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中案例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所学科目中较难的一个学科,高中物理教学也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有了很大变革。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析,阐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学中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中物理学中案例教学论文 篇1:

浅析多元化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高考改革即将全面铺开的大环境下,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以高考改革为导向,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改革、创新,教师要立足于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包括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内的多元化教学法,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探究的高效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

随着高考改革由局部地区试点到向全国的全面铺开,高中各学科教学都应该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培养重点。物理作为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鉴于其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必须在物理教学当中实施改革、创新,运用全新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将课堂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一、以情境教学法激活学生思维

要想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是必要前提。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根据不同教學内容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活他们思维的目的,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物理学科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前、在实验活动开始前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对新知的印象,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例如,在“电场和磁场”部分内容教学时,针对这种虽然存在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教师就可以将电场、磁场的画面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出来,让原本抽象的事物变得具象化,从而更容易理解。再如在欧姆定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交电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讨论电费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以及讨论很快得出结论,然后教师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

二、以问题教学法引领高效课堂

其实物理学习就是一个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以问题教学法引领高效课堂。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民主、开放的发问环境,激发学生问的欲望,激发他们问的勇气,让他们既“敢问”,又“乐问”。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计问题:冬天的晚上,我们脱毛衣的时候会听见“啪啪”的声音,当冬天我们伸手去握金属门把时也会出现电麻感,这都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设计问题时还应该注重探究性。教师要在课堂上预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究的时间,以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能量守恒定律”验证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探究的基础上自行利用弹簧秤、刻度尺等进行理论推导,完成对猜测的验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探究意识、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

三、以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考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师也应该将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也就是说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将教会学生学习、探究作为主要目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行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然后根据实验结论撰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在案例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例如,在“超重和失重”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入两组贴近生活的实验案例,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案例一:将一个塑料瓶的侧面靠近底部的地方开一个小孔,用手指按住小孔的同时,向塑料瓶当中装入适量的水。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当塑料瓶处于静止状态时,将堵住小孔的手指放开,水会立刻从小孔流出来;然后教师放开手让塑料瓶从高处自由下落,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瓶体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当中喷出。案例二:将一根细线绑在重锤上,缓慢将细线拉起,让细线刚好能够承受重锤的重量。然后,教师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学生会直观观察到细线立即断裂。学生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然后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将钩码挂在弹簧秤下面,弹簧秤静止的时候;突然将弹簧秤向上拉,钩码向上做加速运动的时候;钩码向下做加速运动的时候;放开手让弹簧秤和钩码同时自由下落的时候,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变化,并思考原因。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后,他们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对上面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对超重、失重、完全失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超重、失重现象被巧妙运用于现代工业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提高了探索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信息时代,可供利用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法秀.高中物理教学法之创新[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85.

[2]孙德生.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引入[J].未来英才,2017(7):172.

作者:蒋昱

高中物理学中案例教学论文 篇2:

案例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所学科目中较难的一个学科,高中物理教学也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有了很大变革。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析,阐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将教材和案例进行有机结合,把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引入到具体案例情景中,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使物理学知识更具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物理教材中枯燥又抽象的物理学知识更直观、更具体地表现出来,学生把丰富的案例背景和抽象的物理知识相融合,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更具象地理解物理學知识。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将物理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充分融合,将物理知识更生动地体现在丰富的案例情景中,使学生更好地对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更主动、更深入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从而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抽象、枯燥乏味的物理学知识代入丰富的案例背景中,将物理学知识具体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同时,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并使问题阶梯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断深入,对物理学知识层层探究,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设置案例情景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师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物理学教学。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设置好案例情景。因为案例情景设置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讲授知识的深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程度。首先,教师要充分地将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整合,并将教学重点难点在案件情景中突出表现出来,同时要把物理学知识有层次地融入到案例情景中。其次,教师要将案例情景充分贴合实际生活,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案例情景创建,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并做到案例情景与物理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在理解案例情景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最后,教师要把案例情景设置完整,案例情景与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有梯度,层层递进,使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同时教师要对案例情景内容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详细、更直观、更具体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对知识加以运用。

2.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开展适当案例训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愈加凸显出来。教师在创建好案例情景后,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并开展适当的案例训练,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自主地学习物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并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更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一些难度较大的案例训练,对学习能力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开展一些难度较小的案例训练,促使每位学生在案例训练的过程中都有相应的提高。

3.加强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并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就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模式,首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然后教师对案例情景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给出探究方向和探究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习小组进行物理实验来验证探究结果,在增强了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并融入小组探究、物理实验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模式,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物理综合素质做好铺垫。

4.总结并升华案例,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讨论之后,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探究的进程,同时对学生做出适时引导,并将学生的结论进行整合,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将通过案例总结出来的结论进行升华,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与案例相类似的问题,并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还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通过升华案例使学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教师要对案例运用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案例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从而找到明确的教学方向,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愈加重要。这一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物理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尚建平.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7):9.

[2]李春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管窥[J].科技视界,2015(9):177+213.

[3]吕彤.物理教学中情境设置案例探讨[J].江苏教育,2013(22):69-70.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平川中学342400)

作者:肖承彬 罗朝红

高中物理学中案例教学论文 篇3: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内容摘要】物理学科是以实验、观察为主要手段的基础科学,探究实践,是学习物理知识、研究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本文作者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从三个方面进行粗浅议论。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运用  探究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等”和“拿”的过程,而是一个“探”和“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主体动手实践、探究求索。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科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素养之一。高中物理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将学习重心由知识传承和积累过渡到科学探究的转化上来,培养高中生科学探究能力、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可见锻炼和培养高中生探究实践能力,成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和锤炼高中生探究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用深刻而广泛。本人现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粗浅议论。

一、设置目标任务,开展新知内容探究

物理学科知识点内容丰富,其内涵也较为深刻。全面、正确掌握新知内容,是学好物理学科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程”。高中生经过阶段性的锤炼和实践,形成了一定自主学习、探究实践的经验和技能,在探知物理新知活动中可以派上“用场”。传统物理教师直接“灌”的教学形式已经“落伍”,取而代之的是凸显高中学生主体特性的自主探究新知教学模式。教师在物理新知讲解过程中,应发挥高中生能动特性,设置出探究任务和要求,让高中生带着任务、带着目标、带着要求,进行有目的、有目标的自主探究物理新知活动,呈现和展示探究认知“成果”,教师在其学生探究进程中切实做好指导。如“楞次定律及其应用”一节课“楞次定律内容”知识点讲解中,教师采用“先探后讲”教学方式,向学生提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楞次定律中‘阻碍’、‘变化’的含义是什么?”等探究任务,高中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研究活动,对楞次定律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指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是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此时,教师运用教学软件,向学生演示楞次定律内容,组织高中生进行探究和分析。高中生结合课件演示,认识到“阻碍”和“变化”的真正含义,并运用物理语言展示自己对“阻碍”和“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结合实验要求,开展物理实验探究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科的“必经途径”和有效手段。物理实验过程中,高中生通过对物理实验现象及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对物理知识有更为明晰、更为具体、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掌握。教育实践学指出,物理实验教学,为学习对象的探究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平台”。学习对象的探究技能和素养能够在实验活动中得以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供学生自主探究操作的实验时机,组织高中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器材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分析等实践活动,在亲身实验操作中,深刻认知和掌握物理知识内涵。如在“力的分解”一节课物理实验活动中,教师组织高中生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根据实验要求,将橡皮筋、铅笔、细绳、橡皮、三角板等仪器,按照出示的图示进行组装。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开展动手实验活动,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铅笔与橡皮筋连接,铅笔尖端卡在手心处,感受铅笔的重力所产生的效果,在铅笔上挂接上橡皮,思考拉力F产生的效果?高中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感受,认识到图中重物拉铅笔的力F常被分解成F1和F2,F1压缩铅笔,F2拉伸橡皮筋。这样,高中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操作实验中,对力的分解知识有了更加明晰、全面的掌握。

三、围绕解析要求,开展物理案例探究

问题:如图所示,有A,B两个物体,他们之间用一根最大张力为100N的绳子进行串联,已知A物体重4千克,B物体重8千克,现在有一个拉力为F的力进行向上加速运用,如果要是这个绳子不被拉断,试求出拉力F的最大值是多少?(g取10m/s2)

学生解析问题条件内容及解题要求,指出该问题解题需要运用到牛顿第二定律知识内容,通过对物体A和B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绳子如果不被拉断的最大速度,应该就是和绳子的最大张力,也就是100N。这样就可以得到A和B两个物体的共同的加速度的大小,最后他们的整体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F的最大值。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析过程,进行点评:在分析多个物体的受力、运动情况时,通过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分析,其中,用整体法求得他们的加速度大小,再用隔离法求得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

在上述物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发挥高中生探析能动性,将探析解答活动任务布置给学生,组织高中生进行探究分析物理案例活动,此过程中,高中生探究技能得到有效训练。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应将探究实践能力培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高中生探究情感,提供探究充足时机,引导和指导高中生探究实践,有效锤炼高中生物理探究技能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作者:刘必超

上一篇:股票涨跌判断策略分析论文下一篇:融汇中西文化平面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