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2024-04-24

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共8篇)

篇1: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直面挑战 厚积薄发 再创辉煌

—— 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在发展生产力、繁荣市场、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等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协调和服务,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使全县民营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民营经济已为天全发展撑起一片蓝天。但也要看到,我县民营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一些政策性障碍还阻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并努力加以调整和完善,以利我县民营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天全GDP总量由1978 年0.2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88亿元,年均增长14%,民营经济在GDP的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8年天全民营经济增加值仅为0.02亿元,只占当年GDP的7.7 %,2000年占47.5%。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达到 6.52亿元,占到全县GDP比重51%,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民营增加值所占份额由1978年的78.9%、3.5%和 17.6%,发展到2005年的17.9%、50.8%和31.3%。由于起点较低,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从1978年到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年均增长24%,高出同期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1978-2005年民营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为6.5%、23.2%、12.6%,民营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每年上升1.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三年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3年增长12.4%,2004年增长15.1%,2005年达到21.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003年为48.4%,2004年为51.3%,2005年为60.4%,民营经济的强劲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2005年,天全县民营经济经省民营经济监测办公室考核评价,其综合实力在全省181个县(区)中排名第二十二位,在全省山区县中排名第二位,我县民营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显著跃升。

二、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总量结构情况

1、民营经济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05年,我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占全县GDP的比重为51%,增速高于全县GDP增速3.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4%,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2、个体私营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主角。民营经济是伴随着个私经济的成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个私经济灵活机动的特点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发展迅速,时至今日,在全县经济中已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总体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05年,个私经济实现增加值4.9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8.5%,占民营经济总量的76%。2005年个私经济增加值的增速为22.3%,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速5.1个百分点。

3、产业分布呈现“二、三、一”格局。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中,第一产业占18%;第二产业占50.7%,其中工业占44.9%;第三产业占31.3%。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这种“二、三、一”产业格局与全县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相同。

4、民营工业地位作用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增加值来源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完成民营增加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2.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1%,比上年同期增长30.5%。2005年,我县拥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8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90.3%,拥有资产7.4亿元,占全部的62%,拥有从业人员0.5万人,占全部的93%。我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为5.1亿元、0.96亿元、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4%、41%、37.3%,分别占全部的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的77%、91%和83%。

(二)发展特点

1、规模进一步增强,实力企业不断涌现。目前,天全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由早期的分散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化发展,规模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420户,从业人员2.15万人,注册资本4.6亿元。其中,私营企业341户、注册资本4.03亿元,从业人员 0.63万人。天全民营企业整体规模明显“长大”,一批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宏浩、金城、二郎山水泥公司、天民煤业、禾森集团、西部能源等企业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企业。

2、经营领域不断拓展,行业结构日渐多样化。天全民营经济的发展已从传统日用工业品生产、零售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拓展到制造业和新兴现代服务业,涉及到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到2005年底,全县从事工业的民营企业219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1%。而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交通运输和贸易餐饮业成为民营经济“跻身”的主要行业。原来以零售餐饮业为主,现又向新兴服务业进军,并开始进入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2005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中个私经济的比重最高,达到92%;批发零售餐饮业比重超过80%;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比重也达到了70%以上。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产业特征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缓慢。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的产品结构正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并注重品牌塑造和科技创新。

4、空间布局逐渐走向集聚。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企业进入城镇的多种限制逐步放松,原先萌生于乡村的民营企业被逐渐吸入城镇体系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线两轴五区经济块,即沿“318”国道产业布局,以城厢、始阳为两个轴点,形成五个工业小区。城厢、始阳的民营三产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二,五个工业小区民营工业总量已占到全县工业总量的70%。

5、消费品市场中民营比重稳步上升,民营企业成为全县出口创汇的主体。在消费品市场中,民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实现稳步增长。2005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3.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

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达到21.4%,高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9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成为全县出口创汇的主体。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出口创汇53万美元,占全县出口创汇额的100%。

6、吸收了大量的从业人员,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扩大就业是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增劳动者、国有企业分流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民营经济中寻得就业机会。近几年,民营经济依靠其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吸收了大量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有效地缓解了下岗多、就业难的社会矛盾。2005年末,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共计5420户,吸收从业人员2.15万人,比上年增长12.5%。民营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这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数占总数的58%,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

7、丰富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民营经济在自身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收入。2005年,我县私营经济纳税7197万元,比上年增长48.2%,比全部税收增长快23.7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82.6%。民营企业中一批纳税大户,已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8、优化了投资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民营经济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补充了经济建设资金,促进了投资结构的优化,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效应的不断显现,2005年我县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呈现总量攀升、增速加快、比重提升的态势。全年民间投资达8.6亿元,同比增长4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88%,同比上升9百分点。其中,作为民间投资第一主体的私营个体投资完成4.2亿元,增长48%,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37%提高到43%。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有待提高,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政策在很多方面忽视了民营经济最集中、最强烈的“公正、公平”要求,如市场准入、投资立项、用地用电、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应享有的待遇;二是某些政策已经明显滞后,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市场准入方面。当前,私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仍然存在若干“禁区”:如对文化娱乐、音像制品、金融、保险、医疗等经营,对个私企业仍有控制。三是行业协会的职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涉足领域狭窄,传统行业仍是主体。从民营经济涉足的行业分析,传统产业仍然是聚集主体。2005年我县民营企业中,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占企业总数的40%,从事制造业的占到总数的15.2%,从事住宿餐饮业的占到总数的8.8%。而从事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物流业、仓储业、信息传输业、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娱乐业等行业的,总计占到

4.2%。传统产业由于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等原因,一直是民营经济创业和发展的依托所在,要促进天全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就必须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更应重视产业空间拓展的问题。

(三)融资困难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和阻碍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

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这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它们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更多关注风险防范,很难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二是受当前国内大气候和信贷手续烦琐,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非常不易;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问题比较严重;四是对民间投资的限制和认识上的误区,使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的门槛较高,难度较大;五是个别民营企业缺乏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导致民营经济资信度低,金融部门不敢为其贷款。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使民营企业难以做强做大。

(四)缺乏人才优势,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之间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缺乏人才优势是目前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民营企业人才不足,不仅仅表现为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不足,产业工人特别是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短缺,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五)开拓创新能力不强。当今大企业大集团,无不注重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对提高竞争力的作用。而目前我县民营企业研发费用仍然投入少、比例低,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不快、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多。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26家规上工业企业没有一家有科技活动。企业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向县外市场、省外市场拓展力度不够,在国内市场有影响、有竞争力知名品牌不多。

三、促进天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各种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继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宣传各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新成绩、新经验,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民众的创业精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我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企业能够深入了解政策,努力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和最佳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土地使用、投资准核、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积极建立起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社会体系,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商会、行业协会等与民营企业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向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鼓励民营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积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二)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强化政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推行政务公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切实搞好“窗口”行业的管理。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允许发展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同企业的沟通,定期征求企业的意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完善信息支持体系,集中各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业务发展、技术、市场信息,适时发布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有关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以弥补市场信息不充分的缺陷。引导民营资本向现代服务业流入,鼓励其进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医院、教育产业,拓展主业链条,发展衍生服务,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使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要结合天全的实际,加快市场环境的治理和

建设,制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政府和金融、财税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要积极扶持产品结构合理、企业信誉高、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尽可能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紧张的困难。民营企业自身也要通过改制等方式吸引、鼓励职工参股、控股,诚信经营,提高自身信誉,广泛吸纳不同渠道的资金,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四)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重视引进和培养管理技术人才。企业竞争力的根源在于企业员工生产、管理积极性、创造性和其聪明才智的发挥。民营企业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转变企业管理模式,形成企业民主、科学、公平的用人机制,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本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五)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要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核心技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缺乏先进的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民营企业必须积极拓宽视野,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走技术开发与自主知识产权,专业化战略和品牌发展的道路,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研究人员技术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将创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开发人员的奖励挂钩,强化他们的企业归属感。多方面拓展技术创新融资渠道,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篇2: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在林业生态经济建设工作中,天全县确立了“生态立县”和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明确提出“133”的发展思路,并将竹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截至2015年底,天全县有竹林总面积50多万亩,其中:慈竹等可用于生产竹纤维产品的丛生竹面积20万亩,楠竹(毛竹)25万亩,白夹竹1万亩,方竹2万亩,林下箭竹等其他竹5万亩。

发展设想

天全县竹产业发展按照“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加工利用为抓手、园区建设为核心、科技创新为支撑、市场规律为导向、政策扶持为动力”的理念,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坚持科技兴竹,低改培育为主,实施分类经营;坚持突出重点,办点示范,稳步推进;坚持精深加工,打造产业链,实现效益多元化。

――基地。一是规划出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的适宜栽植品种,使竹子在栽种之初就奠定好健康快速繁育发展的基础。稳步扩大竹林面积,进一步壮大竹林基地,实现“50万亩二郎山竹海”的奋斗任务。二是调整竹业内部种植结构,逐步淘汰杂交竹等不适竹种,扩大适宜竹的栽植面积;加强对竹林管护的科技培训和服务;对那些相对集中的区域有重点地进行调整,减少竹林混杂面积。三是突出生态品牌,做好生态文化、影视拍摄和文学创作基地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规划。

――加工。一是天全县当前应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抓好现有项目的转型升级。2.适度探索初级加工。3.做好加工项目的包装、宣传、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中国恒天集团拟在雅安实施15万吨纤维竹浆粕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意在雅安按照“三产联动、产业造城”的思路投资开发竹产业。这两个项目一旦在雅安市区域内落户,天全县的用材竹和纸浆竹资源将不愁销售。三是作为全国和全省退耕还林的旗帜县,天全县发展竹产业,必须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工程的持续实施因素,统筹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园区建设。今年3月,由县发改牵头,编制了《天全县竹产业加工园规划》,拟在天全县始阳镇建立1500亩的竹产业加工园,拟建竹型材、工艺品、纤维和家具等加工产业,并配置主产品研发交易和种植景观试验区。该加工园规划布局“一心――研发配套中心,两轴――纵向与横向功能轴,三区――竹产业加工区、主产品交易区和竹种植试验区”。

――科技。一是依托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灾后重建林业产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强化竹林基地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经营措施;二是天全县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成功申报了“天新6号”新品种,并在以新华乡为重点的区域推广发展该优良品种;三是利用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在鱼泉乡建立了1500亩白夹竹示范区,在大坪乡建立了1500楠竹低效林改造示范区,从而引导和带动广大林农积极参与。

――市场。做好现有竹木加工企业的宣传力度,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以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积极组织现有企业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投资促进活动。着力抓好竹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积极搭建销售网络平台,将天全县竹产业资源推向市场。

――政策。对于引进的加工企业,将从土地征用、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多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园区建设,将采用“政府建基础、企业建产业”的方式建设;对于产业基地,重点培育质量较好、规模较大、面积相对集中成片的7大片区。根据竹加工企业、加工厂等实体对天全县竹产业的拉动和贡献,经县级考核认定后,可通过县财政设立的工业发展基金(年基金规模2000万元)进行奖励。

后台支持

――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级相关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竹产业发展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县政府办、农工办、林业、发改、财政、招商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工作小组,长期负责全县竹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工作。三是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由政府办牵头负责,县农工办、林业、发改、财政、招商等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党委政府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资金保障。一是国家配套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扶持。利用天全县的区位优势,创造良好的环境,争取国家、省、市和有关企业对天全县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招商引资。对生产潜力大、效益好的盈利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加速、加快林业生态经济建设项目。三是设立天全县竹产业发展基金,争取国外生态环境保护的贷款与赠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针对相关建设项目和领域,争取获得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贷款、赠款、进行生态建设。四是宣传动员群众投工投劳。

――引进专项人才。立足于本市内的科研院所科技水平,聘请有关生态、环保、农业、工业、旅游业、经济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作顾问,增强林业依靠科技进步的活力,以多种形式、多渠道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根据共同有利、共同承担的原则,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

――改革经营体制。一是竹农以自己的竹林地入股的方式交给专业大户和加工龙头企业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加工销售,最后统一按股分利。二是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地、竹林地、宜林地等林地的租赁、承包和转让。让那些愿意经营林地、有能力经营林地、善于经营林地的农民、单位和人士,积极投入到竹产业经济发展中来。

篇3: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一、背景资料

雅安市天全县第一幼儿园 (以下简称天全一幼) 创办于1952年9月, 校舍面积10000平方米, 一共有16个班级, 大班6个, 中班4个, 小班6个。春季幼儿在园人数是610人, 秋季是564人, 教职工共55人。幼儿园设有美工活动室、音乐活动室、绘本阅读室, 四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稚雅苑、稚真苑、稚善苑和稚乐苑。天全一幼的总体目标是将幼儿园建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 教师工作学习的温馨家园, 社会满意公认的文化公园。具体目标如下: (1) 培育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 (2) 养成一个良好习惯, 形成一种好性格, 保持一种好心态, 确立一个恰当的人生奋斗目标。 (3) 养成习惯, 培养兴趣, 学会关心, 健康成长。 (4) 与孩子同成长, 成就专家型教师团队。 (5) 大力推进优质幼儿教育, 尽心打造合格加特色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6) 实施家园共育, 引领科学早教。 (7) 树文明新风、做文明使者、献优质服务、展巾帼风采。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了健康、语言、艺术、社会和科学五大领域课程, 探索早期阅读、种植活动等生活教育课程, 实践“关心教育”园本教研课程。

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的儿童观存在偏差, 限制幼儿的主体性。

传统文化中, 儿童一直被看做“欠发展的小大人”, 至今仍然有很多幼儿园的教师持有这种观点。因此, 很多教师在游戏中总是主观地代替幼儿做决定, 为幼儿制定规划, 控制幼儿的游戏。在天全一幼, 很多老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对幼儿严格控制, 用命令的口吻告诉幼儿这不能做, 那不能碰。在游戏中, 经常会听到幼儿说“老师说了这样不对”、“老师说的不能改”等话语。

(二) 游戏和教学难以平衡, 难以发挥游戏的优势。

基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但是, 基于幼儿园教育机构的性质, 幼儿园必须以教学为主。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之前, 幼儿基本没有游戏时间, 就算有游戏时间, 也只是在老师的控制下为了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进行游戏。改革以后, 幼儿的游戏时间增多, 教师更加重视游戏的价值。教师按照五大领域制定学期教案, 发挥聪明才智自由教学。

(三) 游戏与幼儿的需要无法对接, 失去游戏的价值。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首先表现为教师对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放任自流。在天全一幼, 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就是教师带领幼儿到指定的活动场地, 滑滑梯, 玩沙子, 或者“找春天”。在幼儿玩耍的过程中, 教师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幼儿不要打架、摔倒就好。其次表现为教师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游戏。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控制游戏的走向, 干扰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

(四) 家长的传统游戏观念, 导致课程功利化。

传统文化倡导的“头悬梁, 锥刺股”、“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苦学精神至今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家长评判幼儿园的好坏以孩子学到什么知识为标准。在天全一幼, 每天放学时, 家长和教师谈论的一般都是“孩子在幼儿园乖不乖”、“老师今天教了什么知识”等问题。另外现在很多家庭的“四二一”结构模式使全家人的期待都放在一个幼儿身上, 为孩子报早教班、钢琴班和舞蹈班等, 从而导致课程的功利化严重。

三、更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的对策探讨

(一) 改变教师的儿童观, 释放幼儿的天性。

人的主体性只有在能够充分表现和肯定人的主体性活动中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其本质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 而是积极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 在游戏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儿童观, 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改变传统的游戏观,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 教学活动游戏化, 充分发挥游戏的优势。

教学活动游戏化就是要把游戏看做“基本活动”。要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 强调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 教师的教学要和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及学习需要之间形成一个“合适的距离”, 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在游戏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时间、采用适宜的方式观察幼儿的需要和学习兴趣, 抓住教育时机, 对幼儿进行教育, 帮助幼儿获得有用的学习经验。

(三) 基于幼儿的需要, 设计适合幼儿的游戏课程。

首先要设计满足幼儿生理发展需要的游戏, 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 满足身体的需要。其次设计满足幼儿认知发展需要的游戏, 让幼儿可以进行各种探索、学习。最后设计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的游戏, 诸如母子游戏就可以使幼儿在和母亲一起游戏中体验到母亲的爱, 形成对母亲的信任和依恋, 促进其社会性交往需要进一步发展。

(四) 定期开家长会, 树立家长正确的游戏课程观。

当今时代的幼儿家长大多是“80后”、“90后”, 工作压力大, 生活压力大, 平时没有时间看和幼儿心理发展有关的书籍。所以, 幼儿园要担负起这个责任, 本着家园合作的理念, 定期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传播新观念,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了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命活动。其次,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 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 将理论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鄢超云, 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9) :43-46.

[2]邱向琴, 孙嫣红, 姜雯.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J].学前教育研究, 2012 (5) :70-72.

[3]刘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2) :54-60.

[4]洪晓琴.让幼儿快乐玩, 有效学——游戏课程的实施与“三部一体”园本管理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20) :21-24.

[5]彭兵.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和探索[J].幼儿园教育教学, 2006 (3) :55-56.

[6]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8 (3) :76-79.

篇4:天全县竹产业发展对策

发展设想

天全县竹产业发展按照“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加工利用为抓手、园区建设为核心、科技创新为支撑、市场规律为导向、政策扶持为动力”的理念,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坚持科技兴竹,低改培育为主,实施分类经营;坚持突出重点,办点示范,稳步推进;坚持精深加工,打造产业链,实现效益多元化。

——基地。一是规划出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的适宜栽植品种,使竹子在栽种之初就奠定好健康快速繁育发展的基础。稳步扩大竹林面积,进一步壮大竹林基地,实现“50万亩二郎山竹海”的奋斗任务。二是调整竹业内部种植结构,逐步淘汰杂交竹等不适竹种,扩大适宜竹的栽植面积;加强对竹林管护的科技培训和服务;对那些相对集中的区域有重点地进行调整,减少竹林混杂面积。三是突出生态品牌,做好生态文化、影视拍摄和文学创作基地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规划。

——加工。一是天全县当前应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抓好现有项目的转型升级。2.适度探索初级加工。3.做好加工项目的包装、宣传、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中国恒天集团拟在雅安实施15万吨纤维竹浆粕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意在雅安按照“三产联动、产业造城”的思路投资开发竹产业。这两个项目一旦在雅安市区域内落户,天全县的用材竹和纸浆竹资源将不愁销售。三是作为全国和全省退耕还林的旗帜县,天全县发展竹产业,必须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工程的持续实施因素,统筹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园区建设。今年3月,由县发改牵头,编制了《天全县竹产业加工园规划》,拟在天全县始阳镇建立1500亩的竹产业加工园,拟建竹型材、工艺品、纤维和家具等加工产业,并配置主产品研发交易和种植景观试验区。该加工园规划布局“一心——研发配套中心,两轴——纵向与横向功能轴,三区——竹产业加工区、主产品交易区和竹种植试验区”。

——科技。一是依托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灾后重建林业产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强化竹林基地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经营措施;二是天全县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成功申报了“天新6号”新品种,并在以新华乡为重点的区域推广发展该优良品种;三是利用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在鱼泉乡建立了1500亩白夹竹示范区,在大坪乡建立了1500楠竹低效林改造示范区,从而引导和带动广大林农积极参与。

——市场。做好现有竹木加工企业的宣传力度,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以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积极组织现有企业参加省、市、县举办的投资促进活动。着力抓好竹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积极搭建销售网络平台,将天全县竹产业资源推向市场。

——政策。对于引进的加工企业,将从土地征用、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多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园区建设,将采用“政府建基础、企业建产业”的方式建设;对于产业基地,重点培育质量较好、规模较大、面积相对集中成片的7大片区。根据竹加工企业、加工厂等实体对天全县竹产业的拉动和贡献,经县级考核认定后,可通过县财政设立的工业发展基金(年基金规模2000万元)进行年度奖励。

后台支持

——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级相关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竹产业发展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竹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县政府办、农工办、林业、发改、财政、招商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工作小组,长期负责全县竹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工作。三是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由政府办牵头负责,县农工办、林业、发改、财政、招商等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党委政府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资金保障。一是国家配套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扶持。利用天全县的区位优势,创造良好的环境,争取国家、省、市和有关企业对天全县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招商引资。对生产潜力大、效益好的盈利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加速、加快林业生态经济建设项目。三是设立天全县竹产业发展基金,争取国外生态环境保护的贷款与赠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针对相关建设项目和领域,争取获得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贷款、赠款、进行生态建设。四是宣传动员群众投工投劳。

——引进专项人才。立足于本市内的科研院所科技水平,聘请有关生态、环保、农业、工业、旅游业、经济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作顾问,增强林业依靠科技进步的活力,以多种形式、多渠道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根据共同有利、共同承担的原则,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

——改革经营体制。一是竹农以自己的竹林地入股的方式交给专业大户和加工龙头企业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加工销售,最后统一按股分利。二是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地、竹林地、宜林地等林地的租赁、承包和转让。让那些愿意经营林地、有能力经营林地、善于经营林地的农民、单位和人士,积极投入到竹产业经济发展中来。

——制定优惠政策。一是政府要制定发展竹产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商家和有识之士加入到天全竹产业发展中来。二是结合林地流转,对参与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社会团体,各级政府应大力倡导和鼓励。实行优惠政策,积极配合向上争取国家贷款和产业发展项目,协助解决社会团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篇5: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 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 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 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情况,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央银行控制不住地方政府逼迫商业银行扩大投资的冲动。因此,中国现在非常强调,要把稳定币值放在货币政策的首位。

(三)充分就业分析。

中国现行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低,2003年为4.3%,虽然在理论上判定可以属于充分就业的范畴(失业率不超过6%),但若加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城镇非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则2003年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将达到8%左右,大大超出了充分就业所限定的失业率水平。若进一步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则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峻。2002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9亿人,其中有1.3亿人在乡镇企业就业,约1亿人进城打工,其余2.6亿人务农,即从事第一产业。但按人均经营1公顷地计算,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高达1.4亿人,约占第一产业劳动力总量的28.6%,即农村隐蔽性失业率高达28.6%。中国现时的就业压力很大,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给失业家庭带来了生活困难,影响了社会的安定,而且又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消费和生产的有效增长。所以,中国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在和将来都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四)国际收支平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3年中国绝大多数年份的商品进出口额都是逆差,累计逆差总额为112亿美元。..1994年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比价由5.7∶1降低到现在的8.28∶1,从而推动了中国商品的出口,使商品贸易出现了持续的顺差。2002年 中国商品出口额为3256亿美元,进口额为2952亿美元,顺差为304亿美元。..2003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为4384亿美元,进口额为4128亿美元,顺差为255亿美元,比2002年顺差减少49亿美元。中国现在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2003年中国对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都有上百亿美元的逆差,其中对日本约有150亿美元的逆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利用直接投资方式大量吸引外资,1979~2002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为623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为4463亿美元。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高达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535亿美元。与量利用外资的情况相反,中国现在对外投资额却很少,到2003年底累计对外投资额不足10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较多,2003年底外汇储备高达4033亿美元,居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二位。2003年中国外债规模为1936亿美元,除长短期外债比例指标为39.8%有一定风险外,其余外债风险指标皆在安全线以内。中国现在实行有管理的、单一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汇率波动幅度现在仅为±0.3%,但中国汇率近几年来对美元基本保持升值态势。1994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年平均值为8.62∶1,2003年就提高到8.28∶1。中国现在准备扩大 汇率波动的幅度,改变汇率形成机制,实行资本金融项目下的可兑换,并积极推进亚洲货币合作和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现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有片面认识,希望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这种看法值得探讨。因为,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和外贸顺差的形成主要是靠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果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中国外资企业的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在2002年已高达52.2%,中国劳动力成本现在仅相当于日本的3%,故不存在所谓低价产品“倾销”的问题。总之,目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面临主要问题分析 从宏观角度讲,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问题突出和经济增长粗放是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下面就简要分析这三大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或失衡问题,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集中体 现出来:

1.产业结构。2003年中国第一产业占GDP比例为14.8%,第二产业占GDP比例为..52.9%,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为32.3%。这种产业构成,说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例太“重”,第三产业的比例太“轻”。特别是第一产业就业量占劳动力总量的50%,第三产业就业量仅占劳动力总量的近30%,这更能说明第一产业太重、第三产业太轻的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2.投资与消费结构。2002年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构成中,中国最终消费率只有58.2%,资本形成率却高达39.4%;2003年按生产法的估算,中国最终消费率约为52%,资本形成率约为48%,这说明中国投资规模过大,消费总量不足,出现了投资与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调问题。

3.城乡结构。衡量城乡结构的主要指标有三个,即城市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率反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02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8%,这说明城市人口少,农村人口过多,城乡之间存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人民币,农村居民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6元人民币,二者差距为3.1 ∶1,2003年这一比例又进一步扩大到3.2 ∶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反映城乡居民消费力的差距。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603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1834元人民币,二者差距为3.3 ∶1,这个差距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大,说明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消费水平太低。

4.区域结构。目前中国存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这种差距已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并为部分地区的社会稳定留下了隐患。以北京与西部的直辖市重庆为例,2002年北京人均GDP为27746元人民币,重庆为6353元人民币;北京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852元人民币,重庆为10960元人民币;北京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5399元人民币,重庆为2098元人民币;北京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82亿元人民币,重庆为736亿元人民币;北京地方财政收入为534亿元人民币,重庆为126亿元人民币;北京进出口商品额为267亿美元,重庆为20亿美元。

5.产品技术结构。目前中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很弱,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产品研发机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足1%,由此造成中国对国外高新技术和产品品牌的过度依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一般只能在生产中获取低廉的劳务费。6.国际收支结构。2003年中国对外依存度,即商品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高达60.7%,这说明中国对利用外资和对商品进出口的依赖性过大。因此,中国必须下决心扩大对外投资和拉动内需,这是调节国际收支结构的根本性措施。(二)就业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镇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据测算,在2000~2005年中国按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就业弹性系数(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增长量)为0.14计算,中国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约800万个,而实际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包括下岗职工)每年约为2300~2400万人,就业岗位缺口为1500~1600万个。可见,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尖锐。

2.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十分困难。据统计,近几年中国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呈下降趋势,1998年为50%,1999年为42%,2000

年为36%,2001年为30%,2002年为26%。

3.目前中国城市化率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无法有效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尽管2003年中国有9820万农民进城务工,但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处于半失业状态。

(三)粗放型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现实经济增长不是节约型的,而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即所谓粗放型的。2003年中国创造的GDP不到世界各国GDP总和的4%,但是,中国却消耗了钢材2.6亿吨,占全球钢材总产量的25%;消耗了原煤15亿吨,占全球原煤总产量的30%;消耗了水泥8.2亿吨,占全球水泥总产量的55%;消耗了石油2.5亿吨,日均消耗石油占世界日均消耗石油的7%;耗用电量1.9万亿千瓦时,占世界用电总量的10%。现在中国每万元(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9.7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除了消耗过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之外,中国现实的增长模式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现在中国有些地方的政府以牺牲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这种增长牺牲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不是绿色的,而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基本对策根据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要有效推进中国经济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就应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有效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即运用有效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对中国现实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控,以妥善解决现实突出问题。

(一)投资政策。

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都需要投资拉动。政府的投资往往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确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政府的投资必须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并应集中于公共领域,而不是竞争领域。即使在公共领域的投资,政府一方面应明确产权和事权,防止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广场、大马路,重复建设和工程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着眼于扩大就业,把投资的重点放在追加对社会保障、科研、教育培训事业上,使之成为“第一基本建设”。

(二)财政政策。

目前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要点:一是扩大财政购买支出,包括搞基础设施建设和给公务员长工资;二是适当增加转移支付,主要用于税收减免和社会保障支出;三是增加税收。因此,从总体上说,中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只体现于支出方面,并在实践中引发了财政赤字规模过大的问题。2003年中国财政部国债发行总额为404亿元,占当年GDP的比例为5.5%,大大超出了国际公认的不超过3%的安全线。因此,中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不能长期化,而且必须加以改进。改进的基本思路:一是针对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实行减免税费的政策;二是扩大转移支付的比例,以有效确立财政“自动稳定器”的机制作用;三是调整税种税率,切实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农业税的税率;扩大消费税的税基,对高收入者有效实施综合税收调节机制;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企业和个人开征燃油税、环保税和附加费等。

(三)货币政策。

目前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政策要点:一是降低利率和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二是增加消费信贷,尤其是住房和汽车贷款;三是有效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但在实践中,这种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解决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仍有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助学贷款太少、就业贷款难搞、房地产贷款泡沫化程度高等问题较为突

出。因此,要完善现行的货币政策,中国就必须尽快实行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的自由浮动,进一步强化金融领域内的竞争机制,扩大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有效

建立创业板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时,为有效抑制通胀,中央银行必须完善基础货币的调控机制和传导机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

(四)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中国应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以科教产业、信息化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为先导,有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的跨跃式发展,并最终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绿色的)的比重。不仅要大力发展金融、电信、商务、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现代服务业,而且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如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宾馆饭店等行业。同时,中国应在第三产业中广泛推行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和弹 性工作制,并对在职职工过多兼职问题和超法定劳动时间问题进行有效限制。中国应有效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并可采取“西民东移”的办法,鼓励西部的农民向东部大城市转移。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关键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和个人的竞争意识及其行为方式。中国应在产业区域布局上,长期坚持发挥各地优势的原则,坚决打破区域经济的封锁与垄断,确保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间的自由流动。中国应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外资外贸政策。

篇6: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是体育大国,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已经耳熟能详了。而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产业是各类体育服务的总称,而体育经济则是透过体育行业所体现出来的经济价值,强调的是体育产业中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其所蕴含的经济功能及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这也就是所谓的体育产业带动的经济价值。具体来说,体育经济是以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体育项目等一系列体育产业市场为基础,再结合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准则来研究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侧重的是由于体育经济与体育产业紧密相关,因此体育经济又是一项特殊的经济形式,是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其发展形态与速度也受到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

2 体育经济发展的意义

体育经济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前途和潜力的市场,也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增加国家税收,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积累做出一份贡献。

虽然体育经济的发展前途光明,但是相对于体育产业,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存在体育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以体育产品开发为主题的市场发展不完善、缺乏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等问题。

篇7: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内容摘要: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 问题 对策

民营经济从所有制性质上讲,是以非国有经济为基本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群体。本文认为,民营经济应包括以下类型:①个体经济,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②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经济;③外资经济,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④民营科技企业,即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⑤乡镇企业;⑥股份合作制企业;⑦国有民营企业,即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不变,由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在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截止底,我国私营企业将近151万户,从业人员多万人,注册资本共人民币10287亿元,创造价值人民币7688亿元;全国个体工商户达3160.06万户,从业人员6240.91万人,注册资本人民币3439.22亿元。进入新世纪的中国私营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私营经济年鉴-》统计显示,截止20底,全国个体工商户2433万户,注册资金达人民币3436亿元;全国私营企业达到202.85万元,注册资本逾人民币18211亿元。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1648亿元。实践证明,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肌体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拟分析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设备大部分是大企业替换下来的,产品比较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有的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有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2、产权关系不明晰

企业在初创时,为求“红帽子”,自找婆婆,寻挂靠单位。发展起来后,有的与主管部门关系不清,出现权属之争;有的无形资产归属不明,形成隐患;有的虽通过兼并、联营、承包、股份制改造,但产权的归属却没有界定。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没有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投资者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使民营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

3、管理不科学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创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民营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民营企业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圈定接班人,造成“近亲繁殖”;有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又成为改革的障碍。连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市90%的私营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营管理上,与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资料,民营企业“一年合伙,两年冒烟,三年散伙”是很常见的现象。

4、经营者自身素质不全面

民营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都存在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少数民营企业主的产业与权钱分不开,一些钻营者与一些腐败的官员相互勾结,侵吞国有资产,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再进行反复抵押融资操作,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将巨额社会财富据为已有。这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德和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也直接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安全。

5、法制不健全

我国现行调整企业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没有摆脱传统思想,仍然按照所有制投资主体、组织形式、投资区域等原则制定。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定民营企业的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但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民营企业仍不被重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民营企业的规定显然带有歧视性。民营企业承担双重税赋,除了要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只征收个人所得税。这虽然初步解决了个人独资企业双重征税问题,为个人独资企业与其他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政策并不代表法律。

除此之外,我国调整民营经济的法律只有少数单行的法规,如1988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这些法规只是规范某些民营经济的组织和活动,仅对某类具体的活动加以局部调整,没有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高度对民营经济加以认知和立法,致使民营经济缺少专门的法律。

6、政策不公平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虽然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却禁止、限制民营企业的进入。这是不公平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我国有一个不准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银行、铁路、电信、批发网、高速公路等30个行业。还有一个限制私人经营的行业表,包括汽车制造,化纤、旅游业等20多个行业。近几年来,虽开放了一些领域允许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但不能控股。某些限制性行业甚至允许外国私人投资经营(投资、控股皆可),却不允许本国的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2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辽宁省工商联于203月对辽宁省工商联执委以上的委员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家认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政府服务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将公平的竞争环境列为第一。

7、融资渠道不规范

一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方面说,首先是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其次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可放贷能力减弱;第三是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第四是机构网点收

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如我市某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类型上,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

二是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上市困难重重。

三是不正常的融资加大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有的民营企业靠供应商、代理商为其融资,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但资金成本高、风险大,并且这种方式存在法律上的障碍。首先是民营企业之间不能相互拆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其次是民营企业向个人借贷有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嫌疑。

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1、放开经营领域,实行项目带动

一是引导民营经济沿着有利于国民经济全局的方向发展。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搞活国有经济结合起来,鼓励民营经济吸纳国有企业分流人员,支持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优化,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投资大农业开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创汇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加速技术改造,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平等地创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破除地区分割、行业壁垒,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

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有审批权的部门,都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条件。结合我市实际,本文认为,除去极少数的领域外,其他限制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部门要放开。只有极少数的重要产品、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由国家和政府审批,其他的全部对民营企业放开,谁投资谁受益,谁决策谁负责、谁承担风险。各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保障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之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投资经营,不得人为设置障碍。

放开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经营。如道路、桥梁、隧道、电力、环保、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放开市政公用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通过竞标取得经营权,包括公共客运、出租车、车站、垃圾处理厂以及市政设施、路政维护保养、道路环卫、路灯等方面的经营权;放开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经营学校、影剧院、医院、体育场所等项目。我省蚌埠市的一家民营企业--三星投资公司出资人民币5.28亿元购买了蚌宁(蚌埠-南京)高速公路安徽段20%的股份,开创了我省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的先例,标志着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商品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鼓励投资制造业,尤其是有利于壮大电子、化工、机械三大工业支柱产业链的项目;鼓励投资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家政、托老等社区服务业等。

三是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放宽市场准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宽空间。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先行办理经营许可证、资格审查和专项审批的行业和商品外,其他一律不得作为工商登记办照的前置条件,实行“先办照、后办证”,但所需许可证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依法降低公司制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不能一次到位的,允许先行注册,分期注入,限期补足。允许人力资本、智力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比例由全体股东约定。

四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部门要根据项目带动战略的要求,创新项目生成机制、推介机制、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和协调机制。特别是要按照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储备库,通过报刊、网络、推介会的形式,发布项目招商信息和相关投资促进政策,吸引、集聚和引导民资民力。要以项目为载体,灵活确定与民营经济的投资经营方式相配套的支持政策,促进投资增长,带动资本聚集,推动产业壮大。

2、实行科学管理,追求持续发展

一是学习新的游戏规则,重视培养人才,提高素质。中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义务,而且还要掌握不公平贸易投诉等应有的权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与“狼”共舞。同时,民营企业必须招纳一批高层次的科技精英,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培养精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的人才,努力提高素质,努力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是实现科学管理。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就是民营企业经营者通过对民营企业各项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不断优化自己可控制的人、财、物等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允许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民营企业要逐步由家族式的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用先进手段实现管理科学。民营企业要求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即一种企业制度是否优越,要看它能不能降低交易成本,是不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要程度不等地运用现代资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革命。

三是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以民营企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用、信用评估、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制度。我国应该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样并建立机构专门评估个人或组织的信用,将自然人和机构的信用记录在案,作为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发放贷款的依据。只有这样,银行金融机构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民营企业的资金才能得到解决。

首先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调查评估,进行事前风险防范。通过建立信用管理体系,系统地收集、分析民营企业的信用资料,包括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合同履行情况、诉讼记录、竞争能力、未来发展趋势等,为民营企业控制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其次要对民营企业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进行事中风险控制。要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立民营企业资信管理制度。第三要严格欠款追收制度,进行事后风险控制。加强民营企业应收帐款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减少呆帐、坏帐损失,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是要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正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但是民营企业要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向高新技术进军,实现民营经济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以此作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要抓住主业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可以表现为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产品服务等,民营企业只有在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好,才会在一段时间里形成很强的竞争力。

3、完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

一是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必须包含市场经济发展

的现实成果。民营经济在新创时期,很多创业者利用各种名目加以掩饰,到发展一定规模后,这种不安全感就越发强烈。必须完善“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法律保护,修定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私人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二是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还民营企业的本来面目。要积极慎重地清理有名无实的假企业,严格把好注册登记关;对挂靠双方在产权问题上有异议的企业,要在认真评估资产的基础上明晰产权,既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又要防止对民营企业财产的侵占;对经营亏损的民营企业,要明确产权关系,采取租赁、拍卖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有条件的要大力推行和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如希望集团是1982年刘永好四兄弟变卖部分家产创业起来的,发展壮大以后,适时进行了产业调整和明确分工,兄弟四人划分产权,使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而飞龙集团却因为未及时明晰产权而陷入困境。这充分说明了产权制度选择对于成长中的民营企业的极端重要性。

三是规定对于私有财产,如确属公共需要,可以征收。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都采取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绝对保护私人利益的时代在西方国家也已成为历史。当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时,应当允许对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同时,私有财产的征收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尤其是要明确哪一级政府有权做出征收私有财产的决定。

征收私有财产必须给予充分补偿。国际上对有关投资保护的规定是,对征收给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对征收的规定是“相应的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是“适当补偿”、“相应的补偿”。“适当补偿”与“充分”是有区别的,法律应当统一起来,不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剥夺。

4、开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

一是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如允许自由参与同业拆借、缴纳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可比国家商业银行低一些等。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证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安全,增强存款人对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允许私人开办银行。

二是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各类金融机构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要将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同等对待,在条件审查、办理程序上更加灵活便利。要积极向民营企业宣传金融产品,提供结算、汇兑和财务管理等多种服务;要努力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对信誉优良的民营企业开办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民营企业债券;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充分运用个人生产资料、财产所有权、财产使用权、企业经营权、知识产权、持有的股权、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可用于担保、抵押质押的财产或权益进行抵(质)押并经公证机关办理公证,赋予强制执行等措施,扩大贷款范围和规模。

三是政府预算内安排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金组建商业担保机构,建立和规范民营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风险机制,据以作为信用担保的配套。从我市实际来看,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担保体系。宣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从为企业提供直接担保逐步过渡为县(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要采取市、县政府出资入股扶持,县(区)政府组织社会融资和民营企业参股的方式,组建县(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聘请职业经理或委托专业公司运作。

四是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对民营企业投资经营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要通过安排财政贴息、投资补贴、设立担保基金和提供风险投资支持等形式,予以鼓励;要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机制,采取价格补偿和财政补偿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民间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的合理回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用于扶贫、救灾、捐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费用,按规定标准在税前列支。

五是给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应既允许民营企业发行A股,又应允许民营企业发行B股、H股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

六是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据统计,目前,我国民间储蓄已超过人民币8万亿元。如果加上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国债、外汇等,实际的民间金融资本存量已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但大部分都没有进入投资领域。如何激活这笔巨额的民间资本,并最终转化为内需,正成为扩大内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5、设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一是民营经济办公室成立的必要性。

首先是客观环境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继当年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支突起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力量。民营经济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办事机构,负责协调一些综合性问题,是行业部门不能替代和无法代替的。第二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民营经济有自己的特性,也就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经济成份的特殊矛盾需要研究,特殊问题需要解决。虽然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分行业管理,但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一些问题,开展一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服务,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第三是解决就业的需要。我国有着13亿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据测算,“十五”期间,我国劳动力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除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实现再就业,农村还有约1.5亿富余劳动力需转移。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非公有制企业。成就民营经济办公室,认真落实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壮大,有利于扩大就业。

二是成立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可能性。

民营经济办公室可依托乡镇企业局、经贸委的中小企业科、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个体、私营企业管理科以及工商联的部分科室等组成。这样既不需增加财政负担又可对现有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其人力管理优势。

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政策;负责对辖区内民营企业的计划申报、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指导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的调整;指导民营企业开展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工作;指导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出口基地建设和申报自营出口经营权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找准产品、找准市场,提高其市场应变能力。

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正确区分政府管理行为与民营企业的市场行为,重新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

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关系;第二是转变观念,依法行政,依规行事,切实尊重和维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减少行政直接干预;第三是民营经济办公室的工作规则与程序应力求透明、高效,给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透明、高效的活动空间;第四是民营经济办公室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主动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规划、组织、协调,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6、建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发展社会服务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的作用。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其民间商会的职能,不断探索发挥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联系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中介作用的新路子,切实起到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的作用。

二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工商联要开展各种活动,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增强工商联的吸引力、凝聚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光彩事业”深入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家按照“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名利观,为社会、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争当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是为民营企业创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本文认为,应该成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或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并带动社会专业服务和民间中介服务,共同构筑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管理诊断、市场信息、投资指南、资产评估、技术援助、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确定为中小企业优先提供五种服务,即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就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内容的最好概括。据有关资料,目前,泉州市民营企业已逾10万家,从业人员达180万人,行业同业工会54个,并在全国23个省(市)设立外地泉州籍商会和联络处34个。我市可依托工商联合会,成立有综合经济部门和职能部门参与,以律师、公证为主体的法律咨询机构,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发挥服务功能,为企业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在经营上穿针引线,在维权上挺身而出;另一方面团结同行,状大整体实力,成为民营企业当之无愧的“娘家”。

7、法律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一是尽快修改《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从法律上讲,共有财产包括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共同共有是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也即社会主义共有财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组成。共有财产是共同财产和按份的私有财产,因此,当人们用《宪法》这种最高法律的形式宣称“社会主义的共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时就已经确立了私有财产的神圣。本文认为,就目前而言,在明确“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补充“社会主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从立法技巧,还是从社会民众的认知程度,都可能难以实现。因为一部分地区的人们对保护私有财产持反对态度,认为这必将导致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担心收入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二是制定《民法典》。由于我国至今尚没有一部《民法典》系统界定和保护物权,民营企业连自己的物权都没有弄清楚,又谈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为更好地体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基本法和有关法律中明确各种所有制的财产(包括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在受法律保护的地位上的平等,都应不可侵犯。

三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和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正陆续进行有关立法研究。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江苏省发展个体私营经营条例》之后,北京市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也相继通过了有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近日,安徽省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加快富民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也颁布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

四是司法机关要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保障。要从重从快打击盗窃、抢劫、聚众哄抢生产资料、破坏生产设施、扰乱生产秩序以及勒索民营企业钱财、故意伤害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对那些涉及金额巨大、造成损失严重的侵害民营经济的犯罪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在合同执行中债务纠纷、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种种困难,加大追缴赃款、赃物的力度,帮助民营企业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 年1月第1版

2、宏鹏 张海滨 陈章友《二次创业 泉州民营经济如何应对》法制日报2001年7月13日第3版

3、李曙光《保护私产 约束“富豪”》法制日报2003年7月23日第12版

4、潘立志 刘超颖《中小企业贷款情况调查及分析》、法制日报2003年8月6日第12版

篇8:天全民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外部环境问题

1. 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近几年, 省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如《中小企业促进法》、《黑龙江省发展乡镇企业条例》等, 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鹤岗市没有出台相应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 包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也是在2008年底才设立。由于有些政策规定得比较原则, 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运作细则, 于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单位互相扯皮, 谁都想管, 谁都不管, 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 而且由于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宣传不够, 常出现“事后纠正”、“事后罚款”的问题。还有些部门因利益问题, 对一些并不违反原则的事迟迟不给办理, 能拖就拖, 耗时误事。

2. 职能部门管理服务不规范。

民营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 他们势单力薄, 处于弱者地位, 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责任就是为他们提供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但民营企业主反映最强烈的却是职能部门管理不规范, 服务水平低, 各种超标准收费、搭车收费、交叉重复收费等现象屡禁不止, 搞得许多民营企业苦不堪言。个别部门缺乏主动热情的服务经济意识, 还是“管”字当头, “卡”字在手, “罚”字在口, 对民营企业动则以处罚相待, 有些管理人员以权谋私, 个别税费征缴部门工作人员, 利用手中的权利养了许多不交税费的企业。这种情况若持续存在, 必将严重影响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3. 融资机制不畅通。

鹤岗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扰, 银行普遍存在着对大企业“争贷”而对小企业“惜贷”的问题。在银行方面看来, 民营企业贷款数额小, 信誉不高, 又没有相应的抵押物, 加上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滞后等因素, 致使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于是民间借贷开始盛行, 民间资金虽然解决了企业经营的燃眉之急, 但由于成本太高, 企业难以承受, 所以存在的问题很多。对于高利率的民间借贷, 有民营企业家说:不借款是等死, 借了款是找死。但由于缺少资金, 尽管利率高, 也不得不贷, 这严重制约了鹤岗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 企业自身问题

1. 企业管理方式不科学。

家族经营制是我国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 据统计, 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 鹤岗则几乎达到100%。家族式管理方式有其优越的地方, 例如, 企业的领导成员间容易沟通, 管理成本低, 容易保守商业秘密等。在创业之初, 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家族式经营模式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是,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 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 如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家族成员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 从而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任人唯亲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吸引高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由于创业过程的复杂性和亲情关系等原因, 使产权很难明晰, 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事时有发生;亲情大于制度, 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以上这些问题是导致众多鹤岗民营企业存活较短的原因之一。

2. 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企业家素质高低对一个企业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鹤岗市的情况来看, 已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中, 绝大多数企业主经过多年的磨练, 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但是, 由于多数没有受到正规高等教育, 文化层次偏低, 综合素质不够高, 小富即满意识浓厚, 决定了其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 做假帐, 偷漏税, 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行为时有发生,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合法经营意识, 随意撕毁合同, 不讲诚信经营的现象很多。这些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 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3. 企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因素, 但从鹤岗目前情况看, 民营企业人才严重短缺,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寥寥无几, 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业务素质高的营销人才更少, 招不进、留不住人才是普遍现象。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 只能在较低的水平上进行简单再生产, 即使引进新的技术和产品, 没有过硬的人才进行生产仍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除此之外, 鹤岗市民营经济总体水平不够高, 规模效益不够明显, 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相当部分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 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发展潜力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鹤岗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加快鹤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 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

民营经济是“候鸟型”经济, 它总是要飞向“阳光雨露充足”的地方, 哪的环境好, 民营经济就会到哪去。这就要求我们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竞争、抓发展的思想。在工作中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 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 解除影响并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 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 加强督查, 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 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为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 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

资金短缺、融资难已成为制约鹤岗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而从鹤岗市实际情况看, 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筹资还很不成熟, 银行信贷资金毕竟有限。因此要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 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2008年11月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一旦被通过, 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民间放贷的合法地位将被法律认可, 成为合法融资渠道。鹤岗可以抓住这个契机, 通过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等方式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浙江等地已经成立了多家小额贷款公司,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这种小额贷款公司经过合法注册后,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服务于民营企业, 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 并由相关部门严格监管。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融资形式, 科学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 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状况, 从而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动力。

(三) 打造具有鹤岗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

当前鹤岗市产业结构不合理, 缺少龙头带动企业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是该市乃至东北地区发展民营经济最大的弱项。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上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那就是要发展产业集群, 一村一品, 一乡一业, 若干个民营企业形成集群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打造鹤岗的主导产业, 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市场前景好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养, 从而构成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板块和产业群,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如鹤岗市的粮食加工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但这些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且各自为战, 竞争力弱, 缺乏规模效应。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多方引导, 千方百计打造出适合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优势环境, 同时吸引全国各地的粮食加工企业到鹤岗来投资发展, 做强做大鹤岗的粮食加工产业群, 打造鹤岗的龙头产业, 打出鹤岗的特色产业集群, 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流程下一篇:拥爱作文800字