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治理论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有效的保障机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社会政治理论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政治理论论文 篇1:

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课不是知识课,它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政治教师在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途径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新形势下,怎样有效地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素质?笔者认为,组织大学生以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为主要内容,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公益劳动、专业生产实践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一、社会实践是坚定学生信念的“催化剂”

《课程标准》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要提高学生觉悟、规范和训练其行为,做到“知行合一”,“信”无疑是首要前提。所谓“信”,是指信念,它是人们对某种政治主张、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由衷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是促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的“催化剂”,“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时,部分学生对现阶段还要提倡艰苦奋斗表示不以为然。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组织学生访问了明星企业。通过调查访问,使学生懂得“经济发展了,但艰苦奋斗绝不能丢”,“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小结会上,一位家境较为富裕的男生说:“过去我一直大手大脚化钱,月生活费支出六百元以上,从未考虑过节约,有时随便丢弃半成新的鞋、袜等,通过这次活动,我为过去的行为而惭愧。”

二、社会实践是乡土教育的“好教材”

大学生能从实践中深化和拓展知识,挖掘“乡土”典型,加强乡情教育,使学生倍感亲近、亲切,原来书本中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既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情感。大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感到很迷惘,有学生说:“市场经济讲究物质利益,个人是物质利益的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把个人放在首位是无可厚非的。”针对这一思想,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先进、真实的典型事例深深地激荡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心悦诚服,并深深地感受到“旗红、村强、民富”。

三、社会实践是培养兴趣、发挥特长的“沃土”

培养学生正当的爱好和志趣,丰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织了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研”兴趣小组等。结合社会热点,广泛接触社会,如针对国企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走访了本市最大的私企——亚新矿业集体;针对企业转轨问题,走访了本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针对富起来的农民如何消费问题,走访了逊它克村;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在活动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社会调查基础上撰写的调查报告、小论文,分析入理,见解深刻。

四、社会实践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培育。在进行“共同富裕”教学时,为把先富与共富关系讲深讲透,尝试了社会实践教学法,把一个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参观工厂,访问先富的私营企业主,调查农村走向共富的现状,然后各小组撰写参观访问记、调查报告,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既巩固深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诚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途径的社会实践,其效果就是指由实施这一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觉悟水平等发展变化的社会效应。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社会实践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对关系:

(一)“显效果”和“隐效果”的关系。所谓社会实践的“显效果”,是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在行为表现上所发生的种种有形变化。所谓社会实践的“隐效果”,是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在思想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等心理上的无形变化。事实上,大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后在信念、兴趣、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学生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有形变化”和“无形变化”的矛盾运动,“无形变化”是“有形变化”的必要前提,而“有形变化”则是“无形变化”的必然结果,两者完整地体现了社会实践的辩证效果。为此在实施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坚持两分法,反对只把“显效益”作为唯一效果的一点论观点。

(二)主体和主导的关系。社会实践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如何,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关系。教师是主导,如活动内容、形式的选择、活动中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活动后的总结交流,巩固提高,均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则是主体,是社会实践的具体参与者,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更不能颠倒关系。

(三)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手段,是途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手段时时要为目的服务,目的处处体现着手段的作用。切忌为社会实践而实践的形式主义,以杜绝负效应。

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推进素质的有效手段,贵在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舒红.贵州教育科研[J].2003(6).

[2]邓大刚.科教创新[J].2002(8).

[3]李欢.贵州师范大学学报[J].2006(增刊6).

作者:胡发辉

社会政治理论论文 篇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有效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周超光(1963- ),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广西南宁 530226)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的必要性、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是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单列的活动课程来开设,是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它既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活动空间上可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个层面。课堂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采取提问、讨论、辩论、演讲、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开展的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的校园调查、参加校园公益活动、技能大赛、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文明修身等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的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方面,并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相比之下,社会实践教学由于管理难度大、经费不足、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教学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困难,远未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另外,高职院校专业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面临更大的压力。而社会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更直观,更真实,学生在其中能得到更深刻的锻炼,其意义更积极,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更好。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已成为深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难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课程化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突破口。

(二)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指出“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也为我们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具有实践范围广、实践程度高、体会深刻的特点,是最能体现实践教学本质特征和要求的实践教学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多流于形式,只重活动本身,忙于应付任务,而对活动的内容、效果缺乏科学的安排和评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听、看的方式多,做的方式少,难以达到增长学生才干、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社会实践教学多限于增加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感性认识、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论证,无法真正体现社会实践中知与行相结合的意图。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课程化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对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减少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能有效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社会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其教学工作量大,而且要占用课余或假期,不计教学工作量,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教师对于社会实践要求不严,导致学生应付了事,不认真对待。而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后,社会实践教学就有了规定的学时学分,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学生就会相对重视,教师也会认真对待。第二,能有效实现社会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考核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与要求,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差,致使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而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后,由于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使教学更具有计划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能较好地解决学生成绩评定、登记与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矛盾。根据课程管理的有关规定,每一门课程的成绩都要在学期结束时评定、登录,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在假期进行的,成绩要在下学期开学后才能评定,这使得课程社会实践教学难以开展。而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后,学生的本课程成绩在第五个学期开学后进行评定、登录,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第三,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两个学年持续开展,不断深化,能更好地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并愿意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的实践探索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活动内容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核心。我们根据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与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参观考察。(1)组织学生参观。通过组织学生到改革开放前沿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单位学习参观,加深学生对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成就的了解,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信心。通过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或革命老区参观考察,帮助学生了解国情,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参观,使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增强学生对党的感情,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培养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组织学生访问先进典型人物。通过组织学生访问先进典型人物尤其是基层先进典型人物,使学生受到现实生动的包括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理想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在基层平凡岗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

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每个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写一篇活动心得体会。

2.社会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围绕地方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使学生了解地方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运用理论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每个学生或小组在活动结束后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对于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还可以通过适当途径反映至有关地区或单位作为参考,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命感和成就感。

3.社会服务。(1)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宣讲团,到工厂、社区、农村去宣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宣传宣讲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宣传宣讲的同时,加深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性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2)开展社会服务。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包括组织引导学生到农村、社区、工厂等地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组织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为地方、社区、农村和企业服务。这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自信心。

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二年级学生中开展,每个小组在活动结束后写一篇活动总结。

(二)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1.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方式。要制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三大类的内容分别占课程成绩的30%、40%和30%。在评定成绩时,要把学生参加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考核。既考核学生在课程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知识增长、能力发展、素质提高等现实表现,也考核学生撰写的活动心得体会、社会调查报告和活动总结等实践成果,以此调动学生参加课程社会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第五个学期根据学生两年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综合评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成绩。成绩合格者,计1个学分。

2.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要召开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总结交流经验,评选表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计算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学工作量。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多,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实践基地、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

1.制定相关政策。要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为公共必修活动课。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的有关规定,安排1学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难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实践教学的要求,突出表现为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兼职教师数量少。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师队伍:第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利用假期或双休日有针对性地到企业、到社会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和社会考察活动;通过到企业或相关单位、部门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第二,从学校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中选拔、培养一批兼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第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各主要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3.保障必要的社会实践教学经费。目前,有的高职院校因为缺乏必要的经费,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难以正常地开展。因此,学校要提高对社会实践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定期下拨必要的社会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保障社会实践教学正常开展。

4.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高职院校要借鉴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立足学校所在社区,依托相关行业企业,充分利用地方和行业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一是按照合作共建、共享双赢的原则,建设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教育基地。二是依托学校所在的城市社区、周边农村建设社会服务基地。三是充分利用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以满足正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本报记者.中宣部教育部等4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N].人民日报,2005-03-22.

[3]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

05-03.

[4]周超光.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高职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07(3).

[5]郭跃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作者:周超光

社会政治理论论文 篇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 要: 社会调查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基础。深入分析和研究社会调查实践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可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调查实践 现状 开展对策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再诸多实践教学形式中,社会调查无疑处于基础地位[1]。本文所探讨的社会调查实践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节假日)以个体或分组形式、分散进行的个体实践活动。切实开展社会调查实践能够保障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各高校在制定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计划时,都要求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指导投入不足。多数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社会调查实践往往只是简单地把社会调查的主题、目的,以及各项要求告诉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好具体的调查题目和调查内容后,自行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并最终完成一篇社会调查报告。教师的这种指导是粗线条的,对于社会调查应该如何实施、如何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该怎样解决等具体问题缺少具体、有效的指导。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社会调查这种实践形式缺乏科学认识,从而直接影响了社会调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作用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首先,教师相关的专业素质有所欠缺。要指导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首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专业的社会调查理论和技能。而目前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关于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较为欠缺,同时他们自身也缺乏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实践能力较低,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其次,教师缺乏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学生实施社会调查实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前期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中期对学生的调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后期对学生调查报告的撰写进行指导。此外,还要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评价,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目前高校扩招的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承担的课堂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已经较为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

2.学生对参与社会调查实践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调查既能让学生普遍参与,又能使其直接了解社会现实。但是,在实施社会调查实践的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学生缺乏社会调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是当前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不能切实、深入开展下去的主要因素。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形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之于其他一些学科专业课的社会调查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不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尽管如此,顺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实践仍需要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社会调查知识和技巧。但是从目前的现实状况看,多数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学习过专门的社会调查方面的课程,已经开展的社会调查实践在调查课题的选择、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方法的熟练运用、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上都显示出学生相关知识和技巧的缺乏。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开始社会调查前即使兴趣很大,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很快遇到多方面的问题,不知如何去解决,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了参与调查的积极性。其次,学生的研究能力较差,难以形成有深度的、质量较高的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要求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和了解,但其目的是通过分析、研究社会现象来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社会调查的成果集中体现为调查报告,它要求社会调查主体在研究和选择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发挥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社会调查主体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采用的社会调查实践形式是在大一、大二进行,学生此时还处于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型时期,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在社会调查中往往只是考察、记录社会现象,但不能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更有部分学生由于感到社会调查的过程尤其是调查报告的写作很困难,直接放弃了社会调查实践,在要求上交调查报告时就抄袭一篇以完成任务。这一结果与高校采取社会调查实践形式的目的背道而驰,根本无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3.学校对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的保障机制不完善。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是能保证全体学生广泛参与,使大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形式,但目前高校并没有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各高校在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时,为了能使实践教学切实开展,考虑到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但主要侧重于课内的实践教学活动;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参观考察实践教学基地、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三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够,真正能够参与其中的只是少部分学生。大多数高校的也都将社会调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形式之一,但教学部门制定关于社会调查实践的计划、方案时,又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具体体现在:没有考虑目前教师和学生关于社会调查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制定对教师与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的计划;在教学时间上没有合理安排,如有的学校提出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但这种做法实际上使得学生的调查无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相配合,教师的指导也难以进行,有的学校则主张利用学期中间的节假日,但时间又过于短暂,教师指导虽然较为便利,但学生的社会调查难以深入开展,选题范围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在对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形式考评和质量监控等方面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设计不够细致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的对策

1.学校应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的保障机制。社会调查实践的开展需要学校相关部门与教学部门配合,从各方面保障社会调查实践的开展,才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为社会调查实践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其中最主要的是投入资金和人力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缺乏社会调查知识、技能,以及实践经验的现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师资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社会调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使其真正具备指导学生的能力,切实发挥教师作为社会调查实践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同时,高校还要支持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社会现实进行调查和研讨活动,以弥补其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提高其进行社会调查的技能。针对学生缺乏社会调查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实现对学生的培训目标。首先是统一规划现有的师资力量,聘请本校的社会调查方法专业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利用校外的师资力量,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就当前社会调查实践中学生最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培训,并针对当前他们在社会调查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辅导。同时,学校教务部门在教学安排上应考虑设置社会调查的相关课程,并鼓励大学生选修社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数据处理等相关课程。这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形式的有效开展,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作为社会调查实践的组织者,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实际设计出具体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对于寒暑假的社会调查可以考虑跨学期安排,任课老师在课程结束前将与社会调查相关的理论内容进行概括性的讲授,并就寒暑假如何实施社会调查进行指导,提出具体要求。假期后的新学期,新课程的任课老师对学生在假期中的社会调查实践进行总结、评比。这种安排能够使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有充裕的时间和条件展开,并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2]对于学期中间利用节假日进行的社会调查实践,应尽量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保障各个调查研究的各个环节都能有质量地进行和完成。在质量监控和考评方面,应要求教师对社会调查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从调查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调查方法的运用、资料的整理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及时了解并给予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深入开展。在对社会调查实践的考评中要建立对教师与学生的双重激励机制,通过对社会调查实践的评比,激励教师更为认真地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激励学生更为积极地投身社会调查实践,设计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选题,撰写出质量更高的调查报告。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细致安排,社会调查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切实开展下去而不流于形式。

2.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发挥对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指导作用。鉴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社会调查知识、技能,以及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在学校不可能立即大规模地开展对教师的培训活动,而在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又迫切需要教师指导的现实情况下,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进行自学,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主动培养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针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了很好地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为其进行社会调查、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更加注重将理论与社会实际密切结合,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开展社会调查时,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宣讲社会调查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其了解社会调查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此外,为了能使社会调查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首先是精心帮助学生设计选题,调查的选题要根据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现实,既切合学生实际兴趣,又有教育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的积极性;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实际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应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跟踪指导,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使其克服畏难情绪,将社会调查实践持续进行下去;在撰写调查报告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引导其对调查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调查报告中,以提升其理论深度;对于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要进行仔细评阅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向学生进行展示和宣讲,使得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分享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盛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探微.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

[2]王长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制度创新.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作者:程芳云

上一篇:新兴媒体传播论文下一篇:三旋运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