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学科之一,重视并做好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能有效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先简单介绍了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现状,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当前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反思下提出了自己对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论文 篇1:

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英语语言学由于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抽象度高等特点,造成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度不高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开设英语语言学的重要性,总结了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英语语言学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英语 语言学 教学模式

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专业培养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语言现象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了解人类语言学丰富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好语言学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完善学生英语知识结构,激发学生英语口语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英语语言学的教学效果不显著,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所以有必要对英语语言学的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1 开设英语语言学的重要性

胡壮麟认为,语言是社会之镜,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展示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社会是语言之根,置身社会语境,可以切身感受到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杨自俭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天赋能力和习得机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认知工具,是传承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他还认为,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的人文科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语言学不仅使人们掌握语言的相关基础知识,而且对于增强语言素养,培养语言意识,扩大人际交往能力,从事与语言有关的职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见,开设语言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2 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2.1 学生对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

“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具体研究什么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只是一个粗略的认识,不能进行合理的解释。目前,语言学的教学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地传授,忽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把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对于语言学的重要性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这门课只是“枯燥”的代名词,除了理论性很强的句子就是死记硬背的概念,学起来完全没有一点兴趣。而且他们没有认识到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不能把语言学课程的学习与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英语素养系统地联系起来。

2.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单一

教师课堂授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完全不具有创新意识和启发作用,老师讲理论,学生学理论,完全变成了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没有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语言现象相结合。这样僵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而且使对语言学课程认识不足的学生对语言学更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师和学生达不到一种互动和配合,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材容量大,内容枯燥

大部分院校使用的是胡壮麟主编的《语言学教程》。这本教材几乎涵盖了语言学的所有基本范畴,内容容量大,理论性强,不具备教科书的特点。有些章节在知识的讲解和学习方面难度系数大,不易理解。语言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学术性很强,抽象度高的课程,以至于能够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师的数量少,很多老师都对这门课的教授产生抵触和畏惧的心理,很难达到课程的预期效果。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太难太偏,学起来费劲,不仅学不到实用的东西而且还浪费时间,所以选择“应付式”的学习甚至不学。

3 改进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的建议和措施

3.1 逐步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语言学这门课既陌生又无趣,在入门阶段,很多学生都难以接受,产生畏惧心理。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喜爱这门课程,老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不要盲目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能体验到语言带来的快乐,而且能发挥实际的效用。

3.2 转换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语言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教师水平的高低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还要关注国内外语言学的研究动态,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这是教授语言学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掌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3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语言学的内容复杂,内容枯燥难懂,学习的难度很大。基于这门课程的特点,老师应该尽量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难懂复杂的词汇,老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从理论出发,结合實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把语言学贴近实际生活。

4 结论

英语语言学课程是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语言学知识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学好语言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完善语言知识体系,提高交际能力发展理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思想,让他们由“被动学”变“主动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姜望棋.语言学教程(第三版中文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杨自俭.谈谈语言和语言学[J].外国语,2002,(1).

[3]傅翀.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研究述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5).

[4]李延福.二十所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1).

[5]侯国金.英语语言学精要问答与考试指南[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胡治艳(1981-),女,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作者:胡治艳

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论文 篇2:

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反思

【摘 要】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学科之一,重视并做好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能有效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先简单介绍了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现状,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当前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反思下提出了自己对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专业 语言学 教学 创新

自上世纪80年代国内高校英语专业就陆续开设了语言学课程,该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对高校学习学习掌握外语有重要意义。语言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成果,提高学生对语言科学的认识,学习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经济等等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语言思维意识[1]。语言学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世界各国语言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对高校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有重要帮助。在语言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英语的产生、演变、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对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有更好的认识,构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语言环境认知[2]。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感慨学生只掌握了一口流利的中国式英语,显然很多高校学生对英语语言学课程学习不足,对英语语言国家的认知和了解不够。当前国内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英语专业为例社会需要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能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更需要英语专业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流畅的沟通交流。掌握各国语言的习惯、文化背景等等是营造和谐语言沟通交流的前提,做好语言学课程教学是广大高校都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教学工作。

一、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现状及问题

高校英语专业对社会而言并不陌生,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评价报告显示,全国667所大学(不含民办高校)中有554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成为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但语言学课程被纳入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体系还是近十年的事情,一些民办高校直到2009年才将语言学课程纳入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3]。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从该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对语言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很多高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只理解为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学习,导致学生对语言学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将其视为选修课,学习过程中不仅不重视而且还敷衍了事,请假缺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当前国内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沿袭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在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是一知半解,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受其影响,语言学课程教学效率地下,还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教学问题。

2、教学任务重,教学效率不高。一方面,在一些高校虽然进行学科调整,但是语言学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教学模式等等都没有改革。以教材为例:国内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多为胡壮麟等主编的《语言学教程》,或戴炜栋等主编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或刘润清等主编的《新编语言学教程》等等。从这些教材编制的内容来看主要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生涩抽象。另一方面,从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的课时来看,大部分高校仅开始一个学期36个学时,而语言学涉及的课程内容非常多、分支也比较多,36个学时是完全不能满足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走马观花地带领学生学习语言学,很多教学内容不能深入展开。高校给予的语言学课程教学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是导致语言学课程教学任务重,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当前做好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反思

语言学课程教学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有重要帮助和意义,面对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要及时反思当前教学暴露出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历,对当前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积极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当前国内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高校教育改革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英语专业需要培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和良好思维分析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只会背单词和语法的学生。语言学课程正是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素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有效课程。积极推动作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非常必要。首先,组织高校教师参加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专题学习和讨论,语言学课程教学问题绝不是这一门课程的教学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讨论和学习,帮助教师认识到当前教育培养的新目标、新思路。其次,鼓励教师多与学生互动,多倾听学生的想法,为教学创新和改革积累宝贵的经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开展,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2、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当前国内高校的学生主要以90后学生为主,总所周知90后的学生自我同时也有自己的想法。俗话说兴趣是教学最好的老师,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氛围方面,探究式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教学方法等等都是比较成功教学方法。本人曾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次探究式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次教学过程为:在学习“语言的分化和统一”内容的时候,先设计了一个简单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对身边的地方方言做一个简单调研,通过学生自己熟悉的语言现状来理解语言分化与统一的概念,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英语的分支做一个调研,了解不同地域英语使用国家英语有哪些地方特色。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在学习,随着学习进行问题不断被解决,课堂氛围也是笑声不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

三、结束语

语言学课程教学已经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科目,重视并做好语言学课程教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语言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涉及面广,知识有一定的深度。传统的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但教学效率并不高。鉴于语言学课程对学生语言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影响力,积极开展语言学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相信在社会关注下在广大语言学教学教师的努力下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将更加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何俊芳.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反思[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8)

[2]刘红见,任蓓.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01)

[3]蓝纯.本科生语言学课程的评估与反思[J].中国英语教学,2007(6)

作者:李慧

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论文 篇3:

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 要:论文讨论了语言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并就语言学课程如何实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英语使用能力发展逻辑理性思维的目的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思考

0.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5)规定,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知识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由此可见,语言学课程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胡壮麟(2002:3)探讨了英语专业的专业特性的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主要是因为“我们平时对英语专业的宣传只满足于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使人感觉英语专业的教学和大学英语的教学无大差别。其实,英语专业除了基础阶段重点学习听说读写外,它有自己的专业课程,如英语语言史、语言学、语音学、文体学……”。而我们很少讨论专业课的教学情况,这是一个值得外语界重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和思考。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语言学教学。本文旨在分析目前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在于提出相应的对策,就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等问题作些思考,以供同行参考,并引发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1.语言学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一直处于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教师课堂授课“照本宣科”,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一知半解”,教学内容艰深,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根据潘之欣(2002)对全国范围内英语系开设该课程的具体情况调查,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依然停留在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体会不到学习该课程的乐趣,只有一些立志于考研、将来从事语言学研究的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在相当一部分院校中,该门课程考试几乎是不及格学生比率最高的一门课,这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认为语言学课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另外,他们还认为该课程对于促进英语水平没有用处,术语又多又难记又没用,因此产生一种畏学情绪。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说,能够真正胜任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较少,很多教师不愿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也存在一种与学生畏学情绪差不多的畏教情绪,普遍觉得语言学课难度大,课堂教学极易造成照本宣科的局面,不容易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很难有好的效果。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三者相辅相成。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再整合有助于提高英语语言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下面我们拟就这三个方面做初步的探讨。

2.1 教学内容的取舍

语言学课程按照《大纲》(2005)要求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语言学是陌生的。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是训练英语基本功,较少接触理论课程,加之语言学是一门涵盖面十分宽泛的学科,既有微观研究(即对语言系统本身的各个层面所进行的研究),又有宏观研究(即结合语言系统以外的一些因素对语言进行研究),包含众多的分支学科和相关知识,而语言学的课时较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每周仅有2课时,在这样少的时间中讲授完语言学的各个方面,确实有难度。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哪些内容需要详细讲解;哪些内容应该稍稍涉及以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哪些内容可以一点不讲,全部放给学生自己课后独立处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应心中有数,除了要保持语言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外,还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及其专业特点,使语言学课程与其他的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程保持内在的联系,真正实现该课程“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的目的。* 本研究属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建构外语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批准号:C05078。

作者简介:鞠玉梅(1965-),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2007-04-01(修改稿)··外 语 与 外 语 教 学2007年

第8期鞠玉梅 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笔者认为,语言学课程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两个关系即深度与广度的关系、基础知识传授与理性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

深度与广度涉及到所教授的内容点上的难度与面上的广泛。作为一门概论性的课程,涉及的面可以广一些,应包括语言学研究的各个侧面,除了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形态学、语用学外,还应包括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习得、外语教学和西方语言学流派等内容。但在讲授每一个具体专题时,则不必求过深,应注重基础性。例如,以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为例,讲第一章最后一小节的几对区别性概念时,重点可放在“规定”与“描写”、“共时”与“历时”、“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这几对概念上,因为它们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而对最后一个“非位的”与“位学的”则可不讲或稍稍提及。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们发现,每一届学生都对这一对概念颇感为难,虽然授课教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来补充讲解,学生仍觉得摸不着头脑,而教材里只是三言两语,学生根本搞不清这一对概念的区别在哪里,如果硬要所有同学去弄懂,可能会在语言学学习的一开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言学的兴趣和信心。如语用学一章,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Grice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都是语用学的经典理论,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介绍和传授,而随后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Levinson和Horn等的新格赖斯语用机制等内容对于初学语言学者来说则十分抽象、晦涩难懂,即使教师花上很长时间来说明和讲解,恐怕也很难使学生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教师硬要学生学会,则很有可能事倍功半,达不到教学目的,倒不如把时间集中在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意理论上,这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学教学效果。再如在句法学一章中,学生普遍感到Chomsky的生成句法学理论太难理解,但作为句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流派,教师不能不讲,因为Chomsky的理论是语言学理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在讲授Chomsky理论时我们要分清重点介绍内容,Chomsky的理论已经历了古典理论(the Classical Theory)、标准理论(the Standard Theory)、扩展的标准理论(the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管辖与约束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以及最简方案(the Minimalist Program)几个发展阶段,对这些理论模式,对于本科生教学对象来说,重点应放在标准理论模式上,因为标准理论不仅相对来说较易懂,更因为它是当代最典型和最有代表力的句法理论(熊学亮,2003:2),如果让学生理解了这一句法模式,为他们了解和认知生成句法学的其他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他们对这一领域感兴趣,还可为他们将来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管辖与约束理论与最简方案对于初学者来说颇感头痛,再加上该模式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尤其是汉语的语言现象如果用该模式解释就更混乱了,如果硬要让学生理清,只能把他们的头脑搞乱,严重挫伤其对生成句法学的兴趣,不妨点到为止,不求过深、过专,让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即可,那些有志在语言学方面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可重点在课下辅导,不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学得很细。根据潘之欣(2002:52)对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36.7%的学生因内容理论性太强,听不懂而不喜欢该课程,就教材内容的广度,60%认为适中,另外有27%建议扩大内容广度,无人建议减小广度。从中可以看出,注重基础性与涉猎面,是学生欢迎的做法。这样做有利于引起初学者对语言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具备语言学的一般知识,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走出语言技能训练的狭小的圈子,可谓一举两得。

把握好基础知识传授与理性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基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教师授课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的基本概念、术语等,学生则坐着听讲、记笔记,课下死记硬背以应付闭卷考试,那么语言学课程则会显得死板,毫无生机。根据潘之欣(2002:54)的调查,43.3%的学生不满意这种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的模式,实质上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大纲所要求的“发展理性思维”的目的。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应该传授基础知识,还应想出各种办法实施创新教育,真正让学生由知识的罐子变为智慧燃烧的火种,以切实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地讲,在语言学课程中,教师在讲解每一章时,应能归纳出几个问题或专题、课题,向学生介绍有关某一专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学术界对该问题曾展开过怎样的讨论与研究,围绕该专题还可作什么样的研究等等,应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该问题的资料,或利用网上资源,浏览有关该问题的讨论,并就该问题阐述出自己的观点,或写一篇小论文,目的在于打开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初步习得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其实这与目前所倡导的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的宗旨是一致的,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比如在讲授语言的本质特征中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时,教师可向同学们介绍有关任意性问题的讨论与争论,并让学生了解有关语言“象似性”(iconicity)的一些说法,并启发学生谈谈自己有关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观点,这样就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教材外的资料在课外阅读,根据吴格奇(2005:34)的调查7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一些辅助材料,以驱使学生去钻研、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学习兴趣,发展理性思维。

2.2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依靠教师去使用,因此教师本身的素质与水平是好的教学方法得以实施的前提保障。首先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关键,教师本身必须是一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学理论功底,全面把握语言学体系,深刻理解各个主要语言理论,语言学知识广博,融会贯通”(潘之欣,2002:55),同时了解与掌握国内外语言学研究动态,自己具备语言学课题研究的能力。另外,教师应了解当今教学理念,学习教育理论,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认识到教师自身也是一名学习者,随时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根据潘之欣(2002:55)的调查,35.1%的学生建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因此,教师水平是语言学课程成败的先决条件。

有了较高的业务素质,教师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得当,因为语言学是一门学术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课,对于从未接触过类似理论课程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学。教学方法也很难固定一种模式,笔者认为,在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不同章节与不同难度的内容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讲,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语言学学习兴趣

语言学课程内容抽象,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入门阶段,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深奥难懂。要使它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要比教授其他课程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在第一堂课就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注意学习方法,逐渐培养他们学习语言学的兴趣和欲望。讲授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觉得语言学课程有趣、有用,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根据潘之欣(2002:52)的问卷调查,学生对增加趣味性要求强烈,36.7%的同学因内容枯燥乏味而不喜欢该课程。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用的课堂语言要尽量通俗化,尽量避免一开始就使用学术性很强的专业术语,应使用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抽象生僻的内容,要多用具体的实例来讲解分析,比如语用学的许多理论都可借助大量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分析,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增加趣味性,还可使学生感到语言学与现实生活的贴近,领会到语言学知识在言语交际中的实用价值,从而更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一上课就按教材或自己的讲稿照本宣科,而不去设法吸引学生,教学效果就会很差。

(2)结合汉语,英汉对比

英语专业的语言学教材是用英语编写的,讲授主要用英语,但必要时要用汉语,因为语言学课是专业理论课,非专业技能课,其教学主要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而在于理论性与学术性,因此,有时用汉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可以结合汉语的实例或语言现象解释某些术语、概念,有时更进一步地进行英汉对比,从中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不同语言间的共性与个性。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在介绍语言的“寒暄功能”(phatic communion)时,我们可就英汉语实现这一功能的常用语言形式列举出来,然后再作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根据潘之欣(2002:49)的调查,仅10%的课堂教学结合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现象进行讨论,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教师片面认为英语专业课程就应全部用英语,拒绝汉语。其实,这反映了他们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目的的不正确认识。

(3)让学生积极参与

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当代外语教学理论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英语语言学课程属于理论课程,无法像英语技能课那样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但仍可变换方式促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具体来讲,可根据每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诱导提问、课堂讨论(就提前布置的某一专题展开)、课堂陈述(有关某一专题学生查阅资料后的文献综述)等。这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初步的科研意识。根据潘之欣(2002:49)的调查,63.3%语言学的课堂是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吴格奇(2005:35)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意识强,“满堂灌”式的讲授置学生于被动接受地位,满足不了他们的“参与”需求。它所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缺乏互动的单向灌输会使学生不积极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时间一长,自然就对语言学课程形成被动应付的局面。值得指出的一点是,要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控制班级人数,许多院系的语言学课是上大课,即几个自然班合上,学生数比较大,这在客观上限制课堂讨论的展开,因此不宜合班上大课,班级人数要控制。

(4)研究性教学

语言学课程学术性与理论性较强,教师不能只讲单纯的语言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首先教师本身应是一名研究者,应对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目前发展动态非常熟悉,要把语言学的最新成就与焦点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还应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题参考文献,并引导学生就某一专题展开研究。教师可开列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课题小组,选择某个论题,参考有关的研究成果,搜集一定的语料进行研究,并写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这种做法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确定研究方向以及做毕业论文选题打下理论基础。尤其对于将来准备攻读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期训练方法,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可定期就某些专题邀请校内外专家作报告,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开阔视野与思路,带来新的思想,学生可结合课堂内外、教材内外知识以及与其他专家的接触,进一步体会语言学理论的魅力。

(5)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非常普遍的教学手段,网络也日益成为教师教学的帮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较大的信息输入,使学生在45分钟内接触更多的信息。语言学课程内容较多,如果依赖传统的课堂板书,则很难保证完成教学内容。多媒体授课还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网络信息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资源,教师可将网络资源材料融入到教材内容之中,实现语言学最新理论与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师也可向学生介绍与语言学内容相关的网站链接,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开阔学生视野,了解语言学的即时最新发展,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机器,由原来的照本宣科变为照“机”宣科,眼睛只盯着电脑屏幕,不动脑,机械地读屏,学生则将目光与注意力全部放到投影上,缺乏主动的思考,整个课堂变成“机灌”式的满堂灌。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产生负面作用:教师和学生都被机器所控制,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完全成了机器的被动应付者。因此,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语言学课堂教学时,要合理使用,注意发挥其优势,避免丧失人的主动性。

2.3 课程评估手段

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片面,以一次考试定成败。现代教育理念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即将平时的课堂评价、课外评价与期末评价等方面结合起来。学生的最终语言学课程成绩由多个部分组成。首先,应考察学生平时的作业完成、课堂参与讨论情况,其次,应在期末布置一篇学期论文,然后,再组织统一的有关基础理论的闭卷测试。这种评价方式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例如,如何设计具有开放性的讨论题目,如何引导学生就某一题目进行课堂陈述与讨论,如何评判学生的论文,如何对待不同层面的学生,等等。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学理论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结语

语言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语言学知识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如果只会听、说、读、写英语,而不具备起码的语言理论知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语言学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语言的本质和特征,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和英语使用能力,发展逻辑理性思维。要把语言学课程建设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大纲的拟订、教材的编写、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网络资源的开发、评估手段的规范,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语言学任课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积极地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3).

[3]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

[4] 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47-55.

[5]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 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2)

作者:鞠玉梅

上一篇:思维能力培养下政治教学论文下一篇:作业设计创新的工艺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