营商环境的优化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简政放权的深化、服务方式的创新是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政府更应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办事,减少管制,改善服务,以“放管服”改革引来企业、留住企业。

2015年3月,企业家吴海以《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为主题,写了一封公开信。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吴海以亲身经历吐槽基层政府部门的各种“任性”、吃拿卡要。一者,罚款的自由裁量空间太大,通过“疏通关系”,罚款就能少一大截;二者,各个部门之间对政策解读不一,变相揽权,过了这家的审批,那家却过不了,形成巨大的寻租空间;三者,在个别城市,企业还面临着送礼打点、行政摊派等问题。

这篇《我太憋屈了》戳中了众多企业经营者的泪点,也道出了在政府简政放权、职能转变改革的过程中,基层的权力末梢上存在的严重的“任性”问题。

时隔近3年,吴海于近日再度在网上发文《又写了一封信》,就当前的营商环境发表尖锐言论,认为“简政放权”在一些地方还未得到有效落实,企业经营的环境之困依旧存在。甚至直言“有的地方政府部门不理解中央意图”。

吴海又一次把改善营商环境的“带刺”的问题,摆在公共舆论平台上。优化营商环境,该如何取得进一步突破呢?怎么让大刀阔斧的简政放权改革,落实为企业家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不妨把吳海这封公开信当成对于改善营商环境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反映了企业家的立场和视角,可能存在偏颇、缺少大局观,却也能真实反映企业关于营商环境优化具体落实的侧面。为什么近3年前吴海已经反映的一些问题,在得到总理批示、被舆论高度重视之后在一些地方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改善营商环境应该有产品经理意识,应该注重“用户体验”,不能只盯着政府内部的评比、考核,还得看看改革之后,程序能不能走通、企业有没有真正得到实惠。

吴海还提到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政策的明晰,别到时候我还需要盖几个章,但是章却盖不出来怎么办?这才是实质性的问题,多跑几步路没关系,只要事情能办成。”

事实上,之前个别部门的简政放权存在闭门造车的问题,没认真研究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没认真倾听企业真的需要什么,表面上撤销了多少审批、回收了多少公章,搞得热热闹闹,上了新闻,成了政绩,但是还得问问:如此简政,是不是抓住了企业的真实痛点?

改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简政放权是一体两面的话题,不应人为分割。饭店的“菜单”改了、服务流程变了,最终还要看顾客的评价。改善营商环境,说到底,还要看企业满不满意、创业方不方便,审批、备案流程有没有新漏洞。

最近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时,就强调了政府的“店小二”精神。“店小二”精神意味着政府要用心倾听、感受企业需求,查找办事流程中存在的痛点和堵点,对企业需要有正向回馈,加大审批服务改革力度和精准度。所以,改善营商环境,还得从政府内部考核导向转变为“用户评价导向”。

改善营商环境,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权限调整、具体文件的执行,这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部门间协调机制,以避免改革中出现“单兵突进”的尴尬,保证改革过程的流畅性。

比如,在之前的简政放权改革中,工商部门已经明确表示不再需要的文件、证明,其他部门可能还是坚持按“老黄历”办事,依然要求出具——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其实,对于部门之间的规章、文件的冲突、执法标准的不一致,一线执法人员本身很无奈,也缺乏动力去改变。那么就需要更高级别的、跨部门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放管服”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疏漏,对于企业的“用户体验”要及时跟进,特别是要及时清理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

简政放权改革注定不可一蹴而就,改善营商环境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密切互动、良性反馈。作为企业家,吴海再次发表公开信,吐槽了3年来改善营商环境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感受,话有些刺耳和偏颇。但是职能部门还是应该重视这样的反馈,从中看一看前期改革的进展在哪里、短板在哪里。改善营商环境最终还得落实为企业的获得感,政府得注重“用户体验”,不能闭门造车。

“喊冤”的毛振华

关于营商环境的2018年第一枪,由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打响。

毛振华在其发布的视频中言辞激烈,(自己在亚布力投资的)23万平方米的土地被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非法侵占并从中牟利。“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来了之后,是亚布力最黑暗的日子。”

1月2日上午,毛振华对相关媒体确认了视频的真实性,但也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他对媒体感慨道:“我一个堂堂正正的企业家如今搞得像个上访户,跟窦娥似的,这事我不愿意再多说什么,这也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低点。”

毛振华是黑龙江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同时也是92派企业家中的代表人物。这个亚布力阳光度假村前身是亚布力风车山庄,创办于1996年,经两次转手后到了毛振华手里,毛振华先后为这个项目投资了20多亿元。他在视频中称:“一个正常经营企业,动不动就有执法机构来威胁我们,今天查这个,明天查那个,又是公安,又是什么食品检验,又是什么锅炉检查,天天找我们麻烦,他们没有为我们办一件事情。”

视频一经发出,微博上包括很多名人,如拥有1800多万粉丝的潘石屹及各种大V都转发了这个视频,潘石屹则连发了两条微博支持毛振华,并称:“喊冤!是为了我们社会进步!”

据了解,亚布力阳光度假村坐落于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全、雪道最多、雪质最好的以滑雪旅游为特色的四季度假旅游胜地。它的命运也是几经辗转,于2007年被香港新濠国际集团旗下新濠中国度假村有限公司全面收购。2010年,毛振华创办的中诚信从澳门新濠手中收购了亚布力阳光度假村。

这个项目投资多年后,毛振华曾公开表示:“亚布力项目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分钱回报,每年还要亏钱。”当有媒体问及毛振华当年的决定值不值的时候,毛振华笑着说:“不是很值,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事件发酵的48小时内黑龙江政府就做出了回应,批评管委会负责人缺乏法律法规意识,批评管委会下属机构、有关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不正当干预,决定对管委会负责人给予处分,由管委会向阳光度假村道歉。

虽然中国的营商环境在逐年改善,但“毛振华事件”的出现也绝非偶然。这次事件充分地暴露了中国营商环境各个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问题。

中国发达地区的营商环境正在靠近世界水平。以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2017年全球城市指数排行为例,前20名入围城市中,香港、北京和上海分别位列第5位、第9位和第19位,成都从上年的96位上升到87位,武汉从107位上升到100位。在全球潜力城市指数排行中,广州从78位上升到56位,杭州从69位上升到60位。

在发达地区营商环境不断追赶世界水平的时候,中国还有不少地方的营商环境长期没有根本改善,甚至被锁定在一种“前现代”的状态。当发达地区努力做到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语)的时候,在不少地方,对企业关门打狗、烦苛无度、随意干预还时常发生,“制度税”奇高,被企业家视为畏途,被投资者视为禁区,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中国越发达的地区,越觉得自己的营商环境还不够好,还要大力改善。而一些不发达的地方,虽然口头上也“亲商”、“护商”,但口惠而实不至,嘴上锦缎子,脚下使绊子,刁难并没有实质性减少,某些地方甚至还在增加。

近年来,“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声音愈演愈烈,不久前召开的“2017东北振兴论坛”上,长春市市长刘长龙也表示:“‘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过去一度盛行,不管是否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北(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近几年来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共同改善东北经济发展软环境。”

资本是逐利的,企业家也都是精明的。一个地方在招商引资、选资的同时,投资者也在比较、选择营商环境。很多行业对营商环境的依赖高于其他因素。如果营商环境不理想,项目可能就会失之交臂。试想,对营商环境不满的投资者,又怎会介绍更多的企业来投资?即使有企业想来,一听说当地营商环境“差评”,也会望而却步。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是事关当地经济发展且必须抓好的大事。

找回“安全感”的顾雏军

《中国民商》在2018年第一期刊发了《顾雏军的新年贺礼》一文,受到了企业家群体的广泛关注。“我的冤案終于可能真相大白了,十几年的委屈,终于盼来了平反的转机。”2017年12月28日下午,顾雏军在接受《中国民商》独家专访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暂不论顾雏军案最后的结果如何,但事关产权案件的重审在企业家群体引发很大的震动。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比较激动,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为整个企业家阶层感到高兴。能够重审,也代表了营商环境中企业家最最在意的一条,就是法治的公平。”

柳传志坦言,一个案例的影响力可能不亚于一沓文件。不仅有国家层面的文件进行顶层设计,更有操作层面的具体贯彻落实。

有人把经济案件重审归因于2018年1月2日最高法发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要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事实上,顾雏军等案件重审是一系列文件出台的结果。法学家最早追溯到了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坚持有错必纠,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剖析一批侵害产权的案例”。

到了2017年9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出台,这是建国60多年来,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意见》再次提出,“加快建立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长效机制”。

对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一个核心是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这一点无疑是激起2017年9月份企业家沸腾、热议的焦点。

顾雏军、张文中、李美兰这三个案子都涉及到产权问题,都在当年引起过企业界震动,尤其以顾雏军的案子轰动一时。2004年,郎咸平与顾雏军展开轰轰烈烈的“郎顾之争”,郎咸平指责顾雏军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2005年9月顾雏军被捕,2008年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被判12年有期徒刑。2012年顾雏军重获自由后一直奔走喊冤。其出狱后头戴白色高帽,上书“草民无罪”的情景已经非常无助。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早年受访时谈过中国产权改革的难题:一些国有企业是一些企业家通过自己的智慧、能力做起来的,但是它的产权改革过程中跟政府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政商博弈出现了破局,所以一些企业家被抓起来了。在2004年的时候,像郎咸平等一些学者看到了整个产权改革过程中一些灰色景象,所以他就质疑德隆、海尔、TCL、科龙这些企业产权的结构问题。其实郎咸平可以质疑全中国所有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因为它都存在这个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认为,产权保护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一直在推进产权保护,但在转型时期,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实践操作过程中对政策的曲解等众多原因,产权保护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由此导致一些企业家和企业如履薄冰,以致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投资力度不够甚至出现了企业家转移资产的现象。

历史上,政府与企业家之间,尤其是与民营企业家之间没能达成契约关系,是企业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一。而在顾雏军等案重审中,可以明确看到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营商环境中企业家很在意的一条,就是法治的公平。”柳传志认为,企业遇到问题能够进一步申诉,这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随着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不断完善,企业家群体将最大化释放自身能量。

柳传志补充道:“关于产权保护现在是改革开放以来做得最好的时期。”

优化营商环境进无止境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发布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发出了强化企业家安全感的法治强音,也给企业家创新创业吃了“定心丸”。

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的回应,也是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的有力保障。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破除原有制度约束,激发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热情,激发市场活力的40年。

英文“企业家”一词来自于法语,原意有冒险家的意思。回头来看,中国的企业家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往往只看到成功企业家光鲜的一面,而很少去关注企业家们艰辛的一面,我们往往只羡慕他们的成功,却很少能容忍他们的失败。尽管如今的企业家们不再像改革初期那样面临更多的制度桎梏,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的风险,他们的日子过得依然不轻松。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法“爱商”、“护商”变得尤其重要。

尽管我们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创业创新环境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应看到,不适应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法律仍有存在,阻碍企业发展、损害企业家利益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地区的营商环境仍待改善,这样,就需要更多地用法律来保障企业家们的创业创新。

有关专家指出,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防止司法“任性”,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家有安全感。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企业的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种财产权以及创新收益;尤其要慎用刑法对企业家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对经济纠纷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

其次要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要充分利用法律,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对于公权力部门的违约失信行为,应该依法审判,执行到位;要营造鼓励企业家创新的氛围,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指引,建立以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的侵权损害司法认定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并要求在知识产权审判中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再次要营造企业家遵纪守法的环境,提高企业家守信经营的法制意识。构建诚信制度体系,培育尊重合法致富的商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营商环境如水,水活则鱼大。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建立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解决企业投资不能投、不愿意投、不敢投和往哪儿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当前不少国家都在出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在这一全球竞争大背景下,更要增加紧迫感,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优化我国营商环境。

虽然我们看到了我国营商环境在不断地优化、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在不断落实、我们看到了企业家群体重拾了信心,但是在营商环境这个大命题面前,这还仅仅只是迈出的几小步。营商环境永远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它的进无止境,才赋予了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

(责任编辑 李秀江)

作者:徐高阳

谈工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论文 篇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探索与研究

摘 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区域内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内容、相关产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强调以协调、有序和动态的系统观,核心在于“全空间、全部门、全要素、全覆盖”,要坚持全域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坚持全域管理,创新政府、企业、居民协同治理,坚持全域联动,促进行业、产业、企业高效发展,坚持全域覆盖,营造诚信、友爱、生态的人文氛围。

关 键 词: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是增强亿万农民获得幸福感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新时期农业农村部门更好地履行“三农”工作职责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二是工作进展很不平衡,三是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四是要素保障不足,五是长效机制不健全。[1]就现实情况来看,有些地区是分部门割裂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没有形成系统思维,导致互相掣肘,影响了环境的统一改善。比如有区域经过治理,江河水域的地表水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厕所改造科学规划不够,统筹实施监督不严,导致污水渗漏,反而又影响了地表水质量。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因此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系统观念,统筹好相关部门、相关要素,相关项目和产业,实现全域整治,共同向好,十分必要。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概念和内涵

全域是概化理论术语。每个测量面对应的总体,被用于区分总体和样本。[2]打开百度词条,全域,最先关联的就是全域旅游,这是国家文化与旅游局精心打造的将区域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强调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强调社会全面参与、产业共融共荣、旅游业促进全行业发展。[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行业的概念,可有效解决因土地利用碎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有效策略。[4]浙江省率先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全域规划、全要素整治、全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制度优势,打好农村土地管理组合拳,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5]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这里的全域泛指广东全境,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地理范畴。本文所讨论的全域可以是特定的任何一个区域,省份、地市、县、乡镇、村均可。同时它也不限定是一个空间地域的范畴,可以涉及到产业、文化等多个层面。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概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区域内农村人居环境相关内容、相关产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提出更明确地强调了整治的主体、客体、要素和过程,相较过往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涵,更关注于社会经济布局的結合,更强调多部门联合管理的积极效应。它是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全空间”内有限的资源,通过“全部门”之间的有效综合管理,达到农村人居环境“全要素”的系统改善,实现“全覆盖”的健康发展。相较以往农村人居环境“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就污水谈污水、就厕所谈厕所,缺乏全盘化考量的弊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强调以协调、有序和动态的系统观,核心在于“全空间、全部门、全要素、全覆盖”。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基本内涵

1.全空间——新的区域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即是要突破人居环境这个仅限于生活环境的狭隘概念,着眼于区域内整体环境整治和提升的大格局,整个区域内的山林水田湖草都是人类生产生活居住环境的范畴,需要统一考虑,统一部署。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到全域整治,实现农业农村统筹发展,多规合一,公共服务全域覆盖,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2.全部门——新的管理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即是要从农业农村部门主导向全社会协同推进转变。打破不同归口管理部门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现监管和治理的全域覆盖,由政府统筹负主体责任,国土、水利、环保、住建、交通等有关部门共治共管,联合执法、相互作用、维护秩序,互不越位、无缝对接,管理上各负其责,协作推进,从小马拉大车到群马拉大车;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多元共治,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各界群体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3.全要素——新的产业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即是要跳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的范畴,与社会经济各行业要素充分结合,统筹发展,通过优化各要素之间的联结和配置,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生态宜居只有同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起统筹实施才能更有成效、更能持续。

4.全覆盖——新的生活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要从注重硬件改善向软硬兼顾转变。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等任务重点在于硬件建设,但人居软环境氛围打造、新的生活理念的树立却是一个更为漫长、更需要耐心的过程。居民树立环保节能、文明友好的生活理念,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和农村人居环境,获得更整洁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是以惠民,获得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以便民,获得更多就业机会与经济收益是以富民。

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方法和路径

(一)坚持全域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决不能单纯从农民居住的生活环境来看,要看到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任何生产生活活动都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的。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也必须统一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势必要与国土部门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考虑,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好全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要利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契机,加强空间规划、战略规划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协调衔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安排,统筹产业发展、农房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各项内容,通过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全域管理,创新政府、企业、居民协同治理

不管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不管是政府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还是游客,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参与和收益主体。针对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公共部门内部条块分割、企业主体积极性缺乏等诸多问题,要强调提升各个主体的整治参与性,平衡各方主体的投入和利益,真正实现“各出一盘菜、同享一桌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制度供给。一是要坚持高位推动,健全地方责任机制,压实市县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细化分解工作方案,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协调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和保障力度。以“全域”为依托,打破人居环境整治中行政壁垒的制约,最大程度降低了行政职能部门权责冲突、信息失真等问题。二是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鼓励各级投资融资平台在市场化运作、依法担保的前提下,增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项目建设相关投资或担保规模;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支持科技研发;实施财政奖补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三是要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教育、自主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机制,充分动员发动群众,做好政策宣传、组织动员工作,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反成了局外人、旁观者。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投工投劳,要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能自主决策、自己动手的事情交给农民,特别注意防止急功近利,下指标、定任务,通过行政力量强行推动,效果适得其反。

(三)坚持全域联动,促进行业、产业、企业高效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以其生产支持功能和空间承载功能支撑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可以培育并激活乡村的生态资源,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每一项任务的推进都将带来行业产业企业的一系列发展。以最近热门的垃圾分类为例。上海等城市垃圾分类强制实行带来的机会,让很多人都在觊觎这块大蛋糕。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仅2019年有超过1000家垃圾分类相关企业注册。仅7月1日当天,就有6家相关企业注册。有业内人士预计,10年内环卫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上,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后端处置,每一个环节都是工作任务,但也可能带来商机。从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和运输,到不同环卫设备的提供、运营,以及垃圾分类后再生资源利用回收或是焚烧处理等等,通过引入市场化公司参与,一方面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效率与能力,另一方面也正是人居环境整治辐射相关行业共同发展。

此外,可通过农村公路硬化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可通过乡村道路、农田林网、公共空间、庭院等绿化美化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友好水平;可通过农民房前屋后的绿色种植等庭院经济,与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结合丰富农业农村的发展内涵;可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村容村貌的提升,改變农民多年生活习惯,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助力化肥农药零增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降低农业资源消耗强度,依托优质的山水资源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势头等等。要推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平台和纽带的全产业链发展,有效延长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劲动力。

(四)坚持全域覆盖,营造诚信、友爱、生态的人文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以其生态调解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影响着农村生活品质的提升。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中,一方面要使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历史建筑、文物遗迹、民族民俗等得到有效保护,充分体现乡村独特风貌,留住绿、留住旧、留住文、留住魂。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动员、国民教育、政策引导等手段,建设诚信、友爱、生态的人文氛围,提高社会友好度和改善区域软环境。倡导健康生活习惯,激发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树立良好乡风;通过电视、网络、明白纸、倡议书等多种形式,组织“最美清洁户”、“最美家庭”等评选,营造全社会共建文明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民俗文化节等多类型节庆活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发展乡村经济结合起来;将文化要素通过乡村地标、景观小品等载体展现;通过建立主客和谐共处、共建共享的生活方式,让游客深入乡村体验社区和风土人情,让居民享受便利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知识信息和文化交流等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环境美了,也同时留下了代表村民守望的村头小桥、凉亭、土地龛,修缮了承载村民对先祖敬畏的祠堂,翻新了历史留下来的武术校场,白墙青瓦集间铺满了耕读传家的写意画。这些努力接续了珍贵的乡间文脉,留住了独特的乡村味道,考验的更是执政者智慧、情怀和韬略。

综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要以合作整治为载体,力促公私合作,强化资源整合,避免政府大规模负债,兼顾乡村整治的效率与公平。要以环境改善为抓手,保护水源涵养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切实维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转,真正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参考文献

[1] 余欣荣.努力打好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2019.6.

[2]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课题组.全域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

[4] 于水,胡卫卫,李爽.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农村环境高水平保护[N].中国环境报.2019-4-25(3).

[5] 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浙江省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前瞻[J].董祚继.浙江国土资源2018.10.

[6]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作者:肖瑶

谈工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论文 篇3: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核心要义、鲜明特征和时代价值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在于以促进“两个健康”为目标要求,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价值引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长效保障;其鲜明特征表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辩证思维与系统观念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特色。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遵循,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核心要义;特征;价值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5.005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经济及其他所有制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习近平长期关注、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其有系统的思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深刻认知,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其中的核心要义、鲜明特征和时代价值,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长期在地方工作,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着长期的实践工作及理论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审视、谋划布局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促进“两个健康”为工作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从重新起步到逐步发展完善,工作主题从“一个健康”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逐步发展到了“两个健康”,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习近平高度重视“两个健康”问题,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重要的论断,即“两个健康”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1],明确提出促进“两个健康”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目标。

一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方面要予以大力支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否能够真正反映一国的经济活力和市场兴旺与否,关系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繁荣与否。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重申和强调了这一原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个毫不动摇”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对于如何贯彻这一大政方针,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发表了关于基本经济制度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讲话,提出“三个没有变”的重要论断,即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2]259。习近平指出,要使民营企业有政策获得感,必须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地对现有的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和量化,并制定相应的配套举措,使政策真正落地落细落实。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关心、支持、爱护非公有制经济。同时,针对不同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习近平提出了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的具体要求,如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解决好“五个方面问题”,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落实要求等。

二是加强团结服务教育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规模已超过8 000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这一群体的整体状况,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也关系党长期执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3]266。各级统战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做好民营经济人士的综合评价和政治安排,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

(二)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价值引领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引领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中的重点。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共性价值观理念基础上,如何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的特点提出既与时俱进又贴近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具体价值观引领?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作出了积极探索,2004年提出“爱国、敬业、守法、诚信、贡献”的优秀建设者精神,后来又与时俱进地发展为“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对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立足企业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积极的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新时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建设一支艰苦奋斗、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为此,习近平提出要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价值引领,因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4]。培育企业家精神能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不仅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也能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地方任职期间,习近平就鼓励企业家要发扬企业家精神,勇于作为,发展好企业。2014年7月8日,习近平在给福建30位企业家回信中希望广大企业家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企业家精神,发挥更大作用。2017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同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文件从理想信念、专业素质、责任担当三个方面提出了以“爱国”“创新”“担当”为核心的36字优秀企业家精神,强调要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在2020年7月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面向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企业家,再次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希望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五个方面加以提升,带领企业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实现企业更大发展[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写进入了“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6]26。

(三)以优化企业发展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重要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是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3]264。近年来,党和国家致力于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营商环境报告表明,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2018年为78位、2019年为46位,2020年提升到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改善营商环境幅度最大的主要经济体之一。2019年10月国务院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的“民营企业28条”。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也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工作狠抓落实。如2018年5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随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年)》,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区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四)以构建亲清健康政商关系为长效保障

政商关系是影响“两个健康”的关键因素。习近平很早就关注到这个问题并一以贯之地重视它,体现在从要求领导干部把好官商之间的度,到提出以“亲清”二字构建健康的政商关系的新论断和要求。

习近平认为,健康的政商关系体现在政商之间“道”的界限分明。領导干部自己不仅不能经商发财,而且必须划清公私的界限。2013年3月8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指出,官商之间公私分明,界限分明,官商交往要讲“道”[7]。2014年5月,习近平视察中共中央办公厅时指出,当干部和发财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干部要“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坚决杜绝低俗的投桃报李的行为”;“有的领导干部跌入腐败犯罪的泥坑,原因就是交友不慎。孙悟空把唐僧放在那,用金箍棒划一个圈,妖魔鬼怪就进不来了,自己要给自己划一个圈”[8]。健康的政商关系不仅仅是划清官与商、公与私的界限,还要做到亲近企业,关心企业,积极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多信任团结帮助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一些党政领导干部认为与企业、企业家接触比较敏感,担心做多错多,一些人为了不出错宁可不做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反映相关部门办事存在“门易进,脸好看,事不办”现象,一些地方的政商关系从“勾肩搭背”变成“背对背”。针对这些情况,习近平提出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调领导干部态度和诚意要“亲”,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要“坦荡真诚”,为民营企业服务要“积极”“靠前”,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官商交往的界限要“清”[2]264,交往出发点要出于“公心”,同时把握“如水的君子之交”的度。2020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治、市场和社会环境。

二、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立足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具有鲜明的特征,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辩证思维与系统观念的思维方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特色。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9]。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中也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首先,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不断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增加社会产品供给,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多样的需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指出,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焰高[2]26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深刻把握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供给制结构性改革入手,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存在和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旗帜鲜明指出,“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2]260。

其次,明确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人民群众的一员,要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不断发展壮大,他们脱胎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是人民群众的一员。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人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要保护企业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根据习近平的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司法机关相继出台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司法作用,全面保护企业家的各类合法权益。

再次,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提出希望和要求。对于民营企业,习近平提出,民营企业要保持战略定力,正确认识和应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信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企业的发展要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和人民幸福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对于民营企业家,习近平要求他们珍惜自身的社会形象,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关爱员工,投身各类公益事业,做人民群众认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二)坚持辩证思维与系统观念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在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中有鲜明的体现。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者不是“对立”,而是“有机统一的”,两者并非“相互排斥、相互抵消”,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260。“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习近平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者辩证关系的最好诠释。 在论述“两个健康”的关系时,习近平指出,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对新型健康政商关系,他指出健康政商关系体现在“亲清”二字,要做到既亲且清,不能亲而不清,或者是清而不亲,构建健康政商关系,既要从政府、官员入手,又要重视民营企业家,他们也责无旁贷。其中,政府、官员是最重要的主体。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性地思考、谋划、布局和整体性推进经济社会的各项工作,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相统一”[6]17。对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习近平要求从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不断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改革力度,激发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活力。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要从民营企业内外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等方面整体推进;对于企业家队伍建设,他要求出台企业家队伍建设规划,把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企业家培养纳入国家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将培养企业家队伍与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三)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特色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遇到诸多现实的甚至是严峻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既有国际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有国内经济社会转型的因素;既有外在发展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聚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目标,彰显鲜明的实践特色。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习近平提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建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针对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领悟贯彻执行不到位,民营企业发展外在环境有待改进的现象,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现在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10]。针对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竞争环境不够公平、政策执行方式有待细化完善、政商关系异化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习近平明确要求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六个方面抓好政策举措的落实。针对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社会上蔓延的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种种奇谈怪论导致企业家信心不足的问题,习近平强调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是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的,呼吁广大企业家“不要听、不要信”,并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新论断[11]7,给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最大的定心丸。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冲击,部分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落细难的问题,习近平明确提出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要确保各项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等等。这些都彰显了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特色。

三、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澄清了人们的思想认识误区,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需要深刻认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不断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理论政策不断发展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明确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丰富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是明晰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功能及内在要素。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12]。从这一根本立场出发,习近平提出要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和必然性,明确了对基本经济制度中各要素的功能定位及关系。习近平在2013年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从基本经济制度的功能定位角度提出了“两个都是”的论断,明确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功能和辩证关系[13],厘清了长期以来一部分人存在的“国进民退”或者“国退民进”的对立的误区和“非公即私”的固有看法。其次是明确了民营企业的政治和社会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相继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五个是”和民营经济的“四个重要”,提出“民营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如此之贡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等论断。这些论断明确了民营企业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对于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毫不动摇”有着重大的意义,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扫清了意识形态和理论上的障碍,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二)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以习近平关于基本经济制度和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为指导,明确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

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共同發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要求。一方面,要“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6]26。另一方面,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习近平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重要主体,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习近平指出,“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都需要逐步适应”[11]8—9。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也不例外。要树立创新的理念,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企业家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弘扬企业家精神,主动探索、组织、引领创新发展,重视和加大技术的研发,在组织、技术和市场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有效凝聚和调动员工的创造力,以创新提升企业的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协调好企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企业利润增长与员工福利的关系,实现企业、地方经济社会和员工的互利共赢。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企业发展和绿水青山的双重目标。要树立开放的国际的视野,在立足于深耕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要树立共享的理念,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带动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果。

(三)为做好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为什么要促进“两个健康”、怎样促进“两个健康”、如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为做好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必须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重视和加强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对于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质疑、否定非公有制经济及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另眼看待”的现象,习近平强调,“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14]。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民营经济人士,以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己任,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帮助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必须坚持党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民经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壮大的,非公有制经济未来要继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2020年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召开时,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为实现党对民营经济领导的重要方式,抓好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15]。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要研究、指导本地民营经济发展,督促检查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党委统战部要发挥牵头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工商联要发挥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联系、团结、服务和引导教育,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抓住重点,实现“两个健康”,统筹协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要聚焦“两个健康”的工作重点,坚持促进“两个健康”两手抓、两手硬,统筹推进“两个健康”协调发展。要围绕解决民营企业突出困难问题持续开展攻坚行动,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着力点,完善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以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核心,以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发挥作用为目标,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民营经济人士队伍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统战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133.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张桂平,张杰,林锋.中国企业家精神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333.

[5]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

-07-21)[2021-01-27].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20-07/21/c_1126267575.htm.

[6]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

[7]习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远离“小圈子”语重心长[EB/OL].(2014-08-18)[2021-01-27].http://theory.

people.com.cn/n/2014/0818/c239644-25489135.html.

[8]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J].秘书工作,2014(6).

[9]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M].人民日报,2014-11-10(02).

[10]习近平.党中央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8(11).

[11]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B/OL].(2015-11-24)[2021-01-27].http://www.gov.cn/xinwen/2015-11

/24/content_2971709.htm.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79.

[14]两会期间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看法及讲话[EB/OL].(2020-05-25)[2021-01-27].http://www.huatu.com/

mianshi/20200525/1935212.html.

[15]習近平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0-09-16)[2021-01-27].http://cpc.people.

com.cn/n1/2020/0916/c64094-31864240.html.

责任编辑:吴红博

收稿日期:2021-08-25

基金项目: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6XZZ003)。

作者简介:祝远娟,女,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统一战线理论、非公有制经济。

作者:祝远娟

上一篇:电动机缺相故障解决办法论文下一篇:电站发电机爆炸原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